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合肥,火车站这是拼音还是翻译?😄

文章来源:大皖新闻


10月9日晚,合肥市民胡先生乘坐合肥轨道交通3号线,路过合肥火车站时,他意外地发现原本的站点英文翻译被改成了拼音,语音播报也同步进行了更改。

“‘合肥火车站’被翻译成Hefei Huochezhan,这样翻,不如不要英文播报。”这样的更改是否合适?10月10日,大皖新闻记者针对此事进行了多方采访。

“合肥火车站”

为何翻译成“Hefei Huochezhan”?

9日晚上,市民胡先生乘坐合肥轨道交通3号线出门,在地铁上时,他注意到一个问题,地铁站点命名全部被改成了“汉字+拼音”的形式,就连语音播报也同步进行了替换。



3号线车厢内,合肥火车站Hefei Huochezhan

比如,合肥火车站下注释为Hefei Huochezhan,国防科技大学注释为Guofang Keji Daxue,安医大二附院为Anyida 2 Fuyuan。

“地名可以理解,但是类似于某大学、某机构、某公共场所为站名的站点,这样翻译,不如不要英文播报。”胡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注意到,此前,以公共机构为合肥地铁站点命名时,是英语翻译,但现在全部被改成了拼音,改来改去,不知道是为什么?

胡先生的吐槽,也引发了一些网友关注,“好多人对这样的改名,感到奇怪。”

车内站点播报均更改为拼音,

站外仍是英文翻译

带着胡先生的疑问,10月10日中午,大皖新闻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合肥轨道交通3号线,沿线站点共有33个,线路起于幸福坝站,止于相城站。记者在地铁站内看到,站点名中的大多数都为地名,但也有不少以附近地标为站点名的,比如幼儿师范、合肥火车站、合肥西站、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安医大二附院等。



图书馆站Tushuguan

大皖新闻记者来到“合肥火车站”地铁站,在即将到达站点时,不仅会有显示屏提示站点信息,还会有中英文双语播报。记者注意到,车内地铁站名的确被改成了拼音形式,语音播报中的英文播报也为“Hefeihuochezhan”。

不过,当记者从“合肥火车站”站下车,来到地铁站内时,看到“合肥火车站”站名仍为英文翻译“HEFEI RAIL WAY”,同时,地铁3号线站名指引图及3号线车厢外部的站名“合肥火车站”又为英文翻译“Hefei Railway Station”。



3号线车厢外侧“合肥火车站”翻译又为 Hefei Railway Station

回应:

合肥轨道车站站名属于标准地名,

按标准采用拼音拼写

针对网友疑惑,10月10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采访了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对方回应,合肥轨道站名依据的是2022年5月1日施行的《地名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53号)。《地名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地名包括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交通运输设施名称。《地名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统一规范,按照国务院地名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规则拼写。

“合肥轨道车站站名属于标准地名,依据条例相关规定,合肥轨道联合上级主管部门,邀请行业专家组织实施后确定。”合肥轨道交通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针对轨道交通车站导向标识的拼写和译写原则,合肥轨道也曾于2022年10月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向市民乘客解释说明。

大皖新闻记者从合肥轨道交通公号上看到,火车站作为轨道交通车站站名时,采用汉语拼音进行拼写。如:合肥火车站 Hefei Huochezhan,合肥南站Hefei Nanzhan,合肥西站 Hefei Xizhan。

至于“合肥火车站”站车内外标识不一的问题,合肥轨道交通回应,合肥火车站作为车站站名时,依据地名管理条例应为罗马字母拼写;作为指引功能时,与实体单位保持一致。“我们目前也正在按照上述标准逐步优化。”相关工作人员说。

延伸:

作为地铁站点命名时

同等于“地名”,应拼音拼写

10月10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上安徽省资深翻译家王冀皖进行咨询。“合肥火车站、国防科技大学、安农大……这些‘机构’在地铁站点命名时,其实,就是一种‘地名’,指代那一处地方,不是指代某一单位。所以,用拼音拼写地名是合理合规的,也是有文件依据的。”王冀皖说,联合国和我国政府都有相关要求并出台过相关文件。



安医大二附院站Anyida 2 Fuyuan

王冀皖举例说,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的“安农大”站,作为站名时,它也不再指“安徽农业大学”,而是包括安农大在内的地方,相当于“四牌楼”之类,虽然现在没有“牌楼”,但地名却保留了下来。“因此,‘安农大’站名也得按拼音来,如果今后安农大搬家或更名,对这个地名都没有影响。”

