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有种老公死掉不要把男人的遗产用在新男人身上,哈哈,你们女人的伎俩在我们这种MGTOW男权主义者面前一无用处!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幸福家庭 / 37岁女被剥削的一生,这些评论最中肯了 +3

    #亡妻被剥削的一生#

    问:这种男的能干什么?
    答:能造孩子,能吸血,还能找同胞众筹呢!

    “睡前看了下#赛博乞讨雄文《我妻之死》#,震撼于文艺男怎么能把“#自己是个废物活活熬死老婆#”这件事写得如此自然[允悲]
    👉不会开车所以不能接送孩子去超市购物,
    👉没有工签所以不能上班赚钱养家,
    👉英语不好学习不好所以不能做主签证人来办理移民……
    没见过废得这么彻底的废人 ”

    ⚠️“姐妹们,尤其是做母亲的,请给自己的女儿姐妹好好看看。人生的轨迹都是选择的后果,每个选择的背后都是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常说要爱自己,这不光是吃好穿好保养好,更是关键时刻把什么排在前面。愿去世的妈妈安息。”

    (👇转自小🍠)
    【《#我妻之死#》省流版】
    “👉六年生三个,生老二时美国毕业季,老三在家生,
    👉妻子又要全职上班又要读硕还要干园艺,
    👉周末还要在地下室开补习班(加拿大地下室经常会氡气超标,氡气和肺癌有直接关系),
    👉还要开车日常购物、接送小孩(#只会写公众号文章的老公不会开车没有驾照,没有工签,不能工作#
    真的笑了,牛,
    改了文章标题写成#我的工具人之死#吧,
    👉一个大男人有手有脚,加拿大又不是没有福利,还要募捐死后还不忘要消费妻子,可以的(有评论说已经#去年在温尼伯林已经募捐了5W刀了#)刚看完,很不是滋味,医疗体系不是我们能左右,基因突变不是我们能左右,但是看见了#一个男的把一个女人的整个生命都榨干的故事#,并且#到死之后继续榨#,挣钱养家啥也不会”[泪]

    👇也都转自小🍠
    “这老婆纯粹是NPD 老公的血包吧”
    “活活累死了一点福都没享受过”
    “生完三胎看起来都皮包骨头了”

    “她自己把自己熬死的,两女还要拼一儿,生过孩子都知道生育带娃多摧残人,她还全职工作+兼职,她不把自己当人,别人就当她牲口用”[伤心]

    “当地华人给他捐了十万加币了,每个月小孩牛奶金1700刀,还有其他退税,到手可能两千多刀。他房子的房贷被保险cover了,他没有房贷。现在还在微信求打赏”

    “槽点太多,男的来了五年都旅游签,不工作就算了,驾照不考英语一泡污,铲雪买菜园艺都是老婆,老婆旅转学,旅游保险没有含生育,所以找助产士在家生的老三,省了一两万刀,男的事后还写了一个公众号逼逼她太冒险,让他有可能全盘皆输。老婆旅转学后还在Td 工作,每周6小时在地下室开辅导班教奥数。”

    “就福利上来说加拿大对单亲多孩妈妈是友好的,但是她有老公而且工作还不错,系统里默认她不是弱势群体,但是致命点就是#这老公是真的啥用没有#,表面上有老公带三个小孩包揽家里的琐事,事实是她一带四:一个成年巨婴+3个小孩”[伤心]

    “看完同感,通篇貌似是是对亡妻的怀念,其实全是自我感动,对妻子的爱惜我感受不到一点。小作文就是在消费亡妻的剩余价值,吃像不要太难看。看完了我就觉得女人还是要好好爱自己”

    “昨天半夜看到文章的时候就感觉很不适了,三个娃,果然最小那个是男娃……说是老婆主外他主内,但其实老婆就是个赚钱养活5张嘴的工具人,估计累够呛。文章最后怎么好意思让人打赏用于孩子买童书的?如果说捐给你老婆治病那没啥,你自己还不想着开始挣钱养活家庭吗?利用网友同情心?”

