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在中国,有一本叫做《百帝图》的图文集,在里头除了描画有中国历代的无数帝王中所选出的百人身像外,也叙述了其生平的书籍。如果能够仿效这本图文集,从中国历代名将之中选出一百涸人,加以列表,做出我等的名将百选,想来也必是一件乐事。於是我便将企划提交给负责的编辑,同时展开公开徽求。当然,要做这样的事是有些耗大,不过,我认为一旦在杂志上公开,就比较没有可能参杂个人的好恶,而能够更客观地选择。结果,在新年假期结束后,出版社便交给了我被提出的名单。当然,由松“百选”的缘故,在无数候选人之中自然有许多人被惋惜地舍去,因此为了公正起见,我等设定了许多条件,现将这些条件列於其下:
一、将登上帝位的人物除外。因为我想这些人应该是被选入“帝王纪”中的人才对,故将同样身为杰出武将的他们除外。像是后汉的光武帝(刘秀)、南朝宋的武帝(刘裕)、唐的太宗(李世民)、后唐的庄宗(李存勖)、后周的世宗(柴荣)、宋的太祖(赵匡胤)、元的世祖(忽必烈)、金的太祖(阿骨打)、明的大宗洪武帝(朱元障)、明的成祖永乐帝(朱棣)、清的太祖(努尔哈赤)、以及清的圣祖康熙皇帝等人均是。
二、将身为文官,在政治上的实绩较军事上的业绩来得更大的人除外。因为这些人应该是列在“名宰相列传”、或是“名臣列传”之中的。如齐的管仲、晏婴;赵的蔺相如;秦的李斯;前汉的陈平、萧何;后汉的寇恂;蜀汉的诸葛亮;前秦的王猛;南朝宋的刘穆之;北魏的任城王;隋的高颎;唐的房玄龄、杜如晦、魏徵;宋的赵普、韩琦、范仲淹;辽的耶律隆运;金的宗干;宋的文天祥、陆秀夫;蒙古的耶律楚材;元的刘秉忠、脱脱;明的李善长、刘基;以及清的林则徐、左宗棠等人均是。
三、将清朝灭亡之後,近代的人亦除外。因为这样的人物已非属於武将,而应该称为军人。
我们也不可能把骑兵队与航空战力拿来相提并论。这些人包括了蔡锷、蔡廷锴、朱德、陈毅等。
四、避免特别执著於某些特定的时代。也许是我个人管得太多,但是从日本人的眼光来看,由於对中国历史知识的关心有所偏向,因此几乎是只对在某些特定文学作品中登场的人有印象而已。如果我不注意这点的话,那这份名单就还不如让对某个时代有专门兴趣的人去找这个时代的其他资料好了。
在依照以上四项条件进行考选的过程中,最後还是发现超过了原先所预计的人数约八十余人,因而一度陷入了困难。像是在有名的楚汉争霸时代,自项羽举兵至其死亡为止,前後总共也不过只有七年多,然而却选出了三人;再如清朝自康熙帝至乾隆帝的一百三十余年中,有力的将军武将共有十人以上,要从其中挑出一、两名也都十分困难。结果,最後就只能再从这些具有相似功绩的武将,依其个性做为取舍的基准了。
先撇开这些不谈,其实,对於中国的历史,依中国人的眼光,能够称为名将的条件又是如何呢?根据从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确认後的结果,主要可归类出下列两点、A、抵抗北方强大的异民族侵略,守护中国人的自尊和独立性的人。
B、在现实上成功地统一天下,以及重新让和平恢复的人。
如果不是满足了上列两个条件的人的话,当然在评价上就不会是属於最高级的。因此,中国人本身对於诸葛亮的评价,反而就不如日本人想得那麽高了,这就是因为诸葛亮他并没有满足上述两个条件中任何﹂个的缘故。也因此,在这一回我们所编纂的列表之中,大半的人都必须满足以上两者中至少一个的条件。唯一的例外,就是那些身为异民族,却在中国树立了征服王朝,并以独创的军事行动改变了历史动向的少部份了。
那麽,以下就将这份列表公开:
春秋时代(四名)
一、孙武二、伍子胥(名员)
三、范四、赵襄子(名无恤)
战国时代(八名)
五、吴起六、孙膑七、乐毅八、田单九、廉颇十、赵奢十一、信陵君(姓名为魏无忌)
十二、李牧秦时代(三名)
十三、白起十四、王翦十五、蒙恬楚汉争霸时代(三名)
十六、项羽十七、张良十八、韩信前汉时代(七名)
十九、周亚夫(父为周勃)
二十、李广二十一、卫青二十二、霍去病二十三、赵充国二十四、郑吉二十五、陈汤后汉时代(八名)
二十六、邓禹二十七、冯异二十八、岑彭二十九、马援三十、班超三十﹂、曹操三十二、关羽三十三、周瑜三国时代(三名)
三十四、司马懿三十五、陆逊三十六、邓艾东西两晋时代(五名)
三十七、杜预三十八、王浚三十九、陶侃四十、祖逖四十一、谢玄南北朝时代(六名)
四十二、檀道济四十三、韦睿四十四、杨大眼四十五、斛律光四十六、兰陵王(姓名为高长恭)
四十七、萧摩诃隋时代(三名)
四十八、韩擒虎四十九、刘方五十、张须陀唐时代(十二名)
五十一、李靖五十二、李勋五十三、秦叔宝(各琼)
五十四、尉迟敬德(名恭)
五十五、苏定方(名烈)
五十六、薛仁贵(名礼)
五十七、王玄策五十八、裴行俭五十九、高仙芝六十、郭子仪六十一、李诉(父为李晟)
六十二、李克用五代十国时代(二名)
六十三、王彦章
六十四、周德威宋、辽、金时代(十三名)
六十五、曹彬六十六、杨业(小说中称为杨继业)
六十七、耶律休哥六十八、穆桂英(女性)
六十九、狄青七十、宗泽七十一、岳飞七十二、韩世忠(妻为梁红玉)
七十三、宗弼(女真名为兀术)
七十四、虞允文七十五、孟珙七十六、完颜陈和尚七十七、张世杰元时代(三名)
七十八、伯颜(八怜氏族)
七十九、郭侃八十、扩廓帖木儿明时代(十名)
八十一、徐达八十二、常遇春八十三、姚广孝(法名为道衍)
八十四、郑和八十五、于谦八十六、王守仁(号阳明)
八十七、戚继光八十八、袁崇焕八十九、秦良玉(女性)
九十、郑成功清时代(九名)
九十一、多尔衮九十二、明亮九十三、杨周舂九十四、李长庾九十五、关天培九十六、僧格林沁九十七、李秀成(太平天国)
