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七、尘埃落定,王星殒落
雅法会战之后,理查终于向各国贵族与骑士们妥协,放弃进军埃及的企图,其间他本人多次率少量心腹逼近萨拉丁埃及老巢的边境查探情况,其中有一次险些被萨拉丁的边境部队包抄,若非骑士们奋不顾身地保护以及他自身的勇武过人,几乎就落入萨拉丁的手中。他的轻率与冒险遭到了十字军内部贵族与骑士们一至的指责,因为他是这次东征十字军的惟一灵魂人物,如果失去他,十字军将群龙无首,成为没头苍蝇,后果不堪设想。
不久,十字军以雅法为根据地,终于兵临耶路撒冷城下。萨拉丁在雅法被理查打得撒丫子狂奔,一直跑入耶路撒冷城内,狼狈不堪。战场上两度败于理查,他此时已是心服口服,不敢造次,圣城耶路撒冷是决不能丢失的,打野战他不是理查的对手,斗勇不行,只能斗智。于是他便利用起他主场作战的优势,一方面在他的阿育布王朝的领地内广为招兵买马,一方面想尽办法破坏十字军的后勤,办法多是堵井、投毒,破坏十字军的水源,并将附近的草场焚之一尽,让十字军的战马吃不着草料。
理查此时才发现他已失去了攻克圣城的最佳时机,因为德、法两国的退出,使十字军的兵力大打折扣,尽管他能以少胜多,但兵力毕竟不足以速胜萨拉丁。而经年累月的征战,也使十字军的战士们思乡之情日切,已无东征之初的激情与斗志。萨拉丁的小动作也使得十字军兵团补给难以为继,人惫马疲,最糟糕的是开始攻城时偏又逢连日大雨,此时正是1192年的冬季,据随军的诗人和传教士们记载,大雨整整持续了一个半月,这段时间他们什么也做不了,而士兵们只携带了一个月的粮草,身披铁甲的十字军骑士们纷纷开始抱怨他们的战甲和武器已经开始生锈了,每个人身上都是又湿又冷,惟一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是他们坚定的信仰,是光复圣城这个上帝赋予的神圣使命。
萨拉丁以司马懿对付诸葛亮的办法,坚守不出,与十字军耗时间。攻城战不比野战,它艰难而又痛苦,理查有劲使不上,毫无斩获,只能望城兴叹,烦燥不安,把怒火发泄在别处,一举摧毁了萨拉丁在别处的几座城堡。而萨拉丁则高挂免战牌,装作看不见。
徒劳无功的攻城战,使得十字军军团内部的贵族和骑士们开始心生罅隙,加上冬季大本营里的军需储备已近耗尽,教皇直系的圣殿骑士团及医院骑士团的首领们首先开始动摇,他们这时才感觉理查原先准备直接攻击萨拉丁埃及老巢的策略也并非全无道理。这是个难以抉择的矛盾,由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叛乱并没有完全平定,萨拉丁的主力不敢调离国内本部支援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只有萨拉丁本人和一些残兵败将在苦撑,但足智多谋的萨拉丁本人足以弥补耶路撒冷的防御不足,他使攻城的十字军吃足了苦头;直接进攻埃及,可以绕开萨拉丁,但很可能将面临对方的主力,即使能以少胜多,但代价的沉重是可预计的,而且进攻埃及并不是这次东征的目的,它也违悖了教皇的本意。这个难以抉择的矛盾使得十字军内部开始不停的争吵。最后,理查决定用民主的方式来决定十字军的下一步走向,他从法国贵族、圣骑士及当地贵族中各选了一些人进行民主表决,结果圣骑士们与当地贵族意外地都站在了理查这一边,放弃继续进攻圣城,只有法国贵族们不同意,在无休止的争吵中,萨拉丁的议和书适时地到来了。
其实此时的萨拉丁日子也并不好过,面对敌方的大军压境,他却不敢把国内本部的主力调来助防,因为在他走后,幼发拉底河的叛乱已又具规模了;并且整个穆斯林世界的联盟已经出现破裂的迹相,心怀鬼胎的巴格达哈里发、突厥帝国的苏丹们个个都在觎觑着,他们把战役失利的指责全部加诸到萨拉丁的头上,抱怨并且威胁他。关键的是,在这种危急的时刻萨拉丁也得不到他们的援助,好像守护圣城保护伊斯兰只是他萨拉丁一个人的事似的,整个穆斯林世界兵多马足,不知多少倍于十字军,可萨拉丁却只有少得可怜的兵马守城,并且在十字军的轮番进攻下已是人惫马乏,局势可谓也是形同危卵了。根据后来研究十字军的欧洲人发现,在双方对峙的11、12月期间,萨拉丁已经开始把他本已不宽裕的守城部队中的一部份悄悄撤离岌岌可危的圣城耶路撒冷回国内支援平定叛乱了,并且联盟中其它国家的部队也有部分离散。可以说萨拉丁的日子比理查更难过。
但对峙期间理查也不是一点麻烦也没有,除了十字军内部的不和,国内也传来他的弟弟约翰勾结小狐狸腓力阴谋篡位的消息,这使得他坐卧不安。和萨拉丁一样,理查也面临后院起火的烦恼。他们在这种情形下开始通信与谈判,几个回合的交手,理查也与萨拉丁惺惺相惜,互为对方的风范所折服。在信中,萨拉丁声称自己败得心服口服,认为这世上能胜过他的也只有理查,但是耶路撒冷也是伊斯兰的圣城,他是死也不会放弃的;而理查也认为这场战争给基督徒和穆斯林都带来了惨痛的伤害,他也是不得以而为之,但圣城和被萨拉丁夺去的“真十字架”对西方人的伤害实在太大了,圣城的事可以以后再说,但要求萨拉丁归还“真十字架”,对穆斯林而言,不过是一块毫无用处的木头,但这是基督殉难时的圣迹,是他们基督徒们的圣物,与圣城同样重要。萨拉丁同意,将他从居伊手中抢到的“真十字架”和其他基督教的圣物都还给理查。
