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云南西南边陲与缅甸交界的地方有一个小城叫腾冲,由于其地理位置偏僻及独特的火山地热风貌,曾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誉为“极边第一城”。这里曾是中国通往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及南亚各国的重要口岸,“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英国1899年在此就曾设有领事馆。
在腾冲有一座1945年7月7日落成开放的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战斗中阵亡将士的墓园——国殇墓园,这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8年随着日本在中国及东南亚各国侵略战争的升级,所有援华的军用及民用物资必经的的中国沿海各港口几乎都落入日军的手中。为开辟新的运输线,国民政府动用超过二十万名中国劳工,历经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在极短的时间里修建了一条从昆明经瑞丽到缅甸的腊戌之间长达1,453公里长的陆路交通线,史称“滇缅公路”,这条公路可以说是当时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运输通道,支撑着中国抗日战场全部战备物资以及大后方的经济供应,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然而滇缅公路的黄金时期并没有延续多长时间。从一开始,日本人就处心积虑地要把滇缅公路切断,以断绝中国的物资供应,逼使国民政府投降。日军先是出动飞机对滇缅公路沿线路段及桥梁进行狂轰滥炸,然后于1942年初出动地面部队占领了缅甸,继而逼近中缅边境一带,先是边境重镇畹町失守,直逼腾冲,1941年5月10日,日军占领了腾冲县城,滇缅公路旋即被日军切断。中国军队及时炸毁了怒江上的惠通桥,才将沿滇缅公路进犯的日军阻击在了怒江西岸,从此两军在怒江东西两岸对峙长达两年之久。由于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援华物资只能由美军航空队及中国民航通过“驼峰航线”输送,运费昂贵,风险极大。
1944年5月,随着美军在太平洋战场重挫日军,为策应中、英、印联军对缅北日军的反攻,重新打通滇缅公路,收复怒江以西的失地,据守怒江东岸的中国远征军发动了滇西反攻战役。1944年4月17日5月5日,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在怒江东岸保山县召开会议,传答国民革命军参谋总长何应钦渡江攻击的命令。右翼为第20集团军,左翼为第11集团军。右翼第20集团军参与的腾冲战役是整个滇西反攻战役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战役。1944年5月,在由陈纳德将军指挥的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飞虎队)提供的空中支援下,远征军以二十集团军6个师的兵力在总司令霍揆彰,副总司令方天的指挥下实施腾冲反攻战。
腾冲城是滇西最坚固的城池,兼有来凤山作为屏障,日军经过两年多的据守,筑有坚固的工事及堡垒群,准备了充足的粮弹。从1944年5月11日远征军20集团军强渡怒江至9月14日攻克腾冲城,历时127天,所历大小战役达40余次,最终收复了腾冲,使腾冲成为抗日战争以来国军收复的第一个有日军驻守的县城。为此远征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阵亡将士共9,168人,日方2,700余人几乎全员战死、自杀或胁迫自杀。
腾冲战役是整个滇西反攻战役中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是名副其实的焦土抗战,是全歼侵略者的一次攻坚战,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战役结束后,出生于腾冲的辛亥革命元老,时任国民政府委员兼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倡议兴建陵园以祭悼国军阵亡将士,此后在印度华侨的捐助下开始修建墓园,于1945年7月7日正式落成。李根源根据《楚辞》中的“国殇”一篇,为之起名为“国殇墓园”。文革期间国殇墓园作为“反动四旧”,遭到了严重破坏,大量墓碑、墓穴被捣毁,文革结束后才得以修复,重新开放。
下面的照片是我2009年12月造访腾冲,参观国殇墓园时拍摄的。这是我那年历时6个月的旅行的一部分,从多伦多经纽约飞香港,然后从深圳出发,探访了湖南(长沙—>张家界—>凤凰城)—>贵州(铜仁—>玉屏—>镇远古镇—>凯里—>西江【西江千户苗寨】—>雷山—>榕江【榕江三宝侗寨】—>黎平—>肇兴【侗乡第一寨】—>堂安—>从江—>凯里—>贵阳—>青岩古镇—>安顺【黄果树大瀑布、天龙屯堡】—>云南(昆明—>黑井古镇—>彝乡楚雄—>大理—>丽江—>束河古镇—>泸沽湖—>香格里拉—>德钦【梅里雪山、明永冰川】—>丽江—>大理—>保山—>腾冲—>芒市—>瑞丽—>畹町—>姐告—>大理—>西双版纳—>玉溪—>建水古镇—>河口)—>越南(老街—>河内—>下龙湾—>顺化—>岘港—>会安—>芽庄—>大叻—>西贡—>湄公河三角洲)—>柬埔寨(金边—>暹粒【吴哥】)—>老挝(4000美岛—>万象—>琅勃拉邦)—>泰国(清迈—>曼谷),最后经香港回到深圳。
墓园位于腾冲县城(现为腾冲市)西南一公里处的叠水河畔,来凤山北麓。这是腾冲城的街道
这是墓园的大门,为八字形古式门楼,门额镶有李根源所书“国殇墓园”四个大字,两侧粉墙上,分别绘有表彰烈士精神的龙腾、虎跃形象
进门后为一条长甬道,甬道两侧修建有的民族风格的陈列馆
甬道尽头的高台上是主体建筑“忠烈祠”,台前正中刻有“碧血千秋”四个大字,为蒋中正所题,李根源书写。上檐下悬蒋中正题写的“河岳英灵”匾额,捐堂正门上悬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匾额,祠堂中央高悬孙中山先生的画像及“总理遗嘱”,左右分挂国民党党旗、中华民国国旗。两侧墙壁镶嵌国军阵亡将士名录碑七十六方,刻有九千多位烈士的姓名
忠烈祠后方是一个小山坡,坡顶有一纪念塔,由腾冲特有火山岩雕砌而成,塔身正面镌刻着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的题书“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光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塔基正面刻有蒋中正题、李根源书的“民族英雄”四个蓝色大字,其余三面为腾冲战役纪要铭文
以塔为中心,辐射状地把小山坡的坡体分为六个等分,每个等分代表一个师,坡上密布墓碑,墓碑上书阵亡将士的姓名和军衔,碑下埋葬骨灰
园内广植松柏栗竹,郁郁葱葱,一派清幽肃穆的景象
寸性奇将军之墓。抗日名将寸性奇为云南腾冲县人,官至中将,是中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国军方高级将领之一
援华美军阵亡将士的墓地
此外墓园中还有一座埋了四具日军尸骸的土坟,立有黑色“倭塚”二字,也是李根源手书
出得园门,来到墓园所在的叠水河,此河发源于腾冲县东北部的大盈江,属于伊洛瓦底江水系,河上有一座双悬壁式结构的太极桥,桥上建一方形石亭,亭下石碑刻有“滇西都督、大理提督张绍三(文光)于民国二年九月创建,李根源书”等字样
叠水河流经腾冲县城以西约二公里时遇到一个断层崖,形成一个瀑布,称为“叠水河瀑布”。明崇祯己卯(1639)年四月十六日徐霞客曾到此一游,记道:“从西崖绕南崖,平对而立,飞沫倒卷,屑玉腾珠,遥洒人衣面,白日间真如雨花雪片。”
附近山上有一座寺庙,山门上“龙光台”三字为曾担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大总统的黎元洪所题写
从高处眺望腾冲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