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韩信并不缺乏政治上的判断力,他是没有能力和刘邦争。
--------蒯通劝韩信说:“将军难道没有听说过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的道理吗?……将军如今既有震主的威名,又挟难赏的大功,归楚,楚不信;归汉,汉王震恐。若不自立为王,何处是你的归宿呢?”韩信回答说"汉王待我十分厚恩,把他的车给我乘,把他的衣给我穿,把他的饭给我吃。古人说过:乘人家的车,要替人分担忧患;穿人家的衣,也应替人分担忧患;吃人家的饭,就应该为人家卖命。我怎么能见利忘义呢?”于是,谢绝了蒯通的建议
这点说明韩信缺乏政治上的判断力,当他将被切首时,后悔不后悔没听蒯通的?
"审食其受刘邦的派遣,一张嘴说服齐王投靠汉王,这就是刘邦胜利的法宝"
------------齐王原也是要和项和争天下的主,一会降一会反的.现在齐王在韩信大军压境之时决定投降,正好不加防备.韩信攻其不备彻底解决他,不过是兵不压诈罢了.牺牲一个审食其算得什么?
"并要挟刘邦封王"
-------难道韩信功劳不足封王吗?
"韩信得了便宜还卖乖,按兵不动"
---可以肯定的是,自从刘邦与韩信初次会面,到灭掉项羽天下大定,刘邦就一直没有给予韩信以充分信任。
比如,无论韩信征战到哪里,刘邦都要将其丰沛老友曹参、灌婴等安插到韩信部下为将,很可能就是为了让他们监视韩信,使韩信不得心怀异志。
再如,刘邦在韩信所率人马的数量上也严格予以控制。韩信袭取三秦之后,刘邦利用东进攻打彭城的借口,将兵权抓到手,而且不让韩信跟随;在韩信每攻下一地,刘邦都立即将韩信的精兵抽走。司马迁如是记载:“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刘邦公开流露出对韩信的不信任,则是在韩信平定燕地之后。刘邦知韩信取赵定燕,实力一定大增,心中喜忧交集,竟只与夏侯婴两人偷偷潜入韩信的营地,自称是汉王使者,真入韩信的营帐,从韩信的卧室内夺得大将军印符,然后召集诸将议事。
当时韩信尚在梦中,及醒后才知刘邦突然到来,“大惊”!惊魂既定,才发觉刘邦已夺其军权。
如果刘邦因荥阳战事吃紧,急需兵员补充的话,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下令,从韩信所部抽调人马,又何必做贼一般地搞突然袭击呢?
"刘邦如果与韩信开战,刘邦也不是没有胜算"
-----韩信要早真想反,干什么这会才反?
"而刘邦领兵打战也不是吃素的,能在项羽猛攻下支持四年之久,绝不是泛泛之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因为刘邦就后打胜了,便一切都好了.
汉军此时袭取三秦的时机甚好,盖因此时田王田荣也起兵反叛项羽,项羽正率大军北上平定齐国。汉军占领三秦之地后,刘邦一不做二不休,乘楚都彭城空虚之际,联合五个诸侯的军队东进攻下了彭城。
占领了项羽的老巢,刘邦不禁心花怒放,将项羽收藏的美女财宝照单全收,天天在彭城置酒高会,似乎从此天下就姓刘了。
项羽的都城虽失,但其有生力量尚存。正在齐地作战的项羽闻知老家被刘邦攻占,大怒,留主力部队继续攻齐,自己则率精骑三万疾驰南下,向刘邦的军队展开猛烈攻击。
这时刘邦在彭城的军队已达三十万人,是项羽的十倍。但是,因为大家都在忙着享受胜利果实,对项羽的突然到来毫无防备,竟被项羽的骑兵冲击得溃不成军,刘邦仅与数十人逃得性命。
项羽以三万骑兵竟歼灭刘邦三十万人,真乃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由此可见项羽之勇悍及其部队之善战。
刘邦坐在车上仓皇而逃,路上遇到他的儿子刘盈(即后来的孝惠帝)和女儿鲁元公主,便让他们上车一同逃跑。但一辆车上多载两个人,车子行进速度便慢了下来。刘邦见追兵扬尘而来,情急之下竟将儿子与女儿推下车子,欲自己逃得性命。幸好为刘邦驾车的是敢担道义的夏侯婴,他不忍让那两个孩子死于敌手,立即停下让二人上车。刘邦竟为了自己逃命,屡次将儿子和女儿推下车子,夏侯婴则坚持载他们二人同逃。就这样,刘盈与鲁元公主总算逃离了险境。
而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与刘邦的妻子吕雉却被项羽擒获。
此时韩信在哪里呢?刘邦攻彭城,韩信并未参与,而是留守关中。刘邦败逃到荥阳后,项羽随时可能抵达,刘邦仍未脱离危险。由于汉军主力皆已被刘邦带走,关中也很空虚。情急之下,萧何急忙征关中老弱少年入伍,让韩信带着这么一支并无多少战斗力的新兵前往营救刘邦。
韩信受命于危难之际,再次显示出他的军事天才。他率部东进至荥阳附近,与追击而来的楚军展开激战。关于此役的详细战略战术,史无具载,但结果甚好,韩信就凭这么一部新兵,竟成功地将楚军阻挡在荥阳以东,刘邦这才算松了口气。
韩信营救刘邦,阻楚兵于荥阳之东,从而稳定关中,为汉军复振争得了时间与机会。这是韩信为刘邦帝业做出的第二次重大贡献
"后来对付叛变的秦末枭雄英布,也轻易平定"
------以大击小.算不得太大本事,再说"叛变的秦末枭雄英布",你也得公平点说,异姓王全让课邦杀了,这是这些异姓王真想叛变呢?还是刘邦容不下这些功臣呢?
