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请教,地下室墙上保温棉往下滴水

地下室墙上保温棉的边缘处往下滴水,是墙壁有裂缝吗?墙的外面是台阶。大致应该从哪个方面进行维修?不知哪位网友有这方面经验,谢谢。

:

: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美丽家居 / 请教,地下室墙上保温棉往下滴水

    地下室墙上保温棉的边缘处往下滴水,是墙壁有裂缝吗?墙的外面是台阶。大致应该从哪个方面进行维修?不知哪位网友有这方面经验,谢谢。

    :

    :

    • 是不是哪个地方坡度不对,水往屋里流?买一个level 查一下
      • 确实有坡度,外面的台阶处在半坡位置,所以雨水要经过台阶流到下面的草坪上。今天把外面清理一下,但愿能引流雨水不路过台阶。多谢提醒!
    • 扒开保温棉查水从哪里来,然后对症下药。有可能从屋顶来的,或某处水管漏了。
      • 好的,等扒开保温棉仔细查看一下,十分感谢此建议!
        • 地面如果有坡度,水不往屋子方向流,就上屋顶看看有没有雨槽堵塞了。堵塞了,水也会顺着墙壁进地下室
          • 感谢提醒,这也是有可能,地面是有坡度。另外楼梯边原来有一个小铁棚,怀疑雨水汇流到楼梯边,再渗下去。今天把它挪离屋子,过一两周看看有没效果。
    • 是新房子吧?如果是的话,应该正常。因为水泥墙会有水渗出来。如果挤压保温棉就会有水滴下来。一般新房前五年都有这种现象。所以新房尽量不用加湿器,让水泥和木头尽快变干。木头会缩,墙会有裂缝,对新房都是正常的。如果不是新房,且持续滴水,那就是墙真漏了。
      • 多谢回复。16年的房子,没开加湿器。去年到上个月,墙体潮湿,发黑,但保温棉没有水滴。上个月用了去湿器,反而更严重了,就如照片上的水滴形成,流到地上。
    • 大禹治水的道理,从来就是真理,堵不如疏导,如果水往屋里流,在防水也没用
      • 确实是这理,特别是对宏观大局。也适用于我这小屋,但冬天下雪,慢慢渗,感觉治理比大禹还难,不得不咨询是否有地下室防水的好方法,呵呵。
    • 之前有类似的情况。有可能是推拉门底部的防水漏了,从上面渗下去。也可能是门外楼梯积水,红砖不防水,从外面渗进去。
      • 两周前在楼梯与楼墙的缝隙里塞了一条绝缘泡沫,上面还加了一管Sealant,今天下雨看结果,没起作用。准备把楼梯搬开,看看里面墙面是否有缝隙,也准备检查一下推拉门底部。感谢回复。
        • 推拉门底部也不知怎么检查。我们是换门的时候,看到下面的木头垫片腐烂了,才推测可能是漏水。
          • 不拆门是不大容易检查。准备先把保温棉和楼梯翻开,看看是否有新发现。
    • 冷凝水吧,你家开不开窗,特别地下室开窗?
      • 不太像,别的地方也有些水印,但很干,就这个位置一直很潮。以前不开窗,两周前把窗开个缝,没想到有水滴了。
    • 看不太懂为啥外墙的石头从地面就开始了。混凝土墙在哪里?埋没了混凝土墙是很可怕的。 +1
      按照设计规范,混凝土墙的上部应该高于室外地面至少8寸。石头墙后面充满了潮气和水,最后都流到地基墙处从weep holes排出。外部地面太高就排不出了。

      图中下面滴水的地方需要有8寸高的矮墙。你家的有多高?看不出来。
      • 有可能是ICF的墙体和地基?
      • 混凝土墙在门下面,连着台阶。您认为台阶会破坏混凝土墙的防水?多谢提醒。

        不太会用新版的肉联,没点您的link, 才看到详细信息,再次感谢!
        • 参考我给你的示意图,如果你家阳台门与室外地面的高差只有1尺的话,那这个厚度只够楼板下木梁的高度。你家室外地面的高度已经与混凝土地基墙的高度齐平了。水很容易就漫过混凝土墙。
          • 这是朝北的后院,阳台门底部与室外台阶高度很接近,应该不到一尺。您认为水会从台阶漫过混凝土墙,通过楼板渗入地下室?我现在也怀疑这问题,准备先拆了台阶,再看看地下室还会不会有水。多谢回复。
            • 不是台阶,是地面。如果室外地面过高的话,水会从室外地面直接流进地下室。只有混凝土地基墙是防水的。任何室外地面都不应该高过这道墙。
              • 明白了,台阶两侧地面上覆盖的是石板,可能是高过混凝土地基墙渗水。
      • 四友是懂的人。 +1

        要是我,先去掉 Insulation,看看水到底从哪里来的,排除屋顶,和墙内水管漏,如果确定就是室外地面水漏进来,就掀起沿墙的pavers,在保证向外的坡度的基础上,铺塑料布,沿墙壁卷起。防止水渗入,再放回pavers

        我在我房子侧面这样干,是为了防长草,效果很好.



