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三、“宣战”疑云
慈禧在6月16日召级群臣开“御前会议”,商讨和战大计以及对义和团是剿是抚的决策。会中主和派袁昶和许景澄等大臣评击义和团的邪术妖法,并与以拳妖祸国的罪魁祸首端王争论。此时义和团正在京城四处胡闹,杀人放火,在当天就将前门大街数千家商铺付之一炬。义和团上窜下跳的无法无天,让本来对义和团还有抱有几分依重的慈禧大为头痛,向主抚义和团的刚毅和董福祥颁下“勒令解散”的谕旨。但在这勒令解散义和团的命令下出不到一天,慈禧就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6月17日,开“第二次御前会议”时,慈禧忽然对主和的袁昶、许景澄、立山、徐用仪、联元五大主和的大臣大加申斥(五大臣后被杀害)。令载勋出任步军统领九门提督,载勋、刚毅、载濂、载漪、载澜统率义和团,云集京城。6月21日,慈禧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写了十二道绝交书(给英国两份),向英、美、法、德、义、日、俄、西、比、荷、奥匈十一国同时宣战。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不可思义的一场战争。
这场对比悬殊的战争最终导致首都北京沦陷,中国军民死伤十数万人,赔款4亿5千万白银以及皇宫及整个北京城无法计数的珍宝古迹,几乎导致中国陷入被大卸八块万劫不复的亡国绝境。
对于清政府一反避战求和的常态,突然发布“宣战诏书”向十一国宣战,一直是个历史谜团,在史学界流传着许多种说法,可谓扑朔迷离。比较传统的说法是认为清政府受到义和团和全民反帝的高涨情绪的压力,不得以对列强宣战。这种说法的代表人物有胡绳,胡绳认为,“……其(清政府)所以对外宣战,只是因为害怕义和团民的声势,想借对外战争之名来躲过人民的锋芒……”,“慈禧太后之所以下五月二十五日的宣战诏书,根本上是为了避免义和团的刀锋落到她的头上,落到她为代表的统治权力的头上,并且把义和团群众推到同帝国主义侵略军作战的第一线上,使用帝国主义列强的力量来消灭义和团。这是一个彻头彻尾虚伪的宣战书。”
这是一个典型的为意识形态服务的左派史学家的说法,是完全站在肯定义和团运动的阶级斗争的立场上做出的昧心之论,没有什么史实根据,不值一驳。基本上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都倾向于采用这种说法。
另一种说法是近年才出现的,认为促使慈禧后做出宣战决定的原因是因为裕禄上报的“假捷报”,误导慈禧使她以为清军能够利用义和团的法术打败列强,而最终使慈禧鬼迷心窍莽撞宣战。
不过如果看过裕禄的奏折,似乎这种说法并不能成立,“假捷报”说的代表人物是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孔祥吉,孔在《义和团运动若干重要史实辩析》一文中,认为慈禧在6月17日列强强索大沽炮台后,未立即宣战,而是对前方的情形“拭目以待”,6月21日,慈禧接到裕禄的《接战获胜折》,裕禄在这个折子里对义和团的“神勇”大加称赞,“连日力战获胜”,使慈禧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盲目自信可战胜列强”,因而作出“大张挞伐,一决雌雄”的决定。
可事实上裕禄的奏折中并没有多少对战况战果夸大虚饰之辞,裕禄是奉慈禧之命对陆续赴向北京的列强联军“实力禁阻”的,在《接战获胜折》中,裕禄叙述了18日及19日的战况,清军只是联同义和团在紫竹林租界阻截列强联军,稍占上风,将洋兵击退。但他对大沽的战况并不乐观,报称:“……电线不通,防守情况若何,尚未续得确信。惟传有药库被毁之信,危急可想而知。”显然他虽然在战争中曾稍有小捷,但对战争的发展是持悲观态度的,慈禧看了这样的“捷报”,是没理由得出“盲目自信可战胜列强”的结论的。而裕禄和义和团究竟有没有占过列强联军的便宜,成为《接战获胜折》是不是“假捷报”的关键。当时在天津与清军义和团作战的英国军官吉普斯著有《华北作战记》,中载6月18、19两日,清军曾猛攻紫竹林租界,联军的确遭受很大的伤亡,难以抵挡,不得不向友军求援。由此可证,裕禄并没有虚报说谎。
以上说法都可作一家之言,不过最流行的是“假照会”说,认为慈禧是收到一份列强勒令她“归政”的假照会,使慈禧又害怕又愤怒,终而方寸大乱而宣战。
持“假照会”一说,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先生。唐德刚把此说形容成“蒋干偷书”,认为在慈禧颁下“勒令解散”的第二天的午夜,时任江苏粮道罗嘉杰的儿子奉父之命给慈禧的心腹大臣荣禄送来一份密报,密报中透露各国公使已决定联合向清廷发布一个照会,提出四项要求:一、指明一地令中国皇帝居住;二、各国代收各省钱粮;三、代掌天下兵权;四、勒令皇太后归政。这份密报让荣禄魂飞魄散。其中前三项对中国都是剥夺主权的致命要求。但对荣禄和他的老上司慈禧最致命的却是第四项,太后归政,皇帝复出,焉有命在?大限至矣!