九十八、石达开(太平天国)
九十九、刘永福在上面的列表中,共整理出了九十九名,至於第一百名则留空,希望由读者自己来选出。笔者个人的候补名单,包括有蜀汉的赵云;隋的沈光;唐的王式;宋的刘锜、吴磷,金的宗望;以及明的李文忠等人。其中隋的沈光兼具有骁勇、侠义、以及洒脱,是“中国快意男儿列传”中所不可或缺的人物。然而由於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指挥过大军的经验,因此这次只好割爱。而蜀汉的赵云,无论在为官的见识和战术指挥的能力上都可说是五虎将军中的佼佼者,与被民众神格化、祀奉於“关帝庙”中的第三十二人关羽是不遑多让的。此外,身为宦官,然却以骁勇善战之武将而知名的人物,则还有前秦的张蛐,以及宋的秦翰等。
在同属乱世的五胡十六国、以及五代十国等时代,上榜的人却意外之少的原因,则是因为这些时代杰出的武将几乎都自立即帝位的关系。此外,虽然有著乱世出名将的观点,然而往相反的方向思考,如果没有统一天下的力量,只是让战乱持续下去的话,那对民众绝对是没有益处的。
因此,前述名将的条件B看来就确实有其必要性了!当然,历史的状况如果全因一个人的力量就能有所改变的话,虽也是很危险的一件事,但这人一定若非名将即为大军师,必定会留名後世的。
第五十七位的王玄策,可说是个相当特异的人物,他所驱策的战场并非中国本土,而是在遥远的印度。
西历六四七年,王玄策受唐太宗之命,前往印度访问与唐有友好关系之印度玛卡达国的国王西拉迪提亚。在好不容易到了印度之後,却发现西拉迪提亚王已死,王位被一个叫做阿尔裘那的人所篡夺。同时,不光是玛卡达国,当时全印度几乎均陷入战乱之中。王玄策等大唐使者一行人还受到阿尔裘那派兵袭击,身陷牢狱之中。幸好後来王玄策安然脱困,逃离了玛卡达。
王玄策这样就逃回了大唐吗?没有,他策马自印度大陆北上,渡过了甘地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玛拉雅山脉为目标,一路来到了尼泊尔王国。在这儿,他与阿姆修瓦尔曼王谈判,借用了七千尼泊尔骑兵,再度带兵回到玛卡达国向篡夺者阿尔裘那挑战。
在激战之後,王玄策终於获得了胜利。於甘地斯河畔的决战中,包含象部队在内的阿尔裘那军战死三千,而被追落至水中溺毙的则有一万之数,被俘虏者至少一万一千人,大大地惨败。据推断,其总兵力至少有三万,王玄策以少数之兵获得大胜,而且还是在异国、并以异国之兵得胜,实在是不容易。
王玄策在俘虏了阿尔裘那、回复瑭卡达国的和平之後,就率领尼泊尔军回到其母国。当然,这时也救出了其他留在牢狱中的部下,最後回到了大唐。如果王玄策是十八、九世纪大英帝国的将军的话,他大可以就身陷牢狱一事要求赔偿,加上其恢复和平的大功,要将玛卡达国当成殖民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再怎麽说,王玄策的功绩都是可和世界史上著名的罗伯特。克莱夫匹敌,而他更是对领土及权利的欲望无缘,到底这是个人的资质呢?还是两人所属文明的价值观不同?
本稿的讨论就此打住。
背靠著万年冰雪的喜玛拉雅山、立於尼泊尔骑兵先头、在辛都斯坦平原上奔驰的中国武将之姿,我等可以想像。只是归国之後的他,并没有再度出世,而是在宫廷的一个房间里默默地写作《中天竺行记》一书。冬日长安,停笔望向窗外,铅色的天空粉雪无声无息地飘落,一面哈著热气的王玄策心中在想此在麽呢?而到了老年,他是否又会对著孙子们道往昔,说说那永不会落雪的遥远南国的故事呢?可惜的是,《中天竺行记》一书至今几乎完全没有残留下来,其活跃的史实也唯有从《旧唐书》、《新唐书》,以及从印度出土的铜版文书研究中探索了。
王玄策是往南行,那麽,在中国的武将中,向西行到达最远的人又是谁呢?走海路的是第八十四位的郑和,他所率领的大船队横断了印度洋,一直到达非洲的东岸。至於陆路的话,则是第七十九位的郭侃。
西历一二五二年,大蒙古帝国的皇弟夫拉可汗率领大军开始了往西方的远征,其中有位汉人的年轻将军郭侃,他乃是第六十位郭子仪的子孙,自祖父那一辈以来就一直出仕於蒙古帝国。
西征军沿著丝路进军,於一二五六年渡过阿姆阿。侵入波斯领土的第一个关口为鸾城阿拉莫德,此地乃是在一百六十年间威猛席卷全西亚的回教伊斯玛伊教派暗杀教团的根据地。当时,五万兵力死守绝壁上的要害,死斗之末,郭侃陷落了磬城阿拉莫德,歼灭了暗杀教团。而也以此事为开端,当其转往东南准备征服喀什米尔时,竟然不战而胜,被称为不费一兵一卒即可陷城的常胜将军。依据《元史》的记载,他是个有时利用骑兵的机动力展开奇袭,有时则布下伏兵,除了是位纵横无尽的兵略家外,在攻城战方面也相当拿手。直到巴格达的攻防战为止,他总共陷落了一百二十八座城池。
一二五八年二月,这座一千零一夜故事中的都城巴格达在决死的防卫战中陷落,结束了近五世纪的回教教主政权。激烈的攻防战中,郭侃於底格里斯河上以浮桥勇敢地在敌前强行渡河,而当教主企图乘舟逃出巴格达时,就被郭侃手到擒来了。
在攻陷了巴格达後,夫拉可汗并没有停止西进。郭侃率军进入叙利亚境内,准备讨伐富浪。
所谓的富浪,指的是当时占据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一带的欧洲人基督教徒之骑士团或是小国家群,这时的西方世界正是处於十字军东征的时代。
中国的武将与十字军的骑士展开了作战,这并非幻想情节,而是实际存在於史实之中。郭侃一共攻陷了一百二十座左右的富浪城池,在地中海岸策马,然後北上侵人了小亚细亚半岛。当时,富浪的首长兀都算滩、加叶算滩、阿必定算滩等人相继降伏,他们名字的原文发音究竟如何我们不知道,唯一所知的,乃是他们都把身为敌方的郭侃称为“神人”。
