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周末有幸参加LULU大咖组织的Whistler Kees and Claire Hut Backpacking之旅
第一天从山脚缆车起点出发,沿Singing Pass小道,一路上行,基本在树线左右和Musical Bump小道分离,然后在雪中上行最后的500米到底扎寨的木屋。一共约15公里,1450米落差。(下图浅蓝线)
第二天首先沿原路下行到Musical Bump交汇处然后沿Musical Bump翻3个山头回到缆车站Roundhouse然后做缆车下山回家。累积一共约9公里,600米左右净爬高。(下图红线)
随笔记录了一点感想(感慨,感谢,感恩),也算为自己留个记录,给个交待。
荒原中的美
有一种美叫荒原之美,美的让人窒息,让人感叹!那就是那种广阔之中,庄严肃穆凝固之美。每一个物件,每一个线条,都没有人烟的干扰,保持那原始的粗狂。
这种美以往只是在电视里面见过,南极北极地极,极少数幸运人士能亲眼看见。
没想到其实不用那么幸运,只要付出一点体力毅力,离温哥华1小时路程里你也可以领略这种狂野之美。
还有一种美和上面的美分不开,就是那征服之美,跋涉之美。荒原上,一个人,一行脚印,跟随着一群人,像一个个芝麻撒在这广阔的荒原里,满了不甘寂寞的心,行走在探索的路程。这可不是征服那荒原,而是征服自己,更高,更强,更是发现自己内心原来是那么骚动,只有步入那原始,方发现自己的渺小,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经历以后的满足和骄傲。
发现的眼
美,是需要眼睛去发掘的。
像我这样大众的眼就只停留在那广阔平静之窒息美,但任何事物,落入善于发现的人眼中,就有了活力。Leeza就是这样一位。木屋里面的一盏吊灯,背衬这雄伟的Fissile雪峰,突然就生出生命来。
这一发现不要紧,影响得大家纷纷跟进,于是乎木屋开始了摄影秀。 :)
也夸一下自己,这两天尽和自己体力意志拼搏,没照几张照片,好不好就正好抓住了leeza爬上Flute峰顶,她还特配合地摆了个绝美的姿势。
走出来的路
这两天的路,总的来说除了累人以外波澜不惊,就除了Singing Pass 上面的Flute Creek。本来我也不知道这条湍急的溪流叫什么但回家一找,偶然就发现了这张图片,不知道几年前的,流水已经把桥冲垮。
我们到的时候就只剩下几个残木了。
我到的时候,前头的大咖们已经兵分两路,沿溪流攀援向上的在上面找了个过溪的点,正在溪流对面泽路而下,另一位高手正小心翼翼地踩着那几根残木过溪,让我们几个看客看的是胆颤心惊。我来的晚没有抓拍到,有人抓到这一镜的请分享。
高手安然度过,不过也宣布了这条道路死刑,木头实在是太滑了。
“丢石头”不知是谁首先提议。几块巴掌大点的石头丢下去,消失在团结的水流中,石头太小了。我翻出手套,拉动一块有汽车方向盘大小的石头,顺水流投了下去,还行,正好卡在木头交叉之处,没有下行。
但还是很不够,左右看来又看,石头不是太小给冲走就是太大搬不动。
不过其他队友继续投石,很快一个落脚之处就行程了。
过去的大咖伸出接应的手,一条天堑从此变通途。
善良合作的群体
旅行中,最重要的就是旅伴了。没有比这次木屋行更好的旅伴。
出发前接龙,为这次木屋晚餐群策群力,17样大菜式,听着就心动眼馋。因为特殊原因我出发前不知道能不能够进入木屋,所以最后我只带了包椰子糖和大伙分享,没有任何人抱怨。
看看那天丰盛的晚餐吧,想想,这可都是一步步背上去的!
