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我所知道的
怎么到美国公司里找工作
(8-10)红墙
(八)工作:上下左右关系
找工作的人都有体会,有老板的推荐信,就好象背后有城墙似的,求职的底气就足.然而,许多想找工作的人都没有底气,他们说:不是与老板吵翻了,还不想换工作呢!
千万不必那么大声.
我自己跟总共的六个美国老板中的三个吵过架,检讨起来,我自己总有一半的不对.幸好三次架大都因了一个原因:我执意离开.幸好三个与我吵架的老板中,两位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他们不仅与我大吵过,他们还是我最坚定的推荐人.没有他们,我可以找到工作,但不太可能拿到最好的工作OFFER,尤其不能在六七个工作中挑来拣去,让人一等半年.
为此,我一向认为我是有傻福的人,生有贵人相助.
别跟老板尤其是顶头上司怄气.去上班前,先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了.什么上司的愚蠢问题,愚蠢行动啦,什么上司处理问题不公平,不实事求是啦.没有的事,如果上司愚蠢,那是你愚蠢地选择了老板.如果上司不公平,那么你是他的下级,本身就不公平,那有什么公平而言?
有了问题,我向来认为"一个巴掌啪不响",各打五十大板.
有位朋友,抱怨老板说他总是怎么坏怎么坏最后还用上了性骚扰.她在他手下工作了近二年,时有龃龉.我们是知道的.我委婉地说:是不是从她自己那里找点可以改变的东西来缓解他们之间的矛盾.谁知她怒骂我一通,说我向着她老板.我与她老板实属八竿子打不着的那一类,不是因了她,我连她老板是否在这个地球上存在都难说,我为什么向着他?
一天休假在家,有位朋友打来电话,告诉我他被解雇了.那时候,几乎没耳闻过解雇这词,听了这个消息,我们都为他唏嘘不已.然而他在老板手下工作了三年,憋屈了三年,最后让他的老板找个理由把他解雇,是不是他也有点问题?
所以,不要嫌弃抱怨上司.
人生来不一样不平等是铁打的实事.有人性急脾气大,有气和办事慢吞吞.有人聪明觉得天下无敌,有人谦卑总说对对对.如果你碰上对眼对脾性的老板,那真是你的福气.如果没有碰上,那是常规.所以,在工作中,怎样与人相处就成了头等重要的大事.这不仅关系到你目前的这个工作的成功与否,还将涉及你下个工作钱的多少.
如果你的老板很聪明(SHARP)很拼命,那你跟他相处之道,只有多干活多出活,别无选择你若无法跟上老板的快节奏,那你只好早日另攀他枝.不要等到老板一脸阶级斗争相来找你谈话.
如果老板十分随和,就是不出成果,根本没你能干,你或者老老实实多陪他聊天,时不时拿点东西让他向上汇报,等他那天开恩把你提拔上去.说不定你这辈子就是等的这种老板呢.老婆老公看你一天到晚晃晃悠悠就能把老板唬得溜溜转,不知多高兴.要是你上进心很强,不愿陪上司浪费宝贵的革命青春,那就悄悄地时刻准备着,选好老板开溜.
我个人认为:两口子在家里沟通那么多,还要吵架.在外面,大家做道貌岸然样,架不明吵了,但沟通也少了.没有完美的老板上司,也没有无缺的下属员工.余下的就是交流交流再交流,沟通沟通再沟通了.
什么叫事在人为呢.
这里要说明的是:吵架和争论不是一回事.该争的争,不该吵的不吵.关于平静的争论和激烈的吵架,我们无须多言.然而,争论到了拍桌叫喊的地步,两者的区别就有些模糊了.不过,我个人认为,争吵过后,不记前嫌者该是属于"争"而完全伤了和气以至怀恨在心就是"吵"了.到了不是为了观点而是为了出气的你来我往,结果也就不说自明了.