清廷17日急召“第二次御前会议”,慈禧连哭带述公布罗嘉杰的密报,群臣惊愕,手足无措,“……自端王下最激烈的亲贵20余人,竟相拥哭成一片……他们咬牙切齿,立誓效忠太后,不惜与洋人一拚”。
西太后也说:“……今日衅开自彼,国亡在目前,若竟拱手让之,我死无面目见列圣。等亡也,一战而亡不犹愈乎”。
范文澜的考据,也与唐德刚相仿,“6月16日深夜,江苏粮道罗嘉杰向荣禄送密报……‘归政’这一惊,确把他们惊昏了。西太后悲愤异常,不再查问虚实,决心孤注一掷……正式宣布开战”。
国内许多史学家否认“假照会”说,认为此假照会是端王伪造,或是恽毓鼎伪造,或认为根本不存在这个“假照会”,例如林华国在《历史的真相——义和团运动的史实及其再认识》一书中费尽笔墨列举详证考据出“假照会”根本不存在。唐德刚先生则从海外资料下手,考证出这个假情报来源出自英商在上海所办的英文《北华捷报》1900年6月19日的一篇社论,社论中确有希望让光绪皇帝复位,联军只向愚蠢的西太后一帮的窃权政府开战,将西太后等人赶出北京之类的内容。此文并在该报周刊的《字林西报》复刊。唐认为这篇社论文稿在刊出之前被该报社的华裔职员获得,在被误译后传到江苏粮道罗嘉杰的手中,使罗嘉杰误把这篇报纸社论当作了列强的动向而向荣禄告密,最终上演了“蒋干偷书”这处戏。
历此种种,历来颇多争执,百年来中外相关文献及著述汗牛充栋,要把这些名家名著、史料典籍一一挖出来摆地摊非把自己和读者活活累死不可。总之,无论如何,21日清政府宣战后,双方已经避免不了一战。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慈禧在6月16日召级群臣开“御前会议”,商讨和战大计以及对义和团是剿是抚的决策。会中主和派袁昶和许景澄等大臣评击义和团的邪术妖法,并与以拳妖祸国的罪魁祸首端王争论。此时义和团正在京城四处胡闹,杀人放火,在当天就将前门大街数千家商铺付之一炬。义和团上窜下跳的无法无天,让本来对义和团还有抱有几分依重的慈禧大为头痛,向主抚义和团的刚毅和董福祥颁下“勒令解散”的谕旨。但在这勒令解散义和团的命令下出不到一天,慈禧就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6月17日,开“第二次御前会议”时,慈禧忽然对主和的袁昶、许景澄、立山、徐用仪、联元五大主和的大臣大加申斥(五大臣后被杀害)。令载勋出任步军统领九门提督,载勋、刚毅、载濂、载漪、载澜统率义和团,云集京城。6月21日,慈禧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写了十二道绝交书(给英国两份),向英、美、法、德、义、日、俄、西、比、荷、奥匈十一国同时宣战。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不可思义的一场战争。
这场对比悬殊的战争最终导致首都北京沦陷,中国军民死伤十数万人,赔款4亿5千万白银以及皇宫及整个北京城无法计数的珍宝古迹,几乎导致中国陷入被大卸八块万劫不复的亡国绝境。
对于清政府一反避战求和的常态,突然发布“宣战诏书”向十一国宣战,一直是个历史谜团,在史学界流传着许多种说法,可谓扑朔迷离。比较传统的说法是认为清政府受到义和团和全民反帝的高涨情绪的压力,不得以对列强宣战。这种说法的代表人物有胡绳,胡绳认为,“……其(清政府)所以对外宣战,只是因为害怕义和团民的声势,想借对外战争之名来躲过人民的锋芒……”,“慈禧太后之所以下五月二十五日的宣战诏书,根本上是为了避免义和团的刀锋落到她的头上,落到她为代表的统治权力的头上,并且把义和团群众推到同帝国主义侵略军作战的第一线上,使用帝国主义列强的力量来消灭义和团。这是一个彻头彻尾虚伪的宣战书。”
这是一个典型的为意识形态服务的左派史学家的说法,是完全站在肯定义和团运动的阶级斗争的立场上做出的昧心之论,没有什么史实根据,不值一驳。基本上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都倾向于采用这种说法。
