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中同新闻网】本网记者楚天北京报道:把《蓝宇》安排在首届同志电影节的最后一场放映,足以看出主办方对这部影片的重视,然而,看完一个半小时的影片走出礼堂的观众,似乎并不很领这个情,“它仅是爱情故事而已!”
12月16日,中国首届同志电影节举办的第三天。三天前,记者突然接到主办方发来的关于北京大学影视协会主办“首届中国同性恋电影节”的消息,在给记者的影展名单中,刚从台湾捧回四个国际大奖的《蓝宇》作为压轴戏被安排在本届影展的最后一场。对这个消息感到突然的,甚至包括参加影展影片《今年夏天》的主角石头:“我自己都不知道。《蓝宇》这么快就能在北京放映了?”此前,象《蓝宇》这类同性恋题材的影片被中国官方禁止在在内地公映。
在中国大陆所有报道中,《蓝宇》被定义为三级片。同性恋+三级片,这足以吸引那些情感郁闷的人,特别是中国的同性恋者。
16日下午1点半,记者赶到北大图书馆南配殿放映厅,本以为今天人多,提前半小时是可以找到座位的,但是,早到的同行说,一个小时前这里已没空位了。
那些从网上得知首届同志电影展而特意赶来的外地人也因为没有座位了被堵在门外,专为《蓝宇》设计的票在影展开幕前就已售完,主办方实在没办法提供更多的座位给这些远客,由于今天媒体来的要比前二天翻了一翻,他们不得不在前三排座位腾出来,让给这些人。
这不得不打扰已买了票早进来的观众,现场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耐心地请他们给媒体让个座,甚至可以退票,但被拒绝。《蓝宇》充满诱惑。
2点整,《蓝宇》准时放映。
这其实算不上三级片,仅在片子开始时有两位男主角的裸体镜头,整部片子应该还是清汤寡水的,在同志题材的文艺创作中没有了性的特写和铺陈,这倒让记者感到意外。
影片大致按原著网络小说《北京故事》的叙事方式推进。一开始,陈捍东的台词:“玩这个(同性恋)是认不得真的,太熟了,反而会玩不开。”让观众对中国同性恋的感情取舍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
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记者理解了这部片子被禁在中国大陆公映的另一个原因。
隐约可闻的枪声、四散奔逃的脚步、拥挤纠集的自行车、昏暗灯光下的血迹,它的背景涉及到敏感的政治背景1989年的天安门“6.4”事件。捍东在得知蓝宇当晚也在游行的学生队伍当中,不顾清场危险,驾车去天安门寻找蓝宇。一圈一圈,是恐慌的面孔和纷乱的脚步,他要找的人不见踪影。他太累了伏在车上睡着了。这时,蓝宇的手伸了过来,碰醒了捍东,两人终于得以相见。在这之前,捍东喜欢的只是蓝宇带给他性的愉悦,而非真爱蓝宇,所以,当蓝宇撞见他另觅新欢的场景生气时,捍东并不以为然。然而,就在这一个特殊的夜晚,两人之间才真正碰撞出爱情的火花。这场爱情来自于大劫之后的生死相逢。这一劫,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天安门事件,二是捍东由开始对蓝宇的玩弄到此时的爱怜。影片用一个特写镜头描写蓝宇在捍东怀里的大哭。
“这只是一个爱情故事!”观众席上的一位女生说。她和许多感情细腻的人一样,在观看整部影片的过程中不断有泪水涌出。“这就是关锦鹏的长处,他总是以女性化的表现手法拽住你,不忍放弃对他的欣赏,而你总是感到因之而来的柔软的痛。”一位电影爱好者这样评价。
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爱情故事!”正是《蓝宇》的成功与失败所系。