    “3个娃,1人工作养5人,读研,周六地下室教书6小时,任何一点都够一个女人承受了,她还全往身上揽. 哎”

    “我很赞同老婆是被累死的,一个人养家,养五个人,身上的压力得多大,人在职场,每天勾心斗角,回家还要照顾几个孩子,周末竟然还要为了赚钱给别人孩子补课。我都没孩子,每天下班都累到躺床上起不来。不敢想象这个女的有多累。想起别人说的,你能吃苦,你就有吃不完的苦。”

    “一开始只看到那个公众号文章还不知道背景. 这个妈妈也太难了吧,真是把自己燃尽了”

    “看了一下,这男人跟大老爷一样,完全没有任何生存经验,什么都是习惯等别人帮他做,做了还嫌弃这个嫌弃那个。妻子身体难受这么久,竟然让她自己去医院看病,就算不会开车也可以找人托付一下孩子,自己陪着去吧。简直不懂关键时刻都指望不上的男人,女主竟然还跟他结婚,还敢生3个孩子”

    “哇偶这女人主打的就是一个奉献,学习工作养家之余拼三胎为男人生下了能继承他姓氏的儿子,养活了一大家子,来世上一辈子不留名不留姓,为了男人和他的孩子鞠躬尽瘁不带走一片云彩”

    “加拿大医疗肯定有不足的地方,但这个男的单方面叙述不清不楚,很多问题明明是他英文不行沟通不畅,而且他本人从来没在这边工作过有cultural shock,却故意把医护人员描述得很恐怖....看到最后明白了,女的被他彻底压榨干净,#他怕人走之后自己生存不下去,要博同情#

    “我前天晚上是哭着看完的,感觉他们太惨了,太不公了。深知第一代移民太不容易了,而且还有3娃,可是昨天就被小红书刷屏了,说去年太太刚死的时候已经给他捐过5W了,而且女的保险已经把房贷还了,问题是这个男的还是北大博士在这里什么都不干,我一直以为补习班是男的在教,后面看评论才知道补习班也是这个女的在教,男的还不会开车没有驾照。服了,那这个男的会干什么呀?我怎么觉得#这个男的是在悲伤怀念找不到另外一个那么肯干赚钱的老婆了吧#。”

    ⚠️“姐妹们,尤其是做母亲的,请给自己的女儿姐妹好好看看。人生的轨迹都是选择的后果,每个选择的背后都是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常说要爱自己,这不光是吃好穿好保养好,更是关键时刻把什么排在前面。愿去世的妈妈安息。”

    图1是小🍠网友梳理的妻子张敏发病到去世的时间线,真真可怜[伤心]

    女性悲歌众唏嘘👉网页链接

    • 人生的轨迹都是选择的后果。。。这也是我当时看完的想法 +5
    • 这都是自己的业自己的命,上辈子欠下的,谁也替代不了,同样北大毕业的董菜菜还在辛苦而愉快的种菜呢 +1
    • 人各有命,也有生三娃又工作又带娃的,人家也活得好好的。 +2
      • 我觉得还有一点,每个人能力不同,不要达到自己的极限。有的人就是精力旺盛,能力强,非常的能干,一般人望尘莫及。 +1
        • 豹同学说过,驴太累了也要喂些鸡蛋清,何况老婆呢? +3
          • 最难受的就是心和命不一致,所以不要和别人比,因为不知道别人有什么法宝在身。 +1
      • 确实是命。。。
      • 她还要上学,搞身份,兼职,当司机等等,八爪鱼一样的人生。 +1
        • 对,上学比上班更累,特别是碰到一个不那么好的导师时。
    • 渣男。 +1
    • 为什么男人主内时,以往家庭主妇们吐槽时说的,‘’在家忙孩子家务比上班还累‘’ 就不好使了? +3
      • 家庭主妇会接送孩子上学,会去超市买菜啊。 +4
      • 因为男人干的家务事,质量和数量比女的差的多。 +5
        • 据说上海男人干家务杠杠的 +1
          • 人家又不是上海男人,好像是河南的
    • 原来这老公还拿旅游签证?纯属好奇,他还能在加拿大呆下去吗?她老婆的人寿保险竟然能还掉房贷,很不错啊。
      • 啥保险可以cover房贷?
        • 那边的房子便宜,人身保险的赔偿大概就够了。
          • 贷款时加个保险就行了呀
        • 好像有life保险是可以cover房贷
      • 生孩子的时候是可能旅游签,但是后来应该是移民了。生孩子是2019年年底,生完孩子决定先留学再移民的,没搞错的话他们2022年大概三四月份来到加拿大的。
        我刚才又去看了一遍自由微信上他公众号上的贴,他们可能移民都没办下来。妻子生完孩子以后决定留学,读mba需要2年吧?然后还得工作一年以后才能到移民分数才能申请移民吧?有的1-2年。
      • 有人寿保险还募捐,真踏马的贱 +2
    • 她愿意啊。。。别讨伐LG了。。。中国女性就这样,能吃苦。愿意为LG牺牲自己。。。这些决定都是LP主动做的,不是LG的意思。这个LG有点知识分子的书呆子气而已。。。 +5
      • 这是你看完她老公写的文章后得出的印象吧。 +3

