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英雄》,诗意的死亡兼痛批混账文章 (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英雄》,诗意的死亡兼痛批混账文章 zt

应该说张艺谋这一次是概念先行,电影还没有开拍自己先感动得一塌糊涂。拍了这么多年电影,顺带还折腾了歌剧什么的。自嘲自己的电影从来是毁誉参半,只有申奥宣传片没有人批评。北大某位著名的女权主义兼后现代文化批评专家曾经写过一本非常冗长、复杂的专著来对张艺谋的电影进行读解。在下怎么说也是尊重知识的,这位学者的大作看完过后让人更加不明白了。行走江湖这么多年。林子里什么样的鸟估计都见过了,张艺谋也是越来越精明,面对记者的讥诮,嘴下也毫不留情,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张艺谋嘲笑道:中国根本还没有有力量的影评。真是一语中的。兄弟行走江湖也早就在鼓吹影评的重要性,并且对江湖上的各路好汉,功夫拳脚一清二楚,知道什么人的言简意赅,切中要害,更知道什么人装腔作势,胡说八道。俗语道: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兄弟我也不便自称非等闲之辈,再不济也是看过猪跑的江湖中人。可恨也是人微言轻,影评本是因电影而评,而一个衰败中的行业又怎么可能产生一种因之而生的兴旺的职业呢?影评在中国根本就不是一个正式的职业。出来一部电影,就有一堆人赤膊而上,张艺谋在这次访谈中分析了一下这些人,颇为不屑,再次打中要害。难怪我的一个论友讽刺道:这些人写的只是影感,而不是影评。

还没有看电影之前,看了一些评论,也看过预告片。总的印象是制作精良,不可错过。看完之后,影院的门口已经聚集着大群等待入场的观众,而刚才的一场也已经是人满为患,看这着人头攒动的场面,心中也颇为兴奋。想去年,什么《大腕》,真是不值一提,完全是一个衰败行业的最后挣扎。基本上来说是土八路,还引得一帮人在那里研究什么投资、发行策略。那个什么导演还得意洋洋的说:不好意思,今年的票房冠军又是我的了。真是令人悲哀啊。《英雄》一出令人耳目一新,考虑到当前的市道如此,这种正规军的阵地战法才是值得推崇。

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张艺谋就是一颗招风的大树。中国作为一个后进国家,多年以来在文化上也拿不出来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当得到西方主流电影节的肯定之后,最开始受宠若惊,后来琢磨一下觉得不对劲了,原来表现了落后、愚昧的东西,中了西方后现代或者是什么东方主义的毒,于是又大张笞伐。更有什么名重一时的畅销书作家跳出来破口大骂张是臭大粪,更有人撰文分析张究竟是不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文化上并不昌明的时代扭曲的心灵昭然若揭。张艺谋确实不是什么大师,看一看他的作品表,让人感到他经常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说白了是没有所谓的使命感,缺乏深邃的心灵,说的难听一点就是文化内涵不够。这几年张昏招迭出,创作上走上下坡路。什么都想试一下,什么路子都想走一走。搞了半天,名堂不大。活该这不是一个出大师的时代,并不是张的过错。兄弟以为各位论者经常太过苛刻,不考虑具体环境,求全责备,有些委屈人家。张早年家境不顺,坎坷重重。以摄影起家,卖血买照相机的故事广为人知,一个当初在棉纺厂里面扛大包的工人成为中国最顶级的大导演,殊非易事。张的刻苦和勤奋更非一般人所能及。评论一个人和他的作品应该做全盘的考虑,不应以偏概全,一概而论。

而看到一些狗屁不通之人所写的混账文章气得兄弟我拍案而起。张艺谋自述有的人一贯仇视他的作品,诋毁他的创作,更有人身攻击,看来此言不虚。说了半天现在切入正题。《英雄》有一股豪侠之气,冲天而起,贯彻始终。可惜张力不够,没有在虚实之间深加发挥,令人遗憾。简单地说,就是概念大过故事。以一己之身兼济天下,虽死而不足惜。主题很大,然而没有层次,没有循序的递进,基本上来说甚至没有故事。直扑卖点而去。有的论者以为是风景画或是音乐录影大致不错。张艺谋自叙《卧虎藏龙》开了一个很好的头,使他的影片可以顺利的融资,而且制作完成之后又被高价买断欧美的发行权。商业上来说是一个成功的策划。然而比起《卧虎藏龙》,故事或者意境上逊色很多。张批李安的《卧虎藏龙》是以私仇为内核,不够大气。而自己上来就是家国天下。实际我们看到张是大而化之,徒有家国的概念。在说到奥斯卡的时候,张还不无酸气地说李安基本上被洋人当成了自己人,受西方教育,导过一些英语片。言下之意,自己不太可能获得奥斯卡原因多多。客观来说,此言不虚。但是李安在《卧虎藏龙》中所表现的细腻层次和婉约所具有的东方意境,比张艺谋所谓的雄浑的意境与激情更胜一筹。基本上可以说张的事业就此止步,难以再上一层楼。这是自身条件限制,没有办法。

但是应该看到张艺谋除了是个工作狂以外,还是个很聪明的人。这么些年的摸爬滚打,已经让他深得其中三味。加之他的影响力所能调动的资源以及众多高参的出谋划策决定了但凡张一出招就绝非凡响。张自称没有想要在作品中讲什么大道理云云,应是实话。很简单张的目的就是要来一个大制作,进行一次成功的商业操作。面对批评,张说道:让我们看票房。而人民确实需要这样的大片,电影界也太需要这样的刺激。如果说张作为一个导演已经没有了艺术的价值,那么他至少还有商业的价值。后者也是非常的重要。《英雄》的空洞和缺乏内涵让某些自诩为知识分子的人非常不爽,觉得没有获得智力上的满足就非要和老张理论一番,甚至出言不逊,哗众取宠。正如张自己痛陈:不干活的人骂干活的。我以为这是非常低俗而缺乏道德的行径。这些人卑微的言论已经不是鼠目寸光,我们经常说:是非付诸公论,而所谓的公论如果由这些人把持实在令人痛心。我们这个在精神上非常阳痿的时代在文化的评论上也是阴阳怪气。当真是世上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英雄的上映已经成为一个社会事件,吸引了最大多数的舆论瞩目,在大冬天里面目睹影院里面热气腾腾的场景真是觉得痛快。炫目的场景和特技,宏大的场面加之一流的动效真是为影院放映而制作的,看惯了盗版的人都会往电影院跑。这是非常好的让影院放映技术优势深入人心的机会。我们这一次没有把钱花在外国大片上面,大家显示出对于国产电影空前的热情,这是最有意义的。参加奥斯卡需要政府推荐,我们曾经推荐《凤凰琴》、《黄河决恋》这样寒碜的电影,未免也太拿不出手了。《英雄》以其精良的制作令观众体会一次空前的视听享受,绝对物有所值。比那些所谓的主旋律电影似乎更能够树立我国的正面形象。更重要的是让大家特别是当政者知道电影不是一个花花草草的行业,而是一笔可以创下天文数字收入的大买卖。市场会证明一部电影可能会有的商业价值以及潜在的文化影响有多么巨大。

与那些寄生在外国电影节上面的所谓艺术电影或曰地下电影,把希望寄托在海外区区几个艺术影院的放映或者是某某基金会的赏金上面。多年来所谓的君子们前赴后继,可谓多矣。而中国电影之病也可谓久矣。简直是沉疴不起。这样的路线和策略固然是不得已而为之。细细想来真是害人不浅。我们的国家毕竟还是一个艺术创作和言论都不够自由的国家,虽然在对张艺谋的攻击上面显示了很高的自由度和创新性。我们是否考虑更多的可能性,什么样的电影是真正有益于中国电影业的。鄙人在另外一篇拙作中谈到,《英雄》这部电影两头在外。投资和市场重心在外国,诚如张艺谋所言:主流文化对于非主流文化的吸收是有选择性的。中国的电影业成为世界垄断电影资本的加工厂也是不得已。这属于一个更宽泛的话题,而不仅仅是电影本身。

归结起来,《英雄》的优点缺点都很突出,各位同志不要因为几句好笑的台词就否定这部影片。据说老张在拍片子的时候压力很大,自己单独住一栋楼,非经允许,不得入内。这大约是传言也未可知,但是老张的认真是出名的。陈凯歌有一篇文章谈论张艺谋,文章不痛不痒,非常不舒展。这也就是所谓文人的毛病。同道中人说话小心翼翼,模棱两可,唯恐进退失据,而望左右逢源。标题大概叫做《秦国人》。张艺谋的本意是希望自己的主人公以一种悲情赴死,来彰显一种最高境界的壮怀激烈,这也是可以称得上是诗的东西,虽然我最开始积累起来的期待到最后落空了,很有些怅然若失,但是他想表达的激情,我感觉到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沙龙 / 休闲娱乐 / 我对英雄和骂英雄的人的看法.【转帖】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我对英雄和骂英雄的人的看法.【转帖】

    --------------------------------------------------------------------------------

    看了不少关于英雄的吵架贴,实在是憋得慌,有些人的做法和措辞实在是让人难受,不得不喷两句了.

    不少人否认英雄的时候开场白就是这部电影思想内容可笑(秦王号召和平),看后没有给人带来任何心灵冲击,我就奇怪了,这些些强调什么心灵冲击,艺术感的人有没有搞清楚什么叫商业片.大家看电影就是为了娱乐,说白了就是玩,再说白一点就是打发掉工作睡觉吃饭大便之外的时间,开心就够了,你还需要什么呢?希望追求格调和脱俗的人你们完全可以去看英语歌剧或者新年音乐会什么的.不必在这里搅和.这次英雄已经成功的将音乐,服装,场景,画面,演员阵容整这几个商业片的要素展现出来,已算是中国电影的一大进步了,大家为什么对它还要这么苛刻呢?

    敢问大家都看好的超人,蜘蛛侠又有哪里经得去推敲哪里有什么思想意义呢?更谈不上剧情(大家都知道这些超级英雄通常都是由被崇拜到被误解到拯救世界皆大欢喜),但大家就是喜欢,就是能够偕老带小的去电影院看(相信大家还记得童年时超人电影在中国的热潮).BRAVE HEART算是大家都喜欢的片子了吧,可历史上的华莱士,在起义失败后就躲入了乡村,最后寂寞凄凉的病死在床上,并没有影片里面演绎的那样四处复仇暗杀,死得也那么雄壮激烈,更没有那句举世闻名的'FREEDOM",那我们是不是也要把它猛批一篇说导演编剧任意篡改历史刻意夸大人物境界从而得出结论这个片子是狗屎呢?

