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日前,趁儿子这几天休息在家,好说歹说才最终得以说服第一次跟我去打高尔夫球。
两洞下来,我的水平不仅没长,反而下降;倒是儿子的水平从零一下子高出我几个数量级!并且开始传授我他的秘籍。年轻就有优势。一路顶着烈日,挥杆抹汗,顺利完成了9洞的任务。接着,儿子开车,我做瞭望,去满大人餐厅足吃足喝后回去休息。
到家后,我跟他妈汇报:打得很好。儿子加一句:他们太小气,连个球童都没有!意思是打球已经够累的了,还要捡球、推车(有两次我的弧线球进了草丛,手中球有限,怕不够用才去找的。其实这个一眼望不到边的巨大球场今天我只看见了3位工作人员)。就他的这一抱怨,一下激起了我跟他妈的强烈反响。
他妈说:这里的高尔夫球就是个普通的体育活动,你以为像是中国那样的贵族化、电影里演的那样子,时不时总有人伺候?!我接着说:这几天网络里一个劲地渲染的美国新的驻华大使骆家辉“贫民化上任”,转机时自己背着背包、领着孩子买咖啡;到北京下飞机后只是用辆商务车接到了使馆。根本就没有中国式的前拥后护的阵势,连中国的科处级干部都不如。
儿子尽管在加拿大生活了10年多,但心一直系着中国,业余的活还直接和中国经济相关,他所认知和理解的还是中国的那一套模式,所出此言一点不为怪。但由此涉及到的不同社会制度体现出的不同现象却不得不让人深省,这就是关于人的基本问题。
骆家辉公开说,作为中国移民的后代出任美驻华大使,他代表的是美国的价值观。这所谓的美国价值观就是所说的普世价值,是以人本为核心的自由、平等的制度。人一旦从制度上得到了尊重的保障,就从根本上铲除了引起荣辱分别的固疾,同时也消融了阶级与阶层的隔阂,使人只有能力的大小和经济利益上的差别。骆家辉作为大使,他以为就是一种职业。任期届满或中途辞职之后,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家庭的经济状况选择继续工作还是回家带孩子,无论怎样他的个人权利都会受到社会的尊重。至于上任途中有无随从只能视工作需要而定。而一家人不受干扰地、平平常常地一起旅行,体现出的家庭利益之上,才正是美国和西方世界所谓的价值观。这一价值观不仅在中国从来没有建立起来、而且目前还在不断地受到破坏。如果要问一句中国现在到底要走向何方时,估计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说是在马克思理论指导下的,事实是一直在这个大帽子下面走的是自己的路。以毛泽东为首的一个集体,在中国革命后,通过多次大规模的运动,一次又一次地检验和加强了中央集权,以组织性、集体主义逐步取代了个性和个体价值,造就了以政治生命为一切信仰的一批人及其相应的组织体系,并通过这个体系组织和领导了每一位民众,形成了政治上不能有分别的愚民群体。这个体系的特点就是人治、官本位。有一种说法叫着“官大一级压死人”,就明显地表现出官与官、人与人之间的附属与层次关系。理论上说,革命是生产关系上的变革,新的生产关系会大大地解放和提高生产力。但实际中国解放后的生产力发展并不顺利。从“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政策上看,重点是想依赖革命来自然而然地将生产带动起来。尽管生产力增长不如意,但政治体系的完整与高效性是有目共睹的,这也是所谓的第一代领导核心给后来人留下的政治遗产。
邓小平上台并形成了第二代领导核心,当然不会放弃这个宝贵财富。邓小平上台前后,民众对社会主义革命30年来的政治、经济信心已经开始产生怀疑。面对改革的压力,邓小平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著名政策。这个政策一出台,就披露出了一个重要信息,就是经济改革将不采用完全是国家上项目为特点的组织性措施,而是以个人为主。意思是将民众推向经济大潮,给大伙一个发财致富机会的同时,也转移了要求政治改革的矛头,化解了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在超稳定的政治体系之外,开创一个新的领域,适应民众对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寻求国家的长治久安。当时,全国经济处于大一统的特定环境中,民众还在为温饱作斗争,要富裕起来几乎是天方夜谭。没有投资,要靠自己的体力逐渐积累来开拓富裕门路,明显有悖于这个政策蕴含着“要快”的潜意。于是,以其子邓朴方为代表的一批体制内人员,利用体制内的资源加上现行的政策鼓动,开拓了半公半私的利用国有经济、但又游离于国有经济以外的经济分支。80 年代开始,全国自上而下、体制内外全民经商,一片欢腾就是当时生动的写照。经过30年的经济改革,最终形成了国有垄断资本的核心化,利益集团稳固化,管理人员权贵化并最终变成了财阀;中产阶层脆弱,附庸于权贵;而大部分民众因为长期高踞不下的通胀率被剥夺了财富增长的最终希望,由此在政治和经济两方面被边沿化,从过去单纯的温饱问题转化为个体独立地寻求继续生存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落入赤贫。可以说,经济改革,使中国普通民众长期地被定格在了一个无法逾越的经济低层次中,使之在过去的政治上愚民一元化的基础上又加上了经济上的贫民特征,变成了二元化公民。也正是他们的存在,才能使那些富裕的人群出入有侍从,家居有保姆,一呼百应。
