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几年前,看到一个上海作家写的文章。那里面说反右运动中,最让罗隆基伤心的人有
三个。他说错了,最让罗隆基伤心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浦熙修。父亲和他谈论反
右的话题,如若涉及到人,罗隆基便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到浦熙修,表情伤感,语
气也伤感:“你们可知道,浦熙修为了自己生,不惜要我死呀!把床笫之语,也当做
政治言论,拿到大会上去揭发──‘高饶事件是共产党内部的宗派主义’‘什么场合
都喊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听多了,便觉肉麻。’‘匈牙利事件发生后,苏联出
兵是明显的干涉别国之内政,社会主义阵营宁可失掉匈牙利,也比苏联出兵好。’‘
文艺为什么只有工农兵方向?’等等。她在新闻界的批斗会上揭发我的事情,可以讲
,是条条致命呀!难怪孔老夫子要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父亲劝罗隆基对浦熙修的翻脸,也要看开些,劝解道:“努生,首先是你连累了她,
再加上来自外部的许多压力,她才迫不得已同你翻脸。我想,她的心里并不好过。”
“你说连累,那么你不是也连累了健生。外部的压力对李大姐小吗?她怎么不同你翻
脸呢?浦熙修出卖我,只不过保住了一个全国政协委员的身分,还是划了右。何苦呢
!”罗隆基有点激动,镜片后面的一双眼睛,瞪得很大。
母亲则告诉他:“运动到了紧张阶段,上边也派人找我谈话,说应该为自己今后的前
途着想了。要‘远看刘清扬⑿,近学浦熙修。’赶快和章伯钧划清界限,揭发他的问
题。我说我封建思想严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心甘情愿和伯钧一起当右派。
”
提起“10年亲密的朋友”,罗隆基悻悻然,又怅怅然。
父亲怕他因情而伤身,便讲了句哲言:“最亲密的结合,本是对立物的结果。”好让
他想通看透。
母亲为了帮他解开心中的疙瘩,便说:“老罗,浦熙修固然负你,可你不是也曾负人
吗?这样去想,心里头或许会平衡一些,好过一些。”
罗隆基仰靠沙发,眼望天花板。思索片刻,道:“说起负心,我亦有之。一次,我与
史(良)大姐约会。到了很晚的时候,才想起来那天是刘王立明的生日。我赶忙跑去
打电话,她不接,便立刻跑到她家。进了客厅,就见立明坐在地上,手里拿着把剪刀
,在剪一块衣料。我走近细看,才发现她在流眼泪,而那块衣料是我去年送她的生日
礼物。我去扶她,拉她,请求她从地板上起来。她不肯,一句话不说,也不看我,只
是剪,剪,剪。我没有办法了,也坐在地板上,陪她,看着她慢慢地把衣料全都剪成
一绺一绺的细条。”
话说到此,罗隆基不禁叹息道:“李大姐,这就是我的负心之举,而它怎么能与浦熙
修的揭发相比呢!”
随着他的叙述,在我脑海里呈现的是美国默片里情人吵架斗气儿的一个动人场景。我
长大后,也和男人闹过别扭,自己很想学学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做派。可涵养
功夫不行,浪漫情调不够,是学不来的。
得意喝酒,失意喝茶。罗隆基每次登门做客,母亲都特别厚待他,给他拿最好的烟,
沏最好的茶。他有时自备进口的雪茄,抽起来,满室盈香。一次,他来家闲谈。接过
母亲递来的清茶,暖润之气随着沸水中荡漾的叶片,飘散而出。罗隆基双手握杯,道
:“李大姐,你有没有妹妹呀?如果有的话,就介绍给我吧!”
母亲真有妹妹,是个堂妹。我和姐姐管她叫大阿姨。她女师大毕业,后嫁给了北京大
学一个哲学教授。不知是谁不能生育,二人始终没有孩子。在陪都重庆,大阿姨领养
了一个极漂亮的男孩。然而,这个孩子最终也没能维系住婚姻。抗战胜利了,他们也
分手了。大阿姨从此过着独居生活,终身从事幼儿教育事业,她领导的中央财政部幼
儿园,屡受表彰。1958年,看着母亲划为右派,她非常痛苦。一个寒夜,她把所有熟
睡的孩子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后服毒自尽。她的死,平静凄美。人躺在床,写字台上
放着一支高脚玻璃酒杯,内盛喝剩的莱苏儿水,一个咬了几口的鸭梨,几张旧照。照
片全是她和哲学教授及漂亮男孩的合影。
“老罗,本该我去死,是她替了我!是她替了我。”母亲讲到这里,已是泪水潸潸。
话头是罗隆基提起的,听到的竟是这样的一个故事。眼眶湿润的他,不知该如何安慰
母亲才好。
父亲爱看戏,尤喜地方戏。我从事戏剧研究,最初的兴趣是他培养的。1957年以后,
父亲失去了在怀仁堂看戏的资格。全国政协有时也搞些晚会,父亲去了几次,便不大
去了。他说:“里面都是熟人,何苦去讨白眼。”于是,决定自己买票,上戏院看戏
。
父亲出入有汽车,跟随有警卫,加之衣著举止及做派,总还有点“首长”的架势,进
了剧场,就挺招眼。不认识的观众,以为是首长,要看看;知道右派面目的观众,就
更要看看。尤其是幕间休息,不少观众站在他的面前,指指点点,眼睛直勾勾地瞧着
。每逢这个时候,父亲很觉尴尬。即或如此,我陪着他,还是看了不少戏,如福建莆
仙戏《团圆之后》、黄梅戏《天仙配》等。
父亲问罗隆基:“怎么很少见你看戏呀?”
他对我们说:“成右派以后,我进过剧场。先头还没有注意,然后就感觉情况不妙。
发现我在看戏,可别人都在看我呀。前排的观众扭过头瞅,后面传来问话──哪个是
罗隆基?我索性起立,转身面向大家,挥手喝道:‘你们看吧,看吧!我就是罗隆基
!’这一下,倒很有效,剧场顿时安静,人家不再看我,大家都去看戏。”
他的话,引得一家人大笑不止。
我想:这样的举动,父亲是不会做的。它属于罗隆基。
一次,我去听张权独唱音乐会。在音乐厅里,我看见了坐在后面的罗隆基。人很精神
,穿着笔挺的米色西服,手持粉色的唐菖蒲。在旁边的是赵君迈⒀,一副中式打扮,
象个跟班。张权每唱一首歌,罗隆基都鼓掌。字幕打出“休息半小时”,他立即起身
,双手捧花,走向太平门,这一路非常惹眼,他却毫不在意。当我再看见罗隆基返回
座位的时候,他手上的那束花没有了。
几日后,罗隆基对我提及那场音乐会,说:“我去,是为了张权,不是为了音乐。她
与我是朋友,同是留美的,又都是右派。她的丈夫还把一条性命,丢在了东北。舞台
上,观众只是觉得她神采依旧,无人念及她的人生坎坷。我到后台去送花,用英语说
:‘祝贺你能在北京开音乐会。今晚的你,非常美丽。’她连说thank you。可是当
我问:‘生活可好?’的时候,她的眼圈立刻红了。人呀,没有经历生的一番苦,便
不能了解心的创痛。”
显然,那束粉色唐菖蒲,他是用心准备了的──为了往昔的友谊,为了共同的际遇。
我想,象这样的举动,父亲也做不来。它属于罗隆基。
1959年的夏季,毛泽东在庐山搞起了反右倾运动,在党内挖出了个彭(德怀)黄(克
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公报刊出,父亲和罗隆基很感突然。因为降职
以后,耳目闭塞,他们和老百姓一样,只能得到官方准予知道的消息。
父亲以一种自语的口气道:“彭德怀怎么会和张闻天搞到一起?”
