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雨二评《我的团长我的团》:一座真正基于人性思考的里程碑
之前写了《叶雨影评:我的团长我的团》,还有好多话因为时间关系我没写出来。我觉得我该说说我为什么给主观5分满分而强烈推荐该片的原因。
网上不少观众是这么评价《团》剧的:“宏伟壮观的战争场面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站立了起来。”
《团》剧制片人吴毅说:“我们想拍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战争片,大场面只是保证收视率的一个元素,关注战争环境下人性和价值,才是我们希望做到的。”
(1)理解龙文章这个战争怪才
居中核心人物伪团长龙文章的举止夸张,形象猥琐。平时像个小丑用各地方言说着各种脏话。但是其抱负、谋略、责任心却是始终第一。
龙文章从缅甸丛林战场冒充团长,然后带领十几个老兵油子冲出日军围剿,可谓足智多谋。其匪夷所思的玩命打法在兵油子们对其信心没有建立的时候,几乎有了要废了他的念头。但是他多次用实际战果证明了自己的战术打法的成功,以至于那帮兵油子成了他骨灰级的死忠。
理解和欣赏这个龙文章这个角色也在考验观众的欣赏力。表面上看这是一个疯子团长带着一票炮灰人渣兵油子,整天斗嘴皮子,玩各种自杀式的“返攻”,但是实际上这是一个重新正确认识敌我的意识建立过程。国军被日军打怕了。一千多号溃军被几撮日军斥候追击痛打,输的是什么?
龙文章清楚看到了这个症结,主动组织一次次的反攻:这只兔子开始咬追猎它的狗了;而狗追兔子追得开心,却被这只兔子一次次反击得鼻青脸肿。
“妖孽”是龙文章团长的参谋孟烦了对龙文章的评价:“妖是智,孽是逆流激进,我眼前有这么个妖孽,能轻而易举让一群人做他们最不想做的事情。”
猥琐就是龙文章故意制造的种种假象,因为炮灰团来自各地,他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还得装得像个小丑,目的就是要留住他们,他在每个阶段的目的不一样。他没受过正规教育,开始只能通过煽动、吵闹来掩饰不自信。
龙文章与过去的军人形象不符合,但你要是了解了他的动因就不会再这么看他。这支团队是一直溃败的团队,都不是精英,但他们在绝境中坚守、反击、视死如归,到最后这些人渣子兵油子才真正体现了精英价值。
(2)探讨战争中的人性
《团》剧开始的几集里,所有人都在龙文章的率领下全面溃逃。“这可跟我先前所看到的国产战争片太不一样了。《地雷战》、《地道战》都把日本人干掉了,而且还把日本人打得很狼狈。可《团》剧里的中国兵让日本兵给追打成了这样,还真不太习惯。”网友们发表了这样的的观后感。
《团》剧制片人吴毅认为,观众的疑惑和不习惯很正常:“《团》剧和过去的观赏感觉不一样了,因为它和以前那些背景下的战争片不同。我们想从制作观念上打造真正意义的战争片,我们塑造很多小人物的群像。我们是要探讨个体在战争环境下所表露出的真的人性,探讨生命、探讨家国的概念。”
“回家”,才是战争环境下真实反应。
龙文章让一群残兵败将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做到这一点,并不是靠爱国情怀和军人使命,只是用了招魂一样的信念“我带你们回家”。人性。国产战争剧第一次这么赤裸裸地解剖了战争中的真实人性。所以炮灰们至少还有个希望:“快点打完,然后回家”。东北汉迷龙在溃逃途中娶了卖身葬公公的女人,这是处在残酷战争中的人对家的向往,依然那么真实。
龙文章的炮灰团在缅甸溃逃过程中,带着十几个兵油子,一路喊着口号:“回家不积极,脑子有毛病!”,然后一路收编残兵败将,快到怒江的时候竟然已经收编了一个一千人的团!