    说到大家普遍反感的炒作,我想问一句,凭什么不能炒,人家投了那么大的成本拍出来的片子,为了什么,嘿嘿,不要跟我说是为了提高人民素质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他们为的是能赢利,既然是商业行为,就必须要做广告,必须要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炒作,让人们了解到电影激起人们去看的欲望,比起那些现在屡见不鲜的通过一再宣称自己是否处女,父母是否涉及黑社会等等的炒作手法来说,我觉得起码张艺谋在这方面要高明多了.

    最看不惯的是有些人将张的RPWT拿出来说事,然后对影片一通狂轰烂炸,拜托请你们搞清楚,他的社会角色是导演,不是教育家,不是政治领袖,他只需要拍出好片子来给大家看,能赚得到票房,能给中国人长脸,就足够了.就好象唐寅画了无数春宫图但仍被人称为江南四大才子而不是淫贼,莫泊桑13岁出入妓院仍不愧短篇小说之王的称号,麦当娜滥交并不妨碍她当一线演员被英女王接见,海明威酗酒吸毒斗殴并不妨碍他拿诺贝尔文学奖一样,张艺谋当导演拍出片子来大家看好就够了,搞不懂为什么总有些人喜欢根据那些巩丽情结啊什么之类的东西来否定他的作品.

    对了,还有人说他因为看大红灯笼高高挂睡着了得出结论张艺谋的片子烂英雄烂,那我想在这里做一个小调查,看库布里克的2001环游太空的时候有多少人没睡着?那是不是就能说它就是烂片?各人的兴奋点不一样,可能你喜欢看DIE HARD,可也有些人喜欢看花样年华,但你又有什么权力根据一己好恶来断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呢?我讨厌卧虎藏龙,但我不拒绝以后继续看李安的其他片子,你可以说你不喜欢吃臭豆腐,但请你不要说它是大便说喜欢吃它的人都是神经病,这是同样一个道理.

    这次英雄有幸成为了猫扑的日经贴,真的是很有面子,但我实在很惊诧为什么那么多的人要把它骂得一钱不值?与此同样惊诧的是那部河东狮吼居然在猫扑上反响良好,这真是一个强烈的对比和讽刺.

    鲁迅说"我从来不惮于以最大的恶意去揣度中国人",我想,是不是因为张艺谋这次反盗版的成功侵犯了一大群特殊群体的商业暴利,从而激起了如此广泛的追骂呢?
    最好把他骂臭,从电影,人品,侵犯人权各方面都把他骂倒,这样以后的中国导演制片人拍出电影后再千方百计的想防止盗版的时候就会想起可怜的老张,就会畏手畏脚了.此乃个人看法,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最后,我对英雄的最简单的看法就是:比卧虎藏龙,比踢死兔什么的要强,没有浪费我的三十块钱.

    砖头已经拍出来了,大家有什么玉就尽管朝偶扔吧...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电影主管部门某处级干部对《英雄》的赞美,报上发表的: 《英雄》可能是挺好的旅游广告片、申奥宣传片、中国文化专题片、爱国主义教育片 要我说,《英雄》还是精美的武打镜头教学片,华丽眩目的特技演示带---多维
      • 就是一部商业片,起不到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作用。其实他把这部电影当纯商业片处理就没有很多人批评了。李安的《卧虎藏龙》就不是给中国人看的。我真奇怪象李安和张艺谋怎么都来拍武打片了呢?
      • 英雄已经收回投资。张艺谋在CCTV采访时就说,英雄海外发行权卖了两千万美元
    • (转帖) [评论] 为英雄喝彩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送交者: 竹子林 2002年12月22日21:21:07 于 [教育与学术]

      为英雄喝彩

      竹子林

      那年我在美国看"卧虎藏龙"时是全场爆满,各种报刊上赞扬之声随处可见。一部中文对话影片能在美国各商业影院长期放映,如此风光在所有外语片中都是史无前例的。那是个平淡的武侠故事,有多处却拍得很美,尤其是章子怡研习书法那瞬间的静气如兰,阁楼上边对招边吟诗时的傲气冲天,还有同周润发竹林之战的美仑美奂。它们还有一共同优点,就是有中国特色。老美通过这部影片重新认识了中国文化,整天夸奖这中国功夫高深及风光秀丽迷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自然感到骄傲。然而到了奥斯卡颁奖晚会那天,这种骄傲变得模糊不清且多少有些尴尬,因为主持人说这是部台湾影片。其实迄今为止也没有一个被称为中国制造的电影在美国的商业影院公影。

      一位台湾导演能率先到大陆取外景,又毅然决定采用中文对白在美国公映,在这个西方文化充斥世界的时代,是需要何等的勇气?光这一点,李安导演就令人无比敬佩。记得当时很多华人批评这部影片,建设性的批评当然是必要的,可悲的是很多大陆人对李安所取得的成绩和影响不屑一顾,没有一丝一毫的支持和鼓励,更别提向人家学习经验了。"卧虎藏龙"在国内发行时,似乎没有考虑到仿盗版这一实际问题,所以很多人影片是看了,但不是自己花钱去电影院看的。其实如果是看盗版的,就根本没有资格批评人家的作品。李安等人能把一些人认为“拍得不好”的片子宣传得这么好,影响力这么广泛,这不就更体现了他们的卓越才能。李安是历史上第一个把华语片打入美国市场的华人导演,这是西方世界中的一枝东方独秀,所以我要先为李安喝彩。

      历史重演,现在轮到张艺谋了。然而批评李安时,毕竟为外人留些面子,顶多是好莱坞看走眼了之类;但批评自己人的时候可没那么客气了。"张艺谋,'英雄'这部片子除了打架、风景和大明星以外你还有什么?" 之类没有一点专业水准的问题就接踵而来了。

      张艺谋是位认真负责的导演,何况此片还有李连杰等人的加盟,所以我相信影片的武打水准不至于降低成打架。武术是种艺术,它代表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把武术当打架的人有些不可理喻。假设这位记者不是无理取闹,那他也只能是个武盲了。(看不出颜色的人叫色盲,听不出音律的人是音盲,分不清打架和武术的人该是武盲吧。) 现在假设他指得是武打而不是打架,那么一部武打影片看的就是武打。此片的目的就是要打入美国市场,这跟出口其它商品是完全一样的概念。欧美观众的欣赏观念是不同的,外国文艺片或许可以被欧洲观众接受,但很难被美国观众接受。即便是美国自己的文艺片也没有多大市场,因为美国人就是比较喜欢感官上的刺激。比如"指环王"等。

      提起风景,当年"卧虎藏龙"中那云雾缭绕的武当山仿佛国画中的仙山,令人如醉如痴。听说"英雄"剧组曾到古老的敦煌,绚丽的九寨沟等名胜取景,就这一点这部影片就值得欣赏。张艺谋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摄影优美,画面有凝聚力色彩吸引人。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名山大川了解甚少,同他们讲起,他们会说“中国有这么美的地方,怎么我们以前没听说过?”如果通过此片能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看到中国的大好河山,这岂不是对电影本身的超越。

      电影中有大明星有什么不好,作为观众我看的就是我喜欢的明星。明星是票房的保证,明星更注重自己的信誉,会倍加用心演出,何况一个能把最好华裔演员集中在一起的影片难能可贵。李 连杰在国外片约不断,根本就不必出演"英雄"。陈道明这样的大腕演一个戏不多的秦王,不计较得失令人钦佩。据说用于拍摄黄叶一场戏中的黄叶子是剧组人员一片片精心挑选又铺在地上的。试问中国有几部电影是这样拍出来的?其中很多是粗制滥造,有的甚至镜头都没擦干净看上去葬兮兮的。"英雄"的剧组成员一起倾注心血为中国电影出力,难道都错了吗?他们每个人都是很敬业且有专业水平的电影精英,都值得我们为之喝彩。

      张艺谋的电影在国际上多次获奖,使中国电影在国际上受到尊重和认同。在他之前国际上有多少人知道中国电影?很多人批评他的电影反映中国农村的落后,但中国大部份人口就在农村,且有些地区确实还很贫困,就算是北京郊区的一些山区也不例外。自从我看过"一个都不能少"后,我就更不得不承认,他不仅是个有实力的导演,而且是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因为这部没有一个专业演员的片子,真情流露幽默感人,看过之后想笑又感觉心酸笑不出来。这样一部反映农村贫困儿童的电影绝对不是什么耸人听闻的丑化中国,相反在有些俗媚的中国电影中,只有少数城市的高楼大厦,女的开红跑车,男的开黑奔驰,各个身穿外国名牌,不伦不类很可笑。

      现在他拍了一个不同于农村题材的影片,一些人又有新的讽刺攻击办法了。什么内容空洞,宣传暴君,商业炒作等等。一部一个半小时的武打片,不是百科全书,历史文献,或是四十级电视连续剧,本来就不能要求面面俱到,更不可能是完美的。电影有多种形式和手法,一部展现大场面的电影没有必要把每个人物刻画得过于细致,这样反而给观众想象的空间。就算是画也分写实派,印象派,野兽派,和抽象派。张艺谋不是个政治家,给他的作品扣上政治高帽子,简直就是有点可笑。这也只不过是部电影,一种娱乐商品。电影是国家经济的一部份,一部影片牵扯到很多人的生活就业问题。一部"TITANIC"为美国赚回了一座新金山,中国电影业不景气的时刻,"英雄"作为一部商业片,如果能起到娱乐大众作用的同时又为投资方赚钱就是好电影了。

      其实好莱圬电影也不是各个好,但他们的秘诀就是花很多人力,物力和时间去作宣传。炒作?一部商业片就是要炒作,没有独具匠心的宣传才是失败的。在美国一部影片的成功与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它的宣传声势,每搞一次宣传活动就会象打仗一样。有些影片的宣传片一年前就会在电影院里放映。每个宣传发行公司都要绞尽脑汁别出心裁,如果宣传得不好就会被炒鱿鱼被众人耻笑。而这次"英雄"的宣传声势浩大,特别是首影式上还请考古专家发言,这证明此片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服饰是经过考证的。本值得赞扬和借鉴的敬业作风,却要挨一些图谋不轨或是愚昧无知的人的责骂,本末倒置尽显这些人的粗鄙和对科学家的不尊重。"卧虎藏龙"之所以打入美国市场,首先就是因为当时宣传得力,瞄准适当消费群体等候最佳放映时机。"英雄"的宣传还不够,似乎到目前为止此片还没得到美国发行公司的足够重视。有些文章还很有弦外之音地说这是来自红色中国的"英雄"。。。很多优秀的中国电影就是因为没有宣传被永远埋没了,只有少数在大城市非营利的艺术电影院放映。美国人根本就不知道还有秦始皇这个人,更没有听说过什么"荆轲刺秦"。

