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一位投資朋友把我問了個措手不及。這位朋友想知道如何能從信用卡負債累累的情況下跳脫出來。
華人在北美社會裡算是最勤儉的族群之一,華人投資者普遍的問題是如何可以讓錢更快速生錢,而不是如何應付債務。然而,有些時候環境比人強,景氣低迷可能讓準備最充份的人也不得不暫時舉債;初出社會的年輕人收入少而開銷多,又背負學生貸款,也非常可能陷入負債。
被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我想是很多人-包括筆者在內-在人生某個階段都曾經體會過的經驗。這種滋味心情並不好受;一日之中的活動無不與金錢息息相關,想吃個零食都要考慮再三;信用卡公司的催債信函連打開都不想。嚴重的情況,甚至讓人懷疑我這一生是不是毀了!
背負債務對消費者來說,是非常吃虧的一件事情。要理解為什麼,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研究一下信貸公司可以佔到什麼便宜。在美國,個人債務絕大部分是欠給發行信用卡的銀行,而這些信用卡債務的利息,通常是在 20% 左右,最高可能到 25%。從銀行的角度來看,借錢給消費者是銀行的一項投資,這項投資的回收可能高達 25%,但是損失的風險相對較小(信用卡呆帳部分最後被轉嫁到全體消費者身上)。有投資經驗的人都知道,最了不起的投資一年也不過 10% 到 15% 的回收而已,還得冒股市的風險;相形之下,借錢給消費者是個非常有利的投資。那麼,既然信用卡債務對銀行是好得不能再好的投資,對於消費者來說肯定是個壞的不能再壞的陷阱。
負債並不是世界末日,但是有債務必須及早償還,否則拖欠的代價非常高。美國的生活極大程度受到信用的影響,租屋,買房,求職,買車,通通要看信用歷史,所以欠下巨債的消費者不敢不還錢。還嘛,利息又高到幾乎還不完。於是,這些背負信用卡債務的消費者成了信用卡貸款公司最寶貴的客戶-不敢不還,又還不完,於是週而復始的付錢給發行信用卡的銀行。
一個人如何從債務的泥淖裡脫身?很不幸,要從負債中脫身沒有捷徑,消費者只能儘快儘量償還欠款。但有幾點竅門可以幫助達到這個目標:
1‧每次付款一定要還一些本金。欠款每個月會生一些利息;這個數目可以根據本金以及利率計算出來。你的付款必須超過這個數目,欠款才會逐漸減少;如果你的付款等於這個數目,那麼不管還多少年,本金還會在那裡。倘若每月還款還不到這個數目,那麼欠款的數目甚至將逐月上升,非常可怕。
2‧想辦法再擠出多一點錢來還債。很多消費者償還債務的態度是看看自己有多少收入,扣去必須花費的開支如房租伙食等,然後把剩餘的錢通通拿來還債,他們覺得這已經是「盡所能」的還債。這個邏輯雖然正確,但是失於被動-如果扣去必要開支沒有剩餘怎麼辦?負債的情況可能拖延下去,繼續惡化。
非常狀況需要採取非常的手段。負債的消費者應該準備做出一些生活上的犧牲,開源節流,來儘快償還。在這個情況下,應該設法「超越」能力所及:如果能找第二份工作多賺一點錢,就那樣做;如果搬到較小的公寓具有足夠的經濟效益,考慮那樣做。連續半年完全沒有任何娛樂,並不是太大的犧牲。
3‧最高利息的欠款首先償還。如果債務來自多家貸款公司,首先償還利息最高的那筆債款。其他的公司,都只付最低付款就好。甚至,如果能夠暫時停止付款,例如學生貸款都有暫時停止付款的辦法,那麼更應該利用。
4‧把債務移到利息較低的信貸公司。如果利息較低的信貸公司願意接受你的債務,那麼將欠款從高利息的貸款者移到利息較低的貸款者,將為你省下一點點錢,即便不是大錢。別不好意思詢問,因為公司也很願意賺你的這筆錢。
不過,在儘量還債的同時,你也必須避免踏入更多的陷阱。信貸公司最常見的一個賺錢障眼法是用較低的最低付款做招徠。較低的每個月最低付款乍聽之下好像不錯,勉強也可以說給予消費者更大的償還彈性,但實際上對消費者一點好處都沒有。重要的條件只是利率的高低;付款多寡毫無影響。至於付款的彈性,既然消費者應該盡可能還最多的錢,最低付款派不上用場。
信貸公司的另一個花招是以短暫的優惠利率吸引消費者把債務轉移到該公司。這種優惠利率稱為「 introductory rate 」,一般只有三個月,其後利率會上升到一個相當高的水平。例如,某公司可能提供三個月 8% 的利息,但背頁小字註明其後利息上升到 22%。想要把握這種機會必須小心計算,而且必須有極嚴格的財務紀律。如果能在限定的期限內將欠款還清,那麼消費者才能真正享受到優惠。實際情況是,會陷入財務泥淖的人多數是無法自我保持紀律的,他們預計在幾個月內還清債務,但總是事與願違,結果付出了更多的利息錢,這也是為何這類廣告滿天飛的原因。
回想起來,我之所以面對這個問題措手不及,是因為我試圖找出一個樂觀的角度來分析這位投資朋友的情況,但是我發現,沒有甚麼能夠取代苦口的良藥。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不管是什麼原因,花掉了未來的錢,未來當然必須償還。努力開源節流是跳脫負債的唯一之道。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華人在北美社會裡算是最勤儉的族群之一,華人投資者普遍的問題是如何可以讓錢更快速生錢,而不是如何應付債務。然而,有些時候環境比人強,景氣低迷可能讓準備最充份的人也不得不暫時舉債;初出社會的年輕人收入少而開銷多,又背負學生貸款,也非常可能陷入負債。
被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我想是很多人-包括筆者在內-在人生某個階段都曾經體會過的經驗。這種滋味心情並不好受;一日之中的活動無不與金錢息息相關,想吃個零食都要考慮再三;信用卡公司的催債信函連打開都不想。嚴重的情況,甚至讓人懷疑我這一生是不是毀了!