随著小亚细亚的平定後,西征可算是告了一个段落,郭侃回到了夫拉可汗的阵前。这时虽然发生了侵人埃及的蒙古军为单眼猛将拜巴尔斯所败一事,但东边也传来了忽必烈汗即位的消息,郭侃在拜别了夫拉可汗後东归。回到蒙古本土谒见忽必烈汗则是发生在一二六○年的事。
蒙古的大远征并不需要过度美化,然而中国的武将能够见到地中海的落日,并且策马攻略十字军骑士们做为根据地的城塞,则确实是件如画一般不可思议的事。
关於郭侃,书上记载他“所向无敌”,现代也是这麽使用来表现这样的情况的。不过,史上最初被如此称呼的勇将又是谁呢?那就是第二十八位的岑彭,他是後汉光武帝时代的人。
历史上,叫嚷著要“再兴汉室”的人不少,但几乎都是彻底惨败,成功的就只有光武帝一个。他在前汉灭亡後,以二十八岁之姿起兵,并以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手腕统一了天下。统一後,他也没有肃清任何一位功臣,这点倒是超过了其先祖前汉高祖。之後,他还提出了前所未见的奴隶解放宣言,在一代之中集创业(以实力统一天下)与守成(确立新的秩序、安定民生、振兴文化、并育成後继者等)两者,简直可称为中国史上最棒的名君。在他的手下,有所谓“光武二十八将”
之称的名将群,岑彭就是其中之一。常胜不败,而且军规严正,从不做危害民众之事。
光武帝在平定天下,只馀下陇和蜀两地之时,位於前线的岑彭收到了光武帝的亲笔书信。光武帝本就为富有文才之人,这时的亲书也以名文而为世所知:
“人因不知足而苦,既平陇、复望蜀,每发一兵,头发为之白。”
这就是﹁得陇望蜀﹂的语源。两百年後,因被第三十一位的曹操所引用,因而更为出名。
在平定陇地一年之後,岑彭准备从长江中游前往上游,也就是进入蜀地之中。这时与之对峙的乃是在蜀称帝的公孙述,他率领大军沿长江而下,出三峡而在长江中游筑了一座大要塞。他先在南岸的荆门山与北岸的虎牙山之间以浮桥连结起来,在荒乱的激流中立起数千支的木桩以防敌船人侵。接著又在两岸的断崖之上筑楼,列上箭弩,以数万松明照亮夜空,不让一名汉兵有可趁之机。
看到这样的阵仗,即使是岑彭都不得不在第﹂时间考虑是否要退却了!这时,光武帝激励的亲书来到,接下来便展开了全面攻击。在某个强劲东风吹袭的日子,数千只汉军军船的船帆满载著风,溯著急流迫近蜀军要塞。水里的木桩阻住军船的进路,加上左右两岸如雨般的箭矢,在一进一退的攻防之中,汉军的先锋部队终於立上了浮桥,放出了准备好的火箭。火势在强风之下一发不可收拾,笼罩了浮桥以至於城楼。在猛火之中,岑彭发动了突进。就这样,有了《後汉书》
中“所向无敌”的表现。
在一日中陷落了水上要塞之後,岑彭虽欲一口气攻下蜀国,然却被公孙述派出的刺客所暗杀。在此一年之後,汉军终於将公孙述击毙,报了岑彭的仇,并因此达成了统一天下的伟业。这是发生在西历三十六年的事。
在中国历史上,自力成功地统一天下的皇帝,自秦至清也不过大约十人,因此光武帝与二十八将的事绩应当让更多人所知,并给予更高的评价才是。汉武帝虽为一位英雄君主,然却有滥刑酷杀的倾向,常以无实或轻罪致人死於狱中。此外,他对民政也几乎无甚关心,竟让黄河的堤防决溃二十年以上而不闻不问,造成两百万的民众流离失所、家屋农地流失也不救济。宋太祖赵匡胤则是自先帝手中继承莫大政治遗产的幸运儿,而明太祖朱元璋则以流血肃清,杀死了不少朝野的人才。光武帝完全没有这些人的所为,他之所以被日本所无视,乃是因为和楚汉争霸时代或是三国时代相异,并没有一本广为流传的宣传文书来大吹特吹。像是《三国志》的读者,应当都知道曹操在“官渡之战”後将敌本阵中的文书加以烧毁,用以安定人心之事吧?其实,这乃是模仿光武帝在讨伐了群雄之一的王郎之後,在其阵中烧去文书的行为。
好了,这次的列表并不是“圣人君子列传”,因此其中自然也有一些如问题儿童般的人物,第二十五位的陈汤就可说是其中的代表。他趁总司令官卧病在床的时候擅自动员官兵,而且还假称受命欺瞒部下。当得知事情的总司令官於吃惊之馀命令其军队解散时,却被顶了句“事到如今怎能停止?这个没有用的东西,还不赶快下出动命令!”,同时还以剑相逼,甚至在作战结束之後,不但穿上了战利品,还要求朝廷尽快给予恩赏,真是个乱来的家伙。不过,他在用兵方面倒真是个天才,决断力和行动力亦非寻常,在前汉末期当上了西域副校尉一职。当时乃是匈奴的黄金时期,郅支单于在西域一带威猛无敌,陈汤领了四万兵力对之全面攻击,在天山山脉周边激战之後,大败匈奴军队,讨伐了郅支军于。也因为这场大胜利的缘故,西域也暂时回复了和平。
在接连下来的战斗中,陈汤曾有与奇妙的敌人作战的经验,那就是以密集队形作战、带有红或金色毛发、青蓝眼睛的重装步兵团。本来匈奴即为骑马民族,但全军皆为轻装骑兵,说到步兵的话,则是由匈奴将支配下的绿洲都市居民或是俘虏所集结编成。因此,陈汤也不免为这特异不同的战斗法所苦。但结果,陈汤还是将之追讨降伏,并於祁连山附近兴筑骊轩城,让他们居住於其中,负责汉帝国的边境警备工作。
这个骊轩城的居民到底是什麽来头呢?陈汤在西域之战乃是发生在纪元前三十六年的事,而在经过了两千年後的一九八九年,澳洲的历史学家在兰州大学进行了一场特别演讲,终於将这神秘事件传达於世。根据他的说法,骊轩城的居民乃是罗马帝国的战士。在纪元前五十五年,罗马的执政官克莱斯士率领七个军团往东方进行远征,而在与中世波斯王朝之一的巴尔迪亚军作战时大败,克莱斯士被杀,罗马军亦溃灭。好不容易其中有六千人突破了包围逃出,但他们并没有回到罗马本国,他们的去向成为西洋史上的谜团。看来他们大概是在受波斯军的追击时,往祖国相反的方向——东方——一直前进,最後就进人了匈奴的势力范围中而成为其佣兵部队。目前,骊轩城的遗迹正在进行挖掘调查,看来陈汤与罗马帝国战士们的战斗,在现代的考古学之下,应该很快就能判明了!
