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引子
(1)
在我书房的写字台的玻璃板下,压着一张照片。五个瘦瘦的年轻人,勾肩搭背地冲着镜头傻笑。
我三岁的儿子一旦脱离了他母亲的控制,便会环绕在我的膝头,让我讲"四个叔叔"的故事。那是我的大学里同宿舍的四个同学,如今早已天各一方。我们的身躯普遍比那时胖大了两圈,如果不是有人指点,相信没人能够从人堆里把我们抓出来,与照片上的小瘦子们一一对应。我儿子就永远不相信,照片上那个面色灰暗,神情呆滞的小子就是他的老爸。
那是十年前的样子了,有时侯我也有恍若隔世的感觉。实在耐不过儿子的纠缠时,我就给他讲我的傻青年代,他根本听不懂,没几分钟就神色困顿,昏昏欲睡了。这几乎成了有效的催眠术,他母亲不耐烦时,便把他支到这儿来听故事。
我现在供职于京城一家新兴的都市报。
在广告的迅速催生下,我们的报纸在短短的两年内由一份精干充实的新闻纸,变成了臃肿肥大的"主流"媒体。我在报社编风花雪月的副刊,每天和闲情逸致、阿猫阿狗的文字打交道,我的内心非常排斥这些小伤小忧的玩意儿,但每当我试着朝"人文精神"的方向有所动作,版面的阅读指数就会直线下降,而顶头上司的脸色就会阴天下雨。后来,我也烦了,心说没必要这么跟自己较劲吧,拿着一份不薄的薪水,帮着苦哈哈的市民们调剂一下追名逐利之余的贫乏心灵,还有大量的业余时间(反正我偷着失踪十天半月的,没人管我),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大众的情趣是你调得过来的吗?心里一松,随波逐流地打发日子,时间过得就快了。
我觉得我也就这样了,升职的时机已经错过,报社的机制和体制渐趋老化固化,年过30的大头兵很难往上蹦达了,升值的可能性也很小,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琐事忙不完,家庭责任尽不完,虽然我知道这年头不进则退,可也确实没有时间精力去学习充电二次革命了----我去提高自己了,谁来充任家里的经济支柱?
我差不多就认命了。20岁时幻想的事业彻底沦为了饭碗,而20岁时幻想的爱情则完全成了老婆孩子热炕头。说实话,我和孩子他妈即便是在婚姻前的长途互相试探时,也委实没有能写进爱情教材的罗曼蒂克。
当我认识我太太的时候,我已经在大龄青年的行列里徘徊良久,不胜其烦,觉得自己是日过正午晚景将至,觉得早市的萝卜没能卖出好价钱只能搓堆儿贱卖了。我太太也差不多。当她认识我的时候,她也已懂得婚姻和爱情无限重合的可能性很小。
于是我们以务实的精神实现了婚姻的"双赢",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使我们获得了比较利益,一块存钱一块花钱有效地避免了决策的失误。我们的感情平静而稳定,沿着中国人惯常的轨迹循序渐进,结婚,生子,买房,装修,买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前些天,我看了奥斯卡获奖影片《美国丽人》,又茅塞顿开了一把。我原先以为只有中国人的家庭生活平淡如水,原来美国中产阶级夫妻之间也平庸而缺少激情。我更加地心安理得了。
(2)
2002年春夏之交的一天,上午10点半,在朝阳区的一个茶馆里,米黄的顶灯洒下一地柔光,三三两两的茶客聚首闲聊。日式的踏踏米上摆着一张茶几,开水在一个电茶壶里呼呼作响,两杯碧螺春冒着热气。我盘腿坐在茶几前,对面坐着张欣。
张欣一袭黑衣,是目前最流行的都市色调,她象十年前一样还是留着齐而短发,一双眼睛也依旧明眸善睐。跟十年前不一样的是,她今天脸色凝重,全然失去了当年的活泼开朗。她用双手托着下巴,说到当年的一些难为情的事时,便双手上移,揉着眼眶和额头,隔开我直直射过去的视线。
张欣是我十多年前在县城读高中时的女友。15年前我认识她时,我是个满脸青春豆身材瘦长的家伙,两膀一晃千钧力,能在3分20秒内跑完1000米。我用笨拙不堪却也算积极主动的手段袭击了她,我们一起创造了三年的太极推手般的缠夹不清。8年前我们双双从大学毕业前夕,我收到她从外省写来的最后一封信,信里说她要结婚了(新郎当然不是我),从此互相变成断线的风筝。
这八年里,张欣出现在我脑子里的次数大致相当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次数,或者干脆说,我已差不多把她忘了。前一天,我上完夜班又看了会儿书,到两三点才入睡,第二天照例在十点半才醒来,一边随意吃着早点,一边打开手机,然后看电视。5分钟以后,当我大声地咀嚼一根油条时,我的手机响了。
电话里传来一个纤细的声音:我是张欣,你还记得我吗?