当中国的经济改革祈求政体改革的时候,邓小平及时地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纲领,他要维护好政治体制这支独特的犄角,而将放开经济视为以疏代堵的战略措施。无疑他是成功的。通过经济的大发展,顺利地造就出了经济阵地上的另一个稳固的人群层次结构,放手让革命功臣的后代敛聚财富,建立起财阀体系,并以此为核心,吸引一批新成长起来的各路精英以榜样的形象出现、并为其服务,最终形成了一支经济上的集团军作为一支新的犄角。这个拥有两个遥相对应犄角的牛头怪,形象地解释了中国当今社会矛盾复杂、摇摇不坠的基本成因。如果没有外来世界的干扰,相信还可以存活50年没有问题。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民众之间信息交流方式的广泛与深度的加大,历史和现实的真实性逐步进入民众的视野之后,不满的情绪与公开的对抗日益加剧。这才有后来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理论的横空出世,实质上就是为了增强两个犄角之间的互相渗透、充电,遇到问题时能相互照应、共同御敌。要说到“和谐”,那是在强势摆出来后喊话招安式的策略。如果继任的新的一届领导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还有点逻辑的施政纲领的话,那真是个奇迹了,也太有才了。
回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60余年鲜活的历史,可以看见中国人民走得是如此艰辛。有多少肉体无辜地泯灭,有多少灵魂受到了扭曲,又有多少绝望与愤慨,还有多少无奈的期待。与其说“多难兴邦”可以最终成就中华民族的崛起, 还不如说“节哀顺便”可以尽快地迎来天国的降临。好在当今的领导层有些人已经开始认识到“普世价值”这一普遍真理的无法抗拒性,有意无意地当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使用。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能真正成为立国之本、贯彻于一切政策事务之中还不知道有多少艰苦的路程等待在前方,尤其最为关键的是在民众的心中扎根、发扬光大。
我殷切地期望,类似的象高尔夫球童这样的阶层在中国逐渐地消失,而更多的是高尔夫球员真正地享受运动的乐趣。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两洞下来,我的水平不仅没长,反而下降;倒是儿子的水平从零一下子高出我几个数量级!并且开始传授我他的秘籍。年轻就有优势。一路顶着烈日,挥杆抹汗,顺利完成了9洞的任务。接着,儿子开车,我做瞭望,去满大人餐厅足吃足喝后回去休息。
到家后,我跟他妈汇报:打得很好。儿子加一句:他们太小气,连个球童都没有!意思是打球已经够累的了,还要捡球、推车(有两次我的弧线球进了草丛,手中球有限,怕不够用才去找的。其实这个一眼望不到边的巨大球场今天我只看见了3位工作人员)。就他的这一抱怨,一下激起了我跟他妈的强烈反响。
他妈说:这里的高尔夫球就是个普通的体育活动,你以为像是中国那样的贵族化、电影里演的那样子,时不时总有人伺候?!我接着说:这几天网络里一个劲地渲染的美国新的驻华大使骆家辉“贫民化上任”,转机时自己背着背包、领着孩子买咖啡;到北京下飞机后只是用辆商务车接到了使馆。根本就没有中国式的前拥后护的阵势,连中国的科处级干部都不如。
儿子尽管在加拿大生活了10年多,但心一直系着中国,业余的活还直接和中国经济相关,他所认知和理解的还是中国的那一套模式,所出此言一点不为怪。但由此涉及到的不同社会制度体现出的不同现象却不得不让人深省,这就是关于人的基本问题。
骆家辉公开说,作为中国移民的后代出任美驻华大使,他代表的是美国的价值观。这所谓的美国价值观就是所说的普世价值,是以人本为核心的自由、平等的制度。人一旦从制度上得到了尊重的保障,就从根本上铲除了引起荣辱分别的固疾,同时也消融了阶级与阶层的隔阂,使人只有能力的大小和经济利益上的差别。骆家辉作为大使,他以为就是一种职业。任期届满或中途辞职之后,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家庭的经济状况选择继续工作还是回家带孩子,无论怎样他的个人权利都会受到社会的尊重。至于上任途中有无随从只能视工作需要而定。而一家人不受干扰地、平平常常地一起旅行,体现出的家庭利益之上,才正是美国和西方世界所谓的价值观。这一价值观不仅在中国从来没有建立起来、而且目前还在不断地受到破坏。如果要问一句中国现在到底要走向何方时,估计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说是在马克思理论指导下的,事实是一直在这个大帽子下面走的是自己的路。以毛泽东为首的一个集体,在中国革命后,通过多次大规模的运动,一次又一次地检验和加强了中央集权,以组织性、集体主义逐步取代了个性和个体价值,造就了以政治生命为一切信仰的一批人及其相应的组织体系,并通过这个体系组织和领导了每一位民众,形成了政治上不能有分别的愚民群体。这个体系的特点就是人治、官本位。有一种说法叫着“官大一级压死人”,就明显地表现出官与官、人与人之间的附属与层次关系。理论上说,革命是生产关系上的变革,新的生产关系会大大地解放和提高生产力。但实际中国解放后的生产力发展并不顺利。从“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政策上看,重点是想依赖革命来自然而然地将生产带动起来。尽管生产力增长不如意,但政治体系的完整与高效性是有目共睹的,这也是所谓的第一代领导核心给后来人留下的政治遗产。