      批评"英雄"积极仿盗版的媒体的确是有些心理变态。为仿盗版而采取的措施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正是吸取了"卧虎藏龙"当年的教训,打了一个漂亮的有备之仗。难道说自我保护采取防盗措施也错了吗?不怪小偷倒怪被偷的?更有甚者大肆抱怨买的盗版是假货图像不清晰,没有半点的羞耻和心虚。看盗版不仅是占小便宜更是违法行为,自己不知家丑不外扬,反而大言不惭的批评别人,做人素质差得可怜。何况再好的电视也放不出电影大银幕的色彩和音响效果。不同电视上出现的画面色调会不同,而且会走样。美国的"星球大战"为保证声音质量,只在音响效果符合标准的影院播放。盗版的电影少了一维空间,当然不会有什么好效果。

      采访"英雄"剧组时打电话的记者,不仅是没礼貌和不敬业,也是失职和没有专业素养。新闻发布会是公共场合,记者本来就应该把手机等所有通讯工具的声音完全关闭,不能干扰他人。即便他采访的是个普通人,打电话也是对被采访人的不尊重。这同什么人打电话根本没有关系,没有必要把任何人拉扯进来。美国的新闻发布会,永远只有问答的声音,每个记者会抓住每一秒钟提问,时间一到,被采访人立即离开,绝不会逗留。作为一个职业记者,采访时打电话简直是不可思议!在美国即便是在电影院或课堂上,所有的呼机手机等都要关闭,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道德常识。提意见可以,但这事的确是记者做错了,还是先自我检讨一下吧,不要再因为个人恩怨而在媒体上一味贬低"英雄"了。不过双方的名气都因此大大提高,英雄不打不相识,互相做广告了。

      我特别同意张艺谋说的这样一句话,“在中国,经常是做事的被人骂,骂人的不做事。这种枪打出头鸟的作风、自己灭自己的心态,是长期以来中国电影始终不能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是长期以来中国其它领域不能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说前段时间牛群宣布捐出自己的一切,一些人就说他捐得太多了太张扬了。为什么姚明非去美国打球价值才能体现出来,才会有很多中国人看?难道在中国真正要精忠报国的人不是象当年廉颇一样报国无门,就是象岳飞一样报了以后还要被灭?为什么要把英雄当狗熊呢?

      一部影片当然不能让所有的观众满意,但从影片的投资拍摄到宣传放映,"英雄"对每个环节都精心琢磨,每个人也都有最高的热情并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可以看出他们也是为中国电影事业尽心尽力做贡献,争取在国际上取得荣誉。中国人应该为自己的"英雄"捧场喝彩且拒绝盗版。

      此英雄彼英雄,英雄是多多益善。英雄不怕多,只怕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

      我给"英雄"提的意见和问题:

      1。莫斯科是不相信眼泪,华盛顿可是不相信谦虚。希望张艺谋对待海外媒体不要太谦虚,谦虚在美国人眼里很微妙基本不是什么美德,甚至会被人断章取意。

      2。网站首页最好用普通的HTML,而不用FLASH。宣传目的是要更多人接触信息,所以媒介是越便利越好。即便是在美国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最先进的软件和最快的机器,而且大多数人没有时间和耐心去下载。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电视台和报纸的网站还是采用最基本的形式而不是搞得很花哨,当然主页之内可以加一些FLASH LINK。

      3。为什么美国的大片有两到三小时长,而象"英雄"这样的片子却只有一个半小时?

      作者:竹子林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好,喝彩!张艺谋是唯一一个我与他同飞机时我向他要过签名的名人。
        • 说起名人,俺见识的少多了,而且感觉他们架子很大,
          有一回俺去深圳书城耍,要出门的时候撞倒了薄熙来夫人和马导准备在那里签名售书;
          俺在旁边站了足有一分钟,可始终没见他们两个想来找俺索要签名的打算,
          俺就啪啪屁股走了。
          这名人架子就是大!
          • 哈哈,我最常见的是赵本山,他总和我同机飞北京,有次还和他后老婆坐我旁边,没稀得理他们,这名人架子大吧*_*本山真是土得掉渣,那是真土,老谋子也土,但是那种扎根于中国土壤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土
            • 别咬文嚼字,土就是土,什么真土假土的。本山的艺术来源于农村,当然不象张导那么见多识广符合城里人的脾气。本山的土得掉渣是真实是朴素。
              • 农民就是农民!
                • 农民也没什么不好啊!
                • 农民又怎么了,中国人大多数都是农民,你可能出生城里,但是你家里没有几个农村的亲戚么,你祖上没农民么,你少拿农民骂人~
      • 天啊,不就是一部电影吗。我就是不喜欢,至于要挂上“不爱国”的名声吗?我可承担不起,爱国小愤青MM
        • 看清楚我是转贴。看来你真的有点老眼昏花了。
        • 9494, 不就是一部电影吗, it's nothing to do with 爱国不爱国, 汉奸不汉奸.
      • 我喜欢一部国产影片,并不意味着我就因此爱国了。不喜欢另外一部,并不是又成汉奸了。喜欢一部好莱坞影片,不是我又崇洋媚外了,骂一下好莱坞的烂大片,不是我又迷途知返了。不就是一部电影吗?
    • 这么多人看了,谁能将这一幕贴上来
      • Is it this one?
        • 哈哈。怎么观众的眼睛这么刁,这么小也看得出来?有意思,可能大家都想看,票房因此增加?
          • 电影里没见到,那是宣传剧照
      • here
    • 《英雄》,诗意的死亡兼痛批混账文章 (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英雄》,诗意的死亡兼痛批混账文章 zt

      应该说张艺谋这一次是概念先行,电影还没有开拍自己先感动得一塌糊涂。拍了这么多年电影,顺带还折腾了歌剧什么的。自嘲自己的电影从来是毁誉参半,只有申奥宣传片没有人批评。北大某位著名的女权主义兼后现代文化批评专家曾经写过一本非常冗长、复杂的专著来对张艺谋的电影进行读解。在下怎么说也是尊重知识的,这位学者的大作看完过后让人更加不明白了。行走江湖这么多年。林子里什么样的鸟估计都见过了,张艺谋也是越来越精明,面对记者的讥诮,嘴下也毫不留情,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张艺谋嘲笑道:中国根本还没有有力量的影评。真是一语中的。兄弟行走江湖也早就在鼓吹影评的重要性,并且对江湖上的各路好汉,功夫拳脚一清二楚,知道什么人的言简意赅,切中要害,更知道什么人装腔作势,胡说八道。俗语道: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兄弟我也不便自称非等闲之辈,再不济也是看过猪跑的江湖中人。可恨也是人微言轻,影评本是因电影而评,而一个衰败中的行业又怎么可能产生一种因之而生的兴旺的职业呢?影评在中国根本就不是一个正式的职业。出来一部电影,就有一堆人赤膊而上,张艺谋在这次访谈中分析了一下这些人,颇为不屑,再次打中要害。难怪我的一个论友讽刺道:这些人写的只是影感,而不是影评。

      还没有看电影之前,看了一些评论,也看过预告片。总的印象是制作精良,不可错过。看完之后,影院的门口已经聚集着大群等待入场的观众,而刚才的一场也已经是人满为患,看这着人头攒动的场面,心中也颇为兴奋。想去年,什么《大腕》,真是不值一提,完全是一个衰败行业的最后挣扎。基本上来说是土八路,还引得一帮人在那里研究什么投资、发行策略。那个什么导演还得意洋洋的说:不好意思,今年的票房冠军又是我的了。真是令人悲哀啊。《英雄》一出令人耳目一新,考虑到当前的市道如此,这种正规军的阵地战法才是值得推崇。

      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张艺谋就是一颗招风的大树。中国作为一个后进国家,多年以来在文化上也拿不出来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当得到西方主流电影节的肯定之后,最开始受宠若惊,后来琢磨一下觉得不对劲了,原来表现了落后、愚昧的东西,中了西方后现代或者是什么东方主义的毒,于是又大张笞伐。更有什么名重一时的畅销书作家跳出来破口大骂张是臭大粪,更有人撰文分析张究竟是不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文化上并不昌明的时代扭曲的心灵昭然若揭。张艺谋确实不是什么大师,看一看他的作品表,让人感到他经常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说白了是没有所谓的使命感,缺乏深邃的心灵,说的难听一点就是文化内涵不够。这几年张昏招迭出,创作上走上下坡路。什么都想试一下,什么路子都想走一走。搞了半天,名堂不大。活该这不是一个出大师的时代,并不是张的过错。兄弟以为各位论者经常太过苛刻,不考虑具体环境,求全责备,有些委屈人家。张早年家境不顺,坎坷重重。以摄影起家,卖血买照相机的故事广为人知,一个当初在棉纺厂里面扛大包的工人成为中国最顶级的大导演,殊非易事。张的刻苦和勤奋更非一般人所能及。评论一个人和他的作品应该做全盘的考虑,不应以偏概全,一概而论。

      而看到一些狗屁不通之人所写的混账文章气得兄弟我拍案而起。张艺谋自述有的人一贯仇视他的作品,诋毁他的创作,更有人身攻击,看来此言不虚。说了半天现在切入正题。《英雄》有一股豪侠之气,冲天而起,贯彻始终。可惜张力不够,没有在虚实之间深加发挥,令人遗憾。简单地说,就是概念大过故事。以一己之身兼济天下,虽死而不足惜。主题很大,然而没有层次,没有循序的递进,基本上来说甚至没有故事。直扑卖点而去。有的论者以为是风景画或是音乐录影大致不错。张艺谋自叙《卧虎藏龙》开了一个很好的头,使他的影片可以顺利的融资,而且制作完成之后又被高价买断欧美的发行权。商业上来说是一个成功的策划。然而比起《卧虎藏龙》,故事或者意境上逊色很多。张批李安的《卧虎藏龙》是以私仇为内核,不够大气。而自己上来就是家国天下。实际我们看到张是大而化之,徒有家国的概念。在说到奥斯卡的时候,张还不无酸气地说李安基本上被洋人当成了自己人,受西方教育,导过一些英语片。言下之意,自己不太可能获得奥斯卡原因多多。客观来说,此言不虚。但是李安在《卧虎藏龙》中所表现的细腻层次和婉约所具有的东方意境,比张艺谋所谓的雄浑的意境与激情更胜一筹。基本上可以说张的事业就此止步,难以再上一层楼。这是自身条件限制,没有办法。

