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同样的成分,进口药和中国国产药会有区别吗?

建设性意见 | 

杭州一位爸爸带6岁的孩子去医院看支原体肺炎时发现,半年前他另一个孩子同样支原体肺炎时打过的进口阿奇霉素“希舒美”,在同一家三甲医院里开不到了,只有国产阿奇霉素“巴珠”可以用。用国产阿奇霉素输液2天后,孩子病情未见好转,仍是高烧反复,为人父母的自然是心急如焚。

几经周折,终于在另一家医院用加床住院的方式(门诊仍然不给开)开到了进口阿奇霉素。

当晚,孩子高烧退了,再过3天,康复出院。

完全可以想象一位父亲遇到这种操蛋事情时的愤怒:

就为了那几十块钱的差价,就让我宝贝儿子被病痛多折磨2天,承受病情恶化的风险?!再不给我孩子用好药,老子跟你们拼了!

这位父亲查询发现,2023年国家药品集采谈判中,进口药希舒美报价5.58/袋,而报价最低的国产阿奇霉素是0.98元/袋。3天的疗程,差价14元钱,希舒美因此落选。当然,这是口服药的差价,注射用阿奇霉素的差价会高一些,但也只有两位数。

近年来,国家药品集采谈判的“灵魂砍价”导致一些进口药品被医保排除在外,也被医院拒之门外,的确是普遍现象。很多人就医时发现,原先用过的一些进口药,已经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那么最关键的问题来了:

进口药少了,会影响我们看病就医吗?同样的成分,进口药和国产药会有明显的区别吗?

先说结论:

同样的药物成分,不同厂家生产出来,其药效和不良反应的确是会有区别的,具体差距可大可小。有的是95分和90分的差距,有的是98分和61分的悬殊。

但是要注意,这里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原研药和仿制药之间,而不是进口药和国产药之间。只是由于发展阶段的原因,进口药以原研药为主,国产药以仿制药为主,并不是说进口药就一定比国产药好,也不能说国产药整体上已经和进口药一样好了。要正视差距,但不用妄自菲薄。

原研药和仿制药虽然含有同一种有效成分,很多含量规格也一模一样,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还是会有区别的。

第一个区别是制剂工艺的差距

一粒胶囊、一袋冲剂、一片药片、一瓶药粉,是药物的不同剂型,其中含有起核心作用的有效成分,例如阿奇霉素,同时也含有制剂工艺所需要的辅料。

有的药物辅料是帮助有效成分溶解以便更好吸收,有的是防止有效成分被胃酸破坏,有的是包裹住有效成分让其缓慢均匀释放(例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没有这些辅料的存在,很多药物有效成分直接吃进去根本就不能产生疗效。

重点来了,原研药专利保护到期后,被公开的只是有效成分的结构与生产方法,并不包括一整套的制剂方法,更不包括一整条药品生产线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

打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方,北京烤鸭的烹饪工艺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但即便用同样的鸭子,不同餐厅烤出来的品质也可能有巨大的差距。

原研药厂家往往研发实力雄厚,生产质量把控严格,在专利期内丰厚的独家收益也能支撑其不断积累技术经验,改进生产工艺。而仿制药厂家可能受限于关键的制剂工艺技术,或者因为价格被打下来了而无法采用高标准的辅料,最终导致同样的有效成分生产出疗效不同的药品。

第二个区别是不良反应的差距

作为药品,除了关心疗效,我们还需要特别关心不良反应,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副作用。

同种成分、相同含量的两种药品,如果临床有效率都是95%,一个过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千分之一,卖50元一盒,另一个过敏的发生率是百分之五,卖20元一盒,你会选哪种?别人怎么选我不知道,反正我肯定选贵的过敏少的那一种。

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和药品的纯度有关。无论是化学合成还是天然提取的药物,都不可避免地会混进去杂质,在有机化学反应中,有时还会有差之毫厘缪以千里的『同分异构体』。有的杂质人畜无害,有的杂质可能导致过敏,还有的杂质达到一定浓度可能会致死。