听到这个消息,就跑到家来聊天的罗隆基说:“这有什么奇怪?章罗能联盟,他们也
就可以成为集团。这肯定又是毛泽东下的结论。”
“右派、右倾,老毛如果总是这样定罪的话,国家的政治生活,今后要不得了。特别
是中共内部的斗争,非常残酷。发表的公报和事实的真相,往往相距甚远。”父亲很
有些忧虑。
自己灾祸缠身,何必替他人担忧──罗隆基多少怀着这种情绪,说:“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彭德怀和我是连襟,但素无往来。我在他眼里,始终是个异己。57
年我成了右派,有人问彭德怀的感想和看法。伯钧,你猜他说什么?”
“他说什么?”
“他居然说,应该,应该。”
父亲解释道:“人家是共产党,当然要这样讲啦。”
罗隆基不以为然,说:“象他这样的共产党干部,阶级阵线划得分明,不会理解和同
情民主党派。这次轮到他们自己的头上,或许能有一些‘法’的觉悟,不会老指责我
们这些知识份子在崇尚西方政治民主了。”
过不久,不知从哪儿吹来一股风,说中共中央准备给一批右派摘帽子。这下子,罗隆
基和父亲往来特勤:打电话,碰头,同去参加一个会……内容是打探消息,核心是看
看自己能否摘帽。
一天,我随父亲到政协礼堂看文艺演出,在礼堂前面的大厅里,碰见了林汉达。眉清
目秀的林先生特意走过来,对父亲说:“章先生,恭喜,恭喜。你的问题要解决了。
”
父亲追问:“什么问题要解决了?”
林汉达没有作答,用右手做了一个摘帽子的动作。
父亲看懂了。
第二天,父亲和罗隆基通电话,请他过来一趟。
见面后,父亲即向他叙述了林汉达说的话。
罗隆基一听,就象触了电,激动、亢奋。遂道:“伯钧,多年的媳妇快熬成婆了。”
父亲说:“这消息要是出自民盟的人,我不大信。林汉达讲,情况就不同了。他又肯
直接告诉我,说明消息的来源比较可靠。”
罗隆基点点头,表示对父亲分析的赞同,认为毛泽东一定发布了给右派摘帽的指示。
于是,两个沉浮宦海、年过花甲的男人,象小孩猜谜一样,猜猜明天谁能摘帽子。真
是衰耄之气顿消,少壮之心复起。父亲提到章乃器,龙云,黄琪翔;罗龙基说到潘光
旦,曾昭抡,费孝通;他们还说到上海的王造时,沈志远,报界的储安平,徐铸成
……。事情涉及到自己,二人的看法便有了差异。
罗隆基对前途估计乐观,觉得过去有功,自己有才,今后有用。他的结论是:“要给
右派摘帽子的话。当然首先要给章罗摘帽,不然的话,地球上怎么知道中共在给右派
摘帽子呢?”
父亲也在暗自企盼,但经验给予他一种并不乐观的感觉。他说:“摘帽子不是没有可
能,可我俩的希望不大。因为老毛恐怕要用来留作标本。”
此刻,不管谁能摘帽,仅摘帽二字,就足以让他们心旌摇荡。
风吹一阵,似又恢复了平静。国庆10周年前夕,毛泽东建议特赦一批改恶从善的战争
罪犯、反革命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其中有溥仪、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沈醉等
人,共33名。特赦令里,没有右派。
战犯释放了,皇帝大赦了,后又听说这一批人进了全国政协。一个周末的晚上,冯亦
代来家做客。饭后闲聊时,他顺口说道:“前几天,我在政协小吃部,真的看到了溥
仪。旁边坐的一个小孩,连东西也顾不上吃了,跟大人闹着要看皇上。”
这一下,大大刺痛了父亲和罗隆基。俩人愤愤不平,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气。他们
一致认为毛泽东的政策出于实用、功利之目的和某种炫耀心理及政治成就感。如以罪
论,即使右派是罪犯,他们也比任何一名战犯干净。因为在知识份子的手上,没有血
痕。其实,无论是父亲还是罗隆基,心里是清楚的:毛泽东成功以后,防范的就是智
者,尤其是那些善用怀疑眼光审视现实的人。
统战部毕竟高明,没有找他俩谈话,但深知章罗此时正处于心理严重失衡的状态。于
是,组织他们南下参观。父亲参观的线路是江浙;罗隆基走的是湘赣。父亲和母亲到
了火车站,发现与之同行的有邵力子夫妇,陈半丁等人。这一路,天气甚好,他们与
邵老谈诗,与半老论画。与罗隆基相伴的人是康同璧(康有为之女)母女。
父亲悄声对罗隆基说:“看来,此行的主角是你我。”
罗隆基点点头。
父母参观的城市有南京、上海、杭州、绍兴。但不久即发现,这些历史上最富庶的地
方,物质供应竟极其匮乏。去绍兴坐的是船,船行水上,又有清风明月,邵力子酒兴
大发,一个劲儿地说,想喝“加饭”。上了酒,却无菜。见此情状,不管是左派、右
派,还是陪同的统战部干部,谁也不吭声了。
母亲琢磨出何以无菜的原因,偷偷对父亲说:“我们的一日三餐在计划之内,是上边
指示,地方事先筹办好的。邵老饮酒是个意外,意外就露了馅。我分析得对吗?”
父亲不语,神色冷凝。因为他看到了红旗下掩盖的贫困。
回到北京,父亲和罗隆基写了书面的思想汇报,感谢中共所提供的学习、改造机会。
材料送上,如石投大海。统战部既不说好,也不说歹。
罗隆基原先还在期待着什么,后来便也明白了。不禁慨然道:“伯钧,你说对了。不
过是安抚我们罢了。”
我第一次去罗隆基的家,是他打电话向父亲借阅每日三本的《参考消息》。自当上右
派,统战部取消了他看“参考”的资格,这可能与他降级过低有关。所以,隔一段时
间,他就要向父亲借些来看。
我说:“爸爸,让我骑车送去吧!我还没去过罗伯伯的家呢。”
父亲同意了,又板起面孔,故意装得很严肃的样子,说:“你去要当心!他对女孩子
是有魔力的!”说罢,俩人相视而笑。
这是在1959年8月的一个下午。罗隆基住在东黄城根附近的乃兹府胡同12号,这也是
一座四合院,不过比我家那所宅子的格局要小得多。罗隆基先把我带到书房。地板、
坐椅、茶几、写字台、书架,没有一丝灰尘,干净得吓人。每种报纸、期刊,在书架
上均有固定位置。在书架每层隔板的外沿,他都贴着用毛笔写的标签:《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人民画报》《争鸣》等。写字台上放着一部极厚的洋装书,书是打开
的。罗隆基告诉我,这是一部外交史。
我说:“这么厚,要多久才看得完。”
“小愚,这你就不知道了,罗伯伯看英文比读中文还要快呢。”他给我泡了一杯茶,
指着杯中泛起的新绿,说:“这种龙井是上品。小愚,我是把你当贵客呀。”
我摘掉草帽,满头是汗。罗隆基连忙跑了出去,拧了个湿毛巾来,说:“这是一条新
毛巾。”接过毛巾,有香气扑鼻。
他打开电扇,电扇是放在地板上的。见我不时用手指按住飘起的裙边,又走过去,蹲
下,调整螺丝,将扇头压底。
发现我喝不进烫茶,罗隆基再次起身出去,隔一会儿,端来一杯放了冰块的凉开水:
“小愚,你现在觉得怎么样?还热不热?渴不渴?电扇的风大不大?”
