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扪虱闲谈 cchere 秦大路
秦大路
大路年幼的时候,大部分时间住在农村的姥姥家。那地方是贫困山区,在古代曾被称为“苦寒之地”,土地贫瘠,一年四季干旱少雨,生活条件比较恶劣。宋朝的时候,此地是抵御塞外蛮族的关隘,曾有重兵把守。据说杨六郎镇守的边关就在这里。很显然常年驻守这里是一件苦差事,所以到处都是“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悲怨。
与电影《老井》里叙述的情形类似,老家的水资源也很稀少。有些地方,人们往往要花几十年功夫,几代人的功夫才能找到几口好井。花了很大代价打出来的井水当然被视为珍宝。水的使用也就被村民们严格的控制着,村民们采用计划体制,每家用多少水,如何使用这些水大约都有不成文的规定,大家都很自觉的使用自家的配额,谁也不会去违反这些千百年形成的传统。水主要用来食用,每天洗脸的水全家人合用,用过的洗脸水还要给家畜饮用。洗脚水,基本没有,洗澡水,对不起,也没有。根据大路的记忆,那时农村爱干净的人也就两三个月洗一次澡,乡下常年不洗澡的人比比皆是。 cchere 秦大路
由于长时间不洗澡,身上当然会有大量的虱子寄生。今人一天一洗或一天数洗的生活方式,把原本是虱子的天堂彻底变成了它们的地狱,使这种生物在人的体表世界里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最终几乎导致种族灭绝。大路可以断言,现在绝大部分年轻人没有领略过虱子的风采,不知道虱子长的什么模样。大路当年所在的小学校里,五个年级的孩子共用一个教室,低年级坐前排,高年级坐在后排。每当下课时,总有人跑到土墙边,背靠墙壁大力的蹭啊蹭,这是做什么呢?当然是挠痒痒啊。也有急性子的,没下课时就把背靠在桌棱上蹭,蹭的桌子摇晃不止,为了这一时的痛快,当然也没少挨后排高年级学生的拳脚。 cchere 秦大路
每逢饭后,就有人在自己家里,脱下衣服后开始了对虱子的扫荡。这种近乎三光政策的手段对付虱子有时不是很有效,虱子虽然没有脑子,但也深谙老毛的“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十六字真诀。每次扫荡实际上只能消灭一小部分虱子,而且这些也只是虱子大军里的老弱残兵。有时你扫荡整整一晚上,见不到半个正规军的影子,把衣服披上吧,浑身又痒了起来,殊为可气!好不容易逮着一个,大刑伺候。兴高采烈的把它轻轻地放在大拇指指甲盖上,两个拇指指甲就这么一对接,只听“啪”的一声,一个小生命就这样在指甲盖上英勇就义了。那些扪虱高手的指甲上,往往布满了斑斑驳驳的虱子尸骸,象涂满了杂色的指甲油一样,在昏暗的烛光下倒也煞是耀眼,仿佛是胜利者在炫耀他们辉煌的战果。 cchere 秦大路 cchere 秦大路
大家可不要小觑扪虱这种行为,所谓见微知著,小中见大。一个一流的扪虱高手往往会把扪虱战场看作是对未来真实战场的最好模拟。扪虱战场可以培养出一个人良好的战略战术素养,说不准什么时候扪虱术还可以演化为登龙术、王霸术。可以想象一下,面对陋衣上的虱子大军,如果你没有一流的全局观,没有苦苦静待战机的的耐性,没有快速围歼局部敌人的决断,没有速战速决的闪电战术,如何能打好这场战役,如何能成为一个扪虱高手?当年老毛和斯诺在延安面谈的时候,老毛曾经不经意的一次突袭就逮着了一个肥大的虱子首领,怎么处理这个俘虏当然有玄机在内,斯诺这个外国人看不明白也情有可原。世间万事万物之间都有丝发般的联系,后来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打天下如扪小虱,坐天下如扪小虱,盖有凭焉。
历史上有多人因扪虱而享名。东晋桓温的大军到了关中的时候,王猛披一破衣去求见,他一边扪虱子,一边纵论天下大事,面无愧色,旁若无人。然而王猛出身寒士,门第不显,虽有满腹经纶,桓温也只是授予他军谋祭酒之职。后来桓温准备撤兵,拜他为督护,邀请他一同南下。王猛知道,为士家大族把持朝政的东晋容不下自己这样的寒士,他坚决拒绝随军南下,最后辞官而去。三年之后,当他面对前秦苻坚,再次扪虱而谈的时候,终于得到了苻坚的赏识,后来他帮助苻坚统一了北方,成为一代名相。