接下去的两件事情更加让人匪夷所思,然而恰恰体现了人性与战争的缠斗。
第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快到怒江了,龙文章的千人团都满怀着回家的希望,准备渡江。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日军已经追击到了背后。如果这个时候全团渡江,无疑把所有人的后背都卖给日军做靶子。不但如此,日军还可能追击,直接威胁东岸国军守军。龙文章毅然下令,全团返身作战,掩护妇孺老人过江。在收拾了最近的日军斥候以后,想不到的是日军后面的联队也快速赶到。这下,龙文章的骨灰团已经是欲罢不能了。
打退了日军连续14次的冲锋,全团一千多人回家的希望彻底破灭了。但是赢得的是老百姓的安全渡江和东岸守军的安全。
第二件匪夷所思的事情:炮灰团在浴火奋战抵受了日军14次冲锋之后,炮灰团只打剩下了几十个兵。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每个人都会死在日军的第15次冲锋。离回家曾只有一步之遥,心死透了的孟烦了对着龙文章大叫:“你骗我们有了不该有的希望,明知道不该有还在讲,明知道死还讲胜利,明知道输还讲胜利!”这个时候,东岸国军守军首领虞啸卿用棋语表达了对炮灰团的敬意,并且让骨灰团就义,以保全东岸守军。
这时,日军的下次冲锋已经明显不能抵挡,人性的求生本能表现出来了。龙文章没有英勇就义成英雄,相反,他骗取了虞啸卿的炮火支援,用虞啸卿的炮火做掩护,然后自己和全团几十个战士弃枪而逃!最后,那十几个有经验的兵油子跟龙文章逃得了性命,到了东岸。
战场里的人性,依旧是“活着”,哪怕是这么不体面地“活着”。
两件我们平常观众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却恰恰真实体现了人性与战争的关系。
还有个很人性的细节:
东北汉迷龙是个可以一言不合就动手的莽汉。在战场上也是拿着机枪狂扫敌人,没子弹了就干脆端着轻机枪用枪托跟敌人拼命的野兽。
迷龙的妻子在渡江中被人推下了江里。迷龙返身杀敌的时候看见了,绝望了。后来筏上的战士看到落水的是返身杀敌迷龙的妻子,就把她从江中救起。
本以为新婚妻子死了的迷龙在回到东岸后,妻子找到了迷龙。迷龙愣住了,随后一把哭倒在妻子怀里,大嚎道:“我看见你们被推下了江,我的心都碎了!!”
(3)细节间体现制作的认真和满满的诚意。
我只举2个小小的例子,就能体会《团》剧在拍摄制作上的认真和给观众的诚意:
阿译举手枪,对头扣下了扳机,子弹射出后头颅迅速弹开,全身立刻卸劲瘫倒。这个小小的动作却完全符合现实。头颅自然会因为子弹的冲击力而弹开,而没有了意识控制的躯干自然会瘫倒。你别看这个小小的细节,大多数的国产战争片却根本做不到!不少“朝头开枪”的自杀场面,扳机扣下,自杀者的头颅还直挺挺的自然角度;身子还正坐在椅子上。更有甚者,为了表现自杀者的“愤怒”,自杀后的人还能直挺挺的绷着站着。导演或者艺术指导,如果连点最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那就是愚蠢;知道了但是没去做,那就是不认真和没有诚意。可惜的是90%国产战争剧都做不到,而90%的原因是后者。
还有一个例子是巷战场面,士兵在拐角处只把枪管探出射击,而并没有探出头去瞄准。这是很细致很专业的战斗细节。有经验的战士都知道,如果敌人已经瞄准了你的位置,这个时候你探出头,还没瞄准敌人,敌人的子弹已经打中你了。所以最佳方法是用少许盲射让敌人“缩头”,从而为自己争取出击时机。一样,90%国产战争片要么愚蠢到不知道这个军事常识,或者就压根没有认真制作。
