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旅馆服务员说日出是6:40,第二天早上起个早,去楼上摘星阁碰碰运气。东面有云,等到7:00太阳才出来,没有想象的那样辉煌。
其实即使无云的话,摘星阁的东面也没有太多景色可以衬托日出,倒是想看看晨曦照在西面鸣沙山上的景色。但7月份的早上雾气较重,沙线的轮廓显得淡化了许多,不过晨曦也给鸣沙山添加上了一层淡淡的粉红色。
在摘星阁吃完早餐便准备去莫高窟了。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据说是个叫乐樽的和尚用化缘得来的钱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因敦煌地接西域,又是我国最早接触佛教的地方,自那时起,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商人、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横跨沙漠;地方的官吏、贵族、以及善男信女为供养菩萨取福,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敦煌石窟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一千余年,北宋后开始衰落。明朝退守并闭锁嘉峪关,使敦煌成为了边塞游牧之地。莫高窟最盛时,曾有石窟千余,号称千佛洞,至今保存在编的洞窟有492个。
敦煌城里有公交车到莫高窟,车站在敦煌饭店附近,票价8元。大约8:30起每半小时发一次车。
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九层楼” 今年正在维修,只好网上截一图
莫高窟票价160元,包括藏经洞陈列馆和莫高窟对面的文物保护中心。游客由专业讲解员带领进内部参观,每组20人左右。每个洞窟都有一个铁门,只有导游才有钥匙。为保护文物,下雨天闭馆,窟内不允许拍照,也不允许背双肩包,门外有免费存包处。可以自带手电(好象也有出租),不过我的手电不够力,另外对莫高窟的绘画艺术也不精通,所以还是紧跟导游看效果最好。
莫高窟所在的鸣沙山属玉门系砾岩,极其粗松,看上去用手就可以掏出个洞来。如果不是敦煌人稀地僻,且气候干燥,莫高窟内的作品很难保留至今。现在莫高窟的外墙都经过贴面加固,加修了洞门,并使外表尽量接近原样。
由于第一大佛正在维修中,所以我们看了第二大佛,基本构造还是相同的:由于佛象高大,洞内空间狭小,观者只能仰视,雕塑家便在造型上把佛像的头部做得大大超出人体正常比例,并使佛头微微下俯,眼光下视,人在窟底仰视,感觉比例协调。
除了大佛、卧佛和藏经洞外,不同的导游组领看的十来个洞窟不完全相同,但都是有选择地搭配了不同朝代的洞窟,以示壁画的演变史。北魏的壁画具有原始的粗犷风格。色彩方面,一般多在赭红色的底色上绘石青、石绿、黑等颜色,人物面貌等受外来影响较多;隋代开始壁画线条流畅活泼,人物情容逼真,趋丰满,用色比较丰富柔和;唐代达到鼎盛。不同朝代的雕塑和绘画不但反映了佛教逐渐中国化的过程,也反映了当时的国力和人们的精神风气对画风的影响。
(三个不同时期的飞天形象 http://blogs.yahoo.co.jp/sakurai4391/folder/1194767.html)
从莫高窟出来应该去看一下与之隔河相望的石窟艺术保护研究陈列中心。该建筑约一半隐蔽在丘陵中,外部只露出上层窗户及宽阔的屋檐。里面有一个展区很精致地复制了八个敦煌莫高窟各时期的杰出代表窟,其洞窟造型、大小规模、壁画塑像均是按照原洞窟仿造、临摹。另几个展区讲解了莫高窟的开掘,佛像、壁画的制做和近年来的保护等等。
(网上照片)
游完莫高窟后坐公交车回城,在城内找了个小饭店吃午餐,羊肉饺子,30元60个,饺子个头小一点,但味道不错。见路边有卖李广杏的,8元一市斤,买些尝了尝,确实挺甜。后来便在礼品店买了包敦煌李广杏(杏脯)想带回去与大家分享分享,可惜那杏脯一点也吃不出个味道来。
城里有到旅馆的3号公交车,每10分钟左右一趟,还比较方便。旅馆休息后,晚上去沙洲夜市。
一到夜市就能闻到烤羊肉串的香味。这里的羊肉很新鲜,很好吃,看着师傅们一片片切下来。我喜欢那种原味的。在这里要了碗臊子面,其实就是汤面,不过味道不错。
附近有一个清真寺
夜市里除了饭店外,多是卖与敦煌有关的手工艺品,象布制骆驼,木雕,夜光杯,敦煌奇石等等...
