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妻被剥削的一生#
问:这种男的能干什么?
答:能造孩子,能吸血,还能找同胞众筹呢!
“睡前看了下#赛博乞讨雄文《我妻之死》#,震撼于文艺男怎么能把“#自己是个废物活活熬死老婆#”这件事写得如此自然
👉不会开车所以不能接送孩子去超市购物,
👉没有工签所以不能上班赚钱养家,
👉英语不好学习不好所以不能做主签证人来办理移民……
没见过废得这么彻底的废人 ”
⚠️“姐妹们,尤其是做母亲的,请给自己的女儿姐妹好好看看。人生的轨迹都是选择的后果,每个选择的背后都是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常说要爱自己,这不光是吃好穿好保养好,更是关键时刻把什么排在前面。愿去世的妈妈安息。”
(👇转自小🍠)
【《#我妻之死#》省流版】
“👉六年生三个,生老二时美国毕业季,老三在家生,
👉妻子又要全职上班又要读硕还要干园艺,
👉周末还要在地下室开补习班(加拿大地下室经常会氡气超标,氡气和肺癌有直接关系),
👉还要开车日常购物、接送小孩(#只会写公众号文章的老公不会开车没有驾照,没有工签,不能工作#)
真的笑了,牛,
改了文章标题写成#我的工具人之死#吧,
👉一个大男人有手有脚,加拿大又不是没有福利,还要募捐死后还不忘要消费妻子,可以的(有评论说已经#去年在温尼伯林已经募捐了5W刀了#)刚看完,很不是滋味,医疗体系不是我们能左右,基因突变不是我们能左右,但是看见了#一个男的把一个女人的整个生命都榨干的故事#,并且#到死之后继续榨#,挣钱养家啥也不会”
👇也都转自小🍠
“这老婆纯粹是NPD 老公的血包吧”
“活活累死了一点福都没享受过”
“生完三胎看起来都皮包骨头了”
“她自己把自己熬死的,两女还要拼一儿,生过孩子都知道生育带娃多摧残人,她还全职工作+兼职,她不把自己当人,别人就当她牲口用”
“当地华人给他捐了十万加币了,每个月小孩牛奶金1700刀,还有其他退税,到手可能两千多刀。他房子的房贷被保险cover了,他没有房贷。现在还在微信求打赏”
“槽点太多,男的来了五年都旅游签,不工作就算了,驾照不考英语一泡污,铲雪买菜园艺都是老婆,老婆旅转学,旅游保险没有含生育,所以找助产士在家生的老三,省了一两万刀,男的事后还写了一个公众号逼逼她太冒险,让他有可能全盘皆输。老婆旅转学后还在Td 工作,每周6小时在地下室开辅导班教奥数。”
“就福利上来说加拿大对单亲多孩妈妈是友好的,但是她有老公而且工作还不错,系统里默认她不是弱势群体,但是致命点就是#这老公是真的啥用没有#,表面上有老公带三个小孩包揽家里的琐事,事实是她一带四:一个成年巨婴+3个小孩”
“看完同感,通篇貌似是是对亡妻的怀念,其实全是自我感动,对妻子的爱惜我感受不到一点。小作文就是在消费亡妻的剩余价值,吃像不要太难看。看完了我就觉得女人还是要好好爱自己”
“昨天半夜看到文章的时候就感觉很不适了,三个娃,果然最小那个是男娃……说是老婆主外他主内,但其实老婆就是个赚钱养活5张嘴的工具人,估计累够呛。文章最后怎么好意思让人打赏用于孩子买童书的?如果说捐给你老婆治病那没啥,你自己还不想着开始挣钱养活家庭吗?利用网友同情心?”
