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灾难!上海金融市场如今有多惨

今年以来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金融数据指标:非银行类金融企业的存款完全丧失了增长性。非银金融包括保险、证券、信托等。

2022年底,全国非银行金融企业的存款规模是24.04万亿,到今年9月份为24.23万亿,增幅仅为0.8%,这种微弱的增幅堪比股灾。

非银行金融机构手里的现金就是中国金融投资领域流动性是否充沛的具体表现。2016年,非银金融企业存款出现了-0.69%的负增长,就是受2015年股灾的影响,非银金融企业的流动性严重不足。

2021年出现了高达22%的增幅。这一年,全世界都在新冠之下苦苦挣扎,唯有中国维持了产业链的完整,股市也因此出现了一波上升,沪指涨到3700点。而到了2023年,非银金融企业手里的资金不再增长,这恰恰就是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正在剧烈萎缩的表现。

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之所以萎缩,只有一个原因,市场上所有的流动资金都被地方债的化债工程抽干净了。沪指因此一直在3000点的位置上苦苦挣扎。

今年地方债的还款压力已经抽干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明年恐怕更加惨烈。非银金融机构手里的现金储备一定会大幅萎缩,所以金融市场不会有任何做多的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国金融中心的上海首当其冲。

在关键性的金融数据上,截至今年3季度底,上海非银金融企业的存款规模34061亿,较今年初的34016亿,增幅仅仅只有0.1%,连全国0.8%的微弱增幅都比不上,距离负值只有一步之遥。

考虑到11月和12月份地方债的还债压力,相对于此前的十个月来说只会更大。预计上海的非银金融企业存款增幅一定会变成负值,而只要变成负值就意味着上海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已经被抽干了。

金融业创造的税收占上海全口径税收收入的比值一直都维持在20%左右的比例。如果在考虑直接服务于金融的财务、审计、咨询等商务服务业所创造的税收的话,占比可以达到25%。

金融业艰难到这样的地步,上海的整体税收情况一定不容乐观。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创造的全部税收收入,也就是包含国税和地税在内的全口径税收收入为14972亿,同比去年同期的14559亿,增幅仅仅只有2.84%。

由于去年缓缴的增值税和今年补缴的因素,全国前三季度的税收收入增幅很高达到11.9%,而上海的这种税收增幅已经远远落后于全国的平均增幅。

由于资金正在疯狂通过香港出逃,广东前三季度实现的全口径税收增幅只有3.9%。而上海的税收增幅甚至显著落后于广东,上海经济在今年以来的衰弱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高力国际发布今年第三季度上海写字楼市场报告显示,上海写字楼空置率已经上升到了19%,并预计全年的空置率将会上升到21.6%,较年初上升4个百分点。同时预计全年写字楼平均租金将会下降4.4个百分点。

上海有超过两成的写字楼空置,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三线城市似的。在这种史无前例的现象背后是曾经在上海一租就是半栋楼的境外金融机构正在集体收缩,乃至是直接关停中国区的业务。

近两年来关闭了上海办事处的境外金融机构有:荷兰银行、花旗私人银行业务部、挪威主权财富基金、摩根斯坦利、加拿大基金、贝莱德、穆迪、先锋领航等。对于这种现象,上海政府没有任何办法应对,甚至都不敢尝试进行任何挽留。金融如此衰败,写字楼空置率猛烈上升,上海经济当然就是一潭死水。

中国老百姓最关注的无非就是批发和零售行业,也就是商场的人气。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上海批发及零售行业利润同比下降10.%。但是,为了补足税收缺口以及补缴增值税,上海的商家依然艰难地多交了9.1%的税。

这种釜底抽薪的情况,对上海的商家们来说就是不可承受之重。所以今年以来熬过了前三年的商家就集体熬不下去了。1月底,南京路的上海置地广场关门大吉。8月底,徐汇区的太平洋百货也彻底关门。