对大多数中国留学生来说,也许与老板吵架只是极少数.更多的无法与老板讲通.有位朋友说,他上班几个月总共没有与老板说上几句话.他说:说什么?没话说.
也许是没话说,但到了有事谈的时候,就难了.
顶头上司的重要性已经十分明确了,他关系到你的提职你的加薪你现在这个工作的满意程度,同时也关系到你下一个工作的成败和薪水高低.所以,答应了进人家的公司,进人家的手下,就给人家一张笑脸吧,何苦与自己过不去呢.
除了顶头上司外,所有的同事都是不可忽略的.中国人有句话叫:多一条朋友多一条路.美国叫"集体合作"(TEAMWORK).公司雇人总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谈及"集体合作".不是TEAMPLAYER,别想得到工作.
想想看,不无道理.当今技术的发展使得行业分工越来越细,没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会使成功的路变得很长.
不要以为美国是个彻头彻尾讲究"个人英雄主义"的国家,只要有本事,就可以成比尔盖茨.在美国的企业中,集体主义是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的.
我们的总裁在年会上的发言道:公司能有今天,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成绩.到了今天,"集体"更是我们成功的可靠保障.
也许应该这么说:美国企业喜欢会为人处世的英雄个人.
如果想向上爬,本事还是要有的,立身之本的本.如果不想向上爬,本事还是要有的,否则在这样快速转变的土地上连目前的工作也难说保得住.本事是身体,而为人处世的技巧就是两个翅膀,带你飞翔.
(九)工作:脚下的路在何方
象许多留学生一样,当初踏上美国这片土地时的奋斗目标就是呆下来混下去.所以,拼命拿学位拼命找工作.然而一旦工作到手,有着好的医疗保险,有着好的退休金保证,有着可以养家糊口的一份薪水,余下的好像就是提薪提职了.每年3%到5%的提薪,三到五年一次提职.朝九晚五,时时加加,偶尔旷旷工.恍惚之间,又回到国内的单位.
时间飞逝而去,弹指一挥,八年抗战就结束了.
回头想想,当初为什么拼命走出中国?是为了在异国他乡消耗自己的青春年华,还是为了千山万水之外的退休养老?
我认认真真地在实验台前干我的实验,一干六年有余.要不是公司来这么一下子,强迫我面对现实,我还真不知认真到"何夕何年".
说句实话,这次找工作还算顺利.苦闷的是:在我这个水平上,我走到了尽头.也就是说,在从新手到熟练工的过程中,前面比较容易,薪水的提升也快.到一定阶段,提升的速度就会大减.比如说,初出校门的程序员,起薪四万.他两年之内会跳到七万,另外两年可能跳到十万,被称为高级程序员(Senior Programmer).然而,此后的提升则难得多,一般是年增率而已.每个公司年增率不同,从0%到7%不等,大都不超过5个百分点.
我想许多早年来的留学生都有同样或类似的问题.在美国企业中打工打上六七八九年,开始求职找工后来加薪提职都到了一个段落,下面是什么?
朝九晚五平淡的职员生活?是否真的甘心?
我们公司的R&D(研究与发展部)从1990年开始有中国大陆留学生,到我进去时已有二三十个,小具规模.大家时不时聚一聚,玩一玩,我们戏称"大陆工会组织".
现在,第一位到公司作助理研究员(Research Associate)的,拿了工商管理硕士,跳到另家生物公司当小经理去了.第二位到公司来的助理研究员早进了法学院学法律,已经成了一家事务所的合伙人.还有一对夫妻双双考过医学资格考试,双双去做了住院医.
我有一些朋友就下了"海",去开辟自己的事业天地去了.他们可能成为新一批"曼哈顿的女人"或"在纽约的北京人"这里按下不表.
也有一部分朋友上了"网",英特耐上的中文网.有写的有说的,有技术好的一个一个地建坛设点.与中文有关的网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很大数量上是一些老留学生的贡献(没有统计数据).