八零后的各位可能都有记忆,我们小时候青霉素输液之前每次都要做很痛的皮试,确定你不会过敏后才能输液,而现在医生通常只是口头问一下你有没有药物过敏就开抗生素了。

这里面当然有抗生素更新换代的原因,更多还是因为药品提纯工艺的进步。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抗生素生产工艺起步不久,质量控制水平堪忧,生产出的药品中普遍混有不可忽略的杂质,导致药物过敏甚至致死的情况时有发生。

经过几代科研人员的努力,现在抗生素的提纯工艺已经相当成熟,所以抗生素类药品的过敏反应少了几个数量级。我本科所在的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前身就是中国第一批抗生素制造专业,这里面有很多是我老师的老师们的功劳。

但是,抗生素的提纯工艺成熟了,不代表所有药品的提纯工艺都成熟可靠了。有一些对纯度要求极高的药品,特别是静脉注射药品,含量极其微小的杂质也可能导致重大的不良反应。这时候,不同药厂的实力差距就体现出来了。

回到本文开头那位杭州爸爸遇到的案例,辉瑞制药的希舒美是阿奇霉素,海南倍特药业的巴珠也是阿奇霉素,如果有得选,你会更信任哪家药厂呢?

第三个区别是药品审批流程的差距

正经原研药(不包括15天研发的某莲花)的上市,需要经过大规模随机双盲三期临床试验,确定药物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在可接受范围内,然后才能获得批文去销售。这一过程通常长达数年之久,耗费数亿之巨。原研药的疗效与安全性是有直接实验数据证明的。

但仿制药不一样,仿制药只需要经过『一致性评价』就能上市。

简而言之,我们已经通过辉瑞的希舒美知道阿奇霉素对治疗支原体肺炎安全有效,现在这一成分的专利到期了,其他药厂不用经过授权也可以生产阿奇霉素,只要证明我生产的阿奇霉素成分、含量、溶出度等数值与希舒美一致,就可以直接拿到批文。

据统计,希舒美专利过期后,国内已批准的阿奇霉素药品批文达629个,涉及312家药企。很显然,这些通过了一致性评价的药企不可能都采用辉瑞同等工艺标准的生产线来生产阿奇霉素药品。

再加上周所周知的原因,中国药品批文的审批过程难免会有一些苍蝇和老虎从中作祟。

我个人对仿制药的信任度是没那么高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并不是所有品类的药品原研药和仿制药都存在显著差距,实际上大部分药品原研药和仿制药都“能用”。我这里说的“能用”是指有效率能达到基础要求,不良反应没有很离谱,综合评分大致是95分和88分的区别。95分当然更好,88分也不能说就不行。

真正影响我们看病就医的是那些原研药95分,仿制药61分甚至58分的情况……不能说普遍,但的确存在。

一点建设性意见:

国家药品集采谈判当然是节省医保基金、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的好事,但如果工作能更加细致和人性化,在原研药和仿制药存在较大差距的时候,对高价格的原研药网开一面,给患者多一个选择,哪怕是自费的选择,也能让大家更有安全感。

不要赶尽杀绝。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沙龙 / 谈天说地 / 【转帖】很多进口药,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4

    https://mp.weixin.qq.com/s/Y_tZpgFl6qGE_ltNfrUShw

    即使是出于私心,我也想在这里呼吁一下。
    昨晚读到一个杭州朋友的文章,他的6岁孩子最近得了支原体肺炎。按照经验,注射进口阿奇霉素是医学上的首选治疗药物。这款药物的商品名称叫“希舒美”,由美国辉瑞药物公司生产,其中包括阿奇霉素片、阿奇霉素干混悬剂,以及注射用阿奇霉素等多种剂型。

