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莲华生(Padmasambhava)
莲华生,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释迦牟尼如来,身口意三密之金刚应化身。于释迦牟尼世尊涅槃后八年,应其悬记,夏历七月初十日,在西印度达喇郭夏海五色莲花中化生。8世纪后半期把佛教密宗传入西藏,藏传佛教尊称他为洛本仁波且(轨范师宝)、古如仁波天(师尊宝)、乌金仁波且(乌仗那宝)。通称白麦迥乃(莲花生)。据多罗那他于1610年所著《莲花生传》所载,约于摩揭陀国天护王时出生于乌苌国王族。一说系乌苌国英迪拉菩提(印度金刚乘始祖,著有《秘密集会》)之子。初名莲花光明,后通晓声明及各种明处,得名莲花金刚。旋又依一真言阿阇黎寂色学事、行、瑜伽三部密法得密号为莲花生。其后又从瑜伽师乐天及瑜伽母乐持学无上部法。他曾周游印度广访密法大师,成为佛吉祥智的四个证得现法涅槃的弟子之一(另外三人为燃灯贤、极寂友、王种罗睺罗)。他又从吉禅师子学法。据智慧海王所著《莲花生传》载,他又从吉祥师子学大圆满法以后曾到中国的五台山学习天文历数。他的上师佛吉祥智也曾立志朝礼五台,他的同学无垢友也到过汉地。所以莲花生一派传授的教法有很浓厚的汉地禅宗色彩。吐蕃赤德祖赞即位后,由寂护举荐入藏传法。他入藏的时间,近代学者多方考证,结论不一。据智慧海王所述年月推算,他于750年由印度启行至尼泊尔,752年至拉萨,秋季开始建桑耶寺,754年建成。761-774年组织翻译。约于804年离藏,在印度的达罗毗荼传法建寺达12年之久。晚年不知所终。由于他对藏传佛教所作的巨大贡献,受到各宗派的共同敬仰。他在吐蕃培养造就人才很多,传说其中得到密宗悉地的,有赞普和臣民25人,如虚空藏、佛智、遍照、玉扎宁波、智童、柱德积等人均为当时有名的译师。著述收入甘珠尔及丹珠尔的有8种。宁玛派的密部经典由他主译的很多。后世掘藏派在山岩石窟中发现的经典多数题为他的著作,但只由本派传授,未收入藏文大藏经。
仲敦巴•甲哇迥乃(1005-1064) 藏传佛教噶当派创始人。西藏堆垅(今堆隆德庆县)人。出身于富豪之家。幼年从师学习藏文,后去康区师事名僧赛尊,还向一印度人学习梵文。阿底峡抵阿里古格后,即决心迎请阿底峡到前藏传教。自此,一直师事阿底峡,但终生未出家。阿底峡逝世后,他在聂当(今西藏曲水县境内)主持悼念阿底峡的活动,并在聂当建立俗称卓玛拉康的神殿。1056年初受达木(今当雄县)地方人士之请,在热振(今林周县境风)建热振寺,是噶当派的第一座寺院。弟子中以博多哇、京俄哇、普穷哇最为著名,并由博多哇和京俄哇分别传出噶当派的教典、教授二支派。
玛尔巴(1012-1097) 藏传佛教噶举派塔布噶举支派奠基人。原名却吉洛追。西藏洛札人。15岁时到牛古垅寺从卓弥•释迦意希学梵语,后欲从卓弥学道果法,因需奉献多金而作罢。不久,变卖家产,先后多次赴印度、尼泊尔,从那饶巴、弥勒巴(或译密则巴)诸师学密教“喜金刚”法(亦译“双喜金刚”法)、“密集”、“大印”等密法和经典。返藏后,在卓窝垅定居,授徒译经,兼营农、商业。一生未出家,有译师称号。1077年,米拉日巴从其门下,经过6年8个月的观察,以米拉日巴“根器”可成就,而向他口传全部密法。后米拉日巴又传塔布拉杰。至塔布拉杰时,形成塔布噶举支派。噶举派授徒传法时,注重师徒口耳相传,始自玛尔巴,以后成为此派之传统。玛尔巴按印度密教习惯,穿白色僧裙修法,后来白色僧裙遂成为噶举派世代相传的袈裟式样,故噶举派俗称白教。塔布噶举支派建立以后,被尊为初组。