根据第一太平戴维斯发布的数据,三季度上海购物中心的空置率为12.1%,远远高于2019年底5.4%的空置率水平。对于购物中心来说,它的经营成本比写字楼高得多,比如就算空铺也要开启空调系统。

因此,购物中心承受空置率的能力也比写字楼差。购物中心空置率在5%左右算经营情况良好,超过10%就已经是很危险的事情了,超过15%就超过了盈亏平衡点,购物中心会随时倒闭。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金融领域的所有资源都要优先放在给地方债务续命之上,而这必然意味着金融行业丧失流动性并整体走向死亡。

同时,外资金融机构也会义无反顾地离开中国。对于上海经济来说,这都是不可承受的。

对于中西部那些高度依赖上海财政转移支付的省份来说,毫无疑问,这将是对他们的当头一棒,并加大他们借债的难度,这就是惨烈的恶性循环。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沙龙 / 谈天说地 / 灾难!上海金融市场如今有多惨 +3

    今年以来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金融数据指标:非银行类金融企业的存款完全丧失了增长性。非银金融包括保险、证券、信托等。

    2022年底,全国非银行金融企业的存款规模是24.04万亿,到今年9月份为24.23万亿,增幅仅为0.8%,这种微弱的增幅堪比股灾。

    非银行金融机构手里的现金就是中国金融投资领域流动性是否充沛的具体表现。2016年,非银金融企业存款出现了-0.69%的负增长,就是受2015年股灾的影响,非银金融企业的流动性严重不足。

    2021年出现了高达22%的增幅。这一年,全世界都在新冠之下苦苦挣扎,唯有中国维持了产业链的完整,股市也因此出现了一波上升,沪指涨到3700点。而到了2023年,非银金融企业手里的资金不再增长,这恰恰就是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正在剧烈萎缩的表现。

    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之所以萎缩,只有一个原因,市场上所有的流动资金都被地方债的化债工程抽干净了。沪指因此一直在3000点的位置上苦苦挣扎。

    今年地方债的还款压力已经抽干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明年恐怕更加惨烈。非银金融机构手里的现金储备一定会大幅萎缩,所以金融市场不会有任何做多的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国金融中心的上海首当其冲。

    在关键性的金融数据上,截至今年3季度底,上海非银金融企业的存款规模34061亿,较今年初的34016亿,增幅仅仅只有0.1%,连全国0.8%的微弱增幅都比不上,距离负值只有一步之遥。

    考虑到11月和12月份地方债的还债压力,相对于此前的十个月来说只会更大。预计上海的非银金融企业存款增幅一定会变成负值,而只要变成负值就意味着上海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已经被抽干了。

    金融业创造的税收占上海全口径税收收入的比值一直都维持在20%左右的比例。如果在考虑直接服务于金融的财务、审计、咨询等商务服务业所创造的税收的话,占比可以达到25%。

    金融业艰难到这样的地步,上海的整体税收情况一定不容乐观。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创造的全部税收收入,也就是包含国税和地税在内的全口径税收收入为14972亿,同比去年同期的14559亿,增幅仅仅只有2.84%。

    由于去年缓缴的增值税和今年补缴的因素,全国前三季度的税收收入增幅很高达到11.9%,而上海的这种税收增幅已经远远落后于全国的平均增幅。

    由于资金正在疯狂通过香港出逃,广东前三季度实现的全口径税收增幅只有3.9%。而上海的税收增幅甚至显著落后于广东,上海经济在今年以来的衰弱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高力国际发布今年第三季度上海写字楼市场报告显示,上海写字楼空置率已经上升到了19%,并预计全年的空置率将会上升到21.6%,较年初上升4个百分点。同时预计全年写字楼平均租金将会下降4.4个百分点。

    上海有超过两成的写字楼空置,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三线城市似的。在这种史无前例的现象背后是曾经在上海一租就是半栋楼的境外金融机构正在集体收缩,乃至是直接关停中国区的业务。