此外,虽然并没有列在这次的列表之中,但在十八世纪初,清朝将军也曾经与瑞典军队作战过。这乃是因为在有名的北方战争中,瑞典军的兵士为俄罗斯军队所俘虏,并用在中亚方面与游牧民族准噶尔族的作战。在此,俄罗斯军队打败,瑞典人再度成为准噶尔族的俘虏,并传来了许多工艺及火炮的技术。而当准噶尔族与清军作战时,这支瑞典人部队最终就与清军对上了。听说其中也有再被俘虏而远至北京的瑞典人,只是不知在非己意之下横越欧亚大陆的他们心中做何感想就是了。
前面说过,这次的列表并不是“圣人君子传”,不过,其中还是出现了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人物,那就是第八十六位的王守仁。王守仁,号阳明,也就是“阳明学派”之祖的那个王阳明。他是个伟大的哲学家,同时也以思想家的身份为日本人所知。其实他是个诚实而有能力的大臣,同时也是代表明代中期的一位军略家。
从小时候起,他就是个孩子王,常玩带兵打仗的游戏,同时也常保护弱小的孩子,拥有相当的人望。长大後,他步向自己的道路,一面任侠,一面热衷於弓术及兵法,也努力於文学,终於在科举中及第而成为官僚。由於他反对污职而亚心名高涨的宦官,在受拷问之後遭流放至西南边境。但他并不因此而气馁,以边境知事的身份努力为政,甚至连被捕的盗贼都慕他的名。後来,虐待王守仁的宦官失势,回复了名誉的王守仁便正式开始了其军略家的人生。
要说“武功天下第一”的话,王守仁的武勋倒是没有那麽大,不过,在此我们举个例子,那就是他在西历一五一九年平定了骚动整个明帝国的“宁王之乱”。
宁王家乃是明朝有力的皇族,拥有以南昌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的广大领地,亦自夸有七万军队的富强。第五代宁王时,正值武宗正德皇帝沈溺於异常淫乐、荒废国政之际,因而起了篡夺的野心,与官邸的奸臣们互通,立下种种阴谋,最後终於举兵冲向南京,准备以实力夺取天下。
察知其叛乱计画的王守仁,召集了附近的官军,直指南昌城。得知此事的宁王为了不让根据地被夺,慌忙率军返回。王守仁一开始就等这麽一著,就这样敌我合计共十四万的大军在鄱阳湖畔展开了冲突。鄱阳湖乃是大於日本最大的琵琶湖六倍的广阔淡水湖,两军就在水上、陆上死斗。官军的将军伍文定本想对敌使用火攻,然而却因风向急变,火焰竟然烧著了自己的胡髭,让人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不过,在这样的环境中,王守仁的作战指挥还是一一中的,在死斗第三日将宁王完全逼至绝地,其所乘的军船亦为火焰和烟雾所包围。
宁王的妃子以美貌和聪明为世所知,她虽早知其夫的野心而数度建言,然而宁王却不听她的话,因而遭到了今日的悲运。在领悟到已经不可能脱逃之後,王妃向其夫带泪一礼说道“今後您就不必再为妾身担心了!”,於是便投身湖中。宁王虽然也想自杀,但却失败而为官军所捕。被带到王守仁面一刖时,宁王流著眼泪希望能够厚葬王妃,王守仁承诺此事,找到了王妃遗体後,便加以郑重厚葬。
由於王守仁的关系,救了明帝国,然而腐败背德的朝廷却无视於他的功绩。正德皇帝周边的奸臣将俘虏的宁王先释放後再把他捉回,欲将平定叛乱的功绩揽在自己身上,而王守仁则冷静对应,勉於真理的追究,提出“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学说。本稿对於思想家的王阳明并不打算加以论断,故在此打住。
王守仁的情况,是在中央没有信赖、支援关系的情况下建立了大功,像这样的事当然应该算是一件好事。另外,在南北朝时代,由於有力的皇族或将帅篡夺的事件层出不穷,因此皇帝的猜疑心特强,其中还能保有对人之信赖而维持了五十年治世的,大概就是南朝梁武帝了!他虽然笃信佛教,但并不是无抵抗的和平主义,当敌人攻来时,他还是会起而战斗的。
西历五○六年,北朝的北魏发起了号称百万的大军侵人了梁的国境。虽然是号称,实际上大约只有这数字的一半,但毕竟还是压倒性的大军,其目的当然是要统一天下。总帅为有能的皇族中山王元英,而实战的指挥官则是第四十四位的杨大眼,算是当时天下刚勇第一的猛将。而相对的,梁这方面则动员了二十万的军队,总帅则为第四十三位的韦睿。
韦睿是武帝即位几前就有的心腹,建立过不少功绩,但他的身体却较弱。在他的生涯之中,往来战场从来都没有骑过马。他总是连甲胄也不著,一身儒服就乘上了木制的舆轿,由兵士抬著指挥全军。照道理来说,较高的位置总是敌方箭矢集中的所在,然而他却从不害怕,挥舞著竹杖动员军队,以君子风格的智将身份受到兵士们的尊敬。
北方的猛将与南方的智将间激烈冲突的“钟离之战”,可说是南北朝时代约一百七十年间最大的“南北大战”,其在历史上的意义可与“赤壁之战”匹敌,战斗的规模更是凌驾其上。只不过这场战役对日本人来说直到今日也没有什麽人知道,意欲概述却数字难尽,还是以後等机会吧!(译注=作者另有一书《奔流》即是以锺离之战为背景的故事小说。)
虽然是从如开玩笑般的一句话所开始的企划,但是机会难得,笔者确实是想藉这个机会来介绍所知的名将。下一回的连载会自何时开始虽然尚不得知,但必定会尽快使之实现,并希望能够从韦睿和杨大眼的故事开始与大家分享。而在这次的列表中,在《史记》中有登场的人物共二十二名;在《三国志》中登场的人物共八名。这三十名都是知名度甚高的人物,关於他们的事情,由於在其他地方比较容易见到,因此我也可能就一笔给他带过,反正笔者已经很辛苦地列出了这样的一个列表,冲著这一点,就请各位读者原谅笔者的任性自我吧!