17岁的我,生平第一次受到一个男性如此体贴入微而又礼貌周到的接待。突然,我的
脸红了。
“罗伯伯,这倒水,沏茶,收拾房间,每天都是你做的?”
“亲爱的小愚,我和你爸爸都是右派,又是联盟。但实际上我哪里比得了他。你家还
有司机、警卫、勤杂、秘书、保姆。我呢,落得个孤家寡人,从早到晚,形影相吊哇
。”
我环顾四周,只有电扇发出的声响。他这个家,安静得有些过分。
罗隆基知道我是学文的,他的话题就从学文开始。问我:“现在文科教材里面,有没
有现代文学史?”又问:“在现代文学史里面,有没有新月派?”再问:“新月派里
面,有没有罗隆基?”
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因为我学戏剧文学,不开现代文学史课,而在我自己所读的
现代文学史里,新月派宗旨已不是从“那纤弱的一弯分明暗示着,怀抱着未来的圆满
”,给“社会思想增加一些体魄,为时代生命添厚的一些光辉”的文学流派。官方认
定的文学史上,说新月派在政治上是既反对国民党、又与共产党作对的第三种力量的
代表,并因为受到鲁迅的批判而处于受审的历史地位。
罗隆基见我回答不出提问,便给我上起课来:“小愚,罗伯伯要告诉你,新月派的人
都是很有才华的,象徐志摩、梁实秋、胡适、沈从文、梁遇春。我们不是一个固定的
团体,不过是常有几人,聚餐而已。在一起的时候,讲究有个好环境;吃饭的时候,
爱挑个好厨子。我们的文风各有不同,你罗伯伯专写政论,对时政尽情批评,几十篇
写下来,被人叫做新月政论三剑客,另二人一个是胡适,一个叫梁实秋,都去了台湾
。可惜现在新月派被否定,罗伯伯被打倒,你读不到我的文章了。比如我写的‘非党
员不能做官,为作官尽可入党’一句,恐怕就已不只是国民党政权底下的事实了吧。
”
罗隆基常跟我提到昔日好友闻一多,他告诉我:一多和他同是清华辛酉级同学;闹学
潮的时候,同受“自请退学”的处分;一起飘洋过海到美国留学;一道在芝加哥成立
倡导国家主义的大江会;回国之后二人又与徐志摩、胡适等人创办《新月》杂志社。
当然我还知道:是他介绍闻一多、李公朴参加民盟;1946年闻一多被害,上海各界在
天蟾舞台公祭,罗隆基丢掉准备好的稿子,慷慨激昂演讲,会场霎时风起云涌,达到
了高潮。罗隆基走下讲台,邓颖超跑过去激动地紧握他的手,一再感谢,致意。
提起闻一多,罗隆基又说:“当年在清华读书,闻一多擅诗,我长文。一多曾一度专
注学术,对我介入政治也有微词。但一多被杀害,成了烈士;你罗伯伯活着,成了右
派。现在我揣想──假如你父亲和我从外国归来都不搞政治的话,我俩会成为很好的
教授,我还可能成为一个不亚于一多的文学家。”
我至今都相信他说的话。遗憾的是,罗隆基不是闻一多,也不可能是闻一多。这是因
为尽管闻一多与罗隆基同属中国的自由民主派。但解放前的毛泽东,为夺取江山的需
要,是把他们当作社会的中间派来争取的;而建国后稳坐江山的毛泽东,则把民主派
等同于右派,视为打击对象了。所以,40年代的闻一多,成为中国民主派的英雄。而
50年代的罗隆基做为中国自由知识份子的代表,只有去充当挨打的反面角色了。
他请我去客厅看看。如果说,我家的客厅是古色古香的话,那么罗宅的客厅则有些洋
里洋气了。茶几中央是一束黄色唐菖蒲,插在一个缠枝莲花纹的青花赏瓶里,瓶高颈
细,花繁色雅。仅这样一束花,就使屋子里充溢着柔润清丽之气。
我问:“罗伯伯,这花从哪里来的。”
“我买的,每星期在东安市场买一次。你喜欢这种颜色吗?”
“喜欢。”
“你下个礼拜来,我就换个别的颜色给你看。我喜欢鲜亮的颜色,要不然,你罗伯伯
就更老了。”
我的父亲从不买切花,他喜盆栽和露养。
罗隆基的客厅,没有多少古董。只在一个菲律宾木的玻璃大橱里,摆放着青花瓷的各
式器皿。他对我说:“瓷器里,我只好青花,也只买青花。我不管官窑还是民窑,只
要我喜欢,就可以了。”
罗隆基推开橱门,取出一只青花大碗,指着碗壁绘制的松下高士、锄地得金等四组人
物构图,说:“这是康熙官窑的东西。”
他举着碗,让我靠近细观:果然那上边的人物形象生动,山川草木层次清晰,图案繁
密。他还拿出青花瓷盘、青花玉壶春瓶和一个造型别致的青花小罐,让我把玩。别看
罗隆基以“喜欢就行”为收藏标准,其实,他有鉴赏力。
令我吃惊的是:客厅四壁,悬挂的全是仕女图,有张大千的、徐燕荪的、叶浅予的、
傅抱石的、梁黄胄的、张光宇的。父亲酷爱书画,在各种画作里,他极少买仕女图。
即使买了,也不挂。记得有一次琉璃厂送来一幅张大千的水墨仕女图,由于画的是女
人的一个背影,十分清淡,且写意味道甚浓。父亲买了,也只在客厅挂了三日,便叫
洪秘书卷了起来。那时,我正爱看大美人,心里自不高兴,但父亲解释说:“正屋挂
女人像,不雅。”
我把父亲的这个观点告诉了罗隆基,他把眼珠子一瞪,嘴角一咧,说:“小愚,谁象
你爸爸那么有福分,1957年后,我是人去楼空呀!我买仕女图,叫做画饼充饥,我的
章小姐,你懂吗?”
他特别声明今天之所以挂这么多幅画,完全是为了我。
最后,他带我参观了他的卧室。迎面是一张大大的双人床,床上叠放着一方毛巾被。
被单、枕头、窗帘,均为白色,质地或棉或纱。床头柜上是台灯、座钟和一只小铃。
这间屋子,我似乎能感受到主人内心生活的落寞。
“罗伯伯,你的床头为什么要有小铃?”
“我有心脏病,有时在夜间发作。一旦有病情,我就按铃,外面的人就可以知道了。
”
我们又回到客厅小坐。罗隆基赶忙从书房,把我的绿茶和冰水端到了客厅,让我慢慢
喝,并遗憾地解释:“我因为有糖尿病,家里不备糖果,也很少买水果。小愚,你莫
嫌罗伯伯小气呀。”
父亲说他爱向女性献殷勤,看来是一点也没有冤枉他。但是,他的殷勤献得来如此自
然自如又自在,我觉得这简直就属于是一种天性了。
我说:“罗伯伯,爸爸夸你精通国际政治和西方法律,是这样吗?”
