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浅析《蓝宇》与《北京故事》思想性之差距
由著名香港导演关锦鹏执导的反映边缘人群情感生活的影片《蓝宇》暨在嘎纳电影节上受到了广泛好评后,近日又在台湾金马奖的角逐中获得十项提名,最后赢得了包括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奖在内的四项大奖,成为本届金马奖的最大热门和赢家。影片《蓝宇》是根据著名的网络流行小说《北京故事》改编而成,影片中两位男主角之间那份浓缩了人世间所有真挚、纯洁和美丽的超越世俗的情感给心灵带来的深深震撼使这部“另类”影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喝彩。不可否认,关锦鹏的这部反映边缘人群情感生活的电影无论在艺术性还是在思想性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是,影片《蓝宇》与原著《北京故事》相比,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都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
原著《北京故事》是一部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爱情宣言。它不但讲述了一段动人的真挚情感,更重要的是它还从一个侧面批判了社会现实,反映了文明民主进程,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影片《蓝宇》没能反映出原著的思想境界以及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第一,影片《蓝宇》没能反映原著作者批判现实的写作意图和悲剧性结局的真正意义。原著《北京故事》向人们讲述了一段超越时空的真挚情感,作者以悲剧性的结局犀利地批判了不公正的社会现实,有力地控诉了现实社会对边缘群体的歧视和不公以及这种歧视和不公给他们带来的无尽痛苦。原著中当捍东守在蓝宇的尸体旁边情不自禁时,有人劝他“冷静点”,捍东用最有力的思想回应了他们,同时也回应了整个社会,整个现实世界——“滚!!你们这些活着的和死去的人都看着吧!!我再也不用掩饰、隐瞒,我要守在他的身边!!!你们可以当众高歌你们的爱情,搂着你们的爱人亲吻,难道我连为我死去的爱人伤心都不行吗?”这就是他发自内心的对这个社会最有力的呐喊,同时也是那个群体对这个不公正的现实社会的最有力的控诉。而影片《蓝宇》的编剧和导演并没有领会到原著作者的这一写作意图,对最后的悲惨结局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只是用“天地不仁”的偶然来解释。他们没有领悟到作者讲述这样一段感人故事并以悲剧作为结局的根本目的,没有领悟到那段感人爱情故事的悲剧必然性。作者就是要用故事中两个男主角真挚感情悲剧结局的个体偶然性表现当前充满歧视的社会现实中整个边缘群体悲剧结局的必然性。原著作者要用蓝宇的纯洁的血和捍东无悔的泪来洗刷掩盖在这个原本应该真诚、善良、平等、博爱的世界上的那一片不公的耻辱;用他们生命谱写的爱情篇章来唤醒现实社会对那个饱受歧视的群体的哪怕是丝毫的关注、理解和宽容;用他们美好感情最后的悲剧结局批判不公正的社会现实。影片《蓝宇》只是单纯地为了言情而言情,失去了原著所反映的深层次思想内涵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第二,影片《蓝宇》没能着重反映社会现实以及文明民主进程。原著中两位男主角所走过的曲折艰辛的追寻自我的路,不但记录了他们个人在痛苦中艰难寻找自己的情感坐标的过程,同时更真实地反映了那个被认为是“另类”、“罪恶”的边缘群体寻求理解、宽容和自由的曲折艰难的道路。从一开始,捍东和蓝宇之间的情感纠葛就一直都是在室内展开,他们从来没有在公众场合表露他们之间美好的情感。这说明了他们代表的那些所谓“荒谬、无耻、堕落”但实际上是“纯洁、无辜、永恒”的情感只能在社会最不被注意的角落里找到自己的位置。1989年的一个夜晚,捍东和蓝宇在一个停车场中忘我地相拥。那是他们第一次在公共场合表露他们真挚纯洁的情感,然而伴随他们的“没有明媚的阳光,只有漫长的黑夜”。这不但真实地描绘出了他们两个人当时因为社会对那个边缘群体的错误歧视而不敢正视和认同自己的情感的复杂心理,更揭示了当时的社会对这个群体完全没有认识、了解,更谈不上理解、包容和认同了。他们只能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无尽黑夜之中。后来,在刘征家里,捍东感受到了“从没有过的认同感,我们不再需要掩饰、隐瞒,一切都那么自然、和谐”,但是“外面冰冷的雪仍在下着……”1995年,当他们历尽了生活艰辛和感情洗礼,他们的真爱终于冲破了各种各样的重重阻力,融化了所谓的“正统礼教”铸成的坚冰的时候,他们再一次在公共场合深情相拥。这时,他们高唱着胜利的歌曲,振奋自己的精神,鼓舞自己的力量。他们已经无所畏惧,因为他们已经敢于直面自己的真情实感,真爱给了他们无尽的勇气。陪伴他们的是“明媚的阳光和寂静的群山”。那时候的社会可能已经对那种现象和文化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那个群体也得到了一些关注甚至理解和宽容,但是阳光虽然明媚,群山却依然寂静。现实依然残酷,那条通往文明和自由的路还有很长。