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陕北洛川,著名的中共中央洛川会议正在这里举行。
日军在华北的局部挑衅终于演变成中日全面对抗,紧接着"八·一三"国民党军在淞沪向日本人大举进攻,战争再度升级。消息传到洛川,使一直紧张注视局势发展的中共战略家军事家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素以浪漫情怀和不拘一格著称的诗人毛泽东心情豁然开朗,他目光炯炯遗巡地图上的大好河山,胸中荡起一股抑止不住的豪情,便朗声对他的同志们说道:
"……蒋介石这股祸水终于撞向日本人那边去了,他这回是想反共也腾不出手来,全国人民不会答应嘛!……从现在看,不是苏联,而是日本,帮助中国共产党有可能夺取政权……我早就对同志们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战略的眼光看问题,我们不怕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城市和交通要道,只要游击战在广大农村发展起来,整个中国就会被我们从日本人手中夺过来。"
党中央副主席周恩来亲自上庐山参加"庐山恳谈会"并与蒋介石晤面,他接着从策略的角度理解主席的战略思想:
"……蒋介石对抗战的态度是消极被动的,他不想打,想搞和谈,以争取时间‘剿共’。我们发动全国民众来推动他,张学良杨虎城搞了一次‘西安事变'',迫使老蒋枪口对外,这样就为红军和我们党的生存发展赢得一次历史性的宝贵时机……刚才主席对局势作了高瞻远瞩的指示,我们每个同志,尤其是党和军队的高级领导同志都要认真学习领会,务必使我党在新形势下保持独立自主的革命原则。"
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委员和红军将领们纷纷为形势所鼓舞,踊跃发言。
年轻好胜的红军大学校长林彪一鸣惊人:
"……既然国共合作,红军就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到处打游击,东躲西藏……要以打运动战为主,搞大兵团作战。在国内战争时期,我们已经可以整师整团地消灭国民党军队,日本侵略者有什么了不起!"
林彪的豪迈主张赢得许多将领,包括朱德、彭德怀的赞同。
毛泽东的眉头渐渐蹙起来。
林彪无疑是红军中公认最能打仗最具军事才能的年轻将领之一:从井岗山到延安一路长征战功赫赫,深得毛泽东厚爱,二十四岁即被委以军团长重任。问题是作为军人的林彪并不理解政治家毛泽东关于"保存实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的战略思想,并且他的发言还代表了红军将领中相当一部分人急于打大仗的急躁情绪,这就不能不便未来的中国领袖内心感到担忧。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是在这样情况下发生的:中国是个大而弱的国家,这一个大而弱的国家被另一个小而强的国家所攻击,全部问题就从这里发生了。"
毛泽东深深吸了一口烟,从容不迫却不容辩驳地分析道:
"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决不能低估它,看轻它,同日本侵略者作战,不能局限于同国民党军队作战那套老办法,硬打硬拼是不行的……我们的子弹和武器都很困难,打了这一仗,打不了下一仗,这就是我们的家当。拿这点家当同掌握现代化重武器的日本人去硬拼,会是什么结局呢?
"结果恰好是蒋介石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借日本人的手消灭共产党。共产党削弱或者被消灭,只能证明我们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严重错误……
"……只有避免与日军进行正面的大规模作战,采取''麻雀满天飞''的办法,分散成小股,深入敌后,尽快扩大我党和根据地力量……"
伟人胸中自有雄兵百万。
毛泽东讲到灵感飞动处,不禁宏论滔滔,逻辑思维如钢铁般严密无懈可击。他仿佛看见他的老对手蒋委员长一张拉长的脸,和一双阴沉而又无可奈何的眼晴。
"……当国民党失败而我们根据地扩展,游击队壮大时,中国共产党将以中国解放领导者的身份出现,动员并率领全国人民取得胜利。"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尚未取得政权的雄心勃勃的政党领袖对于中国复杂的政治军事局面的精辟见解。好比一个功力深厚的围棋大师,抓住对手受制于意外情况的一步缓手,立即化解险情并且迅速积聚反攻力量。
中国的问题从来都不是中国以外的问题,即便生死存亡的抗日战争也不例外。国共两大政党暂时的联合如同两个同床异梦的宿敌;一个磨刀霍霍,另一个枕戈待旦。一个有趣的事实是,无论蒋介石还是毛泽东都不相信日本人能够灭亡中国,中国的问题最终还在内部解决,即姓"国"还是姓"共"的政权问题。
军事家林彪并不完全信服领袖的理论。"……国共第二次合作,全国人民对红军共产党期望甚高拭目以待,红军如果不能尽快同日本人碰一碰,打个漂亮的大胜仗,怎么向全国人民交代呢?这岂不是等于共产党也承认日本帝国主义不可战胜吗?……"
毛泽东换了尘支纸烟,耐着性子试图说服将军们:
"……我的同志哟,我们还有三万红军,这是革命的种子,我们党要依靠他们去打江山,发展壮大,生根开花。如果农民把种子当饭吃掉,以后的情形会怎样呢?……我还是要强调,不能同优势敌人硬拼,改编后的红军不能一次开出去,而要循着不同路线,分成先后序列开往前线,以便有利于分散打游击,至少可以避免被国民党全部用在同一个正面战场上消耗。""我拥护主席的意见,国共合作并不等于国共和平,所以我们要对国民党消耗红军力量的阴谋保持足够的警惕。"操浙江口音的周恩来坚定地站在主席一边,并对红军将领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抗日战争是长期的和艰苦的,我们必须在党中央毛主席的统一领导下,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辟抗日根据地,以游击战配合正面战场,争取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的最后胜利。"云云。
林彪虽然慑于权威不敢与中央主席当面顶撞,但是他的内心对领袖的游击作风和军事才华始终是不服气和不以为然的。
应该承认,军人打胜仗的勇气和欲望是天生的。
在世界上所有军事词典中,所谓游击战都不过是鸡毛蒜皮,相当于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文学,而真正的军事统帅拿破伦,库图佳夫,彼得大帝,他们指挥的都是真正的大规模战争──运动战,阵地战,攻坚战,大兵团集群作战,等等。这才是战争的本质,相当于正宗的纯文学。林彪是黄埔四期毕业生,是正规军人,所以他的心底一直埋藏着强烈的"正规战情结"。毛泽东呢?是没有上边军校的游击队长,是农民运动专家,他的全部创造和思想都离不开农民的习惯和意识。因此在抗日战争的方针大计上,共产党政治家的"游击战"与军事家的"运动战"出现严重对立便是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
八月二十二日,蒋介石发布命令,宣布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命朱德、彭德怀分别担任八路军正副指挥。
八月二十五日,洛川会议结束,中共党史载:会议将全党思想认识和抗日战争的方针政策统一到毛主席革命路线上来。会议的另一个成果是巩固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共党内的领导地位。大会通过新的中共中央军委领导名单,毛泽东任主席,朱德、周恩来任副主席。
同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第一二0师师长贺龙,第一三九师师长刘伯承。
九月,八路军各师主力陆续开赴山西前线。
至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中国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局面初步形成。
黎明初露,一夜未合眼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站在古长城平型关隘口下面一处叫做西桥沟的阵地上来回走动。
头天夜里刚好下边一场大雨,古称塞外的山西黄土高原的秋风透出阵阵刺骨的寒意。山高路陡,一一五师官兵摸黑进入设伏阵地时,几乎人人都摔了斤斗,许多人糊得跟泥猴一样。林师长听见有人抱怨鬼天气,反倒难得地例嘴笑了笑,对左右参谋说道:"……等到打起仗来,这山陡路滑就会要了敌人机械化部队的命!"
