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记得上集最后7个字?什么的传统?一夫多妻。改信摩门教吧?!
晚了,现代的摩门教徒是严格遵守美国婚姻法,不包二奶的。有人不死心的问,真没有了?还确实有,有那还生活在过去时代的摩门教徒,基本都在尤他州的崇山峻岭里。一个我认识的摩门教授的摩门女学生就来自这样的家庭。她有4个妈,所有的孩子管所有的女人都叫妈,不厚此薄彼,和谐的大家庭。她幸福的爸爸是这样生活的:每年入冬的第一场大雪封山,全家二十几个孩子就站在门外,热烈欢迎风尘仆仆的爸爸回家, 等着爸爸一个一个亲过来。不用说,冬天是幸福的,齐人之福;冬天又是短暂的,春天的第一缕阳光照到山上的木屋,积雪消融,二十几个孩子再次来到门外,送爸爸远行。爸爸去哪?香港话讲,爸爸“跑路”,去更高的山上,雪永远不化的山上。雪化了,路通了,警察叔叔就来逮爸爸了。守着四个老婆,半辈子都在跑路,也不是很吸引人的生活方式。这种摩门教徒咱们不谈。
Charlie的父亲只娶了一个,但养了七个孩子,也算是忠实拥护教义。墨尔本城在20多年的急速发展后,以我的标准依然是个小城。Charlie一家当初搬来的时候,全城不过几万人。几万人中的摩门教徒想来不会很多,镇上只有一家摩门教堂。在美国社会,摩门是一个处在边缘但极抱团的组织,在边缘就难免受到周围向内挤压的外力,抱团又是紧密联系的内力。这两种力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另一种力:Charlie一家因为肤色受到主流多多少少的排外力。小镇上的摩门孩子都是从小在一家教堂一起玩大的,直到18岁各自离开小镇上大学。社会上的关系没什么比“发小儿”更紧了,知根知底,大家曾穿开裆裤坦诚相见,长大了做生意也好,干什么也好,彼此信任。时值今日,除去周日必去教堂,每周三晚上小Charlie风雨无阻的下班就去教堂,带一帮十岁左右的摩门小男孩,类似校外辅导员吧。摩门很重视家庭,不只是小家庭,还有父母兄弟姐妹的大家庭,小镇上的摩门孩子上完大学纷纷回来定居。尽管摩门总数小,但是考虑到生育比率,小Charlie在小镇上这一代里的人脉却不容小觑。除了离父母近,这也是他选择回来就业的另一个重要考虑。
公司里有一个Charlie 的发小儿,金发碧眼的高大白人,在另外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此人也是一个big joker,和长相迥异的Charlie一见面就胡说八道不止。虽然摩门不说脏话,但如果你看到这一幕,也绝不会把他俩往摩门猜。我就此推断人都差不多,顿顿吃牛排cheese ,受美国pop culture影响的年轻男人,不可能像我们想的清教徒一样24小时见谁都道貌岸然,只是你能看到他哪个侧面而已。此人的爸爸曾是城里最好最成功的牙医,做到后来雇了另外两个牙医运营诊所,自己全脱产带着老婆跑到物价昂贵的芬兰住了3年,是摩门青年传教士(missioner)在芬兰的总召集人。我们这个州内第二大的家族企业20年前发迹于这么个小城,您觉得家族里大人小孩的牙都是谁给看的。当年看过牙的小孩现在就是指掌大权的公司第二代传人。这个牙医的儿子,现在还volunteer 在本地最好的高中做篮球教练,公司CEO的大公子就是球队主力。这只是我见到的一点点Charlie的社会关系而已。点到为止,不多说了,否则又要不屑于我了。
反正这么说吧,论职位,Charlie和CEO差十万八千里,论规模,我们这个building里有总部和本城的分公司以及一些相关企业,总有个七八百人;小到各部门人员调动,大到公司要上市这样的高度机密,Charlie 总是可以在第一时间从体制外的渠道直接获得。接连不断的信息具有价值,有价值就可以来交换,交换就让所有人的利益最大化,Charlie身边逐渐聚拢起部门内外大量的人气就不奇怪了。另外Charlie的长远打算是七八年之内自己创业,十之八九还是在本地区本行业,那么到时候除去自己家的6个兄弟姐妹,这些在本行业本地区各个公司的不同职能部门潜伏的发小儿们就等着他振臂一呼。我斗胆废话一句:请您想想我们华人第一第二代走的路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机会成本?