(本文收录於《小说中公》一九九五年三月号/中央公论社)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一、将登上帝位的人物除外。因为我想这些人应该是被选入“帝王纪”中的人才对,故将同样身为杰出武将的他们除外。像是后汉的光武帝(刘秀)、南朝宋的武帝(刘裕)、唐的太宗(李世民)、后唐的庄宗(李存勖)、后周的世宗(柴荣)、宋的太祖(赵匡胤)、元的世祖(忽必烈)、金的太祖(阿骨打)、明的大宗洪武帝(朱元障)、明的成祖永乐帝(朱棣)、清的太祖(努尔哈赤)、以及清的圣祖康熙皇帝等人均是。
二、将身为文官,在政治上的实绩较军事上的业绩来得更大的人除外。因为这些人应该是列在“名宰相列传”、或是“名臣列传”之中的。如齐的管仲、晏婴;赵的蔺相如;秦的李斯;前汉的陈平、萧何;后汉的寇恂;蜀汉的诸葛亮;前秦的王猛;南朝宋的刘穆之;北魏的任城王;隋的高颎;唐的房玄龄、杜如晦、魏徵;宋的赵普、韩琦、范仲淹;辽的耶律隆运;金的宗干;宋的文天祥、陆秀夫;蒙古的耶律楚材;元的刘秉忠、脱脱;明的李善长、刘基;以及清的林则徐、左宗棠等人均是。
三、将清朝灭亡之後,近代的人亦除外。因为这样的人物已非属於武将,而应该称为军人。
我们也不可能把骑兵队与航空战力拿来相提并论。这些人包括了蔡锷、蔡廷锴、朱德、陈毅等。
四、避免特别执著於某些特定的时代。也许是我个人管得太多,但是从日本人的眼光来看,由於对中国历史知识的关心有所偏向,因此几乎是只对在某些特定文学作品中登场的人有印象而已。如果我不注意这点的话,那这份名单就还不如让对某个时代有专门兴趣的人去找这个时代的其他资料好了。
在依照以上四项条件进行考选的过程中,最後还是发现超过了原先所预计的人数约八十余人,因而一度陷入了困难。像是在有名的楚汉争霸时代,自项羽举兵至其死亡为止,前後总共也不过只有七年多,然而却选出了三人;再如清朝自康熙帝至乾隆帝的一百三十余年中,有力的将军武将共有十人以上,要从其中挑出一、两名也都十分困难。结果,最後就只能再从这些具有相似功绩的武将,依其个性做为取舍的基准了。
先撇开这些不谈,其实,对於中国的历史,依中国人的眼光,能够称为名将的条件又是如何呢?根据从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确认後的结果,主要可归类出下列两点、A、抵抗北方强大的异民族侵略,守护中国人的自尊和独立性的人。
B、在现实上成功地统一天下,以及重新让和平恢复的人。
如果不是满足了上列两个条件的人的话,当然在评价上就不会是属於最高级的。因此,中国人本身对於诸葛亮的评价,反而就不如日本人想得那麽高了,这就是因为诸葛亮他并没有满足上述两个条件中任何﹂个的缘故。也因此,在这一回我们所编纂的列表之中,大半的人都必须满足以上两者中至少一个的条件。唯一的例外,就是那些身为异民族,却在中国树立了征服王朝,并以独创的军事行动改变了历史动向的少部份了。
那麽,以下就将这份列表公开:
春秋时代(四名)
一、孙武二、伍子胥(名员)
三、范四、赵襄子(名无恤)
战国时代(八名)
五、吴起六、孙膑七、乐毅八、田单九、廉颇十、赵奢十一、信陵君(姓名为魏无忌)
十二、李牧秦时代(三名)
十三、白起十四、王翦十五、蒙恬楚汉争霸时代(三名)
十六、项羽十七、张良十八、韩信前汉时代(七名)
十九、周亚夫(父为周勃)
二十、李广二十一、卫青二十二、霍去病二十三、赵充国二十四、郑吉二十五、陈汤后汉时代(八名)
二十六、邓禹二十七、冯异二十八、岑彭二十九、马援三十、班超三十﹂、曹操三十二、关羽三十三、周瑜三国时代(三名)
三十四、司马懿三十五、陆逊三十六、邓艾东西两晋时代(五名)
三十七、杜预三十八、王浚三十九、陶侃四十、祖逖四十一、谢玄南北朝时代(六名)
四十二、檀道济四十三、韦睿四十四、杨大眼四十五、斛律光四十六、兰陵王(姓名为高长恭)
四十七、萧摩诃隋时代(三名)
四十八、韩擒虎四十九、刘方五十、张须陀唐时代(十二名)
五十一、李靖五十二、李勋五十三、秦叔宝(各琼)
五十四、尉迟敬德(名恭)
五十五、苏定方(名烈)
五十六、薛仁贵(名礼)
五十七、王玄策五十八、裴行俭五十九、高仙芝六十、郭子仪六十一、李诉(父为李晟)
六十二、李克用五代十国时代(二名)
六十三、王彦章
六十四、周德威宋、辽、金时代(十三名)
六十五、曹彬六十六、杨业(小说中称为杨继业)
六十七、耶律休哥六十八、穆桂英(女性)
六十九、狄青七十、宗泽七十一、岳飞七十二、韩世忠(妻为梁红玉)
七十三、宗弼(女真名为兀术)
七十四、虞允文七十五、孟珙七十六、完颜陈和尚七十七、张世杰元时代(三名)
七十八、伯颜(八怜氏族)
七十九、郭侃八十、扩廓帖木儿明时代(十名)
八十一、徐达八十二、常遇春八十三、姚广孝(法名为道衍)
八十四、郑和八十五、于谦八十六、王守仁(号阳明)
八十七、戚继光八十八、袁崇焕八十九、秦良玉(女性)
九十、郑成功清时代(九名)
九十一、多尔衮九十二、明亮九十三、杨周舂九十四、李长庾九十五、关天培九十六、僧格林沁九十七、李秀成(太平天国)
九十八、石达开(太平天国)