未来的林副统帅与其说急切地等待日本人到来,不如说正同另一只看不见的命运之手进行较量。
林彪,湖北黄冈人,黄埔四期毕业,曾在国民革命军中任排、连长。南昌起义后历任红军团长、纵队司令、军长、军团长和抗大校长等职,是红军中公认最年轻和最出色的将领。毛泽东极为重视林彪的军事才干,往往在形势最危急或者关键时候派出林彪担当重任,此次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三个师,毛泽东亲自提名林彪出任第一一五师师长就是一个证明。
第一一五师为八路军第一主力,兵员达一万五千人,是其余两师人数的总和。
同许多年后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那个"天才统帅"林副主席不同的是,一九三七年九月站在晋东北平型关阵地的单薄的林彪同志还是一个只有三十一岁的雄心勃勃的年轻师长。此时他的精神境界和欲望尚未受到政治权力的诱惑和挑战,路线斗争的风暴距离将军尚远,他的野心只是同日本人来一次正面碰撞,打个一鸣惊人的大胜仗,因为这一仗不仅仅关系他个人或者第一一五师的名誉,同时它也将向全国全世界宣告:共产党军队有力量粉碎那个来自东海岛国的帝国主义神话。
平型关坐落在北岳恒山余脉之颠,南接五台山群峰,山峦重叠,地势险要,它是华北平原进人山西的门户,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七·七事变"之后,华北日军兵分两路大举进犯山西;北路蒙疆兵团从张家口进攻大同,东路由号称"常胜之师"的板垣征四郎第五师团从河北蔚县直趋广灵、灵丘,试图一举封锁晋北,达到会攻太原的目的。从整个北方战场形势来看,河北大部失守之后,山西的战略位置就显得尤为突出;如果日军攻破山西,然后强渡黄河沿八百里秦川进人四川、云南和贵州,南京政府将被切断后路束手待毙。
这条路线正好是七百年前元世祖忽必烈灭亡南宋的进攻路线。
山西第二战区紧急调集六个集团军三十万部队进人恒山、五台山、太行山及忻口地区进行防御,平型关正好处在敌人第五师团攻击的中央位置上。需要说明的是,平型关一带皆是绵延数十里的高山大壑,中央军和晋军共有三个主力师又一个独立旅已经布防在广灵、浑源、灵丘一线与日军激战,因此平型关四周到处响彻隆隆的枪炮声。正是在这种激战氛围的掩护下,擅长游击战运动战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神不知鬼不觉悄悄进入平型关下的西桥沟,在敌人必经之路的两侧山头设下埋伏圈。枪炮都穿上伪装,骡马戴上辔口,万余名八路军官兵伏在阵地上一动不动,把灰布军装同岩石和草木的颜色融为一体。天色大亮起来,林彪看看手表,时针己经指向早晨五点。他再次举起望远镜,焦急地察看隘口下面那条渐渐显露的狭窄公路,和远处灵丘县城的敌人动静。
箭在弦上,引而不发。虽然身经百战的八路军指挥官表面不动声色,但是他的的心分明还是感受到一种强大压力的无形挤压,因为这种压力不仅仅来自责任,更来自率师入背后的一连串特急电报。
电报均来自延安总部。
"我军应坚持既定方针,用游击战斗配合友军作战,红军此时是支队的性质,不起决战的决定作用……要避免在战争初期阶段与日军进行大规模作战。""……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好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不是运动战。)……要以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以集中打仗为主。"
"……集中打仗在目前是毫无结果可言的。目前情况与过去国内战争根本不同,不能回想过去的味道,还要在目前照样做。"
电文传达的警戒意义十分清楚,党中央不赞成第一一五师进行消耗实力的正规战。八路军的任务应当是挺进敌后开辟根据地,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而任何企图与日军正面作战的想法和举动都是错误的和与上述方针背道而驰的。
洛川会议并没有完全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
当第一一五师作为八路军主力和先遣队率先开赴山西时,身为这支面貌一新的共产党军队的最高军事长官,林彪的内心重新充满打个大胜仗以张扬国威军威的强烈愿望。如果第一一五师在全国人民殷切期望众目睽睽之下却无所作为,他林彪或者说八路军怎样解释自己的神圣使命呢?难过八路军同那些无能的中央军地方军阀一样抵挡不住日本人的正面进攻吗?
译电员脚跟一碰,又送来一份中共中央北方局转来的延安急电。
“……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华北正规战如失败,我们不负责任;但游击战争如失败,我们须负严重的责任……"
电报署名中央主席。电报口气之严重,前所未有。
林彪又开始原地走动。不难想象,此刻的林彪同志无疑被推上军人和政治家的十字路口上徘徊。在林师长被种种利益层层包裹的灵魂深处,军人的职业荣誉与政治家的个人得失正在发生激烈冲突。
参谋长周昆看过电报,他担忧地望望林彪。
"师长,如果现在撤退部队还来得及,我是否通知担任首攻任务的部队暂缓进入突击阵地?"
林彪没有答话,却转向副师长聂荣臻和政治部主任罗荣桓问道:
"八路军总部朱总彭总有指示没有?”
"电台正在加紧联系。"罗主任答。
九月中旬,周恩来与朱德、彭德怀共赴山西二战区行营与阎锡山会谈,素以积极反共同时又积极反蒋著你的"山西王"阎老西此次态度极为友好,欢迎八路军入晋作战团结御敌。会谈结果,双方达成"八路军全力配合友军阻止日军向山西腹地深入,以运动作战进行重点防御"的协议。八路军终于不再是游击队而是正规军,国民党军也不再是敌人而是友军了,第一一五师广大官兵正是在这种扬眉吐气万众一心的大好形势下转进平型关战场的。
延安来电却分明不同意这样部署,那么仗打还是不打呢?林彪迟迟不能下定决心。
此时主要作为民族军人而不是政治家的林彪,他对战争本身的关注程度显然远远超过对政治谋略的兴趣,如果日本人到处战无不胜,把中央军打得落花流水,那么共产党八路军或者具体说林彪站出来打个胜仗不是更有政治意义吗?
古往今来,谁不梦想当英雄?谁不梦想纵横天下顶天立地?毛主席不想?"……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诗词》第一四六页)不想打胜仗的军人不是好军人,那么不想扩大胜仗的统帅也决不是好统帅。凯撒、拿破仑、彼得大带的名字都是同那些历史上最辉煌的著名战役联系在一起的,英雄主义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军事家与政治家的分歧在这里产生了,并且这个裂痕一直延伸到许多年后的那场"文化大革命",终于酿成当时家喻户晓的党内第若干次路线斗争。
林彪走了一会儿,然后站住,慢慢蹲在铺了油布的地上。
这个以自信和体弱多病著称的共产党将军十分清楚自己肩上的千钧重担:此战若胜,天大的错误也是小错;他领导的第一一五师将从此名扬天下并大大提高共产党八路军与国民党政府对话的地位。但是此战若败呢?……他当然明白他将为此承担的严重后果。
那么打胜仗究竟有多少把握呢?林彪在脑子里飞快地运筹帷幄。
我兵力占据绝对优势,这是其一。根据已有情报,来犯日军为坂垣第五师团一部约三千余人,多为后勤辎重部队,而我军则为第一一五师主力一万五千人。在以往国内战争中,红军常常以一个团击溃国民党一个甚至一个半师,而现在我方兵力数倍于敌,占据"以多打少"的绝对优势。
其二是险要的地形。
西桥沟长达十余华里,山势陡险,八路军居高临下,敌人被夹峙在山沟里,其优势的机械化部队和装备无法展开。
出其不意的战机,这是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按照林彪的部署,战斗开始,第一一五师将以猛烈火力向毫无防备的沟内之敌发起突然攻击。首先切断敌人退路,扎紧口袋,然后将敌人打乱,剖开包围,干净、利落地结束战斗。等敌人援军赶到,第一一五师已经迅速转移。
古今军事家最看重的就是出奇致胜。只要能够准确把握战机,少亦可胜多,弱亦可胜强,小亦可胜大,何况骄横的日本人犯了分散兵力孤军深人的兵家大忌,而八路军则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诸多优势!
