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历史真相是什么?
台湾等地的史学界及教科书中,将此时期称为“康乾之治”。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周思源不同意康乾时期是“盛世”,只能称“康乾之治”。他认为:汉唐之所以公认为盛世,与其政治环境宽松、精神昂然进取有很大关系。而康雍乾三朝最大的失误就是禁锢思想,以文字狱为代表的严厉的残酷的禁锢思想。至于“康雍乾时期的经济发展,是明末以来战乱频仍之后的一种恢复性发展。而并不是由于新的生产方式和使用新的科学技术引起的生产力革命性大提高
西方传统史学界对此有不同看法,支持的人称这段时期为"High Qing",即清朝的高峰期。不支持的人之指出此期间制度僵化,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对外闭关锁国,使得这一局面无法长久。其实不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
浮于表面的繁华局面下隐藏着巨大危机,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各种衰败之象逐步显露出来,而清廷社会统治和管理能力日渐衰微。乾隆后期各种民变相继爆发,也标志着清朝开始走向衰落,清朝遂陷入萧条冷落的嘉道中衰之世。 这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时期,学界对“康乾盛世”是否真的存在尚存争议,争议的原因:一方在用传统史学话语叙述,另一方则在用近代化全球视野叙述。
关于康乾盛世的说法最早可追溯到康熙五十二年(1713),康熙帝宣布实行“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乾隆帝也宣称:“比年以来西域大奏肤功,国家势当全盛”,“方今国家全盛,府库充盈”。 此外,除了清朝最高统治者对此有专门论述之外,当时官员使用“盛世”一词也较多,如:清政府在统一新疆全境后,户部右侍郎于敏中赋诗称颂乾隆帝:“觐光扬烈,继祖宗未经之宏规;轹古凌今,觐史册罕逢之盛世” 。
“盛世”,“全盛”等词汇经常在清朝臣民之口出现,并在乾隆时期的社会舆论中逐渐形成“盛世”意识。“康乾盛世”的这种历史记忆逐渐成形,也被文人学士广泛接受,记载下来并流传至今。
民国以来,学者对清朝多持批评态度。较早使用“康乾盛世”一词的是邓拓的《论红楼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但当时及之后20年间的学者,大多都对“康乾盛世”这一说法持有否定态度, 认为是清廷御用文人和遗老叫出来的, 只是同时代的清史专家萧一山却对康雍乾三朝赞誉有加。
康熙雍正乾隆这仨祖孙自以为给中国造福了,其实祸害了中国,爷孙的长寿恰是中国的灾难。
那么康乾盛世真的是“康乾盛世”吗,下面为大家揭秘一下:历史真相,一个真实的康乾盛世!
满清入关吞占全国以后,实际上跟元代蒙古贵族入主中原类似,造成中华文明的毁坏和全面大倒退。康熙雍正乾隆等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中止了明代以来的西学东渐;对内大兴文字狱,扼杀了科技文艺事业的进步。因此,所谓“康乾盛世”时期中国逐步落后于西方,并不值得自吹自擂、引以为光荣和“民族骄傲”,而必须深入清算,总结历史教训。
直到如今,它的后遗症仍然阻碍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
“康乾盛世”最主要地表现在人口的增长上,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全国人口突破一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三亿。 有人将此归结为清朝统治者勤政的结果;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明末引进的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在全国推广的结果。而生产力方面却没有实际变化,该时期老百姓的平均生活质量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所以该时期清朝的经济和人口的增加主要归因于美洲作物番薯,非要把这段时间称之为“盛世”,那就叫“番薯盛世”吧。
瞎扯什么“盛世”其实是有原因的,当时最重要的原因和天灾有关,甚至明朝的灭亡就是源于此,那就是“明清小冰河期”。明清小冰期时,在中国,就连气候一向温暖的珠江三角洲也遭遇了异常天气,广州等地频繁遭遇降雪,并出现牲畜冻死的现象,旱灾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在明朝灭亡以后,气温于1650年后开始快速回升,随着远道而来的马铃薯、玉米等耐寒高产农作物在中国的普及,农业经济才逐渐恢复,这才有了满清所谓“康乾盛世”,其实不过是气温回暖后灾情减弱罢了,和明朝正常时期比还差很远。这就是真正的“康乾盛世”,盛世背后隐藏着无尽的辛酸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在康熙年间,对俄作战后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就割让领土,如果是盛世却割让领土真是匪夷所思。无独有偶,同样处于“康乾盛世”的雍正年间,也签订了割让领土的《恰克图条约》。而且在康雍乾三个皇帝在位期间,他们做了什么?制造了一波又一波的文字狱惨案,康乾数次下江南奢靡游玩,自雍正起又耗尽民脂民膏修建圆明园。而同期的西方科技文化迅速发展,鸦片战争前夕,英国侵略者已是坚船利炮,而清朝军队却仍然沿用明朝的火炮,盛世到了这个地步,真是无耻之尤。
