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古巴之旅(2)首都哈瓦那-古城、新城和革命之城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本文的三十张图片请点击链接)

我清楚地知道,巴拉德罗市是专为外国旅游者提供的“租界”,惊艳于她的美丽和干净和西化的生活方式,对古巴其他地方更好奇了。于是我们一行参加了四个城市的旅游。

第一座城市是140公里外的首都哈瓦那。哈瓦那分为三个区域-革命后建造的现代建筑,称为Revolution Area,古巴1959年革命后的政府机关以及航空博物馆,国家大剧院,首都图书馆和首都艺术馆都在此区。第二区域称为新城,是1940年至1959年之间美国建造的。第三区为古区-为西班牙殖民后就建立的。

导游带领我们先去军事博物馆买雪茄,看著名雪茄卷烟者表演,这是我们五个城市旅行中唯一的一次购物。

军事博物馆早先有一个叫做“切.格瓦拉”领导人管辖的,他与卡斯特罗一起打下江山后,甘愿做了几年副手,管理军事,监狱,法院和商业。后来民间传说与卡斯特罗有分歧,官方宣布他为了继续革命,转战刚果和塞尔维亚,最后战死异国,遗体后来运回古巴。

切.格瓦拉是古巴人民狂热的崇拜对象。我原先以为卡斯特罗与***金日成一样,所以期待着在古巴尤其哈瓦那看到他的挂像和万岁标语。但是出乎意料之外,全古巴铺天盖地的是切.格瓦拉的天下。地摊里卖他的军帽T恤,书摊上放着关于他的故事,建筑上有着他的画像,哈瓦那革命区的国家政府各个部门大楼更是把他的头像做成霓虹灯,黑夜是照耀着电力绝对缺乏的哈瓦那。虽然哈瓦那市内有罕见的电厂。

电力缺乏导致首都少有红绿灯,其他城市根本没有红绿灯,也不见警察。行人和驾驶者有种默契,再说车辆也不多。而我们旅游者仍旧不禁在画有白色横道线那里踌躇。

一次我突然奔过马路,后面哈瓦那男人大叫:“Be careful! China!”还有一次,两位哈瓦那人干脆为我们旅游团当起上海黄袖章-业余警察,我刚刚内心感激他的帮助,他们已经站在我们车门前乞讨消费,当然我是很乐意给他的。

能源的缺乏的另一个标志是唯有哈瓦那少有电车公车,行驶的大多是中国制造的大型旅游车和美国占领时期留下的古典小车(公车)以及出租车。

除了电力缺乏,淡水资源也缺乏,以至古巴最大的艺术馆里的洗手间,和全古巴任何地方一样,抽水装置被拆卸,每个厕所都有专人服务,等客人走了,她会拎着有限的自来水水桶过去冲洗。

我们在“革命区”吃了午饭,导游给我们半小时时间逛“新区”。令人震惊的是,三四代同堂居住着当地人的新区极端地破败~!导游说,新区当时是美国人留下的建筑,自从古巴革命后,这块美国象征的区域就没有被维修过。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否想时刻提醒古巴人民和旅游者对对美国经济制裁政策的仇恨?
总之,新区的昔日漂亮的小洋楼,如今因为没有钱和材料装修,彩漆剥落,门脸全非,有的甚至是“岌岌乎殆哉”。

令人感叹的是,无论革命区还是新区或者下面会提到的老区,哈瓦那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地面非常的干净!

上车去老区,那是前世纪至上世纪30年代末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建筑,以为会看到比居民居住的新区更破烂的景色,出乎意料之外,老区的建筑竟然保养的非常好!成了旅游区!还有被古巴导游介绍之为超五星级的涉外宾馆。这是否巧妙地表达了古巴政府和人民对以前几个殖民者不同的感情?古巴只对美国人禁止旅游,古巴旅游中80%是加拿大人,其他有西班牙人(of course~),英国人法国人(也曾是他们的殖民者)和中国人(在工业技术上大力支援古巴)。在老区行走时,迎面一位古巴人问我:Canadian or Chinese?看来加拿大游客中,华人占了很大比例。

本文的三十张图片请点击网页链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沙龙 / 游山玩水 / 古巴之旅(2)首都哈瓦那-古城、新城和革命之城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本文的三十张图片请点击链接)

