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道的過程中,能找到一位好老師是至關重要的。而這樣的老師應該具有什麼的品質?他又會給學生帶來什麼利益呢?這堂課可以幫你回答這些問題。
:
在求道的過程中,能找到一位好老師是至關重要的。而這樣的老師應該具有什麼的品質?他又會給學生帶來什麼利益呢?這堂課可以幫你回答這些問題。
:
Examine the mind and how it creates happiness and suffering. Learn to transform destructive thoughts and attitudes to create a positive and joyous mind! Learn more about Discovering Buddhism at http://fpmt.org/education/programs/di... Learn more about Discovering Buddhism at http://fpmt.org/education/programs/di.... Study Discovering Buddhism courses on the Online Learning Center at at http://onlinelearning.fpmt.org
:
九住心圖
在求道的過程中,能找到一位好老師是至關重要的。而這樣的老師應該具有什麼的品質?他又會給學生帶來什麼利益呢?這堂課可以幫你回答這些問題。
:
為什麼我們要常常思維死亡?因為思維死亡會讓我們更能明白生命的意義,會使我們更珍惜現有的時光,並利用這寶貴的時間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上個星期,我去參加了一位同事的喪禮。與許多其他的喪禮不同的是,這次的葬禮的氛圍並沒有充滿了悲傷與沉重,恰恰相反,葬禮上家屬分享了逝者生前許多有趣的故事,讓整個告別儀式變得輕鬆活躍,並時常伴隨著陣陣笑聲。雖然我的同事是位高階工程師,但大家分享最多的不是這位同事專業技能有多麼高,也不是他多麼有成就,而是他是生前怎麼幫助別人以及他怎麼愛他的家人的。用主持儀式的牧師的話說,我們是在慶祝他的一生,希望他的愛帶領他進駐天堂。
我讓我聯想到佛教對死亡的教導:在一個人死的時候,他生前所積累的事業與財富都不能幫他,甚至於他的親人也沒有辦法給他任何幫助,就像他曾經是一個人孤單地來到這個世上,他也要一個人孤單地離開。而唯一能幫助他的,是他這一生的修行。
就像這個視頻所教導的,作為一個佛教徒,要從九個方面來思維死亡:
1。死亡是注定的,無法避免
2。我們所過的每一天、每一個時刻都在讓我們離死亡更近
3。如果現在不修行,你就不會有更多、更好的時間修行
4。我們什麼時候死亡是不確定的,沒人會告訴你它會什麼時候發生
5。也沒人告訴你它會怎麼發生
6。我們的肉體是脆弱的,許多意外事故都會傷害到你的身體,並導致死亡
7。死亡的時候,財富不能幫助你
8。朋友和家人也不能幫助你
9。你的身體也不能幫助你,它只會腐敗掉
而能幫助你的,是你所積的業與你的修行。
如果有人問佛教的最基本的教義是什麼?有人會說是慈悲,有人會說是解脫的智慧。當然,慈悲與智慧是佛教的兩個主要的面向,是通向覺悟的一對翅膀,缺一不可。但如果只用一個詞來概括佛教的教義,那就是【KARMAR】,用中文說就是業力,或者更準確地說是業力的法則。
一切佛陀的教法都是基於業力的法則而發展出來,沒有業力的法則,就不會有佛教。沒有業力的法則就不可能了解苦的原因,也更不可能知道脫離痛苦而獲得解脫的道路。而了解業力的法則,會讓我們知道我們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們現在的狀態是因為我們以前所做的因而得到的果,而我們以後的果則與我們現在的所想、所說、所行有關。業力的法則就是關於因、果的定律。世上沒有無因的果,也沒有無果的因。種善因,則得善果;種惡因,則得惡果。娑婆世界,因果不虛。
有人說,佛教就是教我們如何活在當下。其實這種講法並不準確。因為如果你活在當下,但並不知道你現在所做的是善行還是惡行,那麼這種活在當下並不能給你帶來太多的益處。該受苦還得受苦,該輪迴還是要輪迴。這就背離了佛教的本意。所以基於業力的法則,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蓋括佛教,就是【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這個視頻教授給我們業力的法則以及對治業力的方法:
業力的法則有四個:
1。業是不確定的: 你不知道它累積的作用什麼時候會變現出來
2。業力是不斷增長的:做一件壞事與做兩件壞事所得的業力是不同的
3。每個人的業力所得的果只能自己承擔
4。業力不會自己消失,但可以被淨化
有四種對治業力的方法:
1。依止力:歸依佛法可以幫助你淨除罪業
2。懺悔力:對所做惡行真心懺悔可以減輕業力
3。對治力:盡量行善行以對治惡業
4。恢復力:發誓同樣的壞事永不再做
...
宗喀巴大師的四力懺悔 (from https://www.lama.com.tw/)
修慧法師編述 摘自《宗喀巴大師應化因緣集 》
初閉關時,[宗喀巴]大師心想:
“修行最大的障礙,就是往昔所造的罪障習氣,它覆蓋著清淨心,使深道殊勝功德難以生起,又修行人若無廣大的福德資糧,任他如何勤修智慧,也無法證得清淨的佛位。因此,修行的基礎,首重淨治罪障,積集福德資糧。
“開示四法經雲:‘慈氏,若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則能映覆諸惡已作增長。何等為四?謂能破壞現行(拔除力)、對治現行(對治力)、遮止罪惡(防護力)及依止力。所以淨治罪障,須依四力懺悔。
㈠拔除力
修行人要對自己無始以來所造的種種罪障,一一髮露,痛加懺悔,決心改過。好比病人犯了絕症,急求離病一樣。
㈡依止力
修行人要念念皈依上師三寶,須臾不離,以上師三寶為真實救護處;又應發廣大菩提心,誓願學習諸大菩薩的廣大心行,擔負眾生無知所犯的罪障。好比患病的人,若想治好病症,必須依靠高明的醫生,和對症下藥的藥方一樣。
㈢對治力
修行人要想除去罪障,必須依靠種種方法,如:
① 依止甚深經典,勝解空義,了知眾生本來就有清淨的心,和罪性本空的道理,並相信只要如法痛加懺悔,罪障絕對可以清淨。
② 依照儀軌如法持誦百字明咒,或其他殊勝陀羅尼,並深信本尊有清除罪障的力量。
③ 供養諸佛、造立佛像,把所有功德回向一切眾生,願眾生一切痛苦罪障永遠枯竭。
④ 聽聞受持諸佛名號、諸大佛子所有名號,以及念佛之身口意功德,深心嚮往,一意向學。
這些方法,就好像患病的人,若想除去疾苦,必須服藥、打針、針灸一樣。
㈣防護力
修行人,須嚴謹守護六根,靜息十種不善,寧死不再重犯。這好比患病的人,雖然病好了,仍須注意飲食起居,小心防護,才不致誤犯一樣。
“雖然淨治惡障的方法有很多,但如能具足以上所說的四力,則能事、理不偏廢,圓滿一切對治。”
因此大師與諸弟子們,一開始閉關,就同依此四力門,勵力懺悔業障,不敢懈怠。
(當時西藏有些修學佛法的人,由於誤解經義,往往對於最根本的事懺不屑一顧,而專騖理懺,認為只要不思善不思惡,或只念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就可消除一切罪障。結果有許多人,一旦業果來臨時,無不捶胸頓腳,悔恨交加,但為時已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