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spitfireto (很有意思)
====================================
主要是当时台湾和香港(也包括当时东南亚的华人界),都没有当时日本那种艺术气氛。在当时的台湾和香港,对于流行歌手的要求还处在非常低的状态(可以说是小富即安)。而日本对于艺术效果已经有了很高的追求。
和邓丽君同期的歌手(其实这话也不很准确,因为邓丽君从六十年代中期出道到九十年代初期结束,中间所谓和她同期的歌手换了一拨又一拨,哪个才算她同期的呢?)比如凤飞飞,对于邓丽君颇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触。但是其实他们只看到了邓丽君在台湾那段时间的表现(早期),就像我上次说的,那个时候,邓丽君和其他那些歌手就是瑜亮之争,也还在一个大的档次上。问题是,当别的歌手停留在唱得大概其好听的追求和水平的时候,邓丽君早已经move on了。当然,也有前后去日本的其他歌手,包括欧阳菲菲、陈美玲、翁倩玉等等。应该说都比她们原来在港台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不得不承认,到了金字塔尖,天赋和本能地追求就成了很重要的最重要的砝码。很遗憾,没有人not even close to her。
所以说,邓丽君早期在台湾和香港,和其他歌星争得是天赋。到了日本,和原来的港台歌星的区别就变成天赋加严格的训练对本能的天赋之间的差别。而后来和日本的其他歌星就是极高的天赋和普通的天赋的区别了。
说实话,我从没把王菲当成唱歌的。她最起码的音乐素质--音准--本身就是问题。即使CD录音,音也非常不准(如果我们客气点不说跑调的话)。当然对于这点她的歌迷们说是她唱得“非常飘逸”。好吧,我只好欣赏不了跑调的飘逸。对于歌曲,完全表现不出来原来作曲家的意愿。当然,她的歌迷说是她有个性。我也欣赏不了。我坚持认为,如果她不是去了香港,她唱不出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主要是当时台湾和香港(也包括当时东南亚的华人界),都没有当时日本那种艺术气氛。在当时的台湾和香港,对于流行歌手的要求还处在非常低的状态(可以说是小富即安)。而日本对于艺术效果已经有了很高的追求。
和邓丽君同期的歌手(其实这话也不很准确,因为邓丽君从六十年代中期出道到九十年代初期结束,中间所谓和她同期的歌手换了一拨又一拨,哪个才算她同期的呢?)比如凤飞飞,对于邓丽君颇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触。但是其实他们只看到了邓丽君在台湾那段时间的表现(早期),就像我上次说的,那个时候,邓丽君和其他那些歌手就是瑜亮之争,也还在一个大的档次上。问题是,当别的歌手停留在唱得大概其好听的追求和水平的时候,邓丽君早已经move on了。当然,也有前后去日本的其他歌手,包括欧阳菲菲、陈美玲、翁倩玉等等。应该说都比她们原来在港台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不得不承认,到了金字塔尖,天赋和本能地追求就成了很重要的最重要的砝码。很遗憾,没有人not even close to her。
所以说,邓丽君早期在台湾和香港,和其他歌星争得是天赋。到了日本,和原来的港台歌星的区别就变成天赋加严格的训练对本能的天赋之间的差别。而后来和日本的其他歌星就是极高的天赋和普通的天赋的区别了。
说实话,我从没把王菲当成唱歌的。她最起码的音乐素质--音准--本身就是问题。即使CD录音,音也非常不准(如果我们客气点不说跑调的话)。当然对于这点她的歌迷们说是她唱得“非常飘逸”。好吧,我只好欣赏不了跑调的飘逸。对于歌曲,完全表现不出来原来作曲家的意愿。当然,她的歌迷说是她有个性。我也欣赏不了。我坚持认为,如果她不是去了香港,她唱不出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