        我看完后也觉得妻子too ambitious, 坚决要三孩,还费劲周折出国要,与涉及两个国家的政策斗智斗勇,老公体制内安稳的工作也因三孩和出国而牺牲等,而不太同情妻子。但是,人走了,不能在文字上公开这样给人定调,他就是在推脱所有的责任,所以,此人巨渣👎

        此文全球各地的华人都可以看到,妻子的家人也能看到,小孩以后也能看到,对这位女士会有怎样的认识感受?

        那怕实际生活中他妻子就是处处要强,他完全被动服从妻子的决定,他这样写也很不得体,况且人走了,不能开口说话,It's only one side of story.

        • 这是她老公写为何要辞去大学老师职位,全程没有提到一句是因为第三个孩子。我还没有读,献给大家读一读。
          • 你挖掘互联网数据的能力太厉害了,👍。你不做私家侦探或调查员之类工作,真的浪费你的能力。 +1
            • 这篇文章是他生孩子那篇文章里提到的呀,网上一狗就出来了。此人说话言不由衷, 大家读这一段,发生在别人身上说话轻飘飘的,发生在他自己身上就拼命想维权。每天带着3个孩子,忙都忙不过来呢,居然还能写几万字的文章。 +3
              “发生在人类身上的诸多悲苦,正确的对待的方式,不是宽慰自己,而是应像塞内加说的那样,相像所有你害怕的不幸,必定也会发生在你身上,这样想你才能够真正地宽心。世事如风,命运赐于你的,你最终会失去,帝国颠覆,顷刻之间,况人一时之兴乎,思虑及此,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 没错哦,我去油管浏览了一下他频道,做了不少内容,哪来那么多的精力。
                • 2022年来加拿大以后,不就一直在家带娃么?娃要去daycare,娃也要去学校读书的,不就有时间了。你还能指望一个大男人一个人在家就烧烧弄弄做清洁么?何况人家还读到北大法学博士,除了写写,其余的任何活,不都是大材小用么? +1
              • 我居然发现这篇文章我过去读过。这人就是个书呆子,可能唯一的长处就是写文章。类似于钱钟书、陈景润这样人,这样想来应该我们应该包容他。就像我们可以包容钱陈这样的人,钱陈这样的人比他,不过也就是学术水平高好几个层次而已。 +1
                • 他妻子包容他,现留下三个未成年小孩去了天堂。你愿意做接力棒去包容他吗? +5
                • 那就还是别娶妻生子,做一辈子的书呆子好了么。娶妻生子意味着责任。读那么多书,总有一本应该说了这个道理的吧。 +2
          • 是从你链接的另一篇文章中得知他家到加拿大前的经历。这篇给我的印象是他在国内也混得郁闷,那么估计辞职出国也不是个人被迫之举。
            • 我没读完他写的辞职的文章,只读了开头。首先我觉得他不是体制内那种哪里风大就往哪里倾斜的知识分子。也有一种文人的清高。的确这种人并不适合在国内这种奉承拍马,对名利和金钱有着强烈愿望的人群中混。 +1
              • 这种人其实更不适合国外,适应能力会很差。
                • 技术移民出国的,很多都和他一样无法适应国内这种垃圾工作氛围的吧?我家两个人都无法适应。在加拿大不需要特别拍谁的马屁,不需要跟风,太自在了
                  • 技术移民可以靠技术混口饭吃,国内也可以,他这样搞文的,在哪里都是要搞人的关系的,其实深入进去,国内国外差别不大,他不是已经抱怨医生了吗? +1
                • 35以后其实都不太适合移民了。但是国内那种环境,特别是疫情,造成了大年龄的中产都想移民。他不就是疫情以后出走的么?但是这种追求所谓的自由民主,说白了就是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 对国外盲目觉得会不压抑,其实人性都是一样的,制度好点可以压制一些,但是最终在哪里都是要混人际关系,除非一直游离于边缘生活。象这样愤世嫉俗离开的没有自己计划的不会太好。