晚上回到旅馆,正好繁星满天,去摘星阁观星。一瓶红酒,配着时时传来的古筝声...
明天走敦煌西线。
其实即使无云的话,摘星阁的东面也没有太多景色可以衬托日出,倒是想看看晨曦照在西面鸣沙山上的景色。但7月份的早上雾气较重,沙线的轮廓显得淡化了许多,不过晨曦也给鸣沙山添加上了一层淡淡的粉红色。
在摘星阁吃完早餐便准备去莫高窟了。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据说是个叫乐樽的和尚用化缘得来的钱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因敦煌地接西域,又是我国最早接触佛教的地方,自那时起,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商人、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横跨沙漠;地方的官吏、贵族、以及善男信女为供养菩萨取福,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敦煌石窟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一千余年,北宋后开始衰落。明朝退守并闭锁嘉峪关,使敦煌成为了边塞游牧之地。莫高窟最盛时,曾有石窟千余,号称千佛洞,至今保存在编的洞窟有492个。
敦煌城里有公交车到莫高窟,车站在敦煌饭店附近,票价8元。大约8:30起每半小时发一次车。
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九层楼” 今年正在维修,只好网上截一图
莫高窟票价160元,包括藏经洞陈列馆和莫高窟对面的文物保护中心。游客由专业讲解员带领进内部参观,每组20人左右。每个洞窟都有一个铁门,只有导游才有钥匙。为保护文物,下雨天闭馆,窟内不允许拍照,也不允许背双肩包,门外有免费存包处。可以自带手电(好象也有出租),不过我的手电不够力,另外对莫高窟的绘画艺术也不精通,所以还是紧跟导游看效果最好。
莫高窟所在的鸣沙山属玉门系砾岩,极其粗松,看上去用手就可以掏出个洞来。如果不是敦煌人稀地僻,且气候干燥,莫高窟内的作品很难保留至今。现在莫高窟的外墙都经过贴面加固,加修了洞门,并使外表尽量接近原样。
由于第一大佛正在维修中,所以我们看了第二大佛,基本构造还是相同的:由于佛象高大,洞内空间狭小,观者只能仰视,雕塑家便在造型上把佛像的头部做得大大超出人体正常比例,并使佛头微微下俯,眼光下视,人在窟底仰视,感觉比例协调。
除了大佛、卧佛和藏经洞外,不同的导游组领看的十来个洞窟不完全相同,但都是有选择地搭配了不同朝代的洞窟,以示壁画的演变史。北魏的壁画具有原始的粗犷风格。色彩方面,一般多在赭红色的底色上绘石青、石绿、黑等颜色,人物面貌等受外来影响较多;隋代开始壁画线条流畅活泼,人物情容逼真,趋丰满,用色比较丰富柔和;唐代达到鼎盛。不同朝代的雕塑和绘画不但反映了佛教逐渐中国化的过程,也反映了当时的国力和人们的精神风气对画风的影响。
(三个不同时期的飞天形象 http://blogs.yahoo.co.jp/sakurai4391/folder/1194767.html)
从莫高窟出来应该去看一下与之隔河相望的石窟艺术保护研究陈列中心。该建筑约一半隐蔽在丘陵中,外部只露出上层窗户及宽阔的屋檐。里面有一个展区很精致地复制了八个敦煌莫高窟各时期的杰出代表窟,其洞窟造型、大小规模、壁画塑像均是按照原洞窟仿造、临摹。另几个展区讲解了莫高窟的开掘,佛像、壁画的制做和近年来的保护等等。
(网上照片)
游完莫高窟后坐公交车回城,在城内找了个小饭店吃午餐,羊肉饺子,30元60个,饺子个头小一点,但味道不错。见路边有卖李广杏的,8元一市斤,买些尝了尝,确实挺甜。后来便在礼品店买了包敦煌李广杏(杏脯)想带回去与大家分享分享,可惜那杏脯一点也吃不出个味道来。
城里有到旅馆的3号公交车,每10分钟左右一趟,还比较方便。旅馆休息后,晚上去沙洲夜市。
一到夜市就能闻到烤羊肉串的香味。这里的羊肉很新鲜,很好吃,看着师傅们一片片切下来。我喜欢那种原味的。在这里要了碗臊子面,其实就是汤面,不过味道不错。
附近有一个清真寺
夜市里除了饭店外,多是卖与敦煌有关的手工艺品,象布制骆驼,木雕,夜光杯,敦煌奇石等等...
晚上回到旅馆,正好繁星满天,去摘星阁观星。一瓶红酒,配着时时传来的古筝声...
明天走敦煌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