他笑了,神情得意地说:“你爸爸说对了。但有一点需要补充。那就是我也懂中国的
法律。比如中国历史上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迅速的所谓‘盛世’、‘治世’和‘
中兴之世’,都和统治者整饬法制,振肃朝纲的政治活动相关。你一定看过通史啦,
那上面讲到的汉代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包括明代的仁宣之治,都是这样的。
”
回到家中,我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说到最后,我告诉父亲:“爸爸,让我高兴的是,
罗伯伯没有把我当小孩子。”
父亲故意瞪眼,喝道:“这恰恰是最危险的。”
我大乐,父亲也乐。
在庆祝反右倾胜利的同时,所有的中国人的肚子开始品尝饥饿。三年自然灾害来了,
“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无数”。当代社会用萧条恐怖的景象,来显示“
民以食为天”的古训。章罗的聚会,原本出于精神的目的,现在也被物质的欲求所充
实。形式上,也相应地从清谈变为聚餐。聚餐的建议是罗隆基提议的,无固定日期,
实行AA制。基本成员有罗隆基、陈铭德、邓季惺、赵君迈、康同璧母女、父亲、母
亲和我。偶尔有黄绍宏周舫文。聚餐之前,相互用电话联系,订下人数与时间。至于
地点,就看每次是由谁做主持了。如是陈铭德、邓季惺夫妇,自然是在四川饭馆。去
“新侨”、“听鹂馆”等供应首长的内部餐厅,则由父亲出面。
为此,罗隆基半开玩笑地对我说:“小愚,你罗伯伯后悔啦!我要象你爸爸一样,赶
快认罪该有多好,能保留部长级待遇。当时不知利和弊,现在看出得与失。你爸爸是
肉蛋干部(指每月配给一定数量的肉类和蛋类),我是糖豆干部(指每月配给一定数
量的白糖和黄豆)。连”新侨“的西餐都吃不成啦。”
那年头,除居民定量供应的粮油、副食、肉类、芝麻酱、肥皂之外,其余的东西均以
高价出售。故有“高级点心高级糖,高级手纸上茅房”的民谚流行。下一次馆子,花
销不菲。我们的聚餐常常是半月一次。8人一桌,约费8、90元。我家3人,母亲每次
须带4、50元。
经过一段时间,母亲有些不安了。对父亲说:“我们这些右派,常常这样吃饭,会不
会让人家有看法?怀疑我们又搞什么活动了?”
“怕什么!吃饭总不犯法吧?”
经父亲这么一说。母亲心里不嘀咕了。电话一约,这7、8个人准时到齐。
事情居然有那么凑巧。一次,约定在专门供应首长的新侨饭店六层的西餐厅吃饭。进
门,见已有一桌人围坐在那里。再走近些,发现这些人的面孔并不陌生。原来是史良
、胡愈之、楚图南、周新民、高天、吴晗……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民盟的
左、右两派在这里碰面了。别说是父亲和罗隆基,就是我,也感到十分地不自在。奇
怪的是,左派先生似乎更觉得不自在。刚才还在边说边吃,现在都哑巴了,吃闷头儿
饭。
我们选了一个和他们距离最远的餐桌。父亲挑的座位是背向他们,罗隆基偏选个位置
正对着胡愈之。
父亲说:“努生,我们两个是民盟的,你看要不要过去打个招呼?”
“伯钧,你不要动,为什么非要我们过去?他们就不能过来?”说罢,罗隆基把身子
板挺得直直的,好让瘦小的胡愈之能一眼瞧见自己。
年过八旬的康同璧,全然不解这种紧张局势,操起一口广东官话,大讲其父南海先生
在伦敦地下餐厅吃龙虾,因付不起钱而受窘被困的故事。大家特别认真地听,个个都
想尽量在这样的认真中,忘掉“那一桌”的存在。
那一桌很快吃完了。周新民走过来和我们一一握手,左派撤离。
“老罗,下次民盟开会又有新材料了。”父亲虽是笑着说的,但不无担心。
“你不是说过,吃饭不犯法吗!”罗隆基扶了扶镜架,气呼呼的,脸也是红的。
康同璧的女儿罗仪凤小姐伏在我耳边,说:“小愚,你看他这时象不象一只好斗的公
鸡?”
聚餐多了,我就发现每次饭罢,罗隆基和罗仪凤二人并排而行,不是快步于前,便是
缓行于后。他们用英语交谈,罗隆基说话的语气柔顺和婉,罗仪凤那双深陷的眼睛,
亮得发光。
我问父亲:“他俩怎么了?干嘛老单独在一起。”
“努生在献殷勤,仪凤大概在恋爱。傻丫头,已经长这么大了,还不懂人的感情。”
父亲虽责怪我,却有一种兴味在里头。
一日,罗隆基打来电话,对父亲只说了句:“伯钧,不要出去,我要马上过来。”
电话弄得父母很紧张,不知出了什么事。父亲立即让司机开车去迺兹府接他。
这次谈话,不象在议论时政,罗隆基的声音很小,我怎么听也听不到。事后,我问母
亲,母亲告诉我:“昨天,是你罗伯伯的生日。上午接到罗仪凤的电话,说有礼物送
上。下午,从一辆汽车里端出四大盆花和一个蛋糕。老罗把蛋糕盒子揭开,呆住了:
上面的奶油图案是一支丘比特箭连着两颗心,心是红色的,另附一封英文信。罗隆基
收下礼物,怎么也不敢给罗仪凤回话。这不,向你爸爸讨计策来了。”
我问:“爸爸说些什么?”
“你爸爸怪老罗不该大献殷勤,摇动了女子的春心。人家出身名门,又至今未婚,她
能袒露心曲,已是极果敢、极严肃的举动。如果讲般配的话,罗仪凤实在是配得过的
。只看老罗有无诚意了。”
“那罗伯伯又怎么讲呢?”
“老罗说,罗仪凤是很好的女子,但他们只能是互称兄妹,而不可结为夫妻。”
“为什么?罗伯伯不是自比卢梭,风流一辈子,到头来却无女人相守吗?”
“你爸爸一眼看透,说:‘你是嫌人家老了,也不够漂亮吧?’努生支吾半天,说不
出一条理由。”
我把自己所认识的罗隆基的女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的确,她们个个漂亮。这还不
包括罗隆基的妻子王右家。而王右家被公认是洒脱任性、美艳如花的一个女人。
后来,叶笃义来家小坐。父亲和他谈及此事,说:“这事如成,努生会幸福的。罗仪
凤的修养且不说,单是那烹调,就让老罗享用不尽。她既能做一手地道的粤式点心,
又能摆出一桌精美的西式大菜。”
叶笃义却说:“老罗是无福消受。我和罗仪凤在燕京大学是同学,她的人品和成绩,
都非常优秀。谁都知道老罗英语好,却还赶不上她。”
父母一直很想从中撮合,可他们二人的关系再没有向婚姻之途发展,但仍是往来密切
。父亲慨然道:“在男人当中,恐怕只有努生才有这种吸附女人的魅力。”
在与罗仪凤的关系陷入低谷的时候,罗隆基还真的闹了一场恋爱。在一个舞会上,他
结识了一个风韵多姿的中年妇女。很快,他俩成了舞伴和牌友。到了周末,便同行同
止。每次约会,一般是罗隆基给她写张便条,托专人送去。彬彬有礼,措辞谦恭。处
得久了,人也熟了,罗隆基写条子,态度就亲昵随便起来,他们的约会也不止是跳舞
、打牌。一次,那位中年妇女在接读条子的时候,被自己的兄长察觉,一把抓了过来
。兄长是位非常著名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当其发现条子的落款竟是罗隆基
三个字,顿时勃然大怒,喝令妹妹不得与大右派往来。她吓坏了,流着眼泪恳请罗隆
基忘掉自己。
这对罗隆基来说,已不是什么约会、跳舞或写条子的问题,这是侮辱、羞辱和耻辱。
换了别的右派或许罢手,而他不能。
罗隆基特地从政协叫了车,找到了科学家,郑重相告:“今日以前,我与令妹不过是
朋友;此刻,我与她在恋爱;将来,我与她是夫妻。──我是右派,我也是公民。无
人可以剥夺我的权利。”言罢,不等科学家开口,即转身离去。
科学家也不甘示弱,却想不出良策对应。他找到了周恩来,请总理出面“摆平”。罗