同时,王冀皖表示,世界各国均依照“各国地名按各自地名发音进行拼写,用英文标注地名并不是国际化,英语只是联合国官方语言之一。”一般来说,地铁站内未加箭头指向的依旧为“地名”,也应该用拼音拼写。

针对此情况,大皖新闻记者也致电合肥市民政局地名办,该办工作人员杨东也与王冀皖持相同观点,其表示,按照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国际标准)来说,“合肥火车站用拼音标注Hefei Huochezhan是正确的,而同类机构在用作地名时,确实应该用拼音标注。”



3号线“合肥火车站”地铁站内标识仍为HEFEI RAIL WAY

杨东说,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统一规范,按照国务院地名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规则拼写。《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对于合肥轨道交通站内部分线路站名音译不一致,有些仍为英文翻译的问题,杨东表示,如未按要求设置,会尽快督促对方进行整改。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沙龙 / 谈天说地 / 合肥,火车站这是拼音还是翻译?😄 +1

    文章来源:大皖新闻


    10月9日晚,合肥市民胡先生乘坐合肥轨道交通3号线,路过合肥火车站时,他意外地发现原本的站点英文翻译被改成了拼音,语音播报也同步进行了更改。

    “‘合肥火车站’被翻译成Hefei Huochezhan,这样翻,不如不要英文播报。”这样的更改是否合适?10月10日,大皖新闻记者针对此事进行了多方采访。

    “合肥火车站”

    为何翻译成“Hefei Huochezhan”?

    9日晚上,市民胡先生乘坐合肥轨道交通3号线出门,在地铁上时,他注意到一个问题,地铁站点命名全部被改成了“汉字+拼音”的形式,就连语音播报也同步进行了替换。



    3号线车厢内,合肥火车站Hefei Huochezhan

    比如,合肥火车站下注释为Hefei Huochezhan,国防科技大学注释为Guofang Keji Daxue,安医大二附院为Anyida 2 Fuyuan。

    “地名可以理解,但是类似于某大学、某机构、某公共场所为站名的站点,这样翻译,不如不要英文播报。”胡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注意到,此前,以公共机构为合肥地铁站点命名时,是英语翻译,但现在全部被改成了拼音,改来改去,不知道是为什么?

    胡先生的吐槽,也引发了一些网友关注,“好多人对这样的改名,感到奇怪。”

    车内站点播报均更改为拼音,

    站外仍是英文翻译

    带着胡先生的疑问,10月10日中午,大皖新闻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合肥轨道交通3号线,沿线站点共有33个,线路起于幸福坝站,止于相城站。记者在地铁站内看到,站点名中的大多数都为地名,但也有不少以附近地标为站点名的,比如幼儿师范、合肥火车站、合肥西站、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安医大二附院等。



    图书馆站Tushuguan

    大皖新闻记者来到“合肥火车站”地铁站,在即将到达站点时,不仅会有显示屏提示站点信息,还会有中英文双语播报。记者注意到,车内地铁站名的确被改成了拼音形式,语音播报中的英文播报也为“Hefeihuochezhan”。

    不过,当记者从“合肥火车站”站下车,来到地铁站内时,看到“合肥火车站”站名仍为英文翻译“HEFEI RAIL WAY”,同时,地铁3号线站名指引图及3号线车厢外部的站名“合肥火车站”又为英文翻译“Hefei Railway Station”。



    3号线车厢外侧“合肥火车站”翻译又为 Hefei Railway Station

    回应:

    合肥轨道车站站名属于标准地名,

    按标准采用拼音拼写

    针对网友疑惑,10月10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采访了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对方回应,合肥轨道站名依据的是2022年5月1日施行的《地名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53号)。《地名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地名包括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交通运输设施名称。《地名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统一规范,按照国务院地名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规则拼写。

    “合肥轨道车站站名属于标准地名,依据条例相关规定,合肥轨道联合上级主管部门,邀请行业专家组织实施后确定。”合肥轨道交通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针对轨道交通车站导向标识的拼写和译写原则,合肥轨道也曾于2022年10月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向市民乘客解释说明。

    大皖新闻记者从合肥轨道交通公号上看到,火车站作为轨道交通车站站名时,采用汉语拼音进行拼写。如:合肥火车站 Hefei Huochezhan,合肥南站Hefei Nanzhan,合肥西站 Hefei Xizhan。