我当时的确有一瞬间的迷离,另一只手上的半根油条当场脱离了我的控制,摔落地上。如果说她的名字我偶然还会想起,那声音可是完全陌生了,我听见自己心里轰鸣作响。我定定神,果断地说:废话,你是对自己的影响力没有信心,还是对我的记忆力没有信心?
她说:还记得我们的十年之约吗?
我的脑子里再次迷乱:什么TMD十年之约?是牛郎织女型的,还是杨过小龙女式的?我一时语塞。
5秒钟的沉寂后,她那头传来失望的叹息:看来是忘了,我还以为、、、
我打了个激灵,才记起高考结束的那天晚上,我们在一轮明月下孩子气的约定:十年后再见高低。
我有些语无伦次地说:记得,我当然记得、、、
她格格笑着,说:你现在怎么这么爱说‘当然',真的当然吗?
我有些尴尬,我向沙发背靠去,一边使自己坐得更舒服些,一边岔开话题:你,你现在在哪儿?
她问:如果我告诉你我现在就在北京,来赴我们的十年之约,你不会感到奇怪吧?
我又吃一惊:当然、、、,不过我得上夜班、、、不不,我不是那意思,你是说你在朝阳区XX茶馆,好,我马上过去!
我有些昏头昏脑,又有些心慌意乱,还有些轻微的激动,在招手打的时,一不留神打了辆我平常嫌贵的桑他那。那个茶馆相当有名,司机不用我指路就七拐八扭地直取目标。我的脑子灼热如岩浆,十多年前的往事呼啦涌上心头,一个身着黄色连衣裙的姑娘身姿曼妙地摇动着一各指挥棒、、、真的是她来了么?她真的是为一句无数同窗分手时都会随意撇下的一句“十年以后再会”特意从500公里开外的省城赶来的吗?近两年,我似乎听老同学们说起过,她在一家大型民营企业里做到了高级主管的位置,基本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局面。而我不过是都市上班族里最普通的一员。这样的高低还值得大老远的来一趟才能辩识吗?莫非她对我旧情未了?我惯于计算柴米油盐的脑瓜忽然冒出了这个不着调的想法。
正当我胡思乱想着,司机已把车停稳,示意我到地方了。我这才猛然醒悟,交费下车。
一进茶馆,我睁着800度的近视眼四处撒摸。我没来过这个地方,自从做了编辑,我已很少出门,就算谈稿子的事情,一般也是作者来报社交涉。我面前是个不大的店堂,但东隔一道,西挡一屏,要找个人还真困难。我微微有些发窘,这时有人从玻璃隔断后站起来向我招手。
仍然是那张十分熟悉的清秀的脸,依然是那副咄咄逼人的眼神。我本来以为我已经忘掉这张脸了,但我发现它仍然准确地滞留在记忆中某个不会被清洗掉的位置上。这张脸这么多年居然没有大的变化,不见岁月对肤色的剥蚀,也不见风霜对眼角的打磨。我敢保证,如果我们事先未作约定,在大街上擦肩而过,我能认出她来,她却肯定认不出我来。因为,十年的漫漫时光,把我变成了一个大腹便便却食欲不振的胖子。我的脸正面看时,依稀还有当年的些许痕迹,从侧面看已经完全是一个膨大的不规则物。我由一个面相尖刻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憨态可鞠的很有喜剧效果的中年人的样子,尽管我只30岁冒头。
张欣用审视的目光上下打量,如果我没看错的话,她的表情原本跟我一样,略略有些发紧,但我的造型使她一瞬间就放松了,眼角略过我平常惯见的笑意。这就是胖子的力量啊,他们总是以自己一天差似一天的健康和体态,为人们营造轻松的感受。最初坐下来的十分钟内,我还是觉得有些陌生,但随着谈话的深入,我完全放松,回到常态中。
在我夸完她青春常在容颜不老,她调侃完我心宽体胖好福气后,我们例行公事般汇报十年来的跌宕起伏,说得两人都不胜唏嘘。十年间,她由一个公司的打工崽变成了高级管理人员,也算中产了,只是工作非常的辛苦。说到这里,她一边用手指切割着茶杯里冒出的热气,一边目光悠悠地抱怨说: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打理公司上,没有假期,没有娱乐、、、
我脑子里那个疑问在此刻找到了释放的机会,赶紧把茶杯一放问道:那你先生呢?