终于,萨拉丁和理查缔结停战条约,领土以约旦河为界,“耶路撒冷王国”保留包括雅法、阿卡在内的沿海城池,基督徒和穆斯林都允许从对方的版图自由地通向耶路撒冷和麦加朝圣。和约为期三年,至于圣城耶路撒冷,理查则对痛苦万状的十字军战士们保证说他三年后将卷土重来,到时一定给他们夺回圣城,并且装模作样地与萨拉丁约定,三年后再战一场。然后不顾那些痛不欲生、如丧考妣的贵族和骑士、传教士们,开始从耶路撒冷城下的冬季大营撤军。这次撤军给西方人的印象很深,因为这是自第一次十字军胜利之后的七次十字军东征中机会最大的一次,再此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十字军再没这样的机会了,他们都认为萨拉丁其实也已经是强驽之末,理查只要再坚持几个月,萨拉丁可能就撑不下去将退出耶路撒冷。
他们或许是对的,不过对理查而言,收复圣城的荣耀和英国王位相比起来,毋庸质疑是王位更重要。圣城耶路撒冷是大家的事,而英国王位则是他自己的事,理查号称“狮子心王”,当初连亲爹都敢打,可不能指望他会做出某种大无畏舍己为人的事来,所以无论世人如何谴责他半途而废,他也不会再和萨拉丁无休止地耗下去了。而耶路撒冷王国的德.吕西尼昂国王与其他的当地贵族领主们似乎很满意现有得到的土地,也厌倦了无休止的征战,急于与萨拉丁划分疆域,至于“耶路撒冷王国”有没有耶路撒冷,在他们那已经不是很重要的了,甚至有的领主还打算密谋与萨拉丁联手把十字军赶走以换取某些利益。幸好萨拉丁对这些密谋不甚感兴趣。
回国之前,理查在萨拉丁派来的代表——萨拉丁的王弟阿迪尔送来的和约上签了字,这个阿迪尔便是先前说过的那个从自己腰包里掏钱出来给在哈丁战役中失去丈夫的基督徒寡妇们安家费的那个人。此人也是很值得一提的,他并不是萨拉丁的亲弟弟,而是萨拉丁认的义弟,萨拉丁一生广结豪杰强梁,但其实真正能让他看得起的人并没有几个,估计除了西方三名王,也就是这个阿迪尔了。阿迪尔的性格之豪爽,雄材伟略,除了能让萨拉丁赏识外,理查一见他便十分喜欢,立即赐他以骑士的头衔。那时西方的骑士头衔可非同小可,骑士头衔不是爵位,不世袭,但可是极高的荣誉,除了争气点的王公子弟可以直接得到骑士头衔以外,一般贵族以及普通人家子弟想得成为骑士,都要从小就开始接受严格的训练,稍有不合格,便被淘汰,之后还要做一阵子骑士的侍从也就是见习骑士,见习期满了后方可作为骑兵上战场,在战场上取得战功或决斗场上获胜,才有资格由国王或教廷赐予骑士头衔。这是最高的荣耀,不是什么人都能得到的,能成为骑士的人,除了身份显赫外也代表着他武艺高强。如果因某种过失失去骑士头衔,对当事人则意味着奇耻大辱,就好比中国武术门派中被开革出门一样,再也无脸见人,在世上立足。
理查除了赐给阿迪尔骑士头衔外,又做了一件让世人瞠目结舌的事,他把自己的一个亲妹妹阿丽叶诺儿许配给了阿迪尔,这样,英国公主成了埃及阿育布王朝的阿迪尔亲王的妻子。是英雄识英雄,理查相人的眼光不亚于萨拉丁,一眼就看出阿迪尔雄心勃勃,绝非池中之物。理查没有看错人,这个阿迪尔正是埃及的赵匡胤,几年之后,他的妹妹,英国公主阿丽叶诺儿就成了埃及的皇后。
对于理查来说,虽然收复耶路撒冷的最终目的没达到,但向萨拉丁讨回“真十字架”,也足以弥补基督教世界的耻辱、平复基督徒们的精神创伤了;对萨拉丁而言,虽说战役上失利,但保住圣城耶路撒冷的最终战略目标总算是达到了,也可以说是打了个平手。剩下的事,他们得各自回家去扑灭已经烧得焦头烂额的后院之火了。
两人的情形惊人的相似,国内都在闹叛乱,一蹋糊涂。一结束战争,萨拉丁便马不停蹄地杀回埃及,重振内政;而理查则等不及和他的军队一起回英国了,同来时的悠悠哉哉的闲停信步对比极为鲜明,他丢下军队,只带着几个随从,乘船秘密回欧洲。
这次冒险使他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他的船在靠近意大利的地方搁浅了,于是他只好提前登陆。不可一世的骄横跋扈不是不需要代价的,理查十分清楚现在他自己的处境,在欧洲,他制造出太多的对头来了,他把教皇的话当耳边风,教廷方面早已对他老大不满;阿卡城头撕毁德国国旗,已是侮辱了全体日耳曼人;法王腓力毫无疑问更是把他当作眼中钉、肉中刺,欲拔之而后快。几乎所有人都对他衔恨在心,没有军队的狮心王理查,此时只是一只拔了牙的狮子,而周遭全是被他咬伤过的猛兽。万般无奈,他只得选择陆路从德国登陆,隐藏身份,准备小心翼翼地穿过德国回英伦,这时已是1193年,理查在路过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的地盘时还是遭到了不测,不久前理查就是当着这位奥地公爵的面把德国国旗扯下踩在脚下的。理查的身份不慎暴露,被利奥波德发现了,真是苦大仇深啊,他把理查和他祖宗一起都臭骂了个遍,出足了恶气,还差点把他杀了,但终未敢擅自作主,便把理查交到德皇享利六世手里。享利六世全无他老爹巴巴罗萨的半分英雄气慨,全凭着英雄盖世的父兄在东征中的意外死亡,王室无人才,他才得到这个皇位。正在支持理查的弟弟约翰捣鬼的小狐狸腓力一听这个消息,大喜过望,乐不可支,马上写信给享利六世,又是捧又是哄,鼓唆享利六世快把理查干掉。幸好享利六世虽然是小肚鸡肠之辈,倒还不是傻子,知道奇货可居,便把理查牢牢攥在手里,一关便是一年。