另一种说法是近年才出现的,认为促使慈禧后做出宣战决定的原因是因为裕禄上报的“假捷报”,误导慈禧使她以为清军能够利用义和团的法术打败列强,而最终使慈禧鬼迷心窍莽撞宣战。
不过如果看过裕禄的奏折,似乎这种说法并不能成立,“假捷报”说的代表人物是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孔祥吉,孔在《义和团运动若干重要史实辩析》一文中,认为慈禧在6月17日列强强索大沽炮台后,未立即宣战,而是对前方的情形“拭目以待”,6月21日,慈禧接到裕禄的《接战获胜折》,裕禄在这个折子里对义和团的“神勇”大加称赞,“连日力战获胜”,使慈禧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盲目自信可战胜列强”,因而作出“大张挞伐,一决雌雄”的决定。
可事实上裕禄的奏折中并没有多少对战况战果夸大虚饰之辞,裕禄是奉慈禧之命对陆续赴向北京的列强联军“实力禁阻”的,在《接战获胜折》中,裕禄叙述了18日及19日的战况,清军只是联同义和团在紫竹林租界阻截列强联军,稍占上风,将洋兵击退。但他对大沽的战况并不乐观,报称:“……电线不通,防守情况若何,尚未续得确信。惟传有药库被毁之信,危急可想而知。”显然他虽然在战争中曾稍有小捷,但对战争的发展是持悲观态度的,慈禧看了这样的“捷报”,是没理由得出“盲目自信可战胜列强”的结论的。而裕禄和义和团究竟有没有占过列强联军的便宜,成为《接战获胜折》是不是“假捷报”的关键。当时在天津与清军义和团作战的英国军官吉普斯著有《华北作战记》,中载6月18、19两日,清军曾猛攻紫竹林租界,联军的确遭受很大的伤亡,难以抵挡,不得不向友军求援。由此可证,裕禄并没有虚报说谎。
以上说法都可作一家之言,不过最流行的是“假照会”说,认为慈禧是收到一份列强勒令她“归政”的假照会,使慈禧又害怕又愤怒,终而方寸大乱而宣战。
持“假照会”一说,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先生。唐德刚把此说形容成“蒋干偷书”,认为在慈禧颁下“勒令解散”的第二天的午夜,时任江苏粮道罗嘉杰的儿子奉父之命给慈禧的心腹大臣荣禄送来一份密报,密报中透露各国公使已决定联合向清廷发布一个照会,提出四项要求:一、指明一地令中国皇帝居住;二、各国代收各省钱粮;三、代掌天下兵权;四、勒令皇太后归政。这份密报让荣禄魂飞魄散。其中前三项对中国都是剥夺主权的致命要求。但对荣禄和他的老上司慈禧最致命的却是第四项,太后归政,皇帝复出,焉有命在?大限至矣!
清廷17日急召“第二次御前会议”,慈禧连哭带述公布罗嘉杰的密报,群臣惊愕,手足无措,“……自端王下最激烈的亲贵20余人,竟相拥哭成一片……他们咬牙切齿,立誓效忠太后,不惜与洋人一拚”。
西太后也说:“……今日衅开自彼,国亡在目前,若竟拱手让之,我死无面目见列圣。等亡也,一战而亡不犹愈乎”。
范文澜的考据,也与唐德刚相仿,“6月16日深夜,江苏粮道罗嘉杰向荣禄送密报……‘归政’这一惊,确把他们惊昏了。西太后悲愤异常,不再查问虚实,决心孤注一掷……正式宣布开战”。
国内许多史学家否认“假照会”说,认为此假照会是端王伪造,或是恽毓鼎伪造,或认为根本不存在这个“假照会”,例如林华国在《历史的真相——义和团运动的史实及其再认识》一书中费尽笔墨列举详证考据出“假照会”根本不存在。唐德刚先生则从海外资料下手,考证出这个假情报来源出自英商在上海所办的英文《北华捷报》1900年6月19日的一篇社论,社论中确有希望让光绪皇帝复位,联军只向愚蠢的西太后一帮的窃权政府开战,将西太后等人赶出北京之类的内容。此文并在该报周刊的《字林西报》复刊。唐认为这篇社论文稿在刊出之前被该报社的华裔职员获得,在被误译后传到江苏粮道罗嘉杰的手中,使罗嘉杰误把这篇报纸社论当作了列强的动向而向荣禄告密,最终上演了“蒋干偷书”这处戏。
历此种种,历来颇多争执,百年来中外相关文献及著述汗牛充栋,要把这些名家名著、史料典籍一一挖出来摆地摊非把自己和读者活活累死不可。总之,无论如何,21日清政府宣战后,双方已经避免不了一战。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