    我清楚地知道,巴拉德罗市是专为外国旅游者提供的“租界”,惊艳于她的美丽和干净和西化的生活方式,对古巴其他地方更好奇了。于是我们一行参加了四个城市的旅游。

    第一座城市是140公里外的首都哈瓦那。哈瓦那分为三个区域-革命后建造的现代建筑,称为Revolution Area,古巴1959年革命后的政府机关以及航空博物馆,国家大剧院,首都图书馆和首都艺术馆都在此区。第二区域称为新城,是1940年至1959年之间美国建造的。第三区为古区-为西班牙殖民后就建立的。

    导游带领我们先去军事博物馆买雪茄,看著名雪茄卷烟者表演,这是我们五个城市旅行中唯一的一次购物。

    军事博物馆早先有一个叫做“切.格瓦拉”领导人管辖的,他与卡斯特罗一起打下江山后,甘愿做了几年副手,管理军事,监狱,法院和商业。后来民间传说与卡斯特罗有分歧,官方宣布他为了继续革命,转战刚果和塞尔维亚,最后战死异国,遗体后来运回古巴。

    切.格瓦拉是古巴人民狂热的崇拜对象。我原先以为卡斯特罗与***金日成一样,所以期待着在古巴尤其哈瓦那看到他的挂像和万岁标语。但是出乎意料之外,全古巴铺天盖地的是切.格瓦拉的天下。地摊里卖他的军帽T恤,书摊上放着关于他的故事,建筑上有着他的画像,哈瓦那革命区的国家政府各个部门大楼更是把他的头像做成霓虹灯,黑夜是照耀着电力绝对缺乏的哈瓦那。虽然哈瓦那市内有罕见的电厂。

    电力缺乏导致首都少有红绿灯,其他城市根本没有红绿灯,也不见警察。行人和驾驶者有种默契,再说车辆也不多。而我们旅游者仍旧不禁在画有白色横道线那里踌躇。

    一次我突然奔过马路,后面哈瓦那男人大叫:“Be careful! China!”还有一次,两位哈瓦那人干脆为我们旅游团当起上海黄袖章-业余警察,我刚刚内心感激他的帮助,他们已经站在我们车门前乞讨消费,当然我是很乐意给他的。

    能源的缺乏的另一个标志是唯有哈瓦那少有电车公车,行驶的大多是中国制造的大型旅游车和美国占领时期留下的古典小车(公车)以及出租车。

    除了电力缺乏,淡水资源也缺乏,以至古巴最大的艺术馆里的洗手间,和全古巴任何地方一样,抽水装置被拆卸,每个厕所都有专人服务,等客人走了,她会拎着有限的自来水水桶过去冲洗。

    我们在“革命区”吃了午饭,导游给我们半小时时间逛“新区”。令人震惊的是,三四代同堂居住着当地人的新区极端地破败~!导游说,新区当时是美国人留下的建筑,自从古巴革命后,这块美国象征的区域就没有被维修过。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否想时刻提醒古巴人民和旅游者对对美国经济制裁政策的仇恨?
    总之,新区的昔日漂亮的小洋楼,如今因为没有钱和材料装修,彩漆剥落,门脸全非,有的甚至是“岌岌乎殆哉”。

    令人感叹的是,无论革命区还是新区或者下面会提到的老区,哈瓦那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地面非常的干净!

    上车去老区,那是前世纪至上世纪30年代末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建筑,以为会看到比居民居住的新区更破烂的景色,出乎意料之外,老区的建筑竟然保养的非常好!成了旅游区!还有被古巴导游介绍之为超五星级的涉外宾馆。这是否巧妙地表达了古巴政府和人民对以前几个殖民者不同的感情?古巴只对美国人禁止旅游,古巴旅游中80%是加拿大人,其他有西班牙人(of course~),英国人法国人(也曾是他们的殖民者)和中国人(在工业技术上大力支援古巴)。在老区行走时,迎面一位古巴人问我:Canadian or Chinese?看来加拿大游客中,华人占了很大比例。