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天赐良机!战机之于军人,有如赌运之于赌徒,民心向背之于政治家,那是他们的生命意义之所系,其诱惑力几乎没法抗拒!但是冥冥之中那只命运之手还是无情地压抑着他的自信心,他需要获得支持。十多分钟后,一份由八路军正、副总指挥朱德、彭德怀联名签发的命令送劲师首长手中,电文寥寥数语:"第一一五师应……果断侧击向平型关进攻之敌,此战关系重大,祈盼胜利。"
林彪重重松了一口气。
他站起身来,挺直腰杆,向其他师领导咧了咧嘴唇。这是不善表达的林师长心情高兴的难得表示。
八路军两位总指挥在关键时刻站在他一边。
"……八路军一举歼敌多少多少!"不难想象,作为八路军统帅的朱、彭也渴望立刻打个大胜仗,鼓舞民心士气,树立八路军的抗战形象。在全国一片风声鹤唳谈日色变的时候,一条像八路军这样的胜利消息将会产生多么巨大的社会反响和政治作用!而他,共产党常胜将军林彪,为了这个扬名天下的辉煌战机己经等待了多少年!……
机不可失,时不我待!人生难得几回搏,如果你处处患得患失顾虑重重,你将永远同成功失之交臂!
时间在令人窒息的寂静和等待中一分一分地过去。当一轮朝阳在东方天际冉冉升起的时候,侦察兵气喘吁吁地回来报告:敌人出现了!帝国皇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少将旅团长三浦敏事慢慢举起望远镜。三浦将军个子不高,浑身肌肉十分结实,蓄仁丹胡,脸上始终有种日本人特有的容易冲动和好斗的傲慢表情。第五师团为广岛师团,日俄战争时期建成,其官兵均从广岛县招募。当时日本师团多以地域组建,如著名的福冈师团、熊本师团、九州师团、东京师团,等等,日本军方认为这样可以消除家乡观念很重的日本士兵的地区隔阂,从而达到亲密无间增强战斗力的目的。
这是公元一九三七年九月下旬的一天,也就是南方的淞沪大决战已经进行了一个半月,阎海文、姚子青们已经战死数十日之后的一个云层稀薄的早上,在中国北方多山的山西省灵丘县境内,日本的三浦旅团正高举燃烧的太阳旗,快速并且不可一世地向前挺进。我们看到,在日本侵略军的前方耸立着一片绵延百里遮断视线的高大山峦,这就是中国著名的恒山和五台山山脉。晋东北山区多岩石而少树木,因此不用望远镜也能看见断断续续的万里长城在荒凉的山石间婉蜒起伏。
据报告,前方地名畔西桥沟,距著名的古长城关隘平型关约五公里,沟长上公里、两旁高坡夹峙,(北)京(太)原公路从沟底经过,地势十分险要。如果日本的三浦将军多了解一些中国古代的军事知识,他就会发现自己所处的位置正好是宋朝的汤家将们誓死保家卫国的古战场。"
旅团长满意地放下望远镜,他没有发现别的动静,山沟里只有许多发黑的石头和稀疏的灌木丛。薄雾渐渐散去,一轮红日从天边露出脸来,湛蓝的天空霞光四射,一只兀鹰像剪纸一样贴在天上一动不动,于是他看见他的尖兵小队正在山间公路上行进的闪亮的钢盔。"……前面地形险要,是否暂停前进,请空军派飞机侦察或向两翼山头派出警戒部队?”参谋长建议。
旅团长目光炯炯,沉思数分钟。
第五师团进人华北战场以来一直作为后备师团,没有遭遇重大抵抗,飞机侦察报告:中国军主力都集中在忻州和太原一线进行防御,浑源、灵丘一线不可能遭遇大规模抵抗。加上三浦将军相当蔑视中国人,他认为武器简陋的支那军队根本不配同皇军作战,所以他对自己旅团的长驱直人和快速推进丝毫没有顾虑。
"我军必须在今晚天黑之前占领繁峙县城,后天接应师团主力会攻战略要地代县。"旅团长断然否定参谋长的建议,"……时间紧迫,命令部队成战斗队形快速通过,遭遇敌人阻拦就坚决消灭他们。"
于是第二十一旅团三个步兵大队,一个野炮大队护送辎重车队于二十五日凌晨通过灵丘县城抵达平型关下的西桥沟口。为防万一,日军行军队列作了如下变动:步兵成战斗队形梯次进入沟内,辎重车队居中,三浦将军的旅团部和野炮大队尾随行进。
早上五时左右,尖兵小队顺利通过西桥沟,未遭遇任何阻击。五时二十分,旅团部和野炮大队也相继进入沟底公路。日本将军骑在一匹栗色东洋马上再次举起望远镜:对四周山头和可能埋伏敌人的可疑地方仔细观察了至少一刻钟。
"开路!……"旅团长一挥手,果断发出前进命令。其实如果日本人稍稍谨慎一点,他们完全可从向两翼派出搜索尖兵以免遭伏击,因为任何孤军深人和单独冒进都犯了军事学上的大忌。问题在于公元一九三七年的日本军队过于强大,他们的大军所到之处,坦克履带几乎毫不费力就碾碎中国人的低抗,因此这种攻城略池势如破竹的壮观景象也给他们将军的眼睛蒙上一层战无不胜的错觉。
但是任何轻视敌人的军队都不能不为这种错觉付出代价。
五时三刻许,辎重车队进人沟底公路最狭窄处,头天夜里下过雨,公路泥泞不堪,一些陡险地方路基坍塌,许多士兵围在路旁帮助推车。辎重汽车上载满沉甸甸的弹药和军需品;车轮不时陷进泥坑里打滑,这就使得车队的行进速度变得好像蜗牛爬行一样缓慢。
三浦旅团长望望天空,太阳已经红通通地升起来,他觉得如果照这样的速度走下去,今晚天黑以前无论如何也没法到达繁峙县城。将军有些不大耐烦,他不想把宝贵的时间白白浪费在路上,因此叽里咕噜吼了一通,命令辎重车队留在后面,让旅团部和野炮大队跟上战斗部队先行。
这一命令立刻造成新的混乱。
公路狭窄处人喊马嘶拥挤不堪,让开的队伍和让不开的队伍互相拥挤。一辆炮车不幸压坏路基翻进河沟,当场死伤数人,于是又有许多奋勇的官兵跳下河沟里抢救大炮和战友
骑在马上的日本将军很生气,瞪着眼对部下吼道:
"统统开路!……挡路的车推翻到沟里去,炮车的先通过,不许停留!"
但是命令尚未来得及执行,一阵猛烈的手榴弹爆炸好像炸雷一般猝然响起,在山谷里激起经久不息的巨大回声,连那匹训练有素的东洋战马也惊得直立起来,险些把三浦旅团长掀下沟去。
日军遭遇伏击。
战斗打响之前,那支无形的命运之手又出现了。
"……这样一个旅的临时集中,当然是可以的。"来自延安总部的急电终于使林彪松了一口气。他握紧的拳头松开来,没有血色的脸很难看地苦笑了一下,他“临时"集中的何尝是一个旅,而是一个师!
虽然延安电报有保留地同意一一五师打一仗,但是那种口气分明是勉强的和不情愿的,这就给生性敏感多疑的林师长心里隐隐投下一道不祥的阴影。
未来的林副统帅又开始原地走动。
这是公元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五日清晨的晋东北山区,雁门关外的塞外初秋已经透出阵阵寒意,在平型关下西桥沟南侧山头的隐蔽阵地上,穿着单薄军衣的林彪正在同自己的人生软弱性和投机性作斗争。这时即使不用望远镜也能清楚地看见,在谷底那条灰带子一样的弯曲公路上挤满许多虱子一样慢慢蠕动的敌人汽车。大战在即,人们紧张地注视着师长的动静,师长突然站住,命令部队原地休息二十分钟,啃干粮。
"……人是铁,饭是钢,不吃饱饭怎么能打胜仗!"师长说完这句话就走出指挥部,独自坐在一块突兀的大石头后面慢慢嚼一块硬摸。
"师长,第三四三旅陈光旅长派人来请示,他己经放过敌人步兵联队,请师长下命令,是扎口袋的时候了。"一个参谋报告。
林彪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第三四四旅徐海东旅长报告,广灵方向有小股日军追击晋军溃兵至我打援阵地前,请示是否阻击?"参谋长请示。
报告接踵而至,军情十万火急,林彪苍白的脸上愈加没有生气。他嘴里机械地嚼着硬馒,眼晴却一眨不眨地注视着麇集在下面山谷里毫无防备的日本车队。
根据情报,这是敌人第五师团第二十二旅团一支后勤辎重部队。骄横的日本人居然连两翼警戒部队都不派,就大摇大摆如入无人之境地钻进口袋里,敌人这种目中无人的倨傲态度突然使心情恶劣的八路军师长感到很恼怒。
如果号称"常胜之师"的八路军主力第一一王师连敌人后勤部队都不能吃掉,那么他这个师长只好回家卖烤红薯了。
反过来说,卖烤红薯的将军也比国民党那些不打仗或者游而不击的将军强一百倍,因为他毕竟是在战场上被打败的。
"……婊子养的!我不信八路军就咬不下这些狗杂种的……鸡巴!"