九十九、刘永福在上面的列表中,共整理出了九十九名,至於第一百名则留空,希望由读者自己来选出。笔者个人的候补名单,包括有蜀汉的赵云;隋的沈光;唐的王式;宋的刘锜、吴磷,金的宗望;以及明的李文忠等人。其中隋的沈光兼具有骁勇、侠义、以及洒脱,是“中国快意男儿列传”中所不可或缺的人物。然而由於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指挥过大军的经验,因此这次只好割爱。而蜀汉的赵云,无论在为官的见识和战术指挥的能力上都可说是五虎将军中的佼佼者,与被民众神格化、祀奉於“关帝庙”中的第三十二人关羽是不遑多让的。此外,身为宦官,然却以骁勇善战之武将而知名的人物,则还有前秦的张蛐,以及宋的秦翰等。
在同属乱世的五胡十六国、以及五代十国等时代,上榜的人却意外之少的原因,则是因为这些时代杰出的武将几乎都自立即帝位的关系。此外,虽然有著乱世出名将的观点,然而往相反的方向思考,如果没有统一天下的力量,只是让战乱持续下去的话,那对民众绝对是没有益处的。
因此,前述名将的条件B看来就确实有其必要性了!当然,历史的状况如果全因一个人的力量就能有所改变的话,虽也是很危险的一件事,但这人一定若非名将即为大军师,必定会留名後世的。
第五十七位的王玄策,可说是个相当特异的人物,他所驱策的战场并非中国本土,而是在遥远的印度。
西历六四七年,王玄策受唐太宗之命,前往印度访问与唐有友好关系之印度玛卡达国的国王西拉迪提亚。在好不容易到了印度之後,却发现西拉迪提亚王已死,王位被一个叫做阿尔裘那的人所篡夺。同时,不光是玛卡达国,当时全印度几乎均陷入战乱之中。王玄策等大唐使者一行人还受到阿尔裘那派兵袭击,身陷牢狱之中。幸好後来王玄策安然脱困,逃离了玛卡达。
王玄策这样就逃回了大唐吗?没有,他策马自印度大陆北上,渡过了甘地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玛拉雅山脉为目标,一路来到了尼泊尔王国。在这儿,他与阿姆修瓦尔曼王谈判,借用了七千尼泊尔骑兵,再度带兵回到玛卡达国向篡夺者阿尔裘那挑战。
在激战之後,王玄策终於获得了胜利。於甘地斯河畔的决战中,包含象部队在内的阿尔裘那军战死三千,而被追落至水中溺毙的则有一万之数,被俘虏者至少一万一千人,大大地惨败。据推断,其总兵力至少有三万,王玄策以少数之兵获得大胜,而且还是在异国、并以异国之兵得胜,实在是不容易。
王玄策在俘虏了阿尔裘那、回复瑭卡达国的和平之後,就率领尼泊尔军回到其母国。当然,这时也救出了其他留在牢狱中的部下,最後回到了大唐。如果王玄策是十八、九世纪大英帝国的将军的话,他大可以就身陷牢狱一事要求赔偿,加上其恢复和平的大功,要将玛卡达国当成殖民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再怎麽说,王玄策的功绩都是可和世界史上著名的罗伯特。克莱夫匹敌,而他更是对领土及权利的欲望无缘,到底这是个人的资质呢?还是两人所属文明的价值观不同?
本稿的讨论就此打住。
背靠著万年冰雪的喜玛拉雅山、立於尼泊尔骑兵先头、在辛都斯坦平原上奔驰的中国武将之姿,我等可以想像。只是归国之後的他,并没有再度出世,而是在宫廷的一个房间里默默地写作《中天竺行记》一书。冬日长安,停笔望向窗外,铅色的天空粉雪无声无息地飘落,一面哈著热气的王玄策心中在想此在麽呢?而到了老年,他是否又会对著孙子们道往昔,说说那永不会落雪的遥远南国的故事呢?可惜的是,《中天竺行记》一书至今几乎完全没有残留下来,其活跃的史实也唯有从《旧唐书》、《新唐书》,以及从印度出土的铜版文书研究中探索了。
王玄策是往南行,那麽,在中国的武将中,向西行到达最远的人又是谁呢?走海路的是第八十四位的郑和,他所率领的大船队横断了印度洋,一直到达非洲的东岸。至於陆路的话,则是第七十九位的郭侃。
西历一二五二年,大蒙古帝国的皇弟夫拉可汗率领大军开始了往西方的远征,其中有位汉人的年轻将军郭侃,他乃是第六十位郭子仪的子孙,自祖父那一辈以来就一直出仕於蒙古帝国。
西征军沿著丝路进军,於一二五六年渡过阿姆阿。侵入波斯领土的第一个关口为鸾城阿拉莫德,此地乃是在一百六十年间威猛席卷全西亚的回教伊斯玛伊教派暗杀教团的根据地。当时,五万兵力死守绝壁上的要害,死斗之末,郭侃陷落了磬城阿拉莫德,歼灭了暗杀教团。而也以此事为开端,当其转往东南准备征服喀什米尔时,竟然不战而胜,被称为不费一兵一卒即可陷城的常胜将军。依据《元史》的记载,他是个有时利用骑兵的机动力展开奇袭,有时则布下伏兵,除了是位纵横无尽的兵略家外,在攻城战方面也相当拿手。直到巴格达的攻防战为止,他总共陷落了一百二十八座城池。
一二五八年二月,这座一千零一夜故事中的都城巴格达在决死的防卫战中陷落,结束了近五世纪的回教教主政权。激烈的攻防战中,郭侃於底格里斯河上以浮桥勇敢地在敌前强行渡河,而当教主企图乘舟逃出巴格达时,就被郭侃手到擒来了。
在攻陷了巴格达後,夫拉可汗并没有停止西进。郭侃率军进入叙利亚境内,准备讨伐富浪。
所谓的富浪,指的是当时占据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一带的欧洲人基督教徒之骑士团或是小国家群,这时的西方世界正是处於十字军东征的时代。
中国的武将与十字军的骑士展开了作战,这并非幻想情节,而是实际存在於史实之中。郭侃一共攻陷了一百二十座左右的富浪城池,在地中海岸策马,然後北上侵人了小亚细亚半岛。当时,富浪的首长兀都算滩、加叶算滩、阿必定算滩等人相继降伏,他们名字的原文发音究竟如何我们不知道,唯一所知的,乃是他们都把身为敌方的郭侃称为“神人”。
随著小亚细亚的平定後,西征可算是告了一个段落,郭侃回到了夫拉可汗的阵前。这时虽然发生了侵人埃及的蒙古军为单眼猛将拜巴尔斯所败一事,但东边也传来了忽必烈汗即位的消息,郭侃在拜别了夫拉可汗後东归。回到蒙古本土谒见忽必烈汗则是发生在一二六○年的事。