邓小平上台并形成了第二代领导核心,当然不会放弃这个宝贵财富。邓小平上台前后,民众对社会主义革命30年来的政治、经济信心已经开始产生怀疑。面对改革的压力,邓小平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著名政策。这个政策一出台,就披露出了一个重要信息,就是经济改革将不采用完全是国家上项目为特点的组织性措施,而是以个人为主。意思是将民众推向经济大潮,给大伙一个发财致富机会的同时,也转移了要求政治改革的矛头,化解了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在超稳定的政治体系之外,开创一个新的领域,适应民众对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寻求国家的长治久安。当时,全国经济处于大一统的特定环境中,民众还在为温饱作斗争,要富裕起来几乎是天方夜谭。没有投资,要靠自己的体力逐渐积累来开拓富裕门路,明显有悖于这个政策蕴含着“要快”的潜意。于是,以其子邓朴方为代表的一批体制内人员,利用体制内的资源加上现行的政策鼓动,开拓了半公半私的利用国有经济、但又游离于国有经济以外的经济分支。80 年代开始,全国自上而下、体制内外全民经商,一片欢腾就是当时生动的写照。经过30年的经济改革,最终形成了国有垄断资本的核心化,利益集团稳固化,管理人员权贵化并最终变成了财阀;中产阶层脆弱,附庸于权贵;而大部分民众因为长期高踞不下的通胀率被剥夺了财富增长的最终希望,由此在政治和经济两方面被边沿化,从过去单纯的温饱问题转化为个体独立地寻求继续生存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落入赤贫。可以说,经济改革,使中国普通民众长期地被定格在了一个无法逾越的经济低层次中,使之在过去的政治上愚民一元化的基础上又加上了经济上的贫民特征,变成了二元化公民。也正是他们的存在,才能使那些富裕的人群出入有侍从,家居有保姆,一呼百应。
当中国的经济改革祈求政体改革的时候,邓小平及时地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纲领,他要维护好政治体制这支独特的犄角,而将放开经济视为以疏代堵的战略措施。无疑他是成功的。通过经济的大发展,顺利地造就出了经济阵地上的另一个稳固的人群层次结构,放手让革命功臣的后代敛聚财富,建立起财阀体系,并以此为核心,吸引一批新成长起来的各路精英以榜样的形象出现、并为其服务,最终形成了一支经济上的集团军作为一支新的犄角。这个拥有两个遥相对应犄角的牛头怪,形象地解释了中国当今社会矛盾复杂、摇摇不坠的基本成因。如果没有外来世界的干扰,相信还可以存活50年没有问题。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民众之间信息交流方式的广泛与深度的加大,历史和现实的真实性逐步进入民众的视野之后,不满的情绪与公开的对抗日益加剧。这才有后来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理论的横空出世,实质上就是为了增强两个犄角之间的互相渗透、充电,遇到问题时能相互照应、共同御敌。要说到“和谐”,那是在强势摆出来后喊话招安式的策略。如果继任的新的一届领导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还有点逻辑的施政纲领的话,那真是个奇迹了,也太有才了。
回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60余年鲜活的历史,可以看见中国人民走得是如此艰辛。有多少肉体无辜地泯灭,有多少灵魂受到了扭曲,又有多少绝望与愤慨,还有多少无奈的期待。与其说“多难兴邦”可以最终成就中华民族的崛起, 还不如说“节哀顺便”可以尽快地迎来天国的降临。好在当今的领导层有些人已经开始认识到“普世价值”这一普遍真理的无法抗拒性,有意无意地当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使用。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能真正成为立国之本、贯彻于一切政策事务之中还不知道有多少艰苦的路程等待在前方,尤其最为关键的是在民众的心中扎根、发扬光大。
我殷切地期望,类似的象高尔夫球童这样的阶层在中国逐渐地消失,而更多的是高尔夫球员真正地享受运动的乐趣。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