    半年以前,也就是在2024年的春季,他的另一个孩子也得了支原体肺炎,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用了进口的注射用阿奇霉素,很快就痊愈了。但现在,他带孩子就医时,不仅门诊开不出来该药物,住院也同样没有,医院现在统一使用的是国产注射型阿奇霉素,商品名称叫“巴珠”。
    他的后怕从此开始了。
    “第一天输液回家,此前的高烧根本没退,而且还升到了39.6度的新高。当天晚上不得不给他喂了美林退热药,度过第一晚。
    第二天早上,体温都在38度以下了。但是下午输液结束回家,到了晚上九点,体温又升到39.6度了。“
    还好,他在朋友的建议下,赶紧换到省儿童医院,在那里终于用上了“希舒美”——尽管各种审批流程也很琐碎——当天晚上,高烧就降了下来,在38度以下,而且不再抬头。
    我的这个朋友不由得感叹:杭州有1200万常住人口,作为一个被认为是新一线的好城市,这里的儿童都不能用上被公认最有疗效的药物,那么其他的地方呢?
    这样的感叹也让我惊出一身冷汗——我家里也同样有两个儿童,今年春季,两个娃也都感染过支原体肺炎。我不确定深圳的医院否同样紧缺“希舒美”,如果是,接下来秋冬季又可能面临各种流感高发期,若不慎染上怎么办?
    这也正是我前文所说的“私心”所在。每个有孩子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私心”吧。
    那么,进口的注射用阿奇霉素都去哪了?
    我的杭州朋友原本以为是进出口管制导致稀缺,但他查了很多资料,没有查到相关的管制规定。而且“无论从科学、人文与逻辑上讲,都不可能去管制一款治疗肺炎的药物”。
    后来他才知道,这种进口药在很多医院下架,是因为被“撤网”了。
    什么叫“撤网”?这是一个医学黑话。目前,各省搭建了医药采购平台,作为公立医院和企业之间买卖药品的主要渠道。它的角色类似于网购用的电商平台,企业把药品展示在平台上,公立医院从平台上下订单采购,这个过程被笼统称为“挂网采购”。
    “撤网”,是把原先展示的药品信息从平台上撤下来,不能通过平台采购该药品——2023年11月,国家对包括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在内的42种药品组织开展集中带量采购。按照规则,报价较低的前9名中选,希舒美报价5.58/袋,比第9名0.98元/袋的报价高出约4.7倍,排在末位最终落选。
    也就是说,疗效最好的药品,因为“价格高”被国产挤了出去。
    我的杭州朋友在文中说,“以价格为由把希舒美从肺炎药物里剔除出去,这不仅是逻辑和医学上的错误,而且是对炎黄子孙的戕害和犯罪。”你可以将它看成是他因为孩子刚刚无端遭罪后的激愤之言,但是,我想,在很多方面你可以支持国产,在药物方面尤其在治疗孩子相关病症的药物方面,我相信没几个人会真诚地支持国产。
    那些可能认为买华为手机就是爱国、买苹果手机就是汉奸的家长,在孩子得了支原体肺炎后,你觉得他会选进口的还是国产的?
    那些到麦当劳门口抗议的爱国大妈,让她装个国产心脏起博器试试?
    杭州朋友在文中还写道,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医生、综合ICU主任叶盛,根据临床实践认为,病原体对国产阿奇霉素的耐药性非常高,他直言不讳地告诉患者:“忘了它吧!”
    与之相反,读到某官媒一篇报道,认为这是消费者“对进口原研产品有偏好有依赖,对跨国公司定高价的行为也相对宽容,如同开了美颜滤镜“:”……列入研究的阿奇霉素、头孢地尼、利奈唑胺等抗菌药物,以细菌清除、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多项指标,开展基于真实世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中选仿制药与原研药在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上无统计学差异。
    我想告诉这篇报道的作者,如果你有种在孩子生病时不选进口选国产,我就服你,否则的话,有多远给我滚多远。
    报道中令我触目惊心的一句话是:“同时,也有不少进口药、原研药退出中国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有161种进口药未在我国再注册,其中不乏过去临床常用的知名药品。
    其实,老百姓最关心的不是进口与国产,而是疗效。在国产药存在质量缺陷的情况下,急吼吼将高价进口药排除在外,确实是一种对他人生命健康不负责的表现。或者,具体到阿奇霉素而言,比较稳妥的做法,是将5.58/袋的进口药与0.98元/袋的国产药一并列上,给人们一个选择权。
    热播电视剧《父母爱情》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上世纪某个年代,男主正在追的女方的侄子突然得了一种急病,急需一种进品药救命,可是该药只有部队医院有,而且需要审批。男主凭着炮校学员的身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搞到了这种药,俘获了美人心——再这样下去,电视剧里的镜头,会不会成为我们现实的一部分?