    至于“合肥火车站”站车内外标识不一的问题,合肥轨道交通回应,合肥火车站作为车站站名时,依据地名管理条例应为罗马字母拼写;作为指引功能时,与实体单位保持一致。“我们目前也正在按照上述标准逐步优化。”相关工作人员说。

    延伸:

    作为地铁站点命名时

    同等于“地名”,应拼音拼写

    10月10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上安徽省资深翻译家王冀皖进行咨询。“合肥火车站、国防科技大学、安农大……这些‘机构’在地铁站点命名时,其实,就是一种‘地名’,指代那一处地方,不是指代某一单位。所以,用拼音拼写地名是合理合规的,也是有文件依据的。”王冀皖说,联合国和我国政府都有相关要求并出台过相关文件。



    安医大二附院站Anyida 2 Fuyuan

    王冀皖举例说,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的“安农大”站,作为站名时,它也不再指“安徽农业大学”,而是包括安农大在内的地方,相当于“四牌楼”之类,虽然现在没有“牌楼”,但地名却保留了下来。“因此,‘安农大’站名也得按拼音来,如果今后安农大搬家或更名,对这个地名都没有影响。”

    同时,王冀皖表示,世界各国均依照“各国地名按各自地名发音进行拼写,用英文标注地名并不是国际化,英语只是联合国官方语言之一。”一般来说,地铁站内未加箭头指向的依旧为“地名”,也应该用拼音拼写。

    针对此情况,大皖新闻记者也致电合肥市民政局地名办,该办工作人员杨东也与王冀皖持相同观点,其表示,按照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国际标准)来说,“合肥火车站用拼音标注Hefei Huochezhan是正确的,而同类机构在用作地名时,确实应该用拼音标注。”



    3号线“合肥火车站”地铁站内标识仍为HEFEI RAIL WAY

    杨东说,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统一规范,按照国务院地名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规则拼写。《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对于合肥轨道交通站内部分线路站名音译不一致,有些仍为英文翻译的问题,杨东表示,如未按要求设置,会尽快督促对方进行整改。

    • They should just use Russian +5
    • 关键不在于是否是翻译还是拼音,在于是不是真的为了方便外国游客。完全可以两个都要:Hefei Huochezhan(Hefei Railway Station)
      • 不能方便了外国间谍。 +4
    • 应该尽快整改,把外面的外文改成汉语拼音。 +1
    • 对比一下,台湾正在推动把英语作为第二官方语言。 +1

      2030雙語政策(英語:Bilingual 2030),舊稱2030雙語國家(英語:Bilingual Nation),是中華民國在2017年由蔡英文政府推出的政策,目標是在2030年讓英語和另一語言(未有官方說明)併列作為台灣社會的主要語言。2014年,時任臺南市市長賴清德推出了「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的十年計畫,目標在2024年讓臺南市成為雙語城市。賴清德在2017年接任行政院院長後進一步推動全國雙語政策;在2020年作為蔡英文副總統當選後,蔡英文在總統就職演說中多次提及2030雙語國家的目標。目前已安排100億台幣以上的預算來推行此政策。[1][2]

      背景[編輯]

      世界各地英語使用情況:

        英語為主要語言

        英語為官方語言,但不是主要語言

      參見:台灣語言保護臺灣語言列表

      中華民國沒有法定的官方語言,《國家語言發展法》明訂20種「國家語言」,實際上的通用語及官方語言是基於北京官話現代標準漢語(又稱國語華語)。此語言主要由中華民國政府遷台時,由國民黨帶至台灣,透過國語政策推行,禁止當時多數台灣人使用的台語及其他語言。時至今日,標準漢語的使用者往往在政治上親藍營,台語的使用者則較傾向支持泛綠[3],有些台語使用者認為台語仍受到外來的標準漢語打壓[4]

      英語在台灣未有大量使用的歷史,但在二戰後便是國際上最通行的語言。在綜觀全球,使用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有56個,除了盧安達之外,全是有長期英美殖民歷史的國家,台灣若推動雙語政策,將成為世界首例由政府上而下主導轉型為雙語的國家。[5]

      2018年隨機抽樣的電話調查顯示,87%的台灣民眾支持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89%民眾贊成開放公立中小學英語雙語班(在95%的信賴區間下,誤差為正負3%)[6][7]。2019年由政治大學做的網路民調中,也發現雙語國家的政策有跨黨派支持,不論是親藍或親綠、支持統一、維持現狀、或獨立的群眾,都有六至八成不等的民意支持英語作為第二官方語言[8]

