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追随着沈从文先生的<边城>的足迹,去年秋天,我去了凤凰,踏上这块湘西土地,扑面而来的是飘逸在这个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中那种浓浓的、醉人的、美丽的画卷气息。青山,古城,绕城的沱水,红红的石板路,小桥的吊脚楼.......淡淡的如水墨,轻轻的似轻烟,真是恍如隔世。
在湖南版图上,凤凰只是个不起眼的默默无闻的边城,走在长长的石板路上,品味着的是身边浓浓的岁月的痕迹。偶尔,清浅,但却有些调皮的沱江从身旁绕过,极目远望,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沱江岸边,秋意浓浓的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只有那锈迹斑斑的铁门,还看得出当年威武的模样。北城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这里曾是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桥边岸畔不少妇人正在用木槌洗衣,啪啪声随着水波荡漾开来,在夕阳下卷起点点涟漪。登船沿江而下,船头划开一道长长的碧玉般的弧线,“渌水荡漾清猿啼”,虽然没有猿猴的悲鸣,取而代之的是河畔边边孩童的欢笑
。那些的古老的吊脚楼如今大多已不在了,只有那层层层叠叠的老屋和细脚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托起的是一段沉沉的历史......
不知不觉中,小船靠了岸,不远就是沈从文的墓地了,沈从文先生的墓建在江边的半山腰,背靠着青山,面对着沱江。墓碑是块约一人高的天然大石,上面刻着“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旁边很醒目的是一块大碑,“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是黄永玉先生的话。沈从文先生是凤凰人。沈先生在凤凰城里长到十五岁,其实他没有战死在沙场;然而,沈先生也没有回到故乡。他死在一个遥远的叫做北京的喧嚣的大都市里。想当年,20岁风华正茂的湘西赤子从凤凰小县城,被新气象所感召到了北京,弃戎从文,由一个一文不名的文学青年到一个伟大的文学家,终于在文学的天地里,留下了一道艳丽的彩虹。虽然沈从文先生客死他乡,然而终究魂归故里,他的子孙把他的骨灰撒进了湘西的山水。他的灵魂终久得到了安息。
走的时候,答应了漂亮的导游姑娘,要把凤凰美丽的风情介绍给大家。如今想起,却是我忘却于繁忙的学业中,恍恍惚惚,迷失了自己。如今提笔,那凤凰的景致在心中渐渐朦胧,唯一,只有那淡淡的熟悉的书卷气味,从那门楼的门洞后边,从那河边的船上,从那坚实伫立着的墙垛上,远远的飘来,这是凤凰的气味吗?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在湖南版图上,凤凰只是个不起眼的默默无闻的边城,走在长长的石板路上,品味着的是身边浓浓的岁月的痕迹。偶尔,清浅,但却有些调皮的沱江从身旁绕过,极目远望,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沱江岸边,秋意浓浓的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只有那锈迹斑斑的铁门,还看得出当年威武的模样。北城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这里曾是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桥边岸畔不少妇人正在用木槌洗衣,啪啪声随着水波荡漾开来,在夕阳下卷起点点涟漪。登船沿江而下,船头划开一道长长的碧玉般的弧线,“渌水荡漾清猿啼”,虽然没有猿猴的悲鸣,取而代之的是河畔边边孩童的欢笑
。那些的古老的吊脚楼如今大多已不在了,只有那层层层叠叠的老屋和细脚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托起的是一段沉沉的历史......
不知不觉中,小船靠了岸,不远就是沈从文的墓地了,沈从文先生的墓建在江边的半山腰,背靠着青山,面对着沱江。墓碑是块约一人高的天然大石,上面刻着“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旁边很醒目的是一块大碑,“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是黄永玉先生的话。沈从文先生是凤凰人。沈先生在凤凰城里长到十五岁,其实他没有战死在沙场;然而,沈先生也没有回到故乡。他死在一个遥远的叫做北京的喧嚣的大都市里。想当年,20岁风华正茂的湘西赤子从凤凰小县城,被新气象所感召到了北京,弃戎从文,由一个一文不名的文学青年到一个伟大的文学家,终于在文学的天地里,留下了一道艳丽的彩虹。虽然沈从文先生客死他乡,然而终究魂归故里,他的子孙把他的骨灰撒进了湘西的山水。他的灵魂终久得到了安息。
走的时候,答应了漂亮的导游姑娘,要把凤凰美丽的风情介绍给大家。如今想起,却是我忘却于繁忙的学业中,恍恍惚惚,迷失了自己。如今提笔,那凤凰的景致在心中渐渐朦胧,唯一,只有那淡淡的熟悉的书卷气味,从那门楼的门洞后边,从那河边的船上,从那坚实伫立着的墙垛上,远远的飘来,这是凤凰的气味吗?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