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搁浅滩鱼虾戏,理查除了摇头苦笑也无他法,在坐牢期间无所事事,好在他是个乐天派,要么成天涂涂抹抹,要么引吭高歌,这时人们才知道这位传说中凶狠蛮横的狮子心王,原来还是位歌喉优美的歌唱家和多情浪漫的诗人。
在这期间却苦了理查的老妈艾琳娜,这个当过法、英两国王后的一生充满传奇、美丽而又沧桑的妇人,为了营救爱子,不得不重出江湖,一方面在国内她要制止小儿子约翰的篡位,约翰在腓力的教唆下折腾一年多仍未得手,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老娘偏心不给他撑腰;一方面她利用在各国的关系,极力斡旋打典,最后终于与德皇享利六世及利奥波德达成协议,英国出10万(一说15万)马克的天价将理查赎回,并且从此英国将是神圣罗马帝国(德国)的属国。
十几万马克的数目对一个国家来说看上去不是很大,但八百年前的钱不能拿来和现在比,这笔钱对穷得叮当响的英国来说,已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加捐加税、卖官鬻爵、横征暴敛才能搜刮得齐的。理查从前拿人钱财一向毫不客气,更不手软,不仅西西里、拜占廷,连萨拉丁的钱他都抢来花,此时却被人变本加利地如法泡施,狠狠地敲了一笔竹杠,也算是天理昭彰,报应不爽了。
总算艾琳娜手段了得,费尽一切手段,理查居然被她救出来了,娘儿俩抱头痛哭,毕竟母子情深,当初理查作为英王的法定继承人,却仍急不可耐地去攻打他的享利老爹,其实最大原因也是因为那时享利二世将艾琳娜打入冷宫并且囚禁,理查救母心切,才对享利痛下重手,打得老爹气急攻心翘脚西去。
德皇享利六世如愿以偿得到一大笔钱,但失去的名声却使他得不偿失,后世的欧洲人都不耻于他的下作,许多德国人更以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居然出了这么个绑匪皇帝而羞惭,人们只记得巴巴罗萨,羞于谈及享利六世。
在理查遭苦受难的那段时间,与他并壁而辉的东方名王萨拉丁,此时已是英雄迟暮,一生的鞍马劳顿,经年累月的征战,耗尽了他的精力生命,他已经灯尽油枯了。在十字军撤军后的次年,也就是1193年的一天,55岁的萨拉丁在开罗仓促地蒙真主的召唤,弥留之际,他泪流满面,拉着儿子和义弟阿迪尔的手,希望他们能和平相处。他留给儿子的只有几十枚金币,钱他都花光了,但他留给阿拉伯人,留给穆斯林们的却是一个千古不朽的神话,在后世的穆斯林们遭受欺侮和苦难时,他们就会想起那个英姿勃发,策马纵横在亚非沙漠上的萨拉丁大帝。
理查能够平安回到伦敦,据说与平民对他的爱戴与崇拜也很有关系,因为英国的平民大多是央格鲁——撒克逊人,与日尔曼人同宗,而来自诺曼的“征服王”威廉一世打败撒克逊人征服英格兰后,诺曼人就成了英格兰的贵族,长期以来撒克逊人都要低诺曼人一等,不论在民间还是在军队里,撒克逊人都常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但自理查登位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理查虽然不会说英语,但却没什么种族和等级观念(要不他也不会把妹子嫁给异教徒阿迪尔了),在他手下,撒克逊人和诺曼人一律平等,一视同仁,因此深得撒克逊人的拥护,而艾琳娜也由此才能顺利地从民间筹到巨款赎回儿子。英国的传奇英雄侠盗罗宾汉,说的便是这个时期的故事,传说便是他保护狮心王理查安全到达伦敦,重掌国政的。