骂过这句豪放的粗话之后,未来的林副统帅才觉得自已确实高大起来,他吐掉嘴里的硬馒,朝参谋长副师长招招手,简明扼要地下达攻击命令。
担任"扎口袋"任务的第六八王团最先开火。
在十里长沟埋伏了整整一夜的八路军指战员早就憋足了劲,机枪子弹迫击炮弹居高临下射向敌人。第五连抛出的第一轮手榴弹就准确地炸翻了敌人队尾的汽车,起火的卡车翻倒在公路上堵住退路,于是这支长驱直人的敌人辎重部队就完全被装进了白袋里。
激烈的战斗进行了一天一夜。
号称战无不胜的日本军队和同样以善打硬仗著称的共产党军队在平型关下这条狭窄山沟里展开恶战。受到突然袭击的日本人虽然地形不利伤亡惨重,但是他们很快克服了惊慌失措,就地组织抵抗。三浦旅团长判明敌人兵力约有一个正规师,他一面向扳垣师团长频频发报求援,一面命令收拢部队,准备组织突围。战斗打响后,日本士兵显示出他们经过训练的良好军事素质和单兵作战能力,他们纷纷就近卧倒,或利用沟坎岩石和公路上的汽车作为屏障沉着射击,或抢占附近山头和有利地形,伺机组织反击。
冲锋号吹响了,士气高昂的八路军官兵开始向山下冲锋。
在红军的光荣传统中,"刺刀见红"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名词。国共两军士兵在战斗的最后阶段往往不以枪弹而以刺刀决出胜负。担任突击任务的第六八五团五连是支战功赫赫的部队。他们在长征途中一路夺关斩将无坚不摧,连长曾贤生,人称"猛子连长",战斗打响前就命令战士全部上好刺刀。"……我们要用刺刀和手榴弹消灭敌人,不叫跑掉一个,即便牺牲生命,也要将敌人消灭,首先我自己就有牺牲的决心,每个战士都应有这样的决心。"曾连长朴素的战地动员后来被党史专家写进历史中。
但是狡猾的日本人并不肯短兵相接,他们躲在汽车或者掩蔽物后面,以冷静的射击迎击八路军的冲锋。应该承认,日本步兵的单兵射击技术确实有较大优势,他们射出的子弹仿佛长了眼睛一样,给冲锋陷阵的八路军官兵造成许多不应有的伤亡和教训。尽管第五连突击队员呐喊着英勇顽强前赴后继,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尚未来得及刺刀见红就纷纷中弹,连长曾贤生当场牺牲,山坡上留下许多穿灰布军装的八路军指战员尸体。
第六八五、六八六团进攻受挫。
林彪从望远镜里亲眼目睹这个惊心动魄的壮烈场面,这才稍稍有些明白,一支小小的日本辎重部队为什么敢于耀武扬威孤军深人的原因。于是他下令部队改变战术,将敌人分割包围,集中火力予以消灭。
战至中午,一架战斗轰炸机飞临西桥沟上空盘旋助战,陷入重围中的三浦旅团长唯恐炸弹误伤自己人,命令部队打开地面识别标志引航。不料飞机立刻呼啸而至,一串串机枪子弹迳直落在日军阵地上,打得日军人仰马翻。旅团长不幸被子弹擦伤,大腿上血流如注,他这才看清楚:那架混蛋飞机的机翼上涂着国民党青天白日机徽。
史料载,这天平型关地区上空确曾发生空战,中日空军均出动飞机助战。由于西桥沟内中日两军短兵相接搅成一团,飞机无法辨认目标,因此只好徒劳地在天空打旋。只有一架中国飞机出其不意地袭击了日军指挥部和炮兵阵地,使日军遭受许多不曾预料的伤亡。
至傍晚,包围圈渐渐缩小,山沟里刮起冷风,天空飘下小雨来。
林彪果断命令对敌人发动总攻击。
第一一五师官兵再次呐喊着“缴枪不杀"扑向沟底,枪声响成一片,手榴弹爆炸声此起彼伏。按照内战经验,一丑被围之敌大势已去援兵不至,战至最后当乖乖放下武器投降。可是日本人完全不同于国民党兵,他们是外来民族,语言不通,信奉武士道精神,对八路军的政策攻心无动于衷。他们回答八路军喊话的是更加猛烈地射击,连伤员都拿起武器战死或者自杀,还有几个日本随军家属拉响手榴弹同八路军战士同归于尽。于是整条山沟里到处都在发生惨烈厮杀,双方官兵均死伤累累,激战的枪炮声喊杀声直到后半夜才渐渐疏落下来。但是敌人大部包括第二十一旅团少将旅团长三浦敏事在内的两千余人还是乘夜突围而去。
八路军初战告捷大获全胜。
天亮以后,战场清理很快有了结果;第一一五师共击毙日军官兵一千余人,击毁汽车数十辆,缴获野炮一门,轻重机枪二十余挺,步枪一千多支,服装万余件。
林彪一惯没有生气的苍白的脸上泛起一丝红潮。他背着手,信步走在公路上,望着山沟里到处都是还在冒着黑烟的翻倒的军车和日本兵狼藉的尸体,心中不禁涌出胜利者微微的得意和豪情。
"婊子养的!……日本人也是肉长的嘛对不对?"湖北黄冈大林彪边视察战场边对参谋长说道。
一个参谋跑步送上一份统计数字,于是林师长难得的好心情很快就被冷风刮散了。各旅、团损失情况初步统计结果,第一一五师共伤亡官兵达一千一百多人,其中包括团、营级干部十多名,副营以下干部数十名。
第一一王师官兵都是经过长征考验的红军战土,是革命的宝贵火种,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将来都是红色政权的干部和指挥官,因此任何人都没有权力浪费他们的生命,否则就是对革命的最大犯罪。如果换种情况,遭伏击的日军不是三千而是六千。这场战斗会是怎样一种结果呢?……
想到这里,面无表情的林彪后背突然出了一身冷汗;如果八路军坚持开往华北战场与日本人正面作战,其结果不正如毛泽东主席所预料的那样,让国民党反动派达到他们希望达到的目的,坐收渔翁之利了吗?……
至此,林师长才对党中央"到敌后开辟根据地"的英明指示有了深刻反省和认识。不过后来林彪没有机会同日本人交手:次年他去了苏联养病,二次大战爆发回国,在延安做抗大校长。直到后来辽沈战役时大显身手。
"文化大革命"林彪红极一时,先当副统帅,后来做了野心家阴谋家,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批林批孔时林彪的罪行一直被追溯到井岗山。平型关之役也被列为路线斗争的典型事例之一。
八路军总部于战斗次日即九月二十六日向南京发出告捷电如下:
南京:革事委员会、军政部、中央日报社:
捷报。九月二十五日,我八路军在晋北平型关与敌万余人激战,反复冲锋我军英务无比,将进攻之敌全部击溃,所有平型关以北之辛庄、关沙、车跑池一带阵地,完全夺取。敌兵被击毙者尸横山野,一部被俘虏。并缴获汽车、坦克车、枪炮及其他军用品甚多,正清查中。现残敌溃退至小娄村,被我四面包围中。八路军参谋处
九月二十六日战争》第一卷,辽宁人民出版社一九九0年出版)
平型关战斗为抗战以来我八路军重创日军的第一场胜利,捷报很快传遍全国,各地报纸反响热烈,总之起到大快人心和振奋精神的鼓舞作用。蒋委员长及各省政府各战区均发来祝捷电,并送来大批慰问品和许多奖金。平型关战斗被载人史册。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日军在华北的局部挑衅终于演变成中日全面对抗,紧接着"八·一三"国民党军在淞沪向日本人大举进攻,战争再度升级。消息传到洛川,使一直紧张注视局势发展的中共战略家军事家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素以浪漫情怀和不拘一格著称的诗人毛泽东心情豁然开朗,他目光炯炯遗巡地图上的大好河山,胸中荡起一股抑止不住的豪情,便朗声对他的同志们说道:
"……蒋介石这股祸水终于撞向日本人那边去了,他这回是想反共也腾不出手来,全国人民不会答应嘛!……从现在看,不是苏联,而是日本,帮助中国共产党有可能夺取政权……我早就对同志们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战略的眼光看问题,我们不怕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城市和交通要道,只要游击战在广大农村发展起来,整个中国就会被我们从日本人手中夺过来。"
党中央副主席周恩来亲自上庐山参加"庐山恳谈会"并与蒋介石晤面,他接着从策略的角度理解主席的战略思想:
"……蒋介石对抗战的态度是消极被动的,他不想打,想搞和谈,以争取时间‘剿共’。我们发动全国民众来推动他,张学良杨虎城搞了一次‘西安事变'',迫使老蒋枪口对外,这样就为红军和我们党的生存发展赢得一次历史性的宝贵时机……刚才主席对局势作了高瞻远瞩的指示,我们每个同志,尤其是党和军队的高级领导同志都要认真学习领会,务必使我党在新形势下保持独立自主的革命原则。"
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委员和红军将领们纷纷为形势所鼓舞,踊跃发言。
年轻好胜的红军大学校长林彪一鸣惊人:
"……既然国共合作,红军就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到处打游击,东躲西藏……要以打运动战为主,搞大兵团作战。在国内战争时期,我们已经可以整师整团地消灭国民党军队,日本侵略者有什么了不起!"