        :

        • 四友网友很懂的,您也厉害,图文并茂让我秒懂,感谢。
    • 明显就是水回流从砖缝进去的。重新铺门口的台阶和其他,保持坡度。
      • 多谢回复。怀疑是水流进去的,因为昨天下雨,地下室也流了。重铺台阶后,台阶要离混凝土墙一段距离吗?混凝土墙是否还要做特殊处理?
        • 找专业公司来做吧。水泥墙没事,就是外面坡度的是,水倒流
          • 好的,但先自己弄弄看,主要是公司价贵还没找到可靠的。
            • 你搞不定,你能上来问,说明搞不定,能搞定的不会问人,直接干
        • TOLD U,先解决进水流向问题吧,流水是防不住的
          • 今天试着搬楼梯,但搬不动,只有尽可能对楼梯引流,等下次下雨看结果。找公司之前,想先找出问题所在。
            • 兄弟啊,你就不能举一反三,逆向思考吗?你就不能把台阶先用TARP遮起来,拉门先不用,然后等下雨再看看是否还漏水,是否漏的少了?等等.THINK OUT OF THE BOX, 解决问题是门艺术
              • 昨天已经盖上了,尽量排除屋外进水的可能
    • 楼梯实在太沉,

      只能盖盖上面,对前面的水流挡一挡。扒开保温棉,棉里很潮,并且上半部比下半部潮,但墙上没有看到水印,在这个方位也没发现裂纹。顶部与地下室屋顶连接的木头和保温棉都很干爽。怀疑是地下室内太潮,难道是冷凝水?现用台风扇对着保温棉的口往里吹,看看效果如何,特别是在下雨时再仔细观察。

      保温棉的上半部很潮:

      下半部也潮,但好于上半部:


      :

    • 门外汉乱插嘴:有房子原始grading图纸吗?你就知道流水应该怎么样走,如周围环境已改变,找师傅出改进方案,你就心中有数了。
      • 不是新房,只有一张Surveyor's Real Property Report. 阳台门朝北,小缓坡,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今天去homedepot租一台大功率的Dehumidifier,把内部湿气排一排,再看看能不能找出具体原因。
        • 不要焦虑影响健康,我是打酱油。但是能想的方法:为了长治久安,有空打电话去city问问, 听听意见;接着,如楼上四友兄, John,冰姐找专业人士提供解决方案,可能要re-grading, 埋管子引水,铺碎石之类吧。
          • 感谢关心。有热心网友的大力帮助,虽暂未解决,但焦虑有所减轻,LOL。今天试试Dehumidifier看看,地下室房梁附近不潮,但愿从外面不渗水。
            • 大概率是从台阶一侧的外墙流进去的
              • 我猜也是。
              • 不十分确定。地下室吹了一天风,情况缓解。外面盖了盖,能聚水的东西挪远点,等下雨天再检测一下。
            • 焦虑减轻就好,事情会过去的。解决了也给网友们update一下,互相学习。
              • 对,会及时更新,有类似问题的网友可以做参考。
    • 上面已经有人教你 “扒开保温棉查水从哪里来,然后对症下药”, 三天了还没有去扒开看看?
      • 昨天扒开了。回复的帖子没法edit, 所以图片放在上面帖子的link 里。
    • 观察了几天, +1
      好像外面不漏水,万幸。应该是室内太潮了,以后要加强除湿。另外挪开楼梯旁的烧烤棚也是关键,不然雨水雪水从棚顶汇流到墙根,以前真是没注意到这隐患。猜想前屋主把棚子放到墙边是因为gas的出口在墙根,看来这问题不是一两顿烧烤能解决的,LOL。至此再次感谢所有热心网友的帮助指教!
      • 其实我上次没说为什么你家是冷凝水,因为水是附在保温面和塑料之间,如果是外面漏进来,不一样
        • 剪开塑料扒开保温棉,
          发现保温棉里面是湿的,塑料内也能看到水珠。可能是积攒太多了,就从塑料末端溢出并流下来,仿佛水是从墙外渗进来。十分感谢您的提醒,当时的情况真不敢相信。同时感谢网友ystang提醒剪开保温棉查看,水管没破裂。具体情况包括烧烤棚没有在照片提及,是因为当时根本没想到那也是问题,现在的墙根非常干爽,即使下了这几天雨。因为这情况没汇报,所以四友和John给的几把牛刀也没用上,不过都是很厉害的,lol。感谢lulu及其他网友,思想武装也是制胜法宝。看来地下室漏水也是千姿百态,集思广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践检验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