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商代后期指盘庚迁殷至商朝灭亡,其间经八世十二王。商代后期
年代学研究以殷墟文化的分期和14C测年为基础,以甲骨分期和测年
与殷墟分期相印证,结合文献记载、甲骨文天象记录和历法材料的研
究来完成。
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是商后期都城所在。殷墟文化分为四期(根
据最新发现,洹北花园庄早段遗存早于第一期)。殷墟文化一期到四
期对应的商王如下:殷墟一期约当盘庚、小辛、小乙和武丁早期;殷
墟二期早段年代约当武丁晚期,晚段尚未发现可以定年的材料,估计
与祖庚、祖甲时代相当;殷墟三期约当廪辛、康丁、武乙、文丁时代;殷墟四期约当帝乙、帝辛时代。“工程”对殷墟各期采集的样品作常规14C测年,经树轮曲线校正,得到24个系列样品的日历年代。
殷墟甲骨文目前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分期断代标准。“工程”选
择分期明确、有断代价值的卜骨,用AMS法进行系列14C年代测定。甲
骨测年的目标,是用AMS法对各期、各组有字卜骨测年,对照高精度
树轮校正曲线研究,将测得的数据转换成日历年代,进而排出武丁至
帝辛的年代序列。
目前已对37个有字卜骨样品和9个无字卜骨样品进行了明胶提取,其中31个有字卜骨样品和8个无字卜骨样品制备成石墨,用AMS法做了14C测量。31个有字卜骨样品的测年数据,有22个在合理的年代范围之内,另外9个明显偏老。8个无字卜骨样品的测年数据,也有2个明显偏老。专门的实验研究表明,偏老的主要原因当是样品受到老碳的污染。
除去分期尚有争议的历组卜骨等,将剩余的15片有字卜骨、6片
无字卜骨和2个层位清楚的同期骨样纳入拟合系列,用贝叶斯方法对
测得的14C年代数据进行系列样品树轮校正,所得日历年代与既有的
商后期年代框架基本一致。
“工程”还对甲骨文中可能的日月食记载进行学科交叉研究,由
宾组卜辞中的五次月食,推得武丁在位年代。宾组卜辞五次月食记录
的可信性,学术界没有争议。宾组卜辞属武丁到祖庚时期。在3000多
年前、在这一不太长的时间范围内,竟有五次月食记录,这是世界天
文学史上的奇迹。天文计算表明,在公元前1500—前1000年间只有一
组年代既符合卜辞干支,又符合月食顺序:癸未夕月食,公元前1201
年;甲午夕月食,公元前1198年;己未夕向庚申月食,公元前1192年;壬申夕月食,公元前1189年;乙酉夕月食,公元前1181年。
根据《尚书·无逸》,武丁在位59年,由五次月食可大致推定武
丁在位的年代:①如果乙酉夕月食当武丁末年,那么,武丁在位的年
代约为公元前1239—前1181年。②如果壬申夕、乙酉夕月食下延至祖
庚,那么,武丁在位的年代约为公元前1250—前1192年。从甲骨分期
看,壬申、乙酉月食放在祖庚世比较好。因武丁在位的年代不会超过
公元前1400—前1160的范围,而在此范围内,己未夕向庚申月食只有
公元前1192年、1166年两种选择,甲午夕月食最早为公元前1229年,
所以,即使不采用根据新的甲骨分期分类得到的五次月食的顺序,武
丁在位的年代范围也不会有大的变化。
商代晚期,商王用五种祭祀方法按固定顺序轮流祭祀先王及其配
偶,一个祭祀周期称为一祀,长度约等于一个太阳年,学者称为周祭,有纪时作用。帝辛的周祭材料可靠,依之排出祀谱,可确定帝辛在位年代。利用周祭材料也可排出帝乙祀谱,与帝辛祀谱连接,确定帝乙在位的可能年代。在周祭系统中,帝辛元祀至十一祀祀谱有6件青铜器,联系清楚,是商末三王祀谱最有根据的一段。由此排出帝辛元祀到十一祀祀谱,在历法上符合阴阳合历的原则,在周祭上祭祀与季节基本对应,所以应属可信。经研究,这段祀谱二祀正月初一日的干支应是丙辰或丁巳。按照这一特征,再考虑当时岁首和月首的可能情况,得到帝辛元年可能的年代为公元前1085年、1080年、1075年、1060年等。因武王克商之年确定为公元前1046年,而周祭材料中记有廿五祀的青铜器应入帝辛祀谱,没有发现更多的祀数,所以帝辛元年以选在公元前1075年为妥。
商后期王年在《尚书·无逸》中有所叙述,古本《竹书纪年》亦
保存两条。后世学者在利用文献推定盘庚迁殷到商亡的总年数时,有
275年、273年、253年三说。现已推定武王克商之年为公元前1046年,如采用275年,则盘庚迁殷在公元前1320年;如采用273年,则盘庚迁殷在公元前1318年;如采用253年,则盘庚迁殷在公元前1298年。因武丁元年确定为公元前1250年,考虑到盘庚、小辛、小乙一代三王总年数的合理性,以253年说较妥,则盘庚迁殷在公元前1298年,今取整为公元前1300年。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年代学研究以殷墟文化的分期和14C测年为基础,以甲骨分期和测年
