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也谈人格障碍 (转)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王小障


  人格无优劣
  “人格”这个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得很广。常常听说某某人的人格高尚,某某人的人格卑鄙。其实,这是从道德的观点出发,给予人的一种评价,只能代表心理学中所讲的人格的一部分含义。心理学中所讲的人格,是指一个人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合。因此,也有人称之为“个性”。
  “人格犹如其面”,指的是:每个人面貌长相不同,而他们在脾气上、在能力上、在兴趣和爱好上、在对待自己及对待旁人的态度上,也都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具的人格特点,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有的人热情爽朗,好说好笑,喜欢与人交往,“好赶热闹场面”;有的人沉闷话少,好静,“不合群”;有的人大大咧咧,不拘小节;有的人谨小慎微,“生伯树叶砸着脑袋”;有的人灵活善变,适应力强;有的人柔顺姻静;有的人刚强坚毅,自信自负;有的人懦弱自卑,惟命是从。遇到问题时,有些人总是从容不迫,沉着镇定;有些人却张皇失措,毫无主见……这些都代表着人格的不同特征。
  必须指出的是,尽管人格特征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就其总体而言,并无高低优劣之分。比如,开朗灵活、好说好唱的人适合于搞文艺、做社交;而文静沉默、谨慎执着的人就适合于搞学问、做科学。每一种典型的人格特点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应该发挥其长处,躲开其短处,即所谓“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地发挥一个人的能力。因此,很难说某一种类型的人就绝对地比另一种人强。况且,不少人的人格特征是处于混合状态,即属于中间型。他们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可以有不同的人格表现。
  偏离则有害
  前面讲了“人格不同,犹如其面”。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处世的态度,不能认为某人有些与众不同就是“怪僻”,就是人格障碍。我们所指的人格障碍是人格发展上明显地偏离正常,以致妨碍了人际关系,给社会带来危害,给本人造成精神痛苦。也就是说,这种异常的人格发展是有害的,既贻害自己,又殃及社会。
  据统计,人格障碍者约占全人口的1%,因此并不少见。为了对人格障碍有更清楚的认识,我们将其分成若干类型进行描述。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像以下所描述的那样典型的并不多,而多见的是不典型的、很不典型的,甚至是几种类型的中间过渡形式或混合形式。
  一、偏执性人格障碍(偏执人格)
  这种人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对谁都不信任,对谁也不同情,傲慢,嫉妒心强,看问题主观片面,同时又自我估价过高。对工作上的不顺利、事业上的挫折和失败,从不检查自己的缺点和过失,总是归咎于别人有意给自己破坏捣乱所造成。这种人习惯于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诿给旁人,听不进任何批评意见,总感到受人欺负,别人对自己不忠实。对自己的配偶,更是嫉妒怀疑,不愿配偶与异性有任何交往,动辄审问,经常跟踪。有的人还把许多无关的事情往自己身上引,如认为旁人谈话、咳嗽、吐痰等都是针对他而来的。若是他们认为受了“冤枉”或“委屈”,则会奔走四方,到处申诉,进行不懈的“斗争”。
  二、分裂性人格障碍(分裂人格)
  此类型可分为分裂样人格和分裂型人格两种亚型。
  分裂样人格:这种人孤僻、不合群、待人冷漠、缺乏感情,没有知已朋友,回避社会和集体活动。这种人沉默好静,与世无争,对表扬及批评均无动于衷,对任何事物兴趣索然。
  分裂型人格:这种人乖僻古怪,常沉溺于不切实际的想法之中,如说神道鬼的迷信观念,相信“传心术”、“第六感觉”、“特异功能”,认为能洞悉一切,相信别人也能感觉到自己的感觉……这种人说话常离开主题、绕圈子、含含糊糊、隐晦暗喻。平时多疑偏执,孤僻,无密友和知己。
  三、戏剧性人格障碍(癔症人格)
  这种人好感情用事,表面上显得热情而讨人喜欢,实际上情感肤浅、缺乏真诚、易变而幼稚,并且多以自我 为中心,自我放纵,对区区小事反应过分强烈,有时无端发怒,闹脾气。
  这种人特别不耐寂寞,极力追求刺激,热衷于参与激动人心的场面,喜欢凑热闹,爱出风头。
  这种人的要求格外多,依赖性强,总希望得到别人的照顾、注意和赞扬。他们只注意自己的权利而不愿尽义务。他们从不考虑别人的利益,要求别人都得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不择手段地占人家的便宜,而从不考虑对自己的名声有什么影响。