    本文的三十张图片请点击网页链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张淇新是谁?:)
      • 俺家哥哥(LG),自从跟我结婚他就有名了,网上google 到他的画和图片啦~
        • 不错,我们家这次去也住同一酒店,回去让俺爹吗也看看你的文章和照片。
    • ”古巴只对美国人禁止旅游“?您确定是这样?要了解古巴,得去居民家里。古巴的现状比80年代的中国强多了。几年前也去过那里晒太阳,只是没有您这么多心得体会。
      • 是的,美国人都知道。一方面美国人对1959年革命后倾向于苏联的古巴进行经济制裁,不允许美国人去古巴。另一方面,古巴也不欢迎美国人来。
        其他国家的游客也不允许使用美国的银行卡信用卡。我的贴发在北美,美国人都说这样的状况维持了半个世纪了,应该改了。因为古巴最近开始试行开放政策了。
        • 洗脑洗的,看看卡斯特罗同志领导古巴多少年就知道了。搞共产主义运动的国家,除了特权阶层,没有一个国家的百姓享受到实惠了。
      • 我们坐车1000多公里,一路看一路停了五个城镇,实在破败,唯有最后南边两个还好些。这些我今天和以后会再写再贴照片的。
        • 这个算马不停蹄, 几天之内, 参观5个城市, 够紧张的. BTW, 怎么这么多人跑这到酒店去了. 哈哈哈
      • 我去过古巴民宅,不觉得他们比”八十年代的中国强多了“。八十年代时,我家窗户有玻璃,古巴人没有。
        • 除了玻璃,还有什么?可能你家是不具代表性。 现在还有很多没有玻璃的。
        • 盲人摸象。我们整个村就没有几家有玻璃的,基本都是塑料薄膜或纸糊的窗子。
          • 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我小时候去亲戚家,他们那里还用窗户纸。不过,那是农村(被定义为穷人)。我去的古巴人家是旅游地段,属于富裕些的。
    • 很不明白为何那么多人对切。格瓦拉如此崇拜,在我听说的故事里,他可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人啊
      • 可能是立场不同看人的角度不同,当年的希特勒不是也有很多德国人支持的 :-)
      • 他不仅在古巴有崇拜者,甚至美国年轻人也崇拜他,穿他的T恤,表示叛逆。因为他有两面性。
        他出身富有家庭,学医的,后来领着穷人闹革命。革命成功后,做了几年高官,又去非洲闹革命。这在年轻人眼中是不思名利的革命者。
        不过他在管理法院监狱期间,确实杀过很多人
      • 只知道他长得帅,据说很有思想,但现在少有心情研究有思想的人的故事。
      • Che was a guy with great charisma - this movie about his youth is awesome, highly recommended
        • 谢谢!准备放假时看看
    • 那里的城市还真没啥看头
      • 只有两三座城市还可以
    • 古巴在近代几乎是美国的后院。
      革命后进行的国有化,伤及到美国资本,导致美国会制裁,古巴借此更倾向于苏联。持有美护照的人,一般通过加拿大去古巴,总比地道的华人受欢迎---尽管路上跑的漂亮的大中型客车都从中国来的,估计赞助的多。有人说,90年代一场横扫中部的飓风从此把古巴拖入了经济大萧条,不过就各个城市的破旧程度,好像是10年、20年以上累集的结果。反正能在城市里短待的就尽量短待,上下水的状况令人担忧,就这一点就可感到加拿大是一个何等幸运的国度。当然,古巴的大海、沙滩和冬季的阳光是最难能宝贵的财产,因为相对封闭和落后,也是象我这样的中低等经济收入的、前社会主义阵营的人士首选度假之地。但愿古巴慢慢好起来,同时我也与时俱进,永结良缘。
      • 同祝愿
    • 这第二张照片是你吗?比你讲的年龄年轻很多啊
      • 我上照,很合算:-D
    • 不要老看玻璃窗。社会进步程度指标之一:中国,加拿大,美国,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等国人均寿命比较。古巴的人均寿命高于美国,中国,多米尼加共和国。
      • 真的?这次看到一位97岁老妇在哈瓦那老区与旅客合影,脑子很灵的,说要照她相要收钱
        • 请问您参加4个城市的旅游都是到酒店后定的吗?还是出发前就定好的? 另外可否告知您订的古巴行是在哪里定的?谢谢
          • 是到酒店后才决定的。有很多项目(帆船出海,潜海,看海豚等),我们挑了看城市,以便了解古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