但无论如何,它宣告了那个群体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希望能在这个本来就属于他们自己的社会中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位置,有了追求理解、认同、平等和自由的强烈愿望。同时也宣告了他们将朝着这个崇高的理想前进,为这个理想而同这个残酷的现实斗争的坚定决心和信念。最后“那橘红色的阳光中,我隐约地看到蓝宇慢慢向我走来,他忧郁地望着我,然后轻轻地笑了,那样自然、恬静、灿烂……” 它是主人公最后的希望,也是那个边缘群体最后的希望,是对这个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最后希望。而影片《蓝宇》没有注意和领悟到原著中上述细节描写的重大意义,只注重反映主人公个人的感情世界,忽略了更重要的对他们身边环境和现实的表现,没有着力反映这样的社会现实和文明民主进程,失去了原著划时代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第三,影片《蓝宇》没能正确把握和反映原著《北京故事》发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作者之所以把故事定名为“北京故事”,而不是香港故事、台北故事是有原因的。把这个故事安排在八、九十年代北京,也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因为北京是中国社会的缩影,而那个时代的中国社会更是浓缩了整个世界正统、专制以及歧视的阴影。然而,那有是个蕴藏着无穷变革动力的时代,是专制与民主、压迫与反抗、束缚与自由激烈碰撞的时代。人们一方面感受到的是专制的束缚,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对民主自由的渴望和希望。影片《蓝宇》的编剧和导演都常年生活在相对自由开放的香港,没有亲身体会到那样一个社会现实的残酷和压抑,所以他们也不可能对作者把这个故事安排在八、九十年代的北京的原因有一个清楚、正确的认识。缺乏那样的生活经历和对当时环境的感性认识导致了他们对原著中的人物形象也缺乏准确的把握。导演甚至对原著的前几章表现出不屑,由于一开始蓝宇和捍东的相识是一种金钱和肉体的交易而认定蓝宇这个人物形象不够完美。但是他没有认识到蓝宇当时的这种做法是当时他所处的个人生活环境和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历史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1987年的中国社会刚刚迈出改革开放的一小步,还处于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期,社会自由经济条件以及开放程度与现在根本无法相提并论,那样的一个社会经济环境对一个象蓝宇一样面临四年大学生活而身无长技、身无分文的16岁少年来说根本就是无路可走,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环境根本不能给他提供任何其他解决自己四年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所需费用的方式。而且从后来的描写中也可以看出蓝宇从不曾有用自己的肉体换取金钱的主观意图。因此,对那些细枝末节的毫无必要的追究不能作为否定蓝宇人格纯洁性和完美性的根据。相反这样的描写更加映衬出蓝宇的纯真人格,同时也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象这样对当时社会历史环境体会和理解的缺乏而导致的错误认识在影片中还不只一处。总之,对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发展进程缺乏感性认识和了解是导致《蓝宇》组创人员对原著缺乏全面的理解和把握的主要原因。
不可否认,影片《蓝宇》是成功的,也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它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反映边缘人群情感生活的影片。它真实地反映了一段纯洁真挚的同性爱情,澄清了长期以来广大人群对同性爱情的错误印象,使社会对同性爱情有了一个新的正确的了解和认知。这对消除社会歧视,促进社会对边缘群体的理解、宽容、认同和接纳,使他们得到本该得到的平等和自由,加快社会的民主文明进程是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的。但是,如果影片的组创人员能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原著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原著的社会历史价值,在刻画和表现主人公动人情感的同时,有目的地着重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和历史进程的话,这部影片的价值将远远超出它现有的价值。那将是一部完美的具有划时代意义和价值的宣言性作品。从这个意义上看,影片《蓝宇》只是表现出了原著《北京故事》不斐价值中的一小部分,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还没能被成功地发掘和反映,实数可惜。