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对于我已是第三次光顾了。女儿是第二次, 9岁时第一次来, 带她去了很多博物馆, 现在基本都不记得了。这次由于时间有限, 只挑了两个小众的地方, 巴黎博物馆通票都不包的。一个是巴黎歌剧院, 另一个是马蒙坦莫奈美术馆。
我三年前去过巴黎歌剧院, 所以这次是老公带女儿进去参观, 我去旁边的老佛爷百货逛街过眼瘾。前两次来巴黎, 都住歌剧院附近, 从老佛爷百货门前来来回回走过十几次, 竟然都没时间进去。听说里面超豪华, 这回终于眼见为实了。
尽管疫情没结束, 里面人还是很多, 只是中国游客几乎绝迹了。上回来的时候在老佛爷门口等人, 进进出出的全是中国旅行团, 成群结队地血拼, 出来的时候每人至少提了五个大纸袋, 古驰Fendi Prada 迪奥, 看的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化妆品和包包所在的区域上方有个很大的穹顶, 抬头望去, 每层波浪状的走廊类似剧场包厢, 仿佛贵妇裙摆上镶嵌的花边一样, 奢华精致。商场顶层有个观景台, 可惜我没时间上去, 而且那天下雨, 即使上去也看不到什么。
穿梭在各个耳熟能详的名牌柜台之间, 脑子里反复涌动的只有一句歌词。"福利社里什么都有, 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
那边去歌剧院的两位看来很尽兴。巴黎歌剧院的确值得参观。成人票 €14,非展览时段€12, 12到25岁的 €10, 非展览时段€ 8。歌剧院全称巴黎加尼叶歌剧院 Opéra Garnier, 建造于1861年至1875年,是新巴洛克式建筑的典范,由法国建筑师查尔斯·加尼叶设计。
歌剧院正面和侧面镶嵌了很多著名音乐家的雕刻头像,比如莫扎特和贝多芬。顶上两侧各有一个金色铜铸女神, 是由法国雕塑家Charles Gumery 于1860年完成的, 左侧是和谐, 右侧是诗歌。大部分70后的童年回忆里有部法国喜剧片叫<虎口脱险>, 里面很多镜头都是在这个歌剧院实地取景的。影片开始有个飞行员降落在歌剧院的屋顶上, 降落伞就是挂在了其中一个金色女神的翅膀上。
参观入口处在左侧, 所以在那里拍到的是和谐女神。
入口检票后是接待大厅, 穿过去是皮媞亚女神雕像。
皮媞亚是古希腊神话中阿波罗神女祭司,以传达阿波罗神的神谕而闻名,被认为能预知未来. 雕像上方拱顶的浮雕非常精美。
歌剧院的楼梯区域特别吸引人驻足观赏。这里曾经是上流社会名媛们展示自己华美衣饰的地方,也是重要的社交场合。17世纪起意大利歌剧风靡整个欧洲,称霸着歌剧舞台。欧洲各国的作曲家就致力于发展本国的歌剧艺术,与意大利歌剧抗衡。就是在这一时期,法国吸取了意大利歌剧的经验,创造出具有本国特点的歌剧艺术,法国歌剧也由此发展。听歌剧成了法国上流社会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 歌剧院自然成为上流名人社交场所, 也因此极尽华丽之能事。
大理石楼梯在金色灯光照射下更加闪亮,据说是被当时贵族仕女的衬裙擦得光亮,可以想见歌剧院当时的盛况。大楼梯上方天花板上描绘着许多希腊神话故事。
歌剧院的休息大厅(The Grand Foyer)极其华丽,如果你没时间去凡尔赛宫,可以到这里来感受一下。我觉得歌剧院的比凡尔赛的镜厅更吸引人。这个金色厅是巴洛克加洛可可, 凡尔赛那个就太洛可可了, 显得轻佻。这个好歹加入了不少古典因素, 比如两侧支撑屋顶的大柱子, 这种源自古罗马的爱奥尼亚式柱, 造型庄重典雅,柱头是流畅舒展的卷涡雕刻,柱子的比例粗大修长。这样的柱子减少了天顶画和洛可可风格的雕塑所散发出的脂粉气。
演出大厅是马蹄形的, 天鹅绒的红色构成了主色调,嵌入金色饰面,显得富丽堂皇。天顶壁画是由夏加尔于1964年创作的。
1896年一场歌剧正演出中, 那个巨大的水晶灯掉下来砸死了一个听众, 此事后来被《剧院魅影》的编剧写进剧本, 至今也是那出音乐剧的名场面。实际上巴黎歌剧院是《歌剧魅影》的原型故事发生地。
