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共军在长津湖的“胜利”,乃至在朝鲜战争早期的迅速进展,还要感谢纳粹德国。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依靠闪击战,大量围歼波军、法军、苏军,还有少量英军和美军。无论对手的兵力多么众多、装备多么精良,落在德军的合围圈里,就只有被粉碎的命运。德军强大的合围攻坚能力,给美军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在长津湖,因为共军的不宣而战、突然袭击,美军一觉醒来,发现自己陷入了优势兵力的合围圈。因为德军留下的心理阴影,美军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原地固守,而是匆忙突围后撤。
设想一下,假设美军选择原地坚守,以美军压倒性的火力优势和空中支援,再加上共军糟糕的后勤补给,美军可以有效的迟滞和杀伤共军,不至于打得那么狼狈。当然,原地坚守的风险非常大,如果打得不好、或者友军支援不力,有可能象张灵甫的74师那样被全歼。而且当时敌情不明,美军突破撤退是正确的决定。
美军主帅麦克阿瑟,有较好的战略眼光,但是战术素养较差。从共军的第一次战役到第三次战役,他始终没有摸清楚共军的真实战斗力,也没有意识到共军的突破攻坚能力远逊于德军。他象对付德军一样对付共军,战线一点被突破,就全线后撤避免被合围。他的保守战术,导致整个北朝鲜被共军轻松占领。
直到麦克阿瑟被免职、李奇微接任,美军才改变战术,开始原地坚守。在邸平里,共军以5个师的优势兵力,围攻美军弗里曼团、加一个炮兵营、加一个法国营,激战两昼夜,不仅没有吃掉美军,反而5个师都被美军打残,伤亡惨重。
如果在朝鲜战争早期,麦克阿瑟有苏军统帅朱可夫的决心和勇气,不惜一切代价坚守、决不后退一步,也许今天就不会有北朝鲜的金家王朝了。
当然,朱可夫的坚守战术,也曾经葬送过上百万的苏军将士,和大量的技术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