“3个娃,1人工作养5人,读研,周六地下室教书6小时,任何一点都够一个女人承受了,她还全往身上揽. 哎”
“我很赞同老婆是被累死的,一个人养家,养五个人,身上的压力得多大,人在职场,每天勾心斗角,回家还要照顾几个孩子,周末竟然还要为了赚钱给别人孩子补课。我都没孩子,每天下班都累到躺床上起不来。不敢想象这个女的有多累。想起别人说的,你能吃苦,你就有吃不完的苦。”
“一开始只看到那个公众号文章还不知道背景. 这个妈妈也太难了吧,真是把自己燃尽了”
“看了一下,这男人跟大老爷一样,完全没有任何生存经验,什么都是习惯等别人帮他做,做了还嫌弃这个嫌弃那个。妻子身体难受这么久,竟然让她自己去医院看病,就算不会开车也可以找人托付一下孩子,自己陪着去吧。简直不懂关键时刻都指望不上的男人,女主竟然还跟他结婚,还敢生3个孩子”
“哇偶这女人主打的就是一个奉献,学习工作养家之余拼三胎为男人生下了能继承他姓氏的儿子,养活了一大家子,来世上一辈子不留名不留姓,为了男人和他的孩子鞠躬尽瘁不带走一片云彩”
“加拿大医疗肯定有不足的地方,但这个男的单方面叙述不清不楚,很多问题明明是他英文不行沟通不畅,而且他本人从来没在这边工作过有cultural shock,却故意把医护人员描述得很恐怖....看到最后明白了,女的被他彻底压榨干净,#他怕人走之后自己生存不下去,要博同情#”
“我前天晚上是哭着看完的,感觉他们太惨了,太不公了。深知第一代移民太不容易了,而且还有3娃,可是昨天就被小红书刷屏了,说去年太太刚死的时候已经给他捐过5W了,而且女的保险已经把房贷还了,问题是这个男的还是北大博士在这里什么都不干,我一直以为补习班是男的在教,后面看评论才知道补习班也是这个女的在教,男的还不会开车没有驾照。服了,那这个男的会干什么呀?我怎么觉得#这个男的是在悲伤怀念找不到另外一个那么肯干赚钱的老婆了吧#。”
⚠️“姐妹们,尤其是做母亲的,请给自己的女儿姐妹好好看看。人生的轨迹都是选择的后果,每个选择的背后都是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常说要爱自己,这不光是吃好穿好保养好,更是关键时刻把什么排在前面。愿去世的妈妈安息。”
图1是小🍠网友梳理的妻子张敏发病到去世的时间线,真真可怜
女性悲歌众唏嘘👉网页链接
我看完后也觉得妻子too ambitious, 坚决要三孩,还费劲周折出国要,与涉及两个国家的政策斗智斗勇,老公体制内安稳的工作也因三孩和出国而牺牲等,而不太同情妻子。但是,人走了,不能在文字上公开这样给人定调,他就是在推脱所有的责任,所以,此人巨渣👎
此文全球各地的华人都可以看到,妻子的家人也能看到,小孩以后也能看到,对这位女士会有怎样的认识感受?
那怕实际生活中他妻子就是处处要强,他完全被动服从妻子的决定,他这样写也很不得体,况且人走了,不能开口说话,It's only one side of story.
“这家男主人曾在国内大学教法律史,期间不断发文列数体制弊端。到了加拿大五年了驾照考不下来,考过一次放弃了,又吐槽加拿大驾考制度不合理。两个女儿上学,小儿子daycare,自己不工作,又不能开车接送孩子,妻子留学上班打零工教补习班采购育儿一把抓。临终弥留之际把妻子叫醒签协议,还需要交代银行账户密码水电燃气。一个百无一用,精致利己的文科书呆子形象逐渐清晰了。
妻子病重赴医院是自己打uber,等医生宣判是是一个人在医院等,老公美其名曰照顾孩子走不开?生前白天全职上班,生三个娃,每周还要开六小时地下室补习班(加拿大地下室经常会氡气超标,氡气和肺癌有直接关系)。人不在了,老公还要首页贴出其临终关怀时与孩子的合影博取眼球or同情,通篇认为医生不可信,但又坚持医生说孩子不会有遗传风险肯定是对的。
发文同时还开通微信打赏美其名曰给孩子买书,要知道去年他妻子去世以后,温尼伯当地华人已经募捐了几万刀善款,妻子原来工作的银行有一笔数额可观的抚恤金,他们贷款买的房子也因为妻子去世被免除了贷款,三个孩子每月牛奶金2000刀,这条件已经超过大多数本地人,自己但凡做个兼职也绝对够用了,还要网络乞讨简直吃人血馒头。”
对逝者的遭遇深表惋惜。
我个人不是肿瘤领域,也不是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的专家,不过根据文章信息,对其中几点描述可以给一些我个人理解的补充和说明。