米拉日巴(1040-1123) 藏传佛教噶举派早期代表人物。生于贡塘(今西藏吉隆以北)。原属琼波家族,自其祖父定居贡塘后,称米拉家族。幼时丧父,家产被伯父霸占,随母过贫困生活。成年后,为报仇雪耻,习本教咒术,据传曾咒杀伯父及其眷属、亲友30余人,并毁坏全村庄稼。后因忏悔杀人毁稼之“罪孽”,改宗佛教,拜噶举派始祖玛尔巴为师,矢志习受密法,注重实际修持,以苦修著称。故人称他为“米拉日巴”,意为米拉家族中穿布衣者。据说他从玛尔巴学到“拙火定”法,冬季只穿单布衣即能抵御严寒,一生为传教遍游西藏各地,门徒众多。晚年声望很高,施主与追随弟子更多。84岁时被人毒死。他的传教方法独特,常以歌唱教授门徒。后由其弟了收藏整理成《米拉日巴道歌集》,在藏族中广为流传。“道歌”虽属佛教内容,但写人叙事多采取比喻手法,文字清新流畅,对话生动隽永,对后世藏族诗歌发展产生过影响,在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萨班•贡噶坚赞(1182-1251) 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代祖师,藏族学者。原名贝丹顿珠,意为“吉祥义成”。昆氏家族贝钦活布之长子。幼年从其三伯父萨迦派大师扎巴坚赞学法,从受近事戒,改名贡噶坚赞(庆喜幢)。后又拜1204年入藏的印度那烂陀寺寺主释迦室利为师,习佛教经论,受比丘戒,通达大、小五明,被称为萨迦“班智达”(大学者)。据传,印度人绰切噶瓦等曾进藏与他辩论十三天。最后失败,拜他为师,皈依佛门。南宋嘉定九年(1216)任萨迦寺寺主。淳祐七年与阔端会面,议定西藏各地方势力归顺蒙古政权的条件,并致书西藏僧俗领袖,陈述利害,劝说归顺,为西藏宗教领袖与蒙古王室建立政治联系之第一人,对西藏归附蒙古政权,促进统一全国大业作出过贡献。圆寂于凉州,生前将法螺、衣钵授与发思巴。主要著述有《三律仪论》、《正理藏论》、《萨迦格言》等,在藏族佛教史和文学史中均占重要地位。
八思巴(1235-1280) 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又译拔思发、帕克思巴、发合思巴、八合思巴,义为“圣者”。幼从伯父萨班•贡噶坚赞学佛法。1244年随伯父至甘肃见蒙古阔端汗。1253年至蒙古,忽必烈奉为上师。1260年忽必烈即位,奉为国师,命统天下释教。1264年为忽必烈授秘密戒,奉敕制蒙古新字,1269年(或1270)制成,颁行天下。忽必烈送封他为帝师大宝法王。1270年他正式出家受具足戒,撰《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摩仪轨》1卷,忽必烈亲为制序。1271年又著《根本说一切有部习学略法》1卷。1274年末,为皇太子真金著《彰所知论》2卷。1276年又回西藏萨迦寺,1277年于楚弥地方召开佛教大会。1280年卒。元世祖谥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于大都(今北京)建大塔纪念。翰林学士王盘等为撰行状。