《团》剧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作为第一部真正认真地思考战争环境的人性的国产剧来说,它有里程碑的作用,是个开端。
之前写了《叶雨影评:我的团长我的团》,还有好多话因为时间关系我没写出来。我觉得我该说说我为什么给主观5分满分而强烈推荐该片的原因。
网上不少观众是这么评价《团》剧的:“宏伟壮观的战争场面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站立了起来。”
《团》剧制片人吴毅说:“我们想拍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战争片,大场面只是保证收视率的一个元素,关注战争环境下人性和价值,才是我们希望做到的。”
(1)理解龙文章这个战争怪才
居中核心人物伪团长龙文章的举止夸张,形象猥琐。平时像个小丑用各地方言说着各种脏话。但是其抱负、谋略、责任心却是始终第一。
龙文章从缅甸丛林战场冒充团长,然后带领十几个老兵油子冲出日军围剿,可谓足智多谋。其匪夷所思的玩命打法在兵油子们对其信心没有建立的时候,几乎有了要废了他的念头。但是他多次用实际战果证明了自己的战术打法的成功,以至于那帮兵油子成了他骨灰级的死忠。
理解和欣赏这个龙文章这个角色也在考验观众的欣赏力。表面上看这是一个疯子团长带着一票炮灰人渣兵油子,整天斗嘴皮子,玩各种自杀式的“返攻”,但是实际上这是一个重新正确认识敌我的意识建立过程。国军被日军打怕了。一千多号溃军被几撮日军斥候追击痛打,输的是什么?
龙文章清楚看到了这个症结,主动组织一次次的反攻:这只兔子开始咬追猎它的狗了;而狗追兔子追得开心,却被这只兔子一次次反击得鼻青脸肿。
“妖孽”是龙文章团长的参谋孟烦了对龙文章的评价:“妖是智,孽是逆流激进,我眼前有这么个妖孽,能轻而易举让一群人做他们最不想做的事情。”
猥琐就是龙文章故意制造的种种假象,因为炮灰团来自各地,他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还得装得像个小丑,目的就是要留住他们,他在每个阶段的目的不一样。他没受过正规教育,开始只能通过煽动、吵闹来掩饰不自信。
龙文章与过去的军人形象不符合,但你要是了解了他的动因就不会再这么看他。这支团队是一直溃败的团队,都不是精英,但他们在绝境中坚守、反击、视死如归,到最后这些人渣子兵油子才真正体现了精英价值。
(2)探讨战争中的人性
《团》剧开始的几集里,所有人都在龙文章的率领下全面溃逃。“这可跟我先前所看到的国产战争片太不一样了。《地雷战》、《地道战》都把日本人干掉了,而且还把日本人打得很狼狈。可《团》剧里的中国兵让日本兵给追打成了这样,还真不太习惯。”网友们发表了这样的的观后感。
《团》剧制片人吴毅认为,观众的疑惑和不习惯很正常:“《团》剧和过去的观赏感觉不一样了,因为它和以前那些背景下的战争片不同。我们想从制作观念上打造真正意义的战争片,我们塑造很多小人物的群像。我们是要探讨个体在战争环境下所表露出的真的人性,探讨生命、探讨家国的概念。”
“回家”,才是战争环境下真实反应。
龙文章让一群残兵败将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做到这一点,并不是靠爱国情怀和军人使命,只是用了招魂一样的信念“我带你们回家”。人性。国产战争剧第一次这么赤裸裸地解剖了战争中的真实人性。所以炮灰们至少还有个希望:“快点打完,然后回家”。东北汉迷龙在溃逃途中娶了卖身葬公公的女人,这是处在残酷战争中的人对家的向往,依然那么真实。
龙文章的炮灰团在缅甸溃逃过程中,带着十几个兵油子,一路喊着口号:“回家不积极,脑子有毛病!”,然后一路收编残兵败将,快到怒江的时候竟然已经收编了一个一千人的团!