林彪的豪迈主张赢得许多将领,包括朱德、彭德怀的赞同。
毛泽东的眉头渐渐蹙起来。
林彪无疑是红军中公认最能打仗最具军事才能的年轻将领之一:从井岗山到延安一路长征战功赫赫,深得毛泽东厚爱,二十四岁即被委以军团长重任。问题是作为军人的林彪并不理解政治家毛泽东关于"保存实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的战略思想,并且他的发言还代表了红军将领中相当一部分人急于打大仗的急躁情绪,这就不能不便未来的中国领袖内心感到担忧。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是在这样情况下发生的:中国是个大而弱的国家,这一个大而弱的国家被另一个小而强的国家所攻击,全部问题就从这里发生了。"
毛泽东深深吸了一口烟,从容不迫却不容辩驳地分析道:
"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决不能低估它,看轻它,同日本侵略者作战,不能局限于同国民党军队作战那套老办法,硬打硬拼是不行的……我们的子弹和武器都很困难,打了这一仗,打不了下一仗,这就是我们的家当。拿这点家当同掌握现代化重武器的日本人去硬拼,会是什么结局呢?
"结果恰好是蒋介石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借日本人的手消灭共产党。共产党削弱或者被消灭,只能证明我们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严重错误……
"……只有避免与日军进行正面的大规模作战,采取''麻雀满天飞''的办法,分散成小股,深入敌后,尽快扩大我党和根据地力量……"
伟人胸中自有雄兵百万。
毛泽东讲到灵感飞动处,不禁宏论滔滔,逻辑思维如钢铁般严密无懈可击。他仿佛看见他的老对手蒋委员长一张拉长的脸,和一双阴沉而又无可奈何的眼晴。
"……当国民党失败而我们根据地扩展,游击队壮大时,中国共产党将以中国解放领导者的身份出现,动员并率领全国人民取得胜利。"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尚未取得政权的雄心勃勃的政党领袖对于中国复杂的政治军事局面的精辟见解。好比一个功力深厚的围棋大师,抓住对手受制于意外情况的一步缓手,立即化解险情并且迅速积聚反攻力量。
中国的问题从来都不是中国以外的问题,即便生死存亡的抗日战争也不例外。国共两大政党暂时的联合如同两个同床异梦的宿敌;一个磨刀霍霍,另一个枕戈待旦。一个有趣的事实是,无论蒋介石还是毛泽东都不相信日本人能够灭亡中国,中国的问题最终还在内部解决,即姓"国"还是姓"共"的政权问题。
军事家林彪并不完全信服领袖的理论。"……国共第二次合作,全国人民对红军共产党期望甚高拭目以待,红军如果不能尽快同日本人碰一碰,打个漂亮的大胜仗,怎么向全国人民交代呢?这岂不是等于共产党也承认日本帝国主义不可战胜吗?……"
毛泽东换了尘支纸烟,耐着性子试图说服将军们:
"……我的同志哟,我们还有三万红军,这是革命的种子,我们党要依靠他们去打江山,发展壮大,生根开花。如果农民把种子当饭吃掉,以后的情形会怎样呢?……我还是要强调,不能同优势敌人硬拼,改编后的红军不能一次开出去,而要循着不同路线,分成先后序列开往前线,以便有利于分散打游击,至少可以避免被国民党全部用在同一个正面战场上消耗。""我拥护主席的意见,国共合作并不等于国共和平,所以我们要对国民党消耗红军力量的阴谋保持足够的警惕。"操浙江口音的周恩来坚定地站在主席一边,并对红军将领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抗日战争是长期的和艰苦的,我们必须在党中央毛主席的统一领导下,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辟抗日根据地,以游击战配合正面战场,争取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的最后胜利。"云云。
林彪虽然慑于权威不敢与中央主席当面顶撞,但是他的内心对领袖的游击作风和军事才华始终是不服气和不以为然的。
应该承认,军人打胜仗的勇气和欲望是天生的。
在世界上所有军事词典中,所谓游击战都不过是鸡毛蒜皮,相当于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文学,而真正的军事统帅拿破伦,库图佳夫,彼得大帝,他们指挥的都是真正的大规模战争──运动战,阵地战,攻坚战,大兵团集群作战,等等。这才是战争的本质,相当于正宗的纯文学。林彪是黄埔四期毕业生,是正规军人,所以他的心底一直埋藏着强烈的"正规战情结"。毛泽东呢?是没有上边军校的游击队长,是农民运动专家,他的全部创造和思想都离不开农民的习惯和意识。因此在抗日战争的方针大计上,共产党政治家的"游击战"与军事家的"运动战"出现严重对立便是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
八月二十二日,蒋介石发布命令,宣布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命朱德、彭德怀分别担任八路军正副指挥。
八月二十五日,洛川会议结束,中共党史载:会议将全党思想认识和抗日战争的方针政策统一到毛主席革命路线上来。会议的另一个成果是巩固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共党内的领导地位。大会通过新的中共中央军委领导名单,毛泽东任主席,朱德、周恩来任副主席。
同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第一二0师师长贺龙,第一三九师师长刘伯承。
九月,八路军各师主力陆续开赴山西前线。
至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中国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局面初步形成。
黎明初露,一夜未合眼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站在古长城平型关隘口下面一处叫做西桥沟的阵地上来回走动。
头天夜里刚好下边一场大雨,古称塞外的山西黄土高原的秋风透出阵阵刺骨的寒意。山高路陡,一一五师官兵摸黑进入设伏阵地时,几乎人人都摔了斤斗,许多人糊得跟泥猴一样。林师长听见有人抱怨鬼天气,反倒难得地例嘴笑了笑,对左右参谋说道:"……等到打起仗来,这山陡路滑就会要了敌人机械化部队的命!"