布敦•仁钦朱(1290-1364) 藏传佛教学者、夏鲁派创始人。亦称布敦宝成。元人译作“卜思端”。原属绰浦举派。学习过噶举、噶当、萨迦等派教法,佛学知识广博,写了不少佛学和历史的著作。其德格片《全集》共26函,200腹余种。对西藏所传重要显密经论注释颇多,并首次编订了藏文大藏经丹珠尔部目录。著有《善逝教法史》(亦称《布敦佛教史》)一书,是研究藏传佛教发展史的名著。14世纪中,受夏鲁地方封建势力阶氏家族迎请,到夏鲁寺主持寺务,寺院得以重新扩建,门徒众多,从此名声大噪。元朝末年,顺帝曾请他进京传法,未成行。卒后,夏鲁寺开始有了转世系统,学说为其转世后辈及弟子所承袭。
宗喀巴(1357-1419)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立者、佛教理论家。沙弥戒名罗桑扎巴(善慧称吉祥)。青海湟中人。藏语称湟中(今塔尔寺所在地一带)为“宗喀”,故被尊称为宗喀巴。出身于佛教家庭,3岁时,噶玛噶举黑帽系四世活佛乳必多吉为授近事戒,赐号贡噶宁布(庆喜藏)。后随敦珠仁庆学习经论,并授密教灌顶,称号不空金刚。7岁正式出家受沙弥戒。16岁前往西藏深造,开始独立进行宗教活动。25岁时,已深入研究了“弥勒五论”、《俱舍论》、《量释论》、《入中论》及律藏、五明等,并在寺院立宗答辩,产生了一定影响。31岁时,他为振兴戒律,改戴持律者所戴的黄色僧帽。以后弟子们也随着戴黄帽,因此被称为黄帽派。36岁开始讲经收徒,先后在各地讲《现观庄严论》、因明、《中论》、《俱舍论》等。同时系统地研习密法,研究萨迦派的“道果法”、噶举派的“大手印法”等;学习噶当派的教法及《菩提道灯论》等要籍,终于通达显密各派教义。他以中观为正宗,月称为依止,以噶当派教义为立说之本,综合大小乘各派显密教法,结合自己的见解,以实践和修证为主,建立体系。同时从倡导戒律入手,进行宗教改革,主张显密教僧人均须恪守戒律、住院,严禁娶妻生子,规定学经次第,严密寺院组织。并著书立说,撰写佛教著作;复兴旧寺,建立新寺;广收门徒,挑选继承人;创立法会,讲经说法,宣传自己的主张,终于形成一代宗风,正式创立格鲁派。其改革得到西藏帕竹地方政权支持。明永乐七年(1409),在被明朝岫封为阐化王的所巴坚赞等资助下,于拉萨大昭寺发起大祈愿法会,他被公认为西藏佛教界的领袖,格鲁派成为西藏第一大教派,藏传佛教信徒大多崇奉他为教主。后其弟子在各地广为建寺弘法,以其逝世的十月二十五日为宗教节日。著作甚多,全集藏文推萨版共18帙,160多种。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菩提道次第论》、《密宗道次第论》、《菩萨戒品释》、《密宗根本罪释》、《事师五十颂释》、《中论广释》、《辩了不了义信纸》、《密宗戒注释成就穗》、《囊则敬寺所说比丘学处》、《金刚持道次第秘密枢要解》、《一切怛多罗吉祥集密广释明灯论贯注》、《安立次第解说集密要义明释》、《怛多罗王吉祥集密优婆提舍五次第明灯》等。著名弟子有贾曹杰(原名达玛仁钦、甘丹寺第一代坐床者)、克主杰(原名格雷贝桑,后追认为第一世班禅)、绛央却杰(原名扎西贝丹,哲蚌寺的建立者)、绛钦却杰(原名释迦也失,为向内地传格鲁派教义的最有力者)、根敦主(扎什伦布寺的创建者,后世追认为第一世达赖喇嘛)、推•喜饶桑布、麦•喜饶桑布、喜饶僧格等。