      台灣部份城市過去已有試圖推行以英語作為共同官方語言。2014年,時任臺南市市長賴清德推出了以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的十年計畫[1]。2019年,時任高雄市市長韓國瑜也推動全市雙語,將所有路標和看板都改為雙語標示,並要求在兩年後所有公務員、教師、警察和消防員的升遷必須通過英語檢定[9];在2020年總統選舉中,韓國瑜進一步將雙語教育作為政見[1]

      動機[編輯]

      經濟[編輯]

      行政院頒布的《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中,兩大目標為「厚植國人英語力」與「提升國家競爭力」[10],官方懶人包中的願景之一是「提供人民優質工作機會,提升臺灣經濟發展」[11]

      自由時報的社論認為,為了加強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英語能力是必要的,可以吸引外商投資、讓國際銀行設立金融中心,特別是與新加坡東京(日本官方語言為日語)或倫敦競爭吸引因為中國政府的影響而離開香港的外商。[12]

      根據多益考試台灣區總代理忠欣的調查,有近六成企業在過去三年增加了對英文的重視。若以多益考試衡量英語能力,2020年台灣多益考生的平均分數為564分,落後香港考生的589分、馬來西亞考生的634分、以及南韓考生的683分。台灣美國商會執行長魏立安認為:如果台灣要與新加坡、香港等區域金融中心競爭,雙語政策至關重要。師範大學英語系的研究則發現台灣的英語教育中,所教的字彙量低於中國大陸、南韓和日本。[13]

      國際關係[編輯]

      雙語政策透過促近台灣官方以及民間和其他英語國家的交流,從而拉近和這些國家的距離,同時能繼續宣揚台灣異於中國的身份,又不會顯得是朝台獨邁進[8]中正大學舉辦「台美教育倡議:建立全球教育夥伴關係研討會」時,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教育合作是連接台美文化與社會,並在各領域建立夥伴關係的最佳方式;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表示,期盼研討會能幫助更多美國人來到台灣學習華語,也讓台灣實現2030雙語教育的目標。[14]

      文化改造[編輯]

      由於台灣的漢族佔了97%的人口,目前台灣的語言以漢語為大宗,而雙語政策目的是讓台灣去漢語並英語化,放大台灣和中國大陸的文化差異[8]。但亦有推行雙語國家英語化是「文化自我殖民」的說法。[15]

      推行[編輯]

      教育部核定的四所重點培育學校

      台灣大學
      台灣師範大學
      中山大學
      成功大學

      2017年10月,教育部在賴清德的指示下成立「英語推動會」,並在隔年提出「我國推動英語成為官方語言政策報告」[1]。原先的計畫是讓英文成為台灣的官方語言,然而將所有政府公文翻譯成英文的成本過高,因此政策的核心改成讓所有台灣人能流利使用雙語[8]。宣示2019年為「雙語國家元年」[9]。2021年行政院提出成立「雙語國家發展中心」行政法人,負責推行此政策,尚待立法院通過[16]

      學校[編輯]

      2018年,行政院核定雙語政策,四年將投入100億以上資源,其中九成以上將用於教育。[17]

      2021年,在中小學共投入9.3億元經費、在50所高中開辦開設雙語實驗班;在大學補助經費近6億元,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中山大學成功大學為補助重點培育學校,並另外在25校核定41間重點培育學院、以及37所普及提升學校[18]。教育部也透過「協助公立國民中小學引進外籍英語教師計畫」,在原有81名外籍教師之外,再增加引進300名外籍教師[19]

      政策目標是中小學在2024年達到6成學校的英語課採全英語教學、1/7的學校可在部分其他領域採雙語教學;2030年全國所有高中的英語課採全英語授課,1/3學校可在其他部分領域採雙語教學。前述受補助的大學在2024年時,需讓25%的大二學生英語達到CEFR B2等級,並且有至少20%的大二和碩一學生在修習的學分中有20%以上為全英語課程;在2030年,前述的25%、20%、20%需達到50%、50%、50%。[18]

      2021年,第一線中小學教師認為此政策缺乏配套,即使在資源相對充足的台北,也仍有師資不足和缺乏教材的問題。[20]

      行政院推動「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在學校教育方面,將責成教育部鬆綁法源,除了國中小英語課和部分學科將採全英語授課,也可望建立雙語學校和雙語部的法源,也將有條件的允許本國學生就讀外僑學校。[21]