《世说新语》曾提到东晋的名士周顗有一天去拜访当时的丞相王导,在相府门口见一个叫顾和的正在扪虱子,态度安然。周顗走过去又回转身指着顾和的胸口说:“这里藏有什么?”顾和“搏虱如故”,缓缓答道:“这里面是深不可测的地方。”周顗进了相府后对丞相说:“你的属吏中有一个具有尚书令、仆射才能的人。”大家注意到没有,顾和不怎么理会周顗的时候,低头“博虱如故”,说明他正在战场上与虱子展开博杀,显然是有一场酣战正在进行。周顗也是行家,现场直击了整个过程,看出了不少端倪,于是给王导推荐说周和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象毛泽东、王猛、顾和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自古以来更多的扪虱者虽然培养出种种高超的扪虱技法,但由于生不逢时,大多都埋没于民间了。他们中的一部分高手,由于无法把扪虱绝技转化为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一怒之下,便不顾国际法准则,把虱子俘虏一个个都吃掉了。比如阿Q就是如此,造反不成功后,他只好一辈子去做吃虱子的高手。当年我们村的一个小羊倌是村里排名第一的扪虱高手,每次他都坐在阳光下的小土堆上,脱下自己的外衣,手法娴熟的捉住一个又一个虱子,很自然的塞进嘴里,有滋有味的轻轻咀嚼,模样像极了一位正在闲磕瓜子的优雅少妇。虱子什么味道不得而知,现在蝎子、白蚁、蝗虫之类都能登堂入室,摆在大餐馆的餐桌上,想必虱子的味道也应该不错。小羊倌在吃虱子时完全用自然法则代替了社会法则,自然法则中当然可以吃掉猎物的,小羊倌和虱子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食物链上的两个结点,而根据社会法则,在现代社会里须遵守国际法,要优待俘虏,更不能虐杀食之。
在高人的眼里,有时人也是一种虱子。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在他的《大人先生传》里提到,儒家的法礼君子们,为官为政以后就象“群虱之处褌(连裆裤)中”。他们“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褌裆,自以为得绳墨也。……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虱之处褌中乎?”阮籍说的十分有理,虱子虽然生命力强,毕竟处于狭小天地,命运既寄托于人又受制于人,最终免不了被人围歼的下场。人若处在这种局中,进不能攻,退不能守,处处受人牵制,就如裤中虱一般。当年老毛屡屡以扪虱手段处理那些右派、走资派等“反革命”分子,甚至他的战友们,就是这个道理。至于采取自然法则还是社会法则来处理这些“虱子”,他老人家君心似海,可不是我们所能揣度到的。
秦大路2004年8月14日于南方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秦大路
大路年幼的时候,大部分时间住在农村的姥姥家。那地方是贫困山区,在古代曾被称为“苦寒之地”,土地贫瘠,一年四季干旱少雨,生活条件比较恶劣。宋朝的时候,此地是抵御塞外蛮族的关隘,曾有重兵把守。据说杨六郎镇守的边关就在这里。很显然常年驻守这里是一件苦差事,所以到处都是“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悲怨。
与电影《老井》里叙述的情形类似,老家的水资源也很稀少。有些地方,人们往往要花几十年功夫,几代人的功夫才能找到几口好井。花了很大代价打出来的井水当然被视为珍宝。水的使用也就被村民们严格的控制着,村民们采用计划体制,每家用多少水,如何使用这些水大约都有不成文的规定,大家都很自觉的使用自家的配额,谁也不会去违反这些千百年形成的传统。水主要用来食用,每天洗脸的水全家人合用,用过的洗脸水还要给家畜饮用。洗脚水,基本没有,洗澡水,对不起,也没有。根据大路的记忆,那时农村爱干净的人也就两三个月洗一次澡,乡下常年不洗澡的人比比皆是。 cchere 秦大路
由于长时间不洗澡,身上当然会有大量的虱子寄生。今人一天一洗或一天数洗的生活方式,把原本是虱子的天堂彻底变成了它们的地狱,使这种生物在人的体表世界里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最终几乎导致种族灭绝。大路可以断言,现在绝大部分年轻人没有领略过虱子的风采,不知道虱子长的什么模样。大路当年所在的小学校里,五个年级的孩子共用一个教室,低年级坐前排,高年级坐在后排。每当下课时,总有人跑到土墙边,背靠墙壁大力的蹭啊蹭,这是做什么呢?当然是挠痒痒啊。也有急性子的,没下课时就把背靠在桌棱上蹭,蹭的桌子摇晃不止,为了这一时的痛快,当然也没少挨后排高年级学生的拳脚。 cchere 秦大路
每逢饭后,就有人在自己家里,脱下衣服后开始了对虱子的扫荡。这种近乎三光政策的手段对付虱子有时不是很有效,虱子虽然没有脑子,但也深谙老毛的“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十六字真诀。每次扫荡实际上只能消灭一小部分虱子,而且这些也只是虱子大军里的老弱残兵。有时你扫荡整整一晚上,见不到半个正规军的影子,把衣服披上吧,浑身又痒了起来,殊为可气!好不容易逮着一个,大刑伺候。兴高采烈的把它轻轻地放在大拇指指甲盖上,两个拇指指甲就这么一对接,只听“啪”的一声,一个小生命就这样在指甲盖上英勇就义了。那些扪虱高手的指甲上,往往布满了斑斑驳驳的虱子尸骸,象涂满了杂色的指甲油一样,在昏暗的烛光下倒也煞是耀眼,仿佛是胜利者在炫耀他们辉煌的战果。 cchere 秦大路 cchere 秦大路