有位朋友来美十五年,在一家公司已经呆了七年以上,觉得日子腻歪,正好女儿也到了上学年龄,于是白手起家建立了一个中文学校.跟延安时期的抗大差不离,真可谓一清二白,没有资金,没有老师,没有教材.三年来,我看着他们怎么努力找老师,怎么努力五分一毛地捐钱.怎么一页一课地复印教材.我问他:什么动机?
他说:就想着做点事吧.
他在选修一些企业管理课,公司里也是一步一步地向上走.
人不一样,想得不一样,行动起来也不一样.有一点就是不要抱怨公司里埋没了你的才智才华.路是在你的脚下的,走不走由你,不是由别人.
我的大学同学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我问他们打算留在美国吗.他们说想.我说:那就趁你们在学校里,赶紧选修一些计算机课程吧.二年后,出来找份生物信息计算方面的工作,根本就不比担心J1签证了.
每一份目前的工作都是补充给养的旅店.我很羡慕欣赏我的那几个早期同事.当初他们开始实行半工半读时,我也想过.三四年过去,人家新学位在手,新工作在手.薪水都是十几万的.岂是一个"福气"了得!人家没有让巴掌山挡住双眼,人家是站得高看得远嘛.更重要的是人家想到做到行动第一.
我们公司里一位副总裁,十四前也就是初级助理(Research Associate 1).当年同他一个实验台上的中国人现在不过升到副研究员(AS).待遇上差了十倍不止.副总裁到我们分部讲话时,我们开那中国人的玩笑:不去叙一叙旧?
握手言欢,感觉不同.
有位朋友的老公,91年来美,读个电机工程硕士,就去找工作.半年一换,三四年间年薪就到了十万.我问我朋友,她老公什么本事?她说:不知道啊.就知道老公老是抱着计算机杂志看,看了新东西就折腾折腾,然后就会了.然后就去找工作了.那样年轻的他每每被委以重任.她说:好象没有难倒他的问题.
其实我想说的也就这么多了:拿了学位时,好像找到工作是唯一的要求.然而,工作三五年后,一切成了惯例.总有些不满足已经到手的薪水,总眼红人家的钞票比自己的多,人家的位置比自己的高.这时候,应该想一想自己何去何从.
在公司工作,大都有"再教育补贴".这里的再教育当然不是上山下乡练红心.再教育可以是专业上继续进修,只有学士学位的可以业余拿个硕士学位.更多的可以转行拿个其他专业的学位.如学生物的去学计算机专业.学教育专业的去拿个企业管理学位.几年下来,公司出钱让你个人级能更上一层楼.
所以说,路在脚下.这是美国很大的优点.把自己武装好了,可以在就业市场上拳打脚踢.关键是:路在脚下,想好了就走.就象横路敬二说的:不要老是朝两边看.
如果我们不能控制成事在天的天,至少我们可以把握谋事在人的人.
(十)结言:有心栽花无意插柳
初到美国,我听到谁谁有工作,眼睛就瞪圆,嘴里有意无意地轻发一个"啊"字,觉得人家特了不起.自己是来上学的,好象学校与社会中间有条难以逾越的鸿沟.闭眼想想,什么时候才能有份工作在手!因为有了工作,就相当于有了绿卡.有了绿卡,就证明飘洋过海的成功.初初踏上这片迷人的土地时,唯一的想法不就是这样的成功吗?
后来工作在手,身份改变,想法也变了.
在美国,金钱才是成功的象征.
从前,美国的财富是家族型的,祖父拼了一辈子到小康,父亲拼了一辈子到中康,他也拼一辈子到大康.他的子子孙孙就高枕无忧地成花花公子了.暴发户是有的,但不大,成不了气候.
现在的美国,有"WAL-MART"的山姆大叔经自己三十年努力成功的,有比尔盖茨十几年奋斗成了神的,也有YAHOO的年青老板几年功夫就成千万富翁的.尤其YAHOO,可以说是一夜巨富:股票上市前后.真可被称为"暴发户".只是如今的暴发户实在多,尤其湾区,已经成了一种大家追求和欣赏的时尚.