                    • 我没觉得我在加拿大需要混人际关系。国内那一套搞人际关系的,我看着就觉得累。我想不少人都有我同样的想法。国外人际关系简单很多,因为规章制度成熟。 +1
                  • 自由是有代价的,北大的不明白?我们能逃出来,靠后面跑得慢的挡坦克
              • 他写到:“那个下午,师生论道,闲雅温文,无涉俗务,颇有雅典学园聚谈辩真之风,这段经历也是我人生绝无仅有的奇妙经历。” 额的天,知识贵族,需要一个宽松自由的大环境,和衣食无忧的小环境,有了这样没那样。他这种人就不该结婚,结婚就做丁克,要小孩就只要一个。 +1
                • 读读前不久陈朗博士“缅怀晓宏”的悼亡夫文,或许你的感慨又要upgrade了。。。谢谢 +2
                  • 狗了一下才知道这件事,只觉可惜了个优秀的文科人才。两口子都是顶尖学霸,比这一对还更上几层台阶,遇到一些学术上的挫折,但生活上没这对动静那么大。女的很生气,埋怨老公没尽早拿到终身教职。不理解她为什么这么火大,因为团聚而辞去了香港理工的终身教职?
                • 他自己就是这样写的啊,第二个孩子差点流产,他还暗自高兴,他是不想要孩子的,第三个也是看老婆的,暗自希望老婆放弃的,应该是个生活比较无能的,活在精神中的人。
                  • 差点流产的是第三个孩子吧
                  • 这就回到了我开头写的观点👉“ 那怕实际生活中他妻子就是处处要强,他完全被动服从妻子的决定,他这样写也很不得体,况且人走了,不能开口说话,It's only one side of story.” 妻子的重担是自找的,和他无关,娘家人别来找我的麻烦。
        • 看他知乎底下,2018年3月就有关注移民的事情了。就是说,早就有移民的想法了,只是生第三个孩子以后把此事情付诸行动了而已。 +1
    • 也是个狠人啊!
    • 同情这位妈妈,但理解不了这个丈夫和爸爸在妻子过世后频发文控诉加拿大医疗体制的行为,这边的医疗体制确实许多让人诟病之处,但肺腺癌到了晚期才发现,去哪里的医院都是差不多的节奏….,为何搞到4期末才被发现?是不是也有很大的责任是因为自己对老婆健康的不重视? +12
      有这一而再的功夫写万字长文,不如学学如何做饭,照顾好三个娃….
      • 我早说了,送菜的博士版。我们的送菜哥不就是整天网上发帖维权么?第一,他不懂这里的游戏规则,第二此人更不懂医学特别是癌症的知识,他想找国内的专家帮他会诊,然后看看能否维权。他在公众号文章前面就提到了这一点了,当然他没说“维权”这2个字。你再去读一读。 +2
        • 他一天到晚以为老婆3个娃都生了,想当然的就以为老婆的身体素质倍而棒…,自己平时也是个被老婆照顾的主儿,整个事件当中,他自己才是最应被诟病和负责的一个,他应该写的是“悔过书”,而不是什么“控诉书”。 +4
          • 可能是想让大家多捐点 +1
            • 现在貌似给人翻出房保把余额包圆了,光这一点就比大部分加拿大人都好。 +1
              • 越多越好,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2
              • “房保把余额包圆了” 就是说把房贷都付完了?-- 哪里?转过来看看。
                • 你翻一下,不记得哪个贴子看到过。
                  • 哇,看到知乎上有人说了。我原本还想说大家也别对那男的那么刻薄,人死为大。这没想到,绝对没想到。惊掉我下巴。 +2