她迟疑了一下,把双手向上移动到额头上,轻声说:他有他自己的一摊儿,也挺忙的。在工作上,我们俩谁也帮不上谁、、、
我迟疑地问:你这次来北京还有别的事情吗?
不知什么时候,她的眼睛里游移置换了果决,低声道:昨天整理旧东西翻出你的照片,不知怎么的眼泪就下来了,就来看看你现在是什么样子、、、
我刚刚放松的神经又有些紧张起来,故作轻松地说:让你失望了,在我变成肉球之前我本来应该通知你一声儿,可说实话这也不是我的初衷啊,真抱歉。说完这句话,我都为自己的牛唇不对马嘴而感到别扭。
她迟疑了一下,忽然笑起来:别跟我贫嘴了,还是你那老一套。我也是忽发奇想,我来了,我看见了,我也就该走了。
我说:急什么?玩两天、、、
她打断我的话:行了行了,我是兴起而来,兴尽而归,不瞒你说,我订的就是往返票。总的说来,你的外形变化出乎我的预料,但其他方面嘛,大致还是老样子,哈哈哈、、、说着别转了脸。
在茶馆外面,我们握手道别。说“再见”时,我还想再找到张欣的眼睛,但她分明空洞地看着远方。
看着她乘车远去,我心里很是怅惘。回去的路上,我听到了自己内心的两种声音:
甲:你这是逃避,王顾左右而言他。
乙:你懂个屁,她说什么了?我又逃避什么了?
甲:无论如何,你不该这样对待一个特意赶来看你的人。
乙:我怎么着她了。和和张欣的交往,我从来就处在被动的地位,十几年前耳鬓厮磨时是这样,现在惊鸿一瞥还是这样。我甚至不能确切地知道她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做一次这样的会晤,我能做什么?
甲:你做了什么自己清楚,你不接她的话茬,你在装傻。我就不明白了,你有什么可患得患失的?
乙:我老了,我没有年轻时的勇气了,我一见可能的危险的苗头就会断然收脚,我是农民的儿子嘛。
甲:你真让我失望,不,是恶心!
乙:我有时也觉得自己挺恶心的,你满意了吧?
我怀着对自己的双重恶心去上班。那天,我始终处在神叨叨的状态中,晚上拼版居然差点把一个政治性错误放过去,幸亏值班副总眼尖,否则报社将会遭遇灭顶之灾,而我肯定是下岗失业。
副总拍着桌子跟我急:你这颗硕大的头颅里究竟是脑子还是糨糊?这种雷你都敢埋,你是成心害咱们社长总编呢?不想干了趁早滚蛋!
这位副总是从另一个平级单位调来的,在饭桌上他总是说:我是外行,但是一到工作的时候,他绝对拿自己当内行,经常下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指令。平常在他面前我总是一副唯唯诺诺的面孔,那天也不知哪里来的无名业火,我也冲他大吼:我他妈在报社拼死拼活的时候你在哪儿?你个十足的假洋鬼子,你他妈这辈子就没个打盹的时候?