    近两年来关闭了上海办事处的境外金融机构有:荷兰银行、花旗私人银行业务部、挪威主权财富基金、摩根斯坦利、加拿大基金、贝莱德、穆迪、先锋领航等。对于这种现象,上海政府没有任何办法应对,甚至都不敢尝试进行任何挽留。金融如此衰败,写字楼空置率猛烈上升,上海经济当然就是一潭死水。

    中国老百姓最关注的无非就是批发和零售行业,也就是商场的人气。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上海批发及零售行业利润同比下降10.%。但是,为了补足税收缺口以及补缴增值税,上海的商家依然艰难地多交了9.1%的税。

    这种釜底抽薪的情况,对上海的商家们来说就是不可承受之重。所以今年以来熬过了前三年的商家就集体熬不下去了。1月底,南京路的上海置地广场关门大吉。8月底,徐汇区的太平洋百货也彻底关门。

    根据第一太平戴维斯发布的数据,三季度上海购物中心的空置率为12.1%,远远高于2019年底5.4%的空置率水平。对于购物中心来说,它的经营成本比写字楼高得多,比如就算空铺也要开启空调系统。

    因此,购物中心承受空置率的能力也比写字楼差。购物中心空置率在5%左右算经营情况良好,超过10%就已经是很危险的事情了,超过15%就超过了盈亏平衡点,购物中心会随时倒闭。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金融领域的所有资源都要优先放在给地方债务续命之上,而这必然意味着金融行业丧失流动性并整体走向死亡。

    同时,外资金融机构也会义无反顾地离开中国。对于上海经济来说,这都是不可承受的。

    对于中西部那些高度依赖上海财政转移支付的省份来说,毫无疑问,这将是对他们的当头一棒,并加大他们借债的难度,这就是惨烈的恶性循环。

    • 经济通缩杀伤力非常大,中国缺乏日本维持经济稳定的能力,接下来很可能大通胀就会发生。举个例子:猪肉价格急跌引发养猪企业大量破产,大量宰杀母猪,市场混乱,一段时间后产能剧烈下降且难以恢复,猪肉价格暴涨就会悄悄到来。 +4
      • 你最懂猪 +5
      • 真好。物价越来越便宜,生活越来越好,房价越来越便宜,终于房住不炒了。那工资会不会也越来越高呢 ?
        • 工资肯定会越来越高啊。那么多地方债,印钞机还不得加班加点?世上就没有印钞机解决不了的金融难题
          • 太好了!工资越来越高,物价越来越低,生活越来越好。
          • 在职工资倒不高,退休工资是高得让人羡慕 +1
            • 反正退休后也拿不了多少年,高就高点吧。当然,也分职业和地区
      • 中国现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高科技互联网在中国世界攻城略地,你就只看到了猪。 +2
    • 中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全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年减0.5%,创下三年来最大降幅,这被认为是中国通货紧缩的前兆 +2

      中国“百城价格指数”数据显示,11月,全中国100个城市二手房房价按月跌幅扩大到0.56%,连续19个月下跌,其中北京房价降了百万依然难以成交。有分析指出,中国通货紧缩表明北京当局手里已经没牌可用了,公共财政已经耗尽,随着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金融危机不可避免。

      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食品中,畜肉类价格下降19.2%,影响CPI下降约0.72个百分点,其中仅猪肉价格就下降31.8%,影响CPI下降约0.58个百分点,最为引人注目。另外,食品烟酒类价格、蛋类价格 、水产品价格都出现了下降。11月中国CPI环比下降0.5%,这不仅大于彭博社经济学家预计的0.2%,更创下了2020年11月以来同比最大降幅。另外,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11月同比下降3.0%,此前,PPI 在10月份下降了2.6%,下降速度之快超出了专家预期。这已是中国PPI连续第14个月下降,也是自8月份以来下降最快的一个月。经济学界分为,中国的CPI下跌,在今年经济复苏不如外界预期的情况下,物价下跌可能是中国通货紧缩的前兆。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遭受多重因素打击,包括地方政府债务增加、房地产市场接连爆雷以及国内外需求不振,消费者不得不捂紧钱包。彭博经济研究(Bloomberg Economics)的专家们预计,中国通缩的风险将持续到2024年,因为没有足够的刺激,来应对抑制需求和价格的房市低迷。

