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斯廷堂(或西斯廷礼拜堂)是梵蒂冈博物馆内最最最最重要的参观地点,始建于1445年,由当时发起创建的教皇西斯廷四世的名字命名。这里有米开朗基罗绘制的穹顶画《创世纪》以及壁画《最后的审判》,并且是教皇选举的地方。
西斯廷小堂内不可拍照, 也不可以大声说话。每个人都只有小声嘀咕, 可是由于人多, 再小声也汇集成了大合唱, 于是经常被保安呵斥"QUIET!"。
不过往年这个厅是被铁栅栏隔成一半的, 参观者只能隔着栅栏看, 而这次是全开放的, 我们可以进入整个大厅, 离那些画近了一些, 不知是不是今年改了。
刚一进去的确感到震撼。因为壮观, 名副其实的视觉盛宴。每一幅壁画都很新, 颜色非常鲜艳。尤其是正面迎接你的巨幅壁画《最后的审判》, 虽然还是离的比较远, 可那个大面积的鲜艳的钴蓝色还是强硬地占据你的眼球, 让你一瞬间感觉真的是天空中出现了这一群神仙。并且这幅画里, 所有出现的神, 人和鬼都健壮无比, 肌肉异常发达, 除了基督和圣母等零星几个, 其余的都一丝不挂, 更让你'虎躯一震', 人体盛宴。
健壮到变了形的裸体, 一个还不觉得什么, 几百个一齐涌现到你眼前, 是有一种强迫你不得不深吸一口气的震撼感。
《最后的审判》The Last Judgment 是米开朗琪罗在1535年至1541年间在祭坛墙上画的, 占据了满满一面墙。此时的米开朗琪罗已经60多岁了。20年前他在这个厅堂里绘制了天顶画《创世纪》, 此后离开罗马, 而梵蒂冈在他离开后也历经劫难, 到处都是新坟,到处都是穿着丧服的人,教皇克莱芒七世(这位在我的游记里反复出现, 因为他在位期刚好是文艺复兴鼎盛期)病逝前, 委托米开朗基罗给这个厅画一幅祭坛画。他还没答应, 克莱芒七世就去世了。继任者保罗三世迫使米开朗基罗迅速开工,这是16世纪最大的壁画。
画面共分四层, 这个很明显。最上方是第一层即天国和天使。左上角天使抱着耶稣受难时的十字架、荆棘冠等刑具, 右上角天使抱着曾绑缚耶稣的石柱。
第二层最吸人眼球的是耶稣, 圣母, 和围绕在这两人两旁的殉道者。基督的身体异常健硕(完全颠覆观众以往的耶稣瘦小枯干悲天悯人的形象),背靠明黄色亮光,高举右手,标志着他是审判者, 刚刚复活过来, 对人间的好坏善恶做最后的审判。
殉道者都看着基督,手中拿着不同的刑具,也就是他们在殉道时的死法。所以通过这个就可以判断出谁是谁。圣安德烈的X型十字架,圣西门是锯子、圣凯瑟琳是被轮刑处死的, 所以她身下是个轮子,圣塞巴斯蒂安的是箭…重点看一下基督右边的几位:
最左边的是圣巴塞洛缪, 手拿一具人皮。圣巴塞洛缪是被剥皮而死的, 米兰大教堂里的雕像就是他。而在这幅画中, 他手里拿的皮囊, 仔细看那皮囊的面孔, 就是米开朗基罗自己。
圣巴塞洛缪右上方那个健硕的白胡子老爷爷, 手持一把钥匙, 另一手握着耶稣的圣旨, 不用猜这是圣彼得, 也是梵蒂冈大教堂的名字。圣彼得的遗体安葬在梵蒂冈教堂里, 教堂外一侧的雕像也是他。只要手持钥匙的一定是他。因为那是耶稣临死前给他开启天国的钥匙。
他的侧面穿红衣服的是圣保罗, 就是大教堂门口另一侧的雕像, 手持宝剑的那位。
最右边那个壮汉, 背负十字架的, 是圣西门。他曾替耶稣赴刑场途中背负十字架。他的下方, 手握一堆箭头的, 是圣塞巴斯蒂安 St Sebastian,他是被乱箭射死而殉道的, 那天是1月20日, 所以这天是圣塞巴斯蒂安节。
他的左边, 手持带刺车轮的, 是亚历山大的圣凯瑟琳 Sainte Catherine of Alexandria, 圣凯瑟琳在传教时和罗马皇帝派来的几十个学者辩论,这些人辩不过她,将她判处轮刑, 她是公认的美女,死时才18岁。
