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五、保国安民,袁世凯功不可没
前面说过,列强本来是心存将中国瓜分后殖民的野心的,如今帝国首都沦陷,军队溃败,再无力抵抗,已经是一块案板上的肉,任人摆布,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也大至巩固,千年帝国,瓜分瓦解就在旦夕。可结果我们知道,后来列强只让清政府签了个《辛丑条约》,赔钱了事。
破财消灾嘛!可列强有哪个是省油的灯,哪会这么便宜?这就要轮到李中堂 “东南三督”、袁项城他们出马了。
在清廷上谕“抚团”时,李鸿章早已因甲午战败而失势,黄马褂也被褫夺,此际正被下放到广州“署理”两广总督,远离权力心,对京城发生的这个危险变化爱莫能助,反对无效。荣禄也得罪不起端王庆王这些二百五,装病避开,也不愿表态。刘坤一、张之洞一干脑子清醒的干臣都是坚决的反战主剿派,但见慈禧表了态,也不愿做出头鸟去触霉头。只有袁世凯来了个忤逆抗旨。当时或许没有人想到,正是袁世凯的这次冒险抗命,竟成了挽救中国的一个重要环节。
袁世凯自接了毓贤的班走马上任山东巡抚后,便对山东境内的义和团磨刀霍霍。对朝廷招抚义和团的上谕置之不理,抗疏力辩,他认为这种搞旁门左道的民间组织,不论是团是会,如果纵容,将来都必将酿成大祸,所以极力主张彻底清剿义和团。袁世凯不比袁昶、联元一干手无缚鸡之力的无权文官,他是封疆大吏,手握重兵,而且又与力主剿匪的东南三督互通声气,所以即使是被义和团法术弄得疯疯颠颠的端王庄王刚毅等人亦对他十分顾忌,不敢造次,只敢拿他的哥哥袁世敦下手,安了个“扰民”的罪名革职赶回原籍。
但这杀鸡儆猴的把戏没能吓住袁世凯,照样对辖区内的义和团大开杀戒。后来名扬天下的曹锟、张勋也就是他此时剿杀义和团的干将。袁世凯手头的“新军”是当时中国唯一一支穿洋军装、操洋枪、走洋步的西式军队,乃帝国军队的真正精锐所在,只会画符跳大神的义和团师兄们焉是他们的对手,这样,袁世凯在把齐鲁的“匪”剿干净时,义和团在发源地山东也消声匿迹了。
大才子袁克文在他的《辛丙秘苑》中便有他对老爹这段时期作为的叙述:妖匪初发于山东北境,先公力遏制之。朝廷忽有保卫神团之诏,先公知为妄,不奉而严剿如故。且告示于人民曰:“朝命所谓神团,必公忠之士,力能捍卫社稷者,应保为之。若妖邪之徒,乱言惑众,叔(亻叔)扰地方,即是匪,杀无赦。”乃传檄部曲不许轻纵,一时妖匪诛灭几绝。
袁世凯毕竟是个世故圆滑精通谋略的官场老手,轻易不会给人留把柄,他在山东境内四处捕杀义和团,上报给朝廷时,却说被杀的都是些冒充义和团的盗匪,他这是“剿匪”而非“剿团”,反正“匪”兮“团”兮,也全由他一句话,载漪、刚毅一干朝中权臣也奈何他不得。
《辛》文中又载:……省城中谣诼忽起,谓神拳衔憾衔先公,将不利焉,先公一笑置之。而同城诸官转极惊惧,恐遭波及,乃群诣抚署,跪先公前,乞先公苟从神团以保厥城。先公正色厉言以斥之,谓:“公等咸朝廷大员,竟思屈于妖匪,殊无耻之甚焉者。倘有难,某一人当之,决不累公等也。”诸官憾憾而退。或私语人曰:“袁公不奉诏招聚神团,是叛徒也。杀身灭家,不旋踵即至矣。”其后奸徒作种种之谰语耸迫先公,而先公卒不为所动,且联合东南诸省督抚张之洞、刘坤一等共策保障东南半壁之计,故山东以南咸未遭妖匪蹂躏焉。
——由此也可见袁世凯当时坚决剿灭义和团也是需要很大的胆识和下很大的决心的,不仅要冒“奉旨不诏”做“叛徒”的风险,还要顶住来自社会舆论、迷信以及同僚等等各方面的压力。
