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烧友心情] 转一篇批判发烧的文章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大家注意,这里所说的发烧,并非乍暖还寒时容易出现的症状,而是指被当下的大众品位和传媒力量所毒害之后的一种集体性癔症。说老实话,这比一般因感冒而引起的发烧可怕多了。主要的症状是:对某些器材的热爱超过了临界点,热衷于同这个小圈子里的人交往,即使是碰到了圈外人也会滔滔不绝说上半天,不管别人愿不愿意听,总觉得天下什么事都比不上自己中意的那件,谈起来脸上就流露出朝圣般的表情,为了不停地追逐更新更好的器材,往往不顾老婆孩子、不怕倾家荡产,因为在圈内总有手里拥有更好器材的人,如果达到一定数量,大家就管他叫老师。这样的老师往往并不是腰缠万贯者,通常,老师的家里会有面有菜色的老婆孩子……总的来说,他们都是一些油盐不进的榆木疙瘩,老美管这种人叫做NUTS,本意是坚果,的确,很形象。

  在众多发烧友当中,摄影发烧友人数最为众多。通常每个城市都会有一个或者几个沙龙,这些沙龙的存在基于两个目的,交流摄影作品和展示手里的摄影器材。正如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一书中谈到的那样,影像是不能交流的,那么剩下的只能比比手的家伙了。当然,也有人会反驳这个观点,大家看别人的照片,跟着学习,怎么不是交流呢?很遗憾,据我所知,这类交流往往与摄影艺术无关,他们会精确地记录下那棵漂亮的杨树位于河北坝上的那一个位置,山南还是山北,草几时黄,叶子几时红,然后按图索骥,或是在大雪纷飞的寒冬或是在烈日高悬的夏天,往那棵树进军,然后满足于拍回来相同的照片,互相吹捧。

  所以,在任何不毛之地,更不要说是名山大川了,常常可以看到这些身穿着酷似防弹背心的朋友,三五成群各自拎着大大小小器材,就差脸上没写摄影两个字,像一群鸟一样飞来飞去,他们当中的骨灰级人物可以为了一棵树每年坚持去坝上创作——这是他们自己定义的;为了一丝光线在黄山排云亭耗山几天,为的就是抄袭得更像一些。摄影这种关照人类心灵的东西在他们任劳任怨的努力之下,变成了机械的,缺乏想像力的体力活。

  这 些还算是好的,圈子里的有些大虾已经完全不拍照片了,他们买进当下最高档的相机,然后等待更高档的被生产出来。有一位大虾在论坛上这样写:“我经常把我的莱卡M7放在一个尼龙袋里,随身带着,有时候会放进一个胶卷,但更多时候里面是空的,有一次一个手端佳能大炮的人坐在我边上,好奇心让他看了看我的尼龙袋,顿时大惊,邀我到旁边的星巴克一坐,相谈甚欢。”我认为他应该在加上一句:顿生惺惺相惜之情。照相机已经是他的标识,为了有这样的归属感,他经常带着两万多块的空相机转悠,我个人认为,纯粹吃饱了撑的。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之所以讨厌发烧友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行径在我看来多么不可思议,而是他们喜好的东西都遮盖着一层令我向往的光芒,而当发现他们真正喜欢的是发出光芒的松木火把时,令我大感失望。

  还有一类发烧友经常在自己身上贴上自由、活力和无所羁绊的标签,在网上,他们互称驴友。这些在城市中也身着红黄蓝绿冲锋衣的哥们,站在路口颇似一盏交通灯。他们管自己的爱好叫做“自虐”,倒真说到了点子上,原来我还以为这是调侃,事实证明我是多么的后知后觉。直到我在离杭州不远的桃花岛上和他们相遇时,才对这个貌似自由、有趣、见多识广的群体发生严重的怀疑。大家知道,桃花岛离开宁波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加船程,而他们每一个都是按照美国大兵沙漠风暴行动的标准打扮自己的,除了少把M16,可以说武装到了牙齿。一水全新的户外名牌,扎在沙滩上的帐篷据说能抗7级台风,水壶能24小时保温并且保证7天水质,要知道,距离一百米以外的大排档里的热水源源不断免费供应。他们还有全部印着英文的压缩食品,能够魔术般利用化学将其变得热气腾腾,这样的东西他们有很多,估计能喂饱一个连的战士。他们背上背囊的样子看起来能够直接出发去可可西里,但是这个样子在桃花岛就实在显得可笑。