她的左边靠下, 趴在地上手拿一长条锯齿的, 是圣西蒙 St. Simon。
第3层居中位置是八位吹号角的天使, 他们吹响了天庭的审判。他们的左侧, 是死去的肉体听到天使的号声一一醒来,他们从墓穴、棺木、泥土中爬出来,一具一具向上升起,他们是被选中的善良灵魂,有天使和天国里被祝福者,把获救的人接上云端。
吹号角的天使右边的一大群, 是被判处为恶人的下地狱的场景。这些下地狱的灵魂,其情绪状态,由中间那个醒目的人物所代表。他一手捂着眼, 正遭受一种内在的折磨,绝望,忏悔以及对身体和精神上的毁灭的恐惧。
整幅壁画的右下角就是地狱。米开朗基罗在描绘地狱风景时曾受到但丁《神曲》地狱篇的启发。
第4层中间, 是冥界摆渡者, 卡隆Charon, 手拿船桨的那位, 渡过阿刻戎河,将受到诅咒的灵魂送到阴间判官米诺斯面前。
第4层最右侧, 有个长着驴耳朵、被蛇缠绕的人,他的脸被画成了教皇的礼仪官比亚吉奥·西斯纳 Biagio da Cesena。
这是整个壁画最有意思的细节。这位礼仪官经常在教皇面前说米开朗基罗的坏话。于是作者把他的面貌画进地狱里, 让他长着驴耳朵、受千年嘲讽, 这还不够, 最损的是他还要永久地被蛇咬着他的小弟弟。可见得罪谁也不能得罪画家。
米开朗基罗在揭幕这幅壁画时,史无前例地把人物无论善恶都描绘成醒目的全裸体,这位司仪西斯纳对此强烈反对,“在这样一个受人尊敬的地方,这是最不诚实的举动,描绘了许多裸露的人物,不恰当地露出了他们可耻的部分,这样的作品不属于教堂, 而应该挂在澡堂子或者妓院! ”。据说当他向教宗保罗三世抱怨时,教宗回答说他的裁判权没有延伸到地狱,因此这画像得以保留。
可是米开朗基罗去世不久,新任教皇庇护四世就命画家伏尔泰拉给这些裸体人物添画了遮羞布条。这位画家因此得了个“内裤制造者”(britches-maker) 的绰号。
但是这位画家伏尔泰拉并没有把所有人都画上内裤, 他只给其中几个人添了衣服。基督和圣母的布条是原装的, 本来就有, 虽然很透。其余的最明显的是那个受轮刑而死的美女圣凯瑟琳, 米开朗基罗给她画的是裸体, 现在她穿的绿色裙子是伏尔泰拉后添上去的。
这个西斯廷连同梵蒂冈教堂, 都是有dress code的, 穿戴整齐衣冠楚楚的, 去顶礼膜拜一丝不挂的, 是何道理? 我就问过我女儿,"我们连短裙都不让穿, 凭什么画上的可以什么都不穿?" 她说"因为你是人, 他是神。"
此番意大利之行可以说是人体盛宴。到处玉体横陈, 无论是雕塑还是绘画。回程时我又问孩子: "你看到那些裸体, 不会联想到性?", 她觉得我这问题挺奇怪的,"Why would I imagine it to sex? " 我说他们都没穿衣服! 她说"Yeah but they are not for having sex. Just nudity doesn’t mean sexual undertones, could be anything else"。我问什么else, 她说"fine art." 她不知道鲁迅, 否则一定会说我"一个裸体雕塑,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从小学美术的, 或者小时候经常接触西洋艺术的, 反而不会往别处想, 因为看太多了。
《最后的审判》于1541年圣诞节前推出,整个罗马城为之沸腾。人民一波波的排队来瞻仰,视若神明,尤其是中央的那个耶稣,成了意大利人心目中的英雄化身。远在威尼斯的他的学生瓦萨里, 就是佛罗伦萨圣母百花教堂穹顶画(画的内容也是《最后的审判》)的作者, 也赶到罗马来观看。他后来这样评述米开朗基罗:“至高无上的教皇朱理二世、利奥十世、克莱芒七世、保罗三世、朱理三世和庇护五世,都想把米开朗基罗吸引到身旁。同样,土耳其苏丹苏里曼、法国国王弗朗茨·瓦卢亚卡尔五世、威尼斯元老院、美第奇家族柯西莫公爵,都愿意向他提供荣誉津贴, 原因不外乎企求分享他的艺术光辉。只有具备他这样崇高威望的人,才能受此厚待。世人都已目睹并且承认,在他那里,三种艺术都被提高到了完美无缺的境地,这种完美,无论是在古代大师那里,还是在近代大师那,都不曾见过。”