隆基何以能平。
消息传出,反应不一。父亲说:“一个血性男子,当如是。”
民盟中央的人说:“哼!自己是大右派还不老实,风流成性。”
罗仪凤听说后,从下午便守着我,伤心落泪至黄昏。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三个。他说错了,最让罗隆基伤心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浦熙修。父亲和他谈论反
右的话题,如若涉及到人,罗隆基便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到浦熙修,表情伤感,语
气也伤感:“你们可知道,浦熙修为了自己生,不惜要我死呀!把床笫之语,也当做
政治言论,拿到大会上去揭发──‘高饶事件是共产党内部的宗派主义’‘什么场合
都喊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听多了,便觉肉麻。’‘匈牙利事件发生后,苏联出
兵是明显的干涉别国之内政,社会主义阵营宁可失掉匈牙利,也比苏联出兵好。’‘
文艺为什么只有工农兵方向?’等等。她在新闻界的批斗会上揭发我的事情,可以讲
,是条条致命呀!难怪孔老夫子要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父亲劝罗隆基对浦熙修的翻脸,也要看开些,劝解道:“努生,首先是你连累了她,
再加上来自外部的许多压力,她才迫不得已同你翻脸。我想,她的心里并不好过。”
“你说连累,那么你不是也连累了健生。外部的压力对李大姐小吗?她怎么不同你翻
脸呢?浦熙修出卖我,只不过保住了一个全国政协委员的身分,还是划了右。何苦呢
!”罗隆基有点激动,镜片后面的一双眼睛,瞪得很大。
母亲则告诉他:“运动到了紧张阶段,上边也派人找我谈话,说应该为自己今后的前
途着想了。要‘远看刘清扬⑿,近学浦熙修。’赶快和章伯钧划清界限,揭发他的问
题。我说我封建思想严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心甘情愿和伯钧一起当右派。
”
提起“10年亲密的朋友”,罗隆基悻悻然,又怅怅然。
父亲怕他因情而伤身,便讲了句哲言:“最亲密的结合,本是对立物的结果。”好让
他想通看透。
母亲为了帮他解开心中的疙瘩,便说:“老罗,浦熙修固然负你,可你不是也曾负人
吗?这样去想,心里头或许会平衡一些,好过一些。”
罗隆基仰靠沙发,眼望天花板。思索片刻,道:“说起负心,我亦有之。一次,我与
史(良)大姐约会。到了很晚的时候,才想起来那天是刘王立明的生日。我赶忙跑去
打电话,她不接,便立刻跑到她家。进了客厅,就见立明坐在地上,手里拿着把剪刀
,在剪一块衣料。我走近细看,才发现她在流眼泪,而那块衣料是我去年送她的生日
礼物。我去扶她,拉她,请求她从地板上起来。她不肯,一句话不说,也不看我,只
是剪,剪,剪。我没有办法了,也坐在地板上,陪她,看着她慢慢地把衣料全都剪成
一绺一绺的细条。”
话说到此,罗隆基不禁叹息道:“李大姐,这就是我的负心之举,而它怎么能与浦熙
修的揭发相比呢!”
随着他的叙述,在我脑海里呈现的是美国默片里情人吵架斗气儿的一个动人场景。我
长大后,也和男人闹过别扭,自己很想学学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做派。可涵养
功夫不行,浪漫情调不够,是学不来的。
得意喝酒,失意喝茶。罗隆基每次登门做客,母亲都特别厚待他,给他拿最好的烟,
沏最好的茶。他有时自备进口的雪茄,抽起来,满室盈香。一次,他来家闲谈。接过
母亲递来的清茶,暖润之气随着沸水中荡漾的叶片,飘散而出。罗隆基双手握杯,道
:“李大姐,你有没有妹妹呀?如果有的话,就介绍给我吧!”
母亲真有妹妹,是个堂妹。我和姐姐管她叫大阿姨。她女师大毕业,后嫁给了北京大
学一个哲学教授。不知是谁不能生育,二人始终没有孩子。在陪都重庆,大阿姨领养
了一个极漂亮的男孩。然而,这个孩子最终也没能维系住婚姻。抗战胜利了,他们也
分手了。大阿姨从此过着独居生活,终身从事幼儿教育事业,她领导的中央财政部幼
儿园,屡受表彰。1958年,看着母亲划为右派,她非常痛苦。一个寒夜,她把所有熟
睡的孩子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后服毒自尽。她的死,平静凄美。人躺在床,写字台上
放着一支高脚玻璃酒杯,内盛喝剩的莱苏儿水,一个咬了几口的鸭梨,几张旧照。照
片全是她和哲学教授及漂亮男孩的合影。
“老罗,本该我去死,是她替了我!是她替了我。”母亲讲到这里,已是泪水潸潸。
话头是罗隆基提起的,听到的竟是这样的一个故事。眼眶湿润的他,不知该如何安慰
母亲才好。
父亲爱看戏,尤喜地方戏。我从事戏剧研究,最初的兴趣是他培养的。1957年以后,
父亲失去了在怀仁堂看戏的资格。全国政协有时也搞些晚会,父亲去了几次,便不大
去了。他说:“里面都是熟人,何苦去讨白眼。”于是,决定自己买票,上戏院看戏
。
父亲出入有汽车,跟随有警卫,加之衣著举止及做派,总还有点“首长”的架势,进
了剧场,就挺招眼。不认识的观众,以为是首长,要看看;知道右派面目的观众,就
更要看看。尤其是幕间休息,不少观众站在他的面前,指指点点,眼睛直勾勾地瞧着
。每逢这个时候,父亲很觉尴尬。即或如此,我陪着他,还是看了不少戏,如福建莆
仙戏《团圆之后》、黄梅戏《天仙配》等。
父亲问罗隆基:“怎么很少见你看戏呀?”
他对我们说:“成右派以后,我进过剧场。先头还没有注意,然后就感觉情况不妙。
发现我在看戏,可别人都在看我呀。前排的观众扭过头瞅,后面传来问话──哪个是
罗隆基?我索性起立,转身面向大家,挥手喝道:‘你们看吧,看吧!我就是罗隆基
!’这一下,倒很有效,剧场顿时安静,人家不再看我,大家都去看戏。”
他的话,引得一家人大笑不止。
我想:这样的举动,父亲是不会做的。它属于罗隆基。
一次,我去听张权独唱音乐会。在音乐厅里,我看见了坐在后面的罗隆基。人很精神
,穿着笔挺的米色西服,手持粉色的唐菖蒲。在旁边的是赵君迈⒀,一副中式打扮,
象个跟班。张权每唱一首歌,罗隆基都鼓掌。字幕打出“休息半小时”,他立即起身
,双手捧花,走向太平门,这一路非常惹眼,他却毫不在意。当我再看见罗隆基返回
座位的时候,他手上的那束花没有了。
几日后,罗隆基对我提及那场音乐会,说:“我去,是为了张权,不是为了音乐。她
与我是朋友,同是留美的,又都是右派。她的丈夫还把一条性命,丢在了东北。舞台
上,观众只是觉得她神采依旧,无人念及她的人生坎坷。我到后台去送花,用英语说
:‘祝贺你能在北京开音乐会。今晚的你,非常美丽。’她连说thank you。可是当
我问:‘生活可好?’的时候,她的眼圈立刻红了。人呀,没有经历生的一番苦,便
不能了解心的创痛。”
显然,那束粉色唐菖蒲,他是用心准备了的──为了往昔的友谊,为了共同的际遇。
我想,象这样的举动,父亲也做不来。它属于罗隆基。
1959年的夏季,毛泽东在庐山搞起了反右倾运动,在党内挖出了个彭(德怀)黄(克
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公报刊出,父亲和罗隆基很感突然。因为降职
以后,耳目闭塞,他们和老百姓一样,只能得到官方准予知道的消息。
父亲以一种自语的口气道:“彭德怀怎么会和张闻天搞到一起?”
