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单文讲的第二个故事《小四川请客看川剧的趣闻》
单文讲这个故事时已从文化部调来文工团了。那天在剧场排练休息时,有几个人在观众席聊天谈戏曲,从京剧谈到昆曲,又谈到上海的越剧、北京的评剧,广东的粤剧、四川的川剧。提起川剧,有人说川剧可不怎么好接受,马上便有人接话说,你这话可别让陈其通(注)听见,非骂死你不可。老单突然笑着一拍椅背,伸出手臂,直指说川剧坏话的人,“哎呀,你可不知道四川人……”
接着他就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五十年代初,老单在海政文化部工作的时候,北京常有外省市剧团进京汇报演出。看戏嘛文化部近水楼台,等着公家发观摩票就是了,谁也不愁看不上戏,有时晚了几天还要催,“怎么还不发观摩票呀?”公家欠了大家的,还得快。负责买票的同志点头哈腰地解释:“对不起,对不起,下午就取。”那时候,白看戏的是大爷。怎么啦,你不服,你以为是娱乐呀,告诉你,咱是观摩,有-任-务!
这回是川剧团来京演出。
政治部一位文印员绰号小四川的是个川剧迷。说他是川剧迷还不太准确,他是那样一种四川人,中国最好的省份是“天府之国”四川省,最好听的话是四川话,最好看的戏是四川戏。那年流传一个笑话,说新政协表决用哪种方言做国语(就是选普通话)的时候,四川话就差一票。小四川相信真有其事。川剧团来京,他早一天就知道了。家乡戏,喜在眉梢乐在心头,急着要在众人面前露露脸,逢人便说川剧好看,什么戏都可以不看,川剧不可不看。那天在饭厅见到文化部的人围着一张桌子,便过去缠,装得可怜兮兮的,“观摩票来了没得,给我一张看看嘛!”小四川才十五六七,可能是十七,长得像十五,性格像孩子,小巧活泼开朗,大家都爱跟他逗。
老单坐在桌边,左手捻着鬓角,右手拿着馒头,歪过头来看着小四川,慢腾腾地逗:“听说,你们那个川戏不好看,听不懂,这回不观摩罗。”老单说话的语气里特别强调“你们”,有意激他。
小四川果然急了,“啥子呀,四川话不好懂?四川话最好懂,就差一票!”
大伙儿一听就乐了,也用四川话跟他逗,“对头,多一票,我们都成四川锤子罗!”
小四川挨了讥笑也不泄气,“你给不给票嘛?”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假话真说:
“没得票,拿什么给你嘛?”
“还文化人哩,这么好的戏不看,看什么?”
老单说“文化人都听不懂,好什么?”
“听不懂找我。”
“你请客?”
小四川一拍胸脯,“我请客,看不看?”
老单筷子敲敲碗边朝大家眨眨眼,“有人请还不看啦?看!”
一句话提醒了大家,起哄似的一唱众和“看!”
“好,说话算数。”小四川说完转身就走,谁也没当真。
第二天,小四川真把票买来了,4张,去不去?这下真把文化人的嘴给堵住了,没想到小四川这么当真,也有点感动。不去还行呀?去吧。吃罢晚饭,小四川陪着三位文化人进了前门外广和剧场。文化人坐在中间靠左走道的三个位子,老单靠近走道边。走道那边第一个位子是小四川。不多会儿戏开演。
戏一开场,那阄、阄、阄、阄的川锣,与京剧、评剧风格迥异的高腔,你要是第一次见识,真的是既新鲜又不习惯;小四川当然是浑身舒坦。文化部这几位都是戏油子,虽然不是四川人,四川戏还是看过,看戏可比小四川内行。舞台上的演出效果不用装,该笑时笑,该鼓掌时鼓掌,该评论时评论几句。看到高兴时老单偶一回头,小四川不见了。好一会儿才回来。
老单隔着走道偏过头小声问“去哪儿啦,怎么不看戏?”
“看罗。”小四川说着就从座位上下来弯着腰轻轻到走道这边,蹲在老单身边指着最近的太平门说,“我在那个门边边,看你们笑没笑?”
老单为他的孩子气感动,拍拍他的肩膀笑道“笑了笑了,看戏吧。”
“看到你们笑了我才回来的。”小四川有点得意。
老单说着故事把他的感动也带过来朝我们笑了,伸出食指,指向虚拟的小四川点了几下说:你说这个小四川多有意思,真是一个典型,自己花钱请客,进了剧场不看戏,专看客人的反映。偷看了还不放心,回到座位上,瞪着两眼盯着我们仨。我们看台上的戏,他看我们的戏,我们笑他笑,我们鼓掌他鼓掌;客人的喜欢成了他最大的快乐。你们见过这种人吗?