"而韩信打三秦靠的是“约法三章”影响下的关中百姓的投靠"
--------打起仗来老百姓就不管事了.老兄受中国以前的宣传太多了,你想蒙古人打天下靠天下百姓的投靠了吗?仗打起来了,起作用的是部队的战斗力和指挥员的水平了.
公元前206年八月,大将军韩信率先锋樊哙、将军周勃、太仆夏侯婴、中谒者灌婴等,尽发汉军近十万兵马,潜行北进,经白水,出大散关,然后渡过渭水直趋陈仓(今陕西宝鸡东)。
四个月前,刘邦率军西行时,曾将入蜀的栈道烧毁,既是为了防止章邯等三王袭击巴蜀,也是为了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意图。不料这倒是帮了刘邦的大忙。三秦王见刘邦已将栈道烧毁,也就放松了警惕,以为刘邦不会北上袭取三秦。当韩信的大兵如神兵天降般地经过陈仓而临于章邯所在的雍城(在今宝鸡东、凤翔城南)之下时,章邯不禁吓得目瞪口呆。
章邯仓促应战,一战即溃,只得弃雍城逃往废丘,路上遣使请盘据在栎阳(在今西安东)的司马欣和屯兵高奴(在今延安东北)的董翳前来救援。
但是已经来不及了。韩信麾军乘胜追击,一举攻取了咸阳。然后不等司马欣和董翳前来,即调兵遣将主动进击,司马欣与董翳也是措手不及,大败而降。至此,韩信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军事行动,在几日之内便平定三秦,打开了刘邦问鼎中原的通道。
彭城之战他至少要负主要军事责任
----如上所贴,那军事责任是有三十万军队的刘邦的
"对付北方弱旅花费四年反复周旋,能力一般"
--------魏王豹在刘邦攻彭城时曾率部跟从,但在刘邦大败之时,魏王豹即叛汉降楚,并对刘邦的后方构成莫大威胁。鉴于此,刘邦在楚汉荥阳对峙的同时,即派韩信展开伐魏之战。
公元前205年八月,韩信兵至临晋(今陕西大荔东、朝邑东南,东临黄河),在黄河对岸大量征集船只,做出要渡河击魏的架式。
魏豹侦知后,忙将主力调至黄河东岸,准备在此与汉军大战。
谁知这是韩信在声东击西!韩信一方面在临晋大练士卒,一方面却亲率曹参所部悄然北上,到达离临晋一百多里的夏阳(今陕西韩城南)渡口,别出心裁地用酒桶运载将士们渡过黄河,然后迅速南下,向临晋渡口的魏军展开攻击。
这时,黄河西岸的汉军也开始强渡黄河,将魏军打得大败,魏王豹亦被活捉。
韩信还未等魏地残余守军回过神来,即分兵略地,以风卷残云之势平定河东五十二县。
韩信平定魏地之战仅用了一月即大功告成,这使楚汉对峙的局面开始向有利于汉军方面扭转,厥功甚伟。史家认为,这是韩信为刘邦帝业做出的第三次重大贡献。
韩信八月出兵,九月取魏,到了十月,即展开破代攻赵之战。
韩信攻代极为顺利,一战即将代军击溃,斩代相夏说,遂乘胜攻取太原。
为了遏制住韩信北进,赵王歇与代王陈余、广武君李左车合兵二十万,在井陉口(今河北石家庄西之井陉)要塞摆开架式,欲与韩信一决雌雄。历史上著名的“井陉之战”随即拉开序幕。
韩信是时有兵五万人,要敌赵军二十万,在兵员数量上先处于绝对劣势。
本来,李左车打算率奇兵先断韩信的粮道,然后与韩信在井陉对峙,用不了多长时间,韩信粮草不继,将不战自溃。可惜此制胜方略被陈余否决。陈余自恃有二十万之众,对付韩信五万人绰绰有余。而且,《孙子兵法》也说:“十则围之,倍则战。”赵军四倍于汉,不战何待?