大家可不要小觑扪虱这种行为,所谓见微知著,小中见大。一个一流的扪虱高手往往会把扪虱战场看作是对未来真实战场的最好模拟。扪虱战场可以培养出一个人良好的战略战术素养,说不准什么时候扪虱术还可以演化为登龙术、王霸术。可以想象一下,面对陋衣上的虱子大军,如果你没有一流的全局观,没有苦苦静待战机的的耐性,没有快速围歼局部敌人的决断,没有速战速决的闪电战术,如何能打好这场战役,如何能成为一个扪虱高手?当年老毛和斯诺在延安面谈的时候,老毛曾经不经意的一次突袭就逮着了一个肥大的虱子首领,怎么处理这个俘虏当然有玄机在内,斯诺这个外国人看不明白也情有可原。世间万事万物之间都有丝发般的联系,后来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打天下如扪小虱,坐天下如扪小虱,盖有凭焉。
历史上有多人因扪虱而享名。东晋桓温的大军到了关中的时候,王猛披一破衣去求见,他一边扪虱子,一边纵论天下大事,面无愧色,旁若无人。然而王猛出身寒士,门第不显,虽有满腹经纶,桓温也只是授予他军谋祭酒之职。后来桓温准备撤兵,拜他为督护,邀请他一同南下。王猛知道,为士家大族把持朝政的东晋容不下自己这样的寒士,他坚决拒绝随军南下,最后辞官而去。三年之后,当他面对前秦苻坚,再次扪虱而谈的时候,终于得到了苻坚的赏识,后来他帮助苻坚统一了北方,成为一代名相。
《世说新语》曾提到东晋的名士周顗有一天去拜访当时的丞相王导,在相府门口见一个叫顾和的正在扪虱子,态度安然。周顗走过去又回转身指着顾和的胸口说:“这里藏有什么?”顾和“搏虱如故”,缓缓答道:“这里面是深不可测的地方。”周顗进了相府后对丞相说:“你的属吏中有一个具有尚书令、仆射才能的人。”大家注意到没有,顾和不怎么理会周顗的时候,低头“博虱如故”,说明他正在战场上与虱子展开博杀,显然是有一场酣战正在进行。周顗也是行家,现场直击了整个过程,看出了不少端倪,于是给王导推荐说周和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象毛泽东、王猛、顾和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自古以来更多的扪虱者虽然培养出种种高超的扪虱技法,但由于生不逢时,大多都埋没于民间了。他们中的一部分高手,由于无法把扪虱绝技转化为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一怒之下,便不顾国际法准则,把虱子俘虏一个个都吃掉了。比如阿Q就是如此,造反不成功后,他只好一辈子去做吃虱子的高手。当年我们村的一个小羊倌是村里排名第一的扪虱高手,每次他都坐在阳光下的小土堆上,脱下自己的外衣,手法娴熟的捉住一个又一个虱子,很自然的塞进嘴里,有滋有味的轻轻咀嚼,模样像极了一位正在闲磕瓜子的优雅少妇。虱子什么味道不得而知,现在蝎子、白蚁、蝗虫之类都能登堂入室,摆在大餐馆的餐桌上,想必虱子的味道也应该不错。小羊倌在吃虱子时完全用自然法则代替了社会法则,自然法则中当然可以吃掉猎物的,小羊倌和虱子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食物链上的两个结点,而根据社会法则,在现代社会里须遵守国际法,要优待俘虏,更不能虐杀食之。
在高人的眼里,有时人也是一种虱子。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在他的《大人先生传》里提到,儒家的法礼君子们,为官为政以后就象“群虱之处褌(连裆裤)中”。他们“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褌裆,自以为得绳墨也。……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虱之处褌中乎?”阮籍说的十分有理,虱子虽然生命力强,毕竟处于狭小天地,命运既寄托于人又受制于人,最终免不了被人围歼的下场。人若处在这种局中,进不能攻,退不能守,处处受人牵制,就如裤中虱一般。当年老毛屡屡以扪虱手段处理那些右派、走资派等“反革命”分子,甚至他的战友们,就是这个道理。至于采取自然法则还是社会法则来处理这些“虱子”,他老人家君心似海,可不是我们所能揣度到的。
秦大路2004年8月14日于南方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