      但是应该看到张艺谋除了是个工作狂以外,还是个很聪明的人。这么些年的摸爬滚打,已经让他深得其中三味。加之他的影响力所能调动的资源以及众多高参的出谋划策决定了但凡张一出招就绝非凡响。张自称没有想要在作品中讲什么大道理云云,应是实话。很简单张的目的就是要来一个大制作,进行一次成功的商业操作。面对批评,张说道:让我们看票房。而人民确实需要这样的大片,电影界也太需要这样的刺激。如果说张作为一个导演已经没有了艺术的价值,那么他至少还有商业的价值。后者也是非常的重要。《英雄》的空洞和缺乏内涵让某些自诩为知识分子的人非常不爽,觉得没有获得智力上的满足就非要和老张理论一番,甚至出言不逊,哗众取宠。正如张自己痛陈:不干活的人骂干活的。我以为这是非常低俗而缺乏道德的行径。这些人卑微的言论已经不是鼠目寸光,我们经常说:是非付诸公论,而所谓的公论如果由这些人把持实在令人痛心。我们这个在精神上非常阳痿的时代在文化的评论上也是阴阳怪气。当真是世上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英雄的上映已经成为一个社会事件,吸引了最大多数的舆论瞩目,在大冬天里面目睹影院里面热气腾腾的场景真是觉得痛快。炫目的场景和特技,宏大的场面加之一流的动效真是为影院放映而制作的,看惯了盗版的人都会往电影院跑。这是非常好的让影院放映技术优势深入人心的机会。我们这一次没有把钱花在外国大片上面,大家显示出对于国产电影空前的热情,这是最有意义的。参加奥斯卡需要政府推荐,我们曾经推荐《凤凰琴》、《黄河决恋》这样寒碜的电影,未免也太拿不出手了。《英雄》以其精良的制作令观众体会一次空前的视听享受,绝对物有所值。比那些所谓的主旋律电影似乎更能够树立我国的正面形象。更重要的是让大家特别是当政者知道电影不是一个花花草草的行业,而是一笔可以创下天文数字收入的大买卖。市场会证明一部电影可能会有的商业价值以及潜在的文化影响有多么巨大。

      与那些寄生在外国电影节上面的所谓艺术电影或曰地下电影,把希望寄托在海外区区几个艺术影院的放映或者是某某基金会的赏金上面。多年来所谓的君子们前赴后继,可谓多矣。而中国电影之病也可谓久矣。简直是沉疴不起。这样的路线和策略固然是不得已而为之。细细想来真是害人不浅。我们的国家毕竟还是一个艺术创作和言论都不够自由的国家,虽然在对张艺谋的攻击上面显示了很高的自由度和创新性。我们是否考虑更多的可能性,什么样的电影是真正有益于中国电影业的。鄙人在另外一篇拙作中谈到,《英雄》这部电影两头在外。投资和市场重心在外国,诚如张艺谋所言:主流文化对于非主流文化的吸收是有选择性的。中国的电影业成为世界垄断电影资本的加工厂也是不得已。这属于一个更宽泛的话题,而不仅仅是电影本身。

      归结起来,《英雄》的优点缺点都很突出,各位同志不要因为几句好笑的台词就否定这部影片。据说老张在拍片子的时候压力很大,自己单独住一栋楼,非经允许,不得入内。这大约是传言也未可知,但是老张的认真是出名的。陈凯歌有一篇文章谈论张艺谋,文章不痛不痒,非常不舒展。这也就是所谓文人的毛病。同道中人说话小心翼翼,模棱两可,唯恐进退失据,而望左右逢源。标题大概叫做《秦国人》。张艺谋的本意是希望自己的主人公以一种悲情赴死,来彰显一种最高境界的壮怀激烈,这也是可以称得上是诗的东西,虽然我最开始积累起来的期待到最后落空了,很有些怅然若失,但是他想表达的激情,我感觉到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王朔眼中的张艺谋和陈凯歌 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在电影圈呆过,才知道制约严酷

        老侠:我记得你曾执导过两部片子,都没有通过。看来,你与别人合着弄个电影剧还能播出,等你自己真想弄个什么片子,完全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弄,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王朔:是啊。我能退出来,我可以写小说,谁管得着?我在里面时最后弄得自己也没劲儿了,太累,无聊,受委屈是活该倒霉我自找的,我最后出来是必然的。一是自己内心中已经觉得没劲了,二是有外力迫使你退出。

        老侠:换句话说,在这儿当导演拍片子就是不能是你自己,必须变着法儿迎合什么。

        王朔:必须这样。在那过程中也许会有不舒服不满足,觉得是不是可以拍点别的,但很难做到。这些还在其次。在与一些导演的接触中,我感觉到他们有一种特别强烈的要生存下去的需要,就是说他们作为导演生存下来的欲望特别强。他们的生存成本多大啊。真的,很严酷的!一部片子砸了或通不过,你想拍下部片子就找不着钱,多少枭雄一晃而过,去年还红得发紫,转过年来,一炮没打响,就下来了,作为导演的失败。拍一部片子难死了。

        这种情况,只有身处其中才能体会到那些制约的严酷。对那些拍迎合片子的导演,我从最同情的角度讲,是被生活逼的。当然,你可以说,咱不干成不成?有的人就说:我就不干这个就退了。但我觉得,这种人挺少的,基本没有。我能退出,是因为我原本就是写小说的。

        张艺谋与陈凯歌,一路投机走到现在

        老侠:非要钻进那个明明是迎合什么的圈子嘛!说白了,不是生存问题,而是电影这一行所带来的名声和金钱的问题。实际上是利益。想一个人活得没有心理压力,有口饭吃并不那么难。但要活得有个虚名和大把的金钱,在这儿除了投机取巧就没有其他路好走了。

        王朔:所以在这种条件下,你说电影能是个什么东西,它不可能是个东西。你要个性化也只能是一种普遍要求中的畸形东西。整个电影都是假的,虚幻的,自吹自擂的,就从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电影就没有好电影,只有极个别的地方、局部的有闪光的地方。现在大家都说陈凯歌的《刺秦》不好,我倒觉得还可以。虽然他的想法一开始就是错的,但是他还要自我坚持,想从中弄出点儿个性来。这样,他只有在这么个情况下才能坚持个性。什么情况呢?就是你想的要跟他的要求不谋而合了,《刺秦》里就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正好与主旋律吻合。当年我们祖辈们就有一种慷慨赴死的精神,弘扬这种东西和弘扬爱国主义莫名其妙地合在一起。

        老侠:你说像张艺谋、陈凯歌这样的导演,是国内外的知名导演,都得过国际大奖,当过国际著名电影节的评委,人家还请张艺谋拍歌剧《图兰朵》,钱也是大把大把的。何苦不拍一部自己想拍的东西?你觉得是不是当了名导了,他们就用不着……

        王朔:怎么用不着,我说这是没有止境的,他不会因为你说什么就停下来。这里还有个问题,他们早年可能也是一路投机过来的。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早年就坚持了什么才取得今天的成功的。那会儿时髦什么他就拍什么。其实和谢晋的做法大同小异,谁也没真坚持过什么。倒是田壮壮比较牛,他拍的电影《猎场扎撒》、《盗马贼》,多难看的电影啊,但他说,我就喜欢,我就拍这个,你不让我拍,别的还不拍了呢。

        老侠:壮壮最后拍了个《蓝风筝》,没通过,以后他真的不再拍片子了。

        王朔:对,你可以说他在某种程度上还坚持了自己。其他人,别说坚持自己的立场、坚持自己的趣味、坚持自己美学上的什么观点,就连最煽情的MTV也能干了。陈凯歌拍了一个《国旗》的MTV,是同类MTV中,我见过的最煽情的。

        陈凯歌的电影———假大空的浪漫情怀

        老侠:回头想想,其实他们从一开始就煽情,就诗情画意的。

        《黄土地》、《红高粱》等东西完全受八十年代最时髦的观念所左右,他们要用一个电影概括历史、表现全民族的生命力,所以他们从那时重视的就是大的空的概念,他们对人采取俯视的视角,居高临下。相比之下看看台湾侯孝贤的《风柜来的人》,拍得极为真实流畅,是中国人拍的青春片中最好看的。侯孝贤对人的关心是一种切近的具体的平等的,真正把人放在镜头前拍。而陈凯歌、张艺谋则是用外国电影技巧包装虚假的浪漫情怀,我称之为“黄土地的浪漫情怀”、“红高粱地的浪漫情怀”,他们那个时候就在用浓烈的抒情手法撒弥天大谎。外国人来中国,大都要去看那个老古董长城,张艺谋就用电影建一座中国人的精神长城。长城是什么?有什么伟大的智慧可言,不就是帝王们为了睡个好觉,做完春梦,利用权力驱赶着羊群般的人进行最原始的体力劳动吗?

        王朔:陈凯歌在某种程度上也还在坚持自己的趣味,当然是在那种吻合条件下,那张艺谋呢?我倒觉得,他是一直能赶上潮走的人,手把红旗旗不湿那种。所以,每次潮来,他都有把自己变成意识形态而又是在拍片子的能力。

        老侠:张艺谋在80年代末90年代之所以风头压过其他第五代,就是他知道什么可以流行。他的片子实际上一点也不先锋,抛开他片子中建造虚假精神长城的大观念不说,即便在取材上他也极为通俗,这就是他死盯住“性”,而且都是些犯忌的有刺激性的“性”。《红高粱》是“野合”,《菊豆》是“乱伦”,《大红灯笼》是“妻妾成群”,他想用影像夸大张扬中国人的生命力一样地夸大、张扬性的作用。用浓墨重彩的电影技巧包装那点可怜的硬造出来的“性高潮”。他的硬件全是流行色情小说的主题。到了“咱爹咱妈”又变成爱情的流行曲。而陈凯歌在实验电影上走入绝境,《边走边唱》彻底失败,在国际电影节上弄了个“金闹钟奖”,即最乏味的电影。于是他也不得不转向通俗转向大众转向主流,他曾说张艺谋走的是好莱坞主流电影的路子,而他是异端电影,永远不会迎合主流。但他坚持不住了,于是有了《霸王别姬》,他的硬件更打人,同性恋,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电影中。名演员,阵容强大。我听人说了这片子棒,获了“戛纳奖”,就去看了,但没看完,看不下去,一切都那么虚假,巩俐和张丰毅在影片中做爱的镜头就更虚假。他这个劲,走到《刺秦》一点儿也不奇怪。

        张艺谋———用最朴实的电影手法撒大谎

        王朔:那我还觉得陈凯歌有点儿自己的东西。张艺谋最近的片子,我特别受不了的是什么?是《一个都不能少》里面向社会灌输的一种观念,我认为对中国人特别有害:你只要努力,就能收获,一分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有志者事定成!他似乎以为别人都在变换立场,只有他一个人坚持,他觉得他自己就是这样,坚持!那我就要问,坚持的是什么?就是你不断赶着潮头在那儿干!你不让我这么干,我就那么干,拣你喜欢的干,反正我就要在这儿。我就要挖,任谁也拉不住我下地,挖!