人比人气死人不是.人家的成功有许多因素,有一条是争不来夺不去的因素:运气.没这佐料端不出成功的菜.这里不细讲.
还是去为别人干活.
到我们公司,得知身边一天到晚忙碌干活的小助理也是百万富婆,不是嫁人嫁的,是在实验室里一呆八年的结果.才了解到想致富也可以不扯大旗立中央.象微软公司里,不说一揪一把的百万男女,也是两揪半把.与公司同时成长,抓紧公司的OPTION(限期股票).如果公司老板成大功,成亿万富翁,你则可以小发一笔.传说经营电子网络的CISCO有位扫地工,因当时公司没有太多现金,故以股票支薪.谁知七八年后,扫地工成了百万富翁,堪称佳话.
无独有偶,我所在的生物技术公司,也有这么一位越南难民,在公司里十分不起眼,不过打扫杂物倒倒垃圾什么的.因为同一肤色,我们碰上总是点点头,笑一笑,也算关系融洽.有几天不见,问同事.同事说:与老板赌气,辞职不干了.
有气魄!
同事笑了:不对,是有钱.知道他家的房子吧,上百万的.
我的嘴有点合不上.什么叫人不可相貌呢.
这种致富法,只能是找工作找到还没发起来又有很大希望发起来的小公司.有位朋友刚刚接收了一份工作OFFER.他是第一位真正的工作人员.公司还没有开张,地址还没有定下.他必须先到某大学的某个实验室里上班三个月.我们一听,赶紧为他庆贺:有朝一日,发了大财,千万别忘了同甘共苦的我们.
他皮笑肉不笑:看运气!
我的朋友冲一家前途无量的小公司而去,手头OPTION几万.现在正和二十位同事一道另找工作.
美国的公司如同蓠蓠原上草或牛毛一般.每年倒闭的公司与新开张的公司都是数不胜数.都说:成立个公司并不难,难的是让华尔街喜欢.你进的公司能否成为第二个微软,第二个DELL,第二个CISCO,是你在美国企业中发家致富的关键.
跟股票一样,期望回报率高的公司,风险也大.
一般说来,美国的大公司大都以稳定,良好福利和高薪号召新雇员.而小公司薪水较低,波动较大稳定性小,但股票多可能致富的机会大.不过,就当今的经济状况而言,大公司的稳定也只是相对的.前几个星期,名列世界第一的英国制药公司GLAXOWELL和另家公司差点儿合并.而康派克则一口气买下了数据设备.对公司来说,名如磐石,但对下面几万员工,则是命运未卜的转换.
我们经理离职前讲过他和朋友的故事:
十五年前,经理和他的朋友在法国做完博士后回美国找工作,朋友说:我要找家大公司,稳定福利好.经理说:我觉得自己还年轻,想找个小公司奋斗一番,管它稳不稳.
结果经理的朋友进了大公司.二年后,公司调整,把一个分部全部取消.朋友换到另外一家大公司,二年后其公司与一家公司合并,他成了另家公司的职员.而四年后,又被公司裁员不得不转到别家.名曰:四易其主.
我的经理进了我们公司,当时不过百儿八十人的小公司,几次山穷水尽最终总是柳暗花明.结果他一呆十五年,现在腰缠上千百万.
他们两位碰面时,很感叹:一个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一个是得来全不费工夫.一个是有心栽花花不发,一个是无意插柳柳成阴.这是不是命呢.
也许吧.要找一家工作轻松,老板和善,薪水高,福利好,又能稳定如磐石没有紧缩解雇合并,也能股票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让我们四十岁就可以退休养老的公司,实在是难于上月亮.不过,事在人为,日子不就在我们前天想出国昨天想学位今天想工作明天想发财中流水似的走掉了吗?
只愿你我都心想事成!
