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在这里,冰在那里,冰到处都是。它咆哮着裂开,吼叫着发出隆隆之音 -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今天7:00就叫起床,预示着非常忙碌的一天,好期待...
今天的主题是探索海冰,所以从昨晚发布的日程上就开始交待一些海冰术语。海冰密度是开放水域内海冰的量,根据海冰密度大小以及海冰之间的结合程度,把海域分成了从开放水域到固化的冰堆等8个级别。海冰是海水结成的冰,与冰川以及冰山不同。那么海冰是咸的还是淡的呢?大家先想一想。
吃完早餐大家就赶紧回舱房里做登陆准备。相机,镜头,防水袋,三脚架,极地衣,防水裤,救生衣,手套,面罩,帽子....是不是够紧张的?从今天开始都是湿登陆,需要趟水上岸,所以一定要穿上极地运动靴。这靴子是船方借给每位乘客的,100%防水,一直覆盖到膝盖下面。由防冻橡胶的记忆材料制成,穿得越久越合脚。透气内里和泡沫鞋底保暖舒适,可在摄氏-40度~15度范围内使用。
今天的登陆点叫Lagoya,是“低岛”的意思,四周水流比较浅,为各种软体动物提供了非常好的栖息地。海象会以这些软体动物为猎物,我们则以海象为“猎物”,同时我们也有很大可能成为北极熊的猎物。在被吃掉之前拍到好照片似乎是很令人兴奋的一件事。
在我们还在忙忙碌碌准备的时候,探险团队在队长Dutch的带领下已经先行登陆进行踩点和安全评估了。登陆按计划进行,显然猎物和安全性都满足了要求。
在北极出于来自北极熊的威胁,每次登陆探险队员们都是要配枪的,除了背上背一把长枪,腰上还要别一把手枪。同时船上指挥中心会一直用高倍望远镜观察周围动静,并和探险队员们用无线电保持实时联系。
北极熊的嗅觉器官异常灵敏,可以闻到几公里以外海豹脂肪发出的气味,对人类的脂肪估计也迟钝不到哪里去,所以登陆北极岛屿要十分小心。一般说来,具有进攻性的北极熊常常显得急躁不安,并从鼻孔里断断续续喷出粗气,这时,人们就要小心,设法赶走北极熊,最简单的方法是尽量大喊一声,并不断向其投掷冰块、石块,附以敲打铁器的声音。切忌见熊便跑,这是最愚蠢的举动,正中北极熊的下怀,它会以极快的速度追赶上来,来一个恶“熊”捕食,接着一记熊掌,人的头颅便会开花。而对于慢慢腾腾,动作随便,头部前伸,东闻西嗅,一副悠然自得样子的北极熊,便不必大惊小怪,因为一般来说它此时并无恶意,不过也还是小心为妙。我觉得在北极防范北极熊和在我们安大略省防范棕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是一致的。
上岸以后,我们分成了5组,每组20人,前后各一名持枪探险队员,客人们必须待在一起,不能超前,也不能落后,更不能靠近水边,因为那里最危险。走了不久便接近了第一群海象,因为海象非常敏感,所以我们必须尽量轻地行动,不可以说话或发出任何声音,包括拉拉链。交流完全要通过手势。海象视力欠佳,所以只要我们保持一定距离并避免发出大的声响,就不会惊扰到它们。
海象犬齿特别发达,看起来跟象牙很象,因此得名。海象主要用牙掘食和攻防,同时也用来帮助爬上浮冰,所以还有人把海象叫做齿行动物。牙越长的海象年龄越大。海象体型巨大,世界最大的雄性海象重2268公斤,长度4.9米,除了人类、北极熊和虎鲸以外,没有别的天敌。海象在陆地上与海水中皮肤的颜色不一样,在陆上皮肤呈棕红色,而在水中则呈白色,与血管收缩有关。海象通常群居于大的浮冰或海岸附近,经常挤在一起,用来增进彼此感情。
成年海象一般把小海象围在中间,以防止北极熊袭击。而北极熊猎食海象时也有自己的办法,策略一般是驱赶整个象群,直到小海象体力不支漏出破绽,有点象我们玩的老鹰抓小鸡。当然北极熊也有在象群中杀出一条血路硬抢的情况,估计是玩得不耐烦了。最难以解读的是有时海象会把在象群中被踩死的小海象主动提供给北极熊作食物,这种情况在人类是绝对不会发生的,个中缘由我想只有动物自己能给出答案。
拍海象过足了瘾,摄影师们才把目光移开。岛上四处散落着很多圆木,一些木头上有明显的加工痕迹,在这寸草不生的岛上这种木头是哪里来的呢?探险队员不光负责我们的安全,同时也是各方面的专家。据他们介绍,这些木头是早年俄罗斯的伐木工场伐下来的,经过内陆河飘到北冰洋,然后在北冰洋打转多年后散落到北冰洋的各个岛屿。这些木头对早期捕鲸人和猎手们非常重要,他们用这些木头搭建临时住处和生火取暖,有时会成为他们赖以生存的保障。
回到船上刷完卡,马上有工作人员递过热毛巾和一杯姜汤,服务太到位啦!