背負債務對消費者來說,是非常吃虧的一件事情。要理解為什麼,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研究一下信貸公司可以佔到什麼便宜。在美國,個人債務絕大部分是欠給發行信用卡的銀行,而這些信用卡債務的利息,通常是在 20% 左右,最高可能到 25%。從銀行的角度來看,借錢給消費者是銀行的一項投資,這項投資的回收可能高達 25%,但是損失的風險相對較小(信用卡呆帳部分最後被轉嫁到全體消費者身上)。有投資經驗的人都知道,最了不起的投資一年也不過 10% 到 15% 的回收而已,還得冒股市的風險;相形之下,借錢給消費者是個非常有利的投資。那麼,既然信用卡債務對銀行是好得不能再好的投資,對於消費者來說肯定是個壞的不能再壞的陷阱。
負債並不是世界末日,但是有債務必須及早償還,否則拖欠的代價非常高。美國的生活極大程度受到信用的影響,租屋,買房,求職,買車,通通要看信用歷史,所以欠下巨債的消費者不敢不還錢。還嘛,利息又高到幾乎還不完。於是,這些背負信用卡債務的消費者成了信用卡貸款公司最寶貴的客戶-不敢不還,又還不完,於是週而復始的付錢給發行信用卡的銀行。
一個人如何從債務的泥淖裡脫身?很不幸,要從負債中脫身沒有捷徑,消費者只能儘快儘量償還欠款。但有幾點竅門可以幫助達到這個目標:
1‧每次付款一定要還一些本金。欠款每個月會生一些利息;這個數目可以根據本金以及利率計算出來。你的付款必須超過這個數目,欠款才會逐漸減少;如果你的付款等於這個數目,那麼不管還多少年,本金還會在那裡。倘若每月還款還不到這個數目,那麼欠款的數目甚至將逐月上升,非常可怕。
2‧想辦法再擠出多一點錢來還債。很多消費者償還債務的態度是看看自己有多少收入,扣去必須花費的開支如房租伙食等,然後把剩餘的錢通通拿來還債,他們覺得這已經是「盡所能」的還債。這個邏輯雖然正確,但是失於被動-如果扣去必要開支沒有剩餘怎麼辦?負債的情況可能拖延下去,繼續惡化。
非常狀況需要採取非常的手段。負債的消費者應該準備做出一些生活上的犧牲,開源節流,來儘快償還。在這個情況下,應該設法「超越」能力所及:如果能找第二份工作多賺一點錢,就那樣做;如果搬到較小的公寓具有足夠的經濟效益,考慮那樣做。連續半年完全沒有任何娛樂,並不是太大的犧牲。
3‧最高利息的欠款首先償還。如果債務來自多家貸款公司,首先償還利息最高的那筆債款。其他的公司,都只付最低付款就好。甚至,如果能夠暫時停止付款,例如學生貸款都有暫時停止付款的辦法,那麼更應該利用。
4‧把債務移到利息較低的信貸公司。如果利息較低的信貸公司願意接受你的債務,那麼將欠款從高利息的貸款者移到利息較低的貸款者,將為你省下一點點錢,即便不是大錢。別不好意思詢問,因為公司也很願意賺你的這筆錢。
不過,在儘量還債的同時,你也必須避免踏入更多的陷阱。信貸公司最常見的一個賺錢障眼法是用較低的最低付款做招徠。較低的每個月最低付款乍聽之下好像不錯,勉強也可以說給予消費者更大的償還彈性,但實際上對消費者一點好處都沒有。重要的條件只是利率的高低;付款多寡毫無影響。至於付款的彈性,既然消費者應該盡可能還最多的錢,最低付款派不上用場。
信貸公司的另一個花招是以短暫的優惠利率吸引消費者把債務轉移到該公司。這種優惠利率稱為「 introductory rate 」,一般只有三個月,其後利率會上升到一個相當高的水平。例如,某公司可能提供三個月 8% 的利息,但背頁小字註明其後利息上升到 22%。想要把握這種機會必須小心計算,而且必須有極嚴格的財務紀律。如果能在限定的期限內將欠款還清,那麼消費者才能真正享受到優惠。實際情況是,會陷入財務泥淖的人多數是無法自我保持紀律的,他們預計在幾個月內還清債務,但總是事與願違,結果付出了更多的利息錢,這也是為何這類廣告滿天飛的原因。
回想起來,我之所以面對這個問題措手不及,是因為我試圖找出一個樂觀的角度來分析這位投資朋友的情況,但是我發現,沒有甚麼能夠取代苦口的良藥。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不管是什麼原因,花掉了未來的錢,未來當然必須償還。努力開源節流是跳脫負債的唯一之道。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