蒙古的大远征并不需要过度美化,然而中国的武将能够见到地中海的落日,并且策马攻略十字军骑士们做为根据地的城塞,则确实是件如画一般不可思议的事。
关於郭侃,书上记载他“所向无敌”,现代也是这麽使用来表现这样的情况的。不过,史上最初被如此称呼的勇将又是谁呢?那就是第二十八位的岑彭,他是後汉光武帝时代的人。
历史上,叫嚷著要“再兴汉室”的人不少,但几乎都是彻底惨败,成功的就只有光武帝一个。他在前汉灭亡後,以二十八岁之姿起兵,并以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手腕统一了天下。统一後,他也没有肃清任何一位功臣,这点倒是超过了其先祖前汉高祖。之後,他还提出了前所未见的奴隶解放宣言,在一代之中集创业(以实力统一天下)与守成(确立新的秩序、安定民生、振兴文化、并育成後继者等)两者,简直可称为中国史上最棒的名君。在他的手下,有所谓“光武二十八将”
之称的名将群,岑彭就是其中之一。常胜不败,而且军规严正,从不做危害民众之事。
光武帝在平定天下,只馀下陇和蜀两地之时,位於前线的岑彭收到了光武帝的亲笔书信。光武帝本就为富有文才之人,这时的亲书也以名文而为世所知:
“人因不知足而苦,既平陇、复望蜀,每发一兵,头发为之白。”
这就是﹁得陇望蜀﹂的语源。两百年後,因被第三十一位的曹操所引用,因而更为出名。
在平定陇地一年之後,岑彭准备从长江中游前往上游,也就是进入蜀地之中。这时与之对峙的乃是在蜀称帝的公孙述,他率领大军沿长江而下,出三峡而在长江中游筑了一座大要塞。他先在南岸的荆门山与北岸的虎牙山之间以浮桥连结起来,在荒乱的激流中立起数千支的木桩以防敌船人侵。接著又在两岸的断崖之上筑楼,列上箭弩,以数万松明照亮夜空,不让一名汉兵有可趁之机。
看到这样的阵仗,即使是岑彭都不得不在第﹂时间考虑是否要退却了!这时,光武帝激励的亲书来到,接下来便展开了全面攻击。在某个强劲东风吹袭的日子,数千只汉军军船的船帆满载著风,溯著急流迫近蜀军要塞。水里的木桩阻住军船的进路,加上左右两岸如雨般的箭矢,在一进一退的攻防之中,汉军的先锋部队终於立上了浮桥,放出了准备好的火箭。火势在强风之下一发不可收拾,笼罩了浮桥以至於城楼。在猛火之中,岑彭发动了突进。就这样,有了《後汉书》
中“所向无敌”的表现。
在一日中陷落了水上要塞之後,岑彭虽欲一口气攻下蜀国,然却被公孙述派出的刺客所暗杀。在此一年之後,汉军终於将公孙述击毙,报了岑彭的仇,并因此达成了统一天下的伟业。这是发生在西历三十六年的事。
在中国历史上,自力成功地统一天下的皇帝,自秦至清也不过大约十人,因此光武帝与二十八将的事绩应当让更多人所知,并给予更高的评价才是。汉武帝虽为一位英雄君主,然却有滥刑酷杀的倾向,常以无实或轻罪致人死於狱中。此外,他对民政也几乎无甚关心,竟让黄河的堤防决溃二十年以上而不闻不问,造成两百万的民众流离失所、家屋农地流失也不救济。宋太祖赵匡胤则是自先帝手中继承莫大政治遗产的幸运儿,而明太祖朱元璋则以流血肃清,杀死了不少朝野的人才。光武帝完全没有这些人的所为,他之所以被日本所无视,乃是因为和楚汉争霸时代或是三国时代相异,并没有一本广为流传的宣传文书来大吹特吹。像是《三国志》的读者,应当都知道曹操在“官渡之战”後将敌本阵中的文书加以烧毁,用以安定人心之事吧?其实,这乃是模仿光武帝在讨伐了群雄之一的王郎之後,在其阵中烧去文书的行为。
好了,这次的列表并不是“圣人君子列传”,因此其中自然也有一些如问题儿童般的人物,第二十五位的陈汤就可说是其中的代表。他趁总司令官卧病在床的时候擅自动员官兵,而且还假称受命欺瞒部下。当得知事情的总司令官於吃惊之馀命令其军队解散时,却被顶了句“事到如今怎能停止?这个没有用的东西,还不赶快下出动命令!”,同时还以剑相逼,甚至在作战结束之後,不但穿上了战利品,还要求朝廷尽快给予恩赏,真是个乱来的家伙。不过,他在用兵方面倒真是个天才,决断力和行动力亦非寻常,在前汉末期当上了西域副校尉一职。当时乃是匈奴的黄金时期,郅支单于在西域一带威猛无敌,陈汤领了四万兵力对之全面攻击,在天山山脉周边激战之後,大败匈奴军队,讨伐了郅支军于。也因为这场大胜利的缘故,西域也暂时回复了和平。
在接连下来的战斗中,陈汤曾有与奇妙的敌人作战的经验,那就是以密集队形作战、带有红或金色毛发、青蓝眼睛的重装步兵团。本来匈奴即为骑马民族,但全军皆为轻装骑兵,说到步兵的话,则是由匈奴将支配下的绿洲都市居民或是俘虏所集结编成。因此,陈汤也不免为这特异不同的战斗法所苦。但结果,陈汤还是将之追讨降伏,并於祁连山附近兴筑骊轩城,让他们居住於其中,负责汉帝国的边境警备工作。
这个骊轩城的居民到底是什麽来头呢?陈汤在西域之战乃是发生在纪元前三十六年的事,而在经过了两千年後的一九八九年,澳洲的历史学家在兰州大学进行了一场特别演讲,终於将这神秘事件传达於世。根据他的说法,骊轩城的居民乃是罗马帝国的战士。在纪元前五十五年,罗马的执政官克莱斯士率领七个军团往东方进行远征,而在与中世波斯王朝之一的巴尔迪亚军作战时大败,克莱斯士被杀,罗马军亦溃灭。好不容易其中有六千人突破了包围逃出,但他们并没有回到罗马本国,他们的去向成为西洋史上的谜团。看来他们大概是在受波斯军的追击时,往祖国相反的方向——东方——一直前进,最後就进人了匈奴的势力范围中而成为其佣兵部队。目前,骊轩城的遗迹正在进行挖掘调查,看来陈汤与罗马帝国战士们的战斗,在现代的考古学之下,应该很快就能判明了!