作为一部商业影片,《蓝宇》无疑是成功的,它以中国大陆80年代末特殊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同性恋作为商业题材羸得了它在海外的荣誉和利润,它把同性恋仅仅当作同性恋,而没当作其它妖冶怪异的东西来诠释,它让观众把同性恋当作爱情异性恋(通称的异性恋)欣赏,甚至感动流泪,这就是成功的理由。而《蓝宇》的失败之处也是在它仅被当作单纯的爱情读本来推荐给它的观众了。蓝宇与捍东爱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们对传统社会的背叛这一原著的核心思想在影片中荡然无存。甚至影片在处理蓝宇死亡这一结局时也显得过于匆促,甚至可以看出关锦鹏回避的痕迹。片子的结尾是蓝宇躺在太平间里,白布盖着他的全身,只露出一张脸。捍东蹲在墙角恸哭。然后足足三分钟的长镜头从观众的视线中滑过。这种结尾显得有些苍促和表现手法的力不从心。但是在原著中,捍东在得知蓝宇出事后,赶到医院看到已冰冷的蓝宇尸体时,他对劝阻他的周围的人哭喊着:“滚!!你们这些活着的和死去的人都看着吧!!我再也不用掩饰、隐瞒,我要守在他的身边!!!你们可以当众高歌你们的爱情,搂着你们的爱人亲吻,难道我连为我死去的爱人伤心都不行吗?”这就是中国同性恋者对现实社会反抗的最后一击,虽然它要以生命为代价。这一声喊道出多少中国同志的心声啊,也正是这一声震摄人心的呼喊表达出了原著的创作意图:意识的唤醒与传统的叛逆。
但是,影片的制作者忽视了原著这个基本立意,仅用爱情来表达爱情。这不能不说是影片的一个最大的遗憾。
尽管如此,《蓝宇》毕竟拍出来了,别忘了,它是一部同志电影,而且现在就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里放映!这已让那些为原著叫屈的中国同性恋者感到欣慰。
据说为了符合内地观众的观看习惯,制作方删除了大量的裸镜,这并没影响它对观众的号召力。在北大图书馆上映的前一天晚上,《蓝宇》在北京的一个同志酒吧里放映。一百多平米的酒吧大厅,超过七百个同性恋者挤在这里等待梦中捍东或蓝宇的出现。据说现场人多得连站的地方都没有。
一个半时长的放映结束,本届影展的主办方宣布中国本土的五部同志影展结束。但是对这个数字,显然有人不同意。在这次影展中有两部参展影片的制作人之一崔子恩,这位公开身份的同性恋者把这个数字改成了“四部半”。他认为这部由香港导演拍的《蓝宇》,与其它四部真正由大陆导演拍的同志电影最大的不同是影片的内涵。他相信大陆导演拍的《蓝宇》一定不是这样。
记者手记:
胡军与刘烨显然在塑造同性恋这样的角色上费了些心思。在他们大段大段的台词中,已经可以很熟练地使用只有同性恋者才懂的那些辞汇,甚至包括他们的眼神。比如:“玩这个(同性恋)是认不得真的,太熟了,反而会玩不开。”“我倒要比比,谁大。”这些对白,异性恋观众可能不知所云,它只属于同性恋。仅管影片在后期制作中,有意回避剪辑某些裸露的性描写,但不能否认性与同性恋的某种因果关系。而在现实中,性与同性恋的这种关系甚至被滥用和错用,这使得现实中的同性恋情没有电影里的那样纯洁和有生命力。
它不得不使包括记者在内的许多观众在目睹影片《蓝宇》的过程中,唏嘘不已。
记者是三年前从网上读到《北京故事》的。象对待大多数同志小说一样,记者缺乏仔细看完的耐心。印象中,所谓同志文学,无非是床第间对性的赤裸裸的描写,无病呻吟,聊以自慰。但随着《蓝宇》故事情节的展开,记者脑子里对原著中的细节依稀忆起,和曾经的那段时光一起。
三年前,记者从互联网了解并走近《北京故事》,三年后,它以另一个版本回到记者的视线,本来以为远去的,在某个无法理会的阶段重又出来,相信这也是许多人的共同感受。