  据说他们背着几十斤的东西已经在岛上转悠三圈了,可是到晚餐的时候,他们仍坚持在帐篷里面享用压缩食品,而对旁边海鲜的香味表示不屑,还好在我吃饭的时候,看见他们当中的几个人偷偷摸摸地进来点了几个菜,于是心理有些安慰,总算有离人本性近一些的发烧友。可是当他们在餐桌上谈起一种价值几万块、适合在足以去南极使用的帐篷时,我的心又沉了下去。

  还有一类发烧友没有像前两种那么显山露水,姑且可以称之为“闷烧”。那就是音响发烧友,玩HIFI,就把前两种比下去了,据说有些音响配置,一根线就几千块钱,花上百万配置一套音响的也大有人在。据他们说,都是被古典音乐带上这条道的,可见有时候艺术这东西还真祸害人。如果说摄影发烧友被自己的眼睛所桎梏、旅游发烧友被自己的双腿桎梏,那么音乐发烧友无疑是被自己的耳朵所桎梏。发烧到极致,也就是离开音乐最远的时候。在我看来,对于耳朵官能的满足远远大于音乐对于心灵的满足。除了配置极品的音响之外,他们惟一的乐趣就是寻找各色各样版本的CD,有个老兄家里囤积着大量的正版CD,光《1812》就有五个版本,其中两个是有真实大炮音效的,为什么买两个呢,是因为这是由两门不同的大炮所发出的音响。他每天所做最多的就是给CD擦灰尘,口里喃喃自语:“没有时间听啊。”我觉得,他压根就没想听,实际上这也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摄影艺术 / [烧友心情] 转一篇批判发烧的文章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大家注意,这里所说的发烧,并非乍暖还寒时容易出现的症状,而是指被当下的大众品位和传媒力量所毒害之后的一种集体性癔症。说老实话,这比一般因感冒而引起的发烧可怕多了。主要的症状是:对某些器材的热爱超过了临界点,热衷于同这个小圈子里的人交往,即使是碰到了圈外人也会滔滔不绝说上半天,不管别人愿不愿意听,总觉得天下什么事都比不上自己中意的那件,谈起来脸上就流露出朝圣般的表情,为了不停地追逐更新更好的器材,往往不顾老婆孩子、不怕倾家荡产,因为在圈内总有手里拥有更好器材的人,如果达到一定数量,大家就管他叫老师。这样的老师往往并不是腰缠万贯者,通常,老师的家里会有面有菜色的老婆孩子……总的来说,他们都是一些油盐不进的榆木疙瘩,老美管这种人叫做NUTS,本意是坚果,的确,很形象。

      在众多发烧友当中,摄影发烧友人数最为众多。通常每个城市都会有一个或者几个沙龙,这些沙龙的存在基于两个目的,交流摄影作品和展示手里的摄影器材。正如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一书中谈到的那样,影像是不能交流的,那么剩下的只能比比手的家伙了。当然,也有人会反驳这个观点,大家看别人的照片,跟着学习,怎么不是交流呢?很遗憾,据我所知,这类交流往往与摄影艺术无关,他们会精确地记录下那棵漂亮的杨树位于河北坝上的那一个位置,山南还是山北,草几时黄,叶子几时红,然后按图索骥,或是在大雪纷飞的寒冬或是在烈日高悬的夏天,往那棵树进军,然后满足于拍回来相同的照片,互相吹捧。

      所以,在任何不毛之地,更不要说是名山大川了,常常可以看到这些身穿着酷似防弹背心的朋友,三五成群各自拎着大大小小器材,就差脸上没写摄影两个字,像一群鸟一样飞来飞去,他们当中的骨灰级人物可以为了一棵树每年坚持去坝上创作——这是他们自己定义的;为了一丝光线在黄山排云亭耗山几天,为的就是抄袭得更像一些。摄影这种关照人类心灵的东西在他们任劳任怨的努力之下,变成了机械的,缺乏想像力的体力活。