                    “这家男主人曾在国内大学教法律史,期间不断发文列数体制弊端。到了加拿大五年了驾照考不下来,考过一次放弃了,又吐槽加拿大驾考制度不合理。两个女儿上学,小儿子daycare,自己不工作,又不能开车接送孩子,妻子留学上班打零工教补习班采购育儿一把抓。临终弥留之际把妻子叫醒签协议,还需要交代银行账户密码水电燃气。一个百无一用,精致利己的文科书呆子形象逐渐清晰了。

                    妻子病重赴医院是自己打uber,等医生宣判是是一个人在医院等,老公美其名曰照顾孩子走不开?生前白天全职上班,生三个娃,每周还要开六小时地下室补习班(加拿大地下室经常会氡气超标,氡气和肺癌有直接关系)。人不在了,老公还要首页贴出其临终关怀时与孩子的合影博取眼球or同情,通篇认为医生不可信,但又坚持医生说孩子不会有遗传风险肯定是对的。

                    发文同时还开通微信打赏美其名曰给孩子买书,要知道去年他妻子去世以后,温尼伯当地华人已经募捐了几万刀善款,妻子原来工作的银行有一笔数额可观的抚恤金,他们贷款买的房子也因为妻子去世被免除了贷款,三个孩子每月牛奶金2000刀,这条件已经超过大多数本地人,自己但凡做个兼职也绝对够用了,还要网络乞讨简直吃人血馒头。”

                    哪家银行竟然可以免除房贷
                    2 小时前 · IP 属地加拿大

                    房贷保险啊 人死了会直接付清贷款的那种 每个月不贵的 mortgage insurance你居然不知道 做贷款都会推荐上的
                    1 小时前 · IP 属地加拿大

                    保险公司付掉了 每个月也就不到100刀保险费
                    1 小时前 · IP 属地加拿大
                    • 嗯,就是看到这个。
                      • 大家捐了四万加币。 +1
                        • 不少了。现在的经济大环境,普通平头个个不容易。 +1
                      • 她原来在TD做,的确TD的full time的福利是可以雇员自己调节加保险的。
                    • 人死为大,这话应该对男的说,他没死。
                    • 这有什么奇怪的,中国盛产这样的书生,在国内其实还能活的好点,可以痛批一下社会,还会很多人尊重他,到这里是百无一用了,出国的就需要有practical skill的人才能生存。
                      现在理解他不去医院了,这里不会开车跟没脚一样,打uber去肯定不舍的,弥留之际问密码,可见平时就是甩手掌柜。老婆拖着这样没用的老公出国,真的是给自己找罪受。
                      • 在捐款页上说,"在她开始新工作几个月后,她突然生病,被诊断出晚期肺癌",在TD也只是工作了区区几个月,才过了试用期,福利好不到哪里去。跟那个硅谷渣男的亡妻没法比。
                        • 硅谷渣男这种人很适合在国外生存,实际,冷酷。
                          • linkedin上一查ming zhang TD,就能查到她的履历。应该在TD工作了一年半载了,不过title是personal banker估计工资也不会怎么高。刚查了一下TD的personal banker平均工资6万。
                            • 才工作了这么短时间,CPP和公司的SURVIVOR PENSION BENEFITS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她家那种省,很可能不会自己在TD的福利里面添加像CRITICAL ILLNESS 保险之类的。所以男的真的拿不到什么钱。
      • 主要是对国外的医疗预期太高,落差太大。谁的家人在短短几个星期里,从好好的,到突然去世都会受不了,在国内可能就医闹了,在这里也只能抱怨一下。
        • 病人被诊断之前的肺部状态肯定不是“好好”的,只是因为肺腺癌的发展特性自己不自知而己。这种病,如果放在国内跟着单位体检,大比率会被CT初筛识别出来而增加存活机会,但加拿大体检没有CT肺片这一项,只能依靠个人对身体的敏感度和重视程度了,
          而这个老公在这方面明显做得不到位。
          • 对他来说是好好的,所以接受不了。医生对绝症病人和家属也要有一定的心理辅助能力,这里医生一到点就走了,有的时候是比较冷酷,我们时间长了习惯了,他还在别人画的大饼中,和他想象的差太远。
            • 从丈夫的角度去看,他是个不及格的,希望他能自省,今后做个合格的爸爸吧! +6
              • 想多了,狗改不了吃屎。 +4
          • 即使国内一年体检一次,这种发展这么快的一样查不出来。而且照ct对人体损伤很大,没事吃饱撑着去照ct。
            • 狗一下LDCT低剂量CT胸片,辐射量很小,完全在人体接受安全范围内。回国发现国内亲友的单位年度体检包了这项的,是目前发现肺部微小结节(小至1-2mm的结节)最有效的筛选方法。(#16056914@0) +1
              • 这种病发展的这么快,你有办法成天去照吗?一年一次根本查不出来,三个月一次差不多。谁没事天天去照ct?
                • 如果CT初筛发现有微小结节,要跟医嘱或3个月或半年随访复检监测,如有必要需做活检,就怎么也不会拖到4期末才发现。(#16057731@0)
          • 知乎上这个人的答复,你应该也看到了吧。转贴一下,给大家看看。我觉得他说得对。新冠疫情的时候,医疗资源紧张,到最后也只能这么做了。 +1