“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当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不说一句话就走……”影片把这首老歌选作主题歌,也许别有心意。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12月16日,中国首届同志电影节举办的第三天。三天前,记者突然接到主办方发来的关于北京大学影视协会主办“首届中国同性恋电影节”的消息,在给记者的影展名单中,刚从台湾捧回四个国际大奖的《蓝宇》作为压轴戏被安排在本届影展的最后一场。对这个消息感到突然的,甚至包括参加影展影片《今年夏天》的主角石头:“我自己都不知道。《蓝宇》这么快就能在北京放映了?”此前,象《蓝宇》这类同性恋题材的影片被中国官方禁止在在内地公映。
在中国大陆所有报道中,《蓝宇》被定义为三级片。同性恋+三级片,这足以吸引那些情感郁闷的人,特别是中国的同性恋者。
16日下午1点半,记者赶到北大图书馆南配殿放映厅,本以为今天人多,提前半小时是可以找到座位的,但是,早到的同行说,一个小时前这里已没空位了。
那些从网上得知首届同志电影展而特意赶来的外地人也因为没有座位了被堵在门外,专为《蓝宇》设计的票在影展开幕前就已售完,主办方实在没办法提供更多的座位给这些远客,由于今天媒体来的要比前二天翻了一翻,他们不得不在前三排座位腾出来,让给这些人。
这不得不打扰已买了票早进来的观众,现场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耐心地请他们给媒体让个座,甚至可以退票,但被拒绝。《蓝宇》充满诱惑。
2点整,《蓝宇》准时放映。
这其实算不上三级片,仅在片子开始时有两位男主角的裸体镜头,整部片子应该还是清汤寡水的,在同志题材的文艺创作中没有了性的特写和铺陈,这倒让记者感到意外。
影片大致按原著网络小说《北京故事》的叙事方式推进。一开始,陈捍东的台词:“玩这个(同性恋)是认不得真的,太熟了,反而会玩不开。”让观众对中国同性恋的感情取舍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
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记者理解了这部片子被禁在中国大陆公映的另一个原因。
隐约可闻的枪声、四散奔逃的脚步、拥挤纠集的自行车、昏暗灯光下的血迹,它的背景涉及到敏感的政治背景1989年的天安门“6.4”事件。捍东在得知蓝宇当晚也在游行的学生队伍当中,不顾清场危险,驾车去天安门寻找蓝宇。一圈一圈,是恐慌的面孔和纷乱的脚步,他要找的人不见踪影。他太累了伏在车上睡着了。这时,蓝宇的手伸了过来,碰醒了捍东,两人终于得以相见。在这之前,捍东喜欢的只是蓝宇带给他性的愉悦,而非真爱蓝宇,所以,当蓝宇撞见他另觅新欢的场景生气时,捍东并不以为然。然而,就在这一个特殊的夜晚,两人之间才真正碰撞出爱情的火花。这场爱情来自于大劫之后的生死相逢。这一劫,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天安门事件,二是捍东由开始对蓝宇的玩弄到此时的爱怜。影片用一个特写镜头描写蓝宇在捍东怀里的大哭。
“这只是一个爱情故事!”观众席上的一位女生说。她和许多感情细腻的人一样,在观看整部影片的过程中不断有泪水涌出。“这就是关锦鹏的长处,他总是以女性化的表现手法拽住你,不忍放弃对他的欣赏,而你总是感到因之而来的柔软的痛。”一位电影爱好者这样评价。
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爱情故事!”正是《蓝宇》的成功与失败所系。