        老侠:实际上张艺谋教给人的坚持是一种什么逻辑呢?实际与主流的逻辑是贯通的。为崇高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张艺谋是为了坚持(拍电影)可以不择手段。扩而广之就是,为了活出一种体面,要不择手段地坚持下去。挖达不到目的,我就刨。浪漫的诗意的浓墨重彩的镜头不行,我就换一种朴实的平淡的纪念片似的镜头。他拍的《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全是一个样,弄得土呵呵的,群众演员,用最朴实最写实的电影手法撒一个弥天大谎。秋菊也坚持,坚持到最后是公安局领导出面、市领导出面帮她解决问题,替她鸣不平。这不是胡说八道吗?农民在现代土皇帝统治下的无奈一点儿也没有了。他也在告诉别人:只要你坚持,就一定能有出头之日。他只管活着,不管怎么活,而这种不问怎么活的活法恰好就是中国人观念中那种“好死不如赖活着”。最可笑的是还有一位北大法学教授,拿着《秋菊打官司》论证中国法治的本土资源,反对与国际通行的法律规则接轨。把严肃的论证建立在一部撒谎的电影上,我就只能说这位教授的论证也是谎言,是知识上的不诚实和道德上的不负责任。

        王朔:他后面那两个更是撒弥天大谎,秋菊到最后还有个法盲的说法,《一个都不能少》那个就只有感激的份儿,社会一关怀,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中国教育的问题决不靠什么希望工程、几个好心人的捐助啦、善心啦所能解决的。

        老侠:最根本的问题他不触及,就用土块子修造真善美的长城,貌似民间关怀,实质是平庸。

        王朔:好心人靠好心人,张艺谋的事业就建立在依靠好心人上。他那种土坷子式的煽情一部比一部拙劣。《一个都不能少》还是个电影,而《我的父亲母亲》已经不是电影了,更是弥天大谎了,一首MTV变成了爱情绝唱,硬把MTV的长度抻到一部影片的长度。什么好几十年的等待,好几十年的乡下过日子,多么多么艰难……这两件事根本挨不到一块儿。

        不是酷爱电影,而是为了在潮流中“活着”

        王朔:我觉得再没有比在中国民间强调诗情画意更不诚实的了。他这等于把那种风景的优美置换成所谓人性的优美,把中国农村风光的相互置换成中国人的真善美,由此建立起对民族的信心、对人类的信心、对美好生活的信心。这种置换即便作为一种艺术包装了的宣传也比较拙劣。而且我觉得用那么简单的方法做这种煽情,那我只能认为他的全部目的仅仅是为美好而美好,他也懒得费多大心思,就弄一个简单的东西端给你。当然,有人会佩服诗情的,诗好像就是简单。但是我觉得其实他蒙不了人,他那里没东西就是没东西,他最终达到美好,除了美好的粉饰就一无所有了。

        老侠:最近报纸上说张艺谋出任了一个模特大赛的评委,保不齐他哪天又玩上服装了,也弄个张艺谋的名牌系列。现今的“腕儿们”都属于全才型,全面开花是时代的潮流。你说一不留神没准弄出个《红楼梦》,但这还是你的本行,是小说。但是其他腕儿们,像赵忠祥一不留神就成了自传作家,张艺谋一不留神就当了模特大赛评委,陈凯歌一不留神就上了国庆观礼台……

        王朔:潮流变了,他会换的,但无论怎么换都是为了活着。老侠:他现在活着的方式就是必须拍电影,拍着电影就是活着,他对电影真有一种狂热的酷爱吗?

        王朔:他的生活可以说就是电影《活着》,他要是拍不成电影,我想,他会痛苦而死。所以,就是活着,可能是他的首要问题。活着,拍电影,不择手段地拍,不择手段地活。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大家可以看看<蓝风筝>, 和<活着>的内容很相像, 但比<活着>强多了. 图书馆里可借到.
    • 章子仪是愈发的漂亮了。
      • 别扯了,我觉得那里最难看演得最差劲的就是她,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下一跳啊。
    • 在不崇尚英雄的时代看《英雄》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如今的中国缺少英雄。这个时代又不太崇尚英雄。人们现实生活的榜样从“保尔科察津”,早已变成了“比尔盖茨”和“哈佛女孩”。然而,星光璀璨,粉墨登场,我们翘首以待的“中国大片”《英雄》,终于矫健登台,成为扛鼎之作了。

        中国人塑造英雄,前有司马迁,李白,苏东坡等古人,现有金镛、李安等来者。艺术创作不可拾人牙慧。要将“荆轲高渐离”、“干将莫邪”这些有特定历史内容的故事,改制成奥斯卡级的“大片”,没有艺术家的“深层把握”是办不到的。除了观众看得见的、听得见的感官刺激之外,还得有超凡脱俗的精神内涵。“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立意重复了不止千百遍,终显老套。否则,编导摄影再好,影星阵容再强,也难比夺冠奥斯卡的《美丽心灵》。

        战国末期的七个诸侯国中,秦国是超级大国。秦王嬴政举兵六国,志在“天下”。赵国剑客长空、残剑、飞雪,囿于个人恩怨立场或乡土观念,先后谋刺秦王,都未得手,于是将全部希望寄托到剑客无名身上。为此,长空、残剑、飞雪交出了自己的剑。至此,故事仍没有跳出樊于期献头,荆轲献图刺秦的历史典故。

        惊人之笔在最后一刻:微弱的烛火显现出斤斤于家仇国难者的不识大
      体和庸人自扰。在残剑赠言“天下”的启示下,剑客无名终于顿悟解脱,
      达到了无上甚深微妙的“剑客第三重境界”: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心
      手都无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深刻理解秦王以天下为己任的苦心
      孤诣,彻底放弃原始的小我立场,英雄升华到了最最神圣高洁的涅盘竟界


        "英雄就是胸怀天下的人,这句话我说过多遍也不会改变”, 这话真
      是艺术家给予我们凡夫俗子指点迷津的要言妙道。而这种临时顿悟,悬崖
      勒马的侠客英雄当真是艺术家自司马迁以来,百代之下的绝对新颖的立意
      ,得确不同于金镛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之说,达到了艺术家自我追
      求的与众不同。只是一事不明:“天下究竟是谁的天下”?是独夫民贼强
      权独霸的天下,还是天下人共有共治共享的天下?

        有一种非常精辟的说法:“天下”者,长远历史的眼光也。用这种眼
      光看世界,“秦王不再是残暴的象征,还象征着历史前进的方向,表面上
      看他杀害了很多人,实际上他统一了整个国家”。其实,如此值得献身和
      歌颂的“统一”,从公元前221年到209 年,在中华三千年历史上只维持了
      短命的十二年,而且是杀人盈野打出来的血腥的“统一”。这个“统一”
      ,是焚书坑儒、指鹿为马的黑暗的“统一”;是为了稳定压倒一切而不准
      民间占有和使用金属工具从事生产的倒退的“统一”;是迁徙天下豪富十
      二万户到咸阳加以管制、征发民工三百万人从事劳役的劫富杀贫的“统一
      ”;是国人皆曰可杀,因而暴君一死立即土崩瓦解,重新四分五裂的“统
      一”。

        武力统一高于一切,杀人如麻何足道哉,这种哲理,一切大权在握的
      暴君,谁不爱听?倘若人人都有这种长远的,历史的眼光,把征服者看成
      “象征着历史前进的方向”全人类岂不早就功德圆满,同登极乐了吗?可
      见精湛掌握好莱坞语言的中国先进文化对自己古老而血污的历史的了解,
      越发有滋有味了。

        英雄的顿悟,一悟泯黑白。但是美中不足,只悟了半截。本来无一物
      ,心中无一物,刚刚从个人和乡土的凡俗中解脱出来,偏偏又坠入了“胸
      怀天下”的红尘。有人说刺客们“情感的纠葛就是围绕着对秦王的认识而
      展开的”,而故事中倒是秦王嬴政一人,始终如一,坚持其征服天下的理
      念,没有像刺客们那样心里七上八下,矛盾重重。须知这位暴君树立这种
      先进的天下观,道行很高,决不在剑客之下。在剑客皈依“以天下为重”
      之前许久许久,秦王早就掌握着并且实践着侵占、统治天下的最高真理了
      !在剑客和暴君之间,大英雄的桂冠显然应该属于久有凌云志的秦王以及
      帮助他扎扎实实打江山保江山的奴才,万万轮不到那位最后才看破红尘放
      下屠刀的无名剑客!

        宁可万箭攒身,牺牲自己,也要顺应历史潮流的“大英雄”,在文学
      、艺术作品中说不定便是 “绝无仅有”,堪称是艺术家的最新发明创造,
      但同时也是失败的发明创造。殊不知古今中外,英雄都有一个不可或缺的
      要素:那就是恃强凌弱不是英雄,听任和观赏强者肆虐也不是英雄。英雄
      的位置总是和弱者在一起。如果赵国的英雄,认同了秦王的政治智慧,赵
      国的百姓就没有了希望。难道英雄就不可以认同强权的“政治智慧”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强权存在于弱肉强食,胜者王候败者贼的现实;而英
      雄往往代表弱者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对理念和愿望的塑造。英雄不朽于人
      们心目之中,归属与理想境界。伟大的艺术总是同人类的理想站在一起的
      ,否则就是艺术上的倒行逆施。

        还有人说:“要是我是战国时代的小老百姓,年年征战,你打过来,
      我打过去,谁当王谁称霸与我何干?赵王和秦王有本质区别吗,如果能有
      人结束混乱,何乐不为?残剑从天下黎民观点出发,放弃个人恩怨体验民
      间之苦,而不是什么空虚无聊被统治者利用的地域观念,有何错?” 妙极
      了。原来“天下黎民观点”,就是从小小的黎民升华到大大的“天下”,
      把顺应和成全暴君统一天下的万世帝业,作为百姓自我超脱的灵丹。如此
      这般,把片名改成《百姓偷生记》,倒是更加贴切一些吗?