腓力和约翰的阴谋彻底破产,对艾琳娜而言,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看在老娘的面子上,理查也没怎么为难这个不争气的弟弟,他实在是懒得理他。真正的幕后黑手是腓力这只小狐狸,正所谓顿开金锁走蛟龙,理查一回到军队里,立时如鱼得水,又张牙舞爪起来,什么神圣罗马帝国,什么奥地利公爵,什么法兰西王国,有哪个在他眼里,不过第一个要收拾的自然是老在他背后捣鬼敲闷棍的小狐狸腓力。1194年的6月,理查和老妈道别,便踏上法国的国土,向腓力宣战。7月,在法国的弗雷特法尔,两人首度决战,身披重甲的法兰西骑士在英格兰撒克逊长弓密集的箭矢下溃不成军,在狮心王的攻击下,腓力不见得比萨拉丁体面多少,照例被理查打得是灰头土脸,丢盔弃甲,撒丫子狂奔。腓力也意识到在战场上不是理查的对手,不敢再轻易与理查正面交战,于施展开“拖”字决,利用法兰西王国雄厚的国力和自己层出不穷的诡计与理查周旋,这一拖便是4年,但在1198年于库尔塞尔,双方还是不可必免地又遭遇一次决战,结果依然是腓力兵败如山倒。眼见英军势如破竹,无可遏制,腓力只觉大势将去,但上帝终究还是对他比较眷顾,1199年,狮心王理查在法国南部的一次攻城战中,嗜好冒险的旧病复发,亲自在敌阵附近侦察时,结果意外地被冷箭射中,伤重不治,撒手人寰。“瓦罐难免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上亡”,42岁的理查终究在战场上结束了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腓力大喜过望,连呼基督显灵,上帝保祐,突然失去理查的英军乱作一团,再无力与他争锋。而不争气的约翰也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如愿以偿得到哥哥的王位了。就在同年,叔侄阋墙多年的埃及阿育布王朝,也终于产生了最后的胜利者,阿迪尔得到埃及王位,在历史上他和萨拉丁的关系,就好像宋太祖赵匡胤与周世宋柴荣的关系一样。
约翰登上王位后,立即与一直在背后支持他的腓力翻脸,与理查一样,为捍卫英属的法国领地而继续与腓力兵戎相见。有了前车之錾,腓力对金雀花王朝翻脸不认人的传统早有防备,早已伏下对付约翰的妙手。约翰纵然不是草包,但论武功、论智慧哪能和腓力相提并论,而且这次腓力玩的还是西方版的“挟天子以令诸候”,他利用教皇英诺桑特的威严,由教廷的名义下敕令,宣布禁止英格兰的宗教行为资格,免除英国基督徒臣民们对约翰政权效忠的约束,其实就等于借宗教之力废除约翰的权力。事实上这个时代的教廷和教皇的世俗权力在诸候中的影响早已经是今不如昔了,当年的巴巴罗萨就是最坚决和强大的反抗者。约翰好不容易才得到王位,当然不予理会,并以牙还牙,宣布没收英国境内教廷的财产。这正中腓力之计,他便来个“挟教皇以令诸候”,没几合,就把约翰打得满地找牙,收拾的服服贴贴,并将英国在法国北部和西部的大片领地全部收回。巨大的胜利使整个法兰西王国欢呼雀跃,而腓力也被加称为“奥古斯都”。奥古斯都的称号缘于罗马帝国第一任皇帝渥大维.奥古斯都,由罗马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的尊号,其为神圣、伟大之意。因此法王腓力二世,史上也称为腓力.奥古斯都,又称“高贵王”。
事情还没完,开罪了教廷又被腓力痛扁的约翰,于1213年,被迫将英格兰作为封地在名义上献给教廷,并且每年纳贡。话说回来教皇也算是玩得太过火了,英格兰人对这种羞辱印象很深,这个事件为后来英国最终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埋下了伏笔。而倒霉的约翰,顿时成了全英格兰奚落和嘲讽的对象,他的无能更衬托出了他兄长理查的英明神武,英国人越发对狮心王寄托了无限的思念和暇想,后世无数的文学作品都把他描绘成了一个传奇浪漫的英雄。而约翰,英国人则谑称他为“失地王”(或曰“无地王”),喻意他的无能与草包,丢光土地。但是那时的英国人乃至整个世界,都没有想到,正是在这个无能的“失地王”约翰手上诞生了现代民主政治的曙光。由于贵族和领主们对无能的约翰的鄙视,使他们不愿意再服从约翰以及他那糟糕的内政政策,1215年,在贵族领主们的挟迫下,约翰被迫签订了《英国大宪章》,大宪章至约翰的孙子爱德华一世时,正式成为法律条文,宪章中首次出现了人权概念,也为后世的民主政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石,终而也由此改变了整个世界。这真可谓是因祸得福了。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早已结束,可基督徒与穆斯林之间的征战还将延续千年,一直到今天。第三次东征时咤叱风云的四大名王,活到最后的是法王腓力.奥古斯都,他于1223年,也就是他58岁那年蒙上帝召唤,晏驾西去。
