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现代医学(“西医”)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造成的,通过以按蚊为主要媒介传播的全球性急性寄生虫传染病。患者每年在3亿~5亿之间,因患疟疾而死亡的人数在1百万~3百万之间, 其中大部分为儿童。
疟疾-作用机制
红内期裂殖子胀破红细胞,释放出裂殖子、虫体代谢产物、变性的Hb、红细胞碎片。进入血流后被多形核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内源性热源和虫体代谢产物(外源性热源)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发生紊乱,疟疾发作。致病物质被吞噬降解完后,热源消失,体温调节中枢恢复正常,出汗散热。
疟疾-治疗原则
1. 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治疗:氯喹1.5g3日分服(第1日0.6g,第2、3日各0.45g),加伯氨喹90-180mg, 4-8日分服(每日22.5mg),以上均为成人剂量,儿童酌减,下同。
2. 恶性疟治疗:氯喹1.5g 3日分服(第1日0.6g,第2、3日各0.45g),加伯氨喹45mg, 2日分服(每日22.5mg)。
3. 对氯喹抗性的恶性疟治疗:咯萘啶1.2g、磺胺多辛1.0g加伯氨喹45mg,2日分服;或青蒿琥酯600mg 5日分服(第1日200mg,2次分服;第2-5日每日100mg,2次分服),加伯氨喹45mg,2日分服。
4. 重症疟疾治疗:用青蒿琥酯钠或咯萘啶或蒿甲醚或二盐酸奎宁注射作抗疟治疗,以及输液,补充维生素并作辅助治疗和对症治疗。
疟疾的中医分型及中医治疗方
疟疾中医分为邪郁少阳型、暑热内郁、暑湿内蕴、疫毒侵袭、正虚邪恋等五型,并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1.邪郁少阳
寒战壮热,汗出热退,休作有时,伴有头痛面赤,恶心呕吐,口苦。舌苔薄白或黄腻,脉弦或弦数。
[治法] 和解少阳,祛邪截疟。
[方药] 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克,黄芩12克,半夏12克,常山(酒炒)7克,草果7克,甘草7克,生姜3片,大枣3枚。若表实恶寒甚而汗少者,加桂枝,羌活,防风各7克,口渴甚者,加葛根,石斛,天花粉各12克,湿盛胸脘痞闷,加青皮、苍术,厚朴各7克.
2.暑热内郁
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汗出不畅,头痛,骨节酸痛,口渴引饮。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热解毒,益气生津。
[方药] 白虎加桂枝汤加减:生石膏35克(先煎),知母12克,甘草s克,粳米35克,桂枝12克。若但热不寒,伴胸中烦闷气短,改用白虎加人参汤,人参16克,病延日久,阴液大亏,舌尖绛而干,加青蒿鳖甲汤:鳖甲25克(先煎),青蒿12克,生地16克,丹皮12克,亦可加入常山、草果、柴胡等截疟之品。
3.暑湿内蕴
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头痛身楚,口不渴,胸胁满闷,神倦乏力.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紧。
[治法] 辛温达邪,散寒除湿。
[方药] 柴胡桂姜汤加减:柴胡12克,桂枝7克,干姜7克,黄芩12克,栝萎根16克,牡蛎16克,甘草7克.苔白腻甚者,加草果7克,厚朴12克:胸腹痞闷加槟榔7克,陈皮12克,汗出不畅去牡蛎;恶寒较重,或泛吐痰延,加附子7克,半夏12克。
4.疫毒侵袭
发病急,病情重,热型不一。
(1)热瘴:热甚寒微,或壮热不寒,头痛面赤,烦渴饮冷,甚则神昏谵语,惊厥,舌红少绛苔黑垢,脉洪数。
[治法] 辟秽除瘴,清热保津.
[方药] 清瘴汤:黄芩12克,黄连7克,知母12克,柴胡12克,常山7克,青蒿12克,半夏12克,陈皮12克,茯苓12克,竹茹12克,枳实12克,生甘草7 克,滑石16克,朱砂1克(研末冲服)。热盛者加生石膏35克,大青叶16克,舌质深绛少津加生地12克,玄参16克,石斛12克,玉竹16克,大便干结加生大黄12克,元明粉12克。
(2)冷瘴:寒甚热微或但寒不热,渴不欲饮,或呕吐泄泻,或神昏不语,舌苔白腻,脉弦。
[治法] 芳香化浊,辟秽理气.