1998.2.8-4.10
于科州落基山下
??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怎么到美国公司里找工作
(8-10)红墙
(八)工作:上下左右关系
找工作的人都有体会,有老板的推荐信,就好象背后有城墙似的,求职的底气就足.然而,许多想找工作的人都没有底气,他们说:不是与老板吵翻了,还不想换工作呢!
千万不必那么大声.
我自己跟总共的六个美国老板中的三个吵过架,检讨起来,我自己总有一半的不对.幸好三次架大都因了一个原因:我执意离开.幸好三个与我吵架的老板中,两位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他们不仅与我大吵过,他们还是我最坚定的推荐人.没有他们,我可以找到工作,但不太可能拿到最好的工作OFFER,尤其不能在六七个工作中挑来拣去,让人一等半年.
为此,我一向认为我是有傻福的人,生有贵人相助.
别跟老板尤其是顶头上司怄气.去上班前,先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了.什么上司的愚蠢问题,愚蠢行动啦,什么上司处理问题不公平,不实事求是啦.没有的事,如果上司愚蠢,那是你愚蠢地选择了老板.如果上司不公平,那么你是他的下级,本身就不公平,那有什么公平而言?
有了问题,我向来认为"一个巴掌啪不响",各打五十大板.
有位朋友,抱怨老板说他总是怎么坏怎么坏最后还用上了性骚扰.她在他手下工作了近二年,时有龃龉.我们是知道的.我委婉地说:是不是从她自己那里找点可以改变的东西来缓解他们之间的矛盾.谁知她怒骂我一通,说我向着她老板.我与她老板实属八竿子打不着的那一类,不是因了她,我连她老板是否在这个地球上存在都难说,我为什么向着他?
一天休假在家,有位朋友打来电话,告诉我他被解雇了.那时候,几乎没耳闻过解雇这词,听了这个消息,我们都为他唏嘘不已.然而他在老板手下工作了三年,憋屈了三年,最后让他的老板找个理由把他解雇,是不是他也有点问题?
所以,不要嫌弃抱怨上司.
人生来不一样不平等是铁打的实事.有人性急脾气大,有气和办事慢吞吞.有人聪明觉得天下无敌,有人谦卑总说对对对.如果你碰上对眼对脾性的老板,那真是你的福气.如果没有碰上,那是常规.所以,在工作中,怎样与人相处就成了头等重要的大事.这不仅关系到你目前的这个工作的成功与否,还将涉及你下个工作钱的多少.
如果你的老板很聪明(SHARP)很拼命,那你跟他相处之道,只有多干活多出活,别无选择你若无法跟上老板的快节奏,那你只好早日另攀他枝.不要等到老板一脸阶级斗争相来找你谈话.
如果老板十分随和,就是不出成果,根本没你能干,你或者老老实实多陪他聊天,时不时拿点东西让他向上汇报,等他那天开恩把你提拔上去.说不定你这辈子就是等的这种老板呢.老婆老公看你一天到晚晃晃悠悠就能把老板唬得溜溜转,不知多高兴.要是你上进心很强,不愿陪上司浪费宝贵的革命青春,那就悄悄地时刻准备着,选好老板开溜.
我个人认为:两口子在家里沟通那么多,还要吵架.在外面,大家做道貌岸然样,架不明吵了,但沟通也少了.没有完美的老板上司,也没有无缺的下属员工.余下的就是交流交流再交流,沟通沟通再沟通了.
什么叫事在人为呢.
这里要说明的是:吵架和争论不是一回事.该争的争,不该吵的不吵.关于平静的争论和激烈的吵架,我们无须多言.然而,争论到了拍桌叫喊的地步,两者的区别就有些模糊了.不过,我个人认为,争吵过后,不记前嫌者该是属于"争"而完全伤了和气以至怀恨在心就是"吵"了.到了不是为了观点而是为了出气的你来我往,结果也就不说自明了.