谁也没有真的笑到最后,接下来是英法数百年的恩怨,江山代有人才出,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一百年,狮心王与奥古斯都时代过去后一个多世纪,是英法百年战争,风水轮流转,那时轮到英国人占上风,长驱直入法兰西,在法国,又引出了奥尔良农家少女——圣女贞德那段慷慨悲歌的故事……(全文完)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雅法会战之后,理查终于向各国贵族与骑士们妥协,放弃进军埃及的企图,其间他本人多次率少量心腹逼近萨拉丁埃及老巢的边境查探情况,其中有一次险些被萨拉丁的边境部队包抄,若非骑士们奋不顾身地保护以及他自身的勇武过人,几乎就落入萨拉丁的手中。他的轻率与冒险遭到了十字军内部贵族与骑士们一至的指责,因为他是这次东征十字军的惟一灵魂人物,如果失去他,十字军将群龙无首,成为没头苍蝇,后果不堪设想。
不久,十字军以雅法为根据地,终于兵临耶路撒冷城下。萨拉丁在雅法被理查打得撒丫子狂奔,一直跑入耶路撒冷城内,狼狈不堪。战场上两度败于理查,他此时已是心服口服,不敢造次,圣城耶路撒冷是决不能丢失的,打野战他不是理查的对手,斗勇不行,只能斗智。于是他便利用起他主场作战的优势,一方面在他的阿育布王朝的领地内广为招兵买马,一方面想尽办法破坏十字军的后勤,办法多是堵井、投毒,破坏十字军的水源,并将附近的草场焚之一尽,让十字军的战马吃不着草料。
理查此时才发现他已失去了攻克圣城的最佳时机,因为德、法两国的退出,使十字军的兵力大打折扣,尽管他能以少胜多,但兵力毕竟不足以速胜萨拉丁。而经年累月的征战,也使十字军的战士们思乡之情日切,已无东征之初的激情与斗志。萨拉丁的小动作也使得十字军兵团补给难以为继,人惫马疲,最糟糕的是开始攻城时偏又逢连日大雨,此时正是1192年的冬季,据随军的诗人和传教士们记载,大雨整整持续了一个半月,这段时间他们什么也做不了,而士兵们只携带了一个月的粮草,身披铁甲的十字军骑士们纷纷开始抱怨他们的战甲和武器已经开始生锈了,每个人身上都是又湿又冷,惟一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是他们坚定的信仰,是光复圣城这个上帝赋予的神圣使命。
萨拉丁以司马懿对付诸葛亮的办法,坚守不出,与十字军耗时间。攻城战不比野战,它艰难而又痛苦,理查有劲使不上,毫无斩获,只能望城兴叹,烦燥不安,把怒火发泄在别处,一举摧毁了萨拉丁在别处的几座城堡。而萨拉丁则高挂免战牌,装作看不见。
徒劳无功的攻城战,使得十字军军团内部的贵族和骑士们开始心生罅隙,加上冬季大本营里的军需储备已近耗尽,教皇直系的圣殿骑士团及医院骑士团的首领们首先开始动摇,他们这时才感觉理查原先准备直接攻击萨拉丁埃及老巢的策略也并非全无道理。这是个难以抉择的矛盾,由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叛乱并没有完全平定,萨拉丁的主力不敢调离国内本部支援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只有萨拉丁本人和一些残兵败将在苦撑,但足智多谋的萨拉丁本人足以弥补耶路撒冷的防御不足,他使攻城的十字军吃足了苦头;直接进攻埃及,可以绕开萨拉丁,但很可能将面临对方的主力,即使能以少胜多,但代价的沉重是可预计的,而且进攻埃及并不是这次东征的目的,它也违悖了教皇的本意。这个难以抉择的矛盾使得十字军内部开始不停的争吵。最后,理查决定用民主的方式来决定十字军的下一步走向,他从法国贵族、圣骑士及当地贵族中各选了一些人进行民主表决,结果圣骑士们与当地贵族意外地都站在了理查这一边,放弃继续进攻圣城,只有法国贵族们不同意,在无休止的争吵中,萨拉丁的议和书适时地到来了。
其实此时的萨拉丁日子也并不好过,面对敌方的大军压境,他却不敢把国内本部的主力调来助防,因为在他走后,幼发拉底河的叛乱已又具规模了;并且整个穆斯林世界的联盟已经出现破裂的迹相,心怀鬼胎的巴格达哈里发、突厥帝国的苏丹们个个都在觎觑着,他们把战役失利的指责全部加诸到萨拉丁的头上,抱怨并且威胁他。关键的是,在这种危急的时刻萨拉丁也得不到他们的援助,好像守护圣城保护伊斯兰只是他萨拉丁一个人的事似的,整个穆斯林世界兵多马足,不知多少倍于十字军,可萨拉丁却只有少得可怜的兵马守城,并且在十字军的轮番进攻下已是人惫马乏,局势可谓也是形同危卵了。根据后来研究十字军的欧洲人发现,在双方对峙的11、12月期间,萨拉丁已经开始把他本已不宽裕的守城部队中的一部份悄悄撤离岌岌可危的圣城耶路撒冷回国内支援平定叛乱了,并且联盟中其它国家的部队也有部分离散。可以说萨拉丁的日子比理查更难过。
但对峙期间理查也不是一点麻烦也没有,除了十字军内部的不和,国内也传来他的弟弟约翰勾结小狐狸腓力阴谋篡位的消息,这使得他坐卧不安。和萨拉丁一样,理查也面临后院起火的烦恼。他们在这种情形下开始通信与谈判,几个回合的交手,理查也与萨拉丁惺惺相惜,互为对方的风范所折服。在信中,萨拉丁声称自己败得心服口服,认为这世上能胜过他的也只有理查,但是耶路撒冷也是伊斯兰的圣城,他是死也不会放弃的;而理查也认为这场战争给基督徒和穆斯林都带来了惨痛的伤害,他也是不得以而为之,但圣城和被萨拉丁夺去的“真十字架”对西方人的伤害实在太大了,圣城的事可以以后再说,但要求萨拉丁归还“真十字架”,对穆斯林而言,不过是一块毫无用处的木头,但这是基督殉难时的圣迹,是他们基督徒们的圣物,与圣城同样重要。萨拉丁同意,将他从居伊手中抢到的“真十字架”和其他基督教的圣物都还给理查。