掌握公司的家族是地道的主流WASP,各色握有大量资源的president,VP也没听说有摩门。作为一种宗教,不了解这些人如何评价摩门;但作为一个特定的人,他们是如何看待摩门Charlie呢?总的讲,很欣赏Charlie的几个品质:刻苦,肯干,诚实,负责任, 有抱负,有冲劲, 以把工作做到最好为荣,以对付工作为耻(八荣八耻)。并且他们会主动把这些品质与Charlie的摩门背景联系。就是说,Charlie 的摩门身份在WASP领导层面前给他自己加分了。当然,是作为一个低级阶段的员工加分的,他们愿不愿意看到一个摩门VP出现在身边,我还不清楚。但是Charlie飞速拿到基层经理的offer,我看到了。
我感觉Charlie本人也有意识的在利用这一优势,比如当division president难得一次和我们坐在一桌共进午餐,又主动谈起宗教的话题,Charlie就能够马上接过话头。这次对话,我和另外两个关系紧密的白人基本上都是陪衬,当然他们俩还能符合几句,毕竟是基督徒,没事也去教堂,I could not find anything related to talk。还好我什么也没说,否则万一我也大谈基督,人家转过来问我信什么教,我总不能说I don’t engage with any god 吧?在午餐中,president对Charlie的观点频频点头。我感觉,首先主流承认摩门“基督徒里的基督徒”的先进地位,承认他们在信教作“功课”(此乃佛教用语,套用一下)上是模范; 其次, 因为摩门年轻时普遍有专职传教的经历,为了说服别的基督徒皈依他们这个教派,就要做大量的研究,要知己知彼,因此Charlie对基督教各个派别的外延与内涵是极其熟悉的。一般基督徒最多熟悉本派教义,这还是比较虔诚的老美,像我们一起玩的这几个dude,上教堂主要是找姑娘date。但是,不论president张口说出自己是什么怪名字的小教派,Charlie马上可以就他们那个派的内部事务和他展开讨论。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来,有空去看看“达芬齐密码”的电影吧,尽管电影歪曲原著,原著也歪曲宗教,但对于增加一点感觉去了解信教之人还是会有帮助的。西方人的精神世界是个三角形的稳固结构:法律,宗教,和道德。法律管不到的道德管,道德管不到的宗教关。你比如婚外情吧,美国没有通奸罪,不犯法,有的人也没什么道德感,但最后多多少少还是怕go to hell的,所以主流舆论对于已婚人士出去乱搞还是盯的很紧的。传统上,中国人的脑子里从来也没给过宗教三分之一的位置,从一种教转另一种相对容易,从无神论去信教就难了。每年圣诞节,教堂演圣剧,最后一句都是“基督已经在马厩诞生了,你在心里给他留出位置了吗?”我现在扪心自问,我这心里乱七八糟的,还真没他老人家住进来的位置。美国人动不动叫 Lord,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叫的时候还是从心里的,我现在要是叫,最多当个口头语,和在国内叫“妈呀”没区别。有高人可以往另外两点,中美的法律和道德上发散一下,我这个系列将不涉及。
Charlie的生活习惯受摩门影响是很独特的。他明确反对婚前性行为(喜欢这个话题的朋友要失望了。我没问Charlie对婚外性行为的看法,不想问完又觉得stupid。估计Charlie的婚内性行为也不具有卖点,所以我也没问。)这是摩门普遍早婚的原因,都是吃肉长大的,不能婚前,结的早点可以理解。Charlie不沾烟酒,不喝茶,咖啡等任何具有咖啡因的饮料。他因为个人习惯也不喜欢其他非咖啡因的碳酸饮料。也就是说,他喝的都是纯天然的东西。原来我们连续晚上加班,第二天很早到公司,我不是喝茶就是咖啡,反正公司免费供应,要不我坚持不到下午。Charlie永远是一杯冰水,我就问他:你睡得也很少,不喝点提神的怎么还这么精神?Charlie突然很认真的对我说:“Water is the best. My friend, water is the best.”那一刻,我突然有点很宗教的感觉,也许他真的有宗教的精神力量在支撑。
摩门教的选择是老Charlie做的,直接的受益有两条:紧密维系了自己和白人姑娘的婚姻;使小Charlie生为摩门,较之汤加移民第二代的单一身份,有了一个更社会化的成长环境。有没有损失的机会成本呢,任何选择都会有的。