西斯廷穹顶的壁画《创世纪》也是由米开朗基罗独自一人创作完成的。那时他才40岁, 年富力强。天顶画总共有将近300平方米的面积,距离地面达20多米,题材都取自《圣经》。共绘有343个人物,其中有100多个人物比真人大两倍。每个人都是理想的化的英雄人物,每个人都是力与美的统一。这一壁画规模之大是从未有过的。米开朗琪罗费了四年的心血完成了这个巨大工程,不仅时间长,工作条件也艰苦,要爬上很高的脚手架,作画时要弓着腰,仰着脖子,眼睛朝天。他整天整年地都是这样辛苦的工作,甚至后来连腰也伸不直了。天顶画完成后,立即轰动了整个意大利。
天顶画共包括:9幅创世纪主画,12位先知画,20个裸体男子画,四角4个圣经故事画和三角拱肩内耶稣祖先人物画。9幅主画描绘的是旧约中创世纪的九个场景, 分别是上帝把光明和黑暗分开; 创造日,月和大地; 上帝把陆地和海洋分开; 创造亚当; 创造夏娃;逐出伊甸园; 诺亚献祭; 大洪水; 诺亚醉酒。 我们所站的地方抬头看, 刚好是最出名的那个创造亚当。其实这个穹顶画很不容易看, 因为天花板太高, 人离得太远, 画的内容又太丰富, 所以想辨认出哪个是哪个很不容易, 老仰着头, 一会就晕了。
分的清什么是什么吗? 中间呈长方形的, 就是九幅主画。从左边起, 第一副是上帝分开光明与黑暗。
左起第四幅就是创造亚当。这副由于太过有名, 被恶搞过无数次。
除了这九幅创世纪主题画, 其他的都画了些啥, 有兴趣的话google。
最后, 千万别错过欣赏西斯廷四周墙壁的壁画 , 一边是摩西生平, 一边是耶稣生平。全部是名家手笔。比如这幅, 佩鲁吉诺(拉斐尔的老师)于1481–1482年绘制的《The Delivery of the key》,几乎出现在每本教授西洋画的教科书里, 描绘的是耶稣将天国的钥匙交于圣彼得。这幅画在最后的审判左手边那侧, 离最后的审判比较远, 靠近出口处。
这幅画透视点即“灭点”在画面的正中央, 就是八角神庙的门洞里。此八角神庙位于耶路撒冷, 名为所罗门神庙。大广场上有一层由铺砌的线条组成的网格。 网格的水平线被对角正交线切割,该正交线在远处会聚,从而在画面中产生非常强烈和逼真的深度感。 在广场之外,佩鲁吉诺运用空中视角,看起来山脉好似渐渐退去。这幅画展示了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法, 在二维图片平面中创建三维深度的错觉。
出了西斯廷, 走过一段特别长的长廊, 就来到梵蒂冈博物馆二楼的出口。这里, 是著名的旋转楼梯, 又叫布拉曼特楼梯, 修建于1932年。梵蒂冈博物馆中有两座布拉曼特楼梯。这个是现代的。古代的那个建于1505年, 设计师是布拉曼特, 也是前面提到的贝佛德勒中庭和松果庭院的设计者。建于1932年的这个楼梯, 是COPY布拉曼特的。
来到一楼, 还有著名的Pinacoteca画廊没有参观。实在没力气, 放弃了。很很可惜。Pinacoteca是梵蒂冈博物馆的画廊,收藏了12世纪至19世纪许多大师的画作,共有460件作品,18个展厅。最著名的是拉斐尔的《耶稣显形(Transfiguration)》。原本是圣彼得大教堂的壁画,后来被保存在这里。圣彼得大教堂现在的那幅壁画是仿制品。我在参观大教堂时和那副纺织品合了个影, 权当是看过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