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主题:惊心之旅:我在朝鲜的三天三夜1
版权所有:星空qingpin1967 原作 提交时间:17:56:56 03月01日
第一天第一夜 穿越时空的岁月之旅
2002年7月7日,我因采访和例行组稿任务出差沈阳,两天后转道丹东。第二天,在丹东广播电视报的朋友陪同下,我们一行六人来到了鸭绿江边。那一天阳光明媚,对岸的朝鲜边界清晰可见。房屋建筑不多,但绿树成荫。一眼瞅过去虽然只是人影瞳瞳,什么也看不清,但那种近在咫尺的感觉,还是非常让人激动的。
对于朝鲜最初的记忆,我想应该是从歌曲和电影电视开始的。当年,像我这么大的孩子,又有谁不会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呢?
那时候涉及朝鲜的电影,在我们国内公影的有《奇袭》,《战友》,《上甘岭》,《英雄儿女》等,均让人印象深刻。其中,如果没记错的话,那《战友》应该是中朝两方合拍的,反映两国军队联合作战,赢取胜利的故事。
而纯粹由朝方拍摄的影片,最让人难忘的,自然是那部曾经赚足中国人无数眼泪的《卖花姑娘》了。其中片中的插曲是如此的让人熟悉,以至于20年后我还记忆犹新,到朝鲜后居然还能够脱口而唱,甚至还换取掌声一片。这是后话,不提。
至于电视,则《无名英雄》首当其冲。《无名英雄》是朝方拍摄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在中国播映时曾经轰动一时,那时连小小的我都曾深深地沉迷了进去,一集不落地而且是聚精会神地全部看完,并还多年如一日地、痴迷不改地爱上了剧中的女主人公——那个英气勃勃的金顺姬中尉很多很多年。而那金顺姬中尉曾在中国杂志《大众电影》上的封底照片,还曾被我收藏了许久,只到我当兵后,才在一次次的辗转中,意外地失去了“她”的踪影……
正在我浮想连翩的时候,朋友递过来一付望远镜,我急忙接过来放到眼前,凑过去仔细一看,发现江对岸的人并不多,零零散散的。有一辆绿色吉普车,旁边有几个没拿武器的军人在来来往往。再往右看,看见似乎有人在照结婚照。那被众星捧月着的女孩穿着一套白色的婚纱,被一群穿黑衣服的人簇拥着,跑上跑下,一付幸福的忙碌模样。
我不由得会心微笑了,心想,那边和我们这边也差不多,也兴户外婚纱摄影嘛!
随后,我们乘上了定点出发的游轮,开始向鸭绿江对岸进发。
游轮破浪而行,江风习习,我们凭栏而顾,颇有点意气风发的感觉。很快,那在电影中看见过无数次、而早已无比熟悉的、巍峨壮观的大铁桥,已是近在眼前了。朋友介绍说,那里有两座桥,一座已经炸断了,另一座上也因美军多次轰炸而早已弹痕累累。当年,我们的25个野战军、79个步兵师、16个炮兵师、10个坦克团、10个铁道兵师和12个空军师等两百万大军,以及几十万东北民工,还有大量的战需物资,都是通过这座桥,源源不断地运过去的。
“是吗?”我饶有兴趣地回应道,“居然去了这么多人?”
“还有呢!你知道吗,当时我们国家已将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十,都用在了抗美援朝上。而且还用节衣缩食的巨额血汗钱,购买并赊购了大量苏式装备,用于增强部队的战斗力。后来中苏交恶,苏方逼咱们还钱。当时我们的毛主席牙一咬:‘还!’于是,全国人民开始上下一心勒紧了裤腰带,一起过了三年苦不堪言的艰难日子。据说,那一段时间,咱们的老百姓给活活饿死了不少……”
一众人默然无语。
正在这时,游轮已不知不觉开到江中心了,朋友笑了笑说:“不说这些沉重的话题了,来,大家快两边看看,你们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随着他的话音未落,我还未及扭头,旁边的众人已经发出了一片惊呼:“哇!!!”
我急忙转头两边匆匆一看,顿时哑然失笑——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前在丹东早晚出没,从没觉得什么,然而站在鸭绿江中心,看过朝鲜一岸的寒酸、落后、原始以后,再回头看看我们的丹东一岸,顿时觉得现代化的都市气息扑面而来,天线林立,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两岸反差之大,直叫人瞠目结舌!那感觉,直如站在我们这边看香港的维多利亚海湾,和美国的曼哈顿!心想也难怪很多朝鲜人,宁愿冒着铁丝穿肩的酷刑,也要冒死偷渡了!(他们一旦被朝方逮住,就会被铁丝穿肩,然后成串带走,下场极其悲惨)
当晚回到宾馆,服务员听说我们明天要去朝鲜,特意提醒我们:“听人说,那边没有商店,没有副食,去过的人都叫吃不饱,你们可得多带一些吃的东西哦。”
于是,我又连夜跑去了一家超市,买了十个彩色胶卷,还有快餐面、火腿肠、雪碧、可乐等两大兜食品饮料。以及准备送人的铅笔、笔记本、口红、洗面奶等日用品。
朋友介绍说,那里的物资供应极其匮乏,到时候就送送这些东西,他们也会高兴至极!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版权所有:星空qingpin1967 原作 提交时间:17:56:56 03月01日
第一天第一夜 穿越时空的岁月之旅
2002年7月7日,我因采访和例行组稿任务出差沈阳,两天后转道丹东。第二天,在丹东广播电视报的朋友陪同下,我们一行六人来到了鸭绿江边。那一天阳光明媚,对岸的朝鲜边界清晰可见。房屋建筑不多,但绿树成荫。一眼瞅过去虽然只是人影瞳瞳,什么也看不清,但那种近在咫尺的感觉,还是非常让人激动的。
对于朝鲜最初的记忆,我想应该是从歌曲和电影电视开始的。当年,像我这么大的孩子,又有谁不会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呢?