阿底峡(982-1054) 古印度(现孟加拉国)僧人、佛学家,法名燃灯吉祥智生于巴格浦尔。师从密教大师阿缚都底波陀学习密法,尔后又去超戒寺钻研显密两乘。29岁在菩提伽耶摩底寺学习戒律,又从法护学习显教经典。在1013年阿富汗的穆突起默德•伽塞尼的穆斯林军队最后一次侵入印度前,他去金地岛(今苏门答腊)从法称学习密法,并去锡兰(今斯里兰卡)钻研大小乘经论和密咒。44岁时返印度,出任超戒寺首座(大上座),声名极盛,与宝生寂、觉贤、阿缚都底波陀、动毗波、寂贤等人一起被称为超戒寺八贤。
11世纪,朗达玛在西藏禁佛以后,佛教陷于危机之中。阿底峡应西藏阿里地区的统治者绛曲沃之请,著《菩提道灯论》,提倡三士道和业果的学说,被称为业果学者。后应大译师仁钦桑布之请到妥顶寺。时仁钦桑布已85岁,交谈之后,极为敬佩,遂请其校正自己所译经典,并听从阿底峡的劝告,建舍闭关修定,直至逝世。阿底峡住阿里三年,正欲回印,到达尼泊尔边境时,适逢战乱,交通阻断,不得不折回西藏。西藏译师仲敦巴请其到卫地弘法,遂应邀至桑耶寺,译出《摄大乘论》及世亲《摄大乘论释》等多种经论。他在桑耶寺看到大量印度所无的经典,甚为震惊。其后又被请到拉萨聂塘,译出《中观心要释思择焰》,并自著两部解释此论的著作。后至耶巴,译出无著造的《究竟一乘宝性论》。阿底峡的显密译著收于藏文大藏经丹珠尔中的有百多种。他传播的思想和学说,后来形成噶当派。宗喀巴继承和发展他的学说,创立了格鲁派,传播到甘肃、青海、蒙古等地。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莲华生(Padmasambhava)
莲华生,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释迦牟尼如来,身口意三密之金刚应化身。于释迦牟尼世尊涅槃后八年,应其悬记,夏历七月初十日,在西印度达喇郭夏海五色莲花中化生。8世纪后半期把佛教密宗传入西藏,藏传佛教尊称他为洛本仁波且(轨范师宝)、古如仁波天(师尊宝)、乌金仁波且(乌仗那宝)。通称白麦迥乃(莲花生)。据多罗那他于1610年所著《莲花生传》所载,约于摩揭陀国天护王时出生于乌苌国王族。一说系乌苌国英迪拉菩提(印度金刚乘始祖,著有《秘密集会》)之子。初名莲花光明,后通晓声明及各种明处,得名莲花金刚。旋又依一真言阿阇黎寂色学事、行、瑜伽三部密法得密号为莲花生。其后又从瑜伽师乐天及瑜伽母乐持学无上部法。他曾周游印度广访密法大师,成为佛吉祥智的四个证得现法涅槃的弟子之一(另外三人为燃灯贤、极寂友、王种罗睺罗)。他又从吉禅师子学法。据智慧海王所著《莲花生传》载,他又从吉祥师子学大圆满法以后曾到中国的五台山学习天文历数。他的上师佛吉祥智也曾立志朝礼五台,他的同学无垢友也到过汉地。所以莲花生一派传授的教法有很浓厚的汉地禅宗色彩。吐蕃赤德祖赞即位后,由寂护举荐入藏传法。他入藏的时间,近代学者多方考证,结论不一。据智慧海王所述年月推算,他于750年由印度启行至尼泊尔,752年至拉萨,秋季开始建桑耶寺,754年建成。761-774年组织翻译。约于804年离藏,在印度的达罗毗荼传法建寺达12年之久。晚年不知所终。由于他对藏传佛教所作的巨大贡献,受到各宗派的共同敬仰。他在吐蕃培养造就人才很多,传说其中得到密宗悉地的,有赞普和臣民25人,如虚空藏、佛智、遍照、玉扎宁波、智童、柱德积等人均为当时有名的译师。著述收入甘珠尔及丹珠尔的有8种。宁玛派的密部经典由他主译的很多。后世掘藏派在山岩石窟中发现的经典多数题为他的著作,但只由本派传授,未收入藏文大藏经。