而直隶(河北)一代情形就不是那么的妙了,山东的义和团知道有袁世凯在,他们是混不下去了,便都往直隶跑。对于这一大帮瘟神的涌入,直隶总督裕禄是手足无措,又因为朝中局势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最终裕禄的立场由先前的清剿改变为招抚,最后乃至与义和团合流。要知道,义和团的师兄们除了会装神弄鬼这个特点外,还有那就是逢洋必反,和60年后的红卫兵小将们一样,彻底地反文明。在李秉衡、毓贤、裕禄、张汝梅这些督抚们的纵容下,北方诸省的铁路、电线杆、邮局、学堂、报馆等等这些和“洋”字占点边的东西就倒足了大霉了,一律被他们连根拔去。这导致北方诸省特别是直隶京城一代在那段时间里几乎是与外界断绝了联系。
而这阵子京城里马上就要闹拳变和八国联军了啊!中国这么大的疆域,发生这样亡国攸关的大事,如果仍靠八百里加急来与外界联系那还不要命?京城的消息,快马到济南都要6天,要把消息传到广州的李鸿章手里那天知道要猴年马月。此时京城附近,惟有袁世凯的济南府可与各省电讯畅通。在东交民巷被围攻,消息断绝,各国都准备为自己驻京的使节们开追悼会时,李鸿章仍敢信誓旦旦地拍胸口向列强保证使馆和公使大人们安然无恙,靠的也全是袁世凯那来的消息。
我们知道,无论是战争还是外交,讯息是主宰成败的最关键,非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所以说李鸿章最终能出马在列强中施展他那苏秦张仪般的合纵连横的外交手段挽救性命垂危的中国,袁世凯功不可没。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前面说过,列强本来是心存将中国瓜分后殖民的野心的,如今帝国首都沦陷,军队溃败,再无力抵抗,已经是一块案板上的肉,任人摆布,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也大至巩固,千年帝国,瓜分瓦解就在旦夕。可结果我们知道,后来列强只让清政府签了个《辛丑条约》,赔钱了事。
破财消灾嘛!可列强有哪个是省油的灯,哪会这么便宜?这就要轮到李中堂 “东南三督”、袁项城他们出马了。
在清廷上谕“抚团”时,李鸿章早已因甲午战败而失势,黄马褂也被褫夺,此际正被下放到广州“署理”两广总督,远离权力心,对京城发生的这个危险变化爱莫能助,反对无效。荣禄也得罪不起端王庆王这些二百五,装病避开,也不愿表态。刘坤一、张之洞一干脑子清醒的干臣都是坚决的反战主剿派,但见慈禧表了态,也不愿做出头鸟去触霉头。只有袁世凯来了个忤逆抗旨。当时或许没有人想到,正是袁世凯的这次冒险抗命,竟成了挽救中国的一个重要环节。
袁世凯自接了毓贤的班走马上任山东巡抚后,便对山东境内的义和团磨刀霍霍。对朝廷招抚义和团的上谕置之不理,抗疏力辩,他认为这种搞旁门左道的民间组织,不论是团是会,如果纵容,将来都必将酿成大祸,所以极力主张彻底清剿义和团。袁世凯不比袁昶、联元一干手无缚鸡之力的无权文官,他是封疆大吏,手握重兵,而且又与力主剿匪的东南三督互通声气,所以即使是被义和团法术弄得疯疯颠颠的端王庄王刚毅等人亦对他十分顾忌,不敢造次,只敢拿他的哥哥袁世敦下手,安了个“扰民”的罪名革职赶回原籍。