    • 加拿大可以大量进口中药吗?
    • 有国产替代品,保险公司自然不愿意付高价去购买进口的,这不是正常吗?加拿大连私立医院都不允许,医院开的药也必须是政府采购计划里的 +2
      • 怎么听着像反正有假冒伪劣产品用,买什么名牌啊 +4
        • 那是你的理解
          • 那是。
    • "国产药的质量差在哪" 来源:丁香园//作者:土摩托。"因为中国有地方保护主义,各地在招标的时候有一定的比例是可以机动灵活的,这部分份额基本上都给了本地的药厂。再加上国家标准又定的不严格,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牺牲质量拼价格" +2
      • 关键的事情没有提出,公司科研投入比例:我离开国内的巨无霸公司时,科研投入占公司总销售的1%,一查现在还是1%,没有变化。我们现在公司的科研投入是7-9%。 +5
      • 谢谢分享。感觉这篇文章真正说清楚了为啥国产仿制药质量不行;而国人瞧不起的印度,仿制药质量钢钢滴。。。
        • 你确认印度的仿制药杠杠的没有咖喱厕所添加剂?哈哈哈。印度对制药根本没有控制,感冒药从一元到500元都能买到,想象下你买的是一元的
          • “ 2009 年出版的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年鉴显示,中国进入世卫组织采购目录的品种数量为 6 个,印度则是 194 个,远超中国。”
            • 便宜, 仿造,中国不允许,当然少,不代表质量
              • 别闹了,还中国不允许呐。😂😂 +1
    • 老干部用的都是进口药 +11
      • 这个肯定,高干也清一色进口药。毕竟高级干部和老干部还不傻😂😂 +2
    • 以前可以去香港买,现在不知道了
      • 处方药
    • 中国的药厂门槛很低,处方药品质往往不合格,合格的正规大药厂生产常用药成本太高,利润有限甚至亏本,所以正规药厂生产积极性不高。相反,化工厂就很靠谱,生产出的芬太尼纯度管够,业界良心 +6
      以上纯属胡诌的事实,真实的谎言,仅供娱乐,切莫过度解读。高中时,学校边上就是正规国营制药厂,全校师生天天盼着它赶快倒闭,因为只要它一开工,就释放出浓重的毒气,呛的人无法呼吸
      • 瞎说
        神马大实话?😂😂
        • 说到底,千做万做,亏本买卖不做,中国国产药问题在于,市场经济下,还指望药厂有着计划经济下的觉悟,这是不可能的
          • 大约二十多年前,我父母家搬到制药六厂附近。一到晚上,制药厂就偷偷拍废气,味道很大,附近居民都不敢开窗。又过了很多年,研发了双黄莲的哈药六厂终于倒闭。附近居民奔走相告,普天同庆😂😂

            哪里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要讲法律的好不好?😂
            • 😂嘿嘿 我说的吧
              • 其实不是市场经济的问题,是立法和监管没到位。人家西方,甚至印度的仿制药才是市场经济,所以他们的仿制药质量上乘。中国仿制药说白了还是计划经济,质量之差可想而知。。。
                • 哈哈。。可笑!给你们科普一下:我的祖国要争当世界老大,制药业的立法能不严格?扯淡,如果不严格,咋会有那么多的“FDA”的头儿,被送上刑场?印度的仿制药,就是大部分加拿大人使用的“ generic drug”。帝国主义药业处于人道主义,特许他们制造。但这些药不能出境。
                  • “ generic drug”是指专利过期,全球都允许仿制并出口的。你连大家讨论的和你自己说的是啥都不知道,就忙着来“科普”。😂😂笑死人😆你适合先“被科普”一下,再参加讨论😁😜😜 +1
                  • 你看看药店里的generic, which one is made in India?
                • 啊哈,印度比中国还更加计划经济,这就是小米在印度生意火爆却赚不到钱,还要倒赔的根本原因,这也是40年代技术的大使牌汽车能生产到今天的根本原因。计划经济是不讲成本利润的
    • 同样的成分,进口药和中国国产药会有区别吗?