作为一部商业影片,《蓝宇》无疑是成功的,它以中国大陆80年代末特殊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同性恋作为商业题材羸得了它在海外的荣誉和利润,它把同性恋仅仅当作同性恋,而没当作其它妖冶怪异的东西来诠释,它让观众把同性恋当作爱情异性恋(通称的异性恋)欣赏,甚至感动流泪,这就是成功的理由。而《蓝宇》的失败之处也是在它仅被当作单纯的爱情读本来推荐给它的观众了。蓝宇与捍东爱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们对传统社会的背叛这一原著的核心思想在影片中荡然无存。甚至影片在处理蓝宇死亡这一结局时也显得过于匆促,甚至可以看出关锦鹏回避的痕迹。片子的结尾是蓝宇躺在太平间里,白布盖着他的全身,只露出一张脸。捍东蹲在墙角恸哭。然后足足三分钟的长镜头从观众的视线中滑过。这种结尾显得有些苍促和表现手法的力不从心。但是在原著中,捍东在得知蓝宇出事后,赶到医院看到已冰冷的蓝宇尸体时,他对劝阻他的周围的人哭喊着:“滚!!你们这些活着的和死去的人都看着吧!!我再也不用掩饰、隐瞒,我要守在他的身边!!!你们可以当众高歌你们的爱情,搂着你们的爱人亲吻,难道我连为我死去的爱人伤心都不行吗?”这就是中国同性恋者对现实社会反抗的最后一击,虽然它要以生命为代价。这一声喊道出多少中国同志的心声啊,也正是这一声震摄人心的呼喊表达出了原著的创作意图:意识的唤醒与传统的叛逆。
但是,影片的制作者忽视了原著这个基本立意,仅用爱情来表达爱情。这不能不说是影片的一个最大的遗憾。
尽管如此,《蓝宇》毕竟拍出来了,别忘了,它是一部同志电影,而且现在就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里放映!这已让那些为原著叫屈的中国同性恋者感到欣慰。
据说为了符合内地观众的观看习惯,制作方删除了大量的裸镜,这并没影响它对观众的号召力。在北大图书馆上映的前一天晚上,《蓝宇》在北京的一个同志酒吧里放映。一百多平米的酒吧大厅,超过七百个同性恋者挤在这里等待梦中捍东或蓝宇的出现。据说现场人多得连站的地方都没有。
一个半时长的放映结束,本届影展的主办方宣布中国本土的五部同志影展结束。但是对这个数字,显然有人不同意。在这次影展中有两部参展影片的制作人之一崔子恩,这位公开身份的同性恋者把这个数字改成了“四部半”。他认为这部由香港导演拍的《蓝宇》,与其它四部真正由大陆导演拍的同志电影最大的不同是影片的内涵。他相信大陆导演拍的《蓝宇》一定不是这样。
记者手记:
胡军与刘烨显然在塑造同性恋这样的角色上费了些心思。在他们大段大段的台词中,已经可以很熟练地使用只有同性恋者才懂的那些辞汇,甚至包括他们的眼神。比如:“玩这个(同性恋)是认不得真的,太熟了,反而会玩不开。”“我倒要比比,谁大。”这些对白,异性恋观众可能不知所云,它只属于同性恋。仅管影片在后期制作中,有意回避剪辑某些裸露的性描写,但不能否认性与同性恋的某种因果关系。而在现实中,性与同性恋的这种关系甚至被滥用和错用,这使得现实中的同性恋情没有电影里的那样纯洁和有生命力。
它不得不使包括记者在内的许多观众在目睹影片《蓝宇》的过程中,唏嘘不已。
记者是三年前从网上读到《北京故事》的。象对待大多数同志小说一样,记者缺乏仔细看完的耐心。印象中,所谓同志文学,无非是床第间对性的赤裸裸的描写,无病呻吟,聊以自慰。但随着《蓝宇》故事情节的展开,记者脑子里对原著中的细节依稀忆起,和曾经的那段时光一起。
三年前,记者从互联网了解并走近《北京故事》,三年后,它以另一个版本回到记者的视线,本来以为远去的,在某个无法理会的阶段重又出来,相信这也是许多人的共同感受。
“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当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不说一句话就走……”影片把这首老歌选作主题歌,也许别有心意。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