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中国人大概都听过四个字「色即是空」。「空」也许是佛法里知名度最高的一个
词,对它的解释有诸多版本,我把它归为两大类。
第一类着眼于物理世界的解构。无论是中观还是唯识,它们都有一套很精妙的理论,类似哲学,有时也联系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借以说明这个世界是幻觉,是梦境,是病眼空花,渴鹿阳焰。这些理论很高明很玄妙,但它不能解决现实生活的种种实际困难。比如说,肚子饿的时候,空性的理论并不能帮我们缓解生理上的饥饿感。结果就像六祖说的:「说食不饱」。
第二类看到了前一种解释的问题,于是把重点从物理转移到心理,这些学者把「空」更多的理解为精神世界的「放下」或者「看开」,还有就是「看开」后的那种暂时的轻松感。在这种语境下,佛法更像是一锅鲜美的心灵鸡汤。但是我们知道,鸡汤对人生的滋补是有限的。放下并不是通过念「放下」两个字就能放下,看开也不是通过反复说出「看开」两个字就能看开。人在精神世界的种种烦恼和压力,不会通过讲一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道理就能释然。
《楞严经》上憍梵钵提尊者描述他修行体验是:「内脱身心。外遗世界。远离三有,如鸟出笼」。可见,物理世界的解构,是一种开悟后心灵的直观,而不是一套抽象的理论。至于精神世界的自由,那是一个副产品,是自然而然获得的,而不是对贪婪和欲望的克制与压抑。
在《楞严经》上,阿难尊者向佛陀请教,佛陀首先要求阿难尊者用「直心」。直心是学佛的前提,就是要直接面对真实的自己。这个自己,它是一个烂桃子,有普通人的贪婪和嗔恨,也有普通人的饮食男女之欲。它不好看,但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对佛法,我主张用一种笨拙的方法学习和演说,看到什么说什么,只说生活经验内的,与修行相关的部分。即便这部分内容,能够把它说清楚并且做到,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