说没见过也见过,大家很有兴趣地议论了一番四川人爱四川的种种趣闻,例如有位四川人说四川也出海参,人家说他瞎扯,他还不服气,说怎么瞎扯,马路上到处都是;这是另一个故事了。要交待的是文化部分观摩票的时候,一致提议,额外匀出一张给小四川。
———————
注:陈其通,四川人,长征干部,话剧《万水千山》作者,曾任总政文化部副部长;不过单文讲故事那个时候还是总政文化部文艺处副处长。已故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单文讲这个故事时已从文化部调来文工团了。那天在剧场排练休息时,有几个人在观众席聊天谈戏曲,从京剧谈到昆曲,又谈到上海的越剧、北京的评剧,广东的粤剧、四川的川剧。提起川剧,有人说川剧可不怎么好接受,马上便有人接话说,你这话可别让陈其通(注)听见,非骂死你不可。老单突然笑着一拍椅背,伸出手臂,直指说川剧坏话的人,“哎呀,你可不知道四川人……”
接着他就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五十年代初,老单在海政文化部工作的时候,北京常有外省市剧团进京汇报演出。看戏嘛文化部近水楼台,等着公家发观摩票就是了,谁也不愁看不上戏,有时晚了几天还要催,“怎么还不发观摩票呀?”公家欠了大家的,还得快。负责买票的同志点头哈腰地解释:“对不起,对不起,下午就取。”那时候,白看戏的是大爷。怎么啦,你不服,你以为是娱乐呀,告诉你,咱是观摩,有-任-务!
这回是川剧团来京演出。
政治部一位文印员绰号小四川的是个川剧迷。说他是川剧迷还不太准确,他是那样一种四川人,中国最好的省份是“天府之国”四川省,最好听的话是四川话,最好看的戏是四川戏。那年流传一个笑话,说新政协表决用哪种方言做国语(就是选普通话)的时候,四川话就差一票。小四川相信真有其事。川剧团来京,他早一天就知道了。家乡戏,喜在眉梢乐在心头,急着要在众人面前露露脸,逢人便说川剧好看,什么戏都可以不看,川剧不可不看。那天在饭厅见到文化部的人围着一张桌子,便过去缠,装得可怜兮兮的,“观摩票来了没得,给我一张看看嘛!”小四川才十五六七,可能是十七,长得像十五,性格像孩子,小巧活泼开朗,大家都爱跟他逗。
老单坐在桌边,左手捻着鬓角,右手拿着馒头,歪过头来看着小四川,慢腾腾地逗:“听说,你们那个川戏不好看,听不懂,这回不观摩罗。”老单说话的语气里特别强调“你们”,有意激他。
小四川果然急了,“啥子呀,四川话不好懂?四川话最好懂,就差一票!”
大伙儿一听就乐了,也用四川话跟他逗,“对头,多一票,我们都成四川锤子罗!”
小四川挨了讥笑也不泄气,“你给不给票嘛?”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假话真说:
“没得票,拿什么给你嘛?”
“还文化人哩,这么好的戏不看,看什么?”
老单说“文化人都听不懂,好什么?”
“听不懂找我。”
“你请客?”
小四川一拍胸脯,“我请客,看不看?”
老单筷子敲敲碗边朝大家眨眨眼,“有人请还不看啦?看!”
一句话提醒了大家,起哄似的一唱众和“看!”
“好,说话算数。”小四川说完转身就走,谁也没当真。
第二天,小四川真把票买来了,4张,去不去?这下真把文化人的嘴给堵住了,没想到小四川这么当真,也有点感动。不去还行呀?去吧。吃罢晚饭,小四川陪着三位文化人进了前门外广和剧场。文化人坐在中间靠左走道的三个位子,老单靠近走道边。走道那边第一个位子是小四川。不多会儿戏开演。
戏一开场,那阄、阄、阄、阄的川锣,与京剧、评剧风格迥异的高腔,你要是第一次见识,真的是既新鲜又不习惯;小四川当然是浑身舒坦。文化部这几位都是戏油子,虽然不是四川人,四川戏还是看过,看戏可比小四川内行。舞台上的演出效果不用装,该笑时笑,该鼓掌时鼓掌,该评论时评论几句。看到高兴时老单偶一回头,小四川不见了。好一会儿才回来。
老单隔着走道偏过头小声问“去哪儿啦,怎么不看戏?”
“看罗。”小四川说着就从座位上下来弯着腰轻轻到走道这边,蹲在老单身边指着最近的太平门说,“我在那个门边边,看你们笑没笑?”
老单为他的孩子气感动,拍拍他的肩膀笑道“笑了笑了,看戏吧。”
“看到你们笑了我才回来的。”小四川有点得意。
老单说着故事把他的感动也带过来朝我们笑了,伸出食指,指向虚拟的小四川点了几下说:你说这个小四川多有意思,真是一个典型,自己花钱请客,进了剧场不看戏,专看客人的反映。偷看了还不放心,回到座位上,瞪着两眼盯着我们仨。我们看台上的戏,他看我们的戏,我们笑他笑,我们鼓掌他鼓掌;客人的喜欢成了他最大的快乐。你们见过这种人吗?
说没见过也见过,大家很有兴趣地议论了一番四川人爱四川的种种趣闻,例如有位四川人说四川也出海参,人家说他瞎扯,他还不服气,说怎么瞎扯,马路上到处都是;这是另一个故事了。要交待的是文化部分观摩票的时候,一致提议,额外匀出一张给小四川。
———————
注:陈其通,四川人,长征干部,话剧《万水千山》作者,曾任总政文化部副部长;不过单文讲故事那个时候还是总政文化部文艺处副处长。已故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