      这 些还算是好的,圈子里的有些大虾已经完全不拍照片了,他们买进当下最高档的相机,然后等待更高档的被生产出来。有一位大虾在论坛上这样写:“我经常把我的莱卡M7放在一个尼龙袋里,随身带着,有时候会放进一个胶卷,但更多时候里面是空的,有一次一个手端佳能大炮的人坐在我边上,好奇心让他看了看我的尼龙袋,顿时大惊,邀我到旁边的星巴克一坐,相谈甚欢。”我认为他应该在加上一句:顿生惺惺相惜之情。照相机已经是他的标识,为了有这样的归属感,他经常带着两万多块的空相机转悠,我个人认为,纯粹吃饱了撑的。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之所以讨厌发烧友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行径在我看来多么不可思议,而是他们喜好的东西都遮盖着一层令我向往的光芒,而当发现他们真正喜欢的是发出光芒的松木火把时,令我大感失望。

      还有一类发烧友经常在自己身上贴上自由、活力和无所羁绊的标签,在网上,他们互称驴友。这些在城市中也身着红黄蓝绿冲锋衣的哥们,站在路口颇似一盏交通灯。他们管自己的爱好叫做“自虐”,倒真说到了点子上,原来我还以为这是调侃,事实证明我是多么的后知后觉。直到我在离杭州不远的桃花岛上和他们相遇时,才对这个貌似自由、有趣、见多识广的群体发生严重的怀疑。大家知道,桃花岛离开宁波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加船程,而他们每一个都是按照美国大兵沙漠风暴行动的标准打扮自己的,除了少把M16,可以说武装到了牙齿。一水全新的户外名牌,扎在沙滩上的帐篷据说能抗7级台风,水壶能24小时保温并且保证7天水质,要知道,距离一百米以外的大排档里的热水源源不断免费供应。他们还有全部印着英文的压缩食品,能够魔术般利用化学将其变得热气腾腾,这样的东西他们有很多,估计能喂饱一个连的战士。他们背上背囊的样子看起来能够直接出发去可可西里,但是这个样子在桃花岛就实在显得可笑。

      据说他们背着几十斤的东西已经在岛上转悠三圈了,可是到晚餐的时候,他们仍坚持在帐篷里面享用压缩食品,而对旁边海鲜的香味表示不屑,还好在我吃饭的时候,看见他们当中的几个人偷偷摸摸地进来点了几个菜,于是心理有些安慰,总算有离人本性近一些的发烧友。可是当他们在餐桌上谈起一种价值几万块、适合在足以去南极使用的帐篷时,我的心又沉了下去。

      还有一类发烧友没有像前两种那么显山露水,姑且可以称之为“闷烧”。那就是音响发烧友,玩HIFI,就把前两种比下去了,据说有些音响配置,一根线就几千块钱,花上百万配置一套音响的也大有人在。据他们说,都是被古典音乐带上这条道的,可见有时候艺术这东西还真祸害人。如果说摄影发烧友被自己的眼睛所桎梏、旅游发烧友被自己的双腿桎梏,那么音乐发烧友无疑是被自己的耳朵所桎梏。发烧到极致,也就是离开音乐最远的时候。在我看来,对于耳朵官能的满足远远大于音乐对于心灵的满足。除了配置极品的音响之外,他们惟一的乐趣就是寻找各色各样版本的CD,有个老兄家里囤积着大量的正版CD,光《1812》就有五个版本,其中两个是有真实大炮音效的,为什么买两个呢,是因为这是由两门不同的大炮所发出的音响。他每天所做最多的就是给CD擦灰尘,口里喃喃自语:“没有时间听啊。”我觉得,他压根就没想听,实际上这也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exactly
    • ta们这叫乐在其中....原贴是嫉妒...LZ是人云亦云....LS是跟风
    • HAHA. 真的假的? 两门大炮的不同制作?我听说有人比赛听一张纸,还是一张树叶滑落的声音.
    • 十分荒唐的文章﹗在一個自由社會﹐一個允許和鼓勵發展個人特性的社會﹐這種現象何以為怪﹖﹗
      如果你社會在一個處處要以社會之流行標準﹐社會對流行事務的容忍度﹐以及是否人已經云了等等為前提﹐而選擇自己的特性﹐那才是可悲的。社會流行了﹐我才能喜歡﹔社會只能容忍到低燒﹐我就不能高燒﹔當然別人先云了﹐我才能云。

      這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人民生活安定的表現。尊重別人的生活方式是自由社會的基本特點。真的不要用各種方式來暗示﹐介入﹐干預必然的生活方式﹐甚至試圖輸出自己的生活方式。這必然會頭破血流的。

      我聽到過很多人不理解那些歌迷們﹐他們會暈倒在現場。然而﹐你的理解與否並不重要﹐他們還是依然地存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