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由著名香港导演关锦鹏执导的反映边缘人群情感生活的影片《蓝宇》暨在嘎纳电影节上受到了广泛好评后,近日又在台湾金马奖的角逐中获得十项提名,最后赢得了包括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奖在内的四项大奖,成为本届金马奖的最大热门和赢家。影片《蓝宇》是根据著名的网络流行小说《北京故事》改编而成,影片中两位男主角之间那份浓缩了人世间所有真挚、纯洁和美丽的超越世俗的情感给心灵带来的深深震撼使这部“另类”影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喝彩。不可否认,关锦鹏的这部反映边缘人群情感生活的电影无论在艺术性还是在思想性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是,影片《蓝宇》与原著《北京故事》相比,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都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
原著《北京故事》是一部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爱情宣言。它不但讲述了一段动人的真挚情感,更重要的是它还从一个侧面批判了社会现实,反映了文明民主进程,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影片《蓝宇》没能反映出原著的思想境界以及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第一,影片《蓝宇》没能反映原著作者批判现实的写作意图和悲剧性结局的真正意义。原著《北京故事》向人们讲述了一段超越时空的真挚情感,作者以悲剧性的结局犀利地批判了不公正的社会现实,有力地控诉了现实社会对边缘群体的歧视和不公以及这种歧视和不公给他们带来的无尽痛苦。原著中当捍东守在蓝宇的尸体旁边情不自禁时,有人劝他“冷静点”,捍东用最有力的思想回应了他们,同时也回应了整个社会,整个现实世界——“滚!!你们这些活着的和死去的人都看着吧!!我再也不用掩饰、隐瞒,我要守在他的身边!!!你们可以当众高歌你们的爱情,搂着你们的爱人亲吻,难道我连为我死去的爱人伤心都不行吗?”这就是他发自内心的对这个社会最有力的呐喊,同时也是那个群体对这个不公正的现实社会的最有力的控诉。而影片《蓝宇》的编剧和导演并没有领会到原著作者的这一写作意图,对最后的悲惨结局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只是用“天地不仁”的偶然来解释。他们没有领悟到作者讲述这样一段感人故事并以悲剧作为结局的根本目的,没有领悟到那段感人爱情故事的悲剧必然性。作者就是要用故事中两个男主角真挚感情悲剧结局的个体偶然性表现当前充满歧视的社会现实中整个边缘群体悲剧结局的必然性。原著作者要用蓝宇的纯洁的血和捍东无悔的泪来洗刷掩盖在这个原本应该真诚、善良、平等、博爱的世界上的那一片不公的耻辱;用他们生命谱写的爱情篇章来唤醒现实社会对那个饱受歧视的群体的哪怕是丝毫的关注、理解和宽容;用他们美好感情最后的悲剧结局批判不公正的社会现实。影片《蓝宇》只是单纯地为了言情而言情,失去了原著所反映的深层次思想内涵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第二,影片《蓝宇》没能着重反映社会现实以及文明民主进程。原著中两位男主角所走过的曲折艰辛的追寻自我的路,不但记录了他们个人在痛苦中艰难寻找自己的情感坐标的过程,同时更真实地反映了那个被认为是“另类”、“罪恶”的边缘群体寻求理解、宽容和自由的曲折艰难的道路。从一开始,捍东和蓝宇之间的情感纠葛就一直都是在室内展开,他们从来没有在公众场合表露他们之间美好的情感。这说明了他们代表的那些所谓“荒谬、无耻、堕落”但实际上是“纯洁、无辜、永恒”的情感只能在社会最不被注意的角落里找到自己的位置。1989年的一个夜晚,捍东和蓝宇在一个停车场中忘我地相拥。那是他们第一次在公共场合表露他们真挚纯洁的情感,然而伴随他们的“没有明媚的阳光,只有漫长的黑夜”。这不但真实地描绘出了他们两个人当时因为社会对那个边缘群体的错误歧视而不敢正视和认同自己的情感的复杂心理,更揭示了当时的社会对这个群体完全没有认识、了解,更谈不上理解、包容和认同了。他们只能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无尽黑夜之中。后来,在刘征家里,捍东感受到了“从没有过的认同感,我们不再需要掩饰、隐瞒,一切都那么自然、和谐”,但是“外面冰冷的雪仍在下着……”1995年,当他们历尽了生活艰辛和感情洗礼,他们的真爱终于冲破了各种各样的重重阻力,融化了所谓的“正统礼教”铸成的坚冰的时候,他们再一次在公共场合深情相拥。这时,他们高唱着胜利的歌曲,振奋自己的精神,鼓舞自己的力量。他们已经无所畏惧,因为他们已经敢于直面自己的真情实感,真爱给了他们无尽的勇气。陪伴他们的是“明媚的阳光和寂静的群山”。那时候的社会可能已经对那种现象和文化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那个群体也得到了一些关注甚至理解和宽容,但是阳光虽然明媚,群山却依然寂静。现实依然残酷,那条通往文明和自由的路还有很长。