下集预告:
融入主流的Charlie (四)-- 体育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晚了,现代的摩门教徒是严格遵守美国婚姻法,不包二奶的。有人不死心的问,真没有了?还确实有,有那还生活在过去时代的摩门教徒,基本都在尤他州的崇山峻岭里。一个我认识的摩门教授的摩门女学生就来自这样的家庭。她有4个妈,所有的孩子管所有的女人都叫妈,不厚此薄彼,和谐的大家庭。她幸福的爸爸是这样生活的:每年入冬的第一场大雪封山,全家二十几个孩子就站在门外,热烈欢迎风尘仆仆的爸爸回家, 等着爸爸一个一个亲过来。不用说,冬天是幸福的,齐人之福;冬天又是短暂的,春天的第一缕阳光照到山上的木屋,积雪消融,二十几个孩子再次来到门外,送爸爸远行。爸爸去哪?香港话讲,爸爸“跑路”,去更高的山上,雪永远不化的山上。雪化了,路通了,警察叔叔就来逮爸爸了。守着四个老婆,半辈子都在跑路,也不是很吸引人的生活方式。这种摩门教徒咱们不谈。
Charlie的父亲只娶了一个,但养了七个孩子,也算是忠实拥护教义。墨尔本城在20多年的急速发展后,以我的标准依然是个小城。Charlie一家当初搬来的时候,全城不过几万人。几万人中的摩门教徒想来不会很多,镇上只有一家摩门教堂。在美国社会,摩门是一个处在边缘但极抱团的组织,在边缘就难免受到周围向内挤压的外力,抱团又是紧密联系的内力。这两种力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另一种力:Charlie一家因为肤色受到主流多多少少的排外力。小镇上的摩门孩子都是从小在一家教堂一起玩大的,直到18岁各自离开小镇上大学。社会上的关系没什么比“发小儿”更紧了,知根知底,大家曾穿开裆裤坦诚相见,长大了做生意也好,干什么也好,彼此信任。时值今日,除去周日必去教堂,每周三晚上小Charlie风雨无阻的下班就去教堂,带一帮十岁左右的摩门小男孩,类似校外辅导员吧。摩门很重视家庭,不只是小家庭,还有父母兄弟姐妹的大家庭,小镇上的摩门孩子上完大学纷纷回来定居。尽管摩门总数小,但是考虑到生育比率,小Charlie在小镇上这一代里的人脉却不容小觑。除了离父母近,这也是他选择回来就业的另一个重要考虑。
公司里有一个Charlie 的发小儿,金发碧眼的高大白人,在另外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此人也是一个big joker,和长相迥异的Charlie一见面就胡说八道不止。虽然摩门不说脏话,但如果你看到这一幕,也绝不会把他俩往摩门猜。我就此推断人都差不多,顿顿吃牛排cheese ,受美国pop culture影响的年轻男人,不可能像我们想的清教徒一样24小时见谁都道貌岸然,只是你能看到他哪个侧面而已。此人的爸爸曾是城里最好最成功的牙医,做到后来雇了另外两个牙医运营诊所,自己全脱产带着老婆跑到物价昂贵的芬兰住了3年,是摩门青年传教士(missioner)在芬兰的总召集人。我们这个州内第二大的家族企业20年前发迹于这么个小城,您觉得家族里大人小孩的牙都是谁给看的。当年看过牙的小孩现在就是指掌大权的公司第二代传人。这个牙医的儿子,现在还volunteer 在本地最好的高中做篮球教练,公司CEO的大公子就是球队主力。这只是我见到的一点点Charlie的社会关系而已。点到为止,不多说了,否则又要不屑于我了。
反正这么说吧,论职位,Charlie和CEO差十万八千里,论规模,我们这个building里有总部和本城的分公司以及一些相关企业,总有个七八百人;小到各部门人员调动,大到公司要上市这样的高度机密,Charlie 总是可以在第一时间从体制外的渠道直接获得。接连不断的信息具有价值,有价值就可以来交换,交换就让所有人的利益最大化,Charlie身边逐渐聚拢起部门内外大量的人气就不奇怪了。另外Charlie的长远打算是七八年之内自己创业,十之八九还是在本地区本行业,那么到时候除去自己家的6个兄弟姐妹,这些在本行业本地区各个公司的不同职能部门潜伏的发小儿们就等着他振臂一呼。我斗胆废话一句:请您想想我们华人第一第二代走的路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机会成本?