听到这个消息,就跑到家来聊天的罗隆基说:“这有什么奇怪?章罗能联盟,他们也
就可以成为集团。这肯定又是毛泽东下的结论。”
“右派、右倾,老毛如果总是这样定罪的话,国家的政治生活,今后要不得了。特别
是中共内部的斗争,非常残酷。发表的公报和事实的真相,往往相距甚远。”父亲很
有些忧虑。
自己灾祸缠身,何必替他人担忧──罗隆基多少怀着这种情绪,说:“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彭德怀和我是连襟,但素无往来。我在他眼里,始终是个异己。57
年我成了右派,有人问彭德怀的感想和看法。伯钧,你猜他说什么?”
“他说什么?”
“他居然说,应该,应该。”
父亲解释道:“人家是共产党,当然要这样讲啦。”
罗隆基不以为然,说:“象他这样的共产党干部,阶级阵线划得分明,不会理解和同
情民主党派。这次轮到他们自己的头上,或许能有一些‘法’的觉悟,不会老指责我
们这些知识份子在崇尚西方政治民主了。”
过不久,不知从哪儿吹来一股风,说中共中央准备给一批右派摘帽子。这下子,罗隆
基和父亲往来特勤:打电话,碰头,同去参加一个会……内容是打探消息,核心是看
看自己能否摘帽。
一天,我随父亲到政协礼堂看文艺演出,在礼堂前面的大厅里,碰见了林汉达。眉清
目秀的林先生特意走过来,对父亲说:“章先生,恭喜,恭喜。你的问题要解决了。
”
父亲追问:“什么问题要解决了?”
林汉达没有作答,用右手做了一个摘帽子的动作。
父亲看懂了。
第二天,父亲和罗隆基通电话,请他过来一趟。
见面后,父亲即向他叙述了林汉达说的话。
罗隆基一听,就象触了电,激动、亢奋。遂道:“伯钧,多年的媳妇快熬成婆了。”
父亲说:“这消息要是出自民盟的人,我不大信。林汉达讲,情况就不同了。他又肯
直接告诉我,说明消息的来源比较可靠。”
罗隆基点点头,表示对父亲分析的赞同,认为毛泽东一定发布了给右派摘帽的指示。
于是,两个沉浮宦海、年过花甲的男人,象小孩猜谜一样,猜猜明天谁能摘帽子。真
是衰耄之气顿消,少壮之心复起。父亲提到章乃器,龙云,黄琪翔;罗龙基说到潘光
旦,曾昭抡,费孝通;他们还说到上海的王造时,沈志远,报界的储安平,徐铸成
……。事情涉及到自己,二人的看法便有了差异。
罗隆基对前途估计乐观,觉得过去有功,自己有才,今后有用。他的结论是:“要给
右派摘帽子的话。当然首先要给章罗摘帽,不然的话,地球上怎么知道中共在给右派
摘帽子呢?”
父亲也在暗自企盼,但经验给予他一种并不乐观的感觉。他说:“摘帽子不是没有可
能,可我俩的希望不大。因为老毛恐怕要用来留作标本。”
此刻,不管谁能摘帽,仅摘帽二字,就足以让他们心旌摇荡。
风吹一阵,似又恢复了平静。国庆10周年前夕,毛泽东建议特赦一批改恶从善的战争
罪犯、反革命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其中有溥仪、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沈醉等
人,共33名。特赦令里,没有右派。
战犯释放了,皇帝大赦了,后又听说这一批人进了全国政协。一个周末的晚上,冯亦
代来家做客。饭后闲聊时,他顺口说道:“前几天,我在政协小吃部,真的看到了溥
仪。旁边坐的一个小孩,连东西也顾不上吃了,跟大人闹着要看皇上。”
这一下,大大刺痛了父亲和罗隆基。俩人愤愤不平,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气。他们
一致认为毛泽东的政策出于实用、功利之目的和某种炫耀心理及政治成就感。如以罪
论,即使右派是罪犯,他们也比任何一名战犯干净。因为在知识份子的手上,没有血
痕。其实,无论是父亲还是罗隆基,心里是清楚的:毛泽东成功以后,防范的就是智
者,尤其是那些善用怀疑眼光审视现实的人。
统战部毕竟高明,没有找他俩谈话,但深知章罗此时正处于心理严重失衡的状态。于
是,组织他们南下参观。父亲参观的线路是江浙;罗隆基走的是湘赣。父亲和母亲到
了火车站,发现与之同行的有邵力子夫妇,陈半丁等人。这一路,天气甚好,他们与
邵老谈诗,与半老论画。与罗隆基相伴的人是康同璧(康有为之女)母女。
父亲悄声对罗隆基说:“看来,此行的主角是你我。”
罗隆基点点头。
父母参观的城市有南京、上海、杭州、绍兴。但不久即发现,这些历史上最富庶的地
方,物质供应竟极其匮乏。去绍兴坐的是船,船行水上,又有清风明月,邵力子酒兴
大发,一个劲儿地说,想喝“加饭”。上了酒,却无菜。见此情状,不管是左派、右
派,还是陪同的统战部干部,谁也不吭声了。
母亲琢磨出何以无菜的原因,偷偷对父亲说:“我们的一日三餐在计划之内,是上边
指示,地方事先筹办好的。邵老饮酒是个意外,意外就露了馅。我分析得对吗?”
父亲不语,神色冷凝。因为他看到了红旗下掩盖的贫困。
回到北京,父亲和罗隆基写了书面的思想汇报,感谢中共所提供的学习、改造机会。
材料送上,如石投大海。统战部既不说好,也不说歹。
罗隆基原先还在期待着什么,后来便也明白了。不禁慨然道:“伯钧,你说对了。不
过是安抚我们罢了。”
我第一次去罗隆基的家,是他打电话向父亲借阅每日三本的《参考消息》。自当上右
派,统战部取消了他看“参考”的资格,这可能与他降级过低有关。所以,隔一段时
间,他就要向父亲借些来看。
我说:“爸爸,让我骑车送去吧!我还没去过罗伯伯的家呢。”
父亲同意了,又板起面孔,故意装得很严肃的样子,说:“你去要当心!他对女孩子
是有魔力的!”说罢,俩人相视而笑。
这是在1959年8月的一个下午。罗隆基住在东黄城根附近的乃兹府胡同12号,这也是
一座四合院,不过比我家那所宅子的格局要小得多。罗隆基先把我带到书房。地板、
坐椅、茶几、写字台、书架,没有一丝灰尘,干净得吓人。每种报纸、期刊,在书架
上均有固定位置。在书架每层隔板的外沿,他都贴着用毛笔写的标签:《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人民画报》《争鸣》等。写字台上放着一部极厚的洋装书,书是打开
的。罗隆基告诉我,这是一部外交史。
我说:“这么厚,要多久才看得完。”
“小愚,这你就不知道了,罗伯伯看英文比读中文还要快呢。”他给我泡了一杯茶,
指着杯中泛起的新绿,说:“这种龙井是上品。小愚,我是把你当贵客呀。”
我摘掉草帽,满头是汗。罗隆基连忙跑了出去,拧了个湿毛巾来,说:“这是一条新
毛巾。”接过毛巾,有香气扑鼻。
他打开电扇,电扇是放在地板上的。见我不时用手指按住飘起的裙边,又走过去,蹲
下,调整螺丝,将扇头压底。
发现我喝不进烫茶,罗隆基再次起身出去,隔一会儿,端来一杯放了冰块的凉开水:
“小愚,你现在觉得怎么样?还热不热?渴不渴?电扇的风大不大?”
17岁的我,生平第一次受到一个男性如此体贴入微而又礼貌周到的接待。突然,我的
脸红了。
“罗伯伯,这倒水,沏茶,收拾房间,每天都是你做的?”