顺理成章地,接下来的几周内,我停职在家反省。反省是反省了,但我想的全是悠悠的往事,沉浸其中难以自拔。我要用这段难得的整时间,把这些看似平凡,其实内心经历了无数次动荡的岁月记下来。
正文
........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1)
在我书房的写字台的玻璃板下,压着一张照片。五个瘦瘦的年轻人,勾肩搭背地冲着镜头傻笑。
我三岁的儿子一旦脱离了他母亲的控制,便会环绕在我的膝头,让我讲"四个叔叔"的故事。那是我的大学里同宿舍的四个同学,如今早已天各一方。我们的身躯普遍比那时胖大了两圈,如果不是有人指点,相信没人能够从人堆里把我们抓出来,与照片上的小瘦子们一一对应。我儿子就永远不相信,照片上那个面色灰暗,神情呆滞的小子就是他的老爸。
那是十年前的样子了,有时侯我也有恍若隔世的感觉。实在耐不过儿子的纠缠时,我就给他讲我的傻青年代,他根本听不懂,没几分钟就神色困顿,昏昏欲睡了。这几乎成了有效的催眠术,他母亲不耐烦时,便把他支到这儿来听故事。
我现在供职于京城一家新兴的都市报。
在广告的迅速催生下,我们的报纸在短短的两年内由一份精干充实的新闻纸,变成了臃肿肥大的"主流"媒体。我在报社编风花雪月的副刊,每天和闲情逸致、阿猫阿狗的文字打交道,我的内心非常排斥这些小伤小忧的玩意儿,但每当我试着朝"人文精神"的方向有所动作,版面的阅读指数就会直线下降,而顶头上司的脸色就会阴天下雨。后来,我也烦了,心说没必要这么跟自己较劲吧,拿着一份不薄的薪水,帮着苦哈哈的市民们调剂一下追名逐利之余的贫乏心灵,还有大量的业余时间(反正我偷着失踪十天半月的,没人管我),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大众的情趣是你调得过来的吗?心里一松,随波逐流地打发日子,时间过得就快了。
我觉得我也就这样了,升职的时机已经错过,报社的机制和体制渐趋老化固化,年过30的大头兵很难往上蹦达了,升值的可能性也很小,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琐事忙不完,家庭责任尽不完,虽然我知道这年头不进则退,可也确实没有时间精力去学习充电二次革命了----我去提高自己了,谁来充任家里的经济支柱?
我差不多就认命了。20岁时幻想的事业彻底沦为了饭碗,而20岁时幻想的爱情则完全成了老婆孩子热炕头。说实话,我和孩子他妈即便是在婚姻前的长途互相试探时,也委实没有能写进爱情教材的罗曼蒂克。
当我认识我太太的时候,我已经在大龄青年的行列里徘徊良久,不胜其烦,觉得自己是日过正午晚景将至,觉得早市的萝卜没能卖出好价钱只能搓堆儿贱卖了。我太太也差不多。当她认识我的时候,她也已懂得婚姻和爱情无限重合的可能性很小。
于是我们以务实的精神实现了婚姻的"双赢",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使我们获得了比较利益,一块存钱一块花钱有效地避免了决策的失误。我们的感情平静而稳定,沿着中国人惯常的轨迹循序渐进,结婚,生子,买房,装修,买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前些天,我看了奥斯卡获奖影片《美国丽人》,又茅塞顿开了一把。我原先以为只有中国人的家庭生活平淡如水,原来美国中产阶级夫妻之间也平庸而缺少激情。我更加地心安理得了。
(2)
2002年春夏之交的一天,上午10点半,在朝阳区的一个茶馆里,米黄的顶灯洒下一地柔光,三三两两的茶客聚首闲聊。日式的踏踏米上摆着一张茶几,开水在一个电茶壶里呼呼作响,两杯碧螺春冒着热气。我盘腿坐在茶几前,对面坐着张欣。
张欣一袭黑衣,是目前最流行的都市色调,她象十年前一样还是留着齐而短发,一双眼睛也依旧明眸善睐。跟十年前不一样的是,她今天脸色凝重,全然失去了当年的活泼开朗。她用双手托着下巴,说到当年的一些难为情的事时,便双手上移,揉着眼眶和额头,隔开我直直射过去的视线。
张欣是我十多年前在县城读高中时的女友。15年前我认识她时,我是个满脸青春豆身材瘦长的家伙,两膀一晃千钧力,能在3分20秒内跑完1000米。我用笨拙不堪却也算积极主动的手段袭击了她,我们一起创造了三年的太极推手般的缠夹不清。8年前我们双双从大学毕业前夕,我收到她从外省写来的最后一封信,信里说她要结婚了(新郎当然不是我),从此互相变成断线的风筝。
这八年里,张欣出现在我脑子里的次数大致相当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次数,或者干脆说,我已差不多把她忘了。前一天,我上完夜班又看了会儿书,到两三点才入睡,第二天照例在十点半才醒来,一边随意吃着早点,一边打开手机,然后看电视。5分钟以后,当我大声地咀嚼一根油条时,我的手机响了。
电话里传来一个纤细的声音:我是张欣,你还记得我吗?