  这种人缺乏一分为二的观点,要么把人夸得完美无理,要么把人贬得一无是处。他们缺乏同情心,理解不了别人的感情。
  这种人好幻想,暗示性强,有时其生活如同演戏一般。
  四、强迫性人格障碍
  这种人疑虑过多,自信不足,总有一种不安全感、不完善感和不确定感,因而导致处事死板固执,过分谨慎小心。凡事都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合乎礼仪,决不标新立异。由于对事事都追求尽善尽美和完整精确,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反复地检查核对,生怕出一星半点差错。“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是这种人的座右铭。他们吝音,好储蓄和囤积,惟恐匮乏。并且日常生活安排按严格的“程序”进行,甚至每天出门先迈出哪一只脚都有规定,以免做错了带来“不吉利”。
  这种人中的某些人有明显的疑病倾向,过分注意自身的感觉,过分保养自己的身体,信守养生之道,饮食有节,起居有时,讲究营养,爱吃补药,轻信秘方,却又认为自己“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而“虚不受补”。他们还喜欢看医书,容易受医书影响而感到不适。患病时,过分地焦虑担心,症状也比别人要严重得多。
  另外,还有一种人,他们缺乏独立能力,缺乏自信心,缺乏主见,事事依赖别人,避免独立做出决定和承担责任义务,对别人的意见从不反驳,即使是个人的大事(如选择职业和配偶)也得依靠别人替自己做出决定。这种人也属于强迫性人格障碍。
  五、心境性人格障碍
  这种人的情绪极不稳定,心境忽好忽坏。时而感到万事如意、一切顺心,且精力充沛、声高气粗、眉飞色舞地洋溢着欢乐之情;时而又觉得生活中充满痛苦,毫无乐趣,为前途“暗淡无光”而心灰意懒,因而整天愁眉苦脸、无精打采、唉声叹气。一会儿可以跟人好得不得了,没过多久又可能翻脸不认人,情绪反复无常且易激惹。其中有些人表现为持续性的心情低落,经常感到空虚、抑郁、孤独、悲观失望。
  六、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这种人缺乏道德感情,没有怜悯同情心,待人冷酷粗暴。他们从不考虑自己应尽的社会义务,其所作所为与社会规范之间相距悬殊,做事玩忽职守、放荡不羁,或说谎、逃学、旷工、偷窃、诈骗、乱搞两性关系、酗酒、斗殴,并且为自己的错误辩解。这种人不能吸取教训,即使给予惩罚,也很难改变其行为。
  反社会人格有若干变种。一种叫做冲动或暴发性人格障碍,其特点是具有不可预测和不顾后果的暴怒及攻击破坏行为,常为某些小事而暴跳如雷,不能自制,有人称之为主动攻击性人格障碍。另一种叫做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其特点是惯于隐藏内心的忿懑和仇恨,对社会的约束和要求进行消极抵抗,对校规、对工作单位里的常规制度一概持抗拒的心理。虽然当面表现得唯唯诺诺、十分顺从,背后却故意拖延、敷衍、怠工、偷懒,终日无所作为,用“忘了”之类的借口故意把事情搞糟。
  成因各不同
  目前认为,固然先天的遗传素质是人格形成的基础,是日后人格发展的前提,但人格的发育和最终形成,则更多地取决于后天的教育、训练和环境影响。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影响极大,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作用。这就像优良的种子在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才能茁壮成长一样。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毛病都会影响小苗的成长。
  后天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包括:童年的精神创伤,如母亲故去而缺乏母爱;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尤其是父母间关系不和谐、争吵、离异;不合理的教养,如父母教育方式粗暴凶狠、放纵溺爱或过分苛求;不良的社会风尚等。
  人格障碍的特征往往在儿童时期就开始显露,至少也应该在青少年时期显露出来。如果一个人在成年之前没有任何人格障碍的表现,从医学角度上就不诊断此人有人格障碍。另一方面,一个人年龄愈小,其人格的可塑性愈大,因此儿童和青少年即使有人格上的问题,一般也不给下人格障碍的诊断,只有到了十八岁才能下此诊断。
  至于有些人在成年以后开始出现人格上的改变,我们一般不称之为“人格障碍”,而叫做人格改变。这些人中,一类是由于大脑感染(如脑炎等)、中毒、外伤、退行性病变等造成的器质性人格改变;而另一类是由于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人格的病理发展,例如重大精神创伤后,人格的偏执性发展,以及人格的疑病性发展等。
  矫治尚有望