        影片《英雄》视觉画面独特,不可否认有艺术上、商业上的创新和成
      功,不仅达到了艺术家本人的期望,也许还开创了国产“大片”的新局面
      。中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大片”:且看黄叶苍天,红衣靓女,瀑布剑影
      ,大漠风光。美矣哉,其奈真善乎!在长镜头、大场景、杜比环响等影音
      艺术技术的眩目衬托下,影片《英雄》开创了中国人英雄主义的新低。在
      艺术这个理想和希望的最后避风港中,不畏强权,反抗暴政的英雄终于万
      箭攒身,被赶尽杀绝了。 -原载《信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I don't like the music. It's too similar to 《卧虎藏龙》. what a pity!
    • 冯小宁:我们到底会败在谁的手里 (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冯小宁:我们到底会败在谁的手里
      2002年12月22日 11:44

        记者昨日获悉,国产大片《英雄》上映首日便突破了1000万元票房,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新的纪录轻松诞生。与此同时,国内媒体也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攻坚战,张艺谋与《英雄》成了"战役"的焦点。对此,张艺谋本人表示不愿再表态。而与他同为第五代导演的同学冯小宁,却抑制不住自己的直爽脾气,主动与记者联系,希望就此说点什么。

      ■我们不能把所有东西都压到张艺谋身上

        以往采访冯小宁,他从来都是脱口成章,思路极为清晰,而这次,他居然从包里掏出一张写了密密麻麻纲要的小纸片。冯小宁认为:"首先,影视界没有批评根本不能正常发展,但是今天我们要谈的是影视批评中一些不健康的、非善意的'批评'。"

        "对目前比较低迷的中国电影业,《英雄》无疑起到了震动作用。那么我们到底需要更多的这种震动还是让它继续低迷下去?我们首先应该为《英雄》激活了中国电影市场而鼓掌,其次再进行正常的文艺评论,而且还应该是善意的。"至于有人指责张艺谋在为《英雄》炒作,冯小宁则认为,"炒作只是制片方的一种正常商业行为,我们不能把所有东西都压到张艺谋身上去。我们很少看到张艺谋站出来与人家争辩,包括对他的不实之词,我们更是没见他张狂过。作为一个大师,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修养,但是不能说人家有这种修养,我们就放任不良的舆论风气肆意发展。"

        "中国影视圈里,勤勤恳恳的是大多数,很多人都在承担着作为一个名人所必须承担的诸多压力,但就是这些人,在支撑着世界上最艰难的一块电影园地。因为我们投资低,市场不健全,与西方同行相比,我们的投资往往是他们的千分之一、百分之一,可是我们的作品却没有丢中华民族的脸!"

      ■我们不能批评说人家川菜不够甜或太辣是错误的

        "张艺谋的作品有着极其强烈的个性。而我们在进行影视批评时,非要求全,好像不全就是张艺谋的罪过,这就是不正常的文艺批评,是一种幼稚!张艺谋的特点是大写意,形式感很强;黄建新的作品是人物刻画细腻;陈凯歌则善于哲理思考。"冯小宁分析说,"你不能用毕加索的标准去衡量齐白石的画......这就好像你进川菜馆吃饭,非说人家做得太辣一样。你不愿意吃,可以不吃,愿意吃甜的,你可以去吃沪菜,但你不能批评说人家川菜不够甜是错误!"

        "什么是正确的批评?比如我就听到有些人在反映,尤其是广大观众在说,《英雄》中的台词是否还可以再进行推敲--像这样的东西都是正常的探讨。我也是这样,对张艺谋的作品,我喜欢《秋菊打官司》、《活着》等,但是像《摇啊摇》、《有话好好说》我个人就不太喜欢,但那只是我个人的喜好,我没有否定那是一种风格。现在中国影片的风格是多呢还是少呢?"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批评不等于批斗和指责。批是批阅,评是评价。我跟西方媒体接触时就发现,人家西方媒体对你的影片都不是随便进行批评的,但人家爱提问,他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求得彼此的一种探索,这是良性的。而我们呢?很多时候上来就'我是观众,我是老大',在不了解背景的情况下,就劈里啪啦一通骂。我们什么时候能培养出一种'欣赏别人'的风气?这其实是一种修养,代表了一种民族文化的层次。即使别人的作品不合你的口味,你也应该学会能从中看出值得肯定的东西,这并不等于吹捧。中国电影应该是一个团队,大家凝聚在一起,而媒体其实对此有着很重要的责任。"沉默良久,冯小宁突然想起一句话:"当年,我在《北洋水师》中写到李鸿章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们到底败在了谁的手里?'"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西 方 的 媒 体 比 中 国 要 挑 剔 的 多 吧? 这 个 什 么 第 五 代 导 演 也 太 脆 弱 了, 都 这 把 年 纪 了 简 单 的 道 理 还 不 懂。
        要 说 败, 只 能 是 败 在 自 己 手 里, 而 不 是 什 么 自 己 人, 他 人 手 里。 农 民 老 大 哥 说 得 好, 拉 不 出S**t, 不 要 赖 茅 坑。
    • 张艺谋终于怒了 (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张艺谋终于怒了


        本报记者郑叶自广州报道 北京新闻发布会之后,《英雄》剧组转战上海,并于昨日抵达广州,举行了第三次新闻发布会。其间,前前后后共接待了全国上千名记者。然而,有记者在采访中由于措辞激烈,尤其是北京地区的个别媒体在随后的报道中对该片予以了否定,致使上海、广东媒体在没看过影片的情况下,以这些报道为根据多次在当地的新闻发布会上向剧组发难,导致张艺谋极为不满。记者于是就此事进行了独家专访。



      ■用“打架”形容武戏是故意还是不明白
        “我拍电影19年来,对媒体从来都是就影片谈影片,当然这也是干我们这行的义务。而我的影片即便是饱受争议,我也几乎不去解释。我只谈我的创作,完了就完了,但是这一次……”前天晚上11点,张艺谋在他下榻的宾馆房间内对记者愤然而谈,“我看到了一些媒体的文章,听到了一些人的说法,对此我认为,这些言论不是从文艺批评的角度来谈的,而是有很多敌意的东西在里面。本来我不想说了,可是这些天,在我与这些电影演员,包括李连杰、张曼玉、梁朝伟等私下里交流时,发现他们的确有很多不解,有很多对内地媒体的困惑。”

        张艺谋随之举了个例子:“有这么一个细节,我觉得很丢人很丢人。就是在北京新闻发布会上,有一位记者问:‘张艺谋,《英雄》这部片子除了打架、风景和大明星以外你还有什么?’任何一个人都听得出来,这是一个明显具有挑衅意味的问题。但当时我还是本着相互讨论的原则很客气地回答他:‘我希望你不要用打架这个词,因为那是对这个行业的不尊重。我们在座的有最优秀的武术导演,最优秀的武打演员,你不应该用打架这样一个贬义词。’而这之后我就开始讲述我的观点。当时我是对着他说这番话的,尽管是台上台下,但是我还是看得很清楚,他听了便一撇嘴,作出一脸的不屑。我能很清楚地感觉到他当时的某种敌意。更有甚者,在我回答他问题的时候,他竟开始打手机,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据悉,当时全场光记者就有700多人。“我认为这是个很诬蔑人的问题。我不是拍武打片出身的,可有人是,而且他们为此干了一辈子,那是他们的事业,你用‘打架’这个词,是故意还是不明白?再者,要么你就听我把话说完,要么,你就干脆别提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常识性的礼貌问题。”

      ■自己的电影“航母”

       是否该由自己呵护

        至于这件事为什么会令张艺谋感到丢人,他说:“像李连杰、张曼玉、梁朝伟、甄子丹等人,都是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开这样的新闻发布会,我很理解他们那种希望我们中国人能好的心情。他们在听到这样的问题后,都很震惊,他们看着这个人,都有些瞠目结舌。事后程小东(香港武术指导)对我说:‘导演,你实在太客气了。’而其他人也都向我提出异议:‘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他们从中感到了一种‘仇恨’。这样的态度使他们感到受伤。”

        至于这位记者的身份,目前还无从“考证”。张艺谋说:“我不清楚这件事情到底缘于什么,我只是为我们内地娱记中一些个别人的言行感到悲哀——我很痛心!”沉默了很久,他继续说,“就现在的国内影视界,可以说我们很少有力量能将一批华人中的演艺精英集中到一起去完成一部中国影视史上的‘航母’。而当他们任何一个演员在看到这样一部群像式的电影剧本时,以他们的从影经验,都深知这不是为他们某一个人打造的片子。这是一部导演风格的电影,他们个人的表演时间其实非常有限。以他们这样的大牌地位,就影片本身对他们而言绝对是‘屈就’的。但是他们义无反顾,而且所有人的片酬全部减半,一拍就是六个月,每个人都推掉了若干片约。”张艺谋如数家珍地将演员们的表述讲给记者,“张曼玉对我说:‘这是我演的最后一部武打戏。’梁朝伟对我说:‘这是我最后一部古装戏。’因为他早已厌倦了没完没了的一连几个小时的化古妆。而李连杰也对我说:‘我从来都是陆军,只有这回是空军。’因为他以往演武戏几乎从不吊钢丝,这回却吊了无数的钢丝,还把腿弄伤了。就是这样,很多仿佛是‘原则’的东西都被他们放弃了,为了什么?北京首映新闻发布会时所有主演全部到齐,尤其是陈道明,本来都说了根本来不了了,结果当天还是给了我一个惊喜,早上来,下午就走了,直到现在,他还忙得连《英雄》的全片都没看过。你说像这些演员,他们为什么呀?他们还需要靠这样一部群像式的电影来宣传自己吗?”