      建设性意见 | 

      杭州一位爸爸带6岁的孩子去医院看支原体肺炎时发现,半年前他另一个孩子同样支原体肺炎时打过的进口阿奇霉素“希舒美”,在同一家三甲医院里开不到了,只有国产阿奇霉素“巴珠”可以用。用国产阿奇霉素输液2天后,孩子病情未见好转,仍是高烧反复,为人父母的自然是心急如焚。

      几经周折,终于在另一家医院用加床住院的方式(门诊仍然不给开)开到了进口阿奇霉素。

      当晚,孩子高烧退了,再过3天,康复出院。

      完全可以想象一位父亲遇到这种操蛋事情时的愤怒:

      就为了那几十块钱的差价,就让我宝贝儿子被病痛多折磨2天,承受病情恶化的风险?!再不给我孩子用好药,老子跟你们拼了!

      这位父亲查询发现,2023年国家药品集采谈判中,进口药希舒美报价5.58/袋,而报价最低的国产阿奇霉素是0.98元/袋。3天的疗程,差价14元钱,希舒美因此落选。当然,这是口服药的差价,注射用阿奇霉素的差价会高一些,但也只有两位数。

      近年来,国家药品集采谈判的“灵魂砍价”导致一些进口药品被医保排除在外,也被医院拒之门外,的确是普遍现象。很多人就医时发现,原先用过的一些进口药,已经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那么最关键的问题来了:

      进口药少了,会影响我们看病就医吗?同样的成分,进口药和国产药会有明显的区别吗?

      先说结论:

      同样的药物成分,不同厂家生产出来,其药效和不良反应的确是会有区别的,具体差距可大可小。有的是95分和90分的差距,有的是98分和61分的悬殊。

      但是要注意,这里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原研药和仿制药之间,而不是进口药和国产药之间。只是由于发展阶段的原因,进口药以原研药为主,国产药以仿制药为主,并不是说进口药就一定比国产药好,也不能说国产药整体上已经和进口药一样好了。要正视差距,但不用妄自菲薄。

      原研药和仿制药虽然含有同一种有效成分,很多含量规格也一模一样,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还是会有区别的。

      第一个区别是制剂工艺的差距

      一粒胶囊、一袋冲剂、一片药片、一瓶药粉,是药物的不同剂型,其中含有起核心作用的有效成分,例如阿奇霉素,同时也含有制剂工艺所需要的辅料。

      有的药物辅料是帮助有效成分溶解以便更好吸收,有的是防止有效成分被胃酸破坏,有的是包裹住有效成分让其缓慢均匀释放(例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没有这些辅料的存在,很多药物有效成分直接吃进去根本就不能产生疗效。

      重点来了,原研药专利保护到期后,被公开的只是有效成分的结构与生产方法,并不包括一整套的制剂方法,更不包括一整条药品生产线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

      打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方,北京烤鸭的烹饪工艺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但即便用同样的鸭子,不同餐厅烤出来的品质也可能有巨大的差距。

      原研药厂家往往研发实力雄厚,生产质量把控严格,在专利期内丰厚的独家收益也能支撑其不断积累技术经验,改进生产工艺。而仿制药厂家可能受限于关键的制剂工艺技术,或者因为价格被打下来了而无法采用高标准的辅料,最终导致同样的有效成分生产出疗效不同的药品。

      第二个区别是不良反应的差距

      作为药品,除了关心疗效,我们还需要特别关心不良反应,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副作用。

      同种成分、相同含量的两种药品,如果临床有效率都是95%,一个过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千分之一,卖50元一盒,另一个过敏的发生率是百分之五,卖20元一盒,你会选哪种?别人怎么选我不知道,反正我肯定选贵的过敏少的那一种。

      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和药品的纯度有关。无论是化学合成还是天然提取的药物,都不可避免地会混进去杂质,在有机化学反应中,有时还会有差之毫厘缪以千里的『同分异构体』。有的杂质人畜无害,有的杂质可能导致过敏,还有的杂质达到一定浓度可能会致死。

      八零后的各位可能都有记忆,我们小时候青霉素输液之前每次都要做很痛的皮试,确定你不会过敏后才能输液,而现在医生通常只是口头问一下你有没有药物过敏就开抗生素了。

      这里面当然有抗生素更新换代的原因,更多还是因为药品提纯工艺的进步。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抗生素生产工艺起步不久,质量控制水平堪忧,生产出的药品中普遍混有不可忽略的杂质,导致药物过敏甚至致死的情况时有发生。