  健壮的体格,可以抵御各种躯体疾病的侵袭;健全的人格,可以抵御各种精神疾病的侵袭。而健壮的体格,要靠坚持不懈的锻炼;健全的人格,也要靠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地培养、陶冶和锻炼。只有培养健全的人格,才能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达到身心健康。一般说来,青年的后期,人格的基本特征大体形成。因而,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刻。家长和老师们应不失时机地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措施,在日常生活中予以培养和锻炼。
  一旦形成人格障碍,着想矫治则相当困难,这正如人们所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并不是说矫治人格障碍就毫无办法了。应该对人格障碍者施加积极的影响,充分发现他们的被人格障碍所掩盖了的优点、长处和潜能,来矫正其人格上的偏差。
  矫治人格障碍的过程,实际上是个人格的再教育、再次形成的过程。偏执性人格障碍者,应学会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养成信任别人和对事物进行客观分析的态度,以免产生不应有的多疑;分裂性人格障碍者,应多与人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避免钻牛角尖;强迫性人格障碍者,应学会使自己放松的方法,不拘泥于小事;戏剧性人格障碍者,应克服感情用事的做法,要从理智出发去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心境性人格障碍者,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者,则应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些都需要在当事人合作配合之下,治疗者、教育者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方能成功。而对那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者,在反复教育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可适当采取某些强制的手段。
摘自《家庭医生》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医药保健 / 也谈人格障碍 (转)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王小障


      人格无优劣
      “人格”这个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得很广。常常听说某某人的人格高尚,某某人的人格卑鄙。其实,这是从道德的观点出发,给予人的一种评价,只能代表心理学中所讲的人格的一部分含义。心理学中所讲的人格,是指一个人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合。因此,也有人称之为“个性”。
      “人格犹如其面”,指的是:每个人面貌长相不同,而他们在脾气上、在能力上、在兴趣和爱好上、在对待自己及对待旁人的态度上,也都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具的人格特点,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有的人热情爽朗,好说好笑,喜欢与人交往,“好赶热闹场面”;有的人沉闷话少,好静,“不合群”;有的人大大咧咧,不拘小节;有的人谨小慎微,“生伯树叶砸着脑袋”;有的人灵活善变,适应力强;有的人柔顺姻静;有的人刚强坚毅,自信自负;有的人懦弱自卑,惟命是从。遇到问题时,有些人总是从容不迫,沉着镇定;有些人却张皇失措,毫无主见……这些都代表着人格的不同特征。
      必须指出的是,尽管人格特征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就其总体而言,并无高低优劣之分。比如,开朗灵活、好说好唱的人适合于搞文艺、做社交;而文静沉默、谨慎执着的人就适合于搞学问、做科学。每一种典型的人格特点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应该发挥其长处,躲开其短处,即所谓“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地发挥一个人的能力。因此,很难说某一种类型的人就绝对地比另一种人强。况且,不少人的人格特征是处于混合状态,即属于中间型。他们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可以有不同的人格表现。
      偏离则有害
      前面讲了“人格不同,犹如其面”。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处世的态度,不能认为某人有些与众不同就是“怪僻”,就是人格障碍。我们所指的人格障碍是人格发展上明显地偏离正常,以致妨碍了人际关系,给社会带来危害,给本人造成精神痛苦。也就是说,这种异常的人格发展是有害的,既贻害自己,又殃及社会。