仲敦巴•甲哇迥乃(1005-1064) 藏传佛教噶当派创始人。西藏堆垅(今堆隆德庆县)人。出身于富豪之家。幼年从师学习藏文,后去康区师事名僧赛尊,还向一印度人学习梵文。阿底峡抵阿里古格后,即决心迎请阿底峡到前藏传教。自此,一直师事阿底峡,但终生未出家。阿底峡逝世后,他在聂当(今西藏曲水县境内)主持悼念阿底峡的活动,并在聂当建立俗称卓玛拉康的神殿。1056年初受达木(今当雄县)地方人士之请,在热振(今林周县境风)建热振寺,是噶当派的第一座寺院。弟子中以博多哇、京俄哇、普穷哇最为著名,并由博多哇和京俄哇分别传出噶当派的教典、教授二支派。
玛尔巴(1012-1097) 藏传佛教噶举派塔布噶举支派奠基人。原名却吉洛追。西藏洛札人。15岁时到牛古垅寺从卓弥•释迦意希学梵语,后欲从卓弥学道果法,因需奉献多金而作罢。不久,变卖家产,先后多次赴印度、尼泊尔,从那饶巴、弥勒巴(或译密则巴)诸师学密教“喜金刚”法(亦译“双喜金刚”法)、“密集”、“大印”等密法和经典。返藏后,在卓窝垅定居,授徒译经,兼营农、商业。一生未出家,有译师称号。1077年,米拉日巴从其门下,经过6年8个月的观察,以米拉日巴“根器”可成就,而向他口传全部密法。后米拉日巴又传塔布拉杰。至塔布拉杰时,形成塔布噶举支派。噶举派授徒传法时,注重师徒口耳相传,始自玛尔巴,以后成为此派之传统。玛尔巴按印度密教习惯,穿白色僧裙修法,后来白色僧裙遂成为噶举派世代相传的袈裟式样,故噶举派俗称白教。塔布噶举支派建立以后,被尊为初组。
米拉日巴(1040-1123) 藏传佛教噶举派早期代表人物。生于贡塘(今西藏吉隆以北)。原属琼波家族,自其祖父定居贡塘后,称米拉家族。幼时丧父,家产被伯父霸占,随母过贫困生活。成年后,为报仇雪耻,习本教咒术,据传曾咒杀伯父及其眷属、亲友30余人,并毁坏全村庄稼。后因忏悔杀人毁稼之“罪孽”,改宗佛教,拜噶举派始祖玛尔巴为师,矢志习受密法,注重实际修持,以苦修著称。故人称他为“米拉日巴”,意为米拉家族中穿布衣者。据说他从玛尔巴学到“拙火定”法,冬季只穿单布衣即能抵御严寒,一生为传教遍游西藏各地,门徒众多。晚年声望很高,施主与追随弟子更多。84岁时被人毒死。他的传教方法独特,常以歌唱教授门徒。后由其弟了收藏整理成《米拉日巴道歌集》,在藏族中广为流传。“道歌”虽属佛教内容,但写人叙事多采取比喻手法,文字清新流畅,对话生动隽永,对后世藏族诗歌发展产生过影响,在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萨班•贡噶坚赞(1182-1251) 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代祖师,藏族学者。原名贝丹顿珠,意为“吉祥义成”。昆氏家族贝钦活布之长子。幼年从其三伯父萨迦派大师扎巴坚赞学法,从受近事戒,改名贡噶坚赞(庆喜幢)。后又拜1204年入藏的印度那烂陀寺寺主释迦室利为师,习佛教经论,受比丘戒,通达大、小五明,被称为萨迦“班智达”(大学者)。