      此外,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今年11月,全中国100个城市二手房房价按月跌幅扩大到0.56%,连续19个月下跌。房价下跌的同时,挂牌售房量暴增。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11月,14个重点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同比上涨96.18%。以北京为例,10月下旬北京的二手房挂牌量在14.4万套左右,而到了11月初,已有近17万套,创下历史新高。据陆媒报道,目前北京二手房市场议价空间增大,买家开口就砍100万元,仍难以成交。北京直播主“小琦说房”:我一个大哥本来想把他自己住的房子给卖了,然后再买一套置换改善一下,8月中旬的报价大概在950万左右。自8月下旬房市行情急转直下,如今这套房降到830万,买家还说再等等。大陆金融专家施进指出,现在已经整个中国的房产市场,出现断崖式地下跌。下跌的趋势一旦形成而加速的时候,大家的心态就是止损。你降价我降价,形成一种踩塌。买家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是更加地谨慎,也在观望。

      • 经济稳中向好,复苏强劲,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给世界各国指明了方向,做出了表率。通胀、通缩统统的不存在 +4
    • 失业没钱缴:中国医保人数1年少1900万创纪录

      根据中国官方统计,近20年来医保费用飙涨37倍之多,加上经济欠佳,失业攀升,许多人经济陷入困境,没钱医疗保险,只好退保。光是2022年就高达1900万人退出医保体系,尤其是居民医保退保人数更达2500万人,导致医保基金收入锐减180亿人民币。由于民众缺钱,预期今年退保人数将继续攀升,政府也没钱补漏洞,中国社会保险体系陷入崩溃危机。

      综合《金融时报》及中媒报道,中国多年前建立国家医疗保健系统,近年来却因保费上涨幅度,远远超过收入涨幅,加上部分地方政府口袋空空,缺乏资金来为保险计划提供资金,只能将不断上涨的医疗成本,转嫁保户。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医保最低保费翻了一倍以上,同期农民工平均工资只上扬24%。若光就医保费用调幅观察,近20年每月医保费用从10人民币涨至今年的380元人民币,涨幅37倍之多。同期间,普通人收入仅上扬7倍左右。

      医保大涨对许多家庭形成沉重负担,尤其随著中国经济衰退,许多民众挣扎度日,医保保费上扬,民众只好退保,导致医疗保险系统失去数千万保户。

      官方数据显示,光是2022年,医保参保人数史无前例减少大约1900 万人,其中居民医保退出人数更达2500万人。若从2020年疫情大爆发以来,居民医保退保人数总计高达4130万人,凸显民众经济困窘,选择退保。

      此外,中国农村医保保户若想在大城市医院看病,还要面临高额的自费额,有时高达 50-70%,这也是退保原因。湖南省45岁农民工袁丽霞(音译),今年决定退出医保。她说,医保只负担背部手术费用的40%左右 ,“保险并没有减轻我的医疗负担,不如花钱去买高品质的保健食品”。

      55岁湖北农村建筑工李伟豪(音译)失业几个月后,今年不再缴380元人民币的保费,“我的积蓄有限,必须好好运用,健康保险不是我的首要选项”。

      中国官员和分析师示警,2023 年前9个月,中国8个省份中,有7省份出现医保参保人数年减迹象。估计今年医保参保人数将进一步下降。一位接近中国财政部的人士认为,医保退出人数增加,可能为人口老化又不发达的地区,带来严重的健康危机。

      中国经济下行,医保费用却年年调涨,数千万人选择退保。(示意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