休息中,大咖们不厌其烦地解释怎么样放松。要不是那天晚上学了那么几招,及时拉伸放松了腿部肌肉,我都不知道第二天能不能够完成路程。
还有免费瑜伽课程。
Lulu队长的拿手鸡尾酒,可不仅仅是味道,更添加了必要的电解质补充。
虽然累,但娱乐还是不能少。男女PK更是压轴大戏,这个叫啥动作我可说不上来,就知道我上去没多久就腰发颤腿发抖胳膊肘儿要溜走。反正是往地上一趴宣布认输。
还好,值得安慰的是我这属于多数,女士们最后大获全胜,不仅在一一PK中赢了8成,还取得了最长时间的桂冠。
累,并快乐着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北美户外组织的背包行,是有幸替换别人WCT之旅以后LULU推荐的训练计划中的一部分。
参加前也走过几次GG,赶不上大咖们,但也能大概70分钟走完全程。想着15公里1450米就是5个GG路程,2个GG高度,应该问题不大。
但没有想过的是雪鞋,和大包。
这是我第一次走雪鞋,那可真不是简简单单Hiking可以比拟的。另外6月的雪在太阳底下有些松粘,粘在雪鞋底还算了,爬坡的时候走一步陷半步才叫累人。
出发以后本来我是跟着第一梯队,刚开始的1/3轻松愉快,路线平缓坡也不大。套鞋钉的时候我一用力用茬了,感觉肋骨左上腹肌居然抽了筋,硬硬地鼓了起来,揉了好一阵才下去。这下知道了自己的水准,没再继续逞强跟着一队。正好May赶上了,就和她结伴走完下半程。
来到Pass交汇处,换了雪鞋,才真正体会难点。
第一次雪鞋,很不习惯宽大的脚板,虽然刻意地叉开腿但还是不经意中就踩到自己,结果就是扑到在雪地里。雪仗也断了一根。
上35+度的雪坡,即使是MSR的雪鞋也有抓不住雪的时候,这时候每一步都多了个步骤,用力把脚往雪里一顿,抓住雪了才能抬另外一只。
那最后的200米,是从一个雪坡中间横穿,没经验不知道把雪鞋转个角度,就横着走,把脚别着特不舒服,另外翘首眺望,该出现了啊,咋还没有看到呢?!心里的沮丧不亚于腿部的疲乏。
终于,雪中出现条黑线,走进了才发现那就是木屋了,周围的雪太高,掩盖的只剩屋顶远远看得见。
那一屁股坐上板凳的时候,哇塞,那个爽,别提了!
多亏了同伴们教导,吃晚饭好一阵都在揉腿做各种动作放松腿部肌肉。但直到照相时腿还是盘不起来,只好斜坐着拍了这张照片,估计你们都一眼看出了我是谁。 :)
这放松实在是太重要了,不然我都不知道如何能够完成第二天的旅程。
第二天全程基本都在树线以上白雪中雪鞋行进,爬过2个山头,过一个垭口后进入Whilster著名的雪墙。前两个山头还好点,第三个垭口肯定是到极限了,那脚步周末就那么难迈呢?同伴的经验是只走半步小幅高频,能做到小幅但高频就没戏了。心里默默数走的步数,到100步就歇口气,猛喘几口再次出发。眼睛基本固定在地面上,不抬头免得看着遥遥的垭口丧气灰心。
(垭口就在山顶下面一点)
不管怎么说,慢归慢,还是成功来到雪墙,顺着走向缆车终点站。
看着上来观光人群,不禁回想,5,6年前那次来Whistler,我也曾羡慕地看着类似的背包客们,今天掉了个,换别人看我了!
牛人的层次
据我不完全统计,除了一位90年代的小姑娘以外,我居然是第二年轻的!但年龄在这里好像失去了作用,旅伴们多数都有多年的hiking经验,都是大咖牛人。
有了孙女的大姐,他们家千金居然比我家preteen娃还大,她比我走得还快!
有满世界溜达的,手杖头那块特别处理的铁块居然给磨平了;
还有GG群主三哥,周五才爬了3趟GG,周六,日和我们一起走木屋,今天是周一,猜猜干嘛去了?又爬2趟GG!
期待下次的旅行
有谁不期待呢?
Lesson Learned
设备设备设备!
LULU的经验之谈,买最贵的,一步到位,远胜买了便宜的后来要换,钱白多花了。
起码雪鞋雪杖那绝对正确。
LULU行前规定,必须用MSR的雪鞋,管式雪鞋一律劝退。我满世界找,电话好几个户外店,终于在素里一个独立店找到最后一个合我尺寸的雪鞋。430大刀,那个心疼!不过,真的值,上那雪坡,就这个满了齿的雪鞋都要一步一顿的上,钢管鞋肯定抓不住,滑下去了。
另外我的雪杖也不行,先是杖头的拦雪轮破裂失踪,后来更是在我摔倒的时候插入雪中的部分从中折断。
(找到我的背包了吗?温馨提示:我有根手杖是断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