      经过几代科研人员的努力,现在抗生素的提纯工艺已经相当成熟,所以抗生素类药品的过敏反应少了几个数量级。我本科所在的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前身就是中国第一批抗生素制造专业,这里面有很多是我老师的老师们的功劳。

      但是,抗生素的提纯工艺成熟了,不代表所有药品的提纯工艺都成熟可靠了。有一些对纯度要求极高的药品,特别是静脉注射药品,含量极其微小的杂质也可能导致重大的不良反应。这时候,不同药厂的实力差距就体现出来了。

      回到本文开头那位杭州爸爸遇到的案例,辉瑞制药的希舒美是阿奇霉素,海南倍特药业的巴珠也是阿奇霉素,如果有得选,你会更信任哪家药厂呢?

      第三个区别是药品审批流程的差距

      正经原研药(不包括15天研发的某莲花)的上市,需要经过大规模随机双盲三期临床试验,确定药物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在可接受范围内,然后才能获得批文去销售。这一过程通常长达数年之久,耗费数亿之巨。原研药的疗效与安全性是有直接实验数据证明的。

      但仿制药不一样,仿制药只需要经过『一致性评价』就能上市。

      简而言之,我们已经通过辉瑞的希舒美知道阿奇霉素对治疗支原体肺炎安全有效,现在这一成分的专利到期了,其他药厂不用经过授权也可以生产阿奇霉素,只要证明我生产的阿奇霉素成分、含量、溶出度等数值与希舒美一致,就可以直接拿到批文。

      据统计,希舒美专利过期后,国内已批准的阿奇霉素药品批文达629个,涉及312家药企。很显然,这些通过了一致性评价的药企不可能都采用辉瑞同等工艺标准的生产线来生产阿奇霉素药品。

      再加上周所周知的原因,中国药品批文的审批过程难免会有一些苍蝇和老虎从中作祟。

      我个人对仿制药的信任度是没那么高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并不是所有品类的药品原研药和仿制药都存在显著差距,实际上大部分药品原研药和仿制药都“能用”。我这里说的“能用”是指有效率能达到基础要求,不良反应没有很离谱,综合评分大致是95分和88分的区别。95分当然更好,88分也不能说就不行。

      真正影响我们看病就医的是那些原研药95分,仿制药61分甚至58分的情况……不能说普遍,但的确存在。

      一点建设性意见:

      国家药品集采谈判当然是节省医保基金、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的好事,但如果工作能更加细致和人性化,在原研药和仿制药存在较大差距的时候,对高价格的原研药网开一面,给患者多一个选择,哪怕是自费的选择,也能让大家更有安全感。

      不要赶尽杀绝。

      • 亲身经历,国产药确实不行 +1
    • 药品的质量其实差别非常大,只有原厂的才最有效。看外面卖的很多仿制药,因为专利过期了别的药厂也可以生产,但是疗效差太多了
    • 决定药品疗效和安全性的不光是主要原料,还包括各种辅料,包装材料,生产工艺以及质量控制过程。美国那 些大药厂对这些有严格要求,也经常被FDA检查,药品的质量一定是最好的,如果用仿制药,也要尽量避免小药厂的产品
      • 叶和花分享的那篇文章,观点跟你类似,说的很清楚😁
        • 中国现在也有要求仿制药上市前和专利药进行对比实验,但是我听到医药行业的人说大多数是走过场,实验结果不可靠,药效就没法保证
          • 叶和花那篇文章说了,中国不是要求和专利药比较,而是要求和其他已上市的仿制药比较。这里面猫腻就大了。😂😂再加上中国的药物试验,基本上都是大面积造假,结果可想而知。。。 +1
    • “那一刻,我能理解医患矛盾是怎么产生的了”——这事其实根本就不是医患矛盾。又不是医生把进口药从采购名单上拿下来的。只是患者惹不起那个把进口药拿下来的人,只敢找医生的麻烦。国家在下一盘大棋,巧妙地把这事转化成医患矛盾了 +2
    • 是不是国内外资药厂的药也算进口药了?
      • 应该是这样的。笼统地说,按照外国标准生产的都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