      雙語教學

      為了達成2030雙語國家的政策,教育部全面啟動教育體系的雙語活化、培養臺灣走向世界的雙語人才。[22]

      其推動的主要策略有:加速教學活化及生活化、擴增英語人力資源、善用科技普及個別化學習、促進教育體系國際化、鬆綁法規建立彈性機制,創新學習模式。


      公務機關

      各部會的副首長將召集成立該部會的「雙語推動小組」。各部會的官方網站、與外國人相關的文書與法規、採購文件、第一線服務、以及政府公開資訊將雙語化。部份起訴書和司法院重大判決提供摘要英譯。文教場館推升雙語服務,公務人員培育英語溝通能力,全國技術士技能檢定得使用英語,證照雙語化。[23][11]

      廣播電視[編輯]

      將設立全英語電視臺、及鼓勵公廣集團播放英語節目[11]

      其他[編輯]

      建置整合式英語學習與英譯資源平臺[11]

      對其他語言的影響[編輯]

      蔡英文政府提出的政策說明中,只談及英語,未說明「雙語」的另一語言是什麼語言。一般認為該語言是目前在台灣佔主導地位的標準漢語。然而,台灣有許多本土語言,並且《國家語言發展法》也承認許多國家語言,包括台灣原住民族諸語台灣台語台灣客語台灣手語馬祖語等20個語言。此外,移工和新移民也由東南亞各國帶來許多語言。雙語政策會對其他各語言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尚有爭論。有認為雙語政策將矮化其他語言,導致台灣語言架構從20個語言變成只承認兩種官方語言,否定台灣原有的多元文化[1][5]。但也有人認為透過引進英語,可以稀釋標準漢語的主導地位。台灣基進認為,雙語政策應該一併消滅外來的華語,以英語和另一本土語言作為雙語[1]

      有反對者擔心雙語教育會對兒童造成混淆,但無證據指出雙語環境本身會對兒童造成問題[8],綜整研究顯示雙語教育對兒童有益無害[24]。 台灣語言學學會和台灣語文學會認為「英語為第二官方語」是價值錯誤、自我殖民[1]。有反對者認為這是尊崇英美霸權、去中國化、軟性台獨,自由時報的社論認為對於這類指控「可不予理會」[12]

      成本效益[編輯]

      此政策投入大量預算,反對者認為這些預算應該用在改善偏鄉教育、提供營養午餐、或是推行其他通行於台灣的語言。一些反對者以日本為例,指出日本雖然英語不流行,仍然在國際上有巨大的經濟影響力,並且日本、韓國、盧森堡、冰島等人均GDP高於台灣的國家,也沒有用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懷疑台灣轉型雙語國家的實質效益[25]。有長居台灣的外籍觀察家認為,對於大多數台灣人,英語並不是生活中必要的能力,需要的人也自有辦法可以學會[26]諾丁漢大學台灣研究所的雜誌《Taiwan Insight》也登文指出,增加英語教育可能讓資源充沛的學生進一步拉開和弱勢學生的距離,並且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陳美伶所宣稱網路資源可解決問題的說法並不合理[8]。加拿大駐台辦事處貿易暨投資處副處長柏單于表示,政策制定應該首先考量公平性,就加拿大的經驗來看,雙語教育會增加資源分配的差距,對社會整合產生負面效果。[20]

      台大語言學教授江文瑜和東海大學外文系教授何萬順認為,台灣人的英語能力已經很好了,還是全球對旅外人士最友善的國家,所謂「台灣人英文不好」的說法只是英檢業者的炒作[27][5]

      可行性[編輯]

      有評論者指出,即使有英國殖民歷史和多民族溝通需求的新加坡,也花了20年的時間「建立雙語政策」,台灣卻希望在12年內「達成雙語」,似乎不切實際[8]。此外,台灣現有的教育體制極度保守、著重背誦、並排斥在生活中使用英文、認為中英夾雜是炫燿或晶晶體,因此此政策在目前的體制下不太可能成功[26][28]

      有學生指出,連續四年統測,考生英文不及格70%,台灣卻希望在8年內達成雙語國家,不太可能成功。因為台灣的父母絕大部分都是講中文,沒有說英文的環境是很難學會英文。

      反抗活動[編輯]

      全教總與專家學者等團體成立「多語臺灣,英語友善」行動聯盟,並於2023年4月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動反對2030雙語政策的連署,兩天即超過5000人上網連署。依據「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實施要點」第8點規定,教育部與國發會須於兩個月內做出具體回應。[29][30]2023年5月29日,該連署突破10000人連署。