对大多数中国留学生来说,也许与老板吵架只是极少数.更多的无法与老板讲通.有位朋友说,他上班几个月总共没有与老板说上几句话.他说:说什么?没话说.
也许是没话说,但到了有事谈的时候,就难了.
顶头上司的重要性已经十分明确了,他关系到你的提职你的加薪你现在这个工作的满意程度,同时也关系到你下一个工作的成败和薪水高低.所以,答应了进人家的公司,进人家的手下,就给人家一张笑脸吧,何苦与自己过不去呢.
除了顶头上司外,所有的同事都是不可忽略的.中国人有句话叫:多一条朋友多一条路.美国叫"集体合作"(TEAMWORK).公司雇人总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谈及"集体合作".不是TEAMPLAYER,别想得到工作.
想想看,不无道理.当今技术的发展使得行业分工越来越细,没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会使成功的路变得很长.
不要以为美国是个彻头彻尾讲究"个人英雄主义"的国家,只要有本事,就可以成比尔盖茨.在美国的企业中,集体主义是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的.
我们的总裁在年会上的发言道:公司能有今天,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成绩.到了今天,"集体"更是我们成功的可靠保障.
也许应该这么说:美国企业喜欢会为人处世的英雄个人.
如果想向上爬,本事还是要有的,立身之本的本.如果不想向上爬,本事还是要有的,否则在这样快速转变的土地上连目前的工作也难说保得住.本事是身体,而为人处世的技巧就是两个翅膀,带你飞翔.
(九)工作:脚下的路在何方
象许多留学生一样,当初踏上美国这片土地时的奋斗目标就是呆下来混下去.所以,拼命拿学位拼命找工作.然而一旦工作到手,有着好的医疗保险,有着好的退休金保证,有着可以养家糊口的一份薪水,余下的好像就是提薪提职了.每年3%到5%的提薪,三到五年一次提职.朝九晚五,时时加加,偶尔旷旷工.恍惚之间,又回到国内的单位.
时间飞逝而去,弹指一挥,八年抗战就结束了.
回头想想,当初为什么拼命走出中国?是为了在异国他乡消耗自己的青春年华,还是为了千山万水之外的退休养老?
我认认真真地在实验台前干我的实验,一干六年有余.要不是公司来这么一下子,强迫我面对现实,我还真不知认真到"何夕何年".
说句实话,这次找工作还算顺利.苦闷的是:在我这个水平上,我走到了尽头.也就是说,在从新手到熟练工的过程中,前面比较容易,薪水的提升也快.到一定阶段,提升的速度就会大减.比如说,初出校门的程序员,起薪四万.他两年之内会跳到七万,另外两年可能跳到十万,被称为高级程序员(Senior Programmer).然而,此后的提升则难得多,一般是年增率而已.每个公司年增率不同,从0%到7%不等,大都不超过5个百分点.
我想许多早年来的留学生都有同样或类似的问题.在美国企业中打工打上六七八九年,开始求职找工后来加薪提职都到了一个段落,下面是什么?
朝九晚五平淡的职员生活?是否真的甘心?
我们公司的R&D(研究与发展部)从1990年开始有中国大陆留学生,到我进去时已有二三十个,小具规模.大家时不时聚一聚,玩一玩,我们戏称"大陆工会组织".
现在,第一位到公司作助理研究员(Research Associate)的,拿了工商管理硕士,跳到另家生物公司当小经理去了.第二位到公司来的助理研究员早进了法学院学法律,已经成了一家事务所的合伙人.还有一对夫妻双双考过医学资格考试,双双去做了住院医.
我有一些朋友就下了"海",去开辟自己的事业天地去了.他们可能成为新一批"曼哈顿的女人"或"在纽约的北京人"这里按下不表.
也有一部分朋友上了"网",英特耐上的中文网.有写的有说的,有技术好的一个一个地建坛设点.与中文有关的网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很大数量上是一些老留学生的贡献(没有统计数据).