终于,萨拉丁和理查缔结停战条约,领土以约旦河为界,“耶路撒冷王国”保留包括雅法、阿卡在内的沿海城池,基督徒和穆斯林都允许从对方的版图自由地通向耶路撒冷和麦加朝圣。和约为期三年,至于圣城耶路撒冷,理查则对痛苦万状的十字军战士们保证说他三年后将卷土重来,到时一定给他们夺回圣城,并且装模作样地与萨拉丁约定,三年后再战一场。然后不顾那些痛不欲生、如丧考妣的贵族和骑士、传教士们,开始从耶路撒冷城下的冬季大营撤军。这次撤军给西方人的印象很深,因为这是自第一次十字军胜利之后的七次十字军东征中机会最大的一次,再此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十字军再没这样的机会了,他们都认为萨拉丁其实也已经是强驽之末,理查只要再坚持几个月,萨拉丁可能就撑不下去将退出耶路撒冷。
他们或许是对的,不过对理查而言,收复圣城的荣耀和英国王位相比起来,毋庸质疑是王位更重要。圣城耶路撒冷是大家的事,而英国王位则是他自己的事,理查号称“狮子心王”,当初连亲爹都敢打,可不能指望他会做出某种大无畏舍己为人的事来,所以无论世人如何谴责他半途而废,他也不会再和萨拉丁无休止地耗下去了。而耶路撒冷王国的德.吕西尼昂国王与其他的当地贵族领主们似乎很满意现有得到的土地,也厌倦了无休止的征战,急于与萨拉丁划分疆域,至于“耶路撒冷王国”有没有耶路撒冷,在他们那已经不是很重要的了,甚至有的领主还打算密谋与萨拉丁联手把十字军赶走以换取某些利益。幸好萨拉丁对这些密谋不甚感兴趣。
回国之前,理查在萨拉丁派来的代表——萨拉丁的王弟阿迪尔送来的和约上签了字,这个阿迪尔便是先前说过的那个从自己腰包里掏钱出来给在哈丁战役中失去丈夫的基督徒寡妇们安家费的那个人。此人也是很值得一提的,他并不是萨拉丁的亲弟弟,而是萨拉丁认的义弟,萨拉丁一生广结豪杰强梁,但其实真正能让他看得起的人并没有几个,估计除了西方三名王,也就是这个阿迪尔了。阿迪尔的性格之豪爽,雄材伟略,除了能让萨拉丁赏识外,理查一见他便十分喜欢,立即赐他以骑士的头衔。那时西方的骑士头衔可非同小可,骑士头衔不是爵位,不世袭,但可是极高的荣誉,除了争气点的王公子弟可以直接得到骑士头衔以外,一般贵族以及普通人家子弟想得成为骑士,都要从小就开始接受严格的训练,稍有不合格,便被淘汰,之后还要做一阵子骑士的侍从也就是见习骑士,见习期满了后方可作为骑兵上战场,在战场上取得战功或决斗场上获胜,才有资格由国王或教廷赐予骑士头衔。这是最高的荣耀,不是什么人都能得到的,能成为骑士的人,除了身份显赫外也代表着他武艺高强。如果因某种过失失去骑士头衔,对当事人则意味着奇耻大辱,就好比中国武术门派中被开革出门一样,再也无脸见人,在世上立足。
理查除了赐给阿迪尔骑士头衔外,又做了一件让世人瞠目结舌的事,他把自己的一个亲妹妹阿丽叶诺儿许配给了阿迪尔,这样,英国公主成了埃及阿育布王朝的阿迪尔亲王的妻子。是英雄识英雄,理查相人的眼光不亚于萨拉丁,一眼就看出阿迪尔雄心勃勃,绝非池中之物。理查没有看错人,这个阿迪尔正是埃及的赵匡胤,几年之后,他的妹妹,英国公主阿丽叶诺儿就成了埃及的皇后。
对于理查来说,虽然收复耶路撒冷的最终目的没达到,但向萨拉丁讨回“真十字架”,也足以弥补基督教世界的耻辱、平复基督徒们的精神创伤了;对萨拉丁而言,虽说战役上失利,但保住圣城耶路撒冷的最终战略目标总算是达到了,也可以说是打了个平手。剩下的事,他们得各自回家去扑灭已经烧得焦头烂额的后院之火了。
两人的情形惊人的相似,国内都在闹叛乱,一蹋糊涂。一结束战争,萨拉丁便马不停蹄地杀回埃及,重振内政;而理查则等不及和他的军队一起回英国了,同来时的悠悠哉哉的闲停信步对比极为鲜明,他丢下军队,只带着几个随从,乘船秘密回欧洲。
这次冒险使他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他的船在靠近意大利的地方搁浅了,于是他只好提前登陆。不可一世的骄横跋扈不是不需要代价的,理查十分清楚现在他自己的处境,在欧洲,他制造出太多的对头来了,他把教皇的话当耳边风,教廷方面早已对他老大不满;阿卡城头撕毁德国国旗,已是侮辱了全体日耳曼人;法王腓力毫无疑问更是把他当作眼中钉、肉中刺,欲拔之而后快。几乎所有人都对他衔恨在心,没有军队的狮心王理查,此时只是一只拔了牙的狮子,而周遭全是被他咬伤过的猛兽。万般无奈,他只得选择陆路从德国登陆,隐藏身份,准备小心翼翼地穿过德国回英伦,这时已是1193年,理查在路过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的地盘时还是遭到了不测,不久前理查就是当着这位奥地公爵的面把德国国旗扯下踩在脚下的。理查的身份不慎暴露,被利奥波德发现了,真是苦大仇深啊,他把理查和他祖宗一起都臭骂了个遍,出足了恶气,还差点把他杀了,但终未敢擅自作主,便把理查交到德皇享利六世手里。享利六世全无他老爹巴巴罗萨的半分英雄气慨,全凭着英雄盖世的父兄在东征中的意外死亡,王室无人才,他才得到这个皇位。正在支持理查的弟弟约翰捣鬼的小狐狸腓力一听这个消息,大喜过望,乐不可支,马上写信给享利六世,又是捧又是哄,鼓唆享利六世快把理查干掉。幸好享利六世虽然是小肚鸡肠之辈,倒还不是傻子,知道奇货可居,便把理查牢牢攥在手里,一关便是一年。