        张艺谋越说音调越高:“所以说,我特别明白他们就是希望在演出的第一天,能够看到中国人给自己捧场。我们的全球首映式地点原本打算是香港,但我们的香港投资方却坚决说:‘一定要在北京!’因为连他都认为‘这是一部中国电影’。于是我们这么拼命地将全体主演邀请过来,不就是为了自己给自己捧一回场吗?当时我们在主席台上坐定,张曼玉和李连杰就对我说:‘我从没参加过这么大的新闻发布会。’梁朝伟也说:‘我从来没参加过这么漂亮的新闻发布会。’”

      ■变态的敌意是对人还是对事

        “我们总在说,中国怎么就弄不出好莱坞那样的大片?人家‘韩流’怎么就能冲击东亚?我们就是没有人家韩国人的那种合作、那种团结。而我们一旦有人作出了点什么,又立刻遭人打。”记者于是提起不久前在采访导演冯小宁时,也听到过类似观点。张艺谋点头道:“就是这样,在中国,经常是做事的被人骂,骂人的不做事。这种枪打出头鸟的作风、自己灭自己的心态,是长期以来中国电影始终不能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话又说回来,“如果这只是我的一部电影,就是大家把我骂死,我也不会反驳,因为我本来就是在骂声中成长的,但使我感到丢人的是,在那么多中国电影精英和几百海外媒体面前……那种不屑,那种要灭你、要砸你、要收拾你、要踩你、要臭你的敌意,只一瞥就够了。大家都看得很清楚,而我也相信,一个知识分子用了‘打架’ 这个词,他也绝不是口误……我因此觉得很难过、很对不起这些演员,对不起他们的心。”对于正常的文艺批评,“我们从来都能够接受,我们从来都不认为自己的作品就好得不得了。而一部电影被人争议其实是件好事,电影的魅力也就在于此。只不过我们不应该是抱着出一个打一个的心态,那种批评本身就是变态的!”

        在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时,张艺谋指出:“首先是有一种人,他们多少年来一直对我的作品有不满,甚至有的是对我这个人本身有着某种仇恨;而还有一种,就是有一些对我们这次大规模宣传力度感到反感的人。但其实就这点而言,我恰恰觉得是我们这次非常成功的一点,而且,说实话,就商业影片的宣传模式、宣传手段来说,我们不是做得过了,而是刚刚起步。我们实际上是处在与国际接轨的初期阶段。”张艺谋认为,“《英雄》本身就是一部主流商业类型片。一部商业影片,其炒作进行得越好,越应该说明是它成功的标志。它本来就没有那么高的学问,那么深的内涵,它好看就行了……”

        在结束采访时,张艺谋还是念念不忘他的“愧疚”,他像是在自我感叹地说:“对不起演员、小东,让他们受委屈了,我不知道他们还会不会参加?他们还会不会有这个积极性?”问他是不是真的生气了,他说:“真的!”

        截至发稿时,记者从张艺谋口中获悉,12月15日北京某报在《英雄》首映报道中提到,京城另一媒体某记者在看该片时睡着了,此情节纯属虚构,该记者昨日特意赶至广州向《英雄》剧组澄清了事实。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追议《英雄》:除了风景还剩下什么 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尽管《英雄》刚刚以5000万元的票房创造了一个纪录,并且继续刷新着这个纪录;尽管排队等着看《英雄》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我仍要不可抑止的发出沉积在胸中的一声声叹息,除了那风景如画的祖国大好河山,《英雄》都给我们剩下些什么?


        一叹剧情。为了完成刺秦“大业”,三位当世绝顶高手在刺客无名的循循善诱甚至武力威胁下,“心甘情愿”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或者等同于生命的武器,而无名拿着这些“战利品”终于坐到了离秦王仅有十步之遥的自己的“火力范围”时,却在秦王顿悟的“天下”、“和平”主题面前轻易地缴了械,观众也才突然明白,哦,原来真正的“英雄”是秦王啊!为了掩饰剧情的苍白,虽然导演又刻意加入了飞雪、残剑和如月之间的“三角恋爱”,但事与愿违,只不过徒增观众的笑料而已。可笑!

        二叹明星。李连杰、张曼玉、梁朝伟、陈道明、章子怡,演员阵容不可谓不强大。然而,观众眼前除了一个个从头到尾板脸装酷,并被钢丝绳吊着飞来飞去的所谓“大侠”外,曾经个性鲜活的明星们已经光彩不再。他们在《英雄》中不过是导演用来骗取观众钱包里的票子的“工具”而已。可悲!

        三叹导演。虽然大家都明白这是张艺谋第一次拍武侠片,但冲着他的名号,很多人还是义无返顾冲进电影院。直到亲眼看过《英雄》,才明白张艺谋拍武侠片的确经验匮乏。影片处处可以找到“借鉴”的影子,无名和长空一战怎么看怎么像《黑客帝国》、无名和秦王“讲故事”可以说是照搬黑泽明的《罗生门》、残剑和飞雪的一段对话又像是他曾经拍过的《东邪西毒》……而大家熟悉的张艺谋?也许只有在秦国士兵一遍遍用陕北方言喊出的“大风、大风、大风”中,才依稀感觉到曾经的张艺谋。可叹!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我说MM,看来你很喜欢这部片子,不过我记得你是很仇日的,这样吧,把秦国换成日本,赵国换成中国,时间换成抗战期间,如果你还觉得残剑这样的人也配称英雄,那我无话可说。
      • 有一天你用针刺到了你的朋友的手,如果把针换成匕首,把手换成心脏,刺的深度由1毫米换成10厘米,如果你还觉你不用付责任,不用叫救护车,那我无话可说。
        • 你的意思是,秦赵是朋友,秦灭赵,坑赵四十万降卒,都不过是不小心用针刺了朋友的手心?佩服,佩服!
          • 你的概念偷换的功夫也让我大开眼界,佩服佩服!
            • 比不上你呀,在我看来,强秦侵弱赵和强日侵弱中是一回事,都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你还能分辨出一个是针刺手心1毫米,另一个是匕首刺心脏10厘米。我还得好好学习呀,不然就不能与时俱进啦。
              • 秦赵以前是一个国家,中日呢?
                • 小舟我支持你,我也喜欢这个电影。 另外,电影是电影,政治是政治;对于商业片来说只要在大方向上遵从原则就行了...
                  小舟我支持你,我也喜欢这个电影。 另外,电影是电影,政治是政治;对于商业片来说只要在大方向上遵从原则就行了,根本没有可以体现XXXX精神必要,影片的表现遵从剧本的思路和导演的思想。 退一步来谈COMPANY的观点,中日与秦赵不可相提并论; 再退一步,我们现在可以找出一个中国人控诉日本的侵略,试问谁能找来个赵国人来控诉秦国的屠杀?
        • 说得好!类比不能脱离时间、地点、人物和程度。
    • 当英雄陷入无间道 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观众调查

        在铺天盖地的《英雄》评论中,我听过的最一针见血的形容,来自我的偶像严明老师。他只用5个字就完整概括了《英雄》:“七彩的狗屎”。而我听过最搞笑的《英雄》评论,依然来自我的偶像严明。他说:“看完《英雄》,我才知道自己在都市报混得多差。这样一部超级大烂片,居然没有人跑来提醒我别去看,可见我在都市报中的人缘……”而我听过
      最凄惨的《英雄》结局,还是来自我的偶像严明。据说看完电影后,因为严老师无辜浪费了严夫人的时间与金钱,被罚背老婆回家……

        毋庸置疑,《英雄》现在已经成为内地普罗大众议论的中心。而昨天早上,“中国文字最好的摄影记者”王轶庶由衷地说,现在每当报纸标题出现“英雄”二字,就让他有呕吐感觉,并且建议以后有关《英雄》的报道,要先做至少一千字的兜转才婉转接上“英雄”,否则这一张报纸将被他忽略———不知道现在这一张会不会。人气值极高的《英雄》在商业上肯定是成功的,上映4天内地票房就突破了6000万人民币,国产片的一个商业奇迹已经诞生。但《英雄》在香港却受到冷遇,首个周末的票房比放映了一周的《无间道》还低20万港元(《无间道》已经成为今年香港最卖座的港产片),3000万美金堆起的“英雄”遇溺香江,这可能并非英雄剧组预想中的结果。如今《无间道》在香港的人气,与《英雄》在内地不相上下。如果一帮香港朋友聚头,谁没看过《无间道》,谁就“Out”(不时髦)了————不时髦,毋宁死,赶不上潮流可是香港人的大忌。但《无间道》受到的待遇与《英雄》截然相反,前者好评如潮,后者劣评似海————而且不只于平面媒体,现在你随便登陆哪个网上电影论坛,发一个赞赏《英雄》的帖,必然会换来一阵暴骂,烂番茄、臭鸡蛋将不绝于目。这部“没有高潮的电影”(本报影评人张西丁语),却在媒体与网络掀起一个又一个评论高潮,也算是另一种成功了。其实要给《无间道》挑刺不难,但就算最苛刻的影评人,也会认为这是本年最NB的港产片,本报影评人虞晓毅这样说:“如今这个世道,能让观众在电影院坐足90分钟的港片已经不多了。而刘伟强用不算太多的钱拍出了兵贼对决的千钧剧力,虽然影片有些漏洞,但场面上的气势早已弥补剧情的不足之处。”而在我接触的数十个看过这两部影片的朋友中,有两位的现场反应让我印象深刻。一位是本报编辑彭思敏,她看《无间道》时,当黄秋生从高楼砰然掉下,立即就被弄哭了————女人啊女人;另一位是友报一女记者,据说她看《英雄》看哭了,而且还是因为其中伟大而感人的爱情故事———天啊!最后我也说两句,在内地上映的《无间道》,除了结局既不合情理也不合主题,其他都近乎完美,所以我会迫切等待香港原版DVD的降临,等待那一个刘德华逃脱牢狱却逃不出无间道的正版结局;而对于《英雄》,我的建议是,把结尾改成刺秦成功,这样既无损于内地票房,也肯定对香港票房大有裨益————当然,老谋子不会同意。当“英雄”陷入“无间道”,老谋子也只能拿起梁朝伟脚下的对讲机,徒呼奈何了。-本报娱乐评论员晴朗