掌握公司的家族是地道的主流WASP,各色握有大量资源的president,VP也没听说有摩门。作为一种宗教,不了解这些人如何评价摩门;但作为一个特定的人,他们是如何看待摩门Charlie呢?总的讲,很欣赏Charlie的几个品质:刻苦,肯干,诚实,负责任, 有抱负,有冲劲, 以把工作做到最好为荣,以对付工作为耻(八荣八耻)。并且他们会主动把这些品质与Charlie的摩门背景联系。就是说,Charlie 的摩门身份在WASP领导层面前给他自己加分了。当然,是作为一个低级阶段的员工加分的,他们愿不愿意看到一个摩门VP出现在身边,我还不清楚。但是Charlie飞速拿到基层经理的offer,我看到了。
我感觉Charlie本人也有意识的在利用这一优势,比如当division president难得一次和我们坐在一桌共进午餐,又主动谈起宗教的话题,Charlie就能够马上接过话头。这次对话,我和另外两个关系紧密的白人基本上都是陪衬,当然他们俩还能符合几句,毕竟是基督徒,没事也去教堂,I could not find anything related to talk。还好我什么也没说,否则万一我也大谈基督,人家转过来问我信什么教,我总不能说I don’t engage with any god 吧?在午餐中,president对Charlie的观点频频点头。我感觉,首先主流承认摩门“基督徒里的基督徒”的先进地位,承认他们在信教作“功课”(此乃佛教用语,套用一下)上是模范; 其次, 因为摩门年轻时普遍有专职传教的经历,为了说服别的基督徒皈依他们这个教派,就要做大量的研究,要知己知彼,因此Charlie对基督教各个派别的外延与内涵是极其熟悉的。一般基督徒最多熟悉本派教义,这还是比较虔诚的老美,像我们一起玩的这几个dude,上教堂主要是找姑娘date。但是,不论president张口说出自己是什么怪名字的小教派,Charlie马上可以就他们那个派的内部事务和他展开讨论。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来,有空去看看“达芬齐密码”的电影吧,尽管电影歪曲原著,原著也歪曲宗教,但对于增加一点感觉去了解信教之人还是会有帮助的。西方人的精神世界是个三角形的稳固结构:法律,宗教,和道德。法律管不到的道德管,道德管不到的宗教关。你比如婚外情吧,美国没有通奸罪,不犯法,有的人也没什么道德感,但最后多多少少还是怕go to hell的,所以主流舆论对于已婚人士出去乱搞还是盯的很紧的。传统上,中国人的脑子里从来也没给过宗教三分之一的位置,从一种教转另一种相对容易,从无神论去信教就难了。每年圣诞节,教堂演圣剧,最后一句都是“基督已经在马厩诞生了,你在心里给他留出位置了吗?”我现在扪心自问,我这心里乱七八糟的,还真没他老人家住进来的位置。美国人动不动叫 Lord,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叫的时候还是从心里的,我现在要是叫,最多当个口头语,和在国内叫“妈呀”没区别。有高人可以往另外两点,中美的法律和道德上发散一下,我这个系列将不涉及。
Charlie的生活习惯受摩门影响是很独特的。他明确反对婚前性行为(喜欢这个话题的朋友要失望了。我没问Charlie对婚外性行为的看法,不想问完又觉得stupid。估计Charlie的婚内性行为也不具有卖点,所以我也没问。)这是摩门普遍早婚的原因,都是吃肉长大的,不能婚前,结的早点可以理解。Charlie不沾烟酒,不喝茶,咖啡等任何具有咖啡因的饮料。他因为个人习惯也不喜欢其他非咖啡因的碳酸饮料。也就是说,他喝的都是纯天然的东西。原来我们连续晚上加班,第二天很早到公司,我不是喝茶就是咖啡,反正公司免费供应,要不我坚持不到下午。Charlie永远是一杯冰水,我就问他:你睡得也很少,不喝点提神的怎么还这么精神?Charlie突然很认真的对我说:“Water is the best. My friend, water is the best.”那一刻,我突然有点很宗教的感觉,也许他真的有宗教的精神力量在支撑。
摩门教的选择是老Charlie做的,直接的受益有两条:紧密维系了自己和白人姑娘的婚姻;使小Charlie生为摩门,较之汤加移民第二代的单一身份,有了一个更社会化的成长环境。有没有损失的机会成本呢,任何选择都会有的。
下集预告:
融入主流的Charlie (四)-- 体育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