未来的林副统帅与其说急切地等待日本人到来,不如说正同另一只看不见的命运之手进行较量。
林彪,湖北黄冈人,黄埔四期毕业,曾在国民革命军中任排、连长。南昌起义后历任红军团长、纵队司令、军长、军团长和抗大校长等职,是红军中公认最年轻和最出色的将领。毛泽东极为重视林彪的军事才干,往往在形势最危急或者关键时候派出林彪担当重任,此次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三个师,毛泽东亲自提名林彪出任第一一五师师长就是一个证明。
第一一五师为八路军第一主力,兵员达一万五千人,是其余两师人数的总和。
同许多年后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那个"天才统帅"林副主席不同的是,一九三七年九月站在晋东北平型关阵地的单薄的林彪同志还是一个只有三十一岁的雄心勃勃的年轻师长。此时他的精神境界和欲望尚未受到政治权力的诱惑和挑战,路线斗争的风暴距离将军尚远,他的野心只是同日本人来一次正面碰撞,打个一鸣惊人的大胜仗,因为这一仗不仅仅关系他个人或者第一一五师的名誉,同时它也将向全国全世界宣告:共产党军队有力量粉碎那个来自东海岛国的帝国主义神话。
平型关坐落在北岳恒山余脉之颠,南接五台山群峰,山峦重叠,地势险要,它是华北平原进人山西的门户,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七·七事变"之后,华北日军兵分两路大举进犯山西;北路蒙疆兵团从张家口进攻大同,东路由号称"常胜之师"的板垣征四郎第五师团从河北蔚县直趋广灵、灵丘,试图一举封锁晋北,达到会攻太原的目的。从整个北方战场形势来看,河北大部失守之后,山西的战略位置就显得尤为突出;如果日军攻破山西,然后强渡黄河沿八百里秦川进人四川、云南和贵州,南京政府将被切断后路束手待毙。
这条路线正好是七百年前元世祖忽必烈灭亡南宋的进攻路线。
山西第二战区紧急调集六个集团军三十万部队进人恒山、五台山、太行山及忻口地区进行防御,平型关正好处在敌人第五师团攻击的中央位置上。需要说明的是,平型关一带皆是绵延数十里的高山大壑,中央军和晋军共有三个主力师又一个独立旅已经布防在广灵、浑源、灵丘一线与日军激战,因此平型关四周到处响彻隆隆的枪炮声。正是在这种激战氛围的掩护下,擅长游击战运动战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神不知鬼不觉悄悄进入平型关下的西桥沟,在敌人必经之路的两侧山头设下埋伏圈。枪炮都穿上伪装,骡马戴上辔口,万余名八路军官兵伏在阵地上一动不动,把灰布军装同岩石和草木的颜色融为一体。天色大亮起来,林彪看看手表,时针己经指向早晨五点。他再次举起望远镜,焦急地察看隘口下面那条渐渐显露的狭窄公路,和远处灵丘县城的敌人动静。
箭在弦上,引而不发。虽然身经百战的八路军指挥官表面不动声色,但是他的的心分明还是感受到一种强大压力的无形挤压,因为这种压力不仅仅来自责任,更来自率师入背后的一连串特急电报。
电报均来自延安总部。
"我军应坚持既定方针,用游击战斗配合友军作战,红军此时是支队的性质,不起决战的决定作用……要避免在战争初期阶段与日军进行大规模作战。""……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好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不是运动战。)……要以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以集中打仗为主。"
"……集中打仗在目前是毫无结果可言的。目前情况与过去国内战争根本不同,不能回想过去的味道,还要在目前照样做。"
电文传达的警戒意义十分清楚,党中央不赞成第一一五师进行消耗实力的正规战。八路军的任务应当是挺进敌后开辟根据地,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而任何企图与日军正面作战的想法和举动都是错误的和与上述方针背道而驰的。
洛川会议并没有完全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
当第一一五师作为八路军主力和先遣队率先开赴山西时,身为这支面貌一新的共产党军队的最高军事长官,林彪的内心重新充满打个大胜仗以张扬国威军威的强烈愿望。如果第一一五师在全国人民殷切期望众目睽睽之下却无所作为,他林彪或者说八路军怎样解释自己的神圣使命呢?难过八路军同那些无能的中央军地方军阀一样抵挡不住日本人的正面进攻吗?
译电员脚跟一碰,又送来一份中共中央北方局转来的延安急电。
“……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华北正规战如失败,我们不负责任;但游击战争如失败,我们须负严重的责任……"
电报署名中央主席。电报口气之严重,前所未有。
林彪又开始原地走动。不难想象,此刻的林彪同志无疑被推上军人和政治家的十字路口上徘徊。在林师长被种种利益层层包裹的灵魂深处,军人的职业荣誉与政治家的个人得失正在发生激烈冲突。
参谋长周昆看过电报,他担忧地望望林彪。
"师长,如果现在撤退部队还来得及,我是否通知担任首攻任务的部队暂缓进入突击阵地?"
林彪没有答话,却转向副师长聂荣臻和政治部主任罗荣桓问道:
"八路军总部朱总彭总有指示没有?”
"电台正在加紧联系。"罗主任答。
九月中旬,周恩来与朱德、彭德怀共赴山西二战区行营与阎锡山会谈,素以积极反共同时又积极反蒋著你的"山西王"阎老西此次态度极为友好,欢迎八路军入晋作战团结御敌。会谈结果,双方达成"八路军全力配合友军阻止日军向山西腹地深入,以运动作战进行重点防御"的协议。八路军终于不再是游击队而是正规军,国民党军也不再是敌人而是友军了,第一一五师广大官兵正是在这种扬眉吐气万众一心的大好形势下转进平型关战场的。
延安来电却分明不同意这样部署,那么仗打还是不打呢?林彪迟迟不能下定决心。
此时主要作为民族军人而不是政治家的林彪,他对战争本身的关注程度显然远远超过对政治谋略的兴趣,如果日本人到处战无不胜,把中央军打得落花流水,那么共产党八路军或者具体说林彪站出来打个胜仗不是更有政治意义吗?
古往今来,谁不梦想当英雄?谁不梦想纵横天下顶天立地?毛主席不想?"……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诗词》第一四六页)不想打胜仗的军人不是好军人,那么不想扩大胜仗的统帅也决不是好统帅。凯撒、拿破仑、彼得大带的名字都是同那些历史上最辉煌的著名战役联系在一起的,英雄主义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军事家与政治家的分歧在这里产生了,并且这个裂痕一直延伸到许多年后的那场"文化大革命",终于酿成当时家喻户晓的党内第若干次路线斗争。
林彪走了一会儿,然后站住,慢慢蹲在铺了油布的地上。
这个以自信和体弱多病著称的共产党将军十分清楚自己肩上的千钧重担:此战若胜,天大的错误也是小错;他领导的第一一五师将从此名扬天下并大大提高共产党八路军与国民党政府对话的地位。但是此战若败呢?……他当然明白他将为此承担的严重后果。
那么打胜仗究竟有多少把握呢?林彪在脑子里飞快地运筹帷幄。
我兵力占据绝对优势,这是其一。根据已有情报,来犯日军为坂垣第五师团一部约三千余人,多为后勤辎重部队,而我军则为第一一五师主力一万五千人。在以往国内战争中,红军常常以一个团击溃国民党一个甚至一个半师,而现在我方兵力数倍于敌,占据"以多打少"的绝对优势。
其二是险要的地形。
西桥沟长达十余华里,山势陡险,八路军居高临下,敌人被夹峙在山沟里,其优势的机械化部队和装备无法展开。
出其不意的战机,这是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按照林彪的部署,战斗开始,第一一五师将以猛烈火力向毫无防备的沟内之敌发起突然攻击。首先切断敌人退路,扎紧口袋,然后将敌人打乱,剖开包围,干净、利落地结束战斗。等敌人援军赶到,第一一五师已经迅速转移。
古今军事家最看重的就是出奇致胜。只要能够准确把握战机,少亦可胜多,弱亦可胜强,小亦可胜大,何况骄横的日本人犯了分散兵力孤军深人的兵家大忌,而八路军则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诸多优势!
