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释迦牟尼所创立的佛教流传到雪域西藏,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佛教在西藏几经兴衰,逐渐形成了独具藏民族特色的佛法,被今人称之为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有着浩如烟海的典籍,风格独特的修持方法,其善众遍布青藏高原蒙古大漠,以至南亚、欧美地区。
佛教有大乘、小乘之分,藏传佛教则属于大乘范畴。大乘又有显宗、密乘之区别。显宗乃是释迦牟尼当年公开演说之佛法;而密乘指的是释迦牟尼化身金刚持对部分弟子密传的佛法。藏传佛教密宗最初传之于印度,尔后发达于西藏,如今被称作藏密的西藏佛教密宗闻名于国内外,为世人所注目。
藏密,全称密咒金刚乘,简称密乘。密乘的义理和修持方法世世代代师徒口耳相传,闭关修持。密典认为,显宗密乘同属大乘范畴。虽然其最终目的相同,即求证佛果,但求证方法大不相同。显宗的学经僧人花费数十年乃至一生的光阴苦修佛理,以累世之功德才能到达佛法的最高境界,但是密乘修持者,一生一世的努力就能到达佛界成就佛果。换句话说,密乘修持之道是修持者不需经历数十次的人生轮回,而以最短时间到达佛界的捷径。修持密乘,首先新入门的弟子先受灌顶,熟知一切修习本尊,念诵真言(咒语)等方法;其次根据弟子的身心根器,可修持不同次第的密乘。所以密典常称密乘修持法“方便众多,无有艰难之殊之法”。
那么为什么佛教有显密之分,何人可以修习密法?佛经上说,当年释迦牟尼传法时视信徒的根器之差异而宣讲不同的教法,那些根器非凡、天资聪颖的信徒有缘修持密法;对一个有志于修持密法者来说,仅仅天资聪慧还不足以成为密宗弟子。佛经认为,还必须具备严守舍弃各种“堕罪”(佛经所论各种犯戒之事)之誓言的品德和富有“菩提”之心,即一种利益众生的慈悲之心。只有如此才有资格成为修持密法的弟子。此时,找到或拜上一名合格的上师显得极其重要,新入门的弟子修习义理,接受仪执、获得成就的过程中上师将起决定性的作用。
密宗经典认为上师与弟子的关系有赖于双方的选择。一般说来功德非凡的上师对向往成为其弟子的人有一种预见力,预见一些青年人将前来拜入其门下,尔后上师将以各种方式考察他们的虔诚和毅力。十一世纪密法大师米热巴早期拜师的经历则是这一方面的典型故事,而对决心成为密法弟子的人来说,当听到他人讲述某一上师的功德时,若师徒有佛缘,则骤然心中涌起一种虔诚而强烈的皈依之心。即使这位上师驻锡遥远荒僻之处,也要不辞艰辛万苦投奔其门下。一旦上师和弟子的关系确定下来,弟子应把其上师视作如同佛陀一样的神圣,对上师有任何怀疑、不诚、伤害的行为都将断送成为密法弟子的前途。这是因为上师是佛法的化身,三宝的总集,他的传承可以追溯到佛陀释迦牟尼。他不仅是他所继承的密法传授给信徒的导师,而且引导信徒的密法之船正确驶向佛界的舵手。
在密法仪轨中,新入门的弟子首先必须接受入门仪轨——灌顶。灌顶基本上分成四大类:宝瓶、秘密、智慧、句义灌顶。那么灌顶究竟为何意?密乘典籍上说灌顶乃是驱散、注入之义。上师以其所具备的功德,加授水和冠等事物于弟子身上,驱散、涤除弟子的污垢,纯洁、净化其身心,即身、口、意,并注入智慧。使其成为一个有成熟身心(意为符合修持密法的条件)修持于密法之人的仪轨称作灌顶。灌顶仪轨不应是某个上师的随意创造物,而是真实而正确的,亦必须完全符合密法经典之规定。接受灌顶的信徒才有权听闻、讲说、修持密法,罪垢永静,身心留植修习密道缘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