[方药] 加味不换金正气散:苍术10克,厚朴12克,陈皮12克,甘草6克,蕾香12克,半夏12克,佩兰12克,荷叶12克,槟梅12克,苹果7克,菖蒲7克。若痰湿蒙闭心窍,神志昏迷,合用苏合香丸。
5.正虚邪恋
遇劳即发,反复发作,寒热不清。胁下痞块,神倦乏力,面黄肌瘦,懒言气短,自汗心悸。舌淡、苔少、脉细弱。
[治法] 益气养血,调和营卫。
[方药] 何人饮加减:人参16克,当归12克,何首乌25克,陈皮12克,干姜7克,甘草6克。若胁下积有痞块,合用鳖甲煎丸。
以上全部google所得,请问接轨吗?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造成的,通过以按蚊为主要媒介传播的全球性急性寄生虫传染病。患者每年在3亿~5亿之间,因患疟疾而死亡的人数在1百万~3百万之间, 其中大部分为儿童。
疟疾-作用机制
红内期裂殖子胀破红细胞,释放出裂殖子、虫体代谢产物、变性的Hb、红细胞碎片。进入血流后被多形核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内源性热源和虫体代谢产物(外源性热源)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发生紊乱,疟疾发作。致病物质被吞噬降解完后,热源消失,体温调节中枢恢复正常,出汗散热。
疟疾-治疗原则
1. 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治疗:氯喹1.5g3日分服(第1日0.6g,第2、3日各0.45g),加伯氨喹90-180mg, 4-8日分服(每日22.5mg),以上均为成人剂量,儿童酌减,下同。
2. 恶性疟治疗:氯喹1.5g 3日分服(第1日0.6g,第2、3日各0.45g),加伯氨喹45mg, 2日分服(每日22.5mg)。
3. 对氯喹抗性的恶性疟治疗:咯萘啶1.2g、磺胺多辛1.0g加伯氨喹45mg,2日分服;或青蒿琥酯600mg 5日分服(第1日200mg,2次分服;第2-5日每日100mg,2次分服),加伯氨喹45mg,2日分服。
4. 重症疟疾治疗:用青蒿琥酯钠或咯萘啶或蒿甲醚或二盐酸奎宁注射作抗疟治疗,以及输液,补充维生素并作辅助治疗和对症治疗。
疟疾的中医分型及中医治疗方
疟疾中医分为邪郁少阳型、暑热内郁、暑湿内蕴、疫毒侵袭、正虚邪恋等五型,并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1.邪郁少阳
寒战壮热,汗出热退,休作有时,伴有头痛面赤,恶心呕吐,口苦。舌苔薄白或黄腻,脉弦或弦数。
[治法] 和解少阳,祛邪截疟。
[方药] 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克,黄芩12克,半夏12克,常山(酒炒)7克,草果7克,甘草7克,生姜3片,大枣3枚。若表实恶寒甚而汗少者,加桂枝,羌活,防风各7克,口渴甚者,加葛根,石斛,天花粉各12克,湿盛胸脘痞闷,加青皮、苍术,厚朴各7克.
2.暑热内郁
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汗出不畅,头痛,骨节酸痛,口渴引饮。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热解毒,益气生津。
[方药] 白虎加桂枝汤加减:生石膏35克(先煎),知母12克,甘草s克,粳米35克,桂枝12克。若但热不寒,伴胸中烦闷气短,改用白虎加人参汤,人参16克,病延日久,阴液大亏,舌尖绛而干,加青蒿鳖甲汤:鳖甲25克(先煎),青蒿12克,生地16克,丹皮12克,亦可加入常山、草果、柴胡等截疟之品。
3.暑湿内蕴
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头痛身楚,口不渴,胸胁满闷,神倦乏力.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紧。
[治法] 辛温达邪,散寒除湿。
[方药] 柴胡桂姜汤加减:柴胡12克,桂枝7克,干姜7克,黄芩12克,栝萎根16克,牡蛎16克,甘草7克.苔白腻甚者,加草果7克,厚朴12克:胸腹痞闷加槟榔7克,陈皮12克,汗出不畅去牡蛎;恶寒较重,或泛吐痰延,加附子7克,半夏12克。
4.疫毒侵袭
发病急,病情重,热型不一。
(1)热瘴:热甚寒微,或壮热不寒,头痛面赤,烦渴饮冷,甚则神昏谵语,惊厥,舌红少绛苔黑垢,脉洪数。
[治法] 辟秽除瘴,清热保津.
[方药] 清瘴汤:黄芩12克,黄连7克,知母12克,柴胡12克,常山7克,青蒿12克,半夏12克,陈皮12克,茯苓12克,竹茹12克,枳实12克,生甘草7 克,滑石16克,朱砂1克(研末冲服)。热盛者加生石膏35克,大青叶16克,舌质深绛少津加生地12克,玄参16克,石斛12克,玉竹16克,大便干结加生大黄12克,元明粉12克。
(2)冷瘴:寒甚热微或但寒不热,渴不欲饮,或呕吐泄泻,或神昏不语,舌苔白腻,脉弦。
[治法] 芳香化浊,辟秽理气.
[方药] 加味不换金正气散:苍术10克,厚朴12克,陈皮12克,甘草6克,蕾香12克,半夏12克,佩兰12克,荷叶12克,槟梅12克,苹果7克,菖蒲7克。若痰湿蒙闭心窍,神志昏迷,合用苏合香丸。
5.正虚邪恋
遇劳即发,反复发作,寒热不清。胁下痞块,神倦乏力,面黄肌瘦,懒言气短,自汗心悸。舌淡、苔少、脉细弱。
[治法] 益气养血,调和营卫。
[方药] 何人饮加减:人参16克,当归12克,何首乌25克,陈皮12克,干姜7克,甘草6克。若胁下积有痞块,合用鳖甲煎丸。
以上全部google所得,请问接轨吗?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