至于大名鼎鼎的乾隆七下江南,我觉得就没有必要再复述。他的每一次南巡,都给沿途百姓带来无尽灾害,劳民伤财以及四处搜罗美女供其淫猥。在他的晚年,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兴文字狱,政治上越来越腐败,百姓生活十分贫苦,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尤其是其晚年重用大奸臣、“贪官之王”和绅?使满清国库逐渐虚空。应该说,满清是从乾隆中后期开始走向衰落的。到他禅位前后,白莲教起义已经在中国大地上轰轰烈烈的展开,等他死后,一支农民义军居然摸进了皇宫。可怜的嘉庆写下了“千古未有事,竟出满清”的诗句。乾隆死后仅仅40年便爆发了鸦片战争,中国由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也算是乾隆以及这个可笑的康乾末世留给继任者的一笔遗产,留给后世的一个笑柄,留给这个“盛世”的一个无厘头结局吧。
康乾时期不足还表现在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下、军事实力不强、文化事业停滞不前,政治制度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尽管对康乾盛世褒贬不一,学者们对当时的人口问题、物价持续上涨、闭关自守、限制工商业发展、蔑视科学技术等均持有否定意见。
在中国历史纵向看,其盛世规模只有量的增加而没有质的改变;其次,从世界横向看,康乾盛世时期的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当时的经济生产总量仍高于西方,但是生产技术却相对落后了)、文化科技已经落后于西方。在此期间,整个社会发展缓慢,欧洲却爆发了工业革命,科技文明跨越式向前发展,清朝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差距越拉越大。
当西方和世界出现巨变的时候,清朝统治者妄自尊大、拒绝开放,反对变革,满足现状、固步自封,特别是限制工商业、蔑视科学技术、闭关锁国、加强集权、禁锢思想的做法,愈加严重地制约着社会的进步。亦有学者指出康乾盛世只不过是饥饿的盛世。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周思源不同意康乾时期是“盛世”,只能称“康乾之治”。他认为:汉唐之所以公认为盛世,与其政治环境宽松、精神昂然进取有很大关系。而康雍乾三朝最大的失误就是禁锢思想,以文字狱为代表的严厉的残酷的禁锢思想。至于“康雍乾时期的经济发展,是明末以来战乱频仍之后的一种恢复性发展。而并不是由于新的生产方式和使用新的科学技术引起的生产力革命性大提高。”
为什么康乾之治不是盛世呢?
先看下中外比较,明朝统治二百多年后,还有个张居正改革,万历三大征,打败日本,葡萄牙,荷兰侵略。
有人说,葡萄牙不行,可葡萄牙当时的殖民地不少于英国,结果呢,在澳门被明军弄残,关键出手的人仅是个香山知县。
再说荷兰吧,当时的海上马车夫,占领台湾,据城而守,照样被郑成弄残,可能有些人很不屑,葡萄牙荷兰只是小国。怎么不说说英国法国呢?那是因为,十六七世纪葡萄牙和荷兰才是,西方海洋世界的超级强国。英国的工业革命,是18世纪的事了。
清末,二百年后,唉,不说了,说多了全是泪。
从世界对比,19世纪,同样为封建国家,还带有浓重奴隶制痕迹,沙皇俄国却是当时的列强之一。在19世纪中前期把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打得一败涂地,被称为“欧洲宪兵”。
还有普鲁士,在18世纪逐步崛起后,一直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在19世纪后半叶,接连打败丹麦、奥地利、法国,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点,普鲁士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国家,其统治阶级为“容克”贵族地主阶级,德意志统一前的普鲁士,商业有所发展,最多算是“商业资本主义”国家的雏形,德意志统一后,才真正进入工业社会。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一个国家的先进与落后,包括很多方面的,生产关系虽然很重要,但开放,包容,进取的意识也很重要,不好意思,在清朝身上没有看到这一点。
针对长期来对“康乾盛世”的歌功颂德,反复探索思考后,提出一些实事求是看法。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周思源不同意康乾时期是“盛世”,只能称“康乾之治”。他认为:汉唐之所以公认为盛世,与其政治环境宽松、精神昂然进取有很大关系。而康雍乾三朝最大的失误就是禁锢思想,以文字狱为代表的严厉的残酷的禁锢思想。至于“康雍乾时期的经济发展,是明末以来战乱频仍之后的一种恢复性发展。而并不是由于新的生产方式和使用新的科学技术引起的生产力革命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