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天赐良机!战机之于军人,有如赌运之于赌徒,民心向背之于政治家,那是他们的生命意义之所系,其诱惑力几乎没法抗拒!但是冥冥之中那只命运之手还是无情地压抑着他的自信心,他需要获得支持。十多分钟后,一份由八路军正、副总指挥朱德、彭德怀联名签发的命令送劲师首长手中,电文寥寥数语:"第一一五师应……果断侧击向平型关进攻之敌,此战关系重大,祈盼胜利。"
林彪重重松了一口气。
他站起身来,挺直腰杆,向其他师领导咧了咧嘴唇。这是不善表达的林师长心情高兴的难得表示。
八路军两位总指挥在关键时刻站在他一边。
"……八路军一举歼敌多少多少!"不难想象,作为八路军统帅的朱、彭也渴望立刻打个大胜仗,鼓舞民心士气,树立八路军的抗战形象。在全国一片风声鹤唳谈日色变的时候,一条像八路军这样的胜利消息将会产生多么巨大的社会反响和政治作用!而他,共产党常胜将军林彪,为了这个扬名天下的辉煌战机己经等待了多少年!……
机不可失,时不我待!人生难得几回搏,如果你处处患得患失顾虑重重,你将永远同成功失之交臂!
时间在令人窒息的寂静和等待中一分一分地过去。当一轮朝阳在东方天际冉冉升起的时候,侦察兵气喘吁吁地回来报告:敌人出现了!帝国皇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少将旅团长三浦敏事慢慢举起望远镜。三浦将军个子不高,浑身肌肉十分结实,蓄仁丹胡,脸上始终有种日本人特有的容易冲动和好斗的傲慢表情。第五师团为广岛师团,日俄战争时期建成,其官兵均从广岛县招募。当时日本师团多以地域组建,如著名的福冈师团、熊本师团、九州师团、东京师团,等等,日本军方认为这样可以消除家乡观念很重的日本士兵的地区隔阂,从而达到亲密无间增强战斗力的目的。
这是公元一九三七年九月下旬的一天,也就是南方的淞沪大决战已经进行了一个半月,阎海文、姚子青们已经战死数十日之后的一个云层稀薄的早上,在中国北方多山的山西省灵丘县境内,日本的三浦旅团正高举燃烧的太阳旗,快速并且不可一世地向前挺进。我们看到,在日本侵略军的前方耸立着一片绵延百里遮断视线的高大山峦,这就是中国著名的恒山和五台山山脉。晋东北山区多岩石而少树木,因此不用望远镜也能看见断断续续的万里长城在荒凉的山石间婉蜒起伏。
据报告,前方地名畔西桥沟,距著名的古长城关隘平型关约五公里,沟长上公里、两旁高坡夹峙,(北)京(太)原公路从沟底经过,地势十分险要。如果日本的三浦将军多了解一些中国古代的军事知识,他就会发现自己所处的位置正好是宋朝的汤家将们誓死保家卫国的古战场。"
旅团长满意地放下望远镜,他没有发现别的动静,山沟里只有许多发黑的石头和稀疏的灌木丛。薄雾渐渐散去,一轮红日从天边露出脸来,湛蓝的天空霞光四射,一只兀鹰像剪纸一样贴在天上一动不动,于是他看见他的尖兵小队正在山间公路上行进的闪亮的钢盔。"……前面地形险要,是否暂停前进,请空军派飞机侦察或向两翼山头派出警戒部队?”参谋长建议。
旅团长目光炯炯,沉思数分钟。
第五师团进人华北战场以来一直作为后备师团,没有遭遇重大抵抗,飞机侦察报告:中国军主力都集中在忻州和太原一线进行防御,浑源、灵丘一线不可能遭遇大规模抵抗。加上三浦将军相当蔑视中国人,他认为武器简陋的支那军队根本不配同皇军作战,所以他对自己旅团的长驱直人和快速推进丝毫没有顾虑。
"我军必须在今晚天黑之前占领繁峙县城,后天接应师团主力会攻战略要地代县。"旅团长断然否定参谋长的建议,"……时间紧迫,命令部队成战斗队形快速通过,遭遇敌人阻拦就坚决消灭他们。"
于是第二十一旅团三个步兵大队,一个野炮大队护送辎重车队于二十五日凌晨通过灵丘县城抵达平型关下的西桥沟口。为防万一,日军行军队列作了如下变动:步兵成战斗队形梯次进入沟内,辎重车队居中,三浦将军的旅团部和野炮大队尾随行进。
早上五时左右,尖兵小队顺利通过西桥沟,未遭遇任何阻击。五时二十分,旅团部和野炮大队也相继进入沟底公路。日本将军骑在一匹栗色东洋马上再次举起望远镜:对四周山头和可能埋伏敌人的可疑地方仔细观察了至少一刻钟。
"开路!……"旅团长一挥手,果断发出前进命令。其实如果日本人稍稍谨慎一点,他们完全可从向两翼派出搜索尖兵以免遭伏击,因为任何孤军深人和单独冒进都犯了军事学上的大忌。问题在于公元一九三七年的日本军队过于强大,他们的大军所到之处,坦克履带几乎毫不费力就碾碎中国人的低抗,因此这种攻城略池势如破竹的壮观景象也给他们将军的眼睛蒙上一层战无不胜的错觉。
但是任何轻视敌人的军队都不能不为这种错觉付出代价。
五时三刻许,辎重车队进人沟底公路最狭窄处,头天夜里下过雨,公路泥泞不堪,一些陡险地方路基坍塌,许多士兵围在路旁帮助推车。辎重汽车上载满沉甸甸的弹药和军需品;车轮不时陷进泥坑里打滑,这就使得车队的行进速度变得好像蜗牛爬行一样缓慢。
三浦旅团长望望天空,太阳已经红通通地升起来,他觉得如果照这样的速度走下去,今晚天黑以前无论如何也没法到达繁峙县城。将军有些不大耐烦,他不想把宝贵的时间白白浪费在路上,因此叽里咕噜吼了一通,命令辎重车队留在后面,让旅团部和野炮大队跟上战斗部队先行。
这一命令立刻造成新的混乱。
公路狭窄处人喊马嘶拥挤不堪,让开的队伍和让不开的队伍互相拥挤。一辆炮车不幸压坏路基翻进河沟,当场死伤数人,于是又有许多奋勇的官兵跳下河沟里抢救大炮和战友
骑在马上的日本将军很生气,瞪着眼对部下吼道:
"统统开路!……挡路的车推翻到沟里去,炮车的先通过,不许停留!"
但是命令尚未来得及执行,一阵猛烈的手榴弹爆炸好像炸雷一般猝然响起,在山谷里激起经久不息的巨大回声,连那匹训练有素的东洋战马也惊得直立起来,险些把三浦旅团长掀下沟去。
日军遭遇伏击。
战斗打响之前,那支无形的命运之手又出现了。
"……这样一个旅的临时集中,当然是可以的。"来自延安总部的急电终于使林彪松了一口气。他握紧的拳头松开来,没有血色的脸很难看地苦笑了一下,他“临时"集中的何尝是一个旅,而是一个师!
虽然延安电报有保留地同意一一五师打一仗,但是那种口气分明是勉强的和不情愿的,这就给生性敏感多疑的林师长心里隐隐投下一道不祥的阴影。
未来的林副统帅又开始原地走动。
这是公元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五日清晨的晋东北山区,雁门关外的塞外初秋已经透出阵阵寒意,在平型关下西桥沟南侧山头的隐蔽阵地上,穿着单薄军衣的林彪正在同自己的人生软弱性和投机性作斗争。这时即使不用望远镜也能清楚地看见,在谷底那条灰带子一样的弯曲公路上挤满许多虱子一样慢慢蠕动的敌人汽车。大战在即,人们紧张地注视着师长的动静,师长突然站住,命令部队原地休息二十分钟,啃干粮。
"……人是铁,饭是钢,不吃饱饭怎么能打胜仗!"师长说完这句话就走出指挥部,独自坐在一块突兀的大石头后面慢慢嚼一块硬摸。
"师长,第三四三旅陈光旅长派人来请示,他己经放过敌人步兵联队,请师长下命令,是扎口袋的时候了。"一个参谋报告。
林彪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第三四四旅徐海东旅长报告,广灵方向有小股日军追击晋军溃兵至我打援阵地前,请示是否阻击?"参谋长请示。
报告接踵而至,军情十万火急,林彪苍白的脸上愈加没有生气。他嘴里机械地嚼着硬馒,眼晴却一眨不眨地注视着麇集在下面山谷里毫无防备的日本车队。
根据情报,这是敌人第五师团第二十二旅团一支后勤辎重部队。骄横的日本人居然连两翼警戒部队都不派,就大摇大摆如入无人之境地钻进口袋里,敌人这种目中无人的倨傲态度突然使心情恶劣的八路军师长感到很恼怒。
如果号称"常胜之师"的八路军主力第一一王师连敌人后勤部队都不能吃掉,那么他这个师长只好回家卖烤红薯了。
反过来说,卖烤红薯的将军也比国民党那些不打仗或者游而不击的将军强一百倍,因为他毕竟是在战场上被打败的。
"……婊子养的!我不信八路军就咬不下这些狗杂种的……鸡巴!"