这个歌剧院的结构十分复杂,本身就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剧院有2531个门,7593把钥匙,六英里长的地下暗道, 并且确实存在着暗河,因为歌剧院在修建时碰到了地基下的地下水。那些僻静的角落, 昏黄的灯光映在浅灰色大理石上, 背景氤氲成一团柔和的雾, 仿佛能感觉到一百年前茶花女的衣香鬓影。
那日去的另一个地方是马蒙坦莫奈美术馆 Musée Marmottan Monet。
美术馆的名字源自于一个富豪保罗·马蒙坦。他在1932年去世时,将毕生的收藏连同父亲遗留下来的收藏品,一同捐赠给了法兰西艺术学院。两年以后,他生前所住的毫宅被改建为马蒙坦博物馆,所有他捐赠的藏品都保留在里面,虽然名义上属于艺术学院的。1940年,马蒙坦博物馆迎来了最大一笔印象派绘画的捐赠--包含莫奈、马奈、西斯莱、毕沙罗、雷诺阿等人的画作。这些画从被捐赠进这个博物馆,就没挪过窝。1966年,莫奈的第二个儿子米歇尔·莫奈捐赠了一大批父亲的画作,这使得该博物馆成为世界上收藏最多莫奈画作的美术馆。
马蒙坦莫奈美术馆和距巴黎70公里外的Giverny 莫奈花园是有联票的。那花园就是莫奈画日本桥和睡莲的地方。不过那花园4月份才开门, 所以这回只能参观城里这个。
由于是古堡改建的Mansion,还保留着保罗·马蒙坦生前的样子。画与摆设、古董均出自名门。红箭头是雷诺阿所画的莫奈:《Claude Monet Reading》;绿箭头是莫奈画的他第一任妻子,Camille Monet。照片里最左边那幅是1877年莫奈画的巴黎Saint Lazare火车站。
馆藏的德加, 高更, 还有其他画家的作品。
我们去的时候刚好赶上印象派女画家朱莉·马奈作品纪念展, 三月底结束。朱莉·马奈的伯伯就是大名鼎鼎的印象派画家爱德华·马奈 Édouard Manet,母亲是爱德华·马奈的模特, 同时也是知名印象派女画家贝尔特·莫里索, 美国人。莫里索嫁给了马奈的弟弟尤金·马奈 Eugène Manet。
朱莉·马奈的画风清新典雅, 中规中矩, 女儿很喜欢, 每幅画都看的特仔细, 暗自记下她的技法, 看了好久。
转到隔壁展馆, 竟然与柯罗的<蓝衣少妇>不期而遇。这幅画不是应该在卢浮宫里么? :
不过美术馆之间对于馆藏珍品经常相互借来借去, 没想到这幅我们都很喜爱的画竟被借到这里来展出, 真是有缘啊。
在我十岁的时候我父亲临摹了这幅<蓝衣少妇>, 照着画报画的。我移民加拿大时, 把那幅画带在了身边。
至今它陪伴着我, 我女儿更是从一出生就见到这位蓝衣少妇, 9岁的时候在卢浮宫看到原作, 不停地拍照。
最后到地下一层, 那里是莫奈作品的汇集处, 从20几岁到80多岁, 莫奈的风格变化很大。
成名作<日出印象>, 也是印象派这种画风的名字的由来。
晚期的大幅睡莲。莫奈画了N多幅睡莲。这里收藏了三四十幅。虽不比桔园的几幅巨卵形的睡莲震撼,也够叹为观止的了。上回我爸来这里参观,说莫奈晚期画的睡莲是农村炕头上的大花被面。
莫奈晚年得了白内障, 并且大脑灵活度也退化了, 导致他晚年的作品越来越粗糙。顺便提一句, 莫奈花园真的很值得参观。我以前去过, 那个镇叫吉维尼Giverny, 是莫奈晚年的故居, 是他画睡莲和日本桥的私人花园, 景致极其典雅, 茂竹修林, 曲水碧桥, 人间仙境。
后记:
当天下午六点的飞机, 从巴黎到米兰, 开始了其后8天的意大利之旅。回来以后我问女儿最喜爱哪个地方, 她说威尼斯。我觉得挺意外的。我说你不觉得威尼斯水沟味道难闻么?她说就该那样, 那是威尼斯的一部分, 泡在水里上千年的城市如果没有阴暗的水藻和水腥味, 那个'上千年的文化和历史'一定是假的。
她喜欢威尼斯的真实和独特, 与其他任何城市的风貌都大不同。回来后就照着她在刚朵拉上拍的照片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