      學生團體EdYouth於5/15召開「直面學生!國高中生2030雙語政策&英語學習大調查問卷統計發布」記者會,邀請家長團體與教師團體與會,並提出三項訴求:全面重新檢討2030雙語政策,政策經費應用於強化108課綱的落實,兒少相關政策的擬定應讓學生參與表意。[31][32]

      長風基金會於2023年5月28日舉辦「突破論壇」,與會的學者專家指出,2030雙語政策面面俱輸,且是國安級災難。[33]

    • 要么全取消英文,要么好好翻译,搞得不伦不类的。那啥前几天忽悠的合肥好歹也是省会城市吧,这都是啥玩意儿?反正以后也没啥外国人去了😄 +3
    • 伟大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还曾经试过红绿灯反转,红灯行,绿灯停呢 +2
    • 脱钩,凡是习包子整不明白的都要改过来。 +5
    • 以后国名都用汉语拼音就好,汉语拼音巴勒斯坦和巴基斯坦只有微妙差别,
    • 识汉字的人用不着汉语拼音,不识汉字的大概率也不明白汉语拼音。这个真是idiotic +1
    • 这要看合肥火车站是不是站名,如果是全用拼音也是可以的。 +2
      • 全用俄文也是可以,关键是看有什么意义 +2
        • 呵呵,地名用当地语言拼写是有道理的,如果拼成Hefei railway station对会英语的游客是容易点,不过那个游客要去找当地人问,问Hefei huochezhan当地人听懂的可能性更高,对他也有帮助 +1
          • 不合逻辑啊,场景是老外要找railway station,不知道在哪下车,所有的站标的都是拼音,他们怎么问?如果他们知道huochezhan是什么,还问个P啊 +1
            • 地铁报站: next station is hefei huochezhan.
            • 照你的意思,怎么标这个游客都找不到
              • 写railway station就找得到啊 +1
                • 下了车找不到,除非你能保证永远不问人
                  • 那事先谁教给他们火车站=huochezhan?
                    • 你看到火车站头顶上的牌子也改了?
                      • 你不是说问路吗?自己能看见牌子还问什么路?啥意思啊 +1
                        • 你得先知道哪个建筑是火车站吧,然后才在那个站下车,下了车也许还要找
                          • 你首先得知道在哪下车 +1
                            • 真宁啊
                              • 得了吧你,下次叼盘前动动脑子 +2
                • 你去公车站,难道后面一定要写个STATION才知道?
                  • 老外如何知道火车站=huochezhan? +1
                    • 不需要知道,对他们来说就是个名字
                      • 他们想去火车站,怎么问路?
            • 对于老外来说,不需要知道huochezhan是什么,只需要知道hefei huochezhan在哪里就可以 +1
              • 他们怎么才知道huochezhan是什么?
                • 为什么要知道?你去地铁站难道名字都会写个station吗?很多地方就写个名字,公车站也没写XX stop
                  • 楼上说汉语拼音比英语有优势,我是就着这个说的。地名当然用拼音没问题,也必须用拼音,但功能性的名字像车站、医院什么的就没必要用拼音。 +1
          • 这样,你想象一下自己去一个中东国家坐地铁,站名除了阿拉伯文,还标着“pilipala”“xilihuala”“qichekacha”。。。你想去火车站,怎么办?假设没人懂英语。
            • 我觉得比标注英文翻译强
              • 你知道该在哪下车吗? +1
    • 我是主张地名英文要尽量像英文的,但架不住有些人民族主义上头或者意识形态挂帅,比如这是个啥地名:14, Sinchonnyeok-ro, Seodaemun-gu, Seoul, 03766, Rep. of KOREA。

      又比如:3-6-15, Nishiki, Nagoya Shi Naka Ku, Aichi Ken, 460-0003, Japan

      再比如:289 Hai Ba Trung, Phuong 8, Quan 3, Ho Chi Minh

      • 但是首尔火车站或京都火车站的西文字母标志怎么写的?
        • 那......改得不彻底?
          • 如果“路”翻成Lu(or Ro in Korean)/道翻成Dao(Do)/街翻成Jie(Gil)/区翻成Qu(Gu), 都可接受,因为用英文都是 Road 容易混淆,县市区等概念不同国家不同,音译可以理解,但火车站也不用英文,就太“彻底”了 +1
    • 这充分说明国民目前是迷惘的一代,不知道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