有位朋友来美十五年,在一家公司已经呆了七年以上,觉得日子腻歪,正好女儿也到了上学年龄,于是白手起家建立了一个中文学校.跟延安时期的抗大差不离,真可谓一清二白,没有资金,没有老师,没有教材.三年来,我看着他们怎么努力找老师,怎么努力五分一毛地捐钱.怎么一页一课地复印教材.我问他:什么动机?
他说:就想着做点事吧.
他在选修一些企业管理课,公司里也是一步一步地向上走.
人不一样,想得不一样,行动起来也不一样.有一点就是不要抱怨公司里埋没了你的才智才华.路是在你的脚下的,走不走由你,不是由别人.
我的大学同学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我问他们打算留在美国吗.他们说想.我说:那就趁你们在学校里,赶紧选修一些计算机课程吧.二年后,出来找份生物信息计算方面的工作,根本就不比担心J1签证了.
每一份目前的工作都是补充给养的旅店.我很羡慕欣赏我的那几个早期同事.当初他们开始实行半工半读时,我也想过.三四年过去,人家新学位在手,新工作在手.薪水都是十几万的.岂是一个"福气"了得!人家没有让巴掌山挡住双眼,人家是站得高看得远嘛.更重要的是人家想到做到行动第一.
我们公司里一位副总裁,十四前也就是初级助理(Research Associate 1).当年同他一个实验台上的中国人现在不过升到副研究员(AS).待遇上差了十倍不止.副总裁到我们分部讲话时,我们开那中国人的玩笑:不去叙一叙旧?
握手言欢,感觉不同.
有位朋友的老公,91年来美,读个电机工程硕士,就去找工作.半年一换,三四年间年薪就到了十万.我问我朋友,她老公什么本事?她说:不知道啊.就知道老公老是抱着计算机杂志看,看了新东西就折腾折腾,然后就会了.然后就去找工作了.那样年轻的他每每被委以重任.她说:好象没有难倒他的问题.
其实我想说的也就这么多了:拿了学位时,好像找到工作是唯一的要求.然而,工作三五年后,一切成了惯例.总有些不满足已经到手的薪水,总眼红人家的钞票比自己的多,人家的位置比自己的高.这时候,应该想一想自己何去何从.
在公司工作,大都有"再教育补贴".这里的再教育当然不是上山下乡练红心.再教育可以是专业上继续进修,只有学士学位的可以业余拿个硕士学位.更多的可以转行拿个其他专业的学位.如学生物的去学计算机专业.学教育专业的去拿个企业管理学位.几年下来,公司出钱让你个人级能更上一层楼.
所以说,路在脚下.这是美国很大的优点.把自己武装好了,可以在就业市场上拳打脚踢.关键是:路在脚下,想好了就走.就象横路敬二说的:不要老是朝两边看.
如果我们不能控制成事在天的天,至少我们可以把握谋事在人的人.
(十)结言:有心栽花无意插柳
初到美国,我听到谁谁有工作,眼睛就瞪圆,嘴里有意无意地轻发一个"啊"字,觉得人家特了不起.自己是来上学的,好象学校与社会中间有条难以逾越的鸿沟.闭眼想想,什么时候才能有份工作在手!因为有了工作,就相当于有了绿卡.有了绿卡,就证明飘洋过海的成功.初初踏上这片迷人的土地时,唯一的想法不就是这样的成功吗?
后来工作在手,身份改变,想法也变了.
在美国,金钱才是成功的象征.
从前,美国的财富是家族型的,祖父拼了一辈子到小康,父亲拼了一辈子到中康,他也拼一辈子到大康.他的子子孙孙就高枕无忧地成花花公子了.暴发户是有的,但不大,成不了气候.
现在的美国,有"WAL-MART"的山姆大叔经自己三十年努力成功的,有比尔盖茨十几年奋斗成了神的,也有YAHOO的年青老板几年功夫就成千万富翁的.尤其YAHOO,可以说是一夜巨富:股票上市前后.真可被称为"暴发户".只是如今的暴发户实在多,尤其湾区,已经成了一种大家追求和欣赏的时尚.