此外,虽然并没有列在这次的列表之中,但在十八世纪初,清朝将军也曾经与瑞典军队作战过。这乃是因为在有名的北方战争中,瑞典军的兵士为俄罗斯军队所俘虏,并用在中亚方面与游牧民族准噶尔族的作战。在此,俄罗斯军队打败,瑞典人再度成为准噶尔族的俘虏,并传来了许多工艺及火炮的技术。而当准噶尔族与清军作战时,这支瑞典人部队最终就与清军对上了。听说其中也有再被俘虏而远至北京的瑞典人,只是不知在非己意之下横越欧亚大陆的他们心中做何感想就是了。
前面说过,这次的列表并不是“圣人君子传”,不过,其中还是出现了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人物,那就是第八十六位的王守仁。王守仁,号阳明,也就是“阳明学派”之祖的那个王阳明。他是个伟大的哲学家,同时也以思想家的身份为日本人所知。其实他是个诚实而有能力的大臣,同时也是代表明代中期的一位军略家。
从小时候起,他就是个孩子王,常玩带兵打仗的游戏,同时也常保护弱小的孩子,拥有相当的人望。长大後,他步向自己的道路,一面任侠,一面热衷於弓术及兵法,也努力於文学,终於在科举中及第而成为官僚。由於他反对污职而亚心名高涨的宦官,在受拷问之後遭流放至西南边境。但他并不因此而气馁,以边境知事的身份努力为政,甚至连被捕的盗贼都慕他的名。後来,虐待王守仁的宦官失势,回复了名誉的王守仁便正式开始了其军略家的人生。
要说“武功天下第一”的话,王守仁的武勋倒是没有那麽大,不过,在此我们举个例子,那就是他在西历一五一九年平定了骚动整个明帝国的“宁王之乱”。
宁王家乃是明朝有力的皇族,拥有以南昌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的广大领地,亦自夸有七万军队的富强。第五代宁王时,正值武宗正德皇帝沈溺於异常淫乐、荒废国政之际,因而起了篡夺的野心,与官邸的奸臣们互通,立下种种阴谋,最後终於举兵冲向南京,准备以实力夺取天下。
察知其叛乱计画的王守仁,召集了附近的官军,直指南昌城。得知此事的宁王为了不让根据地被夺,慌忙率军返回。王守仁一开始就等这麽一著,就这样敌我合计共十四万的大军在鄱阳湖畔展开了冲突。鄱阳湖乃是大於日本最大的琵琶湖六倍的广阔淡水湖,两军就在水上、陆上死斗。官军的将军伍文定本想对敌使用火攻,然而却因风向急变,火焰竟然烧著了自己的胡髭,让人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不过,在这样的环境中,王守仁的作战指挥还是一一中的,在死斗第三日将宁王完全逼至绝地,其所乘的军船亦为火焰和烟雾所包围。
宁王的妃子以美貌和聪明为世所知,她虽早知其夫的野心而数度建言,然而宁王却不听她的话,因而遭到了今日的悲运。在领悟到已经不可能脱逃之後,王妃向其夫带泪一礼说道“今後您就不必再为妾身担心了!”,於是便投身湖中。宁王虽然也想自杀,但却失败而为官军所捕。被带到王守仁面一刖时,宁王流著眼泪希望能够厚葬王妃,王守仁承诺此事,找到了王妃遗体後,便加以郑重厚葬。
由於王守仁的关系,救了明帝国,然而腐败背德的朝廷却无视於他的功绩。正德皇帝周边的奸臣将俘虏的宁王先释放後再把他捉回,欲将平定叛乱的功绩揽在自己身上,而王守仁则冷静对应,勉於真理的追究,提出“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学说。本稿对於思想家的王阳明并不打算加以论断,故在此打住。
王守仁的情况,是在中央没有信赖、支援关系的情况下建立了大功,像这样的事当然应该算是一件好事。另外,在南北朝时代,由於有力的皇族或将帅篡夺的事件层出不穷,因此皇帝的猜疑心特强,其中还能保有对人之信赖而维持了五十年治世的,大概就是南朝梁武帝了!他虽然笃信佛教,但并不是无抵抗的和平主义,当敌人攻来时,他还是会起而战斗的。
西历五○六年,北朝的北魏发起了号称百万的大军侵人了梁的国境。虽然是号称,实际上大约只有这数字的一半,但毕竟还是压倒性的大军,其目的当然是要统一天下。总帅为有能的皇族中山王元英,而实战的指挥官则是第四十四位的杨大眼,算是当时天下刚勇第一的猛将。而相对的,梁这方面则动员了二十万的军队,总帅则为第四十三位的韦睿。
韦睿是武帝即位几前就有的心腹,建立过不少功绩,但他的身体却较弱。在他的生涯之中,往来战场从来都没有骑过马。他总是连甲胄也不著,一身儒服就乘上了木制的舆轿,由兵士抬著指挥全军。照道理来说,较高的位置总是敌方箭矢集中的所在,然而他却从不害怕,挥舞著竹杖动员军队,以君子风格的智将身份受到兵士们的尊敬。
北方的猛将与南方的智将间激烈冲突的“钟离之战”,可说是南北朝时代约一百七十年间最大的“南北大战”,其在历史上的意义可与“赤壁之战”匹敌,战斗的规模更是凌驾其上。只不过这场战役对日本人来说直到今日也没有什麽人知道,意欲概述却数字难尽,还是以後等机会吧!(译注=作者另有一书《奔流》即是以锺离之战为背景的故事小说。)
虽然是从如开玩笑般的一句话所开始的企划,但是机会难得,笔者确实是想藉这个机会来介绍所知的名将。下一回的连载会自何时开始虽然尚不得知,但必定会尽快使之实现,并希望能够从韦睿和杨大眼的故事开始与大家分享。而在这次的列表中,在《史记》中有登场的人物共二十二名;在《三国志》中登场的人物共八名。这三十名都是知名度甚高的人物,关於他们的事情,由於在其他地方比较容易见到,因此我也可能就一笔给他带过,反正笔者已经很辛苦地列出了这样的一个列表,冲著这一点,就请各位读者原谅笔者的任性自我吧!
(本文收录於《小说中公》一九九五年三月号/中央公论社)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