            医学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163 人赞同了该回答

            对逝者的遭遇深表惋惜。

            我个人不是肿瘤领域,也不是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的专家,不过根据文章信息,对其中几点描述可以给一些我个人理解的补充和说明。

            首先,加拿大的医疗系统以免费医疗为主体,因此一般人如果接受常规的医疗服务,排除某些高收费的私立医院之外,其排队时间、可用药物、可接受的诊疗操作方面,都是要接受严格的费用控制的,这点毫无疑问。一旦医疗开始不按具体的诊疗项目收费,而转为按病种、按人口数计算费用,设置一定的费用总额时,那么一个人、一个社区、一个国家在每个人身上的可用的医疗费用就一定受到限制。

            当整个医疗系统都把控制费用作为首要的约束条件时,在采用治疗措施时就会非常慎重和克制,对救治成功率不高、预期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较低的患者就会减少投入,转而投入预期生存期长、治疗成功率高和获益巨大的患者中。这个逻辑的导向也会影响到整个的日常诊疗规范。

            对一些高龄、合并多种疾病、预后极差,或者罕见和缺乏治疗药物的晚期肿瘤患者中,医疗开支可以迅速增大,但是在无法逆转疾病过程的情况下,高投入往往很难带来高回报,所以加拿大的医疗系统可能在可选的情况下更倾向于采用费用控制的措施。

            相应地,对于CT核磁等影像检查,排队时间也会很长,机器总量也会受限,这些检查在诊疗常规中可能也不会采用。

            在诊疗设备和可用药物上,由于新技术、新药物和新的辅助检查往往价格不菲,所以一旦费用控制成为首要问题,这些新的尖端医疗

            的选择一定会受到限制,例如完全没有被批准、极其严苛的适应症选择和使用门槛、较长的排队时间和较低的可及性,因此可能在一个国家完全不可及。

            除此之外,全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本身职责的一方面也是也是用更简单的手段解决常见的健康问题,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专科医生的就诊,这当然也可能造成转诊到专科医院的延迟。所以,患者本人如果身体有明显不适,一定要和医生尽早充分沟通,这样才能安排必要的检查。

            实际上,如果很多身体不适患者自己也觉得不太严重,确实其中有相当的比例都是不太需要专科诊疗的。但如果患者真的有持续的身体不适,那依然建议尽早进行专科检查。

            在患者权利、个人隐私和患者决策方面,西方国家都尤其重视患者本人的意见,而家属的决定权和获取信息的权利都是相对靠后的,所以如果确实有需要一起做决策的,家属一定要和患者本人保持信息透明,进行充分沟通,提高沟通效率。而向患者隐瞒病情,家属包办治疗的做法,在西方国家发生的几率是较低的。至于患者家属要求复印病历,可能需要考虑当地的司法实践、和医院以及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后想办法获取。

            当然,由于恶性肿瘤治疗在诊疗措施、检查结果、可用操作方面的复杂性,在目前,向患者本人隐瞒病情也越来越难以操作了。许多人会认为患者本人会被病情吓到,但事实上,如果患者本人不能充分理解自己的病情和注意事项,可能在治疗上也无法有效应对越来越多的波澜起伏,当然也很难采用目前许多需要患者本人充分配合的高风险,但是可能有高收益的治疗手段。所以患者本人的知情权也是越来越重要。