那时候涉及朝鲜的电影,在我们国内公影的有《奇袭》,《战友》,《上甘岭》,《英雄儿女》等,均让人印象深刻。其中,如果没记错的话,那《战友》应该是中朝两方合拍的,反映两国军队联合作战,赢取胜利的故事。
而纯粹由朝方拍摄的影片,最让人难忘的,自然是那部曾经赚足中国人无数眼泪的《卖花姑娘》了。其中片中的插曲是如此的让人熟悉,以至于20年后我还记忆犹新,到朝鲜后居然还能够脱口而唱,甚至还换取掌声一片。这是后话,不提。
至于电视,则《无名英雄》首当其冲。《无名英雄》是朝方拍摄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在中国播映时曾经轰动一时,那时连小小的我都曾深深地沉迷了进去,一集不落地而且是聚精会神地全部看完,并还多年如一日地、痴迷不改地爱上了剧中的女主人公——那个英气勃勃的金顺姬中尉很多很多年。而那金顺姬中尉曾在中国杂志《大众电影》上的封底照片,还曾被我收藏了许久,只到我当兵后,才在一次次的辗转中,意外地失去了“她”的踪影……
正在我浮想连翩的时候,朋友递过来一付望远镜,我急忙接过来放到眼前,凑过去仔细一看,发现江对岸的人并不多,零零散散的。有一辆绿色吉普车,旁边有几个没拿武器的军人在来来往往。再往右看,看见似乎有人在照结婚照。那被众星捧月着的女孩穿着一套白色的婚纱,被一群穿黑衣服的人簇拥着,跑上跑下,一付幸福的忙碌模样。
我不由得会心微笑了,心想,那边和我们这边也差不多,也兴户外婚纱摄影嘛!
随后,我们乘上了定点出发的游轮,开始向鸭绿江对岸进发。
游轮破浪而行,江风习习,我们凭栏而顾,颇有点意气风发的感觉。很快,那在电影中看见过无数次、而早已无比熟悉的、巍峨壮观的大铁桥,已是近在眼前了。朋友介绍说,那里有两座桥,一座已经炸断了,另一座上也因美军多次轰炸而早已弹痕累累。当年,我们的25个野战军、79个步兵师、16个炮兵师、10个坦克团、10个铁道兵师和12个空军师等两百万大军,以及几十万东北民工,还有大量的战需物资,都是通过这座桥,源源不断地运过去的。
“是吗?”我饶有兴趣地回应道,“居然去了这么多人?”
“还有呢!你知道吗,当时我们国家已将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十,都用在了抗美援朝上。而且还用节衣缩食的巨额血汗钱,购买并赊购了大量苏式装备,用于增强部队的战斗力。后来中苏交恶,苏方逼咱们还钱。当时我们的毛主席牙一咬:‘还!’于是,全国人民开始上下一心勒紧了裤腰带,一起过了三年苦不堪言的艰难日子。据说,那一段时间,咱们的老百姓给活活饿死了不少……”
一众人默然无语。
正在这时,游轮已不知不觉开到江中心了,朋友笑了笑说:“不说这些沉重的话题了,来,大家快两边看看,你们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随着他的话音未落,我还未及扭头,旁边的众人已经发出了一片惊呼:“哇!!!”
我急忙转头两边匆匆一看,顿时哑然失笑——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前在丹东早晚出没,从没觉得什么,然而站在鸭绿江中心,看过朝鲜一岸的寒酸、落后、原始以后,再回头看看我们的丹东一岸,顿时觉得现代化的都市气息扑面而来,天线林立,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两岸反差之大,直叫人瞠目结舌!那感觉,直如站在我们这边看香港的维多利亚海湾,和美国的曼哈顿!心想也难怪很多朝鲜人,宁愿冒着铁丝穿肩的酷刑,也要冒死偷渡了!(他们一旦被朝方逮住,就会被铁丝穿肩,然后成串带走,下场极其悲惨)
当晚回到宾馆,服务员听说我们明天要去朝鲜,特意提醒我们:“听人说,那边没有商店,没有副食,去过的人都叫吃不饱,你们可得多带一些吃的东西哦。”
于是,我又连夜跑去了一家超市,买了十个彩色胶卷,还有快餐面、火腿肠、雪碧、可乐等两大兜食品饮料。以及准备送人的铅笔、笔记本、口红、洗面奶等日用品。
朋友介绍说,那里的物资供应极其匮乏,到时候就送送这些东西,他们也会高兴至极!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