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畢生立誌於中國的國家統一和現代化,認為中國有義務幫助殖民地人民取得民族獨立。他從自己的經驗和教訓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1943年11月的開羅會議後,認為中國在抗戰之後須埋頭於工業化和發展教育,苦幹三十年,之後才能與西方國家談平等地位。雖然他敗北臺灣,但壹直與毛澤東保持秘密聯系,屯重兵於金門,以保持與大陸的聯系,同毛澤東形成默契。因無資源反攻大陸,他在1962年後把主要精力轉向臺灣的建設,為臺灣後來的民主化,打下了物質基礎。關於蔣介石的歷史地位,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William Kirby說:蔣介石是一個獨特的人物;他在一年內統壹了全中國,又在十八個月內失去了半個中國,在三個月內又收復了全部失地,但在之後的三年裏失去了整個中國大陸;在這個過程中一個新的中國出現了,因此沒有蔣介石,就沒有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