            患者本人的知情权和决策权,除了影响治疗的依从性,也是一种患者的基本权利,不论是从实际操作的收益还是道义上讲,都需要我们越来越重视。

            在病情方面,如果患者的疾病是一些罕见突变引起的肿瘤,而且发生晚期转移,例如文中描述的可能携带基因突变的肺腺癌,那么这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能确实比较有随机性,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危险因素,患者在早期缺乏明显症状、疾病可能进展迅速、进入晚期后预后极差,新的治疗在加拿大不可及(或者虽然获批了但是仍然在特定医疗场景下不可及)。从这些角度考虑,可能可以尝试的治疗手段就比较少。所以,医疗手段的实施受到限制,可能患者本人去就诊时,医生对治疗效果的预期已经很低了。而在医疗资源极其充分的情况下,也只能说进行努力和尝试,但并没有把握一定能治愈疾病或者改善结局。

            • 这个没看过。个人感觉,加拿大的医疗体制,要十分依靠个人的防范意识,身边人的重视程度。不能做大撒把以为年轻扛打就什么也不重视…,特别是在医疗资源紧张的大环境下,要面对现实,自己要上点心,毕竟身体是自己的。 +1
            • 👍
    • 奇怪,在讲男女平等的时代,凭什么女人做了些以前都是男人做的事,就不说是“应该的了”?难到所谓的男女平等,只是有好处的地方才和男人平等么?这种事放男人身上不是一群长舌妇说“男人应该做的”! +2
      • 大家并没有一边倒地谴责此男。不过你自己读一读我转贴别人知乎上写的,此男的确在消费亡妻(#16062595@0) 。看着样子,会很快从国内给孩子们招一个后妈过来帮他的。希望后妈会对孩子们好,希望亡妻的保险和亡妻死亡换来的付清房贷的房子都会用在孩子们身上。
        • 有种老公死掉不要把男人的遗产用在新男人身上,哈哈,你们女人的伎俩在我们这种MGTOW男权主义者面前一无用处!
          • 你觉得如果张敏没有对保险用途做限制,然后将来她老公可能把钱全用在别的女人以及他们未来的孩子身上,很得意? +1
        • 感觉这男人只字不提女方父母,女方家人,就是遗产全部意思是养小孩了
          • 女方父母应该只有张敏着一个孩子。那个年龄段的都是独生子女。
      • 😂👍不是一家人 不进一家门
    • 非常同病相憐 。 +5
      。也曾在36嵗病的很重,之前也是拼命三郎。醫生開玩笑説起他的另一個病人,把治病當成最重要的事,因爲不想死後讓別的女人花她的錢,虐待她的孩子。。。我也從那以後盡量休息和治療,雖然工作事業沒大進步,但現在基本康復。

      作爲母親,即使爲了孩子,也應該照顧好自己。共勉!!
      • 抱抱。恭喜康复!
        • 謝謝!
    • 当初结婚时候,应该还是男强女弱。看起来像是大学男老师和女大学生的故事。之后女生出国,其实两个人已经越走越远,但又有年幼孩子。个人成长之后再结婚可能会好很多,不至于有一方太过勉强
      • 刚才看到追悼会片段,说是2人在美国相遇的,应该以前就认识。男的当时做访问学者,女的当时留学美国。
        • 相识20年,结婚13年。女生17岁的时候认识的。什么时候开始谈的,倒是没有讲
          • 在她的追悼会视频里讲了。你一定没看那视频。
    • 我们前面十几年20年是学校和父母教育,
      之后就过度到自省自修,以及,很重要的,夫妻之间互相教育,互相塑造。
      这两口子相识近20年,做夫妻也十几年。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个男人的确很多槽点,女方也的确受到了很多剥削。但是,如果有人伤害你,那一定是在你自己允许他伤害你的前提之下。无论男女,有责任爱护自己,如果要长久共存,那么,甚至也有责任教育好对方。
    • 😂感觉是breaking bad里烂白人吸毒不给娃吃饭那个桥段 华人 很多人需要努力接受高等教育才能成为高等垃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