据传,印度人绰切噶瓦等曾进藏与他辩论十三天。最后失败,拜他为师,皈依佛门。南宋嘉定九年(1216)任萨迦寺寺主。淳祐七年与阔端会面,议定西藏各地方势力归顺蒙古政权的条件,并致书西藏僧俗领袖,陈述利害,劝说归顺,为西藏宗教领袖与蒙古王室建立政治联系之第一人,对西藏归附蒙古政权,促进统一全国大业作出过贡献。圆寂于凉州,生前将法螺、衣钵授与发思巴。主要著述有《三律仪论》、《正理藏论》、《萨迦格言》等,在藏族佛教史和文学史中均占重要地位。
八思巴(1235-1280) 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又译拔思发、帕克思巴、发合思巴、八合思巴,义为“圣者”。幼从伯父萨班•贡噶坚赞学佛法。1244年随伯父至甘肃见蒙古阔端汗。1253年至蒙古,忽必烈奉为上师。1260年忽必烈即位,奉为国师,命统天下释教。1264年为忽必烈授秘密戒,奉敕制蒙古新字,1269年(或1270)制成,颁行天下。忽必烈送封他为帝师大宝法王。1270年他正式出家受具足戒,撰《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摩仪轨》1卷,忽必烈亲为制序。1271年又著《根本说一切有部习学略法》1卷。1274年末,为皇太子真金著《彰所知论》2卷。1276年又回西藏萨迦寺,1277年于楚弥地方召开佛教大会。1280年卒。元世祖谥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于大都(今北京)建大塔纪念。翰林学士王盘等为撰行状。
布敦•仁钦朱(1290-1364) 藏传佛教学者、夏鲁派创始人。亦称布敦宝成。元人译作“卜思端”。原属绰浦举派。学习过噶举、噶当、萨迦等派教法,佛学知识广博,写了不少佛学和历史的著作。其德格片《全集》共26函,200腹余种。对西藏所传重要显密经论注释颇多,并首次编订了藏文大藏经丹珠尔部目录。著有《善逝教法史》(亦称《布敦佛教史》)一书,是研究藏传佛教发展史的名著。14世纪中,受夏鲁地方封建势力阶氏家族迎请,到夏鲁寺主持寺务,寺院得以重新扩建,门徒众多,从此名声大噪。元朝末年,顺帝曾请他进京传法,未成行。卒后,夏鲁寺开始有了转世系统,学说为其转世后辈及弟子所承袭。
宗喀巴(1357-1419)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立者、佛教理论家。沙弥戒名罗桑扎巴(善慧称吉祥)。青海湟中人。藏语称湟中(今塔尔寺所在地一带)为“宗喀”,故被尊称为宗喀巴。出身于佛教家庭,3岁时,噶玛噶举黑帽系四世活佛乳必多吉为授近事戒,赐号贡噶宁布(庆喜藏)。后随敦珠仁庆学习经论,并授密教灌顶,称号不空金刚。7岁正式出家受沙弥戒。16岁前往西藏深造,开始独立进行宗教活动。25岁时,已深入研究了“弥勒五论”、《俱舍论》、《量释论》、《入中论》及律藏、五明等,并在寺院立宗答辩,产生了一定影响。31岁时,他为振兴戒律,改戴持律者所戴的黄色僧帽。以后弟子们也随着戴黄帽,因此被称为黄帽派。36岁开始讲经收徒,先后在各地讲《现观庄严论》、因明、《中论》、《俱舍论》等。