但这杀鸡儆猴的把戏没能吓住袁世凯,照样对辖区内的义和团大开杀戒。后来名扬天下的曹锟、张勋也就是他此时剿杀义和团的干将。袁世凯手头的“新军”是当时中国唯一一支穿洋军装、操洋枪、走洋步的西式军队,乃帝国军队的真正精锐所在,只会画符跳大神的义和团师兄们焉是他们的对手,这样,袁世凯在把齐鲁的“匪”剿干净时,义和团在发源地山东也消声匿迹了。
大才子袁克文在他的《辛丙秘苑》中便有他对老爹这段时期作为的叙述:妖匪初发于山东北境,先公力遏制之。朝廷忽有保卫神团之诏,先公知为妄,不奉而严剿如故。且告示于人民曰:“朝命所谓神团,必公忠之士,力能捍卫社稷者,应保为之。若妖邪之徒,乱言惑众,叔(亻叔)扰地方,即是匪,杀无赦。”乃传檄部曲不许轻纵,一时妖匪诛灭几绝。
袁世凯毕竟是个世故圆滑精通谋略的官场老手,轻易不会给人留把柄,他在山东境内四处捕杀义和团,上报给朝廷时,却说被杀的都是些冒充义和团的盗匪,他这是“剿匪”而非“剿团”,反正“匪”兮“团”兮,也全由他一句话,载漪、刚毅一干朝中权臣也奈何他不得。
《辛》文中又载:……省城中谣诼忽起,谓神拳衔憾衔先公,将不利焉,先公一笑置之。而同城诸官转极惊惧,恐遭波及,乃群诣抚署,跪先公前,乞先公苟从神团以保厥城。先公正色厉言以斥之,谓:“公等咸朝廷大员,竟思屈于妖匪,殊无耻之甚焉者。倘有难,某一人当之,决不累公等也。”诸官憾憾而退。或私语人曰:“袁公不奉诏招聚神团,是叛徒也。杀身灭家,不旋踵即至矣。”其后奸徒作种种之谰语耸迫先公,而先公卒不为所动,且联合东南诸省督抚张之洞、刘坤一等共策保障东南半壁之计,故山东以南咸未遭妖匪蹂躏焉。
——由此也可见袁世凯当时坚决剿灭义和团也是需要很大的胆识和下很大的决心的,不仅要冒“奉旨不诏”做“叛徒”的风险,还要顶住来自社会舆论、迷信以及同僚等等各方面的压力。
而直隶(河北)一代情形就不是那么的妙了,山东的义和团知道有袁世凯在,他们是混不下去了,便都往直隶跑。对于这一大帮瘟神的涌入,直隶总督裕禄是手足无措,又因为朝中局势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最终裕禄的立场由先前的清剿改变为招抚,最后乃至与义和团合流。要知道,义和团的师兄们除了会装神弄鬼这个特点外,还有那就是逢洋必反,和60年后的红卫兵小将们一样,彻底地反文明。在李秉衡、毓贤、裕禄、张汝梅这些督抚们的纵容下,北方诸省的铁路、电线杆、邮局、学堂、报馆等等这些和“洋”字占点边的东西就倒足了大霉了,一律被他们连根拔去。这导致北方诸省特别是直隶京城一代在那段时间里几乎是与外界断绝了联系。
而这阵子京城里马上就要闹拳变和八国联军了啊!中国这么大的疆域,发生这样亡国攸关的大事,如果仍靠八百里加急来与外界联系那还不要命?京城的消息,快马到济南都要6天,要把消息传到广州的李鸿章手里那天知道要猴年马月。此时京城附近,惟有袁世凯的济南府可与各省电讯畅通。在东交民巷被围攻,消息断绝,各国都准备为自己驻京的使节们开追悼会时,李鸿章仍敢信誓旦旦地拍胸口向列强保证使馆和公使大人们安然无恙,靠的也全是袁世凯那来的消息。
我们知道,无论是战争还是外交,讯息是主宰成败的最关键,非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所以说李鸿章最终能出马在列强中施展他那苏秦张仪般的合纵连横的外交手段挽救性命垂危的中国,袁世凯功不可没。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