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交通工具而言,有采用自行车的,摩托车的,汽车的。这些交通工具的档次差别也很大,有廉价起码级别的,也有豪华级别的,随车的装备档次也极其悬殊。就我那辆摩托车来说吧,管不了那宝马摩托车的一个轮胎钱,4千多与30万的差别。还有若干拼车的,更有少量徒步旅行的。都走过来了。
就旅游费用而言,有平均每天仅消费几十元的,有一百元多一点的,也有数百上千元的,更有一分钱不花一路吃住靠别人还过得很舒坦的,当然这个我等做不到,头发短了。天下难得免费的午餐,很多的人得陪睡,浪漫着呢。
就人员构成而言,每年的夏季,川藏线的人流中,教师和学生占了很大比例,他们得天独厚的利用了假期。还有就是自由职业者,他们可以不受太多时间限制,自行调节和挤压腾出时间。进藏者的另一重要构成是中老年的下岗或退休者,他们的优势是时间充足,耐力好。
在南线的非机动车进藏者中,由于缺氧高反和高耗能造成体能下降,许多的人会选择搭一段或几段车,也有人因身体不适返回。沿途不搭车坚持骑行到终点的不到1/3,这并不重要,经历了就会有收获。
尽管贫富职业悬殊,尽管年龄性别文化差异,尽管性格,目的和道德素质不同,尽管有人傻B,尽管有人装B。有一点却是一致的:对神秘而又美丽壮阔的雪域高原的向往。
在这个特殊的群体里,原动力是什么呢: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方式的最求。强烈的愿望和追求使社会上处于少数的人汇聚在高原的道路上变成为了多数,形成一条条靓丽的人文风景线。
在这些风景线上,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属于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所以年龄,贫富,性别等等都不是主要问题,差别仅在于兴趣,爱好,生活方式的取向。
当然很多的人会不屑一顾,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意识,兴趣,价值取向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士会投身于各项旅游活动中。当他们打好行装,毅然跨出家门,中国辽阔壮丽的西部必是他们的首选。
人们需要跨越的,只是自已心中的那座无形的山。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