与殷墟分期相印证,结合文献记载、甲骨文天象记录和历法材料的研
究来完成。
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是商后期都城所在。殷墟文化分为四期(根
据最新发现,洹北花园庄早段遗存早于第一期)。殷墟文化一期到四
期对应的商王如下:殷墟一期约当盘庚、小辛、小乙和武丁早期;殷
墟二期早段年代约当武丁晚期,晚段尚未发现可以定年的材料,估计
与祖庚、祖甲时代相当;殷墟三期约当廪辛、康丁、武乙、文丁时代;殷墟四期约当帝乙、帝辛时代。“工程”对殷墟各期采集的样品作常规14C测年,经树轮曲线校正,得到24个系列样品的日历年代。
殷墟甲骨文目前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分期断代标准。“工程”选
择分期明确、有断代价值的卜骨,用AMS法进行系列14C年代测定。甲
骨测年的目标,是用AMS法对各期、各组有字卜骨测年,对照高精度
树轮校正曲线研究,将测得的数据转换成日历年代,进而排出武丁至
帝辛的年代序列。
目前已对37个有字卜骨样品和9个无字卜骨样品进行了明胶提取,其中31个有字卜骨样品和8个无字卜骨样品制备成石墨,用AMS法做了14C测量。31个有字卜骨样品的测年数据,有22个在合理的年代范围之内,另外9个明显偏老。8个无字卜骨样品的测年数据,也有2个明显偏老。专门的实验研究表明,偏老的主要原因当是样品受到老碳的污染。
除去分期尚有争议的历组卜骨等,将剩余的15片有字卜骨、6片
无字卜骨和2个层位清楚的同期骨样纳入拟合系列,用贝叶斯方法对
测得的14C年代数据进行系列样品树轮校正,所得日历年代与既有的
商后期年代框架基本一致。
“工程”还对甲骨文中可能的日月食记载进行学科交叉研究,由
宾组卜辞中的五次月食,推得武丁在位年代。宾组卜辞五次月食记录
的可信性,学术界没有争议。宾组卜辞属武丁到祖庚时期。在3000多
年前、在这一不太长的时间范围内,竟有五次月食记录,这是世界天
文学史上的奇迹。天文计算表明,在公元前1500—前1000年间只有一
组年代既符合卜辞干支,又符合月食顺序:癸未夕月食,公元前1201
年;甲午夕月食,公元前1198年;己未夕向庚申月食,公元前1192年;壬申夕月食,公元前1189年;乙酉夕月食,公元前1181年。
根据《尚书·无逸》,武丁在位59年,由五次月食可大致推定武
丁在位的年代:①如果乙酉夕月食当武丁末年,那么,武丁在位的年
代约为公元前1239—前1181年。②如果壬申夕、乙酉夕月食下延至祖
庚,那么,武丁在位的年代约为公元前1250—前1192年。从甲骨分期
看,壬申、乙酉月食放在祖庚世比较好。因武丁在位的年代不会超过
公元前1400—前1160的范围,而在此范围内,己未夕向庚申月食只有
公元前1192年、1166年两种选择,甲午夕月食最早为公元前1229年,
所以,即使不采用根据新的甲骨分期分类得到的五次月食的顺序,武
丁在位的年代范围也不会有大的变化。
商代晚期,商王用五种祭祀方法按固定顺序轮流祭祀先王及其配
偶,一个祭祀周期称为一祀,长度约等于一个太阳年,学者称为周祭,有纪时作用。帝辛的周祭材料可靠,依之排出祀谱,可确定帝辛在位年代。利用周祭材料也可排出帝乙祀谱,与帝辛祀谱连接,确定帝乙在位的可能年代。在周祭系统中,帝辛元祀至十一祀祀谱有6件青铜器,联系清楚,是商末三王祀谱最有根据的一段。由此排出帝辛元祀到十一祀祀谱,在历法上符合阴阳合历的原则,在周祭上祭祀与季节基本对应,所以应属可信。经研究,这段祀谱二祀正月初一日的干支应是丙辰或丁巳。按照这一特征,再考虑当时岁首和月首的可能情况,得到帝辛元年可能的年代为公元前1085年、1080年、1075年、1060年等。因武王克商之年确定为公元前1046年,而周祭材料中记有廿五祀的青铜器应入帝辛祀谱,没有发现更多的祀数,所以帝辛元年以选在公元前1075年为妥。
商后期王年在《尚书·无逸》中有所叙述,古本《竹书纪年》亦
保存两条。后世学者在利用文献推定盘庚迁殷到商亡的总年数时,有
275年、273年、253年三说。现已推定武王克商之年为公元前1046年,如采用275年,则盘庚迁殷在公元前1320年;如采用273年,则盘庚迁殷在公元前1318年;如采用253年,则盘庚迁殷在公元前1298年。因武丁元年确定为公元前1250年,考虑到盘庚、小辛、小乙一代三王总年数的合理性,以253年说较妥,则盘庚迁殷在公元前1298年,今取整为公元前1300年。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