“亲爱的小愚,我和你爸爸都是右派,又是联盟。但实际上我哪里比得了他。你家还
有司机、警卫、勤杂、秘书、保姆。我呢,落得个孤家寡人,从早到晚,形影相吊哇
。”
我环顾四周,只有电扇发出的声响。他这个家,安静得有些过分。
罗隆基知道我是学文的,他的话题就从学文开始。问我:“现在文科教材里面,有没
有现代文学史?”又问:“在现代文学史里面,有没有新月派?”再问:“新月派里
面,有没有罗隆基?”
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因为我学戏剧文学,不开现代文学史课,而在我自己所读的
现代文学史里,新月派宗旨已不是从“那纤弱的一弯分明暗示着,怀抱着未来的圆满
”,给“社会思想增加一些体魄,为时代生命添厚的一些光辉”的文学流派。官方认
定的文学史上,说新月派在政治上是既反对国民党、又与共产党作对的第三种力量的
代表,并因为受到鲁迅的批判而处于受审的历史地位。
罗隆基见我回答不出提问,便给我上起课来:“小愚,罗伯伯要告诉你,新月派的人
都是很有才华的,象徐志摩、梁实秋、胡适、沈从文、梁遇春。我们不是一个固定的
团体,不过是常有几人,聚餐而已。在一起的时候,讲究有个好环境;吃饭的时候,
爱挑个好厨子。我们的文风各有不同,你罗伯伯专写政论,对时政尽情批评,几十篇
写下来,被人叫做新月政论三剑客,另二人一个是胡适,一个叫梁实秋,都去了台湾
。可惜现在新月派被否定,罗伯伯被打倒,你读不到我的文章了。比如我写的‘非党
员不能做官,为作官尽可入党’一句,恐怕就已不只是国民党政权底下的事实了吧。
”
罗隆基常跟我提到昔日好友闻一多,他告诉我:一多和他同是清华辛酉级同学;闹学
潮的时候,同受“自请退学”的处分;一起飘洋过海到美国留学;一道在芝加哥成立
倡导国家主义的大江会;回国之后二人又与徐志摩、胡适等人创办《新月》杂志社。
当然我还知道:是他介绍闻一多、李公朴参加民盟;1946年闻一多被害,上海各界在
天蟾舞台公祭,罗隆基丢掉准备好的稿子,慷慨激昂演讲,会场霎时风起云涌,达到
了高潮。罗隆基走下讲台,邓颖超跑过去激动地紧握他的手,一再感谢,致意。
提起闻一多,罗隆基又说:“当年在清华读书,闻一多擅诗,我长文。一多曾一度专
注学术,对我介入政治也有微词。但一多被杀害,成了烈士;你罗伯伯活着,成了右
派。现在我揣想──假如你父亲和我从外国归来都不搞政治的话,我俩会成为很好的
教授,我还可能成为一个不亚于一多的文学家。”
我至今都相信他说的话。遗憾的是,罗隆基不是闻一多,也不可能是闻一多。这是因
为尽管闻一多与罗隆基同属中国的自由民主派。但解放前的毛泽东,为夺取江山的需
要,是把他们当作社会的中间派来争取的;而建国后稳坐江山的毛泽东,则把民主派
等同于右派,视为打击对象了。所以,40年代的闻一多,成为中国民主派的英雄。而
50年代的罗隆基做为中国自由知识份子的代表,只有去充当挨打的反面角色了。
他请我去客厅看看。如果说,我家的客厅是古色古香的话,那么罗宅的客厅则有些洋
里洋气了。茶几中央是一束黄色唐菖蒲,插在一个缠枝莲花纹的青花赏瓶里,瓶高颈
细,花繁色雅。仅这样一束花,就使屋子里充溢着柔润清丽之气。
我问:“罗伯伯,这花从哪里来的。”
“我买的,每星期在东安市场买一次。你喜欢这种颜色吗?”
“喜欢。”
“你下个礼拜来,我就换个别的颜色给你看。我喜欢鲜亮的颜色,要不然,你罗伯伯
就更老了。”
我的父亲从不买切花,他喜盆栽和露养。
罗隆基的客厅,没有多少古董。只在一个菲律宾木的玻璃大橱里,摆放着青花瓷的各
式器皿。他对我说:“瓷器里,我只好青花,也只买青花。我不管官窑还是民窑,只
要我喜欢,就可以了。”
罗隆基推开橱门,取出一只青花大碗,指着碗壁绘制的松下高士、锄地得金等四组人
物构图,说:“这是康熙官窑的东西。”
他举着碗,让我靠近细观:果然那上边的人物形象生动,山川草木层次清晰,图案繁
密。他还拿出青花瓷盘、青花玉壶春瓶和一个造型别致的青花小罐,让我把玩。别看
罗隆基以“喜欢就行”为收藏标准,其实,他有鉴赏力。
令我吃惊的是:客厅四壁,悬挂的全是仕女图,有张大千的、徐燕荪的、叶浅予的、
傅抱石的、梁黄胄的、张光宇的。父亲酷爱书画,在各种画作里,他极少买仕女图。
即使买了,也不挂。记得有一次琉璃厂送来一幅张大千的水墨仕女图,由于画的是女
人的一个背影,十分清淡,且写意味道甚浓。父亲买了,也只在客厅挂了三日,便叫
洪秘书卷了起来。那时,我正爱看大美人,心里自不高兴,但父亲解释说:“正屋挂
女人像,不雅。”
我把父亲的这个观点告诉了罗隆基,他把眼珠子一瞪,嘴角一咧,说:“小愚,谁象
你爸爸那么有福分,1957年后,我是人去楼空呀!我买仕女图,叫做画饼充饥,我的
章小姐,你懂吗?”
他特别声明今天之所以挂这么多幅画,完全是为了我。
最后,他带我参观了他的卧室。迎面是一张大大的双人床,床上叠放着一方毛巾被。
被单、枕头、窗帘,均为白色,质地或棉或纱。床头柜上是台灯、座钟和一只小铃。
这间屋子,我似乎能感受到主人内心生活的落寞。
“罗伯伯,你的床头为什么要有小铃?”
“我有心脏病,有时在夜间发作。一旦有病情,我就按铃,外面的人就可以知道了。
”
我们又回到客厅小坐。罗隆基赶忙从书房,把我的绿茶和冰水端到了客厅,让我慢慢
喝,并遗憾地解释:“我因为有糖尿病,家里不备糖果,也很少买水果。小愚,你莫
嫌罗伯伯小气呀。”
父亲说他爱向女性献殷勤,看来是一点也没有冤枉他。但是,他的殷勤献得来如此自
然自如又自在,我觉得这简直就属于是一种天性了。
我说:“罗伯伯,爸爸夸你精通国际政治和西方法律,是这样吗?”