韩信侦知此情,正中下怀。汉军远道而来,志在速战速决,好腾出手来对付项羽。如果时间一长,汉军后方不得平定,必会给整个战局带来被动。所以韩信连夜调兵遣将,欲以奇计再创战场辉煌。
韩信先派轻骑两千,乘夜潜上井陉附近的萆山,令之在赵军大举出动追击汉军时,突下山来攻占赵军营垒,截断敌之退路。
之后,韩信又派一万士兵至井陉东岸背水结阵。
黎明时分,韩信令树起大将军旗,主动向赵军营垒发动进攻。
陈余正欲与韩信决战,见汉军攻来,也打开营垒,指挥赵军倾巢而出。韩信却不与之正面交锋,率军佯败,向汉军万人背水结阵的方向退却。
赵军一直追到井陉水东岸,退至此地的汉兵见前无退路,后有追兵,只得拼死以战。预先在此列阵的一万汉军也配合韩信的大军迎击追来的赵军。
正在双方在井陉水岸边血战之时,赵军的后方却已被埋伏在萆山的汉军乘虚攻取。赵军在井陉岸边遇到了汉军的顽强抵抗,士气逐渐懈怠,此时听说大营已被汉军攻占,顿时大惊,以为汉之援军已抄其后路,遂纷纷掉头逃跑,战场局面立刻急转直下。陈余虽然杀了几个逃兵,终不能控制局面。
背水而战的汉军士气大振,乘势追亡逐北,此时用兵败如山倒形容二十万赵军的溃败场面,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大战中,陈余和赵王歇被杀,李左车被汉军俘虏。
战后,曾有将领问韩信为何背水结阵、而犯兵家之大忌,韩信笑道:“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吗?”
韩信知李左车富有计谋,动了惺惺相惜之心,乃释而不杀。韩信欲乘胜攻取燕地,乃问李左车取燕之策,李左车建议韩信乘此兵威,致书燕王臧荼,说以利害,可兵不血刃而下燕。
燕王臧荼闻知韩信取三秦、平魏、破代、灭赵,所向无敌,早已吓破了胆,不敢与韩信交锋。果如李左车所言,韩信一纸书信,便使燕王纳款投降。
韩信以不足五万人,在短短的时间内,连续攻取代、赵、燕之地,使汉之领地一下子拓展数千里,赢得了楚汉战争的主动权。这是韩信为刘邦帝业所做的第四次重大贡献。
有人认为,韩信听信蒯通之言,在齐地已经兵不血刃而拿下的情况下,一心为了争功,不顾刘邦使者郦食其的死活,悍然发动袭击,实属不仁不义。刘邦闻讯,肯定不高兴。如《历代名家评〈史记〉》引刘何的话说:“盖汉之杀信,始于郦生之烹,决于假齐王之请。”
其实,刘邦对韩信袭齐导致郦食其被杀之事毫不在意,自始至终没有提起此事。
再说,当初刘邦为了保证自己逃得性命,竟几次将儿子与女儿推下车去……项羽将刘邦的父亲抓获后,在阵前以烹死刘太公威胁刘邦,刘邦不仅不以为然,还向项羽索要一杯肉汤尝尝……一个连父亲和儿女性命都不顾的人,又怎么会在乎一个郦食其的死活?
况且,齐王田广只是口头上同意归顺刘邦,实际上是想坐山观虎斗。韩信将田广消灭,干净利索地解决问题,这也是刘邦想看到的结果。所以,刘邦在派郦食其去游说田广时,并没有给韩信停止进攻的命令。韩信乘齐王无备之时袭取齐地,正中刘邦下怀。
"垓下之战,是张良的功劳"
-----这会韩信是汉军军事主帅.
"而被匈奴围困,但匈奴也没有能攻下白登山"
----只不过没被全消灭罢了.人家匈奴不是想围困吗?白登山上什么也没有,围久自然支持不住.只不过还没有围那么久,刘邦就答应送美女了,匈奴就退军了,算不上什么光彩的事吧?
"而且轮到他打最后的“十面埋伏”,居然成了“十面漏洞”,项羽在众叛亲离下竟可以突围出去,可见韩信的无能。 "
---------可以证明项王的勇猛,不过也谈不上什么真正突围而去.项王不还是被追到乌江自杀了吗?前后差几天?一天,二天?再说有个军事常识是.如果项王带着主力部队成功突围出去,那说十面漏洞还马马虎虎,项王不是轻骑突围而去的吗?不信你看看中国古代围城战,那使者不经常可以突围出去或突围回来吗?
"论打战,韩信能力绝对在项羽、刘邦之下。"
----老大今喝高了,这是绝对的
还是用刘邦自己的话做总结吧
项羽既除,刘邦终于圆了皇帝梦。次年二月,刘邦正式即位,是为汉高祖。
天下既定,刘邦当然高兴。他即帝位不久,就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庆贺胜利。酒酣耳热之际,刘邦问群臣:“我为什么能得天下?项羽为什么失天下?你们都要实话实说,不得隐瞒。”
高起与王陵忙回答说:“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攻取后就将城邑封赏给功臣,与天下同其利;而项羽不然,杀害有功之臣,怀疑贤能之士,所以他最终失去了天下。”
刘邦笑道:“你们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为军队提供补充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皆是人中之杰,我能用之,所以我能取得天下。而项羽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这就是他终被我消灭的原因。”
群臣听了,皆认为非常精辟。刘邦对张良、萧何、韩信的这段评价,也被后人认可。从此以后,这三人便被誉为“汉初三杰”。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