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不懂得如何在ROLIA贴图,图片请点击链接)
一月七日那天,该忙的都差不多忙完了,就与LG去游了一次世博中国馆。那天是周一,以为没什么人,其实还是蛮热闹的。
世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点,我是非常有保留意见的。个人觉得这与回归自然的理念落后了起码半个世纪。参观世博第一档节目是看电影-城市的变化,镜头一开始,一群年轻人从田野里奔了出来。
从深山森林中跑了出来,来到城市,打造钢筋水泥森林。
中国馆内的儿童画也全是关于城市之美好的主题。
而上海,这座城市中的典型,也经历了成长的过程。我还是很喜欢以前的上海-有味儿!
以前弄堂街面店家那样的格局和建筑风格再也回不来了。全国的省会已经成为千篇一律的高架加高楼。年轻人只能从图片中欣赏那一代的城市风貌了~
城市生活,十年一大变。这是1978年的家庭装潢模式,每家每户一抹一样的家具,除了手工勾的桌布。
1988年,冰箱和缝纫机进入家庭,但是要凭票购买的。
1998年部分家庭有了电脑。
2008年的上海,很多公寓的硬件和国外已经差不多了,有些人家的装潢甚至比西方普通人家更富丽堂皇。但是,在供热设施,车库配备,储物室、洗衣烘干机房,以及业主委员会的独立性方面,与西方国家的公寓还是有巨大的差距等。
下一个展厅,就是传说中的电子版清明上河图,很动感,也很震撼!每个人物都在忙碌着日常生机的事情,栩栩如生。
从中国馆看外面的风景,上海这座生我养我的城市,正以世界第一的速度变化着。
参观好中国馆,我们意犹未尽,走了好长好长的路,去世博期间的文化中心,想去看看世博全景。但是据说因为世博期间有人意向跳楼,政府就把瞭望楼那层装上了铁丝网。唯有VIP和老外才能走出阳台看风景。LG身边没带加拿大护照,长着黄脸和黑发,就只能在铁丝网内朝外瞻仰了下。
有些外国馆的建筑还没拆除,可以想象夏天的时候拥挤和炎热交加之下的盛况。
这次游中国馆,门票只有20元。某些节目似乎有些巴,比如坐船穿过人造的灯光布景。总的来说,还是很值得的。只是大门口那些兜卖世博纪念品的人追着游客很烦人。
我们足足走了五、六个小时,累得够呛,在文化中心坐着喝可乐真是极大的享受。一边休息一边也顺便也大大佩服下当初排队五、六个小时的同胞们!!!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一月七日那天,该忙的都差不多忙完了,就与LG去游了一次世博中国馆。那天是周一,以为没什么人,其实还是蛮热闹的。
世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点,我是非常有保留意见的。个人觉得这与回归自然的理念落后了起码半个世纪。参观世博第一档节目是看电影-城市的变化,镜头一开始,一群年轻人从田野里奔了出来。
从深山森林中跑了出来,来到城市,打造钢筋水泥森林。
中国馆内的儿童画也全是关于城市之美好的主题。
而上海,这座城市中的典型,也经历了成长的过程。我还是很喜欢以前的上海-有味儿!
以前弄堂街面店家那样的格局和建筑风格再也回不来了。全国的省会已经成为千篇一律的高架加高楼。年轻人只能从图片中欣赏那一代的城市风貌了~
城市生活,十年一大变。这是1978年的家庭装潢模式,每家每户一抹一样的家具,除了手工勾的桌布。
1988年,冰箱和缝纫机进入家庭,但是要凭票购买的。
1998年部分家庭有了电脑。
2008年的上海,很多公寓的硬件和国外已经差不多了,有些人家的装潢甚至比西方普通人家更富丽堂皇。但是,在供热设施,车库配备,储物室、洗衣烘干机房,以及业主委员会的独立性方面,与西方国家的公寓还是有巨大的差距等。
下一个展厅,就是传说中的电子版清明上河图,很动感,也很震撼!每个人物都在忙碌着日常生机的事情,栩栩如生。
从中国馆看外面的风景,上海这座生我养我的城市,正以世界第一的速度变化着。
参观好中国馆,我们意犹未尽,走了好长好长的路,去世博期间的文化中心,想去看看世博全景。但是据说因为世博期间有人意向跳楼,政府就把瞭望楼那层装上了铁丝网。唯有VIP和老外才能走出阳台看风景。LG身边没带加拿大护照,长着黄脸和黑发,就只能在铁丝网内朝外瞻仰了下。
有些外国馆的建筑还没拆除,可以想象夏天的时候拥挤和炎热交加之下的盛况。
这次游中国馆,门票只有20元。某些节目似乎有些巴,比如坐船穿过人造的灯光布景。总的来说,还是很值得的。只是大门口那些兜卖世博纪念品的人追着游客很烦人。
我们足足走了五、六个小时,累得够呛,在文化中心坐着喝可乐真是极大的享受。一边休息一边也顺便也大大佩服下当初排队五、六个小时的同胞们!!!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