我当时的确有一瞬间的迷离,另一只手上的半根油条当场脱离了我的控制,摔落地上。如果说她的名字我偶然还会想起,那声音可是完全陌生了,我听见自己心里轰鸣作响。我定定神,果断地说:废话,你是对自己的影响力没有信心,还是对我的记忆力没有信心?
她说:还记得我们的十年之约吗?
我的脑子里再次迷乱:什么TMD十年之约?是牛郎织女型的,还是杨过小龙女式的?我一时语塞。
5秒钟的沉寂后,她那头传来失望的叹息:看来是忘了,我还以为、、、
我打了个激灵,才记起高考结束的那天晚上,我们在一轮明月下孩子气的约定:十年后再见高低。
我有些语无伦次地说:记得,我当然记得、、、
她格格笑着,说:你现在怎么这么爱说‘当然',真的当然吗?
我有些尴尬,我向沙发背靠去,一边使自己坐得更舒服些,一边岔开话题:你,你现在在哪儿?
她问:如果我告诉你我现在就在北京,来赴我们的十年之约,你不会感到奇怪吧?
我又吃一惊:当然、、、,不过我得上夜班、、、不不,我不是那意思,你是说你在朝阳区XX茶馆,好,我马上过去!
我有些昏头昏脑,又有些心慌意乱,还有些轻微的激动,在招手打的时,一不留神打了辆我平常嫌贵的桑他那。那个茶馆相当有名,司机不用我指路就七拐八扭地直取目标。我的脑子灼热如岩浆,十多年前的往事呼啦涌上心头,一个身着黄色连衣裙的姑娘身姿曼妙地摇动着一各指挥棒、、、真的是她来了么?她真的是为一句无数同窗分手时都会随意撇下的一句“十年以后再会”特意从500公里开外的省城赶来的吗?近两年,我似乎听老同学们说起过,她在一家大型民营企业里做到了高级主管的位置,基本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局面。而我不过是都市上班族里最普通的一员。这样的高低还值得大老远的来一趟才能辩识吗?莫非她对我旧情未了?我惯于计算柴米油盐的脑瓜忽然冒出了这个不着调的想法。
正当我胡思乱想着,司机已把车停稳,示意我到地方了。我这才猛然醒悟,交费下车。
一进茶馆,我睁着800度的近视眼四处撒摸。我没来过这个地方,自从做了编辑,我已很少出门,就算谈稿子的事情,一般也是作者来报社交涉。我面前是个不大的店堂,但东隔一道,西挡一屏,要找个人还真困难。我微微有些发窘,这时有人从玻璃隔断后站起来向我招手。
仍然是那张十分熟悉的清秀的脸,依然是那副咄咄逼人的眼神。我本来以为我已经忘掉这张脸了,但我发现它仍然准确地滞留在记忆中某个不会被清洗掉的位置上。这张脸这么多年居然没有大的变化,不见岁月对肤色的剥蚀,也不见风霜对眼角的打磨。我敢保证,如果我们事先未作约定,在大街上擦肩而过,我能认出她来,她却肯定认不出我来。因为,十年的漫漫时光,把我变成了一个大腹便便却食欲不振的胖子。我的脸正面看时,依稀还有当年的些许痕迹,从侧面看已经完全是一个膨大的不规则物。我由一个面相尖刻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憨态可鞠的很有喜剧效果的中年人的样子,尽管我只30岁冒头。
张欣用审视的目光上下打量,如果我没看错的话,她的表情原本跟我一样,略略有些发紧,但我的造型使她一瞬间就放松了,眼角略过我平常惯见的笑意。这就是胖子的力量啊,他们总是以自己一天差似一天的健康和体态,为人们营造轻松的感受。最初坐下来的十分钟内,我还是觉得有些陌生,但随着谈话的深入,我完全放松,回到常态中。
在我夸完她青春常在容颜不老,她调侃完我心宽体胖好福气后,我们例行公事般汇报十年来的跌宕起伏,说得两人都不胜唏嘘。十年间,她由一个公司的打工崽变成了高级管理人员,也算中产了,只是工作非常的辛苦。说到这里,她一边用手指切割着茶杯里冒出的热气,一边目光悠悠地抱怨说: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打理公司上,没有假期,没有娱乐、、、
我脑子里那个疑问在此刻找到了释放的机会,赶紧把茶杯一放问道:那你先生呢?