人比人气死人不是.人家的成功有许多因素,有一条是争不来夺不去的因素:运气.没这佐料端不出成功的菜.这里不细讲.
还是去为别人干活.
到我们公司,得知身边一天到晚忙碌干活的小助理也是百万富婆,不是嫁人嫁的,是在实验室里一呆八年的结果.才了解到想致富也可以不扯大旗立中央.象微软公司里,不说一揪一把的百万男女,也是两揪半把.与公司同时成长,抓紧公司的OPTION(限期股票).如果公司老板成大功,成亿万富翁,你则可以小发一笔.传说经营电子网络的CISCO有位扫地工,因当时公司没有太多现金,故以股票支薪.谁知七八年后,扫地工成了百万富翁,堪称佳话.
无独有偶,我所在的生物技术公司,也有这么一位越南难民,在公司里十分不起眼,不过打扫杂物倒倒垃圾什么的.因为同一肤色,我们碰上总是点点头,笑一笑,也算关系融洽.有几天不见,问同事.同事说:与老板赌气,辞职不干了.
有气魄!
同事笑了:不对,是有钱.知道他家的房子吧,上百万的.
我的嘴有点合不上.什么叫人不可相貌呢.
这种致富法,只能是找工作找到还没发起来又有很大希望发起来的小公司.有位朋友刚刚接收了一份工作OFFER.他是第一位真正的工作人员.公司还没有开张,地址还没有定下.他必须先到某大学的某个实验室里上班三个月.我们一听,赶紧为他庆贺:有朝一日,发了大财,千万别忘了同甘共苦的我们.
他皮笑肉不笑:看运气!
我的朋友冲一家前途无量的小公司而去,手头OPTION几万.现在正和二十位同事一道另找工作.
美国的公司如同蓠蓠原上草或牛毛一般.每年倒闭的公司与新开张的公司都是数不胜数.都说:成立个公司并不难,难的是让华尔街喜欢.你进的公司能否成为第二个微软,第二个DELL,第二个CISCO,是你在美国企业中发家致富的关键.
跟股票一样,期望回报率高的公司,风险也大.
一般说来,美国的大公司大都以稳定,良好福利和高薪号召新雇员.而小公司薪水较低,波动较大稳定性小,但股票多可能致富的机会大.不过,就当今的经济状况而言,大公司的稳定也只是相对的.前几个星期,名列世界第一的英国制药公司GLAXOWELL和另家公司差点儿合并.而康派克则一口气买下了数据设备.对公司来说,名如磐石,但对下面几万员工,则是命运未卜的转换.
我们经理离职前讲过他和朋友的故事:
十五年前,经理和他的朋友在法国做完博士后回美国找工作,朋友说:我要找家大公司,稳定福利好.经理说:我觉得自己还年轻,想找个小公司奋斗一番,管它稳不稳.
结果经理的朋友进了大公司.二年后,公司调整,把一个分部全部取消.朋友换到另外一家大公司,二年后其公司与一家公司合并,他成了另家公司的职员.而四年后,又被公司裁员不得不转到别家.名曰:四易其主.
我的经理进了我们公司,当时不过百儿八十人的小公司,几次山穷水尽最终总是柳暗花明.结果他一呆十五年,现在腰缠上千百万.
他们两位碰面时,很感叹:一个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一个是得来全不费工夫.一个是有心栽花花不发,一个是无意插柳柳成阴.这是不是命呢.
也许吧.要找一家工作轻松,老板和善,薪水高,福利好,又能稳定如磐石没有紧缩解雇合并,也能股票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让我们四十岁就可以退休养老的公司,实在是难于上月亮.不过,事在人为,日子不就在我们前天想出国昨天想学位今天想工作明天想发财中流水似的走掉了吗?
只愿你我都心想事成!
1998.2.8-4.10
于科州落基山下
??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