同时系统地研习密法,研究萨迦派的“道果法”、噶举派的“大手印法”等;学习噶当派的教法及《菩提道灯论》等要籍,终于通达显密各派教义。他以中观为正宗,月称为依止,以噶当派教义为立说之本,综合大小乘各派显密教法,结合自己的见解,以实践和修证为主,建立体系。同时从倡导戒律入手,进行宗教改革,主张显密教僧人均须恪守戒律、住院,严禁娶妻生子,规定学经次第,严密寺院组织。并著书立说,撰写佛教著作;复兴旧寺,建立新寺;广收门徒,挑选继承人;创立法会,讲经说法,宣传自己的主张,终于形成一代宗风,正式创立格鲁派。其改革得到西藏帕竹地方政权支持。明永乐七年(1409),在被明朝岫封为阐化王的所巴坚赞等资助下,于拉萨大昭寺发起大祈愿法会,他被公认为西藏佛教界的领袖,格鲁派成为西藏第一大教派,藏传佛教信徒大多崇奉他为教主。后其弟子在各地广为建寺弘法,以其逝世的十月二十五日为宗教节日。著作甚多,全集藏文推萨版共18帙,160多种。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菩提道次第论》、《密宗道次第论》、《菩萨戒品释》、《密宗根本罪释》、《事师五十颂释》、《中论广释》、《辩了不了义信纸》、《密宗戒注释成就穗》、《囊则敬寺所说比丘学处》、《金刚持道次第秘密枢要解》、《一切怛多罗吉祥集密广释明灯论贯注》、《安立次第解说集密要义明释》、《怛多罗王吉祥集密优婆提舍五次第明灯》等。著名弟子有贾曹杰(原名达玛仁钦、甘丹寺第一代坐床者)、克主杰(原名格雷贝桑,后追认为第一世班禅)、绛央却杰(原名扎西贝丹,哲蚌寺的建立者)、绛钦却杰(原名释迦也失,为向内地传格鲁派教义的最有力者)、根敦主(扎什伦布寺的创建者,后世追认为第一世达赖喇嘛)、推•喜饶桑布、麦•喜饶桑布、喜饶僧格等。
阿底峡(982-1054) 古印度(现孟加拉国)僧人、佛学家,法名燃灯吉祥智生于巴格浦尔。师从密教大师阿缚都底波陀学习密法,尔后又去超戒寺钻研显密两乘。29岁在菩提伽耶摩底寺学习戒律,又从法护学习显教经典。在1013年阿富汗的穆突起默德•伽塞尼的穆斯林军队最后一次侵入印度前,他去金地岛(今苏门答腊)从法称学习密法,并去锡兰(今斯里兰卡)钻研大小乘经论和密咒。44岁时返印度,出任超戒寺首座(大上座),声名极盛,与宝生寂、觉贤、阿缚都底波陀、动毗波、寂贤等人一起被称为超戒寺八贤。
11世纪,朗达玛在西藏禁佛以后,佛教陷于危机之中。阿底峡应西藏阿里地区的统治者绛曲沃之请,著《菩提道灯论》,提倡三士道和业果的学说,被称为业果学者。后应大译师仁钦桑布之请到妥顶寺。时仁钦桑布已85岁,交谈之后,极为敬佩,遂请其校正自己所译经典,并听从阿底峡的劝告,建舍闭关修定,直至逝世。阿底峡住阿里三年,正欲回印,到达尼泊尔边境时,适逢战乱,交通阻断,不得不折回西藏。西藏译师仲敦巴请其到卫地弘法,遂应邀至桑耶寺,译出《摄大乘论》及世亲《摄大乘论释》等多种经论。他在桑耶寺看到大量印度所无的经典,甚为震惊。其后又被请到拉萨聂塘,译出《中观心要释思择焰》,并自著两部解释此论的著作。后至耶巴,译出无著造的《究竟一乘宝性论》。阿底峡的显密译著收于藏文大藏经丹珠尔中的有百多种。他传播的思想和学说,后来形成噶当派。宗喀巴继承和发展他的学说,创立了格鲁派,传播到甘肃、青海、蒙古等地。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