她迟疑了一下,把双手向上移动到额头上,轻声说:他有他自己的一摊儿,也挺忙的。在工作上,我们俩谁也帮不上谁、、、
我迟疑地问:你这次来北京还有别的事情吗?
不知什么时候,她的眼睛里游移置换了果决,低声道:昨天整理旧东西翻出你的照片,不知怎么的眼泪就下来了,就来看看你现在是什么样子、、、
我刚刚放松的神经又有些紧张起来,故作轻松地说:让你失望了,在我变成肉球之前我本来应该通知你一声儿,可说实话这也不是我的初衷啊,真抱歉。说完这句话,我都为自己的牛唇不对马嘴而感到别扭。
她迟疑了一下,忽然笑起来:别跟我贫嘴了,还是你那老一套。我也是忽发奇想,我来了,我看见了,我也就该走了。
我说:急什么?玩两天、、、
她打断我的话:行了行了,我是兴起而来,兴尽而归,不瞒你说,我订的就是往返票。总的说来,你的外形变化出乎我的预料,但其他方面嘛,大致还是老样子,哈哈哈、、、说着别转了脸。
在茶馆外面,我们握手道别。说“再见”时,我还想再找到张欣的眼睛,但她分明空洞地看着远方。
看着她乘车远去,我心里很是怅惘。回去的路上,我听到了自己内心的两种声音:
甲:你这是逃避,王顾左右而言他。
乙:你懂个屁,她说什么了?我又逃避什么了?
甲:无论如何,你不该这样对待一个特意赶来看你的人。
乙:我怎么着她了。和和张欣的交往,我从来就处在被动的地位,十几年前耳鬓厮磨时是这样,现在惊鸿一瞥还是这样。我甚至不能确切地知道她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做一次这样的会晤,我能做什么?
甲:你做了什么自己清楚,你不接她的话茬,你在装傻。我就不明白了,你有什么可患得患失的?
乙:我老了,我没有年轻时的勇气了,我一见可能的危险的苗头就会断然收脚,我是农民的儿子嘛。
甲:你真让我失望,不,是恶心!
乙:我有时也觉得自己挺恶心的,你满意了吧?
我怀着对自己的双重恶心去上班。那天,我始终处在神叨叨的状态中,晚上拼版居然差点把一个政治性错误放过去,幸亏值班副总眼尖,否则报社将会遭遇灭顶之灾,而我肯定是下岗失业。
副总拍着桌子跟我急:你这颗硕大的头颅里究竟是脑子还是糨糊?这种雷你都敢埋,你是成心害咱们社长总编呢?不想干了趁早滚蛋!
这位副总是从另一个平级单位调来的,在饭桌上他总是说:我是外行,但是一到工作的时候,他绝对拿自己当内行,经常下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指令。平常在他面前我总是一副唯唯诺诺的面孔,那天也不知哪里来的无名业火,我也冲他大吼:我他妈在报社拼死拼活的时候你在哪儿?你个十足的假洋鬼子,你他妈这辈子就没个打盹的时候?
顺理成章地,接下来的几周内,我停职在家反省。反省是反省了,但我想的全是悠悠的往事,沉浸其中难以自拔。我要用这段难得的整时间,把这些看似平凡,其实内心经历了无数次动荡的岁月记下来。
正文
........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