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搁浅滩鱼虾戏,理查除了摇头苦笑也无他法,在坐牢期间无所事事,好在他是个乐天派,要么成天涂涂抹抹,要么引吭高歌,这时人们才知道这位传说中凶狠蛮横的狮子心王,原来还是位歌喉优美的歌唱家和多情浪漫的诗人。
在这期间却苦了理查的老妈艾琳娜,这个当过法、英两国王后的一生充满传奇、美丽而又沧桑的妇人,为了营救爱子,不得不重出江湖,一方面在国内她要制止小儿子约翰的篡位,约翰在腓力的教唆下折腾一年多仍未得手,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老娘偏心不给他撑腰;一方面她利用在各国的关系,极力斡旋打典,最后终于与德皇享利六世及利奥波德达成协议,英国出10万(一说15万)马克的天价将理查赎回,并且从此英国将是神圣罗马帝国(德国)的属国。
十几万马克的数目对一个国家来说看上去不是很大,但八百年前的钱不能拿来和现在比,这笔钱对穷得叮当响的英国来说,已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加捐加税、卖官鬻爵、横征暴敛才能搜刮得齐的。理查从前拿人钱财一向毫不客气,更不手软,不仅西西里、拜占廷,连萨拉丁的钱他都抢来花,此时却被人变本加利地如法泡施,狠狠地敲了一笔竹杠,也算是天理昭彰,报应不爽了。
总算艾琳娜手段了得,费尽一切手段,理查居然被她救出来了,娘儿俩抱头痛哭,毕竟母子情深,当初理查作为英王的法定继承人,却仍急不可耐地去攻打他的享利老爹,其实最大原因也是因为那时享利二世将艾琳娜打入冷宫并且囚禁,理查救母心切,才对享利痛下重手,打得老爹气急攻心翘脚西去。
德皇享利六世如愿以偿得到一大笔钱,但失去的名声却使他得不偿失,后世的欧洲人都不耻于他的下作,许多德国人更以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居然出了这么个绑匪皇帝而羞惭,人们只记得巴巴罗萨,羞于谈及享利六世。
在理查遭苦受难的那段时间,与他并壁而辉的东方名王萨拉丁,此时已是英雄迟暮,一生的鞍马劳顿,经年累月的征战,耗尽了他的精力生命,他已经灯尽油枯了。在十字军撤军后的次年,也就是1193年的一天,55岁的萨拉丁在开罗仓促地蒙真主的召唤,弥留之际,他泪流满面,拉着儿子和义弟阿迪尔的手,希望他们能和平相处。他留给儿子的只有几十枚金币,钱他都花光了,但他留给阿拉伯人,留给穆斯林们的却是一个千古不朽的神话,在后世的穆斯林们遭受欺侮和苦难时,他们就会想起那个英姿勃发,策马纵横在亚非沙漠上的萨拉丁大帝。
理查能够平安回到伦敦,据说与平民对他的爱戴与崇拜也很有关系,因为英国的平民大多是央格鲁——撒克逊人,与日尔曼人同宗,而来自诺曼的“征服王”威廉一世打败撒克逊人征服英格兰后,诺曼人就成了英格兰的贵族,长期以来撒克逊人都要低诺曼人一等,不论在民间还是在军队里,撒克逊人都常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但自理查登位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理查虽然不会说英语,但却没什么种族和等级观念(要不他也不会把妹子嫁给异教徒阿迪尔了),在他手下,撒克逊人和诺曼人一律平等,一视同仁,因此深得撒克逊人的拥护,而艾琳娜也由此才能顺利地从民间筹到巨款赎回儿子。英国的传奇英雄侠盗罗宾汉,说的便是这个时期的故事,传说便是他保护狮心王理查安全到达伦敦,重掌国政的。