他笑了,神情得意地说:“你爸爸说对了。但有一点需要补充。那就是我也懂中国的
法律。比如中国历史上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迅速的所谓‘盛世’、‘治世’和‘
中兴之世’,都和统治者整饬法制,振肃朝纲的政治活动相关。你一定看过通史啦,
那上面讲到的汉代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包括明代的仁宣之治,都是这样的。
”
回到家中,我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说到最后,我告诉父亲:“爸爸,让我高兴的是,
罗伯伯没有把我当小孩子。”
父亲故意瞪眼,喝道:“这恰恰是最危险的。”
我大乐,父亲也乐。
在庆祝反右倾胜利的同时,所有的中国人的肚子开始品尝饥饿。三年自然灾害来了,
“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无数”。当代社会用萧条恐怖的景象,来显示“
民以食为天”的古训。章罗的聚会,原本出于精神的目的,现在也被物质的欲求所充
实。形式上,也相应地从清谈变为聚餐。聚餐的建议是罗隆基提议的,无固定日期,
实行AA制。基本成员有罗隆基、陈铭德、邓季惺、赵君迈、康同璧母女、父亲、母
亲和我。偶尔有黄绍宏周舫文。聚餐之前,相互用电话联系,订下人数与时间。至于
地点,就看每次是由谁做主持了。如是陈铭德、邓季惺夫妇,自然是在四川饭馆。去
“新侨”、“听鹂馆”等供应首长的内部餐厅,则由父亲出面。
为此,罗隆基半开玩笑地对我说:“小愚,你罗伯伯后悔啦!我要象你爸爸一样,赶
快认罪该有多好,能保留部长级待遇。当时不知利和弊,现在看出得与失。你爸爸是
肉蛋干部(指每月配给一定数量的肉类和蛋类),我是糖豆干部(指每月配给一定数
量的白糖和黄豆)。连”新侨“的西餐都吃不成啦。”
那年头,除居民定量供应的粮油、副食、肉类、芝麻酱、肥皂之外,其余的东西均以
高价出售。故有“高级点心高级糖,高级手纸上茅房”的民谚流行。下一次馆子,花
销不菲。我们的聚餐常常是半月一次。8人一桌,约费8、90元。我家3人,母亲每次
须带4、50元。
经过一段时间,母亲有些不安了。对父亲说:“我们这些右派,常常这样吃饭,会不
会让人家有看法?怀疑我们又搞什么活动了?”
“怕什么!吃饭总不犯法吧?”
经父亲这么一说。母亲心里不嘀咕了。电话一约,这7、8个人准时到齐。
事情居然有那么凑巧。一次,约定在专门供应首长的新侨饭店六层的西餐厅吃饭。进
门,见已有一桌人围坐在那里。再走近些,发现这些人的面孔并不陌生。原来是史良
、胡愈之、楚图南、周新民、高天、吴晗……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民盟的
左、右两派在这里碰面了。别说是父亲和罗隆基,就是我,也感到十分地不自在。奇
怪的是,左派先生似乎更觉得不自在。刚才还在边说边吃,现在都哑巴了,吃闷头儿
饭。
我们选了一个和他们距离最远的餐桌。父亲挑的座位是背向他们,罗隆基偏选个位置
正对着胡愈之。
父亲说:“努生,我们两个是民盟的,你看要不要过去打个招呼?”
“伯钧,你不要动,为什么非要我们过去?他们就不能过来?”说罢,罗隆基把身子
板挺得直直的,好让瘦小的胡愈之能一眼瞧见自己。
年过八旬的康同璧,全然不解这种紧张局势,操起一口广东官话,大讲其父南海先生
在伦敦地下餐厅吃龙虾,因付不起钱而受窘被困的故事。大家特别认真地听,个个都
想尽量在这样的认真中,忘掉“那一桌”的存在。
那一桌很快吃完了。周新民走过来和我们一一握手,左派撤离。
“老罗,下次民盟开会又有新材料了。”父亲虽是笑着说的,但不无担心。
“你不是说过,吃饭不犯法吗!”罗隆基扶了扶镜架,气呼呼的,脸也是红的。
康同璧的女儿罗仪凤小姐伏在我耳边,说:“小愚,你看他这时象不象一只好斗的公
鸡?”
聚餐多了,我就发现每次饭罢,罗隆基和罗仪凤二人并排而行,不是快步于前,便是
缓行于后。他们用英语交谈,罗隆基说话的语气柔顺和婉,罗仪凤那双深陷的眼睛,
亮得发光。
我问父亲:“他俩怎么了?干嘛老单独在一起。”
“努生在献殷勤,仪凤大概在恋爱。傻丫头,已经长这么大了,还不懂人的感情。”
父亲虽责怪我,却有一种兴味在里头。
一日,罗隆基打来电话,对父亲只说了句:“伯钧,不要出去,我要马上过来。”
电话弄得父母很紧张,不知出了什么事。父亲立即让司机开车去迺兹府接他。
这次谈话,不象在议论时政,罗隆基的声音很小,我怎么听也听不到。事后,我问母
亲,母亲告诉我:“昨天,是你罗伯伯的生日。上午接到罗仪凤的电话,说有礼物送
上。下午,从一辆汽车里端出四大盆花和一个蛋糕。老罗把蛋糕盒子揭开,呆住了:
上面的奶油图案是一支丘比特箭连着两颗心,心是红色的,另附一封英文信。罗隆基
收下礼物,怎么也不敢给罗仪凤回话。这不,向你爸爸讨计策来了。”
我问:“爸爸说些什么?”
“你爸爸怪老罗不该大献殷勤,摇动了女子的春心。人家出身名门,又至今未婚,她
能袒露心曲,已是极果敢、极严肃的举动。如果讲般配的话,罗仪凤实在是配得过的
。只看老罗有无诚意了。”
“那罗伯伯又怎么讲呢?”
“老罗说,罗仪凤是很好的女子,但他们只能是互称兄妹,而不可结为夫妻。”
“为什么?罗伯伯不是自比卢梭,风流一辈子,到头来却无女人相守吗?”
“你爸爸一眼看透,说:‘你是嫌人家老了,也不够漂亮吧?’努生支吾半天,说不
出一条理由。”
我把自己所认识的罗隆基的女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的确,她们个个漂亮。这还不
包括罗隆基的妻子王右家。而王右家被公认是洒脱任性、美艳如花的一个女人。
后来,叶笃义来家小坐。父亲和他谈及此事,说:“这事如成,努生会幸福的。罗仪
凤的修养且不说,单是那烹调,就让老罗享用不尽。她既能做一手地道的粤式点心,
又能摆出一桌精美的西式大菜。”
叶笃义却说:“老罗是无福消受。我和罗仪凤在燕京大学是同学,她的人品和成绩,
都非常优秀。谁都知道老罗英语好,却还赶不上她。”
父母一直很想从中撮合,可他们二人的关系再没有向婚姻之途发展,但仍是往来密切
。父亲慨然道:“在男人当中,恐怕只有努生才有这种吸附女人的魅力。”
在与罗仪凤的关系陷入低谷的时候,罗隆基还真的闹了一场恋爱。在一个舞会上,他
结识了一个风韵多姿的中年妇女。很快,他俩成了舞伴和牌友。到了周末,便同行同
止。每次约会,一般是罗隆基给她写张便条,托专人送去。彬彬有礼,措辞谦恭。处
得久了,人也熟了,罗隆基写条子,态度就亲昵随便起来,他们的约会也不止是跳舞
、打牌。一次,那位中年妇女在接读条子的时候,被自己的兄长察觉,一把抓了过来
。兄长是位非常著名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当其发现条子的落款竟是罗隆基
三个字,顿时勃然大怒,喝令妹妹不得与大右派往来。她吓坏了,流着眼泪恳请罗隆
基忘掉自己。
这对罗隆基来说,已不是什么约会、跳舞或写条子的问题,这是侮辱、羞辱和耻辱。
换了别的右派或许罢手,而他不能。
罗隆基特地从政协叫了车,找到了科学家,郑重相告:“今日以前,我与令妹不过是
朋友;此刻,我与她在恋爱;将来,我与她是夫妻。──我是右派,我也是公民。无
人可以剥夺我的权利。”言罢,不等科学家开口,即转身离去。
科学家也不甘示弱,却想不出良策对应。他找到了周恩来,请总理出面“摆平”。罗
隆基何以能平。
消息传出,反应不一。父亲说:“一个血性男子,当如是。”
民盟中央的人说:“哼!自己是大右派还不老实,风流成性。”
罗仪凤听说后,从下午便守着我,伤心落泪至黄昏。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