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很有意思,幸福家庭关于孝敬法律和爱心的讨论,恰恰也是圣经里关于律法和爱的题目。 很多人以为所有宗教都是一样的,都是劝人为善,只要行善修行就可以得到接纳认可,佛教/犹太教/伊斯兰教都是如此,唯独基督教不是如此。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佛教/犹太教/伊斯兰教 甚至中世纪的部分天主教 认为,通过制定律法规条,并遵行实践,就是完成本宗教的目的,达到至完美的境界。但基督教却是完全否认如此,基督教很明确地指出人靠遵行律法条规完全不能得救,不能摆脱人的罪性和罪的后果。

律法的效果只能让人知罪,但是律法一制定,人都在律法的管辖之下,就是被定罪的,人履行律法也必然在律法的管辖之下。正如温度计只是显出一个人生病发热的状态,但并不治病;温度计不能少,但是只是测量并不让人更好,唯独药物治病救人。

圣经固然鼓励行善,行恶必然受刑罚,但是圣经也很清楚地指出,行善并不能得到上帝的接纳,因为人做不到,做不完美。律法主义者,宗教的信徒,宗教行为,外表的虔诚 如果不是出自内里的爱就是假冒为善,为上帝所厌恶。这在圣经罗马书等 有非常详细的论述。

回过来讲孝敬父母,只看行为上的表现并不能定义孝敬与否。
同样一件事情,在一些人身上是孝敬,在另外一些人身上是不孝敬; 打个比方,一个人把自己的衣服给父母穿,是因为不愿花钱给父母,自己穿最好的,这是不孝;另外一个人,也是把自己的衣服给父母穿,因为天气寒冷,当时没办法找到别的衣服,宁肯自己受冻,也要给父母(写到这里,我倒是想起,我老婆天冷,让我把大衣脱下来给孩子捂着,冻的俺 :D )。 从一个简单的行为我们都无法分辨对错,就不能简单说和父母住一起是否对错。那么区别在哪里? 如何分辨? 那就是看里面是不是有爱。 有爱的,在天涯地角,也会孝敬;不是出于爱的,在身边也是不孝。 以为通过完成某种行为就算尽了孝道的想法,永远是无法满足孝道。道德无法完成,法律更是对孝道无法约束,唯独 爱 成全。

人靠律法无法称义,行善无法满足上帝的要求。 因为世人都在律法之下,被定罪,“罪的代价就是死,且死后有审判” 但是上帝不是用律法用规条来约束我们,而是用他的无限丰盛的爱来爱我们,以至于我们可以因为这爱胜过律法,不被定罪,和上帝和好。

“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灵感悟 / 很有意思,幸福家庭关于孝敬法律和爱心的讨论,恰恰也是圣经里关于律法和爱的题目。 很多人以为所有宗教都是一样的,都是劝人为善,只要行善修行就可以得到接纳认可,佛教/犹太教/伊斯兰教都是如此,唯独基督教不是如此。
    • JIN HUA
    • 一切唯心,心正意纯即善;给老人衣服穿的例子就是两个极端,没有可比性,但也都属于世俗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对错一目了然/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劫,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人只靠自己的努力不能达成完美,认识这一点的实际意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让人谦卑,不以行善自夸,不以德性为傲。在其他许多的文化里,行善成了一种炫耀。另外,在孝敬方面,我个人认为,行为上的付出比内心的责任感更可贵。为此,我常感到愧疚。
    • 向你讨教
      """但基督教却是完全否认如此,基督教很明确地指出人靠遵行律法条规完全不能得救,不能摆脱人的罪性和罪的后果。""""" ----遵循律法不能得救吗?那么,旧约时代,约酥还没来,是律法时代,人们只能遵循律法,难道都不得救。现在是恩典时代,因信称义。
      • 问的真好!一起学习。
        你问旧约时代,我先说新约时代,新约时代是因信称义,不靠律法得救,但不是废除律法,而更是成全律法,马太 “18 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

        回来说旧约时代,那时候没有耶稣靠什么得救? 创世纪15:6告诉我们亚伯兰相信神,神就以此为他的义(也见罗马书4:3-8)。 如果读希伯来书十一章全章,也很清楚告诉我们旧约的人也是 因信得救,而非行律法得救。 由此可见,在旧约与新约都是因信得救,不是因行为得救。但有了信,自然会有行为。
        • 你们看这样行不:因信称义贯穿新旧约;因信得救是指恩典时期,带有神学思想,对“义”的新的认识。
          • 这些都是太神学化,我个人理解就是看动机。 一件事情对错看动机如何, 就是看心。
            • 动机是一方面,效果也是一方面。我以为,人们常说的:“有信心就会有行为”,这句话不太好理解,如果再述说圣经里面的一句话:“没有行为的信是死的”,就好理解多了。至于“死的信”或没有生命的信算不算信呢?
    • 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