腓力和约翰的阴谋彻底破产,对艾琳娜而言,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看在老娘的面子上,理查也没怎么为难这个不争气的弟弟,他实在是懒得理他。真正的幕后黑手是腓力这只小狐狸,正所谓顿开金锁走蛟龙,理查一回到军队里,立时如鱼得水,又张牙舞爪起来,什么神圣罗马帝国,什么奥地利公爵,什么法兰西王国,有哪个在他眼里,不过第一个要收拾的自然是老在他背后捣鬼敲闷棍的小狐狸腓力。1194年的6月,理查和老妈道别,便踏上法国的国土,向腓力宣战。7月,在法国的弗雷特法尔,两人首度决战,身披重甲的法兰西骑士在英格兰撒克逊长弓密集的箭矢下溃不成军,在狮心王的攻击下,腓力不见得比萨拉丁体面多少,照例被理查打得是灰头土脸,丢盔弃甲,撒丫子狂奔。腓力也意识到在战场上不是理查的对手,不敢再轻易与理查正面交战,于施展开“拖”字决,利用法兰西王国雄厚的国力和自己层出不穷的诡计与理查周旋,这一拖便是4年,但在1198年于库尔塞尔,双方还是不可必免地又遭遇一次决战,结果依然是腓力兵败如山倒。眼见英军势如破竹,无可遏制,腓力只觉大势将去,但上帝终究还是对他比较眷顾,1199年,狮心王理查在法国南部的一次攻城战中,嗜好冒险的旧病复发,亲自在敌阵附近侦察时,结果意外地被冷箭射中,伤重不治,撒手人寰。“瓦罐难免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上亡”,42岁的理查终究在战场上结束了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腓力大喜过望,连呼基督显灵,上帝保祐,突然失去理查的英军乱作一团,再无力与他争锋。而不争气的约翰也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如愿以偿得到哥哥的王位了。就在同年,叔侄阋墙多年的埃及阿育布王朝,也终于产生了最后的胜利者,阿迪尔得到埃及王位,在历史上他和萨拉丁的关系,就好像宋太祖赵匡胤与周世宋柴荣的关系一样。
约翰登上王位后,立即与一直在背后支持他的腓力翻脸,与理查一样,为捍卫英属的法国领地而继续与腓力兵戎相见。有了前车之錾,腓力对金雀花王朝翻脸不认人的传统早有防备,早已伏下对付约翰的妙手。约翰纵然不是草包,但论武功、论智慧哪能和腓力相提并论,而且这次腓力玩的还是西方版的“挟天子以令诸候”,他利用教皇英诺桑特的威严,由教廷的名义下敕令,宣布禁止英格兰的宗教行为资格,免除英国基督徒臣民们对约翰政权效忠的约束,其实就等于借宗教之力废除约翰的权力。事实上这个时代的教廷和教皇的世俗权力在诸候中的影响早已经是今不如昔了,当年的巴巴罗萨就是最坚决和强大的反抗者。约翰好不容易才得到王位,当然不予理会,并以牙还牙,宣布没收英国境内教廷的财产。这正中腓力之计,他便来个“挟教皇以令诸候”,没几合,就把约翰打得满地找牙,收拾的服服贴贴,并将英国在法国北部和西部的大片领地全部收回。巨大的胜利使整个法兰西王国欢呼雀跃,而腓力也被加称为“奥古斯都”。奥古斯都的称号缘于罗马帝国第一任皇帝渥大维.奥古斯都,由罗马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的尊号,其为神圣、伟大之意。因此法王腓力二世,史上也称为腓力.奥古斯都,又称“高贵王”。
事情还没完,开罪了教廷又被腓力痛扁的约翰,于1213年,被迫将英格兰作为封地在名义上献给教廷,并且每年纳贡。话说回来教皇也算是玩得太过火了,英格兰人对这种羞辱印象很深,这个事件为后来英国最终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埋下了伏笔。而倒霉的约翰,顿时成了全英格兰奚落和嘲讽的对象,他的无能更衬托出了他兄长理查的英明神武,英国人越发对狮心王寄托了无限的思念和暇想,后世无数的文学作品都把他描绘成了一个传奇浪漫的英雄。而约翰,英国人则谑称他为“失地王”(或曰“无地王”),喻意他的无能与草包,丢光土地。但是那时的英国人乃至整个世界,都没有想到,正是在这个无能的“失地王”约翰手上诞生了现代民主政治的曙光。由于贵族和领主们对无能的约翰的鄙视,使他们不愿意再服从约翰以及他那糟糕的内政政策,1215年,在贵族领主们的挟迫下,约翰被迫签订了《英国大宪章》,大宪章至约翰的孙子爱德华一世时,正式成为法律条文,宪章中首次出现了人权概念,也为后世的民主政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石,终而也由此改变了整个世界。这真可谓是因祸得福了。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早已结束,可基督徒与穆斯林之间的征战还将延续千年,一直到今天。第三次东征时咤叱风云的四大名王,活到最后的是法王腓力.奥古斯都,他于1223年,也就是他58岁那年蒙上帝召唤,晏驾西去。
谁也没有真的笑到最后,接下来是英法数百年的恩怨,江山代有人才出,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一百年,狮心王与奥古斯都时代过去后一个多世纪,是英法百年战争,风水轮流转,那时轮到英国人占上风,长驱直入法兰西,在法国,又引出了奥尔良农家少女——圣女贞德那段慷慨悲歌的故事……(全文完)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