在船上是不会给半点喘息时间的!脱掉登陆装备,去餐厅美餐一顿,很快就到了再次穿上装备的时间。来北极不容易啊,分分秒秒都不能浪费。下午将进行橡皮艇冰区巡航,目的是寻找趴在海冰上的野生动物。
还别说,真拍到了一只海豹的影子。北极不象南极海豹那么多,而且因为天敌北极熊的威胁,北极的海豹比海象还要敏感。只要有风吹草动,马上钻到水里,甭想再找到它了。
找不到动物不能空手而归啊,探险队长决定登海冰。一名探险队员先在漂浮在海上的海冰中找了一块比较大的,先行上去试试安全性,然后才允许客人们登冰,每次只能上一人。站在北冰洋上的浮冰上,有这样经历的人恐怕全球也不会超过几千人吧?
这时我们离北极冰盖已经不远了,理论上如果登上冰盖一直走就可以到达北极点了,当然还有差不多1000公里呢。这里坐标已经超过北纬80度,气温也降低不少,加上风的效应,回到船上时有种透心凉的感觉。
我知道下一个节目就是要在北冰洋里冬泳,所以赶紧利用休息时间到健身房里跑了15分钟,把寒气逼出来。否则再跳到水里,寒气里外夹击我就要死了。
极地冬泳是南北极旅游中的可选项目,也是一个亮点。只有我这种无知又无畏的脑进水患者才会尝试。海水结冰的温度是零下1.8度,当时录得的水温是零下0.1度。在甲板排队时每个人都兴奋得上牙打下牙,后面的哥们边等边对我讲,跳过这个就有三个证书了,北极点,南极,北冰洋!真牛啊!每个人身上会拴一个安全绳,防止某些人太享受了不愿意回来。刚进去时每个人感觉不一样,有人说热,有人说像针扎,我感觉像被冰包裹着,僵硬冰冷,没有其它感觉。刚一出水反倒感觉身上发热。回到甲板先是姜汤一杯伺候,然后就去甲板上的按摩浴泡热水澡,所以一般不会冻到,no zuo no die。
据说如果意外落水,一般遵循1:10:1的规则,花一分钟的时间身体调整到适当心脏频率,如果没有救生衣,有10分钟的时间可以控制大块肌肉游泳,如果有救生衣玩完前可以扑腾1小时。我虽然不是意外落水,走下舷梯时已经调整了心脏频率,但毕竟不知道跳下去到底什么样,心跳调过快了也不一定!我感觉这活动对心脏负荷蛮大的,后来那几天心脏怦怦跳个不停,心脏有问题的朋友慎用!
凡是跳入北冰洋的都会得到脑进水证书,书中曰:兹证明某某某同学于二零一四年九月十二日星期五以其无比强健的体魄跳入了斯瓦尔巴北部北纬80度34.5分东经17度39.3分冰冷的水域中。当时测录到的海水温度是零下0.1摄氏度。我们在此严肃地承认这一行为表现了不容置疑的勇气,同时表现出非凡的,无法比拟的愚蠢!基于探险队长对这种荒唐英雄主义的观察报告,以及随船医生对暂时性判断力缺失的诊断,我们正式确认该持证人为北极冰泳俱乐部的重要一员。
今天还到达了此次行程的最北端,北纬80度37分东经17度44分,大家在甲板开香槟庆祝了一番!
晚餐出了大笑话,我把鱼排翻译成了牛排,把好多朋友都给涮了,真是不好意思啊!:p
今日三餐最爱:
早餐:大米粥,辣酱,培根
午餐:宫保鸡丁,甜点
晚餐:白葡萄酒,酸辣汤,培根包猪里脊,甜点,冰激凌
最后回答关于海冰是咸是淡的问题。海水结冰后因为盐分不结冰,就会聚集到一起形成一个个的盐袋或盐管。盐在盐管中会逐渐下移,直到破冰而出。由于出来的盐温度很低,所经之处都会在瞬间结成冰柱,甚至落到海底附近的生物都有可能会被冻住。经过这样一番折腾,海冰其实是淡的。
注:部分照片由旅友所摄,特此声明。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