骂过这句豪放的粗话之后,未来的林副统帅才觉得自已确实高大起来,他吐掉嘴里的硬馒,朝参谋长副师长招招手,简明扼要地下达攻击命令。
担任"扎口袋"任务的第六八王团最先开火。
在十里长沟埋伏了整整一夜的八路军指战员早就憋足了劲,机枪子弹迫击炮弹居高临下射向敌人。第五连抛出的第一轮手榴弹就准确地炸翻了敌人队尾的汽车,起火的卡车翻倒在公路上堵住退路,于是这支长驱直人的敌人辎重部队就完全被装进了白袋里。
激烈的战斗进行了一天一夜。
号称战无不胜的日本军队和同样以善打硬仗著称的共产党军队在平型关下这条狭窄山沟里展开恶战。受到突然袭击的日本人虽然地形不利伤亡惨重,但是他们很快克服了惊慌失措,就地组织抵抗。三浦旅团长判明敌人兵力约有一个正规师,他一面向扳垣师团长频频发报求援,一面命令收拢部队,准备组织突围。战斗打响后,日本士兵显示出他们经过训练的良好军事素质和单兵作战能力,他们纷纷就近卧倒,或利用沟坎岩石和公路上的汽车作为屏障沉着射击,或抢占附近山头和有利地形,伺机组织反击。
冲锋号吹响了,士气高昂的八路军官兵开始向山下冲锋。
在红军的光荣传统中,"刺刀见红"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名词。国共两军士兵在战斗的最后阶段往往不以枪弹而以刺刀决出胜负。担任突击任务的第六八五团五连是支战功赫赫的部队。他们在长征途中一路夺关斩将无坚不摧,连长曾贤生,人称"猛子连长",战斗打响前就命令战士全部上好刺刀。"……我们要用刺刀和手榴弹消灭敌人,不叫跑掉一个,即便牺牲生命,也要将敌人消灭,首先我自己就有牺牲的决心,每个战士都应有这样的决心。"曾连长朴素的战地动员后来被党史专家写进历史中。
但是狡猾的日本人并不肯短兵相接,他们躲在汽车或者掩蔽物后面,以冷静的射击迎击八路军的冲锋。应该承认,日本步兵的单兵射击技术确实有较大优势,他们射出的子弹仿佛长了眼睛一样,给冲锋陷阵的八路军官兵造成许多不应有的伤亡和教训。尽管第五连突击队员呐喊着英勇顽强前赴后继,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尚未来得及刺刀见红就纷纷中弹,连长曾贤生当场牺牲,山坡上留下许多穿灰布军装的八路军指战员尸体。
第六八五、六八六团进攻受挫。
林彪从望远镜里亲眼目睹这个惊心动魄的壮烈场面,这才稍稍有些明白,一支小小的日本辎重部队为什么敢于耀武扬威孤军深人的原因。于是他下令部队改变战术,将敌人分割包围,集中火力予以消灭。
战至中午,一架战斗轰炸机飞临西桥沟上空盘旋助战,陷入重围中的三浦旅团长唯恐炸弹误伤自己人,命令部队打开地面识别标志引航。不料飞机立刻呼啸而至,一串串机枪子弹迳直落在日军阵地上,打得日军人仰马翻。旅团长不幸被子弹擦伤,大腿上血流如注,他这才看清楚:那架混蛋飞机的机翼上涂着国民党青天白日机徽。
史料载,这天平型关地区上空确曾发生空战,中日空军均出动飞机助战。由于西桥沟内中日两军短兵相接搅成一团,飞机无法辨认目标,因此只好徒劳地在天空打旋。只有一架中国飞机出其不意地袭击了日军指挥部和炮兵阵地,使日军遭受许多不曾预料的伤亡。
至傍晚,包围圈渐渐缩小,山沟里刮起冷风,天空飘下小雨来。
林彪果断命令对敌人发动总攻击。
第一一五师官兵再次呐喊着“缴枪不杀"扑向沟底,枪声响成一片,手榴弹爆炸声此起彼伏。按照内战经验,一丑被围之敌大势已去援兵不至,战至最后当乖乖放下武器投降。可是日本人完全不同于国民党兵,他们是外来民族,语言不通,信奉武士道精神,对八路军的政策攻心无动于衷。他们回答八路军喊话的是更加猛烈地射击,连伤员都拿起武器战死或者自杀,还有几个日本随军家属拉响手榴弹同八路军战士同归于尽。于是整条山沟里到处都在发生惨烈厮杀,双方官兵均死伤累累,激战的枪炮声喊杀声直到后半夜才渐渐疏落下来。但是敌人大部包括第二十一旅团少将旅团长三浦敏事在内的两千余人还是乘夜突围而去。
八路军初战告捷大获全胜。
天亮以后,战场清理很快有了结果;第一一五师共击毙日军官兵一千余人,击毁汽车数十辆,缴获野炮一门,轻重机枪二十余挺,步枪一千多支,服装万余件。
林彪一惯没有生气的苍白的脸上泛起一丝红潮。他背着手,信步走在公路上,望着山沟里到处都是还在冒着黑烟的翻倒的军车和日本兵狼藉的尸体,心中不禁涌出胜利者微微的得意和豪情。
"婊子养的!……日本人也是肉长的嘛对不对?"湖北黄冈大林彪边视察战场边对参谋长说道。
一个参谋跑步送上一份统计数字,于是林师长难得的好心情很快就被冷风刮散了。各旅、团损失情况初步统计结果,第一一五师共伤亡官兵达一千一百多人,其中包括团、营级干部十多名,副营以下干部数十名。
第一一王师官兵都是经过长征考验的红军战土,是革命的宝贵火种,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将来都是红色政权的干部和指挥官,因此任何人都没有权力浪费他们的生命,否则就是对革命的最大犯罪。如果换种情况,遭伏击的日军不是三千而是六千。这场战斗会是怎样一种结果呢?……
想到这里,面无表情的林彪后背突然出了一身冷汗;如果八路军坚持开往华北战场与日本人正面作战,其结果不正如毛泽东主席所预料的那样,让国民党反动派达到他们希望达到的目的,坐收渔翁之利了吗?……
至此,林师长才对党中央"到敌后开辟根据地"的英明指示有了深刻反省和认识。不过后来林彪没有机会同日本人交手:次年他去了苏联养病,二次大战爆发回国,在延安做抗大校长。直到后来辽沈战役时大显身手。
"文化大革命"林彪红极一时,先当副统帅,后来做了野心家阴谋家,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批林批孔时林彪的罪行一直被追溯到井岗山。平型关之役也被列为路线斗争的典型事例之一。
八路军总部于战斗次日即九月二十六日向南京发出告捷电如下:
南京:革事委员会、军政部、中央日报社:
捷报。九月二十五日,我八路军在晋北平型关与敌万余人激战,反复冲锋我军英务无比,将进攻之敌全部击溃,所有平型关以北之辛庄、关沙、车跑池一带阵地,完全夺取。敌兵被击毙者尸横山野,一部被俘虏。并缴获汽车、坦克车、枪炮及其他军用品甚多,正清查中。现残敌溃退至小娄村,被我四面包围中。八路军参谋处
九月二十六日战争》第一卷,辽宁人民出版社一九九0年出版)
平型关战斗为抗战以来我八路军重创日军的第一场胜利,捷报很快传遍全国,各地报纸反响热烈,总之起到大快人心和振奋精神的鼓舞作用。蒋委员长及各省政府各战区均发来祝捷电,并送来大批慰问品和许多奖金。平型关战斗被载人史册。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