        《英雄》:没有高潮时间:12月25日晚上10点地点:天河电影城从首映到今天,《英雄》已经公映一个礼拜了,但从售票情况来看,热潮还得持续到2003年元旦假期之后。虽然现在已没有开始般轰动,但售票处问询和购票的观众依然未曾间断。前晚记者随圣诞人潮观看了《英雄》。不知是否由于观众已经了解剧情,乃至台前幕后的众多细节,90分钟电影看下来,观众的情绪波动并不显见,即便是哗然或者慨叹,都是平静的,缓和的。可以感觉到的集体反应有如下几处:第一、开场不久,无名进殿见秦皇,画面从主要人物拉开,数以万计的士兵密密麻麻站立在宫殿外面,浩大的场面引起现场一阵慨叹;第二、无名前往赵国求字,秦国乱箭攻打赵国一幕,在主观镜头引导之下,见无数支箭插满字馆,一阵低分贝的哗然;第三、飞雪和如月黄叶林决斗一幕,惟美的画面引起观众一片惊叹;第四、无名和残剑在如镜的湖面打斗一幕,画面几次呈现剑端划过水面,水声清澈而有质感,现场又一阵慨叹;第五、秦皇赐给无名一把剑,数万士兵涌到殿前窥探究竟一幕,观众普遍小声一轮;第六、秦皇从“剑”字中悟出玄机:“不杀便是和平”之时,场内听得一阵窃笑。影片观赏完毕,记者立刻“抓住 ”了几位观众作一简单调查:虽然赞誉之声远远胜过批评,但观众并没因为影片强大的宣传攻势而一面倒称好。

        -现场评分《英雄》平均分:4分23岁女护士:好。4·5分。有历史性,场面非常浩大,情节紧凑,张导演能把一段历史编写成这么吸引人的故事,很棒。20多岁IT业人士,男:好。4·7分。剧情一般,但造型、音乐、摄影都非常好。49岁维修工人,男:非常好。5分。剧情、造型、音乐各方面都很不错,制作水平高,40元票价完全值得!20多岁学生,珠影兼职人员,女:好。4分。张曼玉和章子怡在黄叶林决斗那段非常吸引,尤其是当中的动作设计。整个影片的画面和音效都很棒,近年国产电影中罕见,但有点夸张。23岁在校大学生,男:一般。3分。画面和音像效果很震撼,但有些片断过分夸张,过分追求气势,反而弱化了主题。从头打到尾,气都透不过来。采写本报记者马向新实习生伍洁敏

        《无间道》:异常紧张时间:12月22日晚上9点地点:市一宫《无间道》公映以来,深受观众好评,四大影帝联手造就了今年港产片少有的大制作、高票房。记者日前走进电影院,与观众一同观看了电影,并感受了现场观众的紧张气氛。

        电影开始6分钟左右,由于警察长官穿不同袜子而引起全场的爆笑,紧接着,12分钟时,警官与警察仁的秘密见面,又将现场观众带入紧张气氛里,观众神情稍紧,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到情节发展到25分钟时,警匪的追踪与反追踪又将大家引向深入,观众神情肃穆,目不转睛地跟着镜头切换,到后来还是没有爆发,毒品交易终止了。当35分钟,大佬琛在警局与警官对峙,大发雷霆时,观众这时轻松了许多,替大佬琛捏把汗。当大佬琛把目光转向怀疑仁是卧底时,观众气氛异常紧张,全场肃静。60分钟时,警官的堕楼身亡,把观众气氛带向小高潮。然后到78分钟,警察明杀大佬琛灭口,使观众情绪达到更高潮。80分钟时,明的三合会身份终于暴露,观众情绪稍低落,电影最后三分钟,观众情绪最高潮出现,两个黑白卧底都有不好的结局,明最后被捕。许多观众在看完《无间道》之后,都纷纷表示要买10块(或15块)的正版DVD回家慢慢观赏,也有的观众看完国语版之后,坚决表示要去天河看粤语版。《无间道》在观众心目中的喜欢程度可见一斑。

        -现场评分《无间道》平均分:4分男大学生:4分。取材很好,意境深远,给人启发。女大学生:4分。各影星深入角色,充分展示角色矛盾心理,演绎得入木三分。中年男子:3分。故事深奥,需要慢慢思考才知道发生什么事,跟不上情节。中学生:5分。我爱看黑社会题材片,特别喜欢刘德华和粱朝伟的戏。中年女子:4分。演员阵容强大,演技好,曾志伟更适合扮老大啊。男青年:5分。与以往的港产反映三合会的影片不同,电影风格像《暗战》,是有机会拿奖的好片。采写实习生钟志坚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剧照中出现对讲机 《英雄》穿帮照网上流传(图)
    • (ZT)个人欣赏角度不同,我觉得英雄非常好,比我原本想象的还好。
      个人欣赏角度不同,我觉得英雄非常好,比我原本想象的还好。
      比如其中给几次意念决斗配的秦腔,我却觉得非常棒,让人耳目一新。
      每一段打斗戏都能堪称经典,最好的我觉得就是无名残剑湖心一战。
      我建议大家还是去电影院看看。
      有很多人为了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便会如此说。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高雅通俗皆可骂,这是自卑的表现。
      全世界的所谓的狗屁评论人皆是如此,骂人就是他们为自己炒作的最好方式,不同在于水平的高的用文骂,糙的用武骂罢了!
      这就像一个相老色衰的妓女无人光顾便说客人功能障碍一样。

      并非针对楼主,请不要介意。
    • 弥漫在英雄背后的毒气(转)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弥漫在英雄背后的毒气(转)

      --------------------------------------------------------------------------------

      看完《英雄》,我首先感到的是震撼,我为整部电影的气势、意境、画面、构思所震撼,以致于在看完电影后久久不想离开座位,我觉得自己已被电影所营造的世界所笼罩,短时间内回不来了。我确确实实觉得这一个半小时是在享受一道视觉和听觉的盛宴,她将我从平淡琐碎的现实生活中带进了美妙的艺术生活中。等我好不容易回到了现实世界,我感到的是兴奋和愤怒。兴奋的是为中国人能拍出这样的片子而自豪,为自己所花的50元钱而觉得物有所值,为自己在远离了电影院近半年后再次踏进电影院的决定而觉得无比正确;愤怒的是,一些网民娱记的胡说八道,完全是不负责任的误导,险些让我错过了这份难得的享受。
        我想说,张艺谋的确应该得到尊重,张艺谋也的确应该生气。
        这就是我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在看完《英雄》后第一时间的感受。可能少见多怪,可能粗鄙不堪,可能没有代表性,但它绝对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我实在想不通那些骂《英雄》为垃圾片,骂张艺谋“黔驴技穷“,“只知展示中国的落后,只知玩摄影玩画面“,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我觉得这些人要么是有病,要么就是别有用心。
        在一个长度只有一个半小时,定位为武侠商业片,耗资只有好莱坞大片十分之一的电影,能够将众说纷纭的英雄和侠的概念作出符合现代意识的阐释,将一个简单的复仇故事演绎得气势磅礴荡气回肠,将一部本可用虚景玩噱头的打斗片拍得如此细致逼真美轮美奂,将那么多大牌影星恰到好处地按照个性和特长进行角色分工和有效糅合,让你领略了中华文化侠义精神,领略了中国美丽的大好河山,领略了电影艺术的神奇美妙,领略了大牌影星超凡的个人魅力,仅仅一个半小时,就让你得到了这么多,你还想到什么,还想得到多少?在这部片子中时时处处都可以看出张艺谋的匠心和神韵,可以看出,老谋子为了这部片子真是耗费了巨大的心血,负出了巨大的代价,在浮躁的中国,有几个中国人能够像老谋子那样对自己的事业那样投入、那样认真?无论如何,我们至少要对老谋子的辛勤劳动,为他对艺术的那份执著,为他的敬业精神表示我们应有的尊重和敬意,张艺谋值得所有的中国艺人尊重,值得所有的影民尊重,值得所有的中国人尊重。对一个人出于良好愿望的辛勤劳动表示应有的尊重,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更何况,他的劳动还是那么出色,那么令人敬佩。老谋子对那些毫不尊重别人劳动的人表示自己的愤怒,的确是应该的,他该生气,我也很生气。
        我这样说,不是说《英雄》不能批评,张艺谋不能批评,关键是怎么批评,批评什么,有没有个客观标准,出发点是什么。我透过一些人对《英雄》的一些评论和说法,发觉了一股在中国糜烂了几千年的有害毒气,以一种另类时尚个性为幌子借尸还魂,在现在的中国人,尤其是在年轻一辈中国人中,肆意蔓延,噬人食血。在秦侩,在华老栓,在红卫兵身上我曾看到过它的影子,现在,我又看见了。这正是我也很生气的理由。
        第一,缺乏尊重感。对他人缺乏尊重,对所有的一切事缺乏敬畏,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别人都是傻瓜,只有自己才是天才。别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垃圾,自己最能干。以伤害别人,揭人伤疤,看人笑话为乐。
        第二,忌贤妒能,毁人不倦。对于好的东西,不是想着自己如何创造出更好的东西盖过它,而是总想毁掉它,毁不掉也要给它泼盆粪,臭臭它。自己不好,别人也别想好,自己无能,别人也最好无能。总是以狂踩别人,狂贬别人来抬高自己,突出自己。把别人拉下马,跟自己平起平坐或比自己还要惨,心里才会平衡。
        第三,语不惊人誓不休。哪怕是心里认可了它,嘴里也一定要表示不屑,以显示自己有个性,不流俗,生怕自己说的跟别人一样,生怕自己说不出新意。为说出新意可以编造、可以出卖自己的良心、可以胡言乱语、可以玩弄概念玩弄辞藻、可以胡骂一气。以显示自己另类,自己不同凡响,以此博出位,博名气。另类就是时尚,另类就是成功。
        第四,盲目崇洋迷外,一切都以西方尤其是美国好来坞为基准,用好来坞的标准和喜好来衡量一切,套不上的或觉得不吻合的,都是不值一提的,都是垃圾;只要是中国的,就是土的,就是落后的,就代表不行,就是不屑一顾的,不能认可,否则就不时尚,不小资,不中产,不前卫。
        第五,不知客观为何物。不能客观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一切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主观为客观,吻合了自己的喜好,就一切都是好的,不吻合的就都不好。为了一己之私利或为了抒一时之胸意,今天可以把他贬为狗屎,明天又可能把它捧为珍宝。这在一些毫无道德感的娱记中尤为突出。有了好处狗屎吹成宝,拿不到好处,珍宝变狗屎。报纸成为少数人牟利的工具和泻私愤的利器。以个别代替多数,以偏盖全,以印象代替判断。你张艺谋不是总喜欢拍农村题材吗,那么你所拍的一切就都是带着农民烙印,是落后的;你是搞摄影起家的,你就只会玩画面,其余不足道哉。可以睁眼不看变化,信口胡诌一切。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