      据统计,人格障碍者约占全人口的1%,因此并不少见。为了对人格障碍有更清楚的认识,我们将其分成若干类型进行描述。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像以下所描述的那样典型的并不多,而多见的是不典型的、很不典型的,甚至是几种类型的中间过渡形式或混合形式。
      一、偏执性人格障碍(偏执人格)
      这种人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对谁都不信任,对谁也不同情,傲慢,嫉妒心强,看问题主观片面,同时又自我估价过高。对工作上的不顺利、事业上的挫折和失败,从不检查自己的缺点和过失,总是归咎于别人有意给自己破坏捣乱所造成。这种人习惯于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诿给旁人,听不进任何批评意见,总感到受人欺负,别人对自己不忠实。对自己的配偶,更是嫉妒怀疑,不愿配偶与异性有任何交往,动辄审问,经常跟踪。有的人还把许多无关的事情往自己身上引,如认为旁人谈话、咳嗽、吐痰等都是针对他而来的。若是他们认为受了“冤枉”或“委屈”,则会奔走四方,到处申诉,进行不懈的“斗争”。
      二、分裂性人格障碍(分裂人格)
      此类型可分为分裂样人格和分裂型人格两种亚型。
      分裂样人格:这种人孤僻、不合群、待人冷漠、缺乏感情,没有知已朋友,回避社会和集体活动。这种人沉默好静,与世无争,对表扬及批评均无动于衷,对任何事物兴趣索然。
      分裂型人格:这种人乖僻古怪,常沉溺于不切实际的想法之中,如说神道鬼的迷信观念,相信“传心术”、“第六感觉”、“特异功能”,认为能洞悉一切,相信别人也能感觉到自己的感觉……这种人说话常离开主题、绕圈子、含含糊糊、隐晦暗喻。平时多疑偏执,孤僻,无密友和知己。
      三、戏剧性人格障碍(癔症人格)
      这种人好感情用事,表面上显得热情而讨人喜欢,实际上情感肤浅、缺乏真诚、易变而幼稚,并且多以自我 为中心,自我放纵,对区区小事反应过分强烈,有时无端发怒,闹脾气。
      这种人特别不耐寂寞,极力追求刺激,热衷于参与激动人心的场面,喜欢凑热闹,爱出风头。
      这种人的要求格外多,依赖性强,总希望得到别人的照顾、注意和赞扬。他们只注意自己的权利而不愿尽义务。他们从不考虑别人的利益,要求别人都得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不择手段地占人家的便宜,而从不考虑对自己的名声有什么影响。
      这种人缺乏一分为二的观点,要么把人夸得完美无理,要么把人贬得一无是处。他们缺乏同情心,理解不了别人的感情。
      这种人好幻想,暗示性强,有时其生活如同演戏一般。
      四、强迫性人格障碍
      这种人疑虑过多,自信不足,总有一种不安全感、不完善感和不确定感,因而导致处事死板固执,过分谨慎小心。凡事都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合乎礼仪,决不标新立异。由于对事事都追求尽善尽美和完整精确,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反复地检查核对,生怕出一星半点差错。“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是这种人的座右铭。他们吝音,好储蓄和囤积,惟恐匮乏。并且日常生活安排按严格的“程序”进行,甚至每天出门先迈出哪一只脚都有规定,以免做错了带来“不吉利”。
      这种人中的某些人有明显的疑病倾向,过分注意自身的感觉,过分保养自己的身体,信守养生之道,饮食有节,起居有时,讲究营养,爱吃补药,轻信秘方,却又认为自己“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而“虚不受补”。他们还喜欢看医书,容易受医书影响而感到不适。患病时,过分地焦虑担心,症状也比别人要严重得多。
      另外,还有一种人,他们缺乏独立能力,缺乏自信心,缺乏主见,事事依赖别人,避免独立做出决定和承担责任义务,对别人的意见从不反驳,即使是个人的大事(如选择职业和配偶)也得依靠别人替自己做出决定。这种人也属于强迫性人格障碍。
      五、心境性人格障碍
      这种人的情绪极不稳定,心境忽好忽坏。时而感到万事如意、一切顺心,且精力充沛、声高气粗、眉飞色舞地洋溢着欢乐之情;时而又觉得生活中充满痛苦,毫无乐趣,为前途“暗淡无光”而心灰意懒,因而整天愁眉苦脸、无精打采、唉声叹气。一会儿可以跟人好得不得了,没过多久又可能翻脸不认人,情绪反复无常且易激惹。其中有些人表现为持续性的心情低落,经常感到空虚、抑郁、孤独、悲观失望。
      六、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这种人缺乏道德感情,没有怜悯同情心,待人冷酷粗暴。他们从不考虑自己应尽的社会义务,其所作所为与社会规范之间相距悬殊,做事玩忽职守、放荡不羁,或说谎、逃学、旷工、偷窃、诈骗、乱搞两性关系、酗酒、斗殴,并且为自己的错误辩解。这种人不能吸取教训,即使给予惩罚,也很难改变其行为。