首先,加拿大的医疗系统以免费医疗为主体,因此一般人如果接受常规的医疗服务,排除某些高收费的私立医院之外,其排队时间、可用药物、可接受的诊疗操作方面,都是要接受严格的费用控制的,这点毫无疑问。一旦医疗开始不按具体的诊疗项目收费,而转为按病种、按人口数计算费用,设置一定的费用总额时,那么一个人、一个社区、一个国家在每个人身上的可用的医疗费用就一定受到限制。
当整个医疗系统都把控制费用作为首要的约束条件时,在采用治疗措施时就会非常慎重和克制,对救治成功率不高、预期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较低的患者就会减少投入,转而投入预期生存期长、治疗成功率高和获益巨大的患者中。这个逻辑的导向也会影响到整个的日常诊疗规范。
对一些高龄、合并多种疾病、预后极差,或者罕见和缺乏治疗药物的晚期肿瘤患者中,医疗开支可以迅速增大,但是在无法逆转疾病过程的情况下,高投入往往很难带来高回报,所以加拿大的医疗系统可能在可选的情况下更倾向于采用费用控制的措施。
相应地,对于CT核磁等影像检查,排队时间也会很长,机器总量也会受限,这些检查在诊疗常规中可能也不会采用。
在诊疗设备和可用药物上,由于新技术、新药物和新的辅助检查往往价格不菲,所以一旦费用控制成为首要问题,这些新的尖端医疗
的选择一定会受到限制,例如完全没有被批准、极其严苛的适应症选择和使用门槛、较长的排队时间和较低的可及性,因此可能在一个国家完全不可及。
除此之外,全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本身职责的一方面也是也是用更简单的手段解决常见的健康问题,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专科医生的就诊,这当然也可能造成转诊到专科医院的延迟。所以,患者本人如果身体有明显不适,一定要和医生尽早充分沟通,这样才能安排必要的检查。
实际上,如果很多身体不适患者自己也觉得不太严重,确实其中有相当的比例都是不太需要专科诊疗的。但如果患者真的有持续的身体不适,那依然建议尽早进行专科检查。
在患者权利、个人隐私和患者决策方面,西方国家都尤其重视患者本人的意见,而家属的决定权和获取信息的权利都是相对靠后的,所以如果确实有需要一起做决策的,家属一定要和患者本人保持信息透明,进行充分沟通,提高沟通效率。而向患者隐瞒病情,家属包办治疗的做法,在西方国家发生的几率是较低的。至于患者家属要求复印病历,可能需要考虑当地的司法实践、和医院以及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后想办法获取。
当然,由于恶性肿瘤治疗在诊疗措施、检查结果、可用操作方面的复杂性,在目前,向患者本人隐瞒病情也越来越难以操作了。许多人会认为患者本人会被病情吓到,但事实上,如果患者本人不能充分理解自己的病情和注意事项,可能在治疗上也无法有效应对越来越多的波澜起伏,当然也很难采用目前许多需要患者本人充分配合的高风险,但是可能有高收益的治疗手段。所以患者本人的知情权也是越来越重要。
患者本人的知情权和决策权,除了影响治疗的依从性,也是一种患者的基本权利,不论是从实际操作的收益还是道义上讲,都需要我们越来越重视。
在病情方面,如果患者的疾病是一些罕见突变引起的肿瘤,而且发生晚期转移,例如文中描述的可能携带基因突变的肺腺癌,那么这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能确实比较有随机性,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危险因素,患者在早期缺乏明显症状、疾病可能进展迅速、进入晚期后预后极差,新的治疗在加拿大不可及(或者虽然获批了但是仍然在特定医疗场景下不可及)。从这些角度考虑,可能可以尝试的治疗手段就比较少。所以,医疗手段的实施受到限制,可能患者本人去就诊时,医生对治疗效果的预期已经很低了。而在医疗资源极其充分的情况下,也只能说进行努力和尝试,但并没有把握一定能治愈疾病或者改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