但无论如何,它宣告了那个群体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希望能在这个本来就属于他们自己的社会中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位置,有了追求理解、认同、平等和自由的强烈愿望。同时也宣告了他们将朝着这个崇高的理想前进,为这个理想而同这个残酷的现实斗争的坚定决心和信念。最后“那橘红色的阳光中,我隐约地看到蓝宇慢慢向我走来,他忧郁地望着我,然后轻轻地笑了,那样自然、恬静、灿烂……” 它是主人公最后的希望,也是那个边缘群体最后的希望,是对这个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最后希望。而影片《蓝宇》没有注意和领悟到原著中上述细节描写的重大意义,只注重反映主人公个人的感情世界,忽略了更重要的对他们身边环境和现实的表现,没有着力反映这样的社会现实和文明民主进程,失去了原著划时代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第三,影片《蓝宇》没能正确把握和反映原著《北京故事》发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作者之所以把故事定名为“北京故事”,而不是香港故事、台北故事是有原因的。把这个故事安排在八、九十年代北京,也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因为北京是中国社会的缩影,而那个时代的中国社会更是浓缩了整个世界正统、专制以及歧视的阴影。然而,那有是个蕴藏着无穷变革动力的时代,是专制与民主、压迫与反抗、束缚与自由激烈碰撞的时代。人们一方面感受到的是专制的束缚,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对民主自由的渴望和希望。影片《蓝宇》的编剧和导演都常年生活在相对自由开放的香港,没有亲身体会到那样一个社会现实的残酷和压抑,所以他们也不可能对作者把这个故事安排在八、九十年代的北京的原因有一个清楚、正确的认识。缺乏那样的生活经历和对当时环境的感性认识导致了他们对原著中的人物形象也缺乏准确的把握。导演甚至对原著的前几章表现出不屑,由于一开始蓝宇和捍东的相识是一种金钱和肉体的交易而认定蓝宇这个人物形象不够完美。但是他没有认识到蓝宇当时的这种做法是当时他所处的个人生活环境和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历史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1987年的中国社会刚刚迈出改革开放的一小步,还处于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期,社会自由经济条件以及开放程度与现在根本无法相提并论,那样的一个社会经济环境对一个象蓝宇一样面临四年大学生活而身无长技、身无分文的16岁少年来说根本就是无路可走,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环境根本不能给他提供任何其他解决自己四年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所需费用的方式。而且从后来的描写中也可以看出蓝宇从不曾有用自己的肉体换取金钱的主观意图。因此,对那些细枝末节的毫无必要的追究不能作为否定蓝宇人格纯洁性和完美性的根据。相反这样的描写更加映衬出蓝宇的纯真人格,同时也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象这样对当时社会历史环境体会和理解的缺乏而导致的错误认识在影片中还不只一处。总之,对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发展进程缺乏感性认识和了解是导致《蓝宇》组创人员对原著缺乏全面的理解和把握的主要原因。
不可否认,影片《蓝宇》是成功的,也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它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反映边缘人群情感生活的影片。它真实地反映了一段纯洁真挚的同性爱情,澄清了长期以来广大人群对同性爱情的错误印象,使社会对同性爱情有了一个新的正确的了解和认知。这对消除社会歧视,促进社会对边缘群体的理解、宽容、认同和接纳,使他们得到本该得到的平等和自由,加快社会的民主文明进程是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的。但是,如果影片的组创人员能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原著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原著的社会历史价值,在刻画和表现主人公动人情感的同时,有目的地着重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和历史进程的话,这部影片的价值将远远超出它现有的价值。那将是一部完美的具有划时代意义和价值的宣言性作品。从这个意义上看,影片《蓝宇》只是表现出了原著《北京故事》不斐价值中的一小部分,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还没能被成功地发掘和反映,实数可惜。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