接下去的两件事情更加让人匪夷所思,然而恰恰体现了人性与战争的缠斗。
第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快到怒江了,龙文章的千人团都满怀着回家的希望,准备渡江。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日军已经追击到了背后。如果这个时候全团渡江,无疑把所有人的后背都卖给日军做靶子。不但如此,日军还可能追击,直接威胁东岸国军守军。龙文章毅然下令,全团返身作战,掩护妇孺老人过江。在收拾了最近的日军斥候以后,想不到的是日军后面的联队也快速赶到。这下,龙文章的骨灰团已经是欲罢不能了。
打退了日军连续14次的冲锋,全团一千多人回家的希望彻底破灭了。但是赢得的是老百姓的安全渡江和东岸守军的安全。
第二件匪夷所思的事情:炮灰团在浴火奋战抵受了日军14次冲锋之后,炮灰团只打剩下了几十个兵。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每个人都会死在日军的第15次冲锋。离回家曾只有一步之遥,心死透了的孟烦了对着龙文章大叫:“你骗我们有了不该有的希望,明知道不该有还在讲,明知道死还讲胜利,明知道输还讲胜利!”这个时候,东岸国军守军首领虞啸卿用棋语表达了对炮灰团的敬意,并且让骨灰团就义,以保全东岸守军。
这时,日军的下次冲锋已经明显不能抵挡,人性的求生本能表现出来了。龙文章没有英勇就义成英雄,相反,他骗取了虞啸卿的炮火支援,用虞啸卿的炮火做掩护,然后自己和全团几十个战士弃枪而逃!最后,那十几个有经验的兵油子跟龙文章逃得了性命,到了东岸。
战场里的人性,依旧是“活着”,哪怕是这么不体面地“活着”。
两件我们平常观众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却恰恰真实体现了人性与战争的关系。
还有个很人性的细节:
东北汉迷龙是个可以一言不合就动手的莽汉。在战场上也是拿着机枪狂扫敌人,没子弹了就干脆端着轻机枪用枪托跟敌人拼命的野兽。
迷龙的妻子在渡江中被人推下了江里。迷龙返身杀敌的时候看见了,绝望了。后来筏上的战士看到落水的是返身杀敌迷龙的妻子,就把她从江中救起。
本以为新婚妻子死了的迷龙在回到东岸后,妻子找到了迷龙。迷龙愣住了,随后一把哭倒在妻子怀里,大嚎道:“我看见你们被推下了江,我的心都碎了!!”
(3)细节间体现制作的认真和满满的诚意。
我只举2个小小的例子,就能体会《团》剧在拍摄制作上的认真和给观众的诚意:
阿译举手枪,对头扣下了扳机,子弹射出后头颅迅速弹开,全身立刻卸劲瘫倒。这个小小的动作却完全符合现实。头颅自然会因为子弹的冲击力而弹开,而没有了意识控制的躯干自然会瘫倒。你别看这个小小的细节,大多数的国产战争片却根本做不到!不少“朝头开枪”的自杀场面,扳机扣下,自杀者的头颅还直挺挺的自然角度;身子还正坐在椅子上。更有甚者,为了表现自杀者的“愤怒”,自杀后的人还能直挺挺的绷着站着。导演或者艺术指导,如果连点最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那就是愚蠢;知道了但是没去做,那就是不认真和没有诚意。可惜的是90%国产战争剧都做不到,而90%的原因是后者。
还有一个例子是巷战场面,士兵在拐角处只把枪管探出射击,而并没有探出头去瞄准。这是很细致很专业的战斗细节。有经验的战士都知道,如果敌人已经瞄准了你的位置,这个时候你探出头,还没瞄准敌人,敌人的子弹已经打中你了。所以最佳方法是用少许盲射让敌人“缩头”,从而为自己争取出击时机。一样,90%国产战争片要么愚蠢到不知道这个军事常识,或者就压根没有认真制作。
《团》剧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作为第一部真正认真地思考战争环境的人性的国产剧来说,它有里程碑的作用,是个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