      反社会人格有若干变种。一种叫做冲动或暴发性人格障碍,其特点是具有不可预测和不顾后果的暴怒及攻击破坏行为,常为某些小事而暴跳如雷,不能自制,有人称之为主动攻击性人格障碍。另一种叫做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其特点是惯于隐藏内心的忿懑和仇恨,对社会的约束和要求进行消极抵抗,对校规、对工作单位里的常规制度一概持抗拒的心理。虽然当面表现得唯唯诺诺、十分顺从,背后却故意拖延、敷衍、怠工、偷懒,终日无所作为,用“忘了”之类的借口故意把事情搞糟。
      成因各不同
      目前认为,固然先天的遗传素质是人格形成的基础,是日后人格发展的前提,但人格的发育和最终形成,则更多地取决于后天的教育、训练和环境影响。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影响极大,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作用。这就像优良的种子在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才能茁壮成长一样。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毛病都会影响小苗的成长。
      后天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包括:童年的精神创伤,如母亲故去而缺乏母爱;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尤其是父母间关系不和谐、争吵、离异;不合理的教养,如父母教育方式粗暴凶狠、放纵溺爱或过分苛求;不良的社会风尚等。
      人格障碍的特征往往在儿童时期就开始显露,至少也应该在青少年时期显露出来。如果一个人在成年之前没有任何人格障碍的表现,从医学角度上就不诊断此人有人格障碍。另一方面,一个人年龄愈小,其人格的可塑性愈大,因此儿童和青少年即使有人格上的问题,一般也不给下人格障碍的诊断,只有到了十八岁才能下此诊断。
      至于有些人在成年以后开始出现人格上的改变,我们一般不称之为“人格障碍”,而叫做人格改变。这些人中,一类是由于大脑感染(如脑炎等)、中毒、外伤、退行性病变等造成的器质性人格改变;而另一类是由于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人格的病理发展,例如重大精神创伤后,人格的偏执性发展,以及人格的疑病性发展等。
      矫治尚有望
      健壮的体格,可以抵御各种躯体疾病的侵袭;健全的人格,可以抵御各种精神疾病的侵袭。而健壮的体格,要靠坚持不懈的锻炼;健全的人格,也要靠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地培养、陶冶和锻炼。只有培养健全的人格,才能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达到身心健康。一般说来,青年的后期,人格的基本特征大体形成。因而,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刻。家长和老师们应不失时机地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措施,在日常生活中予以培养和锻炼。
      一旦形成人格障碍,着想矫治则相当困难,这正如人们所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并不是说矫治人格障碍就毫无办法了。应该对人格障碍者施加积极的影响,充分发现他们的被人格障碍所掩盖了的优点、长处和潜能,来矫正其人格上的偏差。
      矫治人格障碍的过程,实际上是个人格的再教育、再次形成的过程。偏执性人格障碍者,应学会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养成信任别人和对事物进行客观分析的态度,以免产生不应有的多疑;分裂性人格障碍者,应多与人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避免钻牛角尖;强迫性人格障碍者,应学会使自己放松的方法,不拘泥于小事;戏剧性人格障碍者,应克服感情用事的做法,要从理智出发去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心境性人格障碍者,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者,则应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些都需要在当事人合作配合之下,治疗者、教育者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方能成功。而对那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者,在反复教育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可适当采取某些强制的手段。
    